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電力交易平台7月上線,AFC即時備轉輔助交易成為綠能產業的熱點。除了去年雙邊合約5家廠商、合計15MW,今年平台交易也通過4家、14MW。
以鋰電池充放電快速反應的AFC輔助服務,可在極短時間轉化電能輸出及輸入來調節頻率與支援臨時事故,但對於太陽下山後的晚高峰卻無太大幫助。5月13日、17日兩次大停電都發生在下午4點太陽能發電驟減後,讓台電驚覺,以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的能源轉型,伴隨著時間性的調度風險。
為解決16時到19時系統電能移轉調度需求,台電在第四次電力交易平台說明會提出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容量需求(Enhanced dReg, E-dReg),為暫時性的電能短缺提供支援,並強化系統運轉穩定性。初步規劃E-dReg需求容量約2,000MWh,有助於解決晚高峰的鴨脖子曲線,單一案場5MW╱12.5MWh為最低參與門檻。另方面,因應低頻與高頻情況發生,台電也要求調頻備轉的資源要能接受台電中央調度中心指揮,並新增無效功力控制的要求。
業者對於E-dReg的電池電量高出一倍以上,營收卻僅高出三成左右,普遍持觀望度,台電應提出更有吸引力的價格,才能促使民間投資興建。創揚科技總經理李泰安表示,台電開始重視儲能資源,在需要時可臨時修改控制邏輯作動來穩定電網,擁有自主EMS開發能力的廠商相對有利,使用國外或大陸設備的拼裝系統,可能不容易滿足台電的要求。
政府要在2025年建置太陽能20GW,離岸風電7GW,使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由於疫情使今年太陽能產業上中下原料與施作工班大缺,使今年太陽能恐怕無法達標,饋線不足也是問題。
台電鼓勵民間投資共用升壓站,預料能源局也將針對饋線不足的太陽能發電場域推動時間轉移(PV+ESS)的獎勵辦法,饋線不足的太陽能系統以儲能系統儲電,傍晚日落後的晚高峰期,再送電至電網,可解決在強日照時段併網發電過度集中,饋線不夠,以及傍晚太陽能發電驟降的問題。
這在再生能源發展進程較快的國家已實施多年,韓國電力公社為鼓勵投資,甚至訂出不同的太陽能電廠發電量與儲能建置量比例下的躉售電價優惠。李泰安表示,國際大型電站建設配置的儲能系統比例約10∼20%,台電原本規劃2025年的儲能建設總量590MW,儲能容量不到再生能源總量3%,難以穩定電網。
儲能建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產官學界應明察限電原因、擬定能源轉型的配套作為,加速加大儲能布局,並限制大陸製品透過第三地貼牌與洗產地進入,帶動儲能產業鏈在地化發展。
以鋰電池充放電快速反應的AFC輔助服務,可在極短時間轉化電能輸出及輸入來調節頻率與支援臨時事故,但對於太陽下山後的晚高峰卻無太大幫助。5月13日、17日兩次大停電都發生在下午4點太陽能發電驟減後,讓台電驚覺,以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的能源轉型,伴隨著時間性的調度風險。
為解決16時到19時系統電能移轉調度需求,台電在第四次電力交易平台說明會提出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容量需求(Enhanced dReg, E-dReg),為暫時性的電能短缺提供支援,並強化系統運轉穩定性。初步規劃E-dReg需求容量約2,000MWh,有助於解決晚高峰的鴨脖子曲線,單一案場5MW╱12.5MWh為最低參與門檻。另方面,因應低頻與高頻情況發生,台電也要求調頻備轉的資源要能接受台電中央調度中心指揮,並新增無效功力控制的要求。
業者對於E-dReg的電池電量高出一倍以上,營收卻僅高出三成左右,普遍持觀望度,台電應提出更有吸引力的價格,才能促使民間投資興建。創揚科技總經理李泰安表示,台電開始重視儲能資源,在需要時可臨時修改控制邏輯作動來穩定電網,擁有自主EMS開發能力的廠商相對有利,使用國外或大陸設備的拼裝系統,可能不容易滿足台電的要求。
政府要在2025年建置太陽能20GW,離岸風電7GW,使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由於疫情使今年太陽能產業上中下原料與施作工班大缺,使今年太陽能恐怕無法達標,饋線不足也是問題。
台電鼓勵民間投資共用升壓站,預料能源局也將針對饋線不足的太陽能發電場域推動時間轉移(PV+ESS)的獎勵辦法,饋線不足的太陽能系統以儲能系統儲電,傍晚日落後的晚高峰期,再送電至電網,可解決在強日照時段併網發電過度集中,饋線不夠,以及傍晚太陽能發電驟降的問題。
這在再生能源發展進程較快的國家已實施多年,韓國電力公社為鼓勵投資,甚至訂出不同的太陽能電廠發電量與儲能建置量比例下的躉售電價優惠。李泰安表示,國際大型電站建設配置的儲能系統比例約10∼20%,台電原本規劃2025年的儲能建設總量590MW,儲能容量不到再生能源總量3%,難以穩定電網。
儲能建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產官學界應明察限電原因、擬定能源轉型的配套作為,加速加大儲能布局,並限制大陸製品透過第三地貼牌與洗產地進入,帶動儲能產業鏈在地化發展。
若依台電規劃備轉容量15-17%,2027年前台灣應無缺電之虞,但電力調度的問題卻揮之不去。台電董事楊偉甫表示,氣候變遷與能源短缺已是全球共同的語言,缺水及停電均與天候有關。政府政策推動企業共同開發再生能源,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今年7月上線,並有交易紀錄,儲能也將成為全民運動。
楊偉甫表示,近年未有颱風侵台,目前旱象雖舒解,但持續消耗水力庫存;飲用水與能源同屬嚴肅的議題,缺水或許將成為未來新常態。總經理鍾炳利形容綠能為「去碳能源」,由於供應不穩定,電力調度成為台電的最大問題及挑戰,始終戰戰競競,要確保家家戶戶,分分秒秒有電,「台電調度處每天晚上8點前都處於高度緊繃的焦慮狀態,難以放鬆。」
鍾炳利表示,市場要求去碳,甚至達到負碳,導致電力產業產生大改變。首先是減少化石燃料,改用潔淨能源,並且擴大再生能源比例,並發展碳捕捉技術。在協力發展太陽光電方面,台電秉持循線找地、以地建線的原則,今年9月前已完成屋頂型4.529 GW、地面型2.27 GW,合計6,8GW。風電2025年目標5.6GW,2026年至2035年持續每年增加1.5GW。
風電於2024、25年大量併網,屆時將是一大問題。台電增加輸配電的更新及投資,配電系統投資23億元,後續會再投入35.3億元,增加212.56MW併網容量。輸電設施的投資額297億元,將增加700MW容量。同時透過簡化流程、管路租借及加強電網工程等手段,達到友善併網。
從第三期離岸風電開始,政府要求業者建立一定比例的儲能裝置,來穩定瞬間功率輸出變動量,減少出力波動,甚或當作虛工補償與電壓變換(Q-V)輔助服務。儲能業者創揚科技表示,風電業者已接獲主管機關要求評估建置一定比例儲能,對未來風電每年穩定成長的再生能源供應質量有一定的保障。
當再生能源比例逐年增加,傍晚時間為未來用電尖峰期,日落後太陽能不發電,風電雖快速增量卻不穩定,台電調度能力更要加快,台電積極規劃納入監控,以儲能為重要手段。儲能三大應用為立即反應、調頻輔助及削峰填谷。台電透過電力交易平台,攜手企業參與,增加調度資源。
楊偉甫表示,近年未有颱風侵台,目前旱象雖舒解,但持續消耗水力庫存;飲用水與能源同屬嚴肅的議題,缺水或許將成為未來新常態。總經理鍾炳利形容綠能為「去碳能源」,由於供應不穩定,電力調度成為台電的最大問題及挑戰,始終戰戰競競,要確保家家戶戶,分分秒秒有電,「台電調度處每天晚上8點前都處於高度緊繃的焦慮狀態,難以放鬆。」
鍾炳利表示,市場要求去碳,甚至達到負碳,導致電力產業產生大改變。首先是減少化石燃料,改用潔淨能源,並且擴大再生能源比例,並發展碳捕捉技術。在協力發展太陽光電方面,台電秉持循線找地、以地建線的原則,今年9月前已完成屋頂型4.529 GW、地面型2.27 GW,合計6,8GW。風電2025年目標5.6GW,2026年至2035年持續每年增加1.5GW。
風電於2024、25年大量併網,屆時將是一大問題。台電增加輸配電的更新及投資,配電系統投資23億元,後續會再投入35.3億元,增加212.56MW併網容量。輸電設施的投資額297億元,將增加700MW容量。同時透過簡化流程、管路租借及加強電網工程等手段,達到友善併網。
從第三期離岸風電開始,政府要求業者建立一定比例的儲能裝置,來穩定瞬間功率輸出變動量,減少出力波動,甚或當作虛工補償與電壓變換(Q-V)輔助服務。儲能業者創揚科技表示,風電業者已接獲主管機關要求評估建置一定比例儲能,對未來風電每年穩定成長的再生能源供應質量有一定的保障。
當再生能源比例逐年增加,傍晚時間為未來用電尖峰期,日落後太陽能不發電,風電雖快速增量卻不穩定,台電調度能力更要加快,台電積極規劃納入監控,以儲能為重要手段。儲能三大應用為立即反應、調頻輔助及削峰填谷。台電透過電力交易平台,攜手企業參與,增加調度資源。
去年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衝擊全球經濟,能源產業面臨嚴重缺工、原物料大漲及開發時程遞延等嚴峻挑戰,台汽電仍能逆勢成長,去年獲天下雜誌評比為「快速成長企業100強」第一名,今年再獲「天下韌性企業200強-全年成長TOP 50」的肯定。
電業資優生
引領綠能業創新
台汽電成立於1992年,於2003年股票上市(代號8926),原先以在工業區設置汽電共生電廠起家,其後因應國際能源趨勢及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需求,陸續跨足天然氣民營電廠及再生能源領域,歷經近30年的成長與蛻變,成為可提供全方位電力服務的集團,旗下有20家轉投資及再轉投資公司,實力不容小覷。
台汽電在穩健經營及持續創新下,績效卓著,除3度榮獲證交所評選為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排名前5%外,連續3年獲列「公司治理100指數」成分股,更屢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及天下永續公民獎等指標性獎項。今年又獲頒職安衛最高榮譽的勞動部「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是電業中的佼佼者。
台汽電的發展奠基於實踐循環經濟及能資源整合的汽電共生廠、高效率低碳的民營天然氣電廠(星能電力、森霸電力、星元電力、國光電力),以及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再生能源相關業務開發。其中,太陽光電部分從屋頂型、地面型到水面型,累計開發超過75MW,另承攬台電台南鹽田150MW全國最大地面型光電案場,創下以不到一年時間即部分商轉的大型案場最快完工紀錄;風力發電部分,除去年取得苗栗風電49.8MW陸域風場,另於同年完成自建10.8MW星寶風電;地熱發電部分甫於日前啟用的4.2MW清水地熱,為全國唯一MW級地熱電廠,具有指標性意義。台汽電長期厚植工程技術實力,為再生能源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與發展,為國內能提供從投資開發、工程承攬、運轉維護到綠電銷售服務的全方位民營電力事業集團。
旗下子公司星能公司專精於電力及能源領域的EPC統包工程及技術服務,除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EPC工程外,亦具備興建超高壓輸電線路、開關場、配電變電所、模組化共同升壓站的能力。
客製化專案
獲多元客戶青睞
因應客戶需求及國際趨勢,台汽電從協助穩定供電的角色,進一步成為綠電售電市場的閃亮之星,2019年台汽電綠能公司取得全國第二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去年即以優質的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豐沛且多元的綠電來源,獲得半導體、電信及顧問業者肯定,成為國內轉供量最大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目前累計已轉供超過一億度綠電。
以服務多元類型客戶為目標,台汽電綠能期望普及綠電使用及拓展不同產業的市場參與者,於今年下半年度交出亮眼成績,已與台達電、台灣大、台灣固網、台北富邦銀行、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及跨國零售業等完成綠電交易,客戶均為各領域的翹楚且用電型態迥異,台汽電綠能針對不同用電樣態客製化綠電專案,以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開放儲能、自用發電、需量反應及發電業等資源參與競價,台汽電綠能整合集團汽電共生經驗,成立輔助服務專業團隊,協助企業提升設備使用效益及降低參與風險。
台汽電集團董事長黃順義表示,發展「永續能源自主」是台灣的重要課題,在國家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階段台汽電不會缺席,未來將持續深耕台灣、放眼國際,致力於環保低碳的高效率發電、推動再生能源、實踐汽電共生循環經濟,並善用企業核心專業,與客戶攜手打造綠色能源供應鏈,朝永續發展的願景邁進。
開發及綠電購售事宜請洽(02)8798-2000洽陳曾裕、陳芃均,網址:www.cogen.com.tw。
電業資優生
引領綠能業創新
台汽電成立於1992年,於2003年股票上市(代號8926),原先以在工業區設置汽電共生電廠起家,其後因應國際能源趨勢及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需求,陸續跨足天然氣民營電廠及再生能源領域,歷經近30年的成長與蛻變,成為可提供全方位電力服務的集團,旗下有20家轉投資及再轉投資公司,實力不容小覷。
台汽電在穩健經營及持續創新下,績效卓著,除3度榮獲證交所評選為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排名前5%外,連續3年獲列「公司治理100指數」成分股,更屢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及天下永續公民獎等指標性獎項。今年又獲頒職安衛最高榮譽的勞動部「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是電業中的佼佼者。
台汽電的發展奠基於實踐循環經濟及能資源整合的汽電共生廠、高效率低碳的民營天然氣電廠(星能電力、森霸電力、星元電力、國光電力),以及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再生能源相關業務開發。其中,太陽光電部分從屋頂型、地面型到水面型,累計開發超過75MW,另承攬台電台南鹽田150MW全國最大地面型光電案場,創下以不到一年時間即部分商轉的大型案場最快完工紀錄;風力發電部分,除去年取得苗栗風電49.8MW陸域風場,另於同年完成自建10.8MW星寶風電;地熱發電部分甫於日前啟用的4.2MW清水地熱,為全國唯一MW級地熱電廠,具有指標性意義。台汽電長期厚植工程技術實力,為再生能源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與發展,為國內能提供從投資開發、工程承攬、運轉維護到綠電銷售服務的全方位民營電力事業集團。
旗下子公司星能公司專精於電力及能源領域的EPC統包工程及技術服務,除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EPC工程外,亦具備興建超高壓輸電線路、開關場、配電變電所、模組化共同升壓站的能力。
客製化專案
獲多元客戶青睞
因應客戶需求及國際趨勢,台汽電從協助穩定供電的角色,進一步成為綠電售電市場的閃亮之星,2019年台汽電綠能公司取得全國第二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去年即以優質的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豐沛且多元的綠電來源,獲得半導體、電信及顧問業者肯定,成為國內轉供量最大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目前累計已轉供超過一億度綠電。
以服務多元類型客戶為目標,台汽電綠能期望普及綠電使用及拓展不同產業的市場參與者,於今年下半年度交出亮眼成績,已與台達電、台灣大、台灣固網、台北富邦銀行、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及跨國零售業等完成綠電交易,客戶均為各領域的翹楚且用電型態迥異,台汽電綠能針對不同用電樣態客製化綠電專案,以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開放儲能、自用發電、需量反應及發電業等資源參與競價,台汽電綠能整合集團汽電共生經驗,成立輔助服務專業團隊,協助企業提升設備使用效益及降低參與風險。
台汽電集團董事長黃順義表示,發展「永續能源自主」是台灣的重要課題,在國家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階段台汽電不會缺席,未來將持續深耕台灣、放眼國際,致力於環保低碳的高效率發電、推動再生能源、實踐汽電共生循環經濟,並善用企業核心專業,與客戶攜手打造綠色能源供應鏈,朝永續發展的願景邁進。
開發及綠電購售事宜請洽(02)8798-2000洽陳曾裕、陳芃均,網址:www.cogen.com.tw。
台汽電集團近期開發與工程實績包括:
光電:完成台電彰濱100MW(與中華電信合作)及台電台南鹽田150MW全國最大光電案場EPC工程;投資開發水面型光電13.7MW,預計明年第1季商轉。
風電:陸域風電部分,投資開發星寶風力10.8MW,並進行苗栗風場49.8MW風機的重置計畫;離岸風電部分,承攬沃旭大彰化離岸風電、台電離岸示範風場及海洋竹南離岸風電等多項離岸風電的陸域輸電系統統包工程。
地熱:清水地熱電廠4.2MW已於今年10月商轉。
天然氣:森霸電力豐德電廠二期1,100MW積極施工中,預計2024年6月完工商轉。
光電:完成台電彰濱100MW(與中華電信合作)及台電台南鹽田150MW全國最大光電案場EPC工程;投資開發水面型光電13.7MW,預計明年第1季商轉。
風電:陸域風電部分,投資開發星寶風力10.8MW,並進行苗栗風場49.8MW風機的重置計畫;離岸風電部分,承攬沃旭大彰化離岸風電、台電離岸示範風場及海洋竹南離岸風電等多項離岸風電的陸域輸電系統統包工程。
地熱:清水地熱電廠4.2MW已於今年10月商轉。
天然氣:森霸電力豐德電廠二期1,100MW積極施工中,預計2024年6月完工商轉。
綠電交易商南方電力今年首度參加2021 Energy Taiwan展,展出重點包括「綠電通交易平台」的綠電買賣,以及可代操作服務的台電輔助服務市場調頻備轉、即時備轉與補充備轉的「代操中心」。
董事長黃坤元表示,因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台電為應全台穩定供電,於今年中建置電力交易平台自由市場,用以向市場採購各型態的輔助服務商品,使各大業者紛紛投入大量輔助服務設備,亦使儲能設備一夕爆紅,創造全新儲能產業及龐大商機。由台電舉辦的合格交易人員專業考試踴躍報考,顯示市場火熱的程度,也宣告儲能設備提前進入戰國時代。
南方電力是電力商品交易的零售商,建置「綠電通交易平台」係用以全台綠電快速交易工具,為綠電交易供給端與需求端快速媒合,年底也將正式試營運南方輔助服務平台代操中心。黃坤元表示南方電力集團亦提供輔助服務投資者一條龍服務,從審查、建置、代操作到最後的維護工作,提供有意參與台電輔助服務且具備設備資源的投資人,進行投標、24小時運轉調度及得標後對帳結算與設備運維服務。
具備合格交易者資格及代操中心與儲能設備間通過台電測試,是進軍輔助服務市場的兩大基本要件,南方電力已投入「代操中心」平台開發,年底前完成軟硬體建置,在台電明年初開放採購前就位南方電力提供輔助服務的一站式服務,從試算效益選址簽約、規劃設計及容量申請、施工作業及併網到代操及運轉維護一手包辦,提供投資人完整建議及服務。
南方與開元佳能合作,建置1MW儲能系統,也與成大電機系合作開發輔助服務平台軟體,可有效整合輔助服務資源監控資訊及報價投標系統,作為代操作的前期練兵。這套由國人自製的儲能系統,只有電池外購,具有最高自製率與在地化維運兩大優勢,使輔助服務競標後48小時之間發生設備故障向台電報停工作可即時反應,使投資者參予輔助服務的獲利可達最佳化。
黃坤元表示,儲能設備採調頻備轉與用戶廠內以自用發電設備降載採即時備轉參與輔助服務門檻高於綠電交易。南方使用自行設計由成大開發的輔助服務操作系統,在「代操中心」24小時人員值班下,同時監控儲能系統狀態,使設備發生故障時,即時通知維護單位,甚至提前預警。在最佳操作及即時運維策略下,獲得容量費及效能費最高指標,為投資方創造高報酬。
董事長黃坤元表示,因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台電為應全台穩定供電,於今年中建置電力交易平台自由市場,用以向市場採購各型態的輔助服務商品,使各大業者紛紛投入大量輔助服務設備,亦使儲能設備一夕爆紅,創造全新儲能產業及龐大商機。由台電舉辦的合格交易人員專業考試踴躍報考,顯示市場火熱的程度,也宣告儲能設備提前進入戰國時代。
南方電力是電力商品交易的零售商,建置「綠電通交易平台」係用以全台綠電快速交易工具,為綠電交易供給端與需求端快速媒合,年底也將正式試營運南方輔助服務平台代操中心。黃坤元表示南方電力集團亦提供輔助服務投資者一條龍服務,從審查、建置、代操作到最後的維護工作,提供有意參與台電輔助服務且具備設備資源的投資人,進行投標、24小時運轉調度及得標後對帳結算與設備運維服務。
具備合格交易者資格及代操中心與儲能設備間通過台電測試,是進軍輔助服務市場的兩大基本要件,南方電力已投入「代操中心」平台開發,年底前完成軟硬體建置,在台電明年初開放採購前就位南方電力提供輔助服務的一站式服務,從試算效益選址簽約、規劃設計及容量申請、施工作業及併網到代操及運轉維護一手包辦,提供投資人完整建議及服務。
南方與開元佳能合作,建置1MW儲能系統,也與成大電機系合作開發輔助服務平台軟體,可有效整合輔助服務資源監控資訊及報價投標系統,作為代操作的前期練兵。這套由國人自製的儲能系統,只有電池外購,具有最高自製率與在地化維運兩大優勢,使輔助服務競標後48小時之間發生設備故障向台電報停工作可即時反應,使投資者參予輔助服務的獲利可達最佳化。
黃坤元表示,儲能設備採調頻備轉與用戶廠內以自用發電設備降載採即時備轉參與輔助服務門檻高於綠電交易。南方使用自行設計由成大開發的輔助服務操作系統,在「代操中心」24小時人員值班下,同時監控儲能系統狀態,使設備發生故障時,即時通知維護單位,甚至提前預警。在最佳操作及即時運維策略下,獲得容量費及效能費最高指標,為投資方創造高報酬。
政府花大錢向國外諮詢機構買市場報告,作為政策制定的依據,行之有年。美國與歐洲電力公司的發展做法,也成為台電推動改革最常取經的對象。歐美的產業生態與台灣落差大,以電業生態來說,南韓電力公社與台電都是市場寡占者,南韓的電力發展經驗更具參考性。
南韓儲能產業發展快速,成為亞洲前段班,2017年起即以太陽能發電FIT費率與儲能系統安裝量掛勾來推動,一來解決太陽能發電饋線不足問題,二來也解決太陽下山後,太陽能發電驟降導致的鴨脖子曲線晚高峰問題,台灣何時跟進,業者殷切期盼。
儲能是今年紅火業行業,市場溫度驟升,今年以前為何「不熱」,是很多人的疑問。過去台電認為透過抽蓄儲能與復循環發電,即可解決用電供需快速調度,不認同儲能的必要性。為解決再生能源併網造成的電網衝擊,儲能需求量起初設定590M,就是來自美國顧問報告的建議。歷經幾次調度問題,將儲能系統需求加碼至1GW以上,可謂順應市場需求,快速因應用電戶的期待。
太陽光電的供電比重提升,下午4點後供電驟減,但工廠及民生用電未變少,未來用電尖峰將由目前的中午時段移至下午4時至7時。過去利用水力抽蓄調節,但在枯水期,僅能依靠發電機調度應急,不論使用重油或輕油來發電因應,成本極高,也與世界減碳趨勢相背離。
目前台電可使用的輔助服務手段包括:FRR自動反應卸載(及用電大戶虛量反應下的快速用電卸載)、AFC調頻輔助服務、即時備轉及補充備轉。前3項輔助服務中都有儲能系統的角色。目前AFC後續需求量可能來到1.3GW以上,即時備轉1GW,台電9月25日在第四次說明會指出,目前平台交易需求已經開出每日至少800MW ,年底增強型E-dReg規格的需求達2GWh。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要真正實現能源轉型,儲能建置規模至少要6GW以上。
綠能所及台電綜合研究所是少數執行政府預算計畫的單位,各界對其成果有好壞不同的評價。業者表示,早期的儲能示範案只是搜集業界能量與規格,若干示範案甚至是綁定幾家大廠規格所量身訂製的標案,這樣的發展反而延誤儲能產業的發展。
其實,台灣很多產業技術走在市場前沿,政府投入大筆研發經費,例如5G、AIOT、AI等,可惜未能發展成為具規模的產業;很多科研計畫只在「空中飛」,未能落地,十分可惜。近20年來,產業政策決定者多非產業出身,也許是原因之一。
能源局是主管能源事務的最高機關,成立於馬政府時代,葉惠青擔任首任局長。誰也沒想到,過去這個經濟部轄下的「小單位」,隨著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提升,不僅關係國家經濟發展甚巨,也緊扣著國際情勢變化;在風火推動再生能源下,更身膺重任,成為與綠能企業者互動最頻繁的中央部會。
南韓儲能產業發展快速,成為亞洲前段班,2017年起即以太陽能發電FIT費率與儲能系統安裝量掛勾來推動,一來解決太陽能發電饋線不足問題,二來也解決太陽下山後,太陽能發電驟降導致的鴨脖子曲線晚高峰問題,台灣何時跟進,業者殷切期盼。
儲能是今年紅火業行業,市場溫度驟升,今年以前為何「不熱」,是很多人的疑問。過去台電認為透過抽蓄儲能與復循環發電,即可解決用電供需快速調度,不認同儲能的必要性。為解決再生能源併網造成的電網衝擊,儲能需求量起初設定590M,就是來自美國顧問報告的建議。歷經幾次調度問題,將儲能系統需求加碼至1GW以上,可謂順應市場需求,快速因應用電戶的期待。
太陽光電的供電比重提升,下午4點後供電驟減,但工廠及民生用電未變少,未來用電尖峰將由目前的中午時段移至下午4時至7時。過去利用水力抽蓄調節,但在枯水期,僅能依靠發電機調度應急,不論使用重油或輕油來發電因應,成本極高,也與世界減碳趨勢相背離。
目前台電可使用的輔助服務手段包括:FRR自動反應卸載(及用電大戶虛量反應下的快速用電卸載)、AFC調頻輔助服務、即時備轉及補充備轉。前3項輔助服務中都有儲能系統的角色。目前AFC後續需求量可能來到1.3GW以上,即時備轉1GW,台電9月25日在第四次說明會指出,目前平台交易需求已經開出每日至少800MW ,年底增強型E-dReg規格的需求達2GWh。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要真正實現能源轉型,儲能建置規模至少要6GW以上。
綠能所及台電綜合研究所是少數執行政府預算計畫的單位,各界對其成果有好壞不同的評價。業者表示,早期的儲能示範案只是搜集業界能量與規格,若干示範案甚至是綁定幾家大廠規格所量身訂製的標案,這樣的發展反而延誤儲能產業的發展。
其實,台灣很多產業技術走在市場前沿,政府投入大筆研發經費,例如5G、AIOT、AI等,可惜未能發展成為具規模的產業;很多科研計畫只在「空中飛」,未能落地,十分可惜。近20年來,產業政策決定者多非產業出身,也許是原因之一。
能源局是主管能源事務的最高機關,成立於馬政府時代,葉惠青擔任首任局長。誰也沒想到,過去這個經濟部轄下的「小單位」,隨著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提升,不僅關係國家經濟發展甚巨,也緊扣著國際情勢變化;在風火推動再生能源下,更身膺重任,成為與綠能企業者互動最頻繁的中央部會。
力暘能源端出「造億萬噸光芒」計畫,涵蓋屏東林邊、佳冬、枋寮及台南七股區等場域的地面型光電場,預計2025年完成750MW併網目標。
力暘能源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發電,在儲能及售電也不缺席。力暘表示,電力需求瞬息萬變,電力調度不僅要讓發電量大於用電量,也要維持系統的頻率穩定,避免系統失衡導致停電。例如,酷暑瞬間用電尖峰,或夜間太陽能無法發電時,要依各種情況變化及時調度因應。
力暘能源在整合土地及饋線資源具有優勢,也引進策略合作夥伴,積極評估並參與臺電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合作夥伴在輸、配電併網及儲能系統運轉具有10年以上經驗,將協力規劃建置設備,預計2025年前合計建置300MW儲能系統,參與台電的能源輔助服務,協助穩定電力系統。
全球掀起綠電浪潮,擁有綠電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力暘能源從發電、儲能到售電,發揮一站式的整合專業服務。為業主提供完整服務,也藉由發電業與售電業的完美結合,讓需要綠電的企業快速取得,落實企業ESG;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做出貢獻,並與客戶共同實踐永續台灣的願景。
力暘能源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發電,在儲能及售電也不缺席。力暘表示,電力需求瞬息萬變,電力調度不僅要讓發電量大於用電量,也要維持系統的頻率穩定,避免系統失衡導致停電。例如,酷暑瞬間用電尖峰,或夜間太陽能無法發電時,要依各種情況變化及時調度因應。
力暘能源在整合土地及饋線資源具有優勢,也引進策略合作夥伴,積極評估並參與臺電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合作夥伴在輸、配電併網及儲能系統運轉具有10年以上經驗,將協力規劃建置設備,預計2025年前合計建置300MW儲能系統,參與台電的能源輔助服務,協助穩定電力系統。
全球掀起綠電浪潮,擁有綠電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力暘能源從發電、儲能到售電,發揮一站式的整合專業服務。為業主提供完整服務,也藉由發電業與售電業的完美結合,讓需要綠電的企業快速取得,落實企業ESG;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做出貢獻,並與客戶共同實踐永續台灣的願景。
台電電力調度處長吳進忠昨(7)日表示,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對於電力系統產生影響,容易形成「鴨子曲線」,造成用電吃緊。面對能源轉型,台電仍肩負穩定供電任務,因而透過「藏電於民」及「需量反應」等兩大策略維持供電穩定。
吳進忠昨日出席能源論壇,並以「電力交易開創綠色新商機」發表專題演講,吳進忠指出,台灣積極規劃在2050淨零碳排,建設大量綠能,但綠能「看天吃飯」,當綠能發電占比愈來愈高,因其間歇性、發電不確定等特性,對電力系統形成挑戰,當太陽下山時,光電發電量急速下滑形成鴨子曲線,夜間的用電需求,就須調度傳統機組發電來滿足。
然而,當光電占發電比重愈高,下滑速度跟幅度就更明顯,難以單靠傳統機組補足。吳進忠舉例,2018年國內光電裝置容量為2.04GW(10億瓦),15分鐘變動量只有57MW(百萬瓦),而如今光電裝置容量約7.1GW,同樣時間變動量則成長兩倍。
面對發電結構改變,吳進忠表示,台電電網也要朝向分散式、雙向傳輸及用戶端能主動參與的智慧電網,讓台電可以在民間打造「虛擬電廠」,善用「藏電於民」分散資源來達到電網穩定。另一方面,台電也透過時間電價方案、負載管理措施,及需量競價平台來引導用戶改變行為,藉此分散用電尖峰,平緩系統用電尖峰時段。
台電今年7月推動電力交易平台,將民間資源更確實引入電網。吳進忠以棒球投手形容,「調頻備轉」就像是救援投手,可以每秒快速反應的速度提供立即支援;而像「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就像是短中繼、長中繼投手,無須一瞬間反應,但當電網不穩時要達到長期出力效果。
目前為止,電力交易平台已有17家廠商參與容量94.7MW,估計今年底前將有機會突破100MW,參與模式包括大型冷凍廠及商場百貨所設置的冷凍系統,可配合電網節用電量,工業區大樓發電設備提供系統即時備轉等。
除此之外,台電也正在研究跨界合作技術研發,如電動車充電樁落實智慧充電技術(V2G),以進行尖離峰調節,近期台電也與Gogoro及義電能源合作,打造電動機車V2G電池交換站,當電網有需求時,Gogoro電池交換站可隨時接受調度。
吳進忠昨日出席能源論壇,並以「電力交易開創綠色新商機」發表專題演講,吳進忠指出,台灣積極規劃在2050淨零碳排,建設大量綠能,但綠能「看天吃飯」,當綠能發電占比愈來愈高,因其間歇性、發電不確定等特性,對電力系統形成挑戰,當太陽下山時,光電發電量急速下滑形成鴨子曲線,夜間的用電需求,就須調度傳統機組發電來滿足。
然而,當光電占發電比重愈高,下滑速度跟幅度就更明顯,難以單靠傳統機組補足。吳進忠舉例,2018年國內光電裝置容量為2.04GW(10億瓦),15分鐘變動量只有57MW(百萬瓦),而如今光電裝置容量約7.1GW,同樣時間變動量則成長兩倍。
面對發電結構改變,吳進忠表示,台電電網也要朝向分散式、雙向傳輸及用戶端能主動參與的智慧電網,讓台電可以在民間打造「虛擬電廠」,善用「藏電於民」分散資源來達到電網穩定。另一方面,台電也透過時間電價方案、負載管理措施,及需量競價平台來引導用戶改變行為,藉此分散用電尖峰,平緩系統用電尖峰時段。
台電今年7月推動電力交易平台,將民間資源更確實引入電網。吳進忠以棒球投手形容,「調頻備轉」就像是救援投手,可以每秒快速反應的速度提供立即支援;而像「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就像是短中繼、長中繼投手,無須一瞬間反應,但當電網不穩時要達到長期出力效果。
目前為止,電力交易平台已有17家廠商參與容量94.7MW,估計今年底前將有機會突破100MW,參與模式包括大型冷凍廠及商場百貨所設置的冷凍系統,可配合電網節用電量,工業區大樓發電設備提供系統即時備轉等。
除此之外,台電也正在研究跨界合作技術研發,如電動車充電樁落實智慧充電技術(V2G),以進行尖離峰調節,近期台電也與Gogoro及義電能源合作,打造電動機車V2G電池交換站,當電網有需求時,Gogoro電池交換站可隨時接受調度。
台電日前完成北儲舊址都更案公開評選,冠德建設獲得最優申請人資格,昨(1)日舉行簽約儀式,將興建二棟地上22層,地下四層複合式商業及住宅大樓,預計2024年動工、2029年底前完工,全案投入成本約100億至120億元,開發後市值上看300億元。
北儲都更案是國內首宗由國營事業主辦公開評選的公辦都更案,亦是台北市政府提出東區門戶計畫的一環。台電將分回一棟商辦,並由冠德保證回租十年,租金至少一年5億元。
簽約儀式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與冠德董事長馬志綱簽署。
本案規劃興建二棟住商大樓,台電將透過權利變換方式,分回獨棟商用辦公大樓,並由冠德保證回租十年,並出租收益。另外,在連接商辦大樓及住宅大樓中間,預計打造成環球購物中心,共有四層樓、4,400坪商業面積。
北儲都更案是國內首宗由國營事業主辦公開評選的公辦都更案,亦是台北市政府提出東區門戶計畫的一環。台電將分回一棟商辦,並由冠德保證回租十年,租金至少一年5億元。
簽約儀式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與冠德董事長馬志綱簽署。
本案規劃興建二棟住商大樓,台電將透過權利變換方式,分回獨棟商用辦公大樓,並由冠德保證回租十年,並出租收益。另外,在連接商辦大樓及住宅大樓中間,預計打造成環球購物中心,共有四層樓、4,400坪商業面積。
冠德建設看好「東區門戶」計畫的發展前景,1日與台電公司簽約 「台電北儲中心公辦都更案」,正式拿下國內第一筆國營事業的公辦 都更案。預計2024年動工、2029年開發完成三棟住宅、辦公和商場複 合建築群,開發後市值上看300億元,將打造成數位轉型基地。
另外,冠德將向台電回租辦公室,租約長達10年、並分回住宅大樓 。這也是冠德首度揮軍南港的商用不動產開發案,而台電也因此而躍 居為包租公。
占地規模達4,739坪的台電北儲中心公辦都更案,位處南港連接信 義計畫區的樞扭,1日在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冠德建設董事長馬志綱 正式簽約後,全面啟動。
冠德預計興建二棟住宅大樓、坪數21∼45坪、共460戶,以及一棟 辦公,總共三大棟22層樓、地下4層的複合式建築群,中間以沿街商 場串連,產品涵蓋辦公、住宅、商場、超市、共享辦公機能,全案預 估投入成本超過百億元。
楊偉甫表示,全案預計2029年底前完工,開發後市值上看300億元 ,可望是台電的國際數位轉型基地;台電將透過權利變換方式,分回 獨棟商用辦公大樓,價值超過240億元。
馬志綱表示,冠德為此案結合國際團隊來執行三大重點,包括智慧 建築、循環經濟、城區經營,並攜手日本都市再生巨擘森大廈都市企 劃株式會社,進行全案整體規劃、經營,另外也結合微軟、小智研發 ,導入數位智能科技、循環無毒建材,全區採黃金級智慧建築的高規 格,商辦大樓則再取得LEED黃金級標章,打造東區新地標。
冠德副總張勝安表示,未來沿街商場約4,400坪空間,環球購物中 心將會進駐,成為台北市規模最大的連鎖據點;至於回租台電的辦公 大樓方面,儘管未來幾年南港辦公供給面積將出現巨量,但冠德看好 南港的虹吸效應,預期可望吸納台北西向東、舊換新、北向南的產業 移動趨勢,因此決定卡位東區門戶的地點。
另外,冠德將向台電回租辦公室,租約長達10年、並分回住宅大樓 。這也是冠德首度揮軍南港的商用不動產開發案,而台電也因此而躍 居為包租公。
占地規模達4,739坪的台電北儲中心公辦都更案,位處南港連接信 義計畫區的樞扭,1日在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冠德建設董事長馬志綱 正式簽約後,全面啟動。
冠德預計興建二棟住宅大樓、坪數21∼45坪、共460戶,以及一棟 辦公,總共三大棟22層樓、地下4層的複合式建築群,中間以沿街商 場串連,產品涵蓋辦公、住宅、商場、超市、共享辦公機能,全案預 估投入成本超過百億元。
楊偉甫表示,全案預計2029年底前完工,開發後市值上看300億元 ,可望是台電的國際數位轉型基地;台電將透過權利變換方式,分回 獨棟商用辦公大樓,價值超過240億元。
馬志綱表示,冠德為此案結合國際團隊來執行三大重點,包括智慧 建築、循環經濟、城區經營,並攜手日本都市再生巨擘森大廈都市企 劃株式會社,進行全案整體規劃、經營,另外也結合微軟、小智研發 ,導入數位智能科技、循環無毒建材,全區採黃金級智慧建築的高規 格,商辦大樓則再取得LEED黃金級標章,打造東區新地標。
冠德副總張勝安表示,未來沿街商場約4,400坪空間,環球購物中 心將會進駐,成為台北市規模最大的連鎖據點;至於回租台電的辦公 大樓方面,儘管未來幾年南港辦公供給面積將出現巨量,但冠德看好 南港的虹吸效應,預期可望吸納台北西向東、舊換新、北向南的產業 移動趨勢,因此決定卡位東區門戶的地點。
台中精機成立於1954年,深耕台灣已超過一甲子的歲月,從早期的傳統工作母機起家,一路發展到目前具高附加價值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型態,公司業務涵蓋CNC車床、綜合加工機、塑膠射出成型機、精密鑄造、精密加工、鈑金製造等。精機集團以持續不斷改善及研發創新的精神,在兩岸建立六大製造基地,形成垂直整合產銷互補的機制,設立全球七大行銷服務中心,建構一地研發、兩地生產、全球行銷的運籌策略。
因應工業4.0潮流及下一階段營運成長需求,台中精機在2013年申購台中精密機械創新園區二期的標竿企業用地,興建全球營運總部暨智慧化工廠。在傑出的建築設計團隊努力之下,台中精機營運總部集智慧化、綠能化與現代化於一身,榮獲了法國巴黎DRIVEN x DESIGN AWARDS設計銀牌獎和美國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建築類鉑金獎、美國建築大師獎AMP(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的肯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中精機營運總部暨智慧工廠也獲得內政部頒發綠建築標章-銅級;為配合政府環保永續、零碳排的政策推廣,營運總部整廠的電力、空調都採數位監測和統計系統,以控管整廠的電力使用。在綠能方面,廠區內建置的生態池,採雨水回收的方式進行灌溉;建築上方則以綠能屋頂設計,全面鋪設太陽能板,將電力回賣給台電。而廠內全數採用LED照明系統,並運用山坡地形埋設地下涵管,讓「土地的呼吸」協助廠內降溫,達到節能減碳的循環經濟理念,落實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台中精機持續投入資訊科技的研發,發展出精機工具機專屬的智慧機械盒VSB(Victor Smart Box),即時收集與分析來自設備端的數據,並執行自行開發的V-AI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讓客戶能透過平台,即時監控設備的生產效率、刀具使用度、精度與稼動率等。精機的塑膠射出機也自主開發「PIS生產資訊系統,以及整合廠商共同開發射出產業適用的「MES製造執行系統」,幫助客戶能從接單、生產、流程控制一直到產品完成,主動收集及監控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產資料,以確保產品的生產品質。
因應工業4.0潮流及下一階段營運成長需求,台中精機在2013年申購台中精密機械創新園區二期的標竿企業用地,興建全球營運總部暨智慧化工廠。在傑出的建築設計團隊努力之下,台中精機營運總部集智慧化、綠能化與現代化於一身,榮獲了法國巴黎DRIVEN x DESIGN AWARDS設計銀牌獎和美國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建築類鉑金獎、美國建築大師獎AMP(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的肯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中精機營運總部暨智慧工廠也獲得內政部頒發綠建築標章-銅級;為配合政府環保永續、零碳排的政策推廣,營運總部整廠的電力、空調都採數位監測和統計系統,以控管整廠的電力使用。在綠能方面,廠區內建置的生態池,採雨水回收的方式進行灌溉;建築上方則以綠能屋頂設計,全面鋪設太陽能板,將電力回賣給台電。而廠內全數採用LED照明系統,並運用山坡地形埋設地下涵管,讓「土地的呼吸」協助廠內降溫,達到節能減碳的循環經濟理念,落實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台中精機持續投入資訊科技的研發,發展出精機工具機專屬的智慧機械盒VSB(Victor Smart Box),即時收集與分析來自設備端的數據,並執行自行開發的V-AI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讓客戶能透過平台,即時監控設備的生產效率、刀具使用度、精度與稼動率等。精機的塑膠射出機也自主開發「PIS生產資訊系統,以及整合廠商共同開發射出產業適用的「MES製造執行系統」,幫助客戶能從接單、生產、流程控制一直到產品完成,主動收集及監控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產資料,以確保產品的生產品質。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電剛上線的電力交易平台是台灣電力事業的新紀元,有「藏電於民」、「共享經濟」及「彈性參與」三項特色,讓民間業者可以更靈活與台電相互輔助,不僅確保電網穩定性,更可創造上百億商機。
經濟日報將於12月7日舉辦「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今年主題是「綠能、綠金、綠生活」,邀請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台灣能源轉型之路。楊偉甫將以「電力交易開創綠色新商機」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公司、工研院、永豐餘投控、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協辦。
楊偉甫表示,全球電業典範經過三波轉移,從電業自由化到能源轉型,再抵達淨零碳排。台灣同樣也跟隨國際趨勢,2017年修正《電業法》後,開啟能源轉型新篇章;行政院環保署亦於2021年10月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目標」入法,以政策、法規到位引發產業新革命。
他接著說,隨著氣候變遷及環保意識高漲,傳統電廠開發受阻,綠能及其周邊相關產業加速發展。穩定電力供應是所有產業推動之母,但也因綠能大量併網,電力系統的韌性及穩定性面對挑戰。
台電過去以自建燃煤、燃氣等傳統機組為主,或與外部民間發電業者,如獨立發電廠(IPP)合作,以滿足用電需求,電力需求端只能單向的接受電力供應。隨著新興技術發展,用戶也可透過用電行為調整,透過需量反應與台電達到交易輔助服務。
今年電力交易平台7月試營運後,推出「調頻備轉容量」、「即時備轉容量」及「補充備轉容量」三項產品,提供輔助服務功能。
楊偉甫表示,電力交易平台有三個重要特色。首先,電力交易平台可以「藏電於民」,將分散在民間資源,如電信機房、需量反應用戶,甚至是電動車充電站都是共同參與對象。
其次,過去傳統電源跟新興電力資源為相互競爭關係,電力交易平台成立後,彼此的電力資源都可互通有無,不僅減少能源開發,業者也可以透過將分散式電源聚合在一起,達到能源效率最大運用,達成「共享經濟」。
第三,台電過去推出需量反應制度都是以計畫型為主,須提早跟用戶指定時間及用量抑低能源負載,無法達到當天調度。楊偉甫說,當電力交易平台上線即可做到「彈性參與」,除了參與者可以依照本身資源狀況再自由報價,台電也可以依照實際情況去運用資源。
經濟日報將於12月7日舉辦「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今年主題是「綠能、綠金、綠生活」,邀請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台灣能源轉型之路。楊偉甫將以「電力交易開創綠色新商機」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公司、工研院、永豐餘投控、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協辦。
楊偉甫表示,全球電業典範經過三波轉移,從電業自由化到能源轉型,再抵達淨零碳排。台灣同樣也跟隨國際趨勢,2017年修正《電業法》後,開啟能源轉型新篇章;行政院環保署亦於2021年10月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目標」入法,以政策、法規到位引發產業新革命。
他接著說,隨著氣候變遷及環保意識高漲,傳統電廠開發受阻,綠能及其周邊相關產業加速發展。穩定電力供應是所有產業推動之母,但也因綠能大量併網,電力系統的韌性及穩定性面對挑戰。
台電過去以自建燃煤、燃氣等傳統機組為主,或與外部民間發電業者,如獨立發電廠(IPP)合作,以滿足用電需求,電力需求端只能單向的接受電力供應。隨著新興技術發展,用戶也可透過用電行為調整,透過需量反應與台電達到交易輔助服務。
今年電力交易平台7月試營運後,推出「調頻備轉容量」、「即時備轉容量」及「補充備轉容量」三項產品,提供輔助服務功能。
楊偉甫表示,電力交易平台有三個重要特色。首先,電力交易平台可以「藏電於民」,將分散在民間資源,如電信機房、需量反應用戶,甚至是電動車充電站都是共同參與對象。
其次,過去傳統電源跟新興電力資源為相互競爭關係,電力交易平台成立後,彼此的電力資源都可互通有無,不僅減少能源開發,業者也可以透過將分散式電源聚合在一起,達到能源效率最大運用,達成「共享經濟」。
第三,台電過去推出需量反應制度都是以計畫型為主,須提早跟用戶指定時間及用量抑低能源負載,無法達到當天調度。楊偉甫說,當電力交易平台上線即可做到「彈性參與」,除了參與者可以依照本身資源狀況再自由報價,台電也可以依照實際情況去運用資源。
票券公會透過金融建言白皮書,直接提案將太陽能電廠的售購電合 約的「電款請求權」和賦予融資金融機構必要時行使「介入權」兩大 條款入列台電和太陽能電廠簽署的購售電合約,受到全體金融業者的 高度矚目,金融圈人士指出,一旦台電願放行,太陽能電廠只是一個 起步,未來其他類型的再生能源融資也可望比照辦理,可使銀行、票 券公司的再生能源融資擔保安全大增,將形同打通再生能源融資的「 任督二脈」,將更有利於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
金融業者分析,台電在所有的太陽能售購電合約中已經明訂「非經 雙方書面合意,不可將契約轉讓予第三人」,此時,在契約中最為重 要的「電款請求權」(台電支付給業者供電款項)可否設質就處於「 是否也需要經過台電同意」的灰色地帶。
也因此,不論是銀行或是票券業者,先前最擔心的就是一旦發電公 司本身出現財務問題,即使發電公司同意將電款請求權設質給銀行, 但倘若未獲得台電的同意,其他債權人一樣可以向法院申請對電款的 強制執行,使得發電公司即使願將請求權設質給銀行也沒用,甚至因 為台電不表態,法院還可直接駁回銀行對於電款支付的請求權。
金融業者分析,倘若金融白皮書今年所提出的這項新建言能被執行 ,那麼等於使金融業者對太陽能電廠的融資擔保性大躍進,未來將有 更多金融業者願意提供太陽能業者資金活水,且若能進一步將這個精 神延伸到其他如風電、水力發電領域的再生能源融資,將更有助於全 體再生能源融資的活絡。
金融業者分析,台電在所有的太陽能售購電合約中已經明訂「非經 雙方書面合意,不可將契約轉讓予第三人」,此時,在契約中最為重 要的「電款請求權」(台電支付給業者供電款項)可否設質就處於「 是否也需要經過台電同意」的灰色地帶。
也因此,不論是銀行或是票券業者,先前最擔心的就是一旦發電公 司本身出現財務問題,即使發電公司同意將電款請求權設質給銀行, 但倘若未獲得台電的同意,其他債權人一樣可以向法院申請對電款的 強制執行,使得發電公司即使願將請求權設質給銀行也沒用,甚至因 為台電不表態,法院還可直接駁回銀行對於電款支付的請求權。
金融業者分析,倘若金融白皮書今年所提出的這項新建言能被執行 ,那麼等於使金融業者對太陽能電廠的融資擔保性大躍進,未來將有 更多金融業者願意提供太陽能業者資金活水,且若能進一步將這個精 神延伸到其他如風電、水力發電領域的再生能源融資,將更有助於全 體再生能源融資的活絡。
金融業投入太陽能電廠的「電款請求權」設質擔保問題將有解方。 據了解,今年的金融業白皮書,由票券公會所提案將太陽能業者的電 款請求權轉讓或設質給金融機構做擔保的相關要求,已受到政院重視 ,並指示台電著手展開研議配合,一旦台電正式放行在與供電的太陽 能電廠在簽署售購電合約時,加入上述的開放設質金融機構條款,將 成為金融業者在能源融資上的重要里程碑。
綠色再生能源政策是政府重要施政主張,但金融機構在進行綠能融 資時的擔保性如何強化,始終是一大問題,尤其是目前最普遍推廣的 太陽能發電,由於太陽能電廠發行財務危機、營運不善等問題頻傳, 金融業者想對售購電合約中的「電款請求權」要求能做為設質擔保, 卻一直得不到和所有電廠簽約的最重要共同主事者台電的正面回應, 讓金融業者十分困擾。
票券公會也因而在110年度金融建言白皮書為銀行、票券等所有與 太陽能融資相關的金融業者發聲,提出兩大建言,一是將融資電廠對 台電簽署的售購電合約中的「電款請求權」,設質或轉讓給融資的票 券或銀行業者進行擔保;二是在電廠發生財務等問題時,融資的金融 機構可行使介入權。
據指出,這兩大建議已受到政院高度重視,包括由台電公司在本月 初召集的會中已有進行討論,包括太陽能發電相關業者、兩家相關公 會,和金融業者都有參與。
知情金融圈人士指出,政院透過該次會議已了解台電在售購電合約 能否轉讓扮演重要角色,副閣揆沈榮津也指示台電進行評估,台電將 根據票券公會所提出的要求,進行未來和太陽能電廠合約條款簽署內 容調整的研議。
其中最直接簡便的作法,就是未來台電和太陽能業者所簽署的售購 電合約,將會載入相關條款,包括同意將電款請求權設質轉讓給融資 的金融業者,或是在電廠發生財務等問題時,可將售購電契約的權益 轉讓給融資的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可藉此來行使「介入權」,這些 內容都可望納入條款。
金融圈人士指出,售購電合約中「電款請求權」如可開放設質擔保 ,對所有對太陽能融資的金融業者而言,都可得到更多保障。
綠色再生能源政策是政府重要施政主張,但金融機構在進行綠能融 資時的擔保性如何強化,始終是一大問題,尤其是目前最普遍推廣的 太陽能發電,由於太陽能電廠發行財務危機、營運不善等問題頻傳, 金融業者想對售購電合約中的「電款請求權」要求能做為設質擔保, 卻一直得不到和所有電廠簽約的最重要共同主事者台電的正面回應, 讓金融業者十分困擾。
票券公會也因而在110年度金融建言白皮書為銀行、票券等所有與 太陽能融資相關的金融業者發聲,提出兩大建言,一是將融資電廠對 台電簽署的售購電合約中的「電款請求權」,設質或轉讓給融資的票 券或銀行業者進行擔保;二是在電廠發生財務等問題時,融資的金融 機構可行使介入權。
據指出,這兩大建議已受到政院高度重視,包括由台電公司在本月 初召集的會中已有進行討論,包括太陽能發電相關業者、兩家相關公 會,和金融業者都有參與。
知情金融圈人士指出,政院透過該次會議已了解台電在售購電合約 能否轉讓扮演重要角色,副閣揆沈榮津也指示台電進行評估,台電將 根據票券公會所提出的要求,進行未來和太陽能電廠合約條款簽署內 容調整的研議。
其中最直接簡便的作法,就是未來台電和太陽能業者所簽署的售購 電合約,將會載入相關條款,包括同意將電款請求權設質轉讓給融資 的金融業者,或是在電廠發生財務等問題時,可將售購電契約的權益 轉讓給融資的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可藉此來行使「介入權」,這些 內容都可望納入條款。
金融圈人士指出,售購電合約中「電款請求權」如可開放設質擔保 ,對所有對太陽能融資的金融業者而言,都可得到更多保障。
為滿足台積電等企業對綠電的需求,台電提早六個月完成「彰一開閉所」興建,昨(21)日正式啟用,成為全國首座離岸風電併網基地,將可協助彰化外海離岸風電併網,啟用後可提供1.5GW(10億瓦)併網容量,並預計於2024年再增1GW的併網容量。
隨著各國與國際大廠日益重視再生能源議題,加上經濟部公告「用電大戶條款」,國內企業對於綠電的需求與日俱增,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四處蒐羅再生能源。
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與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等官員昨天出席「彰一開閉所啟用典禮暨彰工升壓站祈福儀式」,見證全國首座離岸風電併網基地正式啟用,蘇揆也當場指示經濟部、台電繼續加速推動再生能源。
蘇揆表示,「人人需要用電、發電人人有責」,為提升台灣空氣品質、讓地球得以永續,發電方式應有所改變,朝更有效率、更乾淨清潔方向邁進。他說,彰化有發展風力發電的自然環境優勢,配合成熟發展技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風場。
蘇揆表示,彰一開閉所提前半年完工,不僅讓離岸風電併網發電、落實能源轉型政策,也讓彰化縣政府能獲得回饋收穫,包括三年共3.3億元的回饋金,以及每年估3億元的風場租金回饋金。
台電說明,開閉所是離岸風電併網的關鍵樞紐之一,有如家中分電箱。
隨著各國與國際大廠日益重視再生能源議題,加上經濟部公告「用電大戶條款」,國內企業對於綠電的需求與日俱增,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四處蒐羅再生能源。
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與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等官員昨天出席「彰一開閉所啟用典禮暨彰工升壓站祈福儀式」,見證全國首座離岸風電併網基地正式啟用,蘇揆也當場指示經濟部、台電繼續加速推動再生能源。
蘇揆表示,「人人需要用電、發電人人有責」,為提升台灣空氣品質、讓地球得以永續,發電方式應有所改變,朝更有效率、更乾淨清潔方向邁進。他說,彰化有發展風力發電的自然環境優勢,配合成熟發展技術,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風場。
蘇揆表示,彰一開閉所提前半年完工,不僅讓離岸風電併網發電、落實能源轉型政策,也讓彰化縣政府能獲得回饋收穫,包括三年共3.3億元的回饋金,以及每年估3億元的風場租金回饋金。
台電說明,開閉所是離岸風電併網的關鍵樞紐之一,有如家中分電箱。
問:如果核四安檢與試運轉測試不一樣,那處長簽署的試運轉測試是代表通過嗎?
答:網路上謠傳說核四由我督導跟簽收保證安全,這些都是基於沒辦法區分「安檢小組」、「完成試運轉測試」、「審查試運轉測試」三階段的誤解所導致。
我2012年5月1日到核四負責試運轉測試,當時試運轉測試已做五年都還没完成,整個試運轉測試只占整體核四工程的3.6%,我在台電每做完一項試運轉測試,就將所有核四試運轉測試數據,如實提供給安檢小組跟原能會。
因此,我的簽名是保證數據資料真實性,不代表我是為核四安全背書。
問:核四興建至今已經投入上千億元經費,難道這些工程問題都無法解決嗎?
答:我在核二當廠長時,常對同仁說,「做事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但現在反應爐已全部組裝完成後嵌入基座,焊接的銲道根本已經無法逐口檢查,這已經錯失了核安品保的可能性。
很多民眾會問「為什麼管線不能重鋪、耐震不能補強?焊道為什麼不能重新拆卸反應爐後檢查?」是因為整個電廠的空間規劃必須重新配置,反應爐的施作需要重頭來過,且廠房必須打掉重建,或是重新添購符合空間的設備機組,問題是這樣又要再投入多少成本和工時?
問:核四重啟會遇到什麼技術問題需解決?
答:核四要重啟,除要先向立法院爭取再次追加項算,在預算通過後,技術上要進行的還有以下四項工作。
第一,要重新進行廠房下方S斷層槽溝開挖與海域地質調查。
第二,若要申請建照,必須依新的核能法規和工業標準,提出初期安全分析報告,逐項核對用25年前(即1996年)的法規所安裝的設備,是否能符合標準。
第三,這25年來核電廠建廠法規已大幅修改,必須以廠址半徑320公里內,十萬年錯動過的所有斷層,進行連動式的共伴效應計算,評估所需耐震度設計,不過依初步計算,已遠超過原有設計值。
第四,廠房結構、設備補強,是否補強空間,都需要逐項盤點評估。例如數位儀控系統設備均已過期,新品都要上震動台來測試耐震度,這等同必須重新設計,這還不包括施工及施工後測試。
答:網路上謠傳說核四由我督導跟簽收保證安全,這些都是基於沒辦法區分「安檢小組」、「完成試運轉測試」、「審查試運轉測試」三階段的誤解所導致。
我2012年5月1日到核四負責試運轉測試,當時試運轉測試已做五年都還没完成,整個試運轉測試只占整體核四工程的3.6%,我在台電每做完一項試運轉測試,就將所有核四試運轉測試數據,如實提供給安檢小組跟原能會。
因此,我的簽名是保證數據資料真實性,不代表我是為核四安全背書。
問:核四興建至今已經投入上千億元經費,難道這些工程問題都無法解決嗎?
答:我在核二當廠長時,常對同仁說,「做事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但現在反應爐已全部組裝完成後嵌入基座,焊接的銲道根本已經無法逐口檢查,這已經錯失了核安品保的可能性。
很多民眾會問「為什麼管線不能重鋪、耐震不能補強?焊道為什麼不能重新拆卸反應爐後檢查?」是因為整個電廠的空間規劃必須重新配置,反應爐的施作需要重頭來過,且廠房必須打掉重建,或是重新添購符合空間的設備機組,問題是這樣又要再投入多少成本和工時?
問:核四重啟會遇到什麼技術問題需解決?
答:核四要重啟,除要先向立法院爭取再次追加項算,在預算通過後,技術上要進行的還有以下四項工作。
第一,要重新進行廠房下方S斷層槽溝開挖與海域地質調查。
第二,若要申請建照,必須依新的核能法規和工業標準,提出初期安全分析報告,逐項核對用25年前(即1996年)的法規所安裝的設備,是否能符合標準。
第三,這25年來核電廠建廠法規已大幅修改,必須以廠址半徑320公里內,十萬年錯動過的所有斷層,進行連動式的共伴效應計算,評估所需耐震度設計,不過依初步計算,已遠超過原有設計值。
第四,廠房結構、設備補強,是否補強空間,都需要逐項盤點評估。例如數位儀控系統設備均已過期,新品都要上震動台來測試耐震度,這等同必須重新設計,這還不包括施工及施工後測試。
核四是否真能安全重啟?台電核能發電處處長許永輝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核四在缺乏整合經驗前提下,產生設計、施工與系統間的扞格衝突,導致試運轉測試長達七年仍難以過關,因此直言「核四不安全,不應該重啟」。重啟核四公投成為社會聚焦議題,核能發電是一項高度專業議題,許永輝以其從核二廠設備運轉員的基層做起,長達31年的核電廠工作經驗,釐清核四從興建、封存乃至今的安全議題。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核四在興建的過程中爭議不斷,請問核四過去施作的實際狀況究竟如何?
答:我2012年到核四擔任的是模擬中心主任。台電的分工很細,一個電廠從設計、採購、施工到測試都是不同單位負責,我主要負責最後的測試工作。
到核四服務後,我發現核四在設計與興建時,選擇了美國沒運轉經驗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機組,又照搬日本K6、K7的廠房設計。
當時沒料想到的是,日本廠房設計較小,但設備又必須符合美國法規的設計標準,根本難以相容,兩者在消防系統、事故處理、安全設備的配置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這導致電廠內裝空間狹小,大幅壓縮工程調整、維修、加固與安全反應的適當空間。
核四在1999年拿到建廠執照後,從設計不足五成時就開始施工,因層層分包、空間設計與設備規格衝突,導致多項問題。
核四施工後,違規逕自核准變更設計項目高達1,500多件,「DCIS數位儀控系統」設計修改案也高達4,727件,因此後期測試根本走不下去,整個工期經過四次展延長達12年,總預算也膨脹達新台幣2,838億元。
支持核四的朋友常說「拼裝本身不是問題」,也說沒有核安疑慮,但核四廠複雜程度與安全要求遠超過一般工業產品,核四缺乏整合經驗,產生設計、施工與系統間的扞格衝突,種下試運轉測試長達七年,仍難以過關的真正原因。
問:外界不斷質疑安檢報告已經完成並對外公布,這和試運轉報告的差別究竟是什麼?
答:核四試運轉測試從2007年一路做到2014年,總共做了七年,第一份試運轉報告更早在2010年就交付原能會審查,但遲遲未能通過,相比起核一、二、三廠,僅花一年半的時間,就通過試運轉測試。
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當時馬政府為緩解社會爭議,責成經濟部在2013年4月成立獨立於台電試運轉小組的「強化安全檢測小組」。
但當年經濟部在召開記者會宣布安檢報告通過的隔日,當時的原能會就發新聞稿指出,安檢只是經濟部及台電的自主強化機制,原能會仍將依法嚴格審查台電公司所提送之系統功能試驗報告。顯見安檢不具取代性。
至於耐受度測試,是在實驗室的環境中模擬高溫、高壓、高輻射的環境,甚至個別上振動台做耐震測試,這都是現場安檢所無法做到的事。
問:核四在興建的過程中爭議不斷,請問核四過去施作的實際狀況究竟如何?
答:我2012年到核四擔任的是模擬中心主任。台電的分工很細,一個電廠從設計、採購、施工到測試都是不同單位負責,我主要負責最後的測試工作。
到核四服務後,我發現核四在設計與興建時,選擇了美國沒運轉經驗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機組,又照搬日本K6、K7的廠房設計。
當時沒料想到的是,日本廠房設計較小,但設備又必須符合美國法規的設計標準,根本難以相容,兩者在消防系統、事故處理、安全設備的配置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這導致電廠內裝空間狹小,大幅壓縮工程調整、維修、加固與安全反應的適當空間。
核四在1999年拿到建廠執照後,從設計不足五成時就開始施工,因層層分包、空間設計與設備規格衝突,導致多項問題。
核四施工後,違規逕自核准變更設計項目高達1,500多件,「DCIS數位儀控系統」設計修改案也高達4,727件,因此後期測試根本走不下去,整個工期經過四次展延長達12年,總預算也膨脹達新台幣2,838億元。
支持核四的朋友常說「拼裝本身不是問題」,也說沒有核安疑慮,但核四廠複雜程度與安全要求遠超過一般工業產品,核四缺乏整合經驗,產生設計、施工與系統間的扞格衝突,種下試運轉測試長達七年,仍難以過關的真正原因。
問:外界不斷質疑安檢報告已經完成並對外公布,這和試運轉報告的差別究竟是什麼?
答:核四試運轉測試從2007年一路做到2014年,總共做了七年,第一份試運轉報告更早在2010年就交付原能會審查,但遲遲未能通過,相比起核一、二、三廠,僅花一年半的時間,就通過試運轉測試。
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當時馬政府為緩解社會爭議,責成經濟部在2013年4月成立獨立於台電試運轉小組的「強化安全檢測小組」。
但當年經濟部在召開記者會宣布安檢報告通過的隔日,當時的原能會就發新聞稿指出,安檢只是經濟部及台電的自主強化機制,原能會仍將依法嚴格審查台電公司所提送之系統功能試驗報告。顯見安檢不具取代性。
至於耐受度測試,是在實驗室的環境中模擬高溫、高壓、高輻射的環境,甚至個別上振動台做耐震測試,這都是現場安檢所無法做到的事。
全球2050年碳零排放,碳中和當道趨勢下,國外客戶要求台灣廠商 外銷得符合綠電規定,士電(1503)、東元(1504)、中興電(151 3)、亞力(1514)及大同(2371)等機電大廠,瞄準用電大戶自建 或購買綠電新台幣千億元起跳的綠電商機,競相卡位布局,鎖定太陽 能儲能系統為主戰場。
台積電去年率先簽1.2GW再生能源購電契約,成目前全球規模最大 企業購售電契約,讓國內機電業者看好全球各國推動碳零排放的趨勢 ,對太陽能光電儲能系統需求與日俱增。
東元表示,製造業材料的碳足跡來自上游供應商,製造廠碳來自生 產製程的用電量及廢棄物,東元作法是先協助客戶把製程各種設備及 廠房附屬設備,像通風,空調,給水,空壓等系統,都改換成高效率 馬達加變頻器,加上用電使用監控可視化系統,大幅減少製程用電。 其次替客戶建立太陽能發電加儲能系統,抵扣客戶產品碳足跡,提供 整體減碳解決方案。
東元指出,在減少製程用電,還對石化業,鋼鐵業等用電大戶,提 供製程廢熱回收發電的前瞻方案,這是美國東元西屋替美國能源部開 發成功的技術,東元最近開始對國內業者進行簡報。
大同指出,與國內多家上市櫃公司簽銷售綠電MOU,預計今年底前 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2022年開啟綠電銷售業務,期待與更多再 生能源發電業者合作,共同發展台灣綠電交易市場,提升綠電在台灣 市場滲透率。
士電表示,台電計畫1,000MW綠電儲能系統,其中800多MW是由民間 企業建置,士電重電事業規劃做大型場域儲能系統,並找業者合作, 利用閒置土地興建太陽能電場儲能系統、或地主用自有土地建置太陽 能儲能系統,向士電購入太陽能升壓站設備。
另士電與轉投資起而行進行整合,瞄準政府將全台各縣市總計7,8 00個公有停車場建置電動車充電樁,未來會有補助辦法;士電與新竹 縣及新北市經發局溝通,最快明年開始建置公有停車場電動車充電樁 。
中興電指出,去年11月與西門子簽合作備忘錄,打造氫能及儲能的 潔淨能源供電與儲電系統,西門子提供PCS(變流器),交中興電完 成系統整合再加上燃料電池,成為客製化的儲能系統。
亞力耕耘綠電,鎖定儲能設備、電動巴士充電設備及中小型太陽能 光電逆變器。
台積電去年率先簽1.2GW再生能源購電契約,成目前全球規模最大 企業購售電契約,讓國內機電業者看好全球各國推動碳零排放的趨勢 ,對太陽能光電儲能系統需求與日俱增。
東元表示,製造業材料的碳足跡來自上游供應商,製造廠碳來自生 產製程的用電量及廢棄物,東元作法是先協助客戶把製程各種設備及 廠房附屬設備,像通風,空調,給水,空壓等系統,都改換成高效率 馬達加變頻器,加上用電使用監控可視化系統,大幅減少製程用電。 其次替客戶建立太陽能發電加儲能系統,抵扣客戶產品碳足跡,提供 整體減碳解決方案。
東元指出,在減少製程用電,還對石化業,鋼鐵業等用電大戶,提 供製程廢熱回收發電的前瞻方案,這是美國東元西屋替美國能源部開 發成功的技術,東元最近開始對國內業者進行簡報。
大同指出,與國內多家上市櫃公司簽銷售綠電MOU,預計今年底前 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2022年開啟綠電銷售業務,期待與更多再 生能源發電業者合作,共同發展台灣綠電交易市場,提升綠電在台灣 市場滲透率。
士電表示,台電計畫1,000MW綠電儲能系統,其中800多MW是由民間 企業建置,士電重電事業規劃做大型場域儲能系統,並找業者合作, 利用閒置土地興建太陽能電場儲能系統、或地主用自有土地建置太陽 能儲能系統,向士電購入太陽能升壓站設備。
另士電與轉投資起而行進行整合,瞄準政府將全台各縣市總計7,8 00個公有停車場建置電動車充電樁,未來會有補助辦法;士電與新竹 縣及新北市經發局溝通,最快明年開始建置公有停車場電動車充電樁 。
中興電指出,去年11月與西門子簽合作備忘錄,打造氫能及儲能的 潔淨能源供電與儲電系統,西門子提供PCS(變流器),交中興電完 成系統整合再加上燃料電池,成為客製化的儲能系統。
亞力耕耘綠電,鎖定儲能設備、電動巴士充電設備及中小型太陽能 光電逆變器。
競爭激烈的「2021年總統盃黑客松」,經過半年的初賽、複賽、決 選,於15日揭曉獲?團隊,台電再創佳績!台電的「師.牧漁」團隊 提案,結合減碳、廢能再利用、企業ESG等元素,受到評審們的青睞 ,榮獲「卓越團隊獎」,充份展現台電數位人才培育成果及運用公開 數據設計解決問題模型的成效,更全面落實透過跨域合作,解決政策 和民眾生活難題的黑客松精神。
由台電菁英組成的台電「師.牧漁」團隊透過跨領域及跨電廠合作 ,集結了台電發電處、林口、尖山與協和發電廠的台電同仁,並與台 電綜合研究所、國立海洋大學與基隆區漁會的專家們,合力打造「共 享海洋牧場」計畫,榮獲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的五個團隊之一, 備受肯定。台電指出:「台電是一家重視企業責任的公司,為了達成 綠色循環的目標,台電的數據發展及服務創新扮演重要的角色。」, 並進一步指出,未來台電將逐步完成林口、協和與深澳等共享海洋牧 場!
台電從2016年開始積極為數據人才的培育布局,在台電內部舉辦了 「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AI大數據運用競賽」等,並成功在202 0年首次榮獲總統盃黑客松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今年台電推派 三個團隊參賽,在總計164件參賽作品的激烈競賽中,經初審均順利 入選前20優秀團隊,且最後由「師.牧漁」團隊進入決選,再次蟬聯 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也展現台電數據人才培育的成果。
由台電菁英組成的台電「師.牧漁」團隊透過跨領域及跨電廠合作 ,集結了台電發電處、林口、尖山與協和發電廠的台電同仁,並與台 電綜合研究所、國立海洋大學與基隆區漁會的專家們,合力打造「共 享海洋牧場」計畫,榮獲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的五個團隊之一, 備受肯定。台電指出:「台電是一家重視企業責任的公司,為了達成 綠色循環的目標,台電的數據發展及服務創新扮演重要的角色。」, 並進一步指出,未來台電將逐步完成林口、協和與深澳等共享海洋牧 場!
台電從2016年開始積極為數據人才的培育布局,在台電內部舉辦了 「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AI大數據運用競賽」等,並成功在202 0年首次榮獲總統盃黑客松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今年台電推派 三個團隊參賽,在總計164件參賽作品的激烈競賽中,經初審均順利 入選前20優秀團隊,且最後由「師.牧漁」團隊進入決選,再次蟬聯 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也展現台電數據人才培育的成果。
台電斥資逾20億元打造全國首座專供離岸風電併網用基地的彰一開 閉所21日啟用,提早半年上線。台電表示,彰濱建置的彰一開閉所, 可協助彰化外海離岸風電業者,將發出電力併入全國電網,提供1.5 GW併網量(150萬瓩),預計2024年可再增加1GW(100萬瓩)併網容 量,後續搭配2025年上線的彰工升壓站、永興開閉所,可提供彰化9 座離岸風場及區塊開發共6.5GW(650萬瓩)的併網需求。
台電21日於彰一開閉所舉辦「彰一開閉所啟用典禮暨彰工升壓站祈 福儀式」,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主持,蘇揆及經長王美花與彰化縣副 縣長洪榮章等均出席,見證國內離岸風電發展關鍵樞紐啟用。
台電指出,開閉所是離岸風電併網關鍵樞紐之一,如同家中分電箱 ,扮演電力「中繼站」角色,協助電源引接及分送用電,離岸風電傳 輸上岸後,透過開關設備將電力併入全國電網供民眾使用。
台電指出,目前彰化外海共9座離岸風場,裝置容量達4.064GW,為 讓海纜上岸環境影響最小化,台電配合政府規劃「彰化離岸風電海纜 上岸共同廊道範圍」,於鹿港外彰濱崙尾工業區北側廊道及芳苑的南 側廊道附近合適地點,建置彰一開閉所、彰工升壓站及永興開閉所等 三座併網基地,可容納前9座風場及提供未來區塊開發風場多條海纜 上岸,集結併入電力網,總併網量達6.5GW。
彰一開閉所工程自2019年開工,為能及早上線供離岸風電業者使用 ,工程期間出動大型機具約1,600車,累積動員人力超過2萬人次,最 終於今年6月19日進入試運轉,供應1.5GW併網量,提早半年達標。
台電21日於彰一開閉所舉辦「彰一開閉所啟用典禮暨彰工升壓站祈 福儀式」,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主持,蘇揆及經長王美花與彰化縣副 縣長洪榮章等均出席,見證國內離岸風電發展關鍵樞紐啟用。
台電指出,開閉所是離岸風電併網關鍵樞紐之一,如同家中分電箱 ,扮演電力「中繼站」角色,協助電源引接及分送用電,離岸風電傳 輸上岸後,透過開關設備將電力併入全國電網供民眾使用。
台電指出,目前彰化外海共9座離岸風場,裝置容量達4.064GW,為 讓海纜上岸環境影響最小化,台電配合政府規劃「彰化離岸風電海纜 上岸共同廊道範圍」,於鹿港外彰濱崙尾工業區北側廊道及芳苑的南 側廊道附近合適地點,建置彰一開閉所、彰工升壓站及永興開閉所等 三座併網基地,可容納前9座風場及提供未來區塊開發風場多條海纜 上岸,集結併入電力網,總併網量達6.5GW。
彰一開閉所工程自2019年開工,為能及早上線供離岸風電業者使用 ,工程期間出動大型機具約1,600車,累積動員人力超過2萬人次,最 終於今年6月19日進入試運轉,供應1.5GW併網量,提早半年達標。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