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環保署5日召開環評大會,會中審查麥寮區風力發電機組汰舊換新 計畫,將汰除四部660kW機組,新建三部4.2MW機組,經過討論後,兩 案皆通過,針對年溫室氣體減排可減少逾1萬公噸。
台朔重工表示,麥寮區風力發電機組汰舊換新計畫,計畫汰除四部 660kW機組新建三部4.2MW機組,由於舊風機使用年限已到,因此計畫 汰換,其中四部裝置容量660kW風力發電機組,運轉至今已達設計年 限且備品已停產。
台朔重工指出,依市場規格選用技術較成熟4.2MW機組做汰換,以 增加發電效率。原1號風力發電機組因距離高壓鐵塔間輸電線過近( 僅32公尺),為保護雙方設備該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不再新建。變 更後僅2、3及4號機組運轉,年總發電量預估約可增加2,703萬度,折 合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約13,758公噸。
能源局官員表示,由於舊機組使用20年,達使用年限,新機組使用 大風機,整體發電裝置容量提升,發電雖沒併入台電電網,而是供給 麥寮園區優先使用,整體與國家能源政策相符,因此支持更新計畫。
惟環評委員在會中質疑,國內並沒有風機除役後的相關使用,擔憂 風機退役後就存放在倉庫。台朔重工回覆,目前最優先選項是捐贈給 學術或法人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包含塔柱、 葉片,全部提供做為該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將整座風機直接再使用 ,不必廢棄機組,由於相關合作還在洽談,但希望朝這方向執行。
環評委員也提出新機組遇上鳥擊,因此要求開發單位將補充說明資 料及「營運前完成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布設」、「降載後恢復發電 額度依1%負載採漸進式回復」納入定稿。
台朔重工表示,麥寮區風力發電機組汰舊換新計畫,計畫汰除四部 660kW機組新建三部4.2MW機組,由於舊風機使用年限已到,因此計畫 汰換,其中四部裝置容量660kW風力發電機組,運轉至今已達設計年 限且備品已停產。
台朔重工指出,依市場規格選用技術較成熟4.2MW機組做汰換,以 增加發電效率。原1號風力發電機組因距離高壓鐵塔間輸電線過近( 僅32公尺),為保護雙方設備該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不再新建。變 更後僅2、3及4號機組運轉,年總發電量預估約可增加2,703萬度,折 合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約13,758公噸。
能源局官員表示,由於舊機組使用20年,達使用年限,新機組使用 大風機,整體發電裝置容量提升,發電雖沒併入台電電網,而是供給 麥寮園區優先使用,整體與國家能源政策相符,因此支持更新計畫。
惟環評委員在會中質疑,國內並沒有風機除役後的相關使用,擔憂 風機退役後就存放在倉庫。台朔重工回覆,目前最優先選項是捐贈給 學術或法人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包含塔柱、 葉片,全部提供做為該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將整座風機直接再使用 ,不必廢棄機組,由於相關合作還在洽談,但希望朝這方向執行。
環評委員也提出新機組遇上鳥擊,因此要求開發單位將補充說明資 料及「營運前完成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布設」、「降載後恢復發電 額度依1%負載採漸進式回復」納入定稿。
經長王美花接受媒體專訪,首度回應未來綠電發電占比無法達標, 她解釋是因計算基礎不同,且因經濟成長太好,才導致用電成長增加 。但既然政府已預見非核家園「532」的目標會跳票,企業界及民眾 在乎的是未來供電是否足夠,會不會缺限電,政府要端出哪些替代方 案填補缺口,而不是要聽政府拿經濟成長或其他藉口來安撫或搪塞。
根據台電規劃,最遲在2025年,台灣核電將逐步歸零,雖然政府提 出靠天然氣及再生能源接替核電缺口,但近幾年再生能源設置狀況接 連延後,原先2021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要達8.75GW,最後僅達成7.6 5GW,這已是連續兩年設置目標跳票,離岸風電也被疫情打亂供電時 程。在綠電供應頻頻跳票,且核能邁向除役之路下,政府未來似乎只 有加大火力電廠一途。然後增加火力發電比重,又會延緩碳中和進程 ,最後恐落得既缺電又增碳的雙重困境。
政府說這幾年經濟成長率太好,供電超乎預期,用電量大幅成長, 以致分母擴大,分子不動,造成綠電目標跳票,但這並不能當成推卸 責任的藉口。電源開發本來就有一定時間,需要長遠規劃,中美貿易 戰爆發,政府對台商招手,大量台商回台設廠同時需要大量水電供應 ,偏偏台灣近幾年有許多電廠屆齡要除役,本就供電吃緊,半導體又 不斷擴廠投資形同吃電怪獸。「經濟成長太好」的理由,聽在企業耳 裡,恐怕有點刺耳。
去年底公投結束後,企業界聚會熱議話題皆是今年(2022)恐怕會 缺電,這是因去年三次大停電(513、517、1212)讓民眾及企業界對 供電穩定已失去信心。尤其政府面對淨零碳排國際趨勢,及2025綠電 供應不足窘況,卻仍抱著「非核家園」神主牌,不願面對532跳票的 缺電事實,務實檢討,保留核電做為備援機組,還一味賣力推動核二 、核三廠除役計畫,甚至將供電豪賭注在燃氣機組上,因此讓企業界 面對2022年的缺電疑慮,更是惴惴不安。
根據台電規劃,最遲在2025年,台灣核電將逐步歸零,雖然政府提 出靠天然氣及再生能源接替核電缺口,但近幾年再生能源設置狀況接 連延後,原先2021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要達8.75GW,最後僅達成7.6 5GW,這已是連續兩年設置目標跳票,離岸風電也被疫情打亂供電時 程。在綠電供應頻頻跳票,且核能邁向除役之路下,政府未來似乎只 有加大火力電廠一途。然後增加火力發電比重,又會延緩碳中和進程 ,最後恐落得既缺電又增碳的雙重困境。
政府說這幾年經濟成長率太好,供電超乎預期,用電量大幅成長, 以致分母擴大,分子不動,造成綠電目標跳票,但這並不能當成推卸 責任的藉口。電源開發本來就有一定時間,需要長遠規劃,中美貿易 戰爆發,政府對台商招手,大量台商回台設廠同時需要大量水電供應 ,偏偏台灣近幾年有許多電廠屆齡要除役,本就供電吃緊,半導體又 不斷擴廠投資形同吃電怪獸。「經濟成長太好」的理由,聽在企業耳 裡,恐怕有點刺耳。
去年底公投結束後,企業界聚會熱議話題皆是今年(2022)恐怕會 缺電,這是因去年三次大停電(513、517、1212)讓民眾及企業界對 供電穩定已失去信心。尤其政府面對淨零碳排國際趨勢,及2025綠電 供應不足窘況,卻仍抱著「非核家園」神主牌,不願面對532跳票的 缺電事實,務實檢討,保留核電做為備援機組,還一味賣力推動核二 、核三廠除役計畫,甚至將供電豪賭注在燃氣機組上,因此讓企業界 面對2022年的缺電疑慮,更是惴惴不安。
環保署3日進行「核能三廠除役計畫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範疇界 定」,由於核三廠2025年起要進行除役,必須先界定相關範圍。不過 除役影響相當大,尤其鄰近墾丁國家公園,為避免除役造成影響,除 役範圍將進入二階環評階段,預估作業時程增加至少一年。
台電指出,核三廠位於屏東縣恆春鎮,基地面積約329公頃,除役 範圍面積約93公頃。由於2025邁入非核家園,核能三廠兩部機組運轉 執照最晚2025年5月屆滿後進行除役,核能三廠完成除役後,廠址以 符合「非限制使用」為目標。
台電規劃,除役計劃將依設施是否保留目的,分別劃定除役範圍與 保留區範圍,加上為除役期間興建設施整地需要設置的土石方堆置場 ,除役範圍位於核能三廠中央約93公頃土地,其中除役範圍中,需拆 除建物與設施主要為發電設備廠區於除役後不再使用建物,包括發電 設備廠區內所有建物及氣渦輪機,其中發電設備區拆除部分包括一號 及二號機圍阻體廠房及輔助廠房、控制廠房、汽機廠房、燃料廠房、 廢料廠房、柴油發電機廠房與行政大樓。
根據資料顯示,核電廠除役需時25年,且這不包含除役前置工作期 ,目前正處於前置期,台電需提出除役計畫書環評相關內容,後續進 入除役25年時,包含除役過渡期八年、除役拆廠階段12年、場址最終 狀態偵測階段三年、場址復原階段二年等。
台電副總簡福添說,除役階段台電能做的都會去做,符合社會大眾 的期待,在這個原則下會盡量去做。其他不能做的是因電廠旁邊就是 墾丁國家公園,本來就有很多監測工作,會再與墾管處溝通,看如何 共同進行環境監測,確保監測面積可以有民眾提出。
目前從後壁湖至墾丁南灣都必須繞過電廠,對在地居民及遊客交通 相當不便,民眾希望台電能提出改善作為,進一步開放。惟台電說, 由於電廠除役期間有大量工程會進行,電廠內仍需有一定電力使用, 若未來電廠要做為其他用途使用,一旦開放會造成環境遭到影響。
台電指出,核三廠位於屏東縣恆春鎮,基地面積約329公頃,除役 範圍面積約93公頃。由於2025邁入非核家園,核能三廠兩部機組運轉 執照最晚2025年5月屆滿後進行除役,核能三廠完成除役後,廠址以 符合「非限制使用」為目標。
台電規劃,除役計劃將依設施是否保留目的,分別劃定除役範圍與 保留區範圍,加上為除役期間興建設施整地需要設置的土石方堆置場 ,除役範圍位於核能三廠中央約93公頃土地,其中除役範圍中,需拆 除建物與設施主要為發電設備廠區於除役後不再使用建物,包括發電 設備廠區內所有建物及氣渦輪機,其中發電設備區拆除部分包括一號 及二號機圍阻體廠房及輔助廠房、控制廠房、汽機廠房、燃料廠房、 廢料廠房、柴油發電機廠房與行政大樓。
根據資料顯示,核電廠除役需時25年,且這不包含除役前置工作期 ,目前正處於前置期,台電需提出除役計畫書環評相關內容,後續進 入除役25年時,包含除役過渡期八年、除役拆廠階段12年、場址最終 狀態偵測階段三年、場址復原階段二年等。
台電副總簡福添說,除役階段台電能做的都會去做,符合社會大眾 的期待,在這個原則下會盡量去做。其他不能做的是因電廠旁邊就是 墾丁國家公園,本來就有很多監測工作,會再與墾管處溝通,看如何 共同進行環境監測,確保監測面積可以有民眾提出。
目前從後壁湖至墾丁南灣都必須繞過電廠,對在地居民及遊客交通 相當不便,民眾希望台電能提出改善作為,進一步開放。惟台電說, 由於電廠除役期間有大量工程會進行,電廠內仍需有一定電力使用, 若未來電廠要做為其他用途使用,一旦開放會造成環境遭到影響。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日前落幕, 近200個國家代表經過15天馬拉松談判,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 ,各國需在2022年底之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加速逐步削減「 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 並對碳交易市場規則達成協議,面對新的規約,台灣若堅持不用核能 而以火力發電為主,恐怕是沒法達成「2030年減排目標」,減碳不力 恐怕會埋下台灣出口隱憂。
台灣電力結構由核能、燃媒、燃油、燃氣、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 太陽能、風能)組成,2014年燃媒、燃油、燃氣三項歸為火力發電佔 全部電力76%,核能則為18.6%,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為5.4%。20 20年火力發電為83%、核能為11%、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6%,6年來 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成長0.6個百分點,核能電力則減少7.6%,火力 發電大幅成長7%,兩個年度的電力結構比較可發現,核電減少的7. 6個百分點,大都由火力發電來承接,因此可以看到蔡政府執政以來 台灣減碳在國際名列後端是其來有自。
台灣減碳工作最吃重的部會為經濟部,包括兩大部門:工業與發電 ,說實在話,經濟部近年來在企業部門減碳工作是作出一些成績與績 效,但這些努力抵不過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一再停用核機組所減少的核 電力,台灣近五、六年來空汙日趨嚴重多半是來自政府不斷增加燃煤 發電,來補上核電缺口,而蔡總統標榜的綠電,6年來只增加0.6個百 分點,2025年想要取代核電以目前增加速度是有點癡心妄想,因此許 多有心人士包括郭台銘董事長都認為台灣真的會發生缺電危機,綠電 補不上核電,不想缺電當然只有靠火力發電,不管燃媒、燃油、燃氣 都會有碳排,屆時台灣又會蒙上減碳不力的惡名。
日本為在2030前達到減碳的設定目標,在其第四、五、六期能源基 本計畫都提出要保留核電,因此其核電廠也逐年恢復供電,三期計畫 的核電比例都為20-22%,而其綠電也規劃占比為20∼22%,有56% 是火力發電,由於日本核電廠已老舊發電效率沒有想像中好,綠電發 展也沒有想像順利,因此還是靠火力發電補齊,以日本的能源科技條 件都還需要靠核電才有能力來推動2030減碳目標,因此說實在話,蔡 總統的非核家園2025是好高騖遠,讓台灣陷入缺電危機與減碳不力雙 重壓力。
沒有人反對非核家園,但2025年是過度草率與不科學,減碳是目前 國際社會的主流價值,核能在OECD的能源報告是被歸為綠能,只要能 做好安全管控,多數先進國家都列為供電來源之一,台灣想要減碳, 倘若能源政策不改,各部門如交通、工業、營建的努力成果都會被發 電部門的火力發電吃掉,而我們的減碳計畫則淪為畫餅充飢,成為空 話。
台灣電力結構由核能、燃媒、燃油、燃氣、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 太陽能、風能)組成,2014年燃媒、燃油、燃氣三項歸為火力發電佔 全部電力76%,核能則為18.6%,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為5.4%。20 20年火力發電為83%、核能為11%、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6%,6年來 水力及其他綠色電力成長0.6個百分點,核能電力則減少7.6%,火力 發電大幅成長7%,兩個年度的電力結構比較可發現,核電減少的7. 6個百分點,大都由火力發電來承接,因此可以看到蔡政府執政以來 台灣減碳在國際名列後端是其來有自。
台灣減碳工作最吃重的部會為經濟部,包括兩大部門:工業與發電 ,說實在話,經濟部近年來在企業部門減碳工作是作出一些成績與績 效,但這些努力抵不過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一再停用核機組所減少的核 電力,台灣近五、六年來空汙日趨嚴重多半是來自政府不斷增加燃煤 發電,來補上核電缺口,而蔡總統標榜的綠電,6年來只增加0.6個百 分點,2025年想要取代核電以目前增加速度是有點癡心妄想,因此許 多有心人士包括郭台銘董事長都認為台灣真的會發生缺電危機,綠電 補不上核電,不想缺電當然只有靠火力發電,不管燃媒、燃油、燃氣 都會有碳排,屆時台灣又會蒙上減碳不力的惡名。
日本為在2030前達到減碳的設定目標,在其第四、五、六期能源基 本計畫都提出要保留核電,因此其核電廠也逐年恢復供電,三期計畫 的核電比例都為20-22%,而其綠電也規劃占比為20∼22%,有56% 是火力發電,由於日本核電廠已老舊發電效率沒有想像中好,綠電發 展也沒有想像順利,因此還是靠火力發電補齊,以日本的能源科技條 件都還需要靠核電才有能力來推動2030減碳目標,因此說實在話,蔡 總統的非核家園2025是好高騖遠,讓台灣陷入缺電危機與減碳不力雙 重壓力。
沒有人反對非核家園,但2025年是過度草率與不科學,減碳是目前 國際社會的主流價值,核能在OECD的能源報告是被歸為綠能,只要能 做好安全管控,多數先進國家都列為供電來源之一,台灣想要減碳, 倘若能源政策不改,各部門如交通、工業、營建的努力成果都會被發 電部門的火力發電吃掉,而我們的減碳計畫則淪為畫餅充飢,成為空 話。
芮氏規模6.0撼北台灣 2022年第一震 半導體、面板廠 有驚無險
1月3日傍晚17點47分發生在花蓮縣東方芮氏規模6.0地震,造成北 部劇烈搖晃長達一分鐘,雙北市及宜蘭震度均達4級,北捷短暫停駛 檢查,但卻未收到國家級警報,引起民眾議論紛紛。所幸,包括台積 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廠,以及友達、群創等面板廠等,均無 重大影響。
北部核電廠及輸、配電系統電網運作正常,僅台北市大安區、新北 市三重區等局部地區,因設備故障傳出零星停電事故。
3日東部花蓮海域芮氏規模6.0地震為今年第一震,最大震度四級, 包括雙北市及宜蘭,大台北地區劇烈搖晃,不少在高樓民眾驚聲尖叫 「搖好久」,幾乎奪門而出。
台積電則表示,各廠區測得震度未達疏散標準,工安系統及生產作 業一切正常。聯電指出產線均未受影響。世界先進表示,新竹及桃園 的四座晶圓廠內測得的震度均為3級,初步評估對生產及營運無重大 影響。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指出,地震會造成機器設備晃動,有的晶棒需重 新生長,但影響有限。而竹科管理局清查後並未接獲廠商災損通報。 至於友達第一時間以以確保人員安全為首要,待確認廠內安全無虞後 進行設備檢測,部分機台安全性停機,目前持續復歸中,整體營運不 受影響。群創也表示不受影響。
至於供電情況,台電表示,電廠及各個機組運轉沒有問題,整體系 統供電無虞,其中核三廠2部機正常運轉,核二廠2號機正常運轉,核 一除役,核二1號機停機中,核四資產管理中;台電各水火力機組、 壩堰及輸電設備正常運轉中,輸、配電系統電網運作正常。
惟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三重區等局部停電事故。
1月3日傍晚17點47分發生在花蓮縣東方芮氏規模6.0地震,造成北 部劇烈搖晃長達一分鐘,雙北市及宜蘭震度均達4級,北捷短暫停駛 檢查,但卻未收到國家級警報,引起民眾議論紛紛。所幸,包括台積 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廠,以及友達、群創等面板廠等,均無 重大影響。
北部核電廠及輸、配電系統電網運作正常,僅台北市大安區、新北 市三重區等局部地區,因設備故障傳出零星停電事故。
3日東部花蓮海域芮氏規模6.0地震為今年第一震,最大震度四級, 包括雙北市及宜蘭,大台北地區劇烈搖晃,不少在高樓民眾驚聲尖叫 「搖好久」,幾乎奪門而出。
台積電則表示,各廠區測得震度未達疏散標準,工安系統及生產作 業一切正常。聯電指出產線均未受影響。世界先進表示,新竹及桃園 的四座晶圓廠內測得的震度均為3級,初步評估對生產及營運無重大 影響。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指出,地震會造成機器設備晃動,有的晶棒需重 新生長,但影響有限。而竹科管理局清查後並未接獲廠商災損通報。 至於友達第一時間以以確保人員安全為首要,待確認廠內安全無虞後 進行設備檢測,部分機台安全性停機,目前持續復歸中,整體營運不 受影響。群創也表示不受影響。
至於供電情況,台電表示,電廠及各個機組運轉沒有問題,整體系 統供電無虞,其中核三廠2部機正常運轉,核二廠2號機正常運轉,核 一除役,核二1號機停機中,核四資產管理中;台電各水火力機組、 壩堰及輸電設備正常運轉中,輸、配電系統電網運作正常。
惟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三重區等局部停電事故。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TAGET)去年2月成立,一年來極力推廣綠電市場及推動淨零碳排,獲得各界支持與認同,KYMCO光陽機車、燁輝鋼鐵、台電、大亞綠能等綠電買賣方均陸續加入。
理事長朱志洋為工具機大廠友嘉集團總裁,他表示,為凝聚共識,協會持續舉辦綠電與淨零碳排策略工作坊,去年和新竹科學園區、電電公會合作,讓產業界更了解綠電市場機制和淨零碳排可實現的路徑,也協辦今週刊的永續ESG與綠能論壇,參與高雄TASS循環經濟展、與SEMI協辦Energy Taiwan能源週,並與立法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緊密合作,推動永續行動週的工作。
朱志洋指出,台灣已有T-rec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為完善綠電市場機制,TAGET將攜手日本JCLP、美國REBA、CRS等國際組織,在台灣推動精品等級的Green-E綠電認證制度。去年已與CRS展開Green-E國際綠電認證,希望及早落地,為後續推動產品綠電標籤舖路。
協會也和綠色和平、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WBCSD共同推動合理的碳定價,並攜手售電業推動台灣首創的家用綠電訂閱,讓個人戶和中小企業訂閱綠電成為可能,也與金融業者商談如何減少售電業面臨的綠電金融困境。
協會與燁輝鋼鐵、台電成立澎湖公民風電,與台鹽綠能、霧峰農會等合作,推動符合ESG的綠電計畫和公益碳權,並與SROI等單位,將綠電計畫的復育環境利益、社會利益及扶助偏鄉和產業利益等具體化。
朱志洋表示,今年將開展更多高品質綠電推動工作,針對綠電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的角色、碳定價、綠色金融等,協會將提出更多建言。目前正與相關單位進行討論,期待明(2023)年碳定價時代來臨時,能有健全合理的綠電交易規則、價格訊息及關連機制,協助企業和社會更有效的減碳。
理事長朱志洋為工具機大廠友嘉集團總裁,他表示,為凝聚共識,協會持續舉辦綠電與淨零碳排策略工作坊,去年和新竹科學園區、電電公會合作,讓產業界更了解綠電市場機制和淨零碳排可實現的路徑,也協辦今週刊的永續ESG與綠能論壇,參與高雄TASS循環經濟展、與SEMI協辦Energy Taiwan能源週,並與立法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緊密合作,推動永續行動週的工作。
朱志洋指出,台灣已有T-rec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為完善綠電市場機制,TAGET將攜手日本JCLP、美國REBA、CRS等國際組織,在台灣推動精品等級的Green-E綠電認證制度。去年已與CRS展開Green-E國際綠電認證,希望及早落地,為後續推動產品綠電標籤舖路。
協會也和綠色和平、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WBCSD共同推動合理的碳定價,並攜手售電業推動台灣首創的家用綠電訂閱,讓個人戶和中小企業訂閱綠電成為可能,也與金融業者商談如何減少售電業面臨的綠電金融困境。
協會與燁輝鋼鐵、台電成立澎湖公民風電,與台鹽綠能、霧峰農會等合作,推動符合ESG的綠電計畫和公益碳權,並與SROI等單位,將綠電計畫的復育環境利益、社會利益及扶助偏鄉和產業利益等具體化。
朱志洋表示,今年將開展更多高品質綠電推動工作,針對綠電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的角色、碳定價、綠色金融等,協會將提出更多建言。目前正與相關單位進行討論,期待明(2023)年碳定價時代來臨時,能有健全合理的綠電交易規則、價格訊息及關連機制,協助企業和社會更有效的減碳。
根據公路總局的統計,電動車領牌數自2019年起年年成長,加上有 部分縣市政府補助充電樁的設置,湧現大量充電樁設置需求。台電公 司針對充電樁設置相關用電配置問題,提出「專設1戶」服務方案, 並導入「電能管理系統(EMS)」,讓未來用電需求不斷提升下,提 前部署以期因應未來穩定供電、多元化時間電價及大樓安全用電三大 目標。
台電公司配電處處長陳銘樹指出,現行電動車充電設施有許多人會 選擇從自家電表後獨立拉設線路,並配線到個人車位裝設充電樁,這 種方式在初期電動車數量少或許可行,然而一旦社區內的電動車數量 增加,不僅配電線路錯亂,影響用電安全,同時,社區大樓仍也可能 遭遇多戶同時充電使用戶既有線路容量不足的問題。
陳銘樹進一步解釋,目前都會區擁有電動車比例較高,由於都會區 的住宅型態偏集合式住宅,一旦有住戶要安裝充電樁,可能會影響到 大樓停車場的配電系統,鑑此,台電公司推出「專設1戶」方案,在 社區停車場另設電動車充電樁專用電表箱,也就是俗稱的新增獨立電 表,可獨立計費、獨立供電,並整體規劃電纜架或匯流排槽等電源幹 線,未來社區內有充電樁設置需求的電動車車主,均可從電纜架直接 配線到車位附近並裝設充電樁,在維持社區環境整齊、美觀的前提之 下,也可充分應對後續不斷增加的充電樁設置需求。其次,考量到未 來電動車越愈來愈普及,台電公司也鼓勵社區一併導入「電能管理系 統(EMS)」,EMS具備充電調控機能,當有多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時, 能夠依照時間和用電量自動調整、分配充電量,以避免超過用戶契約 容量。陳銘樹也解釋,用戶還能透過EMS機制,停好車可以不用馬上 充電,並可以預先自動設定到半夜電價便宜時段再充電,節省荷包。
申請電動車「專設1戶」是否影響到大樓的電價?陳銘樹說明,若 社區內充電設施設置於用戶電表後,納入用戶住家用電範圍,則用電 費用併該住家電費計收,由用戶自行負擔,不影響社區公共用電的契 約容量,惟考量電動車充電設施相較家用電器屬較大負載,台電公司 持續宣導社區電動車充電設施應採「專設1戶」以滿足長期用電需求 。若社區採台電公司提出「專設1戶」之建議方案,因其用電配線已 與社區公共用電配線區隔,亦不影響社區公共用電契約容量,而充電 設備之用電費用則可由設置充電設備之車主共同負擔。
台電投入電動車充電設施設置,不僅前往各地社區宣導,也在官網 設置專區宣導,還印製「電動車充電樁設置知識小學堂」折頁DM供民 眾或社區大樓管委會索取,充分宣導民眾正確觀念,陳銘樹說,台電 同仁不管跟新大樓或舊大樓接觸過程中,接受度相當高,也符合未來 節能減碳需求。
除了充電樁之外,台電還針對電動車研究電能回輸電網的創新應用 ,目前已在金門及台北市區營業處完成智慧充電示範場設置,分別設 置2具直流雙槍50kW充電樁(採日規CHAdeMO及美規CCS1介面),除提 供洽公民眾充電外,並導入EMS及電能回輸電網(V2G)等功能,以進 行智慧充放電技術的驗證,未來可以再進一步評估擴大推動的可行性 與模式。
台電公司配電處處長陳銘樹指出,現行電動車充電設施有許多人會 選擇從自家電表後獨立拉設線路,並配線到個人車位裝設充電樁,這 種方式在初期電動車數量少或許可行,然而一旦社區內的電動車數量 增加,不僅配電線路錯亂,影響用電安全,同時,社區大樓仍也可能 遭遇多戶同時充電使用戶既有線路容量不足的問題。
陳銘樹進一步解釋,目前都會區擁有電動車比例較高,由於都會區 的住宅型態偏集合式住宅,一旦有住戶要安裝充電樁,可能會影響到 大樓停車場的配電系統,鑑此,台電公司推出「專設1戶」方案,在 社區停車場另設電動車充電樁專用電表箱,也就是俗稱的新增獨立電 表,可獨立計費、獨立供電,並整體規劃電纜架或匯流排槽等電源幹 線,未來社區內有充電樁設置需求的電動車車主,均可從電纜架直接 配線到車位附近並裝設充電樁,在維持社區環境整齊、美觀的前提之 下,也可充分應對後續不斷增加的充電樁設置需求。其次,考量到未 來電動車越愈來愈普及,台電公司也鼓勵社區一併導入「電能管理系 統(EMS)」,EMS具備充電調控機能,當有多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時, 能夠依照時間和用電量自動調整、分配充電量,以避免超過用戶契約 容量。陳銘樹也解釋,用戶還能透過EMS機制,停好車可以不用馬上 充電,並可以預先自動設定到半夜電價便宜時段再充電,節省荷包。
申請電動車「專設1戶」是否影響到大樓的電價?陳銘樹說明,若 社區內充電設施設置於用戶電表後,納入用戶住家用電範圍,則用電 費用併該住家電費計收,由用戶自行負擔,不影響社區公共用電的契 約容量,惟考量電動車充電設施相較家用電器屬較大負載,台電公司 持續宣導社區電動車充電設施應採「專設1戶」以滿足長期用電需求 。若社區採台電公司提出「專設1戶」之建議方案,因其用電配線已 與社區公共用電配線區隔,亦不影響社區公共用電契約容量,而充電 設備之用電費用則可由設置充電設備之車主共同負擔。
台電投入電動車充電設施設置,不僅前往各地社區宣導,也在官網 設置專區宣導,還印製「電動車充電樁設置知識小學堂」折頁DM供民 眾或社區大樓管委會索取,充分宣導民眾正確觀念,陳銘樹說,台電 同仁不管跟新大樓或舊大樓接觸過程中,接受度相當高,也符合未來 節能減碳需求。
除了充電樁之外,台電還針對電動車研究電能回輸電網的創新應用 ,目前已在金門及台北市區營業處完成智慧充電示範場設置,分別設 置2具直流雙槍50kW充電樁(採日規CHAdeMO及美規CCS1介面),除提 供洽公民眾充電外,並導入EMS及電能回輸電網(V2G)等功能,以進 行智慧充放電技術的驗證,未來可以再進一步評估擴大推動的可行性 與模式。
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綠能跨域創新,電力新 尖兵座談-劉書勝紀念獎暨電網人才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透過頒 發獎學金、青年座談會等方式,嘉勉優秀電力新秀,要透過這些得獎 者的成功典範,鼓勵更多跨域人才投入電力領域,幫助台灣邁向能源 轉型。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為達到此目標 ,需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循環永續等面向,著手規劃短中長期策 略。台灣除了已啟動淨零排放的路徑規劃評估,也積極推動能源轉型 ,發展綠能產業,朝2050年淨零轉型邁進,截至2021年1月至10月止 ,太陽光電累積發電量達66.9億度、風力發電累積發電量15.1億度。
工研院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長期投入國內綠能科技、電網管 理技術的創新及電力能源人才的培育,並設立「劉書勝紀念獎」等電 力獎項,不僅培育優秀電力人才,更為臺灣電力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面對產業對於優秀跨域電力人才需求與 日俱增,工研院三年前就號召產學研成立的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 ,開設多樣化電力課程,至今已頒發300多萬元獎學金鼓勵莘莘學子 。本次獎學金得主的研究題目囊括電力資源整合、智慧電網、電動車 結合電網等,皆為現今電力產業相當關注的題目,期許他們可以持續 研究精進,甚至將研究成果產業化,成為未來臺灣電力業成長茁壯的 最佳助燃器。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暨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面對電 力的議題,政府與民眾須凝聚共識,並有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在各 種環境條件及需求下,建立電力供需與環境永續的優先權衡順序,由 節約能源、需求面管理與善用分散式綠色能源等方式做起。包括建立 完備需量反應機制、整合分散式能源發展虛擬電廠,並精進電網調度 與軔性,以確保電力的供需穩定。
此外,電力永續發展,不僅需仰賴電力系統轉型,更需要的是跨領 域的「T型人才」,目前臺灣電力人才供不應求,想要解決此挑戰, 得從職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多管齊下著手,同時透過如電網 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及劉書勝紀念獎等獎項,鼓勵優秀電力菁英加入 電力能源領域。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為達到此目標 ,需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循環永續等面向,著手規劃短中長期策 略。台灣除了已啟動淨零排放的路徑規劃評估,也積極推動能源轉型 ,發展綠能產業,朝2050年淨零轉型邁進,截至2021年1月至10月止 ,太陽光電累積發電量達66.9億度、風力發電累積發電量15.1億度。
工研院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長期投入國內綠能科技、電網管 理技術的創新及電力能源人才的培育,並設立「劉書勝紀念獎」等電 力獎項,不僅培育優秀電力人才,更為臺灣電力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面對產業對於優秀跨域電力人才需求與 日俱增,工研院三年前就號召產學研成立的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 ,開設多樣化電力課程,至今已頒發300多萬元獎學金鼓勵莘莘學子 。本次獎學金得主的研究題目囊括電力資源整合、智慧電網、電動車 結合電網等,皆為現今電力產業相當關注的題目,期許他們可以持續 研究精進,甚至將研究成果產業化,成為未來臺灣電力業成長茁壯的 最佳助燃器。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暨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面對電 力的議題,政府與民眾須凝聚共識,並有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在各 種環境條件及需求下,建立電力供需與環境永續的優先權衡順序,由 節約能源、需求面管理與善用分散式綠色能源等方式做起。包括建立 完備需量反應機制、整合分散式能源發展虛擬電廠,並精進電網調度 與軔性,以確保電力的供需穩定。
此外,電力永續發展,不僅需仰賴電力系統轉型,更需要的是跨領 域的「T型人才」,目前臺灣電力人才供不應求,想要解決此挑戰, 得從職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多管齊下著手,同時透過如電網 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及劉書勝紀念獎等獎項,鼓勵優秀電力菁英加入 電力能源領域。
經濟部29日召開年度第三次電價審議委員會,會中決定,包括輔助 服務、電力調度、綠能轉供等費率下調,惟線路設置費出現24年來首 度調漲,幅度在2.4%∼9.1%間,此項調整,將影響2022∼2024年新 成屋的建商及工業用戶。預計2022年4月正式上路。
另據悉,高壓用戶提前半個月實施夏月電價的新政策,也箭在弦上 ,預計2.5萬戶受影響。由於飯店等行業持反對意見,台電將強化溝 通,預估2022年1月再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臨時會,最快2022年5月中 上路。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線路設置費每三年檢討一次,但連續24年 都沒有調整,這次會議確定,將隨物價漲幅上調2.4%∼9.1%。經濟 部指出,由於相關費用多屬新建房屋申請用電時,一次性收取,因此 收取對象多為建商及工業用戶,費用占整體房價比例並不高,因此決 議調升2022∼2024年的線路設置費率。
此外,為推動綠能發展,經濟部表示,由於綠電轉供費用最終由用 電戶負擔,主要付費對象為產業大用戶,考量使用者付費及公平性, 審議會決議逐步降低基本費率優惠折扣數,不排碳綠電的排碳費率仍 維持為0,即不排碳綠電轉供費率仍為平均輸配電費率的一半,兼顧 鼓勵綠能及費率合理性。
未來將按年度,分兩階段縮減基本費率優惠折扣,經濟部將修正「 電力調度轉供費用優惠辦法」,以利業者瞭解費率可能變化,新制度 於2023年實施。
至於每年檢討調整的輸配電業各項費率,審議會中,委員針對台電 提報成本資料討論後決議,將輔助服務、電力調度、轉供輸電及轉供 配電的平均費率(未稅),分別下調為每度0.0474元、0.0849元、0 .1701元、0.3193元,該等費率適用期間為2022年元旦起至12月31日 。
夏月電價提前 台電強化溝通
而相當受民眾關心的夏月電價,原年內的第二次電價審議委員會時 ,即提出2022年夏月電價將提前兩周實施建議,並規劃由高壓用電大 戶適用,估計約2.5萬戶受影響。但此案29日第三次審議會拍板時, 有委員認為,從台電問卷調查發現,飯店等少數三至四個行業反對, 但夏月電費雖上漲,但全年電費是下降的,可能對制度產生誤解,希 望台電加強溝通,預定2022年1月再度討論。
台電對此解釋,夏月電價提前實施將從5月中旬起算,為顧及全年 度電費平穩,非夏月電價將調降。飯店旅館業電費會受住宿淡旺季有 所影響,往年住宿率高的寒假及農曆年電費,反較低,對業者來說整 體電費還會調降,將進一步溝通。
此外,2022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至今仍未公布。曾文生說,因部 分能源類別受國際原物料價格影響,相關費率制定需再斟酌,因此廠 商提交相關費率證據需一些時間,加上海洋能、小水力等能源的開發 ,須政府推一把,因此費率近期會先預告,預計2022年初公告實施並 追溯至元旦起算。
另據悉,高壓用戶提前半個月實施夏月電價的新政策,也箭在弦上 ,預計2.5萬戶受影響。由於飯店等行業持反對意見,台電將強化溝 通,預估2022年1月再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臨時會,最快2022年5月中 上路。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線路設置費每三年檢討一次,但連續24年 都沒有調整,這次會議確定,將隨物價漲幅上調2.4%∼9.1%。經濟 部指出,由於相關費用多屬新建房屋申請用電時,一次性收取,因此 收取對象多為建商及工業用戶,費用占整體房價比例並不高,因此決 議調升2022∼2024年的線路設置費率。
此外,為推動綠能發展,經濟部表示,由於綠電轉供費用最終由用 電戶負擔,主要付費對象為產業大用戶,考量使用者付費及公平性, 審議會決議逐步降低基本費率優惠折扣數,不排碳綠電的排碳費率仍 維持為0,即不排碳綠電轉供費率仍為平均輸配電費率的一半,兼顧 鼓勵綠能及費率合理性。
未來將按年度,分兩階段縮減基本費率優惠折扣,經濟部將修正「 電力調度轉供費用優惠辦法」,以利業者瞭解費率可能變化,新制度 於2023年實施。
至於每年檢討調整的輸配電業各項費率,審議會中,委員針對台電 提報成本資料討論後決議,將輔助服務、電力調度、轉供輸電及轉供 配電的平均費率(未稅),分別下調為每度0.0474元、0.0849元、0 .1701元、0.3193元,該等費率適用期間為2022年元旦起至12月31日 。
夏月電價提前 台電強化溝通
而相當受民眾關心的夏月電價,原年內的第二次電價審議委員會時 ,即提出2022年夏月電價將提前兩周實施建議,並規劃由高壓用電大 戶適用,估計約2.5萬戶受影響。但此案29日第三次審議會拍板時, 有委員認為,從台電問卷調查發現,飯店等少數三至四個行業反對, 但夏月電費雖上漲,但全年電費是下降的,可能對制度產生誤解,希 望台電加強溝通,預定2022年1月再度討論。
台電對此解釋,夏月電價提前實施將從5月中旬起算,為顧及全年 度電費平穩,非夏月電價將調降。飯店旅館業電費會受住宿淡旺季有 所影響,往年住宿率高的寒假及農曆年電費,反較低,對業者來說整 體電費還會調降,將進一步溝通。
此外,2022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至今仍未公布。曾文生說,因部 分能源類別受國際原物料價格影響,相關費率制定需再斟酌,因此廠 商提交相關費率證據需一些時間,加上海洋能、小水力等能源的開發 ,須政府推一把,因此費率近期會先預告,預計2022年初公告實施並 追溯至元旦起算。
工業電腦廠艾訊(3088)深耕工業自動化、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城市、博弈╱娛樂等應用領域,攜手國內電機軟體技術服務系統整合商智電系統,為台電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提供備援型儲電監控系統解決方案,儲能系統及其AFC控制技術已通過台電運轉能力測試,並已上線運轉。
艾訊表示,由於太陽光電發電及風力發電逐漸普及,且易受天候環境因素影響,高滲透率以及間歇性將對電網造成衝擊,儲能系統就扮演穩定電網的重要角色。
儲能系統除於電網端可提供調頻備轉、即時備轉等電網輔助服務外,在用戶端可提供需量管理、緊急備用電源、移峰填谷等協助最佳化電力調配,提高電力使用效率。
於再生能源發電端可提供平滑化、穩定輸出、供電時間移轉等提高發電品質及調度電力之應用。
智電系統選擇適合應用於艾訊高穩定性及寬溫的無風扇嵌入式平台eBOX700-891-FL,於儲能應用中做為周邊裝置之資料收集,如電池、消防、警報、環境感測、I/O控制點等資訊,都可透過eBOX700-891-FL整合及控制,儲能系統及其AFC控制技術已通過台電公司的運轉能力測試,並已上線運轉。
艾訊表示,由於太陽光電發電及風力發電逐漸普及,且易受天候環境因素影響,高滲透率以及間歇性將對電網造成衝擊,儲能系統就扮演穩定電網的重要角色。
儲能系統除於電網端可提供調頻備轉、即時備轉等電網輔助服務外,在用戶端可提供需量管理、緊急備用電源、移峰填谷等協助最佳化電力調配,提高電力使用效率。
於再生能源發電端可提供平滑化、穩定輸出、供電時間移轉等提高發電品質及調度電力之應用。
智電系統選擇適合應用於艾訊高穩定性及寬溫的無風扇嵌入式平台eBOX700-891-FL,於儲能應用中做為周邊裝置之資料收集,如電池、消防、警報、環境感測、I/O控制點等資訊,都可透過eBOX700-891-FL整合及控制,儲能系統及其AFC控制技術已通過台電公司的運轉能力測試,並已上線運轉。
台電持續力推綠能,今年有重大進展。今年3月初台南鹽灘地太陽光電場啟用、8月離岸一期風電機組全數完成初始併聯,到10月台澎海纜正式啟用通電,將澎湖綠能效益輸回本島,11月時專供離岸風電併網使用的彰一開閉所正式啟用。展望新的一年,台電有信心讓「風光」持續推動「再生」,於「能源」持續追求「永續」。
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是台電利用台南將軍、七股區214公頃廢棄鹽灘地,用48萬片光電板再度打造全台地面最大、裝置容量達150MW(百萬瓦)的光電場,於3月31日舉辦啟用典禮,每年可發逾2億度綠電,提供超過5萬個家庭全年用電,也帶來每年11.4萬噸減碳效益。
而眾所期待的台電離岸一期風力發電工程共21部風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工作船延遲而導致施工期縮短的困難,在8月27日終於全部完成初始併聯,後續進行試運轉及調校,完成測試後接受調度,正式加入供電行列。21部風機總裝置容量為109.2MW,一年平均可發出約3.6億度電,可供給近9萬家戶一年用電。
總長67.9公里的「台灣-澎湖161kV電纜線路工程」歷時十數年規劃興建,終於在10月30日凌晨加入運轉,將台灣與澎湖兩端電網連結起來,象徵「台澎電網」成形。
澎湖發展風、光綠能,未來澎湖的綠能效益,可以透過台澎海纜與台灣本島共享。澎湖也能透過電纜與台灣電網相互融通,減少使用燃油發電,是兼具能源轉型、民生經濟,與環保等多重效益之重要電力建設。
另外,配合國內風場建置規畫,台電斥資逾20億元打造全國首座專供離岸風電併網用的基地彰一開閉所,於11月21日正式啟用。彰一開閉所啟用後,可提供1.5GW(10億瓦)併網量,預計2024年可再增加1GW併網容量,後續搭配預計2025年上線的彰工升壓站、永興開閉所,可提供彰化離岸風場6.5GW併網需求。
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是台電利用台南將軍、七股區214公頃廢棄鹽灘地,用48萬片光電板再度打造全台地面最大、裝置容量達150MW(百萬瓦)的光電場,於3月31日舉辦啟用典禮,每年可發逾2億度綠電,提供超過5萬個家庭全年用電,也帶來每年11.4萬噸減碳效益。
而眾所期待的台電離岸一期風力發電工程共21部風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工作船延遲而導致施工期縮短的困難,在8月27日終於全部完成初始併聯,後續進行試運轉及調校,完成測試後接受調度,正式加入供電行列。21部風機總裝置容量為109.2MW,一年平均可發出約3.6億度電,可供給近9萬家戶一年用電。
總長67.9公里的「台灣-澎湖161kV電纜線路工程」歷時十數年規劃興建,終於在10月30日凌晨加入運轉,將台灣與澎湖兩端電網連結起來,象徵「台澎電網」成形。
澎湖發展風、光綠能,未來澎湖的綠能效益,可以透過台澎海纜與台灣本島共享。澎湖也能透過電纜與台灣電網相互融通,減少使用燃油發電,是兼具能源轉型、民生經濟,與環保等多重效益之重要電力建設。
另外,配合國內風場建置規畫,台電斥資逾20億元打造全國首座專供離岸風電併網用的基地彰一開閉所,於11月21日正式啟用。彰一開閉所啟用後,可提供1.5GW(10億瓦)併網量,預計2024年可再增加1GW併網容量,後續搭配預計2025年上線的彰工升壓站、永興開閉所,可提供彰化離岸風場6.5GW併網需求。
鴻海土城頂埔廠27日上午因台電在新北市土城區的一條低壓饋線跳 脫,受到波及,傳出停電的消息,所幸廠內有緊急備援系統支援,鴻 海營運並未受到影響。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才在四大公投結束後,預言台灣明年會 缺電,且不論是工業用電和家庭用電都會缺,不料27日就傳出新北市 土城中央路附近出現停電的狀況,而坐落在中央路的鴻海頂埔廠則遭 到池魚之殃。
經台電證實,新北市土城區確實有一條饋線跳脫,致該地區辦公室 、家戶用電受到影響,時間是在8點52分,惟僅停電30秒鐘,至於工 廠因為使用高壓饋線生產線沒有停電,所有的停電狀況截至上午9點 52分止,已全數恢復供電。
據悉鴻海頂埔廠區於27日8點上班時,仍無異狀,直至上午8點50分 時突然傳出停電,不過 ,因內部備有不斷電系統,停電的狀況並沒 有持續很久,針對跳電狀況,鴻海表示,由於集團各廠區皆備有不斷 電系統,目前營運一切正常,並未受到跳電影響。
此外,12月13日當周,富士康位於印度清奈(Chennai)的工廠因 食物中毒事件引發工人抗議,受此影響,該廠稍早宣布放假五天。外 媒引述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高階官員透露,上述工廠將 把為期一周的關閉時間再延長三天,預計於30日開始生產。
路透27日報導,富士康清奈廠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 12機型,外 傳蘋果公司最近已開始在該廠試產iPhone 13。印度官員表示,上述 工廠擁有約1.7萬名員工,原訂於27日恢復部分生產,但現在預計廠 內一千名工人將在30日重新開始生產。印度官員指出,包括富士康和 提供食品、生活設施的11家承包商都被召集開會。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才在四大公投結束後,預言台灣明年會 缺電,且不論是工業用電和家庭用電都會缺,不料27日就傳出新北市 土城中央路附近出現停電的狀況,而坐落在中央路的鴻海頂埔廠則遭 到池魚之殃。
經台電證實,新北市土城區確實有一條饋線跳脫,致該地區辦公室 、家戶用電受到影響,時間是在8點52分,惟僅停電30秒鐘,至於工 廠因為使用高壓饋線生產線沒有停電,所有的停電狀況截至上午9點 52分止,已全數恢復供電。
據悉鴻海頂埔廠區於27日8點上班時,仍無異狀,直至上午8點50分 時突然傳出停電,不過 ,因內部備有不斷電系統,停電的狀況並沒 有持續很久,針對跳電狀況,鴻海表示,由於集團各廠區皆備有不斷 電系統,目前營運一切正常,並未受到跳電影響。
此外,12月13日當周,富士康位於印度清奈(Chennai)的工廠因 食物中毒事件引發工人抗議,受此影響,該廠稍早宣布放假五天。外 媒引述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高階官員透露,上述工廠將 把為期一周的關閉時間再延長三天,預計於30日開始生產。
路透27日報導,富士康清奈廠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 12機型,外 傳蘋果公司最近已開始在該廠試產iPhone 13。印度官員表示,上述 工廠擁有約1.7萬名員工,原訂於27日恢復部分生產,但現在預計廠 內一千名工人將在30日重新開始生產。印度官員指出,包括富士康和 提供食品、生活設施的11家承包商都被召集開會。
核二廠1號機運轉執照27日屆期,28日起進入除役期間,供電能力 減少98.5萬瓩,將由天然氣及再生能源接替發電,經濟部認為,能源 轉型只要按部就班讓新機組順利啟動,台灣就不會缺電。不過隨著核 二1號機走入歷史,整體核能實際發電量將從2020年約10%降至2022 年的7.5%。
台電核二廠1號機在2021年12月27日使用執照到期,28日起將進入 25年除役階段,將陸續退出燃料棒進行中期儲存及最終處理,後續電 廠將拆除現有廠房,恢復相關地貌。由於新北市仍未發給用過燃料棒 的儲存廠房相關執照,因此用過燃料棒暫時仍存放於核電廠內。
核二廠1號機裝置容量有98.5萬瓩,1部機組裝置容量占比是全台總 裝置容量約2%,統計至2021年11月為止,核電裝置容量約7.5%,發 電量約10%。惟隨著核二1號機走入歷史,整體核能實際發電量將從 2020年約10%降至2022年的7.5%。
面對未來多部核能機組會陸續除役,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2 025要非核家園不是現在才講,這是從2016年開始推動能源轉型開始 ,未來會朝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目標前進,相關計 畫都有按部就班進行,未來這幾年會有多部燃氣機組會接替發電,供 電不會有問題。
據能源局規劃,核二廠1號機28日開始除役後,相關供電缺口由民 營嘉惠電廠2號機與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接替供應,2022年大潭電廠 7號機將暫時下線進行升級改造為複循環機組,供電能力再減少60萬 瓩,將依靠大潭8號機、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接替發電。
原能會指出,台電過去已在運轉執照屆期前三年提出核二廠除役計 畫,原能會於109年10月完成審查。目前台電正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 業,俟其取得環保署審核通過之核二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相關資 料,並經原能會審查確認符合法規規定後,即可依法核發核二廠除役 許可。核二廠1號機因受限於用過燃料池貯存近滿貯,反應爐內用過 核燃料於停機後暫時無法退出爐心,原能會已參照國際間類似機組狀 態的管制作法及比照核一廠除役期間管制要求,進行核安、輻安、保 安、核子保防、廢料管理等管制,督促電廠比照運轉期間品質要求, 確保除役期間核燃料安全。
台電核二廠1號機在2021年12月27日使用執照到期,28日起將進入 25年除役階段,將陸續退出燃料棒進行中期儲存及最終處理,後續電 廠將拆除現有廠房,恢復相關地貌。由於新北市仍未發給用過燃料棒 的儲存廠房相關執照,因此用過燃料棒暫時仍存放於核電廠內。
核二廠1號機裝置容量有98.5萬瓩,1部機組裝置容量占比是全台總 裝置容量約2%,統計至2021年11月為止,核電裝置容量約7.5%,發 電量約10%。惟隨著核二1號機走入歷史,整體核能實際發電量將從 2020年約10%降至2022年的7.5%。
面對未來多部核能機組會陸續除役,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2 025要非核家園不是現在才講,這是從2016年開始推動能源轉型開始 ,未來會朝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目標前進,相關計 畫都有按部就班進行,未來這幾年會有多部燃氣機組會接替發電,供 電不會有問題。
據能源局規劃,核二廠1號機28日開始除役後,相關供電缺口由民 營嘉惠電廠2號機與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接替供應,2022年大潭電廠 7號機將暫時下線進行升級改造為複循環機組,供電能力再減少60萬 瓩,將依靠大潭8號機、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接替發電。
原能會指出,台電過去已在運轉執照屆期前三年提出核二廠除役計 畫,原能會於109年10月完成審查。目前台電正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 業,俟其取得環保署審核通過之核二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相關資 料,並經原能會審查確認符合法規規定後,即可依法核發核二廠除役 許可。核二廠1號機因受限於用過燃料池貯存近滿貯,反應爐內用過 核燃料於停機後暫時無法退出爐心,原能會已參照國際間類似機組狀 態的管制作法及比照核一廠除役期間管制要求,進行核安、輻安、保 安、核子保防、廢料管理等管制,督促電廠比照運轉期間品質要求, 確保除役期間核燃料安全。
台灣今年用電成長4.6%,創近十年新高。台電董事長楊偉甫23日 表示,今年全
國總節電量達15億度,相當於4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 在疫情下較去年成長
25%,節電量是歷年最多一次,也是家戶節電成 效最顯著的一年。
台電23日召開節電記者會,楊偉甫受訪指出,台灣今年用電成長達 4.6%,
「是過去10年沒見過的」,其中家庭用電達200億度,而全台 約1,400萬家庭用
戶,15億度節電量換算約等於節省41萬用戶的年用 電量;面對碳中和,節電成為
重要目標,且今年經濟成長6%,明年 預期有4%,如何減少用電、碳排是當務之
急。
台電指出,今年全國總節電量達15億度,相較去年成長25%,這也 是台電從
2018年節電獎勵實施登錄制以來最高,感謝各界踴躍響應節 電,只要從日常習慣
做出微小改變,節電也可以是一種生活主張。
台電自2013年起持續舉辦全民節電活動,至今累積節電近250億度 ,是國民
共同努力成果,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長時間居家防疫, 民眾了解到居家節電
重要性,日常生活習慣小改變,就能省下荷包。
台電補充,今年節電系列活動包含首次與教育部「停課不停學」指 定平台
PaGamO合作推出的線上遊戲活動「小小節電家」,結合屏東風 箏節推出的「屏
安Fun電趣」,及攜手30年老口碑,每年演出超過30 0場的如果兒童劇團於苗栗上
演恐龍穿越劇的「節電開麥拉」。
國總節電量達15億度,相當於4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 在疫情下較去年成長
25%,節電量是歷年最多一次,也是家戶節電成 效最顯著的一年。
台電23日召開節電記者會,楊偉甫受訪指出,台灣今年用電成長達 4.6%,
「是過去10年沒見過的」,其中家庭用電達200億度,而全台 約1,400萬家庭用
戶,15億度節電量換算約等於節省41萬用戶的年用 電量;面對碳中和,節電成為
重要目標,且今年經濟成長6%,明年 預期有4%,如何減少用電、碳排是當務之
急。
台電指出,今年全國總節電量達15億度,相較去年成長25%,這也 是台電從
2018年節電獎勵實施登錄制以來最高,感謝各界踴躍響應節 電,只要從日常習慣
做出微小改變,節電也可以是一種生活主張。
台電自2013年起持續舉辦全民節電活動,至今累積節電近250億度 ,是國民
共同努力成果,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長時間居家防疫, 民眾了解到居家節電
重要性,日常生活習慣小改變,就能省下荷包。
台電補充,今年節電系列活動包含首次與教育部「停課不停學」指 定平台
PaGamO合作推出的線上遊戲活動「小小節電家」,結合屏東風 箏節推出的「屏
安Fun電趣」,及攜手30年老口碑,每年演出超過30 0場的如果兒童劇團於苗栗上
演恐龍穿越劇的「節電開麥拉」。
公投甫結束,核四資產認列備受外界關注。經長王美花20日表示, 核四資產會朝最大化利用方向討論,同時要跟地方溝通,後續很多問 題會盡快處理。根據台電過去構想,核四廠剩餘空地思考設立綠電、 燃煤或燃氣電廠等三種電廠,但要採用那一種能源,仍需要進一步討 論。
王美花20日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指出,核四公投沒有通過,會陸續 與台電討論資產處理問題,會朝資產處理最大化方向進行,當然核四 也重視地方意見,會跟地方溝通。
台電建廠2,838億元,長期來以興建中列為「在建工程」,屬台電 資產,若要進入後續處理必須經政府決定,但核四不重啟會將核四從 資產變成負債,造成台電龐大負債,因此核四後續如何處理,公投後 備受矚目。
根據過去台電盤點,核四廠區以及周遭土地共有480公頃,包含山 地和平地,其中可利用平地面積約120公頃,將優先使用,其中用於 核四廠區已占約60公頃,粗估至少還有60公頃以上土地可用於綠能火 力園區。
過去台電規劃,現有土地將優先作為設置太陽光電與架設風電設施 ,不過受限於北部日照時間短、風機可能有低頻噪音,因此執行上仍 需評估。至於新設火力電廠,由於鄰近地區並未有天然氣接收站,若 要設立燃氣機組,必須另外建置接收站;但若是燃煤機組,現有港口 就可以運輸,但廠區是否足夠放置儲氣槽則需評估,惟受限於與減碳 腳步相反,因此增設燃煤機組可能性最低。
台電也強調,相關計畫仍會與當地居民溝通後才會推動,目前仍只 處於規劃階段,還未有明確的執行方向,過去曾提過設立綜合電力設 施園區,止於概念階段,尚未進一步評估,適合在原址興建何種電廠 ,都必須尊重當地民意。
知情官員表示,公投結束後,經濟部會正式和台電討論核四廠何去 何從,若是資產極大化,不排除台電可先繼續讓核四做資產維護,每 年成本不高,等之後再決定處理方式,並將設備分批或分品項處置。 另一種是依據IFRS國際會計準則,研議讓核四廠一次認列損失處理, 打消呆帳,或分年打消呆帳。
王美花20日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指出,核四公投沒有通過,會陸續 與台電討論資產處理問題,會朝資產處理最大化方向進行,當然核四 也重視地方意見,會跟地方溝通。
台電建廠2,838億元,長期來以興建中列為「在建工程」,屬台電 資產,若要進入後續處理必須經政府決定,但核四不重啟會將核四從 資產變成負債,造成台電龐大負債,因此核四後續如何處理,公投後 備受矚目。
根據過去台電盤點,核四廠區以及周遭土地共有480公頃,包含山 地和平地,其中可利用平地面積約120公頃,將優先使用,其中用於 核四廠區已占約60公頃,粗估至少還有60公頃以上土地可用於綠能火 力園區。
過去台電規劃,現有土地將優先作為設置太陽光電與架設風電設施 ,不過受限於北部日照時間短、風機可能有低頻噪音,因此執行上仍 需評估。至於新設火力電廠,由於鄰近地區並未有天然氣接收站,若 要設立燃氣機組,必須另外建置接收站;但若是燃煤機組,現有港口 就可以運輸,但廠區是否足夠放置儲氣槽則需評估,惟受限於與減碳 腳步相反,因此增設燃煤機組可能性最低。
台電也強調,相關計畫仍會與當地居民溝通後才會推動,目前仍只 處於規劃階段,還未有明確的執行方向,過去曾提過設立綜合電力設 施園區,止於概念階段,尚未進一步評估,適合在原址興建何種電廠 ,都必須尊重當地民意。
知情官員表示,公投結束後,經濟部會正式和台電討論核四廠何去 何從,若是資產極大化,不排除台電可先繼續讓核四做資產維護,每 年成本不高,等之後再決定處理方式,並將設備分批或分品項處置。 另一種是依據IFRS國際會計準則,研議讓核四廠一次認列損失處理, 打消呆帳,或分年打消呆帳。
中鼎工程(9933)搶搭國內軌道建設、半導體大廠擴產商機,並結合海外據點拓展業務,法人指出,該公司未來二到三年營運基本盤穩、營運帶勁。
中鼎為國內捷運系統機電統包業務領導廠,據統計,台灣未來五年共有六個軌道建設計畫陸續推出,機電總預算1,128億元,中鼎積極卡位。
此外,台灣半導體廠持續擴充產能至2023年,未來總投資金額逾千億元,中鼎致力布局高科技市場,在國內規劃廠房興建加無塵室,並結合海外據點,追隨台商擴展全球商機。
中鼎今年營運聚焦高新科技發展、開拓美國市場等領域。在潔淨能源方面,中鼎是國內唯一有能力執行天然氣氣化設施與儲槽統包的工程公司,大潭電廠為台電第一個以EPC統包模式發包的燃氣電廠,之後國內陸續以統包模式公開招標的燃氣電廠,共計1.385GW(10億瓦) 其中,中鼎承攬統包的工程約74%。
中鼎為國內捷運系統機電統包業務領導廠,據統計,台灣未來五年共有六個軌道建設計畫陸續推出,機電總預算1,128億元,中鼎積極卡位。
此外,台灣半導體廠持續擴充產能至2023年,未來總投資金額逾千億元,中鼎致力布局高科技市場,在國內規劃廠房興建加無塵室,並結合海外據點,追隨台商擴展全球商機。
中鼎今年營運聚焦高新科技發展、開拓美國市場等領域。在潔淨能源方面,中鼎是國內唯一有能力執行天然氣氣化設施與儲槽統包的工程公司,大潭電廠為台電第一個以EPC統包模式發包的燃氣電廠,之後國內陸續以統包模式公開招標的燃氣電廠,共計1.385GW(10億瓦) 其中,中鼎承攬統包的工程約74%。
公投結果出爐,全數未通過。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昨(19)日示警,人民的表達就是最高的意思,但有一點是自己一定可以確定,「明年是一定缺電,工業,家庭都會缺電,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公投四案18日結果揭曉,包含重啟核四、反萊豬、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等四案皆未達同意門檻。郭台銘昨日與家人前往三峽愛物園祭拜亡妻林淑如,結束後針對公投結果,釋出以上看法。
針對郭台銘的「缺電說」,台電回應表示,郭是社會意見領袖,善意提出提醒,不過確保供電穩定是台電時時刻刻的工作,公投前是這樣,公投後也是這樣。
至於公投後的供電情勢,台電說明,公投議題中,核四重啟至少十年,本就不是短期選項。至於三接外推延後的兩年半,會影響到後年起2023年到2024年的供氣,台電會持續讓大潭8、9號機組如期完工,將現有氣源優先供給較高效率的燃氣機組,以提高全廠總發電量。
針對自己是否有去公投投票,郭台銘指出,這個是個人隱私就不多談,但對公投結果,他表示,人民表達就是最高的意思。
郭台銘提醒,這次公投有兩個是能源的問題,不管最後人民是用什麼思維做這個決定,但有一點是自己一定可以確定,「明年是一定缺電,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工業也會缺電,家庭也會缺電,既然大家做了這個決定,那大家對於將來缺電就不要埋怨,要對缺電作應有的決定。
郭台銘先前已預警過台灣缺電問題。在今年12月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上,郭當時就表示,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只能算是備用能源,對高科技產業是一種不可依賴,不穩定的能源源頭。
郭台銘指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客戶在面對選擇生產基地時,必將「發電量是否能穩定供應」以及使用燃煤、天然氣發電造成的「高碳排放超標」兩項不確定因素及不可控管的挑戰放入重點考量。
郭台銘說,充足及穩定的能源供應,是產業經濟成長依賴的動力,無論是半導體、精密製造、5G、雲端網路、元宇宙、數位經濟,都需要用到大量穩定、充足供應的清潔能源,台灣須在能源政策上正視這個問題。
公投四案18日結果揭曉,包含重啟核四、反萊豬、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等四案皆未達同意門檻。郭台銘昨日與家人前往三峽愛物園祭拜亡妻林淑如,結束後針對公投結果,釋出以上看法。
針對郭台銘的「缺電說」,台電回應表示,郭是社會意見領袖,善意提出提醒,不過確保供電穩定是台電時時刻刻的工作,公投前是這樣,公投後也是這樣。
至於公投後的供電情勢,台電說明,公投議題中,核四重啟至少十年,本就不是短期選項。至於三接外推延後的兩年半,會影響到後年起2023年到2024年的供氣,台電會持續讓大潭8、9號機組如期完工,將現有氣源優先供給較高效率的燃氣機組,以提高全廠總發電量。
針對自己是否有去公投投票,郭台銘指出,這個是個人隱私就不多談,但對公投結果,他表示,人民表達就是最高的意思。
郭台銘提醒,這次公投有兩個是能源的問題,不管最後人民是用什麼思維做這個決定,但有一點是自己一定可以確定,「明年是一定缺電,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工業也會缺電,家庭也會缺電,既然大家做了這個決定,那大家對於將來缺電就不要埋怨,要對缺電作應有的決定。
郭台銘先前已預警過台灣缺電問題。在今年12月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上,郭當時就表示,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只能算是備用能源,對高科技產業是一種不可依賴,不穩定的能源源頭。
郭台銘指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客戶在面對選擇生產基地時,必將「發電量是否能穩定供應」以及使用燃煤、天然氣發電造成的「高碳排放超標」兩項不確定因素及不可控管的挑戰放入重點考量。
郭台銘說,充足及穩定的能源供應,是產業經濟成長依賴的動力,無論是半導體、精密製造、5G、雲端網路、元宇宙、數位經濟,都需要用到大量穩定、充足供應的清潔能源,台灣須在能源政策上正視這個問題。
能源公投全數未通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19)日示警「明年一定會缺電」;郭的擔憂並非沒有根據,由於核二、核三機組將相繼在2025年5月前全數除役, 「三接」工程也因外推而展延至最快2025年6月才供氣,對穩定供電是一大挑戰。
針對郭台銘的擔憂,台電保證要讓大潭8、9號機組如期完工,並優先供氣給較高效率的燃氣機組,以提高全廠總發電量,並要透過加強檢修,以減少機組故障機率,盼藉此維持穩定供電。
但「三接」動工三年來,工程進度僅三分之一,日前又因珍愛藻礁公投而承諾讓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工期延後二年半到2025年6月才能營運,這中間還未計入萬一東北季風強烈,或颱風季到來,海上工程都會暫停,屆時工期勢必延宕。
但核二廠1號機已在今年6月停止運轉,而接下來剩餘核能機組也將陸續停止運轉。據台電規劃,到最後一部核三2號機於2025年5月除役,核電總裝置容量將減少288.5萬瓩。
台電打算增加天然氣發電機組來滿足缺口,包括大潭7號、8號、9號機,以及台中電廠新1機、新2機,協和電廠新1機等。但這些天然氣電廠不是天然氣接收站還沒有著落有「斷氣」危機,就是電廠遭遇地方政府杯葛遲遲無法動工興建。
針對郭台銘的擔憂,台電保證要讓大潭8、9號機組如期完工,並優先供氣給較高效率的燃氣機組,以提高全廠總發電量,並要透過加強檢修,以減少機組故障機率,盼藉此維持穩定供電。
但「三接」動工三年來,工程進度僅三分之一,日前又因珍愛藻礁公投而承諾讓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工期延後二年半到2025年6月才能營運,這中間還未計入萬一東北季風強烈,或颱風季到來,海上工程都會暫停,屆時工期勢必延宕。
但核二廠1號機已在今年6月停止運轉,而接下來剩餘核能機組也將陸續停止運轉。據台電規劃,到最後一部核三2號機於2025年5月除役,核電總裝置容量將減少288.5萬瓩。
台電打算增加天然氣發電機組來滿足缺口,包括大潭7號、8號、9號機,以及台中電廠新1機、新2機,協和電廠新1機等。但這些天然氣電廠不是天然氣接收站還沒有著落有「斷氣」危機,就是電廠遭遇地方政府杯葛遲遲無法動工興建。
問:亞太電信對於政府、企業及5G專網市場策略?
答:亞太電信積極耕耘政府及企業市場,已有斬獲。垂直應用部分,智慧交通應用搶進台北市、金門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等,空品物聯網導入全台七縣市,是業界第一,並建構5G毫米波智慧桿,搶進智慧路燈及智慧能源。智慧製造部分導入蔬果汁代工霸王「佳美食品」、鞋材製造大廠「欣展工業」及台電。近年透過「5G創育加速器計畫」,累計逾500家團隊報名,培育51家新創團隊,逾50%團隊開始獲利,其中五家新創公司與亞太電信進行通路及應用場域合作。
過去先求「有」,現在要求「好」,開始收斂聚焦,鎖定智慧交通、智慧環境監控、智慧警政安防。從過去五年練兵累積的基礎及建構產業鏈出發,打造以5G為主的解決方案,創造價值,包含開發平台等加值,提升亞太電信在整個專案價值及掌握度。雖受疫情影響,不少政府專案延遲,但並未消失,樂觀後續政府在前瞻計畫與5G相關計畫,成為服務系統整合(SI)角色。
5G專網部分,已提供SA、NSA架構,國產化網路設備及終端,依客戶需求或環境,提供客製化服務及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攜手鴻海在小型基地台及開放網路ORAN布局,搶進5G專網市場,並與新創團隊參與各類型5G專案,推廣5G應用,在聯合醫院打造首座5G專網智慧醫療場域,在高雄展覽館打造國產首座商用ORAN專網,應用在智慧展演。
問:有電信業者將「元宇宙」視為5G殺手級應用,亞太電信如何迎接新趨勢?
答:元宇宙是一整個產業的架構,包含硬體、網路頻寬及內容等,未來十年到20年可望蓬勃發展。
亞太電信不會缺席元宇宙市場,且將扮演提供服務整合的角色,例如代理元宇宙場域與服務,提供網路服務,串聯元宇宙產業鏈,提供商家採用元宇宙銷售服務等模式,近期發展加速器,串聯VR等應用服務廠商,可在元宇宙時代發揮效用。
問:按照計畫,2022年遠傳與鴻海將同時持有亞太電信23.8%股權,並列最大股東,未來對於亞太電信發展及人事布局是否有新規劃?
答:亞太電信將持續與同業及異業合作,未來也希望可以持續與遠傳進一步合作,包含4G共站合作,攜手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節能減碳。
至於鴻海集團對於亞太電信後續規劃,劉董(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期盼亞太電信重新定義產品,規劃營運策略,開拓出新局面。
答:亞太電信積極耕耘政府及企業市場,已有斬獲。垂直應用部分,智慧交通應用搶進台北市、金門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等,空品物聯網導入全台七縣市,是業界第一,並建構5G毫米波智慧桿,搶進智慧路燈及智慧能源。智慧製造部分導入蔬果汁代工霸王「佳美食品」、鞋材製造大廠「欣展工業」及台電。近年透過「5G創育加速器計畫」,累計逾500家團隊報名,培育51家新創團隊,逾50%團隊開始獲利,其中五家新創公司與亞太電信進行通路及應用場域合作。
過去先求「有」,現在要求「好」,開始收斂聚焦,鎖定智慧交通、智慧環境監控、智慧警政安防。從過去五年練兵累積的基礎及建構產業鏈出發,打造以5G為主的解決方案,創造價值,包含開發平台等加值,提升亞太電信在整個專案價值及掌握度。雖受疫情影響,不少政府專案延遲,但並未消失,樂觀後續政府在前瞻計畫與5G相關計畫,成為服務系統整合(SI)角色。
5G專網部分,已提供SA、NSA架構,國產化網路設備及終端,依客戶需求或環境,提供客製化服務及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攜手鴻海在小型基地台及開放網路ORAN布局,搶進5G專網市場,並與新創團隊參與各類型5G專案,推廣5G應用,在聯合醫院打造首座5G專網智慧醫療場域,在高雄展覽館打造國產首座商用ORAN專網,應用在智慧展演。
問:有電信業者將「元宇宙」視為5G殺手級應用,亞太電信如何迎接新趨勢?
答:元宇宙是一整個產業的架構,包含硬體、網路頻寬及內容等,未來十年到20年可望蓬勃發展。
亞太電信不會缺席元宇宙市場,且將扮演提供服務整合的角色,例如代理元宇宙場域與服務,提供網路服務,串聯元宇宙產業鏈,提供商家採用元宇宙銷售服務等模式,近期發展加速器,串聯VR等應用服務廠商,可在元宇宙時代發揮效用。
問:按照計畫,2022年遠傳與鴻海將同時持有亞太電信23.8%股權,並列最大股東,未來對於亞太電信發展及人事布局是否有新規劃?
答:亞太電信將持續與同業及異業合作,未來也希望可以持續與遠傳進一步合作,包含4G共站合作,攜手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節能減碳。
至於鴻海集團對於亞太電信後續規劃,劉董(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期盼亞太電信重新定義產品,規劃營運策略,開拓出新局面。
日立(Hitachi)在去年完成78億美元收購ABB電網系統事業,2021 Energy Taiwan展以日立永續能源新招牌亮相,展覽期間參觀人潮一波波,顯示新公司Hitachi Energy的魅力不減,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併網及儲能系統(BESS)持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日立與三菱、東芝同屬日本代表性的工業集團,日立跨足軌道、醫療檢測及金屬、化工與半導體等產業,在電力領域長期為東京電力主要供應商,此次藉由併購ABB高壓電網部門,觸角進一步伸向全球。日立永續能源為日立台灣的12家子公司之一,專注在能源產業;日立加上ABB後,實力更加所向披靡。
日立永續能源專長於再生能源的電網設備,包括陸域及離岸風電變電站、太陽光電AIS及GIS升壓站。ABB向來與風電開發商沃旭合作緊密,沃旭在台灣的第一個離岸風場,海上變電站就是由ABB提供。太陽能領域實績則更多,韋能布袋鹽灘地70MW案場、向陽優能開發312MW漁電共生案場,都採用日立升壓站。日立的儲能系統及電動巴士充電解決方案,也是此次展示會的焦點。
日立的儲能系統採用三星SDI電池及BMS,結合自行開發的PCS、控制器及微電網核心,搭配EMS和先進控制技術,應用在台電AFC調頻備轉、即時備轉或補充備轉,以及用電大戶工廠儲能,具有高度彈性可變性,引起客戶高度興趣。
此外,挾著生產變壓器超過百年的經驗,日立在業界實績最多,對產品的了解無人能及,開發具有監控、預測及分析功能的Lumada APM(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軟體平台,可搭載於任何電力設備,即時管理設備的健康狀態,預先診斷可能的故障,並透過專家給予及時建議,避免造成變壓器爆炸而導致重大損失。透過遠端操作,應用在重電產業,包括各類變電所及半導體廠。
台灣日立永續能源年營收逾30億元,過去在風電產業與國內廠商競爭,為配合國產化政策要求,未來合作的可能升高。國內高壓開關大廠中興電工、變壓器大廠士林電機及華城、儲能系統自製率最高的台達,未來不再只是競爭關係。
日立與三菱、東芝同屬日本代表性的工業集團,日立跨足軌道、醫療檢測及金屬、化工與半導體等產業,在電力領域長期為東京電力主要供應商,此次藉由併購ABB高壓電網部門,觸角進一步伸向全球。日立永續能源為日立台灣的12家子公司之一,專注在能源產業;日立加上ABB後,實力更加所向披靡。
日立永續能源專長於再生能源的電網設備,包括陸域及離岸風電變電站、太陽光電AIS及GIS升壓站。ABB向來與風電開發商沃旭合作緊密,沃旭在台灣的第一個離岸風場,海上變電站就是由ABB提供。太陽能領域實績則更多,韋能布袋鹽灘地70MW案場、向陽優能開發312MW漁電共生案場,都採用日立升壓站。日立的儲能系統及電動巴士充電解決方案,也是此次展示會的焦點。
日立的儲能系統採用三星SDI電池及BMS,結合自行開發的PCS、控制器及微電網核心,搭配EMS和先進控制技術,應用在台電AFC調頻備轉、即時備轉或補充備轉,以及用電大戶工廠儲能,具有高度彈性可變性,引起客戶高度興趣。
此外,挾著生產變壓器超過百年的經驗,日立在業界實績最多,對產品的了解無人能及,開發具有監控、預測及分析功能的Lumada APM(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軟體平台,可搭載於任何電力設備,即時管理設備的健康狀態,預先診斷可能的故障,並透過專家給予及時建議,避免造成變壓器爆炸而導致重大損失。透過遠端操作,應用在重電產業,包括各類變電所及半導體廠。
台灣日立永續能源年營收逾30億元,過去在風電產業與國內廠商競爭,為配合國產化政策要求,未來合作的可能升高。國內高壓開關大廠中興電工、變壓器大廠士林電機及華城、儲能系統自製率最高的台達,未來不再只是競爭關係。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