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經濟部長王美花將主持記者會,這項橫跨能源署、標準局、台電的 計畫也象徵突破過去綠電銷售模式,立下新的綠電交易里程碑。
經濟部官員表示,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主要是從「台南鹽田光 電」和「彰化彰濱光電」兩個台電自建再生能源案場中釋出,預計匡 列5,000萬度綠電,並且分作兩階段上架綠電交易平台,第一階段將 於10月底開賣,目標販售1,000萬度綠電。
據了解,販售規則將以競標為主,標售底價為銷售光電案場適用的 躉購費率,預計會比市場行情略低,最終以「價高者得」,中小企業 一次投標可以勾選六種商品志願,但「每一個電號只會得標一種商品 」,且為了避免少數企業大量收購、讓有需要的業者可以更審慎評估 需求,在第一階段得標的電號將不得再參與第二階段的投標。
官員指出,得標的業者仍須負擔憑證審查費用等規費,在走完平台 媒合程序後簽約,預計最快在2024年轉供,正式加入使用綠電的行列 ,第一階段沒有得標的業者也不用擔心,預計年底還會有第二階段標 售。
隨台灣綠電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經濟部標準局持續規劃各種方案 來媒合供給方與需求方,2022年開始與公協會合作,鼓勵較具價格競 爭力的太陽光電案場進入市場,同時調查各產業廠商綠電需求,利用 「再生能源綠市集」線上線下管道,積極提供企業多元綠電採購途徑 ,並推出團購媒合方案,5月更推出「綠市集媒合」,讓售電業者與 需求業者直接面對面交流,協助在地中小企業達到淨零轉型的目標。
「潛艦國造」第一艘原型艦「海鯤軍艦」預計在2025年正式服役, 蔡英文強調歷經30年的「潛艦國造」,是不同政黨的總統都想實現的 夢想,尤其以巴衝突升溫,軍工概念股題材再度炒熱,預計將成台股 焦點。此外,我國防預算年年增加,2023年達4,092億元創新高,比 2022年成長11%,國防部最新預算也顯示2024年預算達4,400億將再 寫新高,年增7.5%,比今年增加308億元,更較六年前大增1,000億 元,新增的商機龐大。
法人指出,以色列為無人機關鍵零組件的供應商,國內無人機的鏡 頭採購來自於以色列為主,以巴衝突勢必再掀起無人機的討論話題; 鑑於政策落實國防自主並規劃2024年中,我國要造出3,200架軍用無 人機,預計無人機產業將在台灣加速發展。
亞航擁有民/軍機維修業務,也切入無人機業務,10月中科院有三 架軍用軍規無人機採購標案,亞航與碳基科技合作投標,並將參與國 防部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正在美國參加陸軍協會軍工展(AUSA)、 亦是經濟部評選為軍用商規無人機國家隊的雷虎,也受到市場關注。
此外,蔡英文指出,面對世界急起直追「2050淨零轉型」目標,台 灣再生能源發展、儲能網絡建構和電網韌性強化,只能快、不能慢, 更不能走回頭路,宣示未來強化綠能政策目標,搭配選舉行情啟動, 尤其受到以巴衝突使油價大漲,更增添概念股利多題材,市場聚焦在 台電投入約3,000億元電網強韌性計畫。
亞力受惠台電持續釋出汰舊換新設備及強韌電網計畫商機,與晶圓 雙雄海外擴廠也採購變壓器及配電盤等重電設備,累計在手訂單突破 百億元,未來二、三年訂單無虞;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約340億元, 其中台電工程標案訂單約150億元,包括變電設施工程與發電機組的 裝置工程等,可望陸續在今年下半年至2029年認列營收。
【台灣新聞】大同集團旗下能源服務事業大同智能,今年在電動車充電樁市場大展拳腳,不僅推進家用充電樁的建置,還成功完成兩座超充站的設置,並有更多超充站正在規劃當中。預計今年充電樁事業的營收將倍增,帶動大同集團能源事業的穩定成長。 近年來,大同集團積極轉型,投入大量資源發展企業能源轉型及減碳相關事業。截至目前,大同集團能源事業的太陽能案場掛表量已超過300MW,案場數量接近1,500場,總發電量超過11億度。大同智能的獲利主要來源是售電電費收入,而太陽能、儲能統包工程則是最大的營收來源,占比約7成,今年預計將突破8成。未來,節能、綠電、充電樁案件將陸續為公司帶來收入,確保穩定成長。 大同集團強調,目前台灣住宅社區與商辦大樓的充電樁安裝比例還相對偏低,未來公共停車場至少要有2%的充電停車位。以全台公共停車場40萬個車位計算,未來將有8,000個充電停車位,市場潛在商機龐大。此外,大同智能在储能和節能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果,如成功得標台電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储能案,並提供各產業耗能設備的免費健檢及最適化更換顧問服務,協助提升綠電使用比例。
華電(1603)在近期市場表現亮眼,不僅因為本業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還因為轉投資利百代建設參與三重果菜市場都更案,讓公司前景看漲。在4日市場承接買盤湧現的背景下,華電股價應運而上漲2.6元,收盤於40.0元,同時守穩所有短中長均線。然而,K9值達91.10、D9值為80.66,顯示出過熱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於9月成功決標,以161kV交連PE電纜與附屬器材、69kV交連PE防蟻電纜器材採購暨安裝為主,這一決策對華電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華電成功拿下兩個交連PE電纜與附屬器材標案,得標金額分別達到7.06億元、13.72億元;在69kV交連PE防蟻電纜器材標案中,華電得標金額為3.52億元。這些標案的總合得標金額超過24億元,對華電的經營效益將產生顯著提升。
台灣電力巨頭中興電(股票代號:1513)在今年的第2季交出亮眼成績單,毛利率高達36%,實現了穩健的成長。不過,受到雲豹八輪甲車採購案影響,法院判決沒入20.9億元,這筆損失也計入了第2季的財報中。儘管如此,中興電今年整體營收預計將達到216億元,年增長達16.6%,每股純益(EPS)約3.5元,表現相當亮眼。 展望未來,中興電將在2024年帶來更多新機遇。新型態超高壓開關相關設備預計在明年第3季取得台電合格函,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此外,花蓮的太陽能案場規模將達到240MW,工程將即將開始。再生能源升壓站約216MW也將在明年第2季完成建置。在氫能方面,中興電著重於工業氫氣的回收再利用,並且甲醇氫以及定置型備援發電已經拓展至歐美市場,預計全年營收將達到221億元,年成長2.4%,稅後淨利3.2億元,年成長達92%,EPS約6.7元。 對於看好中興電後市投資的股民來說,現在正是介入的時機。建議利用價內外15%內、距到期日90天以上的商品進行投資,以期待未來的穩定回報。
台灣電力公司成為首波碳費課徵對象,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減碳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近日宣布,將成為首波碳費課徵的對象之一。根據政府規劃,約512家排碳大戶將受到影響,其中電力、水泥、塑化、鋼鐵產業的影響尤為顯著。台電表示,為了減少產業及公司自身的碳費負擔,公司正積極推動減煤、增氣及展綠等相關能源轉型計畫。
台電強調,近年來已見成效,電力排碳係數從2017年的0.554降至2022年的0.495,顯示通過提高低碳及無碳能源發電比例,每度電的排碳量已逐步降低。公司也透過各電廠設備改善,提升機組發電效率,降低廠內用電,進一步減少碳排。
對於政府開徵碳費,水泥、塑化、鋼鐵產業的業者們表示,減碳是必然的趨勢,但希望政府能給予企業適當的「緩衝期」,以達到減碳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平衡。業界人士也呼籲政府採取更為合理的碳費徵收標準,並設定試行期間,讓企業有足夠時間準備相關因應策略。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公開表示,不應對產業採取一刀切的作法,應該採取更為平衡的態度,以促進台灣的減碳工作。石化業者也指出,碳費的徵收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希望政府能與產業進行充分協商,訂定合理的碳費基準。
鋼鐵業的領頭羊中鋼則認為,全球追求碳中和、節能減排的趨勢不可逆,業界普遍有心理準備,國內徵收碳費可以加速與國際接軌,促進能源轉型。
【電力新聞】台灣虛擬電廠發展進度加速,工研院與台電攜手打造未來電力新格局
近期,工研院盛大舉辦「虛擬電廠發展趨勢與應用案例研討會」,會中邀請到日本東芝能源系統株式會社、台電等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虛擬電廠的實務經驗與案例。這場會議的舉辦,象徵著台灣在虛擬電廠技術發展上的進步,以及對未來電力供應穩定性與網絡韌性的重視。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強調,虛擬電廠是穩定供電、提升電力系統韌性的關鍵技術。工研院長期以來與台電攜手開發虛擬電廠技術,透過聚合商模式整合多元負載與分散式能源,目前技術驗證正在進行中。
會中還提到了智慧家電與校園能管ADR的應用,這些技術不僅讓住商冷氣也能成為穩定電力供應的一環,還能讓參與的用戶獲得回饋。這些實證案例將促進台灣需求面管理方案的發展,使電力系統更具調整彈性,並助達高再生能源占比下的穩定電網目標。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提到,隨著再生能源和儲能等新興科技的引入,用戶的角色已從消費者轉變為產消者,他們可以通過虛擬電廠等方式為電力盡一份力。他以德國Next Kraftwerke為例,該公司整合超過1萬個分散能源,提供電量超過9800MW,近約九座大型電廠發電量,展現了虛擬電廠的巨大潛力。
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則介紹了台電推出的虛擬電廠服務,這項服務整合了用戶需量反應、自備發電機及储能系統等資源,能依特性自由彈性報價,並由電力交易平台進行最佳化作業排程,以應對再生能源的變動性,並提高系統調度彈性。
展望2024年,新型態超高壓開關相關設備在明年第3季取得台電合格函;太陽能案場在花蓮預計240MW規模,將著手進入工程階段;再生能源升壓站約216MW將於明年第2季建置完畢,氫能著重在工業氫氣回收再利用,加上甲醇氫以及定置型備援發電已拓展至歐美市場下,預估全年營收將達到為221億元、年成長2.4%,稅後淨利3.2億元、年成長92%,EPS約6.7元。
看好個股後市的投資人,可利用價內外15%內、距到期日90天以上商品介入。
台電列為首波碳費課徵對象,台電昨(4)日表示,台電密切關注環境研訂碳費相關子法,持續推動減煤、增氣及展綠等相關能源轉型計畫,同時也透過各電廠設備改善進而提升機組發電效率,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及減少廠內用電,以減少產業及台電須繳交碳費。
近年來台電電力排碳係數從2017年的0.554,至去年2022年已降為0.495,台電強調,電力排碳係數逐漸下降,顯示透過提高低碳及無碳能源發電比例,已使每度電之排碳量逐步降低。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公開呼籲,希望政府不要對產業一刀切,採取齊頭式的作法,對台灣的減碳一點好處都沒有。
對於政府開徵碳費,石化業者表示,對企業而言,收取碳費就是多了一筆成本支出。盼政府能多與產業協商以訂定碳費的基準,並設定合適的試行期間,讓企業有足夠時間準備相關因應對策,藉此減緩衝擊。
鋼鐵業中鋼指出,全球追求碳中和節能減排的的趨勢已經不可逆,業界普遍有心理準備,國內徵碳費可加快與國際接軌的能量。
大同集團近年積極投入資源發展企業能源轉型及減碳相關事業,大 同集團能源事業到今年底累計太陽能案場掛表量超過300MW,案場數 近1,500場,總發電量超過11億度。大同智能獲利主要來源為售電電 費收入,最大營收來源則為太陽能、儲能統包工程,占比約7成,今 年估將突破8成,此外,明年節能、綠電、充電樁案件將陸續貢獻營 收,穩定成長。
大同指出,目前全台住宅社區與商辦大樓的充電樁安裝比例尚偏低 ,公共停車場未來至少要有2%充電停車位,以目前全台公共停車場 有40萬個車位計算,未來將有8,000個充電停車位,潛在市場商機大 幅擴大。
儲能方面,大同去年底得標的台電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案建置已 近尾聲,營收將大進補。節能方面,大同智能提供各產業的高耗能設 備免費健檢,及耗能設備最適化更換等顧問服務,並協助向經濟部申 請節能補助,已成功協助半導體產業提升綠電使用比例。
台電9月決標,以161kV交連PE電纜與附屬器材、69kV交連PE防蟻電 纜器材採購暨安裝為主,華電拿下兩個交連PE電纜與附屬器材標案, 得標金額分別是7.06億、13.72億元;69kV交連PE防蟻電纜器材標案 ,華電得標3.52億元,合計逾24億元。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虛擬電廠是可以協助穩定供電、 提高電力系統韌性的技術選項。工研院長期以來協助政府及台電開發 虛擬電廠技術,使用聚合商模式整合多元負載與分散式能源,現正在 量販店進行技術驗證。
另外,也運用智慧家電及班班有冷氣的校園能管ADR,讓住商冷氣 也可成為穩定電力供需要角,且讓參與的用電戶得到回饋,工研院與 台電合作的這些虛擬電廠實證案例,讓台灣需求面管理方案更能蓬勃 發展,電力系統更具調整彈性,並協助達到高再生能源占比下的穩定 電網目標。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過往在電力供需上,多是由供電方盡可能 滿足用電方需求,但隨著再生能源、儲能等新興科技導入,用電戶已 從純Consumer(消費者)轉換成Prosumer(產消者)角色,可透過虛 擬電廠等方式為電力盡份心力。所謂虛擬電廠是指將多個分散能源, 例如再生能源、儲能、需量反應等,整合成為可調控的電力,以「螞 蟻雄兵」之力幫助供電穩定。以德國Next Kraftwerke為例,該公司 整合超過1萬個分散能源,市場版圖涵蓋歐洲等八國,提供電量超過 9800MW,近約九座大型電廠發電量。日本近年積極投入虛擬電廠發展 ,在2019年時進入虛擬電廠起飛元年,國內外產業踴躍投入,包括日 本國內大廠東芝就與東京電力合作虛擬電廠的建置,國外則吸引義大 利、德國等廠商進行技術合作。
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表示,台電所推出的虛擬電廠服務,主要整合 的資源包括用戶需量反應、自備發電機及儲能系統等,均可依其特性 自由彈性報價,由電力交易平台進行最佳化作業排程,配置虛擬電廠 資源於調度日的使用時段與使用量,以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性,並且提 高系統調度彈性。
台電大動作!攜手緯創智帆風能打造亞洲首例高空風帆發電,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為了達成國發會訂定的2050淨零排放目標,不斷積極尋求新興的綠能技術。就在近期,台電宣布了一個重大合作案,與科技大廠緯創旗下的智帆風能簽署了「高空風能系統試驗合作備忘錄」。這個合作將創下亞洲首例,雙方將共同打造風帆發電,將風力發電帶入一個新的紀元。
台電表示,近期來,台灣的風力發電與離岸風電都創下了新高紀錄。台電不僅善用台灣得天獨厚的風場優勢,更與智帆風能攜手,導入德國先進的風帆發電技術(Airborne Wind Energy,AWE)。這項技術將風帆裝置施放在200至400公尺的高空中,利用強風帶動地面發電機組發電,可說是「行走的發電廠」。
智帆風能預計在2024年導入兩部容量各為200瓩的風帆發電設備,這些設備已在德國與非洲進行過併網測試。這項技術的運作原理是將風帆裝置施放在高空中,利用強風帶動地面發電機組發電,相較於傳統風機發電,風帆發電可以更好地利用強風,提高發電效率。
台電再生能源處長蔡英聖解釋,將以台電彰濱光電場為試驗基地,進行風帆發電的試驗。這些風帆裝置外觀看起來就像降落傘,面積約為117平方公尺。試驗將持續兩年,並進行數據收集,未來將根據試驗成果進一步規劃運用於離島地區,有助於突破既有發電形式的地形限制,提高能源自主比例,並強化離島電網的穩定度。
至於風帆發電與風機發電的差別,蔡英聖指出,風機是固定在一處,並利用風吹動葉片發電,而風帆則會放置在不同風層,兩者不會互相影響。
此外,環境部也於3日進行了韋能能源「偉娜風場」與台亞風能的環評初審,其中韋能能源的「偉娜風場」建議通過,而台亞風能則需要進行補正再審,並預計在今年年底前送至專案小組。
台灣電力產業近期可說是風雲變色,重電四雄——華城(1519)、士電、中興電及亞力,在台電釋出的訂單中再奪標案,展現強大的競爭力。這些公司目前手頭訂單滿檔,幾乎每月營收都交出亮眼成績,今年營運有望站上高檔。特別是台電近兩月釋出的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345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及345kV & 161kV電力變壓器等訂單,讓重電四雄再次展現實力。
其中,士電、華城分別拿下多筆相關電力變壓器訂單,每筆訂單金額都在數千萬至數億元不等。業內人士預估,士電、華城從9月起營收將有好表現,第4季在訂單加持下,營運獲利也可望不俗。華城9月營收甚至預計年增逾五成,甚至不排除有更好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重電業除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訂單外,在外銷市場方面,也因美國拜登政府推出的57兆美元基建計畫而獲益。華城指出,美國政府政策將美國企業的生產、製造移回國內,為電力能源產業帶來利多,並推升電力設備的相關需求,這對華城的電力與綠能產品在北美地區銷售大有幫助。士電也指出,受惠美國基建計畫,已陸續出貨至美國、加拿大等地,未來也會積極爭取相關訂單。
在氣體絕緣開關方面,中興電以獨家獲得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的優勢,成為最大贏家。近期中興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再拿到約24.58億元訂單,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訂單則有約4.29億元。法人預估,分散式電網帶動民間再生能源及儲能案場建置需求增加,GIS設備及升壓站統包工程長線訂單可期,中興電有望再進補。
亞力除了受惠台電強韌計畫外,還有一大主力在科技大廠相關訂單。今年亞力已經拿下聯電赴新加坡的「12 i P3新廠」訂單約15億元,加上另一家晶圓大廠重電設備訂單,在手訂單突破100億元,預計最快年底就可出貨,下半年營運有望優於上半年。
台灣緯創旗下的智帆風能,昨(3)日與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簽署了一項創新合作協議,這項合作將引進德國Skysails公司研發的高空風帆發電技術(Airborne Wind Energy,簡稱AWE),於台電彰濱光電場進行實地試驗。這將是AWE技術在亞洲地區的首次落地,也是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大步驟。 根據協議,智帆風能將於2024年引入兩台Skysails風帆發電設備,並在彰濱光電場的100MW太陽能裝置容量內進行試驗。這種風帆發電系統能夠在200-400公尺的高空中捕捉到比地面更大的風能,其設計具有彈性,能隨時收放,被形容為「行走的發電廠」。 智帆風能董事長暨緯創資通前瞻技術中心總經理黃俊東表示,公司對於綠能領域的創新研發持續投入,並希望與台電的合作能夠推動台灣綠能科技領域的發展。台電也強調,這項合作將為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 智帆風能選擇在台灣進行這項技術的試驗,顯示了台灣在再生能源領域的開放性和對新技術的接受度。透過與台電的合作,智帆風能將在台灣展開為期兩年的實地測試,為未來的商業化運作打下基礎。
全家便利商店昨(3)日與泓德能源合作,在台南平豐店打造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孤島電力系統」,這個創新的電力系統不僅是台灣唯一的「能源韌性實驗便利商店」,還投資了超過1,000萬元來完成這項創舉。這個系統結合了太陽能綠電自發自用、储能系統以及電動車充電樁,能夠彈性地調節用電方式,未來還會根據各店面的狀況,逐步推廣到更多店面。 全家便利商店宣布,今年底前將有500家店面在尖峰時間購買綠電轉供,一般時段則使用台電,預計年採購量將達到300萬度。台南平豐店作為全家首間能源韌性實驗店,其所謂的「能源韌性」就是指在台電供電出現問題時,店內能夠依靠自身的設備自主供電。 該店設置了屋頂型太陽能板,還在店門口設置了車棚型太陽能板,店內的座位區還有大型「能源戰情牆」,即時顯示太陽能發電量、储能系統存電和用電的實際運用狀態。全家設備工程部長楊豐瑞表示,這個店鋪設有光、儲和充電三大設備,打造出一個「孤島電網」,就是說有自己創能和储能設備,可以供應店鋪的電力使用,主要由储能系統和太陽能板組成。太陽能光電可以自發自用,產出的綠電使用量約佔全店用電量的6%。储能系統則整合了大型储能電池與智慧管理系統,能夠彈性地調控能源,並節省費用;在離峰電價時儲存電力,在尖峰電價時釋出電力使用,估計單店每月能夠節省約一成的電費,大約3,000至4,000元,一年可節省約5萬元電費。 全家便利商店表示,未來計劃將這項能源韌性系統複製到其他店鋪,不僅限於全店輸出,還會根據不同店鋪的特點進行調整,例如在郊區店鋪鐵皮屋上裝設太陽能發電板,在都會區店鋪裝設充電設備等。此外,今年底全家將有500家店面導入限定時段的綠電採購,年採購量預計達到300萬度。全家主管表示,這項措施是為了呼應國家的能源轉型政策,將有500家店在尖峰時間購買綠電轉供,一般時段則使用台電,並向全台首家綠電零售平台「奇異果新能源」購買綠電。
台電近兩月釋出不少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345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及345kV & 161kV電力變壓器等訂單。士電、華城分別拿下多筆相關電力變壓器訂單,每筆訂單在數千萬至數億元不等。
業內推估,士電、華城9月起營收都可望有好表現,第4季在訂單加持下,營運獲利都可望不俗,其中,華城9月營收有年增逾五成的實力,甚至不排除有更好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重電業除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訂單,在外銷市場方面,受惠於美國拜登政府57兆美元基建,所帶來的營運動能也不輸給台電強韌電網計畫。
華城指出,美國政府政策要將美國企業的生產、製造移回國內,為電力能源產業增添利多,在擴廠下也推升電力設備的相關需求,這些都有助於華城的電力與綠能產品在北美地區銷售。
士電指出,受惠美國基建計畫,已陸續出貨至美國、加拿大等地,未來也會積極爭取相關訂單。
在氣體絕緣開關方面,以中興電為最大贏家,主要是中興電在國內是唯一獲得台電345kV氣體絕緣開關(GIS)認證的廠商,長期以來獨占345kV GIS產品市場,近期345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再拿到共約24.58億元訂單,161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訂單則有約4.29億元。
法人指出,分散式電網帶動民間再生能源及儲能案場建置需求增加,使GIS設備及升壓站統包工程長線訂單可期,中興電有望再進補。
亞力除受惠台電強韌計畫外,還有一大主力在科技大廠相關訂單,今年已經拿下聯電赴新加坡的「12 i P3新廠」訂單約15億元,加上另一家晶圓大廠重電設備訂單,在手訂單突破100億元,預計最快年底就可出貨,下半年營運有望優於上半年。
緯創指出,這次引入的風帆發電系統,具有許多技術優勢,並特地選在台灣進行試驗,也是該系統首次在亞洲地區落地。
智帆風能導入德國Skysails公司所研發的風帆發電系統(Airborne Wind Energy,簡稱AWE), 透過施放於200-400公尺高空的風帆,擷取相較平地更大的風能,Skysails已在德國與非洲模里西斯併網測試。智帆風能透過創新再生能源解決方案,成為緯創推動綠能科技領域的主要推手。
緯創旗下智帆風能昨日正式與台電簽署「高空風能系統試驗合作備忘錄」創亞洲首例,將導入德國風帆發電技術(AWE),以台電彰濱光電場為試驗基地,進行為期兩年測試,其機組具備隨收隨放特性堪稱「行走的發電廠」;智帆風能董事長暨緯創資通前瞻技術中心總經理黃俊東表示,公司將持續投入綠能領域創新研發,希望透過攜手台電,推動國內綠能科技領域發展。
台電說明,智帆風能Skysails系統,是透過類似風箏裝置飛於空中,帶動地面發電機組,具有設置較為彈性、可隨時收放的特性。
全家並宣布,今年底前有500家店在尖峰時間購買綠電轉供,一般時段使用台電,年採購量約300萬度。
台南平豐店為全家首間能源韌性實驗店,所謂「能源韌性」是指透過台電供應電力,若發生天災或其他因素斷電,自己有設備能自主供電。該店設屋頂型太陽能板,也在店門口設車棚型太陽能板,店內座位區建置大型「能源戰情牆」,即時呈現太陽能發電量與儲能系統存電、用電實際運用狀態。
全家設備工程部長楊豐瑞表示,該店設有光、儲和充電三大設備,打造「孤島電網」,就是有自己創能和儲能設備,可供給店鋪電力使用,主要由儲能系統與太陽能板所組成,太陽能光電可自發自用,產出綠電使用量,占全店用電量約6%。
儲能系統則整合大型儲能電池與智慧管理系統,可彈性調控能源、撙節費用;在離峰電價時,用於儲存電力,尖峰電價時則釋出電力使用,估單店每月能節省一成電費,約3,000至4,000元,一年可省約5萬元電費。
全家表示,未來有望複製至其他店舖,不見得全店輸出,或許郊區店鋪鐵皮屋上裝太陽能發電版,都會區可裝充電設備等。
另外,今年底全家店面將有500店導入限定時段的綠電採購,年採購量約300萬度。全家主管表示,呼應能源轉型政策,將有500店在尖峰時間購買綠電轉供,一般時段再使用台電,並向全台首家綠電零售平台「奇異果新能源」採購綠電。
台電表示,近期整體風力發電與離岸風電雙創新高紀錄,台電除積 極善用台灣風場優勢發展風力發電,更聯手智帆風能,將導入德國風 帆發電技術(Airborne Wind Energy,AWE),此舉創亞洲首例。
智帆風能2024年預計導入二部裝置容量200瓩由德國SkySails研發 ,並實際於德國與非洲併網測試的風帆發電設備。該技術透過將風帆 裝置施放於200至400公尺空中,利用相對更強的風勢,帶動地面發電 機組發出電力。
台電再生能源處長蔡英聖解釋,將以台電彰濱光電場為試驗基地, 風帆裝置外觀看起來和降落傘很像,面積約為117平方公尺,運作原 理則是類似動能轉為位能,二年測試與數據收集,未來將視試驗成果 ,進一步規劃運用於離島地區,有助突破既有發電形式的地形限制, 除可善用源源不絕的再生能源,也可提高能源自主比例,強化離島電 網穩定度。
至於風帆發電和風機發電的差別,蔡英聖說,風機是固定在一處, 並藉由風吹動葉片發電,風帆則會放置在不同風層,基本上兩者不會 互相影響。
另外,環境部3日也進行韋能能源「偉娜風場」與台亞風能環評初 審,前者審議結果為「建議通過」;台亞風能則要補正再審,並在今 年底前送至專案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