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華城陸續接獲台電及美國電力公司變壓器等重電設備大單,又拿下 離岸風電升壓站工程訂單,在手訂單破百億元。前八月營收68.46億 元,年增59.07%,改寫同期新高,今年營收及獲利挑戰新高。
觀察華新在8月營收144.11億元、年增0.66%,前八月營收1,297. 49億元、年增5.99%,改寫同期次高,華新在9月調漲不銹鋼牌價, 預期第四季不銹鋼價格有望回升,另印尼鎳金屬及冰鎳廠等事業體將 維持全產全銷。
大亞8月營收則是23.47億元、年增2.52%,改寫同期新高,前八月 營收171.25億元,年減幅收斂至5.68%,8月成長主要是漆包線營收 比上月增加。台電今年釋出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等地 下輸電線標案,大亞也獲23.47億元訂單。
法人指出,線纜廠目前在電力線纜上銷售量穩定,若台電通知交貨 ,當月營收則可望呈現跳躍式成長,業者看好第三季或下半年營運比 去年同期成長,另台灣業者目前電力線纜出貨以2021∼2022年接獲台 電汰舊換新饋線標案為主,加上台商回流建廠及建築業推建案所需中 低壓或建築用線,今年銷售量預期穩定成長。
台灣電力公司最新消息!經濟部於昨日(19日)公布下半年的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審議結果,讓我們來看看這次決定對民眾和企業有何影響。 首先,大好消息是,在民生物資的保護下,下半年電價將維持不變。這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是個福音,因為不會因為電價調整而增加生活負擔。但同時,一些行業將迎來電價的調整。 由於內需消費的復甦,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行業將取消去年7月實施的15%凍漲政策,進行調整。這將影響到約880戶用電數。不過,農漁、學校及社福團體等民生相關用電將維持凍漲。 對於製造業出口不振,但內需服務業正在復甦的現況,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取消百貨公司、餐飲業等行業的高壓15%凍漲,是個合理的決定。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透露,台電這次預估成本比上半年有所下降,售電成本有望降低約700億元。加上特別預算撥補的500億元,總計約1,200億元。 林全能還提到,這次審議會同時檢討2022年7月起凍漲及減調的行業用電情形。對於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行業,由於今年上半年用電量及營業額都有成長,因此取消凍漲,預計台電一年電價收入將增加16億元。 最後,台電強調,今年上半年已虧損1,300多億元,預估今年虧損可控制在2,000億元左右。不過,由於去年與今年電價調整、政府支持並編列預算增資台電,因此截至明年應不會發生資不抵債情形。
台灣經濟部近日舉行電價費率審議會議,針對電力價格進行調整。根據會議決議,百貨、餐飲等880家高壓用戶將補漲15%,同時,仍有約12萬戶高壓、低壓用電戶享有凍漲或減調優惠。這次的調整是基於對經濟情況的考量,並將視景氣回升和用電量情況進行動態監控與調整。去年7月和今年4月,台灣已經兩度調漲電價,對工業大戶來說,電價上升幅度分別達到了15%和17%。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食品、攤販集中市場仍維持凍漲,這是為了減輕對民生物價的影響。農漁、學校及社福團體等也維持凍漲狀態。另外,內需產業中的五家外燴團膳業,同時享有去年7月的15%凍漲和今年4月的減半調升優惠。而受景氣衝擊的紡織、金屬業等19行業,由於上半年用電量持續下降,將維持減半調整模式。經濟部指出,目前仍有12萬戶用電戶享有優惠,這將影響台電的電費收入約113億元。未來將在明年3月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上,持續對電價進行檢討。
經濟部昨(19)日舉行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維持現行電價不調整,但針對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團膳等880家高壓用戶,由於今年上半年用電量及營業額皆呈現成長,將自10月起調漲電價15%。對於家庭用電,700度以下的部分已連續11年保持凍漲,上次調漲民生用電(500度以上)則是2018年4月的事。至於民生用電700度以上,今年4月曾經調漲過價格。這次的電價凍漲政策對台電財務造成衝擊,經濟部將向立法院爭取明年台電增資千億元,以穩定供電和提升供電品質。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全球燃料價格呈現緩降趨勢,為避免民生物價波動,過去由台電吸收燃料成本,政府再給予財務支持,已取得成效。台灣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95%,今年7月為1.88%,均低於其他國家。林全能還指出,台電預估售電成本將降低約700億元,加上燃料價格下調,今年售電成本有望降低。另外,水情好轉預估將增加許多水力發電,具降低成本效果。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則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台電稅前虧損達1,383億元,累積虧損3,231億元,預估到今年底累虧近4,000億元。他強調,台電虧損多少取決於國際燃料成本可跌多少。能源局長游振偉則表示,將維持弱勢、公益用戶的凍漲政策,復甦產業則恢復原電價。
經濟部去年7月、今年4月兩度調漲電價,工業大戶一口氣連調15%、17%不等;去年7月考量內需產業受疫情衝擊,因此給予內需凍漲優惠,包括高壓用電大戶。而今年4月則是針對景氣衝擊的紡織、金屬業等19行業提供減半調升優惠。
昨日僅決定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880高壓用戶將補漲15%。台電預估,一年增加16億元電費收入。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這次食品、攤販集中市場仍維持凍漲,而不要求補漲,正是考量其對民生物價仍有影響。此外,農漁、學校及社福團體均維持凍漲。其中,內需產業中的五家外燴團膳業,亦即空廚業是同時享有去年7月15%凍漲、及今年4月減半調升兩項優惠。經濟部說,空廚業景氣已經恢復,但為避免一次調整過大,僅取消去年7月15%凍漲作法,2023年4月的減半調漲仍維持。
此外,受景氣衝擊的紡織、金屬業等19行業由於上半年用電仍持續衰退,則不予調整,即維持高壓8.5%、低壓5%的減半調整模式。
經濟部表示,目前仍有12萬戶高壓、低壓用電戶享有凍漲或減調優惠,影響台電電費收入約113億元。明年3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還會持續檢討。
至於家庭用電700度以下已是連11凍,上次漲民生用電(500度以上)是2018年4月。至於民生用電700度以上(即一般認知的豪宅),今年4月曾調漲。電價凍漲直接衝擊台電財務,經濟部將向立法院爭取明年台電增資千億元。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因為全球燃料價格呈現緩降趨勢,為避免民生物價大幅波動,過去由台電吸收燃料成本,政府再給予台電財務上支持,已獲得成效,台灣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95%,今年7月為1.88%,皆較其他國家低。
林全能表示,和今年上半年預估相較,目前台電預估售電成本明顯下降,用電需求減少至少50億度,加上燃料價格下調,今年售電成本有望降低約700億元,另外特別預算撥補台電500億元,今年合計約1,200億元。最近水情好轉,預估下半年至明年初,水力發電也會增加許多,具降低成本效果。
凍漲業別恢復原電價後,台電預估,全年增加16億元電費收入。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台電稅前虧損1,383億元,累積虧損3,231億元,預估到今年底累虧近4,000億元左右,「明年還不到資不抵債情況」。他表示,台電究竟虧損多少,最重要取決於國際燃料成本可跌多少。
林全能強調,在穩定物價的同時,經濟部也會確保台電穩定供電、並且提升供電品質,今年經濟部增資台電1,500億元,並挹注特別預算500億元;113年度總預算編列1,000億元增資台電用於建設,持續投資台電以執行穩定供電任務。
經濟部去年7月、今年4月兩度調漲電價,工業大戶一口氣連調15%、17%不等,昨日審議會亦檢討凍漲或減調之行業用電情形,林全能說,基本原則仍是考量弱勢、公益用戶持續維持凍漲,復甦產業不再凍漲,恢復原有價格。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衡量標準主要就是看營收及用電量是否成長。
經檢討結果,2022年7月凍漲之高壓內需產業部分,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在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用電量及營業額皆有成長,因此取消凍漲,共計880戶。另外,考量製造業景氣尚疲軟,紡織、玻璃、金屬加工等行業仍維持減半調幅。
經濟部表示,農漁、學校及社福團體均維持凍漲;2022年7月凍漲 的食品、攤販集中市場,因直接影響民生物價,也維持凍漲。另外, 今年4月減半調整產業,例如紡織、玻璃、金屬加工等19用電衰退產 業,仍維持高壓8.5%、低壓5%的減半調整模式,合計不予調整用戶 約12萬戶。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目前製造業出口不振,而內需服務業正在 復甦,餐飲、百貨業的確用電量大幅成長。因此,電價決議取消百貨 公司、餐飲業等行業高壓15%凍漲,合理可接受。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台電這次預估成本較上半年預估明顯下降 ,相較上半年提案時的全年估算,用電需求下降至少50億度,加上燃 料價格下調,售電成本有望降低約700億元,加上特別預算撥補500億 元,合計約1,200億元。
林全能說,這次審議會併同檢討2022年7月起凍漲及減調的行業用 電情形,基本原則仍是考量弱勢、公益用戶持續維持凍漲,產業復甦 的部分則是不再凍漲,恢復原有價格,也就是百貨公司、電影院、健 身房、餐飲等在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用電量及營業額皆有成長,因 此取消凍漲估計880戶,台電一年電價收入將增加16億元。
台電強調,台電今年上半年已虧損1,300多億元,在決議電價不調 整後,預估今年虧損可控制在2,000億元左右,但實際盈虧需看下半 年燃料價格下修情形,預估到年底累積虧損數約4,000億元,不過, 去年與今年電價調整、政府支持並編列預算增資台電,因此截至明年 應不會發生資不抵債情形。
台電為協助受景氣影響的產業,特別推出「供電設備維持費優惠措施」,針對紡織、塑膠、金屬、機械設備業及自行車等30類行業,只要用戶申請降低契約容量,並在2年內恢復,就能享有供電設備維持費打2折的優惠。這項措施預計將有近5萬企業戶受惠,從元旦至明年底期間,企業們都能夠減輕財務壓力。 由於電力無法儲存,企業需與台電簽訂「契約容量」以確保穩定供電。然而,這也意味著企業需支付基本電費及「供電設備維持費」。不過,台電發言人、專業總管理師蔡志孟指出,受到景氣波動影響,部分企業未能充分利用契約容量,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為此,台電推出「供電設備維持費打2折」優惠,以契約容量100瓩為例,企業一年可節省基本電費23萬元,兩年則可節省46萬元。當景氣恢復,企業提高契約容量時,供電設備維持費還可再省下9萬元。 蔡志孟強調,這次優惠適用於紡織、塑膠、金屬、機械設備業及自行車等30類行業,其他受景氣影響的業者則無法適用。他希望這項措施能夠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並在景氣回溫後,再次展現活力。
台電昨日宣布,為了幫助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的產業度過難關,特別針對2023上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的製造業電力用戶,推出了一項「供電設備維持費優惠措施」。這項措施適用於30類行業,只要用戶申請降低契約容量,並在兩年內恢復,就可以從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12月31日期間,將供電設備維持費打二折,這樣一來,將有近5萬戶用戶受惠。 台電解釋,為了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會根據用戶申請的契約容量,準備足夠的發供電設備。這些設備即使用戶暫停使用,每年還是會產生折舊、運維、利息等固定費用。因此,即便用戶暫停一段時間未使用電力,恢復後仍需繳納供電設備維持費。這種收費機制在多國電力公司中都很常見。 對於業主來說,降低契約容量可以節省每月的基本電費支出,而恢復時的供電設備維持費打二折,更是能夠進一步減輕業者的負擔。以降低契約容量100瓩為例,一年可以節省基本電費23萬元,兩年則可節省46萬元,對於製造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節省。
由於電力無法儲存,企業為了滿足用電需求,會跟台電簽訂「契約 容量」,以便取得穩定電力。相對的,為了規劃足夠的發、供電設備 ,台電也會依據契約容量,跟企業收取基本電費及「供電設備維持費 」。原因是,不論用戶有無用電,台電每年都會產生折舊、運維、利 息等固定費用,所以即使用戶僅暫停一段時間未用電,恢復後仍需繳 納「供電設備維持費」。
台電發言人、專業總管理師蔡志孟表示,今年有業者反映,受到景 氣影響,產程排定不如以往,沒有辦法用到原本與台電簽訂的契約容 量,且依照現行規定,不論調高或是降低契約容量,都要再收一次「 供電設備維持費」,台電為了協助業者,因此推出「供電設備維持費 」打2折優惠。
以契約容量100瓩為例,企業一年可節省基本電費23萬元、兩年可 節省基本電費46萬元,待景氣恢復、業者提高契約容量時,供電設備 維持費可再省9萬元。
蔡志孟強調,這次優惠適用對象包含紡織、塑膠、金屬、機械設備 業及自行車等30類行業,若在這30個行業之外、但景氣受到影響的業 者,則沒有辦法適用。
蔡志孟說,景氣不會一直都這麼低,產程也不會一直都像上半年的 情況,對業者來說,降低契約容量除可節省每月基本電費支出,恢復 時的供電設備維持費打2折,還可進一步減輕業者負擔。
台電表示,台電依用戶申請之契約容量,準備足夠之發供電設備供應用戶用電需求,設置設備後,不論用戶有無用電,每年皆會產生折舊、運維、利息等固定費用,因此即使用戶僅暫停一段時間未用電,恢復後仍需繳納「供電設備維持費」,各國電力公司多有類似收費機制。
台電表示,對業者來說,降低契約容量除可節省每月基本電費支出,恢復時之供電設備維持費打二折,可進一步減輕業者負擔。以降低契約容量100瓩為例,一年可節省基本電費23萬元、兩年則可節省基本電費46萬元。
台電的汰舊換新饋線及強韌電網計畫帶動商機,讓多家台灣電力線纜廠商受惠,榮星、華新、大亞、宏泰、大山及合機等公司都因電力線纜銷售穩定而獲益。8月份,這些公司的營收均呈現成長,其中大亞的合併營收創下同期新高,華新則創同期第三高。 從3月份開始,銅價止跌回穩,加上台電為應對再生能源政策,逐步進行汰舊換新饋線,並釋出強韌電網計畫的商機,讓線纜廠商今年營運底氣充足。華新在8月份的合併營收達144.11億元,年增長0.66%,前八個月的合併營收為1,297.49億元,年增長5.99%,改寫同期次高紀錄。 華新指出,8月份不銹鋼報價調漲,預期第四季不銹鋼市場有機會回升;同時,印尼鎳金屬及冰鎂廠等資源事業仍維持全產全銷。而大亞在8月份的合併營收為23.47億元,年增長2.52%,創下同期新高;前八個月的合併營收為171.25億元,年減幅收斂至5.68%。大亞表示,8月份營收成長的主要原因是漆包線營收比7月份增加。
業者指出,今年3月起銅價止跌回穩,加上台電因應再生能源政策 逐步汰舊換新饋線,又釋出強韌電網計畫的商機,各線纜廠今年營運 底氣充足。
華新8月合併營收144.11億元、年增0.66%,前八月合併營收1,29 7.49億元、年增5.99%,改寫同期次高。
華新表示,8月調漲不銹鋼報價,預期第四季不銹鋼市場有機會回 升;印尼鎳金屬及冰鎳廠等資源事業仍維持全產全銷。
大亞8月合併營收23.47億元、年增2.52%,改寫同期新高;前八月 合併營收171.25億元,年減幅收斂至5.68%。大亞表示,大亞8月營 收成長主因是漆包線營收比7月增加。
台電釋出汰舊換新設備及強韌電網計畫訂單,台灣的機電廠界立刻沸騰起來,其中中興電、亞力、樂事綠能、士電、東元、華城、大同等多家廠商受惠良多。這波訂單潮來自於台電對再生能源的強力推動,特別是太陽能光電和離岸風電的發展,讓台電不斷汰舊換新,更新電網設備。
以華城為例,7月份就接到了台電的4,720具亭置式變壓器訂單,總金額高達11.29億元。而士電和大同也分別獲得了6,900具亭置式變壓器的訂單,總金額各達12.77億元。中興電則以161KV及345KV氣體絕緣(GIS)開關為主,去年下半年開始接單,今年逐漸反映在營收上。
中興電在8月份的合併營收達到了18.5億元,年增長24.46%,前八個月的合併營收則是145.89億元,年增長20.58%。亞力在8月份的合併營收為6.3億元,年增長8.23%,前八個月的合併營收則是53.2億元,年增長17.37%。樂事綠能的成長則更加驚人,8月份的合併營收為0.38億元,年增長64.74%,前八個月的合併營收則是4.17億元,年增長157.23%。
中興電表示,他們積極接獲台電及民間企業的GIS開關及統包工程訂單,目前在手訂單總額已達340億元,訂單能見度至少可以看到2025、2026年,部分長單甚至可以看到2030年,預計下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亞力則表示,今年他們成功拿下台電竹科升壓站20億元的訂單,以及竹園超高壓變電所161kV靜態同步補償器統包新建工程標案,金額達20.77億元。此外,還接獲了晶圓雙雄建廠所需的配電盤及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以及太阳能電廠升壓站的統包工程訂單,在手訂單總額已突破百億元。
台電昨日宣布,為了讓國內企業能夠有多元化的綠電選擇,計劃推出一系列小包裝綠電商品,數量從1萬度到5萬度不等,並針對不同年期設計。為了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台電將先釋出約5,000萬度的綠電。這些綠電將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綠電平台上進行公開標售,讓市場供需決定價格,從而活躍綠電交易市場。為了維持公平性,台電預計年底在經濟部標準局進行公開標售,並規定一個電號只能投標一包,防止特定用戶大量收購。最終售價將根據需求競價投標後決定,預期將接近市場售價。對於民間再生能源業者關切的銷售價格可能破壞行情的問題,台電表示,標售的底價是考慮了購買案場適用的躉購費率及相關作業費用等因素,最終售價將通過市場機制決定,預期與當前綠電市價相當,不會對行情造成影響。台電強調,綠電發展是國際趨勢,也是國內產業外銷的剛性需求。截至目前(2023年7月),全台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已達1,122萬瓩,風電累積裝置容量達225萬瓩,風光發電更創下了突破800萬瓩的紀錄。
中興電、亞力8月及前八月合併營收均改寫同期新高,綠事樂能前 八月營收創近三年同期新高。
台電因應政府推動太陽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政策,陸續汰 舊換新饋線、配電盤及變壓器等設備,華城7月接獲台電4,720具亭置 式變壓器訂單,金額11.29億元;士電、大同各接獲台電6,900具亭置 式變壓器訂單,金額各12.77億元;中興電來自台電訂單則以161KV及 345KV氣體絕緣(GIS)開關為主,去年下半年接單,今年陸續反映在 營收上。
中興電8月合併營收18.5億元、年增24.46%,前八月合併營收145 .89億元、年增20.58%。
亞力8月合併營收6.3億元、年增8.23%,前八月合併營收53.2億元 、年增17.37%。
樂事綠能8月0.38億元、年增64.74%,前八月合併營收4.17億元、 年增157.23%。
中興電表示,中興電持續接獲台電及民間企業GIS開關及統包工程 ,累計在手訂單達340億元,訂單能見度至少看到2025、2026年,部 分長單看到2030年,下半年營運會優於上半年。
亞力指出,今年拿下台電竹科升壓站20億元訂單、竹園超高壓變電 所161kV靜態同步補償器統包新建工程標案,金額20.77億元。另外, 亞力又接獲晶圓雙雄建廠所需配電盤及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加上 太陽能電廠升壓站的統包工程接單,亦有斬獲,整體在手訂單突破百 億元。
台電強調,為維持公平性,預定年底於經濟部標準局之綠電平台公開標售,且限定一個電號僅可投標一包,以避免遭特定用戶大量收購。而最終售價依需求競價投標後決定,預期接近市場售價。
民間再生能源業者關切台電之銷售價格可能破壞行情一事,台電表示,台電公開標售之底價係考慮銷售案場組合適用之躉購費率及相關作業費用等,且須經市場機制由購電企業依需求競價投標後決定,最終銷售價格應與目前綠電市價相去不遠,應無破壞行情之情形,並可適時提供國內企業更多元之綠電選擇。
台電表示,綠電發展已是國際趨勢,成為國內產業外銷的剛性需求。截至今(2023)年7月,全台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1,122萬瓩,風電累積裝置容量達225萬瓩,風光發電更創下突破800萬瓩的紀錄。
台電發力,線纜業獲利暴增!華新等廠商受惠,銷售量穩定跳躍式成長
近期,台電釋出汰舊換新饋線、強韌電網計畫,帶動線纜業界商機滿滿。華新(1605)等線纜廠商在手訂單從10億至百億元不等,被客戶追著交貨,銷售量穩定上升。隨著銅價止跌回穩,線纜業8月營收有望超越去年同期。
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以及政府推動的太陽能電力、離岸風電等項目,需要汰換電力饋線,這對台商回流建廠、建商推建案陸續完工都帶來了新的商機。尤其是台電第二季釋出的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等地下輸電線標案,總金額達101.34億元,由大亞(1609)、華電(1603)、合機(1618)、大東電業等四家線纜廠得標,為未來營收及獲利成長增添動能。
大亞及轉投資大亞創投陸續處分保瑞、穎崴兩檔股票,處分獲利挹注,股價上漲且認列金融評價利益,上半年EPS由去年同期0.23元倍增至3.3元,創歷年新高。法人樂觀估計,大亞今年EPS具有挑戰5元以上的實力。
華新則表示,第二季電線電纜銷售量穩定,電線電纜事業毛利率回升。第三季高科技建廠需求緩步增長,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出電力線纜需求,建築市場毛利率維持穩定,預期第三季電線電纜事業獲利與第二季相當。
宏泰(1612)橫跨電力線纜及銅箔基板兩領域,陸續接獲台電69KV高壓及161KV特高壓電力線纜訂單。今年4月,宏泰董事會決定結束銅箔基板事業,年底前停產,將土地廠房移轉供電線電纜事業生產線纜,進一步強化在電力線纜市場的競爭力。
線纜廠目前電力線纜銷售量穩定,只要台電通知交貨,當月營收都 呈現跳躍式成長。業者多看好,第三季或下半年營運比去年同期成長 ,推升近期股價相對大盤抗跌,股價全回到面額以上。
線纜業者表示,台電釋出強韌電網計畫標案商機,及政府推動太陽 光電、離岸風電需要汰換電力饋線,台商回流建廠、建商推建案陸續 完工,是今年電力線纜銷售量成長的三大動能,推升線纜業第二季及 上半年全面獲利。尤其台電第二季釋出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 屬器材等地下輸電線標案,總金額101.34億元,由大亞(1609)、華 電(1603)、合機(1618)、大東電業等四家線纜廠得標,增添未來 營收及獲利成長的動能。
大亞及轉投資大亞創投陸續處分保瑞、穎崴兩檔股票,處分獲利挹 注,股價上漲且認列金融評價利益,上半年EPS由去年同期0.23元倍 增至3.3元,創歷年新高。法人樂觀估,大亞今年EPS具有挑戰5元以 上的實力。
華新指出,華新第二季電線電纜銷售量穩定,電線電纜事業毛利率 回升。第三季高科技建廠需求緩步增長,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出 電力線纜需求,建築市場毛利率維持穩定,第三季電線電纜事業獲利 ,預期與第二季相當。
宏泰(1612)橫跨電力線纜及銅箔基板兩領域,陸續接獲台電69K V高壓及161KV特高壓電力線纜訂單;今年4月董事會決定結束銅箔基 板事業,年底前停產,屆時銅箔基板土地廠房,將移轉供電線電纜事 業生產線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