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興達電廠事故導致南部大停電,林園石化工業區、中油大林廠 也全區停電,成為重災區,整個石化產業鏈跳腳!石化廠商表示,3 日高雄外圍廠區回復較快,科學園區因政府優先支援,採取降載、沒 停電,但石化廠區多被犧牲。台電本來說中午後陸續回復供電,但二 點電又沒了,直到傍晚還處於停電狀態,根本沒法說明後續因應看法 ;整體來說,停工損失影響很大。 石化廠商說,一般來說,石化廠只要停電4∼8小時以上,停工損失 壓力便明顯加重,即使電力恢復,依照製程長短,整修、重新開爐、 投料等復工時間就要1∼3天,更何況目前還是處於復電又跳電的不確 定狀態。若以石化產業鏈產值粗估,這次停電石化業上、中、下游至 少一天損失1、20億。 部分廠商更質疑指出,如果台電說當前備載容量有四分之一,而非 只有3∼5%的危險緊繃狀態,那若一廠發生故障,理論上不應該發生 大範圍停電,應有安全補救機制,台電說法讓大家都聽不太懂。 高雄是石化重鎮,有林園、高雄、大林等區域,3日一早無預警大 停電,仁大工業區及林園工業區瞬間停電,各廠雞飛狗跳。 廠商直言,因各廠有些產線歲修,或各公司備用電力不一,加上石 化廠基於安全考量,一旦跳電等故障,系統就會立即停車,並將管線 中的氣體持續排放完畢,以避免火災、氣爆等意外,要重新開車就要 更久。不同公司、不同製程,影響情況都會不一樣。 中油林園石化廠約二成五與台電電網並聯,約七、八成自己供電, 瞬間電力下降,只好做出緊急停爐因應,目前先從水電基本公用系統 恢復,各工場將調整逐步重啟,但尚未恢復正常生產,因要花時間進 行必要之檢查測試,若要恢復正常運作最快要三天。 台聚、亞聚及台達化都仍處停工狀態,待台電正式通知後,工廠將 再進行復電作業;台達化廠區一天產能損失1萬噸。 台橡、國喬剛好碰到汽電共生廠停用歲修,無法馬上供電,台橡估 算,損失至少兩天計1,200噸的產能。 台苯停機一天損失約3,600萬元。中石化CPL高雄小港廠跟AN大社廠 目前供電不穩,產線尚未復工。長春部分產線因歲修,直接解聯,衝 擊稍有減緩。 台塑指出,高雄廠區目前只能停車,電力仍未恢復,考量晚上開車 有危險,若電力能在傍晚恢復,就在隔日早上重新開車。
去年以來跳電、停電事件頻傳,今年3月才過3天、就已經跳了三次 電。科技大廠直言很無奈,去年就已經配合政策降載,面對缺電問題 只能買UPS不斷電系統和發電機因應。不過現在大家都在搶UPS和發電 機,現在下訂單,發電機可能要明年初才能安裝上線。 全台3日上午發生大停電,半導體廠大致上營運維持正常,僅部分 封測廠、僅材料廠受到停電影響。其中台積電表示,僅受到短暫降壓 影響,另外合晶、日月光、長華等相關廠商則受停電影響大約1小時 左右,雖然尚無統計影響概況,不過業界認為,非晶圓廠停電,影響 狀況並不會太嚴重,後續可透過加大產能補回即可。 雖然北中南各地皆受停電影響,但新竹科學園區幾乎沒受到影響, 舉凡台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等大廠都沒有傳出停電衝擊生產作業災 情,位於新北市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南亞科也表示,生 產營運沒有受到影響。 根據政府非核家園政策規劃,2025年時各能源發電占比要達到532 ,即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不過以最大宗的太陽光電 來看,地面型大面積光電遭限縮,進度卡關,且去年因為原物料大漲 ,造成工程延宕。離岸風電方面,目前只有台電離岸一期及海洋風電 (Formosa 1)順利發電,裝置容量約237.2MW,而原訂去年底要完工 的風場因為三級警戒限制外國工程師來台,因此全都已申請展延。再 生能源要「看天吃飯」,因此搭配的儲能系統相當重要,目前相關裝 置的進度也落後。 因為意識到台灣缺電問題一時難解,動作快的科技大廠早在去年就 下訂單採購發電機和UPS不斷電系統。科技業者透露,現在UPS不斷電 系統和發電機廠的訂單滿滿,以發電機為例,不僅搶不到貨,交貨期 也拉長到一年以上,如果現在下單,拿到發電機可能要等到明年初了 。 雖然政府口口聲聲說台灣不缺電,但是電力不穩的問題卻是一在上 演。就有科技大廠透露,去年台電就來商量,夜間用電較低的時候降 載,或是利用自家的發電機發電,把多出來的電回售給台電,台電會 用優惠價格買電。
受到全台瞬間大停電影響,中鋼小港廠區3日停電長達8小時,造成 熱軋、冷軋、鋼板及棒線等所有產線暫時停擺,直到傍晚才逐漸恢復 供電,創中鋼建廠50年來最長停電紀錄。中鋼預計,零時起恢復設備 供電,4日即可恢復正常生產。 對於這項突然而來的大停電,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為確保鋼鐵 產品的穩定生產與供料,中鋼及時啟動自己的電力系統,得以順利搶 救四座高爐廠,也才能穩住台灣的鋼鐵產業。翁朝棟指出,中鋼是依 照接單作業進行計劃生產,雖然停電8個多小時,但減產部份,將利 用空檔或假日趕工生產,不致影響下游供料。 台電3日瞬間大停電,造成南部鋼鐵業生產多少受到影響,部份電 爐業者滿肚子的苦水,建議政府應提出穩定的供電政策,以確保供電 充足和穩定,及穩定的生產環境。 中鴻表示,這場停電造成熱軋廠被迫停工,因有一顆軋延中的熱軋 鋼捲卡在設備裡,待消除產線後,再通知台電恢復供電,預計深夜以 後才能恢復生產。 燁輝表示,3日上午停電後,冷軋和鍍鋅產線也被迫暫停生產,並 啟動廠區的發電設備,以確保基本電源,待下午恢復供電,再啟動生 產系統,但不影響對下游的供料。 海光則表示,大停電造成電爐的生產突然中斷,不僅爐內的鋼液無 法使用,且軋延中的鋼胚和鋼筋也都受損,雖然上午11點多就恢復供 電,但不能馬上恢復生產,必須清除設備的原料和半成品後,才能逐 步恢復生產。 這次停電是否影響中鋼4月和第二季內銷盤價走勢,翁朝棟認為, 盤價走勢是要看國際市場行情狀況、原物料成本、市場供需及下游接 單競爭力,不會因為一次突發事件,而影響盤價走勢。 中鋼表示,小港廠區生產基地3月3日上午受到全台停電影響,9點 18分,中鋼能源調度中心立即啟動應變措施,使用自有汽電共生發電 機組,確保人員及設備機組安全並進行產線調配,逐步暫停部分產線 運轉。台電於3日下午1點45分恢復部分緊急供電後,中鋼再逐一恢復 供電中。中鋼全廠人員及生產設備皆安全無虞,損失尚待評估。
303大停電,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2大石化重鎮, 加上經濟部加工處轄下科技產業園區,數百家廠商生產線一度停止運 作,3日午後陸續恢復供電,如以原料、半成品和設備維修等估算, 合計損失最多40億元。至於科學園區以南科高雄園區受影響最大,財 損計算中。 南科管理局表示,台南園區是壓降,沒有停電,但超高壓及高壓網 路均有影響,壓降約30多家廠商受波及,於12點54分恢復正常,財損 影響應不大。但影響較重的是南科高雄園區,約20多家廠商停電3小 時,財損仍統計中。至於竹科和中科因電網不同,未受到大停電事件 影響。 另工業局所轄工業園區多數受到影響,全台62個園區,有48個全部 或部分停電,迄3日截稿前為止還有10個仍局部停電中。 林園石化工業區管理中心主任簡守防表示,林園石化工業區全區共 有25家石化廠,區內還有15家廠商未復電。業界推估,以有形無形總 損失應在10億元以內。至於大社工業區,區內廠商運轉全停電,業界 估計,如以原料和半成品損失,以2天產值推估損失最高約4.92億元 。仁大管理中心說,因供電狀態不穩定,下午又有部分廠商二度停電 。 加工出口區與高雄軟體園區也無一倖免,加工區受災廠商數量高達 200多家製造業、進駐高軟300多家廠商白天幾均無電可用,直到傍晚 才陸續復電。而高雄前鎮科技產業園區尚未復電,屏東園區下午4時 多又因台電復電後饋線不穩,二度停電。據估計,以加工處轄下科技 產業園區去年產值計算,以停電1天加上後續作業,最高損失約25.5 億元。
新竹科學園區昨(1)日下午15時18分發生大規模電力壓降,起因於晶圓代工廠力積電主變壓器跳脫故障,導致力積電與鄰近的台積電、世界先進、友達等大廠生產都受影響,受創產業涵蓋半導體、光電兩大領域,實際損失仍待清查。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表示,竹科昨天下午發生0.05秒到1秒之間的電壓下降(C級壓降)事故,竹科內廠商測得壓降幅度介於79%至95%之間,半導體製程的敏感機台大多有不斷電系統(UPS)保護,其餘機台則會跳脫電力,啟動保護程式。業界人士指出,半導體廠發生壓降時,黃光區有電壓穩定裝置,不致發生晶圓報廢情況,但薄膜、擴散、 蝕刻區的風險較大,可以說是全面報廢。以昨天壓降幅度介於79%至95%之間來看,等於是「斷電」,即便時間不到1秒鐘,仍會對廠商造成不一影響。台電新桃供電區營運處表示,昨天下午的電力事故,並非台電的輸電系統造成,而是竹科內特高壓(161kV)用戶的電力設備故障所導致。台電舉例指出,這類電力事故影響所及,有如在池塘投入石頭,漾起一圈圈的漣漪,愈接近石頭落水處的區域,壓降幅度愈大。據了解,昨天壓降意外起因於位於竹科三期的力積電主變壓器跳脫故障,導致發生電壓下降波及竹科新竹園區及新竹市東區。甚致跨越頭前溪,影響到新竹縣的竹北台元科技園區、竹科生醫園區,乃至於位於湖口的新竹工業區。對此,力積電回應,壓降時間相當短暫、僅0.101秒,部分較敏感的生產機台有跳掉,正在查明原因。但跳電時間短暫、機台也快速重啟,對生產影響有限。台積電昨指出,公司部分廠區昨下午受電力壓降影響,歷時約50至100多毫秒不等,壓降發生原因尚待台電釐清。廠內同仁無安全疑慮,實際影響確認中。聯電表示,生產營運未受影響。世界先進也坦言,旗下新竹廠區有部分機台因壓降而受影響,目前已依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檢查與復原,對於公司生產營運的影響正在評估中。友達則說,昨天壓降意外導致廠區部分機台異常,已於晚間恢復,廠務運作正常,人員均安。另一面板大廠群創竹科生產基地主要位在竹科竹南園區,未受此次事件影響。
新竹科學園區3月1日下午3點18分發生大規模壓降情況,衝擊竹科 內所有廠商,包括台積電、聯電、力積電等半導體廠,晶圓廠生產受 到瞬間壓降影響,部分敏感機台受到影響須重新調整參數,需要時間 調整恢復正常生產。 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證實有發生壓降情事,且屬於C級壓降,比 A、B級稍大。 竹科半導體廠商表示,壓降起因可能為力積電P1及P2廠區內的主變 壓器跳脫故障引起,力積電進行DUPS保養時,事先有跟台電報備,所 以台電第一時間掌握相關壓降情況。 力積電表示,該公司位於竹科的P1及P2廠也壓降0.101秒,部分生 產機台有跳機情況,正在查明原因。台積電、聯電等晶圓廠都受影響 ,但因有不斷電系統,預估生產影響有限。業者分析,壓降雖影響生 產線上的晶圓,但仍可在短時間內補上損失,減少對營運衝擊。 預估生產影響有限 竹科內特高壓用戶力積電1日下午電子設備故障,導致竹科發生0. 05秒到1秒之間的電壓下降(C級壓降)事故,竹科內廠商測得高達7 9%∼95%的壓降幅度,造成半導體製程的敏感機台電力跳脫,啟動 保護程式。竹科管理局副局長暨發言人陳淑珠表示,下午壓降狀況影 響時間極為短暫,目前管理局並未收到有廠商反映有損失的狀況,後 續也會與台電進一步了解整起事件的發生緣由。台電表示,經緊急應 變之後,目前竹科附近台電線路及設備供電正常。 面板大廠友達表示,因壓降造成廠區部分機台異常,持續復機中, 廠務運作正常,人員均安。群創表示,竹科生產基地則主要位在竹科 竹南園區,因此沒有受到影響。 用電戶變壓器惹禍 針對竹科壓降,台電說明指出,新竹科學園區1日下午3點18分,用 電戶的自備變壓器故障跳脫,引發連鎖反應,造成鄰近變電所電壓驟 降,經過清查,確認台電所屬的線路及設備供電正常。 台電補充,供電系統上會因廠商的設備跳脫造成鄰近的企業也遭影 響,這是因同一條供電線路上的電壓在短時間內變動,引發部分公司 的保護措施啟動,造成廠區內供電不穩的情況發生。
為了探索更多突破現狀的創新機會,也驗證員工在主題式分析系列 課程的積極投入,台電以「數據洞見 零碳台電」為主題,舉辦「台 電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鼓勵內部所有對AI及大數據應用有興趣的 員工組隊參加,並在22日上午舉行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開幕儀式。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強調,台電的數位程度指標比起業界標竿還有努 力的空間,這也是為何要一直持續舉辦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除了培 養數位人才與文化外,更要提升內部的跨單位整合能力,希望眾人齊 心努力,把台電的數位化程度全面升等! 台電長期以來一直不遺餘力地打造資料驅動企業文化,並且持續廣 納產官學研意見。台電數位長暨副總經理張忠良表示,「主題式資料 分析競賽」是台電連續三年有系統並不斷在進化及引進的數據分析活 動,希望藉由競賽將數位人才及文化慢慢進入到台電各個階層領域, 並且深入各項工作,也同時進一步完善台電向來最需要的跨部門整合 能力。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吳佳翰提及,在與台電同仁及長 官合作進行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過程中,感受到了台電從上到下都齊 心協力想要實現數位轉型。 經過激烈初審,並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台電數位長張忠良、台 電副研究員李亦堅、AWS資深業務總監林元吉及勤業眾信副總許梅君 等人共識會議後,從20組提案中選出10組進入決賽。
為探索更多突破現狀的創新機會,也驗證員工在主題式分析系列課程的積極投入,台電以「數據洞見 零碳台電」為主題,舉辦「台電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鼓勵內部所有對AI及大數據應用有興趣的員工組隊參加,並在昨(22)日上午盛大舉行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開幕儀式。台電總經理鍾炳利強調,台電的數位程度指標比起業界標竿還有努力的空間,這也是為何要一直持續舉辦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除培養數位人才與文化外,更要提升內部的跨單位整合能力,希望能在眾人齊心努力之下,把台電的數位化程度全面升等。台電長期打造資料驅動企業文化,並且持續廣納產官學研意見。台電數位長暨副總經理張忠良表示,「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是台電連續3年有系統並不斷在進化及引進的數據分析活動,希望藉由競賽將數位人才及文化慢慢進入到台電各個階層領域,並且深入各項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台電向來需要的跨部門整合能力。經過初審,並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台電數位長張忠良、台電副研究員李亦堅、AWS資深業務總監林元吉及勤業眾信副總許梅君等人參與共識會議後,已從20組提案中選出10組進入決賽。所有隊伍將陸續參與資料科學實作、大數據分析應用等相關課程,並在5月11日迎來總決賽成果發表會,齊內外上下之力,共同發想並創造台電未來的樣貌。
由於台積電確定在高雄擴增新廠,引發外界擔憂電力供應不足,因 此台電加快腳步,計劃在高雄大林電廠廠區內,利用舊有機組拆除後 的土地,設立兩部新機組,預計設置裝置容量280萬瓩的燃氣機組, 計畫經費455.85億元,23日將舉辦在地說明會,希望獲得地方支持。 中美貿易戰引發大量台商鮭魚返鄉,其中落腳台南、高雄設廠相當 多,台電也因此設立多個新電廠,但仍不足以供應。未來核三廠也即 將在2025年進入除役階段,加上台積電日前宣布將在高雄擴廠投資, 讓高雄用電量激增,現有電源勢必不足以供應,以往有餘電可以南電 北送,未來則可能反轉。 依高雄經發局統計,市長陳其邁上任後迄今,高雄招商引資逾4,5 00億、上看5,000億元,重要投資案以半導體產業相關投資案居冠, 包括日月光進駐橋科以高階封裝技術為核心,打造智慧工廠,穩懋半 導體進駐南科高雄園區擴建新廠,穎崴科技則在楠梓園區興建半導體 高階製造中心,加上台塑德山精密化學、台灣華爾卡國際、英特格、 默克,還有指標大廠台積電也宣布要投資高雄設立7奈米及28奈米製 程晶圓廠,產業鏈聚落逐漸成形,水電成為高雄及中央協助重中之重 。 台電表示,為因應大高雄地區產業用電需求,及考量未來南部地區 再生能源大量併網電力系統穩定,提升電廠整體營運績效及競爭力, 因此有必要推動大林電廠新設燃氣機組計畫。計畫用地位於大林發電 廠廠區內,利用既有舊3號及4號機拆除後空地及廠內剩餘空間,總面 積約14公頃。 台電指出,考量未來經濟發展情勢、電力供需、權衡國內外能源供 需及環保法規趨嚴等因素,擬利用大林電廠既有廠址及紅毛港遷村後 廠區用地,進行機組更新改建計畫,以汰換舊有機組,提高發電效率 、改善基載供電能力及提升備用容量率,並減少污染排放,提供穩定 充足電力。 根據資料顯示,台電將在廠區內設置2部單軸式1配1燃氣複循環機 組,含氣渦輪發電機、汽輪發電機、熱回收鍋爐、煙囪、冷凝水槽、 變壓器區等主發電設施。其他相關附屬設施包含循環水系統、生水儲 槽、廢水處理廠、回收水處理廠、天然氣處理設備、緊急柴油發電機 房、液氨儲槽、161kV開關場、重件與一般倉庫、海水電解房及外部 聯入、設備銜接及相關預留之電纜線管道等相關附屬設施。
工商團體見小英 談缺電困境 23日拜會總統,強烈表達對供電及能否趕上淨零碳排趨勢的憂心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23日將拜會總統蔡英文「拜晚年」,並向蔡英 文總統呼籲,淨零碳排是全球趨勢,台灣要超前部署,就必須重新檢 討最適切能源發電結構。 包括工總、工商協進會、商總、中小企業總會等八大工商團體負責 人23日到總統府是要向蔡英文表達,公投過後,多數企業對「台灣是 否會缺電」存有很深的疑慮,特別是面對國際淨零碳排趨勢,國家能 源政策能否跟得上,更是充滿「憂思愁緒」。 工商協進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深信台灣會有缺電風險。他說,2025年 天然氣占比50%,而烏克蘭戰事觸動歐洲能源價格的波動,顯示地緣 政治的衝突對能源進口國的影響與衝擊,台灣的天然氣完全仰賴進口 ,即使三接順利完成,也只能供發電用,沒有多餘量可儲存,一旦天 然氣運輸船受到冬季季風、颱風、天災、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影響, 無法靠岸卸貨,就有斷氣的風險。 況且,林伯豐直言,天然氣並不符合COP26碳排路徑圖,台灣若要 趕上淨零排碳的國際趨勢,未來不能過度依賴仍會排碳的天然氣,政 府確實有必要從如何確保供電穩定、零碳排目標,重新檢討最適切的 能源發電結構。 工商團體負責人都認為,重點是在綠能建置起來以前,要如何度過 這一段過渡時期。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就想知道,如果電力仍吃緊,政 府是否有對策?這才是企業關切的重點,在政府積極招商,國內外投 資一波又一波,而高科技業最需要的是穩定電力,政府是否有長期的 能源發展戰略,更重要的是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路徑圖上,是否有 足夠綠電能滿足企業界的需求。 工總就直言,推動淨零、碳中和,應從能源結構著手,才是根本作 法,並建議政府重新檢討最適切的能源發電結構,更重要的是,必須 全盤思考能源配比以及與碳排放係數目標。 據了解,行政院預計3月底前提出淨零碳排路徑圖,初步已將核能 排除在外,連核二或核三廠延役都不考慮,因此在能源結構轉型過程 ,令企業界憂心供電恐不穩定。 不過,政府高層相當有信心,認為台灣不至於像大陸一樣缺電,影 響製程及生產,台電一定會全力調度,供應台商回台投資及半導體擴 廠電力需求。外傳台積電不斷擴充先進製程,未來用電占總用電量將 達10%,知情高層表示,目前台積電占總用電量約5.6%,即使2、3 奈米不斷擴廠,也不至到10%。
老牌配電盤、變壓器上市業者亞力電機(1514)與時俱進,近年大 力布局國內電力及綠色能源基建,營運呈穩健向上成長;2021年亞力 自結合併營收達56.82億元,改寫歷年新高,年增11.31%;延續202 1年營運上揚走勢,亞力1月合併營收4.25億元,年增6.3%,目前在 手訂單超過50億元,今年營運展望樂觀。 亞力電機表示,元月合併營收持續成長的主因是新產品、新市場開 發成功;近年企業營運穩定成長來自三大主軸,重電產品及其基礎建 設、電力電子產品及智慧電力監控產品等;其中重電產品及其基礎建 設為長年重要大宗產品。電力電子產品,包含太陽能逆變器、通訊用 電源設備(SMR)、軌道車輛用設備之充電機及半導體建廠所需設備 等。智慧電力監控產品可提早預警電力系統異常,避免電力系統故障 產生停電損失,未來電力系統及軌道系統上,將大量使用智慧電力監 控產品。。 亞力的傳統機電產品涵蓋配電盤、變壓器、電力電子產品、輸配電 開關器材及機電系統工程,主要的公用事業客戶有台電、高鐵、台鐵 、捷運、輕軌;高科技及大型產業客戶有台積電、聯電、美光、旺宏 、中鋼、中油、聯華實業及長榮集團;電信市場客戶則有中華電信、 台灣大哥大及亞太電信。 因應企業長期發展目標,亞力勾勒未來市場拓展鎖定,軌道建設商 機、電廠建設所需之重電設備與智慧變電所及配電自動化、半導體建 廠商機、太陽光電逆變器PV INVERTER、高效率通訊電源SMR、電動大 巴充電設備、儲能設備及開拓國外市場等八大方向。 亞力發言系統指出,今年在國際「2050近零碳排」趨勢下,綠色能 源發展勢不可擋,台電配合政府低碳綠色能源政策,積極推動設置離 岸及陸域風電、太陽光電,及智慧發電與調度,這些政策與方向,皆 有利於亞力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方向。另外,國內護國神山的半導體產 業蓬勃發展,帶動上下游供應鏈的龐大投資,對於電力設備的需求可 望持續增長。
行政院日前核定科技部中科台中園區擴建二期籌設計畫,龐大用水及用電從哪裡來備受關注。經濟部表示,現階段台中在供水都有餘裕,未來透過再生水廠、大安大甲溪聯通管確保地區供水無虞;用電則有台中電廠燃氣機組及中佳民營電廠(IPP)穩定供電。水利署說,現階段台中公共用水需求每日141萬噸,供水能力每日154萬噸,短期已有13萬噸餘裕供水能力。而台中園區擴建二期用水每日會增加10萬噸,水利署配合內政部再生水廠上線,2029年長期規劃下有每日3萬噸為自來水、7萬噸為再生水。水利署預估,台中到2036年公共用水需求每日158萬噸,透過推動再生水、大安大甲溪聯通管及鳥嘴潭人工湖等計畫,供水能力可提升至每日184萬噸,尚有每日26萬噸餘裕的水源。用電方面,台電表示,台中園區擴建二期核定以後,後續廠商進駐須提出用電申請,屆時才會比較清楚用電需求有多大。而為了確保穩定供電,台電已在台中電廠兩部燃氣機組,總裝置容量為2,600MW(百萬瓦),預計2025年、2026年併網。另外,台中也有由能源局管理的中佳民營電廠,最大裝置榮量可達650MW的電廠,預計在2026年完工,開發案已送入環保署;環保署也於今天排審中佳電廠的專案小組初審第一次會議。
通膨壓力大 電價估連八凍 俄烏情勢緊張,油價飆漲;台電去年小賺,官員傾向不調升,避免加劇民生壓力電價審議委員會3月中即將召開,決定4月起電價走勢。知情官員表 示,俄烏戰事致國際能源價格漲逾每桶90美元,衝上七年新高,依電 價公式應適時反映成本。惟考量台電去年有盈餘,加上近期國內通膨 壓力很大,政策傾向不宜調整電價加劇民生壓力、推波物價上漲,4 月電價有望連續八次凍漲。 值得注意的是,電價在2018年4月調漲3%後,電價已連續七次凍漲 ,若3月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繼續凍漲,電價將會創下凍漲最長紀錄 。 根據資料顯示,台電2021(去)全年稅前盈餘256億元,較前一年 增加17億元,其中又以電費收入增加最多,但燃料等支出也不少,抵 消部份盈餘,讓全年盈餘較前一年呈現小賺狀態。 台電指出,去年上半年國際燃料價格處在低點,下半年隨國際油價 開始上漲而飆漲,預估今年上半年燃料價格進入高檔狀態。 最近俄烏戰火一觸即發,國際油價飆漲至每桶90美元以上,連漲八 周,站上七年新高,若烏克蘭戰事未平息,國際油價還會繼續看漲。 而台電購煤成本2月也漲至每噸280美元,估3月可能下滑,但對台電 壓力不小;燃氣價格雖未與油價同步大漲,但通常有三個月落差,台 電將密切觀察國際局勢對燃料價格走勢的變化。 至於台電累積虧損,截至去年年底累虧已減少至385億元,較前一 年642億元大幅縮小,預期在未來一、二年內,有機會轉虧為盈,不 過尚未列入廢核四的損失。 決定電價另一關鍵的電價穩定基金,截至2020年有248.45億元,預 料3月電價審議會將結算2021年的電價平穩基金,預料將增加,也意 味電價若決定持續凍漲有空間,可以平穩基金挹注彌補台電燃料成本 上漲壓力。 官員指出,去年台電盈餘超過200億,累積虧損縮小至400億元以內 ,整體營運似較以往轉好,且每年都有依電價公式提撥合理利潤3% 給台電,在考量首季通膨壓力仍很大情況下,傾向會再觀望,這次電 價不調整可能性居大,最後結果仍須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 4月電價走勢,台電雖希望分階段緩漲3%以內,紓解燃料支出的經 營壓力,但知情人士坦言,通膨率破2%警戒線居高不下及疫情等因 素,恐會讓決策高層另有考慮。 回顧上次電價審議會,由於國際能源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揚, 台電考量燃料成本,提出建議電價應調漲1.2%,惟多位委員認為, 台電上半年仍有盈餘,在可吸收狀況下,並考量國內仍受疫情影響, 漲電價恐會對物價衝擊,因此決議不調整。
夏月電價5月16日上路 鎖定用電大戶 經部擬提前試行,分散產業用電量,2.5萬戶首當其衝夏月用電尖峰多年出現在5月底,為以價制量,經濟部擬將夏月電 價提前至5月16日起實施,優先從用電大戶試行。 經濟部官員表示,已陸續完成與相關產業溝通,預料18日前會再召 開會議討論決定。據悉,提前5月中實施夏月電價幾已箭在弦上,2. 5萬戶高壓用戶將首當其衝受影響。 過去五年每年5月中旬至下旬都會出現明顯用電成長,但部分機組 仍處維修期,要等到6月夏月用電開始才會全數歸隊,為了以價制量 ,台電從1989年開始就實施夏月電價,從6月1日到9月30日電價略高 於非夏月,希望平抑用電尖峰。 但這幾年用電結構改變,有電價審議委員建議,夏月電價提前至5 月中開始實施。經濟部和委員討論後規劃,優先從用電大戶試行,不 含民生用戶,讓產業分散全年用電量,但經濟部強調,全年平均電價 維持不變,不會變相漲價,而是10月至隔年5月中之前非夏月電價會 調降,以降低對產業衝擊。 官員表示,夏月電價提前實施,主要是希望用電大戶調整用電期程 ,高壓用電戶在生產時,可以透過排程,且搭配時間電價,削峰填谷 ,預期透過高壓用戶提前實施夏月電價,可讓尖峰用電因此減少50萬 瓩,且企業會因減少在夏月電價期間生產,不但節電,全年電費支出 反而可以降低。預計鋼鐵、石化、紡織等產業,均可調節生產排程。 不過,在前次電價審議會中,旅館等少數產業界對於夏月電價提前 實施仍有疑慮,旅宿業認為會影響企業經營,希望政府重新思考政策 必要性。 知情官員說,過去已多次與產業界溝通,以5月來說是旅宿業淡季 ,長期而言5月16日至5月30日遇上端午連假民眾出遊機率偏低,因此 夏月電價提前對於產業衝擊相當小,且全年電費支出因節電反而減少 ,農曆春節旅遊旺季屬非夏月電價,住房率高卻可使用低電價,反而 是對業者經營有利。
在時程較為緊迫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三接)可望大步邁進的同時,經濟部規劃的四接、五接,目前則仍卡關環評。其中,四接位於基隆,是配合台電基隆協和電廠改建案而興建的接收站,將填海造陸18.6公頃,引發環保團體反彈,去年11月召開第三次初審會議,仍未闖關成功,環委要求經濟部比較替代方案、縮小填海造陸面積的可行性等,補件後再審。此外台電計畫在台中港新建五接,雖是以台中港擴建為基礎,但也遭環團質疑恐影響白海豚南北迴游路徑,在去年3月召開一次環評初審後,也仍待補件再審。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9)日表示,會請中油儘快備好資料,希望下一關環評大會也能夠順利通過,努力讓三接趕上2025年供氣時程。他表示,三接攸關供電穩定,也是配合整體減煤增氣、減碳政策,希望對環境更加友善。
歷經三次初審會議,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環差,昨(9)日通過環保署專案小組初審。會中對於三接工程是否導致淤沙影響藻礁有諸多討論,不過最後環評委員認為,外推方案較原方案友善,「兩害取其輕」,同意通過初審,後續將送環評大會討論。昨日初審會議中,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再次出席坐鎮,歷經近三小時討論,終於讓環評委員點頭,通過初審,讓攸關北部供氣、供電穩定的三接順利往前邁進。環委在昨日會中最主要關注淤沙問題。中油提出近20年來觀新藻礁覆沙率變化,對照颱風過境、三接棧橋施工及完工等時間點,強調觀新區覆沙率變化是受到現有結構物限制及海象天候影響,與三接施工關聯不大。然而環委張學文仍指出,從中油提出數據來看,若比較秋冬藻礁生長季節,2019年11月與棧橋完工後的2021年11月覆沙率相比,觀新藻礁區至少有三區域覆沙增加,難以說明三接施工不會影響觀新藻礁。中油解釋,觀新藻礁覆沙變化主要受西南氣流、東北季風影響,研判是周遭覆沙移動,並非從北方的大潭三接飄移過來。中油也指出,桃園海岸遠離三接工區處,也呈現與觀新區類似趨勢,合理推測應是受颱風等自然因素所致。在閉門會議中,有環委認為,漂沙形成因素非常多,重點在於後續監測,遇到問題能否及時反應,在場多數環委也表示,外推方案確實比原方案友善;但張學文也直言,三接根本的問題就是選址錯誤,無奈只能兩害取其輕。在徵詢在場環委共識後,專案小組初審通過三接環差,並要求中油在4月30日前補充外推方案淤沙對藻礁區量化分析、淤沙減輕措施等內容,後續於環評大會中討論。中油三接歷經爭議及公投挑戰,經濟部推出外推方案,環保署分別在去年10月12日,今年1月12日及昨天共召開三次環差初審會議,在去年底公投落幕後,中油面對環委要求火速補件,曾文生也屢次出席「督軍」,終於通過初審。
又有超過200億元的離岸風電聯貸大案登場。金融圈人士透露,中 信銀將擔任財顧及統籌主辦行,並由台銀出任管理銀行,出面為國營 事業台電和正崴集團旗下「富崴能源」位於彰化外海的「台電二期離 岸風場計畫」籌組聯貸案,這也是繼去年第四季中鋼旗下中能風場4 00億元聯貸案簽約後,總金額規模最大的一起聯貸案。 該聯貸案借款人並非台電,而是富崴能源,這也是首度由「統包商 」出面為借款人進行大規模的離岸風電聯貸案,對於政府推動「離岸 風電國產化」的精神,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金融業者透露,該案屆 時也將引用府院及國發會所積極推動的「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承保。 目前已知該案確定由台銀出任管理銀行,大多數的公股銀行都將進 場參貸,民營銀行除了中信,包括富邦、永豐銀也將進場,並以在今 年首季完成籌組為目標;金融圈看好,將重演去年11月中鋼旗下中能 風場有意願參貸的金額超過千億超額認購的盛況。 富崴能源2020年以628.88億元的決標金額得標台電離岸風場二期計 畫,從陸岸跨足離岸風電,包括EPC(統包工程)和前五年的維運合 約,而台電位於彰化的離岸風場二期計畫,為300MW的裝置容量,位 於彰化縣鹿港西側外海,已預計在2025年9月底,即三年之後完工併 聯,屆時預計年發電量將超過10億度。 金融圈人士指出,台電所以採取全體興建工程「委外統包」的方式 ,主要是由於本身並無風場開發經驗,因此對外招標,原本初期鎖定 外商,最後則由富崴能源得標。 這也是數年來的離岸風電聯貸案與國產化相關金額規模最大的一次 。金融圈人士分析,由於台電二期的風場計畫併聯發電時間是在202 5年,相對其他風場較晚,因此,包括風機零組件、海事工程這些難 度較高的工程,被賦予「國產化」的期待更大。 因此,富崴這次承接台電離岸風電的工程統包團隊,包括中鼎工程 、世紀鋼構等本土公司都在團隊之列,另外富崴也找有經驗的新加坡 海事工程商TERAS OFFSHORE合作,在政府發展離岸風電政策上,具有 高度的外商與本土團隊交流指標意義。
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場開發計畫,隨著愈來愈多離岸風場將進入併 聯發電,國產化的聯貸案也開始升溫,金融圈人士指出,尤其是在中 鋼、台電兩大國營事業相繼出手投入離岸風場計畫後,金融圈更願意 捧場支持政府的離岸風電國產化計畫,並看好中鋼與台電出面打通金 流,對本土廠商投入離岸風電可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 據指出,該聯貸案除了一般的放款之外,還會有三大重點,一是履 約保證,另一則是預付款保證,還有就是工程周轉金。 銀行業者指出,台電付款給富崴能源之後,銀行團則必須開立履約 保證、預付款保證給台電,為富崴向台電確保會將款項用於執行工程 ,這也將成為未來統包商在和銀行團合作聯貸案時,必備的SOP項目 。 公股金融圈人士也表示,以八大行庫為出資主幹的「國家融資保證 機制」,今年應會有更多的離岸風場相關融資保證案,其中,去年中 鋼已透過台船環海風電工程一案發揮效果,也是國家融資保證機制適 用於離岸風電聯貸的第一案,該聯貸案由一銀承作,總金額為2,990 萬歐元,約新台幣9.3億元。 接下來由富崴能源作為借款人的台電二期離岸風電逾200億元的聯 貸案,將是第二案。對此公股金融圈人士也分析,由於國家融資保證 機制在保證規定上,有設定上限及適用條件,包括採購製造國產化的 零組件、設備、系統的機器設備,以及採購提供海事工程或運維的船 舶才能適用,同時單一廠商最高可獲保證20億元,最長保證五年、保 證成數最高六成。
力暘能源、寶晶能源位於嘉義太保及桃園觀音的AFC儲能系統,1月先後舉行動工典禮,預估後續將會有更多儲能案場動工,熱鬧場面印證了儲能為兆元新產業,但巨大的設備商機有多少比例會流入外商口袋,政府及業者同表關切。AFC儲能市場百家爭鳴,業界認為,未來將是「大者恆大」。開陽能源、鴻元工程顧問及利佳興業合資成立的儲能系統整合及維運公司開元佳能,業界稱為「開字輩」,將與力暘能源、三陸開發三分天下,主因是儲能案場需要土地及饋線,此綠能產業三大廠商具備案場開發能力,為被看好的原因。AFC儲能建置初期,供給量不多,台電既有的AGC機組也參與電力交易平台,有助於穩住AFC容量結清價格,對所有得標者的容量費是一大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一旦供過於求,台電AGC機組被迫退出平台競標,容量費將遽減,甚至降為零的變數,是不能忽視的危機。市場認為,屆時3家大廠合計市占若達到八成以上,將形成由3家主導容量結清價格的新局面,多數小廠也因為難以生存而退出市場。3家大廠對於儲能設備各有所好,相繼綁定特定的設備商。力暘結合Powin台灣總代理立達能源,三陸先後採用瓦鍚蘭(Wartsila)及特斯拉(Tesla)國外品牌,開元佳能以最高本土化為競爭優勢,先滿足集團企業需求,也積極對外擴張。電池是儲能設備的根本,台灣電池產業實力不強,政府應只會扶植少數重點廠商,即使如此,仍不具備打國際盃的競爭優勢。儲能上線服務,系統整合是最後一個關卡,壯大台灣在儲能系統整合(SI)的實力,是比較務實的作法。標準局已著手制定從電池到儲能系統以及儲能場域的安全標準,國內外的產品均需符合CNS規範,並規劃在苗栗銅鑼科學園區設立大型測試實驗室。系統業者認為,國內太陽光電產業VPC為模組廠及逆變器的保護傘,若非如此,國外產品長驅直入,本土業者將面對全盤皆墨的局面。CNS規範有利於台灣儲能產業鏈發展,是必走的路;業者認為,若成功扶植儲能國家隊,除了服務內需市場,也可以往國際發展。
國家隊就位 拚LNG國貨國運 裕民、光明有望與台電組隊,打破中油獨家進口、外籍船公司運送LNG局面地緣政治情勢凸顯能源國安議題,台灣居全球LNG(液化天然氣) 前五大進口國,為保障能源供給不斷鏈,將推動LNG國貨國運政策, 最快今年中公告實施。陽明海運旗下光明海運、裕民航運已表態爭取 運送合約,台電也有意加入LNG進口行列。 未來若台電與裕民、光明合作組國家隊投入,將打破過去由中油獨 家進口、外籍船公司運送LNG的局面。 據業界資料,台灣2021年進口液化天然氣近2,000萬噸,粗估至少 需要15艘LNG船運送,主要來自卡達、澳洲、俄羅斯、印尼等地,幾 乎八成賣給台電作為發電使用,天然氣發電占比約40.8%。按政府2 025年非核家園政策,能源配比天然氣發電占比將達約52%,粗估需 進口2,500∼3,000萬噸天然氣。 目前台灣進口天然氣主要由日本、希臘等國籍船公司承運,中油為 擴大天然氣事業經營,與多國船公司合資船東子公司建造LNG運輸船 ,承運購氣合約之貨氣,包括中油(持股45%)與日本NYK、Mitsui 合資成立尼米克船東控股公司(NSHC),執行中油與卡達液化天然氣 購運契約;另中油(持股40%)與Golar集團合資華威天然氣航運( FMSC)建造LNG運輸船,承運過中油與印尼購氣合約之貨氣。 除了國安需要,運送LNG對船公司來說,也是門好生意!裕民表示 ,全球對LNG需求增加,LNG運輸船運價跟著飆,跨太平洋線LNG運輸 船即期運價在2021年底創新高。據Spark Commodities監測數據,從 澳大利亞到日本的LNG運輸船日租金曾飆上33.5萬美元。2022年第一 季遠期運貨市場平均收益,日租金達12.5萬美元。 但國籍航商經營LNG船業務也有門檻,目前市場主流17.4萬立方米 的LNG運輸船每艘造價逾2億美元,由於船舶造價高,按國際慣例傾向 簽訂長約,裕民、光明等船公司計劃在取得長期運約再投資建造,航 港局希望台電也參與投資LNG船。 據了解,台電將自行購氣到興建接收站,2021年LNG用量約1,500萬 噸,有意攜手裕民、光明等國籍船公司合作,如此一來可省下發電成 本為民眾節省電費,也可有效掌握運能確保供電穩定性。 目前此案由航港局規劃辦理,將修正《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機構進 口物資器材海運運送作業辦法》,將液化天然氣運送納入國輪適用項 目,預計3月提報交通部,待與經濟部協調後,希望年中公告實施。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