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森崴能源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32.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19% ,稅後純益1.31億元、年增61.39%,每股稅後純益0.61元。森崴能 源營收來源包含三部分,第二季工程收入營收比重約88%、主要是離 岸二期收入,售電收入約占10%,服務收入約2%。隨著台電二期離 岸工程進度開始認列,森崴能源營收逐季加溫,接下來離岸風電工程 將加速展開,下半年營收看增,明、後兩年將進入工程款項入帳高峰 。
雖然美股四大指數止跌回穩,但10年期美債殖利率突破4.54%,創16年來新高,加上美國政府關門與學貸恢復支付兩大風險疑慮仍在,台股昨日在外資大賣231億元,以及長假前追價力道有限下,終止連二紅走勢,無力站回5日線。
盤面個股走勢分歧,其中隨明年初總統大選倒數計時,加上台電、綠電,以及美國電力基礎設施布建持續帶來商機,相關重電、線纜股昨日逆勢抗震,華城、合機、華榮、華電、宏泰、大亞、士電、樂事綠能、東元等,漲幅達0.5%至6.1%不等。
法人指出,台電近期釋出下半年第一波逾200億元線纜、機電標案,大亞、宏泰、合機、華電、華榮等相關廠商雨露均霑,傳出單一公司拿下逾10億元,甚至20億至30億元大訂單,短期仍有上百億元案量待標,今、明兩年線纜業潛在訂單能見度估計達千億元。
華城前八月營收68.4億元,年增59.0%,單月營收波動主要來自於產品交期時間落點與大小變壓器產品組合變化,展望未來持續受惠於內、外銷訂單熱絡與價格提升,尤其外銷訂單能見度長且價格較好,法人持續看好中長期動能,近日股價止穩於季線以上。
士電重電事業群營收占比約四成,以台灣內銷為主,美國與東南亞等外銷為輔,目前需求相當暢旺,呈現供不應求,法人預估,外銷營收可由去年的9億元進一步成長至今年的15億至20億元,內、外銷價格均有提升,美國價格相對較佳,部分客戶能見度更達2024、2025年。
台灣電力供應再掀波瀾!近期,中油台中天然氣接收站發生儀控插槽故障,讓北部大潭及民營海湖兩座電廠的340萬瓩電力瞬間消失,幸運的是,這場供電危機在尖峰用電時刻過後得以解除。然而,這起事件不僅凸顯了天然氣在發電過程中的脆弱性,也讓人們對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性產生疑慮。
就在這起「斷氣事件」發生前,反對台電在基隆協和電廠附近興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的團體,在立法院議事會場外展開強烈抗議。隨著台灣進入燃氣大建設時代,各種抗爭活動將更加頻繁。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台電正計畫至少六個燃氣建設計畫,預計2030年以前增加1,600萬瓩的容量,但這些計畫能否如期完成,還是未知數。
環評問題成為了興建設施的關鍵障礙。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大潭電廠8號機、九崴電廠、森霸電廠等,都因環評問題而受阻。學者梁啟源警告,若三接、四接、五接無法如期完成,將導致供電不足。經濟部能源局則表示,將逐年檢視、擬定因應策略及調度措施,以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性。
面對這些挑戰,台電正努力推動「燃氣橋接」計畫,並計劃將天然氣機組與氫能發電結合,以降低排碳。然而,這些計畫能否成功,還需時間與實證來證明。在這之間,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台灣電力公司為了應對天然氣價格波動及地緣政治風險,積極增加天然氣發電的穩定性。面對民眾對環保的關注,以及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飛漲的影響,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台電去年為了天然氣價格飆漲,多花費了新台幣3,000億元,今年預計還會增加3,000億元。KPMG綠能產業主持人陳文正指出,天然氣最怕的就是戰爭,一旦供應出問題,台灣的天然氣存量能否支撐,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台電積極提升天然氣儲存量,並計劃增加接收站和儲油槽,以提升天然氣發電的韌性。不過,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策略顧問許博涵提醒,儲存大量天然氣也會帶來安全風險,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則指出,2025年天然氣發電佔比將達五成,若供應出現問題,將導致供電危機。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釋出百億大單,全力推動綠能轉型計畫!這次釋出的線纜、機電標案總金額超過200億元,讓華新、大亞等多家業者得標,未來線纜業潛在訂單能見度預估上看千億元。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進行得如火如荼,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釋出更多標案,讓業界興奮不已。
台電這波釋單主要以161kV交連PE電纜與附屬器材及69kV交連PE防蟻電纜器材為主,華電、宏泰、華新等公司分別拿下大單,單一公司至少拿下逾10億元標案。為了完成能源轉型政策,台電祭出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總金額高達5,645億元,其中電線電纜約1,100億元,智慧電網與配電系統需求標案也陸續釋出。
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以「分散、持續強固、加強防衛」為三大主軸,計畫包括短中長期各項工程。目標兩年內加速辦理執行中的韌性工程,五年內持續推動電網分散及強固工程,十年內完成三大樞紐節點分散工程及相關長程計畫。這項計畫也為過去低調的線纜族群帶來利多,許多線纜業者都表示,目前訂單穩健,加上公共建設、科技建廠及再生能源開發案興起,電線電纜需求穩定上升。
大亞表示,目前是客戶追著跑的狀態,華新則預期,隨著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需求持續下,電線電纜事業下半年有望優於上半年。台電線纜訂單目前以161kv為主,未來在台電逐漸釋單下,合機、華榮、大亞等有能力製造345kv超特高壓電力電纜的廠商,有望先行受惠。
此外,台電釋單也帶動機電類股同樂,士林電機、華城電機、中興電等公司分別獲得電壓器、氣體絕緣開關等訂單,展現台灣電力產業的蓬勃發展。
台電拚能源轉型,明年資本支出突破千億、成長逾五成!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近年來不斷加碼投資,以應對能源轉型及穩定供電的巨大挑戰。根據最新數據,今年台電的資本支出已達852.6億元,而明年預計將再增加至1,309億元,成長率達到惊人的五成以上。 台電的高層人士表示,為了達到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以及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台電將加大對輸配電系統的強化與擴充,同時對電廠進行興建與更新。這意味著未來的電力系統將進行大規模改造,而台電也堅定地朝向最乾淨的能源方向前進。 在今年的資本支出中,興達電廠燃氣機組的更新改建佔了262.1億元,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則投資了137.5億元。此外,離岸風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投資70.9億元,第七輸變電計畫則投入67.6億元。還有離岸風電發電二期計畫的18.6億元,以及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計畫的16.6億元。這些只是眾多計畫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還包括各種小水力發電計畫、變電所改建計畫,以及台中發電廠空汙改善工程等。 展望明年,台電的資本支出將進一步增加至1,309億元,其中將主要用於離岸風電第二期計畫、離岸風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台中電廠興建燃氣機組,以及離岸風電3-1期加強電力網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的資本支出主要來自自有資金和國內借款。今年經濟部還特別增資台電1,500億元,以支持其長期發展。這些投資不僅顯示了台電對能源轉型的決心,也反映了台灣政府在綠色能源發展上的重視。
台電積極擴增天然氣發電量,自主發電達七成,其餘三成則仰賴民營電廠(IPP)供電。不過,台電在購電價格上越發謹慎,且燃氣發電仍存在碳排和空汙問題,讓地方政府不願承擔相關成本,成為IPP轉型的一大挑戰。自1995年政府開放民間設立發電廠以來,目前已有九家IPP,其中麥寮、和平為燃煤電廠,其餘七家則為燃氣電廠。麥寮電廠一部機組將於明年6月合約到期,接著是長生海湖電廠。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台電與IPP的合約到期後,續約將依據電廠效率與地點兩大因素來考慮。南部電廠已足夠,台電希望北部、中部能增加發電廠,以利電力輸送。雖然和平電廠為燃煤電廠,但對北東電網有貢獻,台電將繼續簽約。近期,IPP與台電的「大燃氣」計畫遭遇困難,麥寮電廠若要續約,須淘汰三部燃煤機組,改換兩部新燃氣機組。台塑石化計劃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總發電規模增至240MW,環評已通過,即將動工。台塑石化董事長陳俊郎表示,若與台電簽約不成,麥寮電廠將關閉。另一方面,中佳電力由房產界大老王應傑投資成立,位於台中梧棲港內,可直接向中油購買天然氣。中佳電力已通過環評,美國奇異公司入股三成多,裝置容量為611.91MW,每年發電可達854億度。雖然中佳電力尚須取得台中市府同意函,但王應傑對前景充滿信心。
穩定供電重責大任,近年大舉投資在電廠更新、水力、離岸風電、太陽光電計
畫、以及輸變電計畫建設,今(2023)年內資本支出達852.6億元,明年資本支出
更高達1,309億元。
台電高層表示,為達到2025能源轉型、2050淨零碳排目標,台電將大力投資輸配
電的強化與擴充、電廠興建與更新等,2050之前是電力系統大改造,而且台電一
定會走向最乾淨能源。
依照台電規畫,今(2023)年資本支出達852.6億元,其中,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
新改建達262.1億元,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今年投137.5億元,離岸風電加強電力
網第一期70.9億元、第七輸變電計畫67.6億元、離岸風電發電二期計畫18.6億元、
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計畫16.6億元等。
其他尚有各種小水力發電計畫、變電所改建計畫、台中發電廠空汙改善工程等計
畫,而且各項計畫執行多年。
明年台電資本支出更高達1,309億元,主要是投入在離岸風電第二期計畫、離岸風
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台中電廠興建燃氣機組、離岸風電3-1期加強電力網計畫。
台電資本支出主要是自有資金或國內借款方式進行,經濟部亦在今年增資台電
1,500億元。
的線纜、機電標案,由華新、大亞等多家業者得標。據悉,短線仍有上百億元
案量待標,今明兩年線纜業潛在訂單能見度估看到千億元。
根據台電公開資訊,隨著強韌電網計畫,台電今年下半年釋出包括161kV電
纜、69kV電纜等超過200億元的標案,近期完成相關標案作業。台系線纜業者
雨露均霑,成功獲得標案訂單的企業包括華新、大亞、宏泰、合機、大山、華
電、華榮等,單一公司至少拿下逾10億元標案,不少公司甚至囊括二、三十億
元不等的大單,堪稱一次性大豐收。
政府為完成能源轉型政策,祭出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總金費高達
5,645億元,其中電線電纜有約1,100億元以及智慧電網與配電系統需求標案釋
出。業界指出,未來台電類似的標案可能會愈來愈多,再來就是要考驗各業者
的製作與交貨能力。
台電此波釋單,主要以161kV交連PE電纜與附屬器材及69kV交連PE防蟻電纜器
材採購暨安裝為主,華電就拿下共約31.12億元訂單,宏泰共拿約29.19億元,華
新奪下約27.15億元訂單,另外,合機共約23.92億元訂單,大亞共約20.67億元
訂單,大山拿下約16.66億元,華榮拿下約13.53億元。
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以「力求分散、持續強固、加強防衛」三大主軸為
方向,計畫包括短中長期各項工程,台電目標兩年內要加速辦理執行中的韌性
工程並強化系統保護及防衛能力,五年內要持續推動電網分散及強固工程,十
年要完成三大樞紐節點分散工程及相關長程計畫。
該計畫也為過去低調的線纜族群增添利多,不少線纜業者皆指,目前訂單不但
穩健,加上受惠公共建設、科技建廠及再生能源開發案興起下,推升電線電纜
相關需求。大亞先前就指出,現階段是被客戶追著跑的狀態。華新也表示,隨
著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需求持續下,預期電線電纜事業下半年有望優於上半年。
此外,目前台電線纜的訂單多以161kv為主,再來是345kv、69kv等中壓、超高
壓線纜,目前上市櫃線纜廠中,僅合機、華榮、大亞可做345kv超特高壓電力電
纜,未來在台電逐漸釋單下,有望先行受惠。
台電釋單,線纜族群開趴,機電類股也同樂,此次台電釋單的標案中也涵蓋機
電設備,因此包括士林電機、華城電機、中興電皆有分別拿到電壓器、氣體絕
緣開關等訂單。
(IPP)發電後賣回台電。
但台電對購電價格益發「精打細算」,加上燃氣發電仍有碳排空汙,地方政府
未必埋單,也成為IPP轉型難題。
政府1995年開放民間設立發電廠,目前有九家IPP,其中麥寮、和平是燃煤電
廠,其他七家都是燃氣電廠。合約到期首當其衝的是麥寮電廠一部機組,時間
是明年6月,接下來是長生海湖電廠。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這些電廠和台電都簽有25年合約,到期後看怎麼談續
約。一是看電廠效率,因多數燃氣電廠運轉25年後,已是「阿嬤時代機組」,
和新蓋的效率不能比,台電首要考慮IPP發電效率。
二是地點,現在南部電廠已足夠,希望在北部、中部多蓋一些,以便電力輸
送。不過,像是2026年到期的和平電廠,雖是燒煤,但奧援北東電網有功,台
電會繼續簽約。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IPP接軌台電的「大燃氣」計畫,不太順利。以麥寮電廠而
言,現有三部機組可提供180MW電量,去年就貢獻台電111億度電,若要續
約,將淘汰三部燃煤機組,改換兩部新燃氣機組。
台塑石化更規劃自己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總發電規模增至240MW,投入經費約
1,100億元,目前環評已過關,隨時可動工。
「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說,《電業法》規
定,天然氣發電只能賣給台電,麥寮電廠若轉為燃氣,買家只能是台電,雙方
正洽談中,如果沒有完成簽約,電廠就得關掉。
另一方面,由房產界大老王應傑投資成立的中佳電力,位在台中梧棲港內,因
鄰近二接,可直接向中油買天然氣。目前中佳已過環評,美國奇異公司亦入股
三成多,裝置容量為611.91MW,每年發電可達854億度。
不過,依照程序,中佳尚須取得台中市府的同意函,才能由經濟部能源局發出
特建執照,讓電廠施工。儘管同意函延遲,王應傑仍相信,「暫時的烏雲一定
會過」。
站的儀控插槽故障,導致供氣中斷,北部大潭和民營海湖兩座電廠340萬瓩的電
力,就這麼消失了,接下來三小時的供電危機,全靠台電緊急啟動水力、備用
氣渦輪,同時也向民間調電,「幸好」當時是周五晚上,已過尖峰用電時刻,
警報順利解除。
這場斷氣危機,雖然沒有釀成這幾年「既視感」極強的無預警大停電,但足以
凸顯天然氣在發電過程中的脆弱性。
就在「斷氣事件」前的兩個禮拜,7月4日在立法院議事會場外,「反四接(第
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團體在環保署大門口搭起舞台,以超高分貝演說,強烈
反對台電在基隆協和電廠附近的外木山海域填海造陸、興建四接。
隨著台灣進入燃氣大建設時代,一座座待擴建、新建的天然氣機組、接收站、
儲氣槽,正盤據台灣西半部與海域,隨大建設而來的民眾抗爭場景,也將更頻
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當電網裡的再生能源愈來愈多,要看老天爺臉色發電的風與光,間歇性很強,
也令電網慣性沒有以前好,台電只好靠可以盡快啟動的水力和天然氣來補強。
用台電的術語,這叫「燃氣橋接」,「天然氣機組還可混燒氫氣,降低排碳,
以後氫能發電成熟後,還可專燒氫氣,這筆(燃氣)投資,不會浪費。」台電
發言人蔡志孟說。
台電推估,2025年全國用電需求約3,000億度,發電量將成長至3,175億度,屆時
一半的發電量、約1,500億度,要靠天然氣。
蔡志孟細數,現在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台電至少有六個燃氣建設計畫,包括基
隆協和、桃園大潭、苗栗通霄二期、台中電廠、高雄興達,及大林的更新計
畫,「至少在2030年以前,這六大計畫可增加1,600萬瓩的容量!」
只是,天然氣機組繼續蓋、蓋、蓋,對照今天缺工、缺土地的台灣,政策能否
如期兌現?兩年後,發電配比過半仰賴燃氣的台灣,保證能用電無虞?答案只
有一個「難」字。
興建設施常卡在環評
首先,光是環評問題就難解。大燃氣時代,要蓋的不只是燃氣機組,還有接收
站、儲氣槽、輸送管線;這些設施,每個都需要環評,而且,不少正在卡關
中。
舉例來說,台電亟欲推動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但不只環保人士反對,
基隆市長謝國樑也有意見。台電為此調整了協和電廠規畫,想兼顧生態保育,
地方似乎仍不買帳。蔡志孟說,「還是希望大家共體時艱,讓整個國家未來供
電能更穩定」,語氣顯得無奈。
再看看大潭電廠8號機,原定去年6月完工上線,卻因疫情管控、缺工與工程複
雜,延至今年7月才併網;扮演穩定南科電力的民營電廠九崴,遭台南議會打槍
不准設立,下一步環評仍在未知數;另一家老牌民營電廠森霸,則因準備沿用
舊管線輸氣,被議員質疑管線經過人口稠密區,讓地方很不安心。
與天然氣機組向來是「生命共同體」的接收站,環評挑戰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曾任中油總經理的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說:「在台灣蓋接收站很辛苦,辛苦
的不是工程,而是民眾接受度。」
從房地產轉投資天然氣電廠的中佳電力董事長王應傑直言,他全台走透透,看
了四、五十處地點,最後選址台中港區,就是因為那裡三面環海,不擔心有民
眾抗爭,就近又有台中港的中油接收站,省去了新設接收站問題。
學者示警明年恐缺電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現有的一接、二接已經超負載營運,設備
利用率都超過120%。」不可能再透過既有接收站進口天然氣。如果三接、四
接、五接無法如期或延後完成,將導致怎樣的後果?
梁啟源指出,三接因藻礁問題工期再延宕,預計2024年減少203.6萬瓩供電;協
和四接環評問題將影響2027年的130萬瓩;台中的五接環評問題,則影響2025至
2026年每年的130萬瓩。
「一旦天然氣供氣不足,就會影響該年度的淨尖峰供電能力。其他影響燃氣發
電供電的因素,還有台電採購民營電廠發電進度落後,與尚未招標等問題。」
梁啟源說。
如果以台電六大燃氣計畫工程時間延後一年作為推估基礎,梁啟源以當前最受
重視的「夜間淨尖峰備轉容量率」推算,明年就會進入缺電區間。他說:「這
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針對「五三二」能源配比能否彈性調整,經濟部能源局回應,短期至2025年
「以氣換煤」,燃氣占比目標為50%,長期至2050年間占比將下調,並搭配碳
捕捉利用及封存技術打造無碳電力。而在長期電源供給規畫方面,為避免環評
及工程延宕風險,已寬列2026年後未來備用容量;面對燃氣規劃期程可能延後
情況,能源局將逐年檢視、擬定因應策略及調度措施。
影響到燃氣發電的穩定性,例如天然氣價格的波動性,及地緣政治因素。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坦言,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價格大幅上漲,煤與天然氣價格
都飆到無法想像的地步,過去天然氣每立方公尺不到10美元,市場賣最貴時就算
70美元都要買,「大家都在搶,中油那時進一船的天然氣價格,等於是一年平均
好幾十船(契約價)的錢。」
這兩年中油虧損嚴重,但至少國內天然氣價還能每月隨公式調整;台電去年為了
天然氣飆漲,多花了新台幣3,000億元,今年再多花3,000億元。一旦國內有過半電
力要仰賴天然氣,政府能否保證牽一髮動全身的電價不漲?
KPMG綠能產業主持人陳文正認為,「天然氣最怕的就是戰爭」。去年美國眾議
院前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中共大動作模擬封鎖台灣軍演。各界開始關注,一旦
中共付諸行動,台灣的天然氣存量可以支撐幾天?
依照政府規劃,目前中油的天然氣存量天數約11天,2027年要增加到至少14天。
但蔡志孟說,「我們的儲存量不能只有現在的八到11天,或14天,未來會慢慢往
上升,」搭配各地接收站蓋起來,以及儲油槽增加,可讓天然氣發電的韌性更堅
強。
不過,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策略顧問許博涵說:「安全存量不是愈多愈好,儲存這
麼多天然氣,也有工安顧慮,戰爭時儲存槽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這些都要
納入風險評估。
虛擬電廠整合商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也說,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五成風險很
大,不僅天然氣供應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上,如果供應源斷鏈或運輸出問題,就會
有供電危機。
曾文生次長兼代理台電董事長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轉型方案將分兩階段進行。首先,第一階段的轉型方案已通過環評,目前正在興建與準備興建中,其中包含台電的兩部燃氣發電機組以及一部民營燃氣發電機組。待台電二部新的燃氣發電機組完成後,將會除役四部燃煤發電機組,並轉為備用狀態。接著,第二階段將依立法院的決議,在2035年以前,將台中電廠的燃煤發電機組除役,並轉為備用。此外,近期通過環評並取得台電合約的中佳機組,預計商轉後台電將減煤至少100萬公噸以上。台電預計在新發電機組上線商轉後的隔年,台中電廠燃煤總量將降至1,100萬公噸以下。至於第二階段的燃氣機組上線工作,台電已完成可行性規劃,並將送交各級政府單位審查。若一切順利,台電希望能在2035年以前完成規劃的機組,並將現有的燃煤發電機組全部除役轉為備用。曾文生強調,台電自建的二部發電機組將在新的機組上線商轉後除役,其中兩部將在2026年底以前開始拆除工作。
台灣電力大動作!強韌電網計畫砸下逾五千億,重電產業迎來新商機
近期,台灣與美國相繼釋出能源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台電提出的強韌電網資本支出達到逾5,500億元,美國則是4,640億美元,這對相關產業來說可是個大好機會。凱基投顧對重電族群進行首度評等,預計未來十年將持續成長,並給予中興電(1513)「買進」投資評等。
凱基投顧強調,在台電強韌電網資本支出的背景下,那些標案比重較高的重電業者將獲益良多。台電推出的十年強化電網韌性計畫總金額達5,645億元,預計2023至2025年台電資本支出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0%。
中興電是台電工程標案比重最高的業者,占比達5成,包括變電設備工程與發電機組工程,目前在手工程規模約150億元,預計2023至2029年將認列營收。
法人預估,在變電設備與工程標案的帶動下,中興電2023至2025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4%。
美國基礎建設投資將達4,640億美元,對變壓器外銷比重較高的重電業者來說,這是一個成長的機會。預期2023至2025年間每年將有43億美元的電力變壓器需求,供台灣變壓器業者爭取。其中,變壓器外銷比重最高的華城將是美國基礎建設投資的最大受惠者。
從評價面來看,重電產業經過重新評價後,股價淨值比為1.9倍、本益比為18倍。凱基投顧建議持續追蹤台灣及美國政策釋出進度,並重啟對中興電、華城、士電、亞力等公司的評等。投資偏好首選為中興電,初評「買進」,其他公司則為「中立」。
永豐投顧分析指出,台電、綠電美國電力基礎設施布建持續帶來商機,從重電業者8月的營收表現可見一斑。華城、中興電成長力道較強,士電與東元則相對溫和,這與公司產品組合、重電占比及重電內外銷比重有關。
華城、中興電的重電占比達5成以上,士電與東元則在5成以下,且非重電的產品成長性不一。整體來看,重電設備商機蓬勃發展,業者的訂單能見度長,紛紛擴充產能、增加出貨,產品售價提升,看好產業獲利表現,對重電族群展望正向。
台電預計2025年開始,將逐步推動台中火力發電廠的轉型計畫,分為兩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將陸續上線運轉二部台電燃氣機組和一部中佳民營燃氣機組,預計可減少至少100萬公噸的煤炭使用量。台電代理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昨日(22日)的記者會上強調,該轉型計畫將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並且是互惠雙贏的方案。他還提到,台電將依照立法院的決議,在新的燃氣機組啟用後,於2026年底前開始拆除二部燃煤機組。至於第二階段,台電已初步完成可行規劃,並將提交給政府審查,目標是於2035年前將中火全數燃煤機組除役轉備用。台中市政府長盧秀燕對此表示歡迎,並強調中火將根據台中市政府的要求進行減煤,以達到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
台電2023聯合淨灘活動昨日登場,曾文生出席並接受媒體聯訪,他強調至2026年,台中火力發電廠全年燃煤總量會壓在1,100萬公噸以下,並且朝2035年全部燃煤機組除役轉備用的目標邁進。
台中市府去年10月曾開出條件,只要台中火力發電廠蓋一部燃氣機組,就要拆兩部燃煤機組。針對曾文生宣布台中火發電廠轉型計畫,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歡迎台電履行承諾。
盧秀燕指出,二部燃煤機組,在中火燃氣機組蓋好後必須拆除,中佳電廠蓋好以後,中火必須減煤大概100多萬噸。「增氣拆煤」改善空汙,是互惠雙贏。
曾文生指出,中火轉型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包括台電二部新燃氣機組,以及一部中佳民營燃氣機組,都已通過環評,正在興建及準備興建中。
曾文生表示,台電將遵照立法院決議,在台電新燃氣機組上線後,二部燃煤機組於2026年底前啟動拆除。
而第二階段燃氣機組上線計畫,台電目前已初步完成可行規劃,後續將送各級政府審查,如一切順利,台電將於2035年前全數完成,將中火全數燃煤機組除役轉備用。
關於減煤進程,曾文生說:「只要燃氣增加,燃煤就會減少」,在台電及民營共三部新燃氣機組上線隔年,將再減煤至少100萬公噸以上,而中火燃煤使用總量會降至1,100萬公噸以下。
至於下一個階段,台電會提出完整的規劃,遵照立法院的決議,在 2035年以前,將台中電廠的燃煤發電機組,在新的燃氣發電機組上來 以後,能夠除役轉為備用。
至於大眾關心最近有一部民營機組通過環評,同時取得台電合約的 中佳機組,預計商轉之後的隔年,台電將會減煤至少100萬公噸以上 。
台電預計在新發電機組上線商轉之後的隔年,依台電年度統計,台 中電廠燃煤總量,一定會降到1,100萬公噸以下。
至於第二階段的燃氣機組上線工作,台電目前初步完成可行性規劃 ,會送各級政府單位審查。如果順利,台電希望燃氣發電機組能夠準 備動工,希望在2035年以前,將台電規劃的機組全部完成,讓台中現 有的燃煤發電機組,全部除役轉備用。
曾文生表示,台電自建的二部發電機組,先前答應市府,在新的二 部發電機組上線商轉後,會將四部燃煤發電機組除役。其中,二部發 電機組在特定的狀況之下,才會啟動。台電燃煤發電機組,有二部會 在2026年底以前,開始啟動拆除的工作。
凱基投顧指出,在台灣強韌電網資本支出下,標案比重較高的重電 業者將受惠。台電推出十年5,645億元的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預估20 23∼2025年台電資本支出年複合成長率達20%。
中興電為台電工程標案比重最高者,比重達5成,包含變電設備工 程與發電機組工程,目前在手工程規模約150億元,將於2023∼2029 年認列營收。
法人預估,在變電設備與工程標案帶動下,中興電2023∼2025年營 收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4%。
而美國基礎建設將投入4,640億美元,變壓器外銷比重較高的重電 業者具成長空間,預期2023∼2025年間每年將有43億美元的電力變壓 器需求,供台灣變壓器業者爭取,在相關重電業者中,以變壓器外銷 比重最高達4成的華城為美國基礎建設投資的最大受惠者。
另從評價面來看,重電產業經過重新評價至目前股價淨值比1.9倍 、本益比18倍,凱基投顧建議,持續追蹤台灣及美國政策釋出進度, 首評中興電、華城、士電、亞力,並重啟東元評等,考量評價與營運 結構因素,投資偏好首選為中興電,初評「買進」,東元、士電、華 城、亞力皆為「中立」投資評等。
此外,永豐投顧分析,台電、綠電美國電力基礎設施布建持續帶來 商機,由重電業者8月營收表現不俗可見端倪。
其中,以華城、中興電成長力道較強,士電與東元相對溫和,其主 要原因與公司產品組合、重電占比與重電內外銷比重有關。
華城、中興電重電占比達5成以上,士電與東元重電占比5成以下, 且非重電的產品成長性不一。整體而言,重電設備商機蓬勃發展,業 者訂單能見度長,紛紛擴充產能、增加出貨,加上產品售價提升,看 好產業獲利表現不可同日而語,延續對重電族群展望正向看法。
華城電力(1519)近期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帶動下,加上積極拓展電動車充電樁及充電站業務,表現亮眼。昨日(20日),華城電力股價再創高峰,吸引外資連續第五個交易日湧入買進,自營商也由賣轉為買,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84張,股價一舉大漲10.5元,收盤價248元,穩守季線。若要再創新高,需突破20日均線276.4元以上,解套賣壓,才有機會挑戰盤中歷史最高價324元。 華城電力陸續獲得台電及美國電力公司變壓器等重電設備的大單,同時也成功拿下離岸風電升壓站工程訂單,在手訂單金額已破百億元。截至前八月,華城電力營收達68.46億元,年增長達59.07%,創下同期新高,今年營收及獲利都將挑戰新紀錄。
台電將推出逾百億元強韌電網計畫,帶動線纜廠商機
台電近期將釋出超過百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預計將帶動華新、大亞等線纜廠商的商機。這項計畫預計將在未來二到三年間為線纜廠商帶來明顯的營運成長動能。
華新電子於20日宣布,其子公司將以1.42億英鎊(約新台幣56.3億元)收購英國航太材料廠(SMP)100%股權,這是華新電子進軍航太產業鏈的關鍵一步,也展現了其全球戰略布局的野心。
纜線業者也指出,自今年3月起,銅價已經止跌回穩,加上台電因應再生能源政策逐步汰舊換新線,強韌電網的商機逐漸明朗,讓線纜廠的營運底氣更加堅實。
華新電子8月份的營收為144.11億元,年增0.66%,前八個月的營收為1,297.49億元,年增5.99%,改寫同期次高紀錄。華新電子還預期第四季不銹鋼價格有望回升,同時印尼鎳金屬及冰鎂廠等事業體將維持全產全銷。
大亞電子8月份的營收為23.47億元,年增2.52%,改寫同期新高,前八個月的營收為171.25億元,年減幅收斂至5.68%。這主要得益於漆包線營收的增長,以及台電今年釋出的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等地下輸電線標案,大亞電子獲得了23.47億元的訂單。
市場分析師預測,若台電通知交貨,線纜廠的當月營收可望呈現跳躍式成長。台灣線纜廠今年銷售量預期將穩定成長,主要基於2021至2022年接獲的台電汰舊換新饋線標案,以及台商回流建廠及建築業推動建案所需的線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