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經濟日報將於12月7日舉辦「2023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 催速淨零碳排」,邀請政府首長、企業領袖共同探討淨零碳排的轉機與未來新能源發展。王錫欽將出席,並於「淨零碳排的轉機與商機」專題座談中擔任與談人。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署、台電、台達電、工研院、永豐餘、台泥儲能等協辦。
王錫欽說,面對不可逆的趨勢,中鋼早在兩年前設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並由董事長翁朝棟領軍,參考超過20家國外鋼廠的作法,並跟國際指標鋼廠如POSCO等進行技術交流,聘請世界頂尖的鋼鐵領域製程開發及設備EPC工程公司擔任顧問,也密集參與經濟部長王美花主持超過20場次的淨零碳排的專案會議。
中鋼規劃出短期減碳,中、長程分兩個階段先低碳、再零碳,並於2050年邁向碳中和的路徑規劃,內涵十項待開發及應用落實的路徑,都涵蓋在國發會規劃的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的「12項關鍵戰略」中。
王錫欽表示,中鋼短程減碳目標設定到2025年較基準年(2018年)減碳7%,採取的作法以「加大力度提升能源效率」與「增加再生能源使用」為主。2030年中程低碳目標是較基準年減碳25%,主要透過「高爐添加還原鐵、高爐噴富氫氣體取代噴煤、CCU鋼化聯產及增用廢鋼」等路徑,將傳統的煉鐵製程高爐設備轉變成低碳高爐。
2030年之後邁向淨零碳排的長程規劃有四個路徑,長期方案是採用設備電力化、無碳燃料,從能源端達成零碳,將傳統製程改為氫能冶煉,並以碳捕捉封存作為最後一哩路的手段,轉型成零碳高爐,達到2050年碳中和終極目標。
中鋼在2011年至2022年期間共推動高達1,654件減碳專案,累積每年減碳量達237.2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環保新聞】碳費即將啟動,台灣512家排碳大戶名單曝光!環境部公布2022年碳盤查資料,預計明年開徵碳費,台電、台塑、中鋼等電力業龍頭皆在列。
環保部最新公布的碳盤查資料顯示,共有512家廠家完成盤查,這些廠家將成為首波可能被課徵碳費的對象。這些廠家不僅包括台積電、台塑四寶、中鋼等歷年都入列的傳統排碳大戶,還有因為高用電量而被列入的日月光、大立光、環球晶等製造業龍頭。
環境部自2016年起強制特定行業及製程排碳量達2.5萬噸CO2e的企業進行碳盤查。去年公布的第二批強制盤查對象,則是那些雖然製程排碳量不夠,但用電量大的製造業,如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紡織等。
根據盤查結果,這512家廠家當中,第一批應盤查登錄對象共292家,直接排放量約220.9百萬噸CO2e;第二批對象共220家,直接排放量約2.35百萬噸CO2e。在所有產業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排放量最大,佔總排放量的57.1%,其次是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佔13.4%,基本金屬製造業佔12.9%。
前十大排碳大戶中,台電、台塑化、中鋼、台積電等電力業龍頭均名列其中,與去年排名大致相同。雖然台電的排碳量有所減少,但減碳壓力依然存在。
環境部已多次表示,2024年起將開徵碳費,並在2025年正式收費,進入排碳有價時代。這意味著,被列入排碳大戶的企業需要積極布局,以應對未來的減碳挑戰。
台灣電力公司再展節能實力,共創綠色未來!經濟部昨(29)日舉辦「112年節約能源表揚大會」,頒發35家節能標竿單位獎項,其中不乏公營機構、學校及國民中小學,共同展現對節能減碳的堅定決心。這次活動由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親自頒獎,強調節能減碳是應對2050淨零碳排趨勢的重要手段。這35家單位預計可節省3.61萬公秉油當量,減少10.7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276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 在眾多獲獎單位中,中龍鋼鐵軋鋼廠透過智慧管理節電率達19%,統一企業新市廠則是全方位整合節能、創能及循環經濟。友達光電后里廠從廠務端落實節能,鉅鋼機械則以數位整合方式掌握高耗能用電,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則是引進自然採光與通風,降低空調及照明用電。元智大學導入ESCO節能績效保證專案,逐步進行校內燈具、空調設備更換,成為綠色低碳校園的典範。 台電強調,節約能源從日常生活做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而這次活動中,12所國中小學也獲得能源教育標竿獎,未來將持續推廣能源教育,讓節能減碳的觀念深植人心。能源署表示,將與獲獎單位合作辦理示範交流觀摩會,並在「節約能源園區(EnergyPark)」網站上提供獲獎案例電子書,讓更多單位學習經驗,共同邁向綠色低碳的未來。
環境部每年都會公開企業盤查登錄情況,近日公布2022年資料,共包含512家廠家完成盤查,最可能是首波被課徵碳費對象,不過最終仍要以2024年排碳量為課徵基準。
環境部(當時為環保署)在2016年公告,包括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等特定行業,以及全廠每年製程排碳達2.5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者,列為首批應強制碳盤查登錄對象。
自2016年起,每年強制碳盤查的排碳大戶多在200至300家左右,多數為老面孔。
而去年環境部公告第二批強制碳盤查登錄對象,納入直接加間接排碳達2.5萬噸的業者,也就是製程排碳雖少、但用電量大的製造業,涵蓋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紡織等製造業,也必須強制辦理碳盤查。由於納入第二批對象,2022年盤查資料揭露的排碳大戶增加至512家。
根據盤查結果,512廠家中,屬第一批應盤查登錄對象共292家,直接排放量約220.9百萬噸CO2e,第二批對象共220家,直接排放量約2.35百萬噸CO2e。
若以產業別來看,仍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排放量為最大宗,占總排放57.1 %,其次則為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占13.4%,第三名為基本金屬製造業占比12.9%。其餘占比較高的產業含石油、紙業、電子零組件等。
統整2022年盤查資料,一併加總直接、間接排碳,並將同公司、不同廠合併計算,前十大排碳大戶依序為台電、台塑化、中鋼、台積電、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和平電廠及台灣中油,與前一年排名大致相同,減碳壓力有增無減。
台電雖持續是碳排最大戶,但與前一年盤查資料比較,在推動再生能源、2022年用電略減下,台電總排碳量也略為減少。
環境部已多次表示,2024年起將開徵碳費,實際在2025年收費,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多數被列入排碳大戶的業者都已展開布局。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致詞表示,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這次節能標竿獲獎單位投入資源展現對淨零減碳議題的重視,共計推動509項節能工程或相關措施,其中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導入低碳製程及循環經濟等多元方式,逐步邁向淨零轉型,成果豐碩。
這屆獲獎的23家節能標竿單位,計有6家金獎得獎單位,均有其亮點特色:中龍鋼鐵軋鋼廠透過智慧管理展現優越節能成果,節電率達19%;統一企業新市廠,全方位整合節能、創能及導入循環經濟;友達光電后里廠,從廠務端落實節能,找出最佳節能運作模式;鉅鋼機械以數位整合方式,掌握高耗能用電;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引進自然採光與通風,降低空調及照明用電;元智大學導入ESCO節能績效保證專案,逐步進行校內燈具、空調設備更換,為綠色低碳校園樹立典範。
台電表示,各界持續多元推廣節電,讓節約能源也可成為是一種重要能源,並分享節電可從日常做起。這屆推動能源教育標竿獎共計12所國中小學獲獎,獲獎事蹟各具特色,未來也將持續擴大示範推動能源教育扎根。
能源署表示,為擴散得獎節能標竿單位經驗分享及技術傳承,113年將與獲獎單位合作辦理示範交流觀摩會,相關獲獎案例電子書亦可於「節約能源園區(EnergyPark)」網站瀏覽。
宏泰電力(1612)總經理黎文斌於28日透露,公司今年營收逐季上漲,主要得益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帶動。他預計第四季的毛利將會超越第三季。目前,宏泰已經從台電及民間企業手中獲得30億元的在手訂單,這些訂單的交期達到三年,其中台電每年接獲的標案金額超過10億元,對明年的營運持樂觀態度。
宏泰主要生產600V至161kV的電力線纜,第三季的營收達到16.37億元,營業利益為1.30億元,稅後純益為1.22億元,EPS從去年同期0.25元增至0.38元。前三季合併營收為44.49億元,營業利益4.13億元,稅後純益4.53億元,EPS回升至1.43元。
在宏泰舉行的法說會上,黎文斌宣布,由於銅箔基板業務長期處於小虧狀態,董事會決定今年結束銅板基板營運,重新專注於電線電纜事業。他預計第四季的毛利將會比第三季有所提升。此外,宏泰銅箔基板廠房將改建為電力線纜廠,主要生產太陽光電線纜、特高壓線纜等高產值產品,預計將提升產值。
張孝銘,宏泰開發事業副總經理,提到宏泰桃園觀音銅箔基板廠將停產後改建為電力線纜廠,土建投資約2.5億元,預計2025年初啟用。宏泰一向選擇優質地段購買土地,既能保值,未來活化資產時也能方便出售。今年,宏泰在台南佳里購置土地作為營業處,以擴大電線電纜銷售業務。
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帶動了電線電纜製造商億泰(股票代號:1612)的表現,讓公司在今年前三季的營收和獲利都表現亮眼,成功扭轉了去年同期的虧損狀況。億泰在這波台電帶動的商機中,手訂單已超過10億元,預計第四季營運將與第三季持平,並訂定了明年營收和獲利的成長目標。 由於中壢廠的電線電纜產能接近滿載,億泰決定斥資8,000萬元購買超過2,000坪的農地,並正在進行地目變更的申請。這個新購置的土地將用於擴充產線,預計明年年底完工後,年產能可增加50%。這將進一步強化億泰在電線電纜市場的競爭力。 根據億泰的財報,第三季的稅後純益達到0.36億元,EPS為0.19元,成功扭轉了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28元的困境。前三季的稅後純益為1.15億元,EPS為0.60元。至於前十月的合併營收則為32.67億元,年增率達到6.19%。 億泰的高階主管表示,如果台電能在年底前增加訂單,那麼第四季的營收有望與第三季持平。此外,公司也期望明年第一季的營運也能有顯著成長,展現出對未來的信心。
宏泰主要生產600V至161kV電力線纜,第三季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 、台商回流建廠對電力線纜需求強勁,及因應客戶需求,提前生產銅 箔基板備庫存,單季合併營收達16.37億元、營業利益1.30億元、稅 後純益1.22億元、EPS由去年同期0.25元增至0.38元。前三季合併營 收44.49億元,營業利益4.13億元、稅後純益4.53億元、EPS由去年同 期0.70元回升至1.43元。
宏泰28日舉行法說會,黎文斌表示,宏泰經營銅箔基板近18年,由 於多數時間處於小虧,董事會決定今年結束銅板基板營運,重新聚焦 電線電纜事業本業,第三季認列結束評價損失,電力線纜事業與銅價 正相關,第四季最後兩個月產品組合,預期第四季毛利比第三季好一 點。
黎文斌指稱,宏泰銅箔基板廠房將改為電力線纜廠,以線纜檢驗為 主,生產太陽光電線纜、特高壓線纜等高產值產品,產值可以提升。 台電及民間企業訂單總計30億元,交期長達3年,台電訂單以25KV及 161KV線纜為主,宏泰對明年營運樂觀看待。
宏泰開發事業副總經理張孝銘指出,宏泰桃園觀音銅箔基板廠停產 後,改建為電力線纜廠,土建投資約2.5億元,預計2025年初啟用。 宏泰向來策略是找好的地段購買土地,可以保值,未來如果要活化資 產,也可以出售。今年在台南佳里購置土地作為營業處,擴充電線電 纜銷售業務。
億泰因應中壢廠電線電纜產能趨近滿載,斥資8,000萬元購入2,00 0多坪農地,正辦理地目變更,期望明年擴充產線、預計明年底完工 ,新產線啟用後,預估年產能可增加50%。
億泰第三季稅後純益0.36億元、EPS為0.19元,扭轉去年同期每股 虧損0.28元的局面;前三季稅後純益1.15億元,EPS為0.60元。前十 月合併營收32.67億元,年增6.19%。
億泰主管表示,台電若能在年底前拉貨,第四季營收可望與第三季 持平,期望明年第一季營運也成長。
台灣電力公司為了提升電網韌性,積極推動分散式虛擬電廠發展,現正與台達電、群創、友達、中華電、華碩等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共同加入虛擬電廠計畫。這項計畫仿照德國的經驗,採用義大利的方案,將分散的再生能源、儲能設備、發電機組以及需量反應業者整合,進行電力調控,提高電力使用效率。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強調,虛擬電廠能夠即時補足供電能量,並強化電網韌性。從2021年10月至今,已有65家民間合格交易者參與,總容量達742.1MW。其中,併網型儲能設備參與者最多,達54.5%,而自用發電設備參與者則占13.1%。此外,高科技企業如華碩、友達、群創等,以及服務業、冷凍業、醫院等也積極參與需量反應,共同維護供電穩定。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則以德國Next Kraftwerke和日本近年來的虛擬電廠發展為例,強調虛擬電廠的發展潛力與重要性。
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吳進忠透露,台電推出的虛擬電廠計劃,正逐漸發揮其作用,讓企業在參與電網強化的同時,也能獲得實質收益。去年虛擬電廠的電力交易平台規模已達6.2億元,今年預計將突破20億元,未來更有望達到百億元。這個平台讓民間業者能夠彈性報價,透過數據匯聚與最佳化配置,提高系統調度彈性,並有效應對再生能源的變動性。以9月為例,民間企業供電量佔台電採購容量的30%,若以採購電費計算,民間供電商占比高達43%。吳進忠還表示,2022年虛擬電廠規模已達6.2億元,今年前三季累計14.4億元,全年規模預計將達20億元,成長速度驚人。面對淨零排放的挑戰,台電將透過虛擬電廠與市場機制,創造綠能時代下的機會,同時提供民眾穩定的電力供應。
經濟部主導的綠電購售合約信保機制將即將推出,為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這項新機制將由國內八大銀行提供購電企業的購售電合約信保,國家融資保證中心再進行再保,保障期為20年。這一方案將對台灣的44家大型企業集團,包括聯電、友達、群創、日月光、台塑、長春等,以及離岸風電3-1期、3-2期得標開發商帶來實質好處。 群創公司表示,綠電信保機制的實施將有效緩解供電和購電企業之間信評需求的落差,提升開發商的投資意願,並降低企業購買綠電的難度。該公司也將會研議未來的綠電購買計劃。 目前,經濟部已公告離岸風電3-2期的選商規則,預計明年4月開始投標。已決標的3-1期開發商預計在明年第一季獲得融資。綠電CPPA信保機制的推出將是時刻的問題,經濟部已與財政部、國發會、八大行庫以及開發商進行深入協商,目標是年底前實施,並在明年6月前確保3-1期開發商的融資到位。 該機制將使購買綠電的企業在購買過程中,只要繳納保費給已與國家融保中心簽約的八大行庫,就可以向融保中心申請融保,並獲得保函。一旦企業無法支付購電費用,綠電信保機制將會介入,由融保中心代償八成保額,銀行負擔二成。 根據規劃,這項信保機制將為兩類購買綠電企業提供保障。第一類是長期或短期信評達到twBBB-級或短期債務信用評等達到twA-3級(含)以上;第二類是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用電量超過5億度的企業集團。去年,台灣有約44家企業集團年用量超過5億度。 國發基金已出資90億元,計算出融保中心承保額度達到900億元。這一機制的推出,對於促進台灣綠電市場的發展和離岸風電的開發,將起到重要作用。
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表示,虛擬電廠是指透過資通訊技術把分散四處的再生能源、新興併網型儲能設備、發電機組以及可配合調整用電的需量反應業者等,集合起來進行電力調控,提高電力使用效率以及民間電力資源價值,強化電網韌性。
他指出,台電所推出的虛擬電廠服務,主要整合資源包括用戶需量反應、自備發電機及儲能系統等,均可依其特性自由彈性報價,由電力交易平台進行最佳化作業排程,配置虛擬電廠資源於調度日的使用時段與使用量,以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性,並提高系統調度彈性。
吳進忠說,電力交易平台自2021年10月5日進行第一筆交易,截至2023年前三季止,民間合格交易者有65家,參與容量達742.1MW。以併網型儲能方式參與者占54.5%,為最大宗,如漢翔、台泥等廠。以自用發電設備參與者占13.1%,包括台汽電官田廠子公司台汽電綠能,以汽電共生廠參與補充備轉容量;力麗彰化化纖廠導入能源調度應用,參與即時備轉容量。
另外,參與「需量反應」的廠商占32.4%,發揮「螞蟻雄兵」之力幫助供電穩定,參與廠商包括華碩電腦、友達、群創等高科技,還有服務業、冷凍業、醫院、充電站等,透過調控客戶企業內的冰水機、冷凍設備、發電機,讓電力轉移到非尖峰時段使用,參與即時備轉以及補充備轉容量商品。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十多年前就倡議發展虛擬電廠技術,他表示,過往電力供需多是由供電方以集中式的大型發電廠盡可能滿足用電方需求,但再生能源、儲能等新興科技導入,用電戶已從純消費者轉換成產消者角色,可透過虛擬電廠等方式有效使用電力。
劉文雄舉德國Next Kraftwerke為例,該公司成功整合超過1萬個分散能源,市場版圖涵蓋歐洲等八國,提供電量超過9,800MW,約相當九座大型電廠發電量。日本近年來也積極投入虛擬電廠發展,在2019年時進入虛擬電廠起飛元年,國內外產業踴躍投入,包括日本大廠東芝就與東京電力合作虛擬電廠的建置,國外則吸引義大利、德國等廠商進行技術合作。
吳進忠指出, 參與電力交易平台輔助市場的民間業者可自由彈性報價,由電力調度處匯聚電力系統、發電負載及業者報價等資料,進行最佳化作業,配置資源於調度日的使用時段與使用量,以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性,並提高系統調度彈性。
他舉今年9月實績為例指出,可提供電力的民間企業9月標售的電力占台電採購容量30%,但若以台電當月付出的4.3億元採購電費計算,民間供應商占比達43%。顯示供電的企業反應快速,因而能搶得高價值的供電費率。
吳進忠進一步揭露說,2022年台電在電力交易平台規模為6.2億元,今年前三季累計為14.4億元,估計全年可達20億元規模,較去年成長超過三倍。他預期,虛擬電廠未來的電力交易規模,將很快上看百億元。
吳進中表示,淨零排放對能源的供給與使用勢必產生重大的衝擊與影響,如何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選擇適合台灣電力系統的因應措施是重點,必須兼具經濟與技術可執行性,並納入市場機制,創造綠能時代下民間分散式能源挑戰與機會。電力交易平台運用全國電力數據結合傳統電廠與分散式電力資源,透過交易技術成為可靠性的虛擬電廠,透過公私協力循序漸進實現淨零轉型目標,同時為民眾提供永續且經濟的穩定電力。
經濟日報將於12月7日舉辦「2023能源願景高峰論壇-綠能2.0 催速淨零碳排」,邀請政府首長、企業領袖共同探討淨零碳排的轉機與未來新能源發展。萬皓鵬將出席,並以「打造氫能新經濟」為題發表演講。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署、台電、台達電、工研院、永豐餘、台泥儲能等協辦。
萬皓鵬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氫能目前紅不讓的程度,堪稱是史上首見。全球已有超過40個國家宣告採政策性推動氫能,以往氫能從未落實在政策面。過去大多著重於技術突破及研究,沒有政策指引、更缺乏資金投入,與當前的熱況大相逕庭。
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全球氫氣供應量在2050年將超過5.3億噸╱年 ,隨著氫能技術陸續完成開發,2040年前仍以化石燃料產氫(灰氫與藍氫)為主;2040年後就會由再生能源產氫(綠氫)為主力。
萬皓鵬分析,各國切入氫能的條件與定位不同,約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擁有具豐沛自然資源,亟思發展能源轉型出口者,如加拿大、澳洲、智利等南美國家。第二類是具資源與人口紅利,可先以本土市場為主的自產自銷國,如美國及中國大陸、英國。
第三類是本身自然資源不足,但地理位置具貿易或能源掌控優勢樞紐,如歐洲的德國、荷蘭,亞洲的新加坡等國。第四類是技術應用輸出者,其既有產業技術能量豐沛,政府主導力道強,如日本、韓國及德國為代表。
他指出,台灣不屬於上述四大類,但不能自外於發展氫能,首先,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沒有氫能無法達成。氫能既有助於達到零碳,又有助於平衡電網、調節電力。其次,台灣燃料電池產業鏈已完整,發展氫能應用的創新技術,可讓台灣有機會成為國際供應鏈的一環。再者,面板2040年起國際液氫運輸逐漸商業化、規模化,台灣勢必得與全球的氫╱氨供應鏈發展同步。
此機制將使包括聯電、友達、群創、日月光、台塑、長春等國內44家大型企業集團受惠,而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3-2期得標開發商亦可以因此取得融資。
群創表示,「綠電信保機制」實施後,有助橋接供、購電企業信評需求落差,提高開發商投資誘因暨降低企業購買綠電難度。群創將研議未來綠電購買規劃。
經濟部已公告離岸風電3-2期選商規則,預計2024年4月投標。已決標的3-1期開發商預計在2024年第1季取得融資,「綠電CPPA信保機制」迫在眉睫,經濟部已與財政部、國發會、八大行庫、及開發商完成協商,預計年底前上路,目標是2024年6月前、3-1期開發商融資到位前,八大行庫就要開出履約保證函。
因國內大型企業集團都有買綠電需求,融資銀行要求開發商簽訂CPPA企業需具備國際信評,才能取得風場開發融資,但國內大型企業集團除台積電外,幾乎無國際信評,因此由國家成立CPPA綠電信保機制,提供購電企業CPPA信用擔保;購電企業若因營運困難發生不給付情形,由綠電信保機制和八大行庫代償,並搭配台電餘電回購及轉售機制。
簡言之,運作方式是:要買綠電企業要向已與國家融保中心簽約的八大行庫先繳保費,八大行庫向融保中心申請融保,融保中心出具保函給八大行庫,八大行庫再對購電企業的CPPA提供信用擔保;風電開發商可憑有國家保證的CPPA取得專案融資。當企業無法支付買綠電費用,綠電信保機制就會介入,保額八成由融保中心代償,銀行則負擔二成,單一企業保額上限80億元。
據了解,風電開發商對此機制相當肯定,認為值此高通膨、高利率的大環境,政府任何協助措施對風電開發都是有助益。
依規劃,兩類購買綠電企業的CPPA可望得到信保擔保。第一是長期或短期信評達twBBB-級或短期債務信用評等達twA-3級(含)以上;第二類是同一集團企業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用電量逾5億度以上。依去年用電,國內有約44家企業集團年用量逾5億度以上。
經過協商,國發基金出資90億元,以十倍計算,融保中心承保額度900億元,融保機制一開立保函就是20年,八大行庫已同意比照辦理。
台電針對用電大戶推出新電力方案,南部電爐廠積極參與,鋼筋產能預計減少三分之一 近日,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為了應對電力供需緊張,特別針對鋼鐵、石化業等用電大戶推出了一項新電力方案。該方案將單日半尖峰時段定於下午3點半至晚上9點半,共6小時。在此時段內,若用電大戶能夠配合安排停產,將享有離峰時段的優惠電價。對於參與此方案的廠商來說,這意味著能夠節省可觀的電力成本。 根據了解,南部地區的電爐廠對此方案表現出極高的參與意愿。包括協勝發、威致、海光等知名鋼筋廠都已決定加入,而台鋼集團的慶欣欣也宣布將參與其中。中部地區的豐興鋼鐵則仍在評估階段。 這項新方案對於鋼筋產業來說,意味著產能將減少約三分之一。南部某鋼筋廠的負責人表示,參與台電的新方案,一方面可以通過優惠電價節省電力成本,另一方面,由於對明年鋼筋需求不看好,減產能夠維持鋼筋價格,進而符合成本考慮。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挹注,中興電(1513)前三季營收、本業獲利及毛利全面改寫同期新高,在手訂單達343億元,訂單能見度看到2027年,部分長單甚至看到2030年。氫能事業成功打入美國、南非、印度及大陸等市場,明年將對營收有所貢獻,預期2025年將成為運營成長的新動能。
雖然中興電捲入雲豹裝甲車底盤弊案,第二季認列遭台中高分法院裁決沒收近21億元損失,但前三季仍有1.63元。中興電強調,已還原提列損失部分,前三季EPS高達5.63元,創歷史新高。重電事業第四季至明年持續成長,今年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為應對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新能源電力需求,中興電不僅增加設計及生產人力,還在2023年陸續購置桃科1,800坪、嘉義10,850坪新廠房,並計畫在2024年增建1,700坪倉儲廠房。
自2008年成立氫燃料研發中心以來,中興電以甲醇重組產氫為核心技術,成功克服氫氣運輸和儲存安全問題,開發出「移動車載」和「發電」兩大應用系列產品。目前產品涵蓋甲醇重組產氫系統、氫燃料電池及氫燃料動力系統,應用範圍廣泛。
中興電在林口華亞園區設立4,800坪量產基地,以BOL業務模式,協助當地廠商在租稅優惠下設廠量產,並搶進美國、印度、南非、中國大陸等市場。與合作夥伴洽談合作案,預計2024年第三季將有顯著成果。
中興電氫能事業已進入收割階段,與中油合作加氫站,先在台北港設示範點,希望明年第三季全面啟用。同時與大客車業者合作氫能大巴士,預期明年開始出貨,2025年對營收有較大貢獻。從2025年起,氫能事業將接棒重電事業,成為中興電運營成長的新動能。
10月台電針對用電大戶如鋼鐵、石化業等,推出新的電力方案,將 單日半尖峰集中在下午3點半至晚上9點半,這6小時若配合安排停產 ,業者可享有離峰時段的優惠電價,如在這半尖峰時段生產,電價則 會比離峰時段高出近4倍,加入新方案的廠商,參加時間長達一年。
這項方案推出之後,普遍受到電爐廠歡迎,尤其南部鋼筋廠參加意 願高,據了解包括協勝發、威致、海光等鋼筋廠都將參加,台鋼集團 的慶欣欣也將加入。而中部大廠豐興則評估中。業者表示,參加台電 新方案等於比照夏日限電減產,每天少一班作業,也代表鋼筋產能會 減少3分之1。
南部某鋼筋廠表示,願意參加台電新方案首先是可以利用優惠電價 節省電力成本,另外也不看好明年的鋼筋需求,不如減產維持鋼筋價 位,更符合成本考量。
中興電捲入雲豹裝甲車底盤弊案,第二季認列遭台中高分法院裁決 沒收近21億元損失,前三季仍有1.63元。中興電表示,還原提列損失 部分,中興電前三季EPS高達5.63元,創歷史新高,重電事業第四季 至明年持續成長,今年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中興電表示,中興電因應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新能源電力需求持續 強勁,增加設計及生產人力外,2023年陸續購置桃科1,800坪、嘉義 10,850坪新廠房,2024年將增建1,700坪倉儲廠房因應。
中興電2008年成立氫燃料研發中心,以甲醇重組產氫為核心技術, 克服氫氣運輸和儲存安全問題,成功開發出「移動車載」和「發電」 兩大應用系列產品,目前產品涵蓋甲醇重組產氫系統」可供應高功率 氫能車使用、氫燃料電池」供基地台備援電力使用、氫燃料動力系統 」,作為低功率二輪、三輪、四輪氫能車輛的動力來源。
中興電指出,中興電在林口華亞園區設4,800坪量產基地,以BOL業 務模式,協助當地廠商在該國租稅優惠下設廠量產,中興電銷售主要 組件或權利金,搶進美國、印度、南非、中國大陸等市場,與合作夥 伴洽談合作案,預計2024年第三季會有顯著成果。
中興電表示,中興電氫能事業也進入收割階段,與中油合作加氫站 ,先在台北港設示範點,希望加氫站明年第三季可全面啟用。同時與 大客車業者合作氫能大巴士,預期明年開始出貨,2025年對營收有較 大貢獻。氫能事業2025年起,將接棒重電事業,成為中興電營運成長 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