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於致詞時強調,因應劇烈氣候變化,未來台電將 需要更頻繁地加強儲能設備以及需量反應措施,尋求電力供給與需求 端的平衡。而在此次競賽中,也看到同仁導入了時下最夯的ChatGPT 等科技,補足了原先軟體及應用智慧化的不足。期望藉此將AI的種子 種在同仁心裡,接著慢慢萌芽茁壯,並在2025∼2030年將技術發展純 熟,做寬度及深度的加強,順利在2050年之前達到成功轉型。
行政院發言人兼能源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表示,台電近年來匯 聚了台灣最頂尖工程師團隊,肩負起台灣的「淨零轉型」、「數位轉 型」,甚至是「社會轉型」的三軸轉型任務。在大家都在談「數據為 王」的時代,期望未來在台電能有更多活用數據、發揮創意、跨領域 合作的案例出現,帶領台灣實踐更多元的轉型。
今年度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從3月便開始招兵買馬,為達成數位轉 型目標,並培育更多具備創意、對開發新服務及探討電力大數據應用 有興趣之數據人才,台電規劃了一系列大數據與資料分析課程、資料 視覺呈現課程、多場內部講座及論壇等豐富的學習內容,並透過機器 學習模型、資料視覺化軟體等工具輔導團隊,以解決資料應用難題並 呈現更完整的提案內容,充分顯示了台電對於數位人才培育的重視, 以及讓數位量能內化成為台電DNA的決心。
該競賽於初賽階段已選出7組團隊進入總決賽暨成果發表會,並於 決賽當日邀約多位來自產官學界的領域專家擔任評審,其中包括行政 院發言人兼能源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台電數位長暨副總經理張 忠良、台電資訊系統處處長蔡修竹、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 啟明、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 所教授高銘志、網擎資訊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廖長健。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近期的股東會議上,針對股東關於美國及台灣水電短缺風險的疑問,展開了深入的解釋。他強調,美國方面並無水電短缺的問題,儘管近期亞利桑那州有點缺電,但美國有著完善的長期計畫,保證台積電能夠獲得足夠的電力供應。至於台灣,劉德音表示,政府已經確保了電力供應,他們也只能對此有信心,這讓現場的股東們忍不住笑了出來。 在股東會議中,台積電的水電及綠電問題成為了小股東們關注的焦點。對於是否有計畫投資太陽能板、蓋電廠或架設綠能電網等問題,劉德音一一否認。他澄清說,媒體報導的「台積電購買了台灣所有綠電」是不正確的,去年台積電使用的綠電僅佔台灣總產生的綠電約4%,這是因為台電只將10%的綠電供應市場。 劉德音也承認,台積電無法在2030年達到蘋果要求的碳中和目標,他們將目標設定在2050年,並正在思考在2030年至2050年間的哪一年可以實現。他提到,台積電曾試圖投資綠電廠,但因為專業性問題,最終選擇以較高的購電價格來鼓勵業界對綠電的投資,並支持綠電工業的發展。 此外,劉德音也提到,台積電在購買綠電時會協助供應商,將多家供應商的綠電需求集結起來,並分給他們。他強調,俄烏戰爭後,全球綠電發展速度加快,台灣要投資綠電工程,可能需要新的方法,以讓廠商能夠與全球競爭。 對於股東關於台積電申請加入科學基礎減量倡議目標(SBT)的問題,劉德音表示,台積電要成為排碳標竿還需要努力。雖然台積電的海外工廠已全部使用綠電,但台灣廠因為台灣綠電不足,台積電要成為全球產業標竿,需要與政府密切合作,並在排碳、淨零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最近的股東會上提到了台灣綠電發展的問題,他認為台灣在綠電發展上相較於歐美國家還是慢了一些,並呼籲政府重新审视綠電的規劃。對此,台電回應說,台灣的綠電發展其實是從躉購制度開始的,現在電業已經自由化,只要出價比台電高,就可以購買綠電。 劉德音也承認了外界對台積電購買綠電的質疑,他解釋說,台積電只購買了綠電的4%,因為台電只將10%的綠電放出市場。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則表示,綠電推動確實有它的困難,但經濟部能源局已經制定了躉購費率,再生能源業者會在躉購費率較高、保證躉購20年的條件下,選擇將綠電賣給台電。只要市場價格出得比台電高,綠電市場自由化的情況下,綠電業者隨時都可以與台電解約轉移銷售,不會有買不到綠電的情況。 經濟部則強調,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今年已達15GW,是2016年的3.2倍,其中太陽光電的併網量已達10.48GW,較2016年增加742%,離岸風電則從無到有,今年4月累計併網量已達1GW。再生能源發電量也從2016年的127億度成長到2022年的238億度,增加超過8成供給量。 對於台積電提出的綠電供應不足的問題,經濟部表示將持續推動簡化再生能源設置程序及完善法制環境,太陽光電方面已經成立工作小組縮短審理時間,離岸風電則是主動召開跨部會風電場址聯合審查會議,加速辦理電業執照核發程序。 經濟部標檢局的綠電交易平台數據顯示,台積電在2022年全年賣出92.6萬張綠電憑證,其中台積電購買近74%,數量較前幾年減少。但累計前五年憑證購買數仍超過9成。
台灣的部分,劉德音說:「大家都知道,政府認為我們的電是夠的 ,我們也只能相信他」,他無奈的回答引起現場一片笑聲。
台積電的水、電及綠電問題,成為6日台積電股東會中,小股東一 再提問的焦點,針對台積電是否有計畫投資太陽能板、蓋電廠,或架 設綠能電網等問題,劉德音皆予以否認。他並澄清,報上常說台積電 買了台灣所有綠電,這是不對的,去年該公司所使用的綠電,僅占台 灣產生的綠電約4%,因為台電只把10%拿出來賣而已。造成這現象 的原因是,台灣的綠電發展不夠快,台積電買太多、其他人不夠,台 積電買太少,又達不到ESG標準。
至於蘋果要求的2030年碳中和目標,劉德音也坦承,公司只有努力 幫助政府做得更快,2030年沒辦法達到,2050年是目標,但台積電認 為,可以做得更好,經營團隊正在思考2030∼2050年的哪一年可以做 到。
劉德音說,台積電曾經試過投資綠電廠,但太複雜了,公司不是這 樣的專業,因此,決定用比較高的購電價格,鼓勵業界投資綠電,支 持綠電工業發展。
另外,公司買綠電時也會幫助供應商(因為供應商較小,賣方不一 定有興趣賣給他),集合多家供應商買綠電並且分給他們。
劉德音說,在俄烏戰爭後,全球綠電發展速度突然變快,這是台灣 五年前沒看到的新趨緩,台灣要投資綠電工程,可能要有新的方法, 讓廠商跟全世界競爭。
也有股東問,台積電申請加入科學基礎減量倡議目標(SBT)名單 規劃和現況,劉德音說,台積電要成為排碳標竿還需要努力,台積電 海外工廠全部使用綠電,但台灣廠因台灣沒有足夠的綠電可以使用, 台積電要成為全球產業標竿,要跟政府配合,並在排碳、淨零等方面 更努力。
劉德音在台積電股東會上遭質疑買走市面上全部綠電,他喊冤,說 台積電只買了綠電的4%,因為台電只把10%拿出來賣。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解釋,綠電推動有一定的困難,經濟部能源局才 會有制定躉購費率,再生能源業者考量躉購費率較一般綠電市場高、 保證躉購20年的情況下,綠電業者當然選擇賣給台電,只要市場價格 出的比台電高,在綠電市場自由化的狀況,綠電業者隨時都可以與台 電解約轉移銷售,不會有買不到綠電的情形。
經濟部表示,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今年已有15GW,是2016年裝置 量4.75GW的3.2倍,其中太陽光電在4月累計併網量已達10.48GW,較 2016年增加742%,離岸風電在2016年尚無併網,但到今年4月累計併 網量已達1GW。而從再生能源發電量來看,也從2016年127億度成長到 2022年238億度,增加超過8成供給量。
面對台積電提台灣綠電供應不足,經濟部說會持續朝簡化再生能源 設置程序及完善法制環境等兩大面向來推動。太陽光電方面已經成立 工作小組來縮短審理所需時間,加速案場推動。離岸風電則是主動召 集跨部會風電場址聯合審查會議,明確設置空間可行性,並於電業執 照核發程序,透過預審機制、其他機關平行審查機制等加速辦理。
根據經濟部標檢局的綠電交易平台顯示,台積電在2022年的綠電交 易憑證上,全年賣出92.6萬張綠電憑證其中台積電買走近74%,數量 較前幾年減少。累計前五年憑證購買數仍超過9成。
台灣資策會昨(5)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數位轉型「第三方服務」的周年成果,並宣布與台電及大同電子(2371)合作,推出AMI家庭「高能耗家電診斷」新興服務。該服務透過AI技術和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幫助家庭節能,至今已超過1萬個家庭訂閱。此外,資策會也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日企交流,希望為台灣廠商帶來更多合作機會。
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在記者會上強調,過去一年,資策會與內外部主管機關及企業密切溝通,以引水人的角色,助企業在數位轉型的大海中乘風破浪。目前,資策會的第三方服務收入占比已達二成,這是為了與國際淨零目標接軌,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資策會長期關注用電數據蒐集,與台電、大同電子結盟,推出AMI家庭「高能耗家電診斷」服務,旨在幫助消費者了解家中電器的耗電狀況,進而節能減碳。該服務自2022年9月推出以來,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訂閱數量不斷攀升。
除了內部合作,資策會也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近期,資策會與日本企業進行交流,探討相關服務模式,希望為台灣廠商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資策會與桃園市政府住宅處的合作,更是將主動式節能服務技術引入社會住宅,讓更多民眾受益。
總結來說,資策會在數位轉型道路上不斷前進,與各大企業的合作,以及國際交流的拓展,都為台灣的永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台灣電力大廠華新麗華近來表現亮眼,5月份營收達177.1億元,年增率0.46%,月增率則達8.9%,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累計前五月營收更是達到846.3億元,年增率9.3%,創下歷史同期次高紀錄。其中,線纜族群表現特別出色,華新、大亞等大廠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標案陸續釋出,帶動族群全盤上漲。上市電纜指數昨天收於115.74點,上漲2.26點,漲幅達1.99%。
業內人士指出,台電首波線纜標案主要針對161kv、345kv的高壓及超高壓線纜,而能夠生產345kv超特高壓電力電纜的業者僅有合機、華榮、大亞等寥寥數家。在華新、大亞等大廠的帶動下,市場普遍預期相關線纜業者的今年業績將有顯著成長。
華新麗華近年來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除了投資印尼旭日及緯創兩家冰鎳廠股權外,在電線電纜方面,華新的訂單多為長約,加上可受惠於強韌電網計畫,需求穩定。華新看準國內離岸風電商機,成立子公司華纜系統,與丹麥NKT簽署合資合約,共同發展海纜事業。該合資事業預計在2025年底開始試產,2027年正式營運,將瞄準國內第三階段離岸風電海纜的需求。
亞力電機(1514)歷經55年發展,不僅是台灣電力設備的領航者,更是深耕軌道基礎建設的實力派企業。近日,亞力電機在董事長宋和業、副董事長鄭朝彬的帶領下,於三峽大板根渡假村舉行55週年慶典,與全體員工一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這家老牌重電大廠,從變壓器、配電盤等電力設備開始,不斷擴展業務範圍,外銷市場同時也積極參與台電電力建設,對台灣電力發展貢獻良多。
亞力電機在軌道基礎建設領域深耕40餘年,與日本信號公司攜手合作,共同承擔台灣全島鐵路號誌工程,並成功完成南迴鐵路123.4公里的建設。公司以重電機、高電壓、大功率設備為基礎,發展軌道電力電子產品,並跨足綠能產業,以品質和在地化服務,成功搶下太陽能變流器大量訂單,同時也發展了電動車充電設備。
亞力電機擁有多種電力電子創新技術,如鐵路變電所通訊監控SCADA技術,早在20多年前就推出多項充電設備,供應台鐵和日本信號軌道號誌電源力,並外銷至雅加達、杜拜等地。其中,太陽光電變流器60kW,充分展現了亞力電機的創新力。而其電動大巴EV充電設備,功率達單槍120kW(可調60kW×2雙槍),更是業界亮點。
亞力電機不斷投入大量研發資源,發展智能化電機器材新產品,在電力電子、創能、節能、儲能、智慧電網、雲端運用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為公司營運穩健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公司還將鐵路車廂用SIV靜態變流器國產化,待燕巢試驗廠完工後,將於專用軌道實機上線。亞力電機從高電壓向中低壓發展,具有多元成長動能,包括為台電電廠與各變電所提供設備,以及為台泥嘉謙漁電共生太陽能大型案場(22.57MW)提供EPC工程服務等。(翁永全報導)
開陽能源旗下的嘉一電廠,近日成功併網了一個40MW的dReg儲能系統,預計在6月份正式上線。這個系統的投運,對於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董事長蔡宗融在這個時刻,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蔡宗融表示,台灣要達到2025年25GW的再生能源目標,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太陽光電的建置量必須超過40GW,佔總用電量的六成。而為了確保供電穩定,儲能的需求量接近5GW。不過,台電對於2025年的儲能需求估計只有1GW,這顯然是低估了。 目前,台電已經停止了儲能建置申請,但已經核定的申請量超過了8GW,業者在電力交易平台上需要競價。儲能投資金額龐大,業者的收益並不如 FIT(固定電價制)那麼穩定。蔡宗融提到,台電自行投資的160MW儲能案場,將在2025年完成,這對業者來說,可是個不小的競爭對手。 業者們希望有申訴管道,並且希望檢討台電自建的160MW儲能系統是否應該列入輔助服務市場的總體目標。再生能源的增多,確實需要儲能設備來穩定電力系統,不僅是工廠,連住家也需要自建儲能設備,以應對緊急情況。 儲能設備的定位不明确,對於長期發展並不利。蔡宗融建議,應該以使用範圍來界定,能源局主管表前電力系統,而工廠及住家表後系統的主管機關應該歸屬台電。 政策的頻繁變更,缺乏完善的民意溝通機制,使得储能產業缺乏可預測性,難以制定長期發展策略。業者們普遍反映,應該與公協會建立協商管道,在政策改變前,充分與業者溝通取得共識。 對於用電大戶來說,選擇設置儲能設備的並不多,家戶更是幾乎沒有設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蔡宗融建議應該鼓勵工廠及一般用電戶同時設置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並提供躉售費率加成,以及無須參與能源局競標的優惠。對於家庭來說,除了躉售費率加成,銀行還會提供融資支持。
資策會昨(5)日舉行記者會,發表數位轉型的「第三方服務」執行一周年成果,並釋出以上訊息。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強調,資策會過去一年致力與內外部主管機關及企業溝通,在數位轉型的大海中,若企業是乘風破浪的船長,那麼資策會就是扮演著「引水人的角色」。
資策會統計,目前第三方服務收入占比達二成,為接軌國際淨零邁向永續發展,資策會長期聚焦於用電數據的蒐集,以AI技術搭配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技術,結盟台電與大同,提供AMI家庭「高能耗家電診斷」新興服務,2022年9月至今已超過1萬個家庭訂閱,並與桃園市政府住宅處合作,導入主動式節能服務技術於平鎮一號社會住宅,讓民眾可以清楚得知家中電器耗電狀況,也能協助政府規劃相關政策。
線纜族群昨表現亮眼,華新、大亞受惠台電強韌電網標案陸續釋出,最受市場關注,大亞率先漲停表態,帶動族群全盤皆紅;上市電纜指數昨天收115.74點,上漲2.26點,漲幅1.99%。
業者指出,台電首波線纜標案以161kv、345kv的高壓及超高壓線纜標案為主,業界中僅合機、華榮、大亞可做345kv超特高壓電力電纜,可望率先受惠。在華新、大亞等大廠帶動下,法人認為,相關線纜業者今年業績可望跟上。
華新近年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除了投資印尼旭日及緯創兩家冰鎳廠股權,電線電纜方面,華新的訂單多為長約,加上可受惠強韌電網計畫,需求穩定,華新看準國內離岸風電商機,成立子公司華纜系統,與丹麥NKT簽署合資合約,共同發展海纜事業,預計2025年底試產,2027年營運,瞄準國內第三階段離岸風電海纜需求。
亞力深耕軌道基礎建設40多年,與日本信號公司結為長期夥伴,共同承接台灣全島鐵路號誌工程,並且完成123.4公里南迴鐵路工程。以重電機、高電壓、大功率設備為基礎,發展軌道電力電子有成,跨足綠能產業,以品質與在地化服務,搶下太陽能變流器大量訂單,並成功發展電動車充電設備。
亞力擁有多種電力電子創新技術,發展鐵路變電所通訊監控SCADA技術,20多年前即推出多項充電設備,供應台鐵和日本信號軌道號誌電源力,也外銷至雅加達及杜拜等國。太陽光電變流器60kW,可謂電力電子創新力的展現。其電動大巴EV充電設備,功率達單槍120kW(可調60kW×2雙槍)。
亞力投入大量研發資源,發展智能化電機器材新產品,在電力電子、創能、節能、儲能、智慧電網、雲端運用等都獲得豐碩的成果,為營運穩健成長奠定有利的基礎,也將鐵路車廂用SIV靜態變流器國產化,待燕巢試驗廠完工後,可於專用軌道實機上線。從高電朝中低壓發展,具有多元成長動能,包括台電電廠與各變電所設備與各種智慧化開關器材、半導體海內外建廠的重電設備、台泥嘉謙漁電共生太陽能大型案場(22.57MW)EPC工程等。(翁永全)
台電已停止儲能建置申請,但已核定超過8GW申請量,業者須在電力交易平台競價。儲能投資金額大,得標具有不確定,以及由供需決定價格,業者的收益不如FIT穩定。蔡宗融表示,台電自行投資160MW儲能案場,2025年將完成,卻不必競價,為業者最大的競爭對手,業者希望有申訴管道,以及檢討台電自建160MW儲能系統是否應列入輔助服務市場的總體目標。
再生能源增多,需要儲能設備來穩定電力系統,工廠及住家自建儲能設備,可提供緊急不時之需。蔡宗融表示,儲能設備並非發電也非負載,目前沒有主管機關,定位不明,不利長期發展;應以使用範圍來界定,表前電力系統由能源局主管,工廠及住家表後系統,主管機關應歸屬台電。
政策頻繁變更、缺乏完善的民意溝通機制,儲能產業缺乏可預測性,難以制定長期發展策略,都受到業者詬病,應與公協會建立協商管道,政策改弦更張前,充分與業者溝通取得共識,而非僅舉辦說明會即逕行改變。
用電大戶履行義務,選擇設置儲能設備並不多,目前家戶也幾乎未設置儲能設備。為達到白天儲電晚上使用,解決用電二次尖峰,停電時可自行供電,應政策鼓勵工廠及一般用電戶同時設置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躉售費率加成,且無須參與能源局競標。家庭設置太陽光電加儲能,除了躉售費率加成,銀行也提供融資支持。
【新聞報導】 哇塞,大家聽說沒?台電的大事來啦!關於我們的核一廠燃料棒乾式貯存設施,那個讓人關注的行政訴訟,台電居然贏了!這次勝訴對台電來說可是個大好訊息,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核一廠的燃料棒安全地搬進這個設施裡了。 新北市長侯友宜兄,也就是我們的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他可是一直在說「核能就是我的選項」,覺得核能是多元能源中的一員,要是他當選了,那核能的安全和核廢料的處理就會被好好照顧。 不過,新北市府雖然放棄了對核一廠的行政訴訟,但經濟部卻說這個勝訴跟核電廠延役、重啟核能沒關係,主要是關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理法》和核廢料的處理。 話說回來,台電的水保計畫和工地逕流廢水削減計畫還是沒有拿到新北市府的核可,所以台電又提了兩個行政訴訟,結果最高行政法院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都判台電勝訴了。 新北市農業局說,因為之前已經退件了,希望台電和經濟部盡快提送最新的水保計畫,如果沒問題,三個月內就能核定。但經濟部卻說,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是要求新北市府按照2013年的水保計畫來核定,不是要經濟部重送計畫。 至於核一乾貯設施的啟用時間,台電說還得看設計變更和工程進度,所以現在還不能確定啟用時間。而工地逕流廢水削減計畫的期限只到2021年3月底,環保局說台電要提出展延計畫,不然審查期會變得比較長。 總之,這個勝訴對台電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還有很多後續工作要處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南部科學園區昨日下午突然發生電壓波動,讓廠商們緊張不已。這起事件讓晶圓產業的兩大巨頭——台積電和聯電,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據台積電回應,這次壓降對他們的營運沒有造成太大影響。而聯電則表示,雖然有部分晶圓受到損害,但機台已經差不多恢復正常,影響的生產時間不到一天,預計本季營運目標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儘管如此,市場對於這兩大企業的ADR(美國存託憑證)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台積電ADR漲約1.2%,聯電ADR漲約0.4%。南科管理局也出面澄清,指出台電豐華D╱S變電所的故障是導致這次壓降的主因,目前已經恢復正常供電。對於廠商們來說,這次的事件是一次緊張的考驗,但也讓人們意識到電力穩定性對於產業的重要性。
新北市長、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喊出「核能就是我的選項」,是多元能源配比之一,當選後一定做好核安,妥善處理核廢料,新北市府最近也放棄對核一廠行政訴訟案提上訴。
但經濟部說明,核一、核二乾貯設施勝訴攸關《核子反應器設施管理法》及核廢料可依照核安標準作業從核燃料池取出,與是否核電廠延役、重啟核能無關。
台電有核一廠室外乾式貯存設施水保計畫、核二廠乾式貯存設施「營建工地逕流廢水污染削減計畫」,未獲新北市府核可,台電分別提出兩個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近期先後判決台電勝訴。
判決雖對台電有利,新北市農業局表示,因為先前已退件,希望台電及經濟部盡速提送最新水保計畫、進行審查,若計畫無誤,最慢三個月內可核定。但經濟部表示,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是新北市應按2013年所提送的水保計畫核定,新北市府應盡速核定,不是要經濟部重送水保計畫,增添審查變數。
新北市農業局表示,台電及主管機關經濟部從2018年後就未提水保計畫到農業局,要求重新送件,若「考卷完整、答題全對」,通過行政及專業審查,就可以核定使用執照。
若新北市府核定水保計畫,核一乾貯設施是否可能今年啟用,台電解釋,後續將依設計變更進行水保工程,並經新北市竣工查驗、核發水土保持完工證明;再進行熱測試,並經原能會核可,因此暫無法推斷啟用時間。
台電2019年所提的工地逕流廢水削減計畫施期限只到2021年3月底,新北市環保局表示,台電也要同時提出展延計畫。環保局說明,台電收到環保局發的核准行政處分公文應於30天內提出計畫展延。一般來說,審查期限60天,倘若只辦理施工期程變更較為單純,審查進度相對較快;若涉及計畫變更,那審查期將更久。
晶圓雙雄ADR周四早盤未受廠區壓降衝擊,均以平盤以上開出,至截稿前,台積電ADR漲約1.2%,聯電ADR漲約0.4%。
南科管理局指出,台電豐華D╱S變電所昨天下午2時59分因161kV GIS隔離開關故障,發生電力壓降,造成台南園區及高雄園區部分廠商電壓驟降,目前兩園區已復歸正常供電。
對於壓降可能的衝擊,台積電表示,受影響的廠區電力供應均迅速恢復正常,不預期對營運造成影響,壓降原因依台電公司公告為準。
台電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近期遭遇波折,原定於6月2日召開的環評會議,因基隆市政府突然撤銷原先核發的「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許可」而受到影響。基隆市政府的此舉,不僅干擾了環評的進行,甚至可能導致環評會議的延後召開。環保署在最初表示將照原規劃進行會議,但後來又因需凝聚最大共識而決定擇期再議,讓全案再次陷入僵局。
台電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原本是台電為了穩定供電、減少空污、保護生態及保障港區安全而制定的計畫。然而,由於環團抗議、地方政府反對以及環評委員會的不配合,該計畫的環評過程受阻。在第五次專案小組初審時,環團與立委衝入會場,以程序干擾讓會議中斷,迫使會議擇期再審。
此外,台電在處理此案時,也犯了幾個「忽」。首先是「輕忽」環團抗議力道,導致會議中斷;其次是「忽視」基隆市已經政黨輪替的事實,使得台電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突襲感到措手不及;最後是「忘忽」了協和電廠的環評本就有爭議性,導致環保署一再強調需要凝聚共識。
對於環評會議的未來進行,台電表示將尊重主管機關的議事安排,並將配合後續議程進行。而環保署則表示,將盡速調查開會時間,並希望以最多委員出席的狀況來凝聚共識,確保審查過程符合各界期待。
亞力電(1514)和中興電(1513)兩大電力公司近期在手訂單金額不斷攀升,市場對他們的認同度也隨之提升,這對公司的本益比評價來說是一大利多。以亞力電為例,第一季的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0.59元,這主要得益于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帶來的中低壓開關訂單,以及高科技和半導體業擴廠對不斷電設備的需求。法人分析師認為,隨著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進行,重電產業的能見度將得到大幅提升,市場對亞力電的評價也將提升至20倍。 中興電方面,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加上超高壓高毛利產品的比重提升和GIS產能的增強,法人預測中興電今年EPS將有望達到5.8元。此外,氫能發電作為台灣政府2050年淨零轉型計畫中成長性最大的零碳能源,對中興電來說,氫能業務具有巨大的未來潛力。在下半年中興氫能分拆對外募資進行IPO的背景下,中興電的評價還有進一步上修的空間。
亞力第一季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中低壓開關訂單、高科技及半 導體業擴廠所需的不斷電設備帶動,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9元 ,獲利穩健成長。
法人認為,考量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讓重電產業的能見度大幅拉長, 加上近期市場認同度提高,提高本益比評價至20倍。
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需求帶動、超高壓的高毛利產品比重提升、 GIS產能提升下,法人估計中興電今年EPS將有望達5.8元。
此外,氫能發電是台灣政府2050年淨零轉型中,成長性最大的零碳 能源,氫能業務極具未來性,加上今年下半年中興氫能將分拆對外募 資有IPO題材下,中興電評價還有再上修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