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國內重電設備龍頭廠中興電以161KV及345KV超高壓氣體絕緣開關( GIS)取得台電近180億元訂單外,還有民間企業統包工程訂單,整體 在手訂單金額上看272億元,2023年有望迎來出貨認列的高峰,全年 營收將挑戰歷年新高。
以產製變壓器為主的華城今年同樣受惠台電訂單挹注,目前在手訂 單金額超過5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3成;除台電變壓器大單, 面向消費者的充電站事業也再下一城,旗下子公司華城電能獨家拿下 跑車品牌麥拉倫的充電設備訂單及充電營運商(CPO)經營權,今年 充電站建置量可望再翻倍。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為了減少電廠排碳量,積極投入能源轉型,與經濟部、環保署及國科會共同研發,預計未來兩年將投入37.23億元,以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這項能源轉型計畫,旨在讓台灣的高碳排產業升級轉型,並逐步邁向淨零排放的未來。 根據國發會的宣示,台灣預計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前,火力發電是台灣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因此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台電也計劃發展電廠碳捕捉計畫。然而,由於相關技術及現實規範尚未健全,台電規劃在2030年先建立小型試驗,並根據科技進步情況進行調整。 經濟部指出,目前碳捕捉的成本偏高,每噸成本約在50至70美元之間,且技術及效能仍需提升。由於各國大多處於小規模測試階段,台灣在推動碳捕捉計畫時,需要進行相關試驗並尋找合適場所進行碳利用及碳封存。 值得關注的是,台電已開始試驗火力電廠碳捕捉計畫,並計劃在台中電廠9號及10號機設置二氧化碳碳封存試驗場址。該計畫已通過環保署環評初審,待環評大會通過後即可啟動。 台中電廠現有十部燃煤機組及四部氣渦輪機,台電計劃利用電廠內北側儲槽區約1.1公頃的空地,發展碳捕捉技術。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將進行碳封存程序,與地下水固化成深部鹽水層,以達到電廠二氧化碳的儲存。 這次碳封存試驗將以年平均灌注2,000噸進行,預計進行15年,總灌注量為3萬公噸。台中電廠減碳園區是台灣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碳捕集設施,處理量達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每日二氧化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供智慧溫室使用並銷售,每年市場需求達20萬噸,並可供學術研究使用。
根據國發會規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其中排碳主要來自電 力系統,因此再生能源未來大量併網後,並且結合儲能,讓電網能有 多種電力來源,增加電網彈性。
不過,由於現在再生能源多集中在中部及南部地區,因此南電北送 問題依舊存在,甚至會因為再生能源大量併網之後,電力更不穩定。
經濟部已要求台電改善區域電網問題,並加寬線路容量。經濟部官 員形容,就好像是興建多條高速公路,從以往只有一條主幹道,現在 多增加其他道路,且直接連接電廠與產業園區,分散供電熱區問題, 讓電網韌性可以提升,另外也同步在台電變電所及開閉所增設靜態型 同步補償器,希望提高電壓穩定度,確保供電品質。
在儲能方面,目前正推動太陽光電與儲能結合。台電指出,光儲合 一不僅可以增加饋線的有效運用,同時也能擴大光電設置,讓部分白 天發出來多餘的電可以先儲存下來、供夜間使用,也解決以往夜間饋 線使用率低的問題,規劃短期於2025年光儲目標要有500MW,2030年 擴大目標至2,500MW,後續持續滾動檢討。
在各項規劃中,台電規劃投入經費最多,預計匡列683.03億元,將 執行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及第一階段區塊開發併網、 太陽光電併網工程、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計畫(增設同步補償器) 、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推動方案、大甲溪光明抽蓄發電計畫與石 門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等等。
台電與能源局共同推動強化電網運轉彈性公共建設計畫及區域電網 儲能計畫,規劃匡列60.617億元。
能源局自身也將投入智慧電網推動與關鍵應用技術發展計畫、電力 市場與系統運作制度研析計畫等,預計投入7.26億元。
國發會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其中火力發電排的碳量成為台灣 主要碳排放來源,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同時也要發展電廠碳捕捉計畫 ,不過由於相關技術及現實規範並未健全,因此規劃2030年要先建立 小型試驗,後續視科技進步再做調整。
經濟部表示,現行碳捕捉成本偏高,捕捉成本相當每噸近50至70美 元,且技術及效能需要再提升,另外目前各國大多屬於小規模測試, 尚缺大型化的實驗數據。因此未來台灣在推動時,需要驗證相關試驗 狀況,並找尋合適場所進行後續碳利用及碳封存。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已經開始試驗火力電廠碳捕捉計畫,規劃利用 台中電廠9號及10號機,設置二氧化碳碳封存試驗場址,並已在3月通 過環保署環評初審,未來待環評大會通過後就可以啟動碳捕捉及封存 計畫。
據台電規劃,台中電廠現在設有十部燃煤機組及四部氣渦輪機,現 在是利用電廠內北側儲槽區約1.1公頃的空地,先發展碳捕捉技術, 後續在經過碳封存程序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打入地底與地下水固化 成深部鹽水層,希望讓電廠的二氧化碳能儲存。
由於碳封存技術,台灣過往並未有大規模實驗,這次碳封存試驗以 年平均灌注2,000噸進行,預計進行15年,總灌注量為3萬公噸,並由 電廠內進行鑽井,便於探勘地質與打入二氧化碳。台電補充,台中電 廠減碳園區是國內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碳捕集設施,處理最大量約 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預估每日二氧化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 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提供智慧溫室使用並銷售,目前每年尚有20萬 噸市場需求,且二氧化碳也可供學術研究使用。
經濟部電價審議會最近決定了一個大新聞,台電28號正式公告了新的電價收費方案。這次調整,對我們每個家用戶和企業來說都有點影響,特別是對那些用電量大的產業來說,電價可是變得比較貴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民生用電。平常我們家裡用的電,如果每月用電量超過701度,那麼就要開始交更多電費了。不過,700度以內的電價還是不變,這樣對於用電量不多的家庭來說還是有些照顧的。而商業用電,只要超過1501度,也會漲價。 再來是產業用電,這部分調整相當大。像工業用電,夏天那幾個尖峰時間,比如說下午4點到晚上10點,電價竟然要7.03元每度,這是史上最高的價格了。對於那些用電量大的工業用戶來說,這個調整影響可是不小的。 不過,也有幾個產業是受到特別照顧的。像是農漁業和學校,他們的電價就不會調整。而且,那些使用智慧電表和參與節電措施的分租套房,也還是保持原價。 這次電價調整,總體來說是對用電量大的產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但也反映了台灣電力公司在維持電力供應穩定和促進節能減碳方面的努力。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可能就要開始計劃如何節省電力,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了。
台灣電力,作為台灣重要的公用事業,其影響範圍廣泛,從工業生產到日常生活,無一不與其攸關。然而,隨著能源政策的轉變,台電面臨著多種挑戰,包括核電除役、綠電發展進度落後、天然氣接收站址問題以及環境保護等。以下是對台電現狀的詳細分析。
首先,台電作為一個自然獨佔的公用事業,其經營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物價和社會大眾的利益。電價的制定必須在服務成本和服務價值之間取得平衡,過低或過高的電價都會帶來不良後果。台電的財務狀況直接受到電價調整的影響,近年來的財務報表顯示,台電面臨著嚴重的虧損和負債問題。
在能源政策方面,台電曾經是國營事業的模範生,但近年來,由於政府對核電政策的變動,導致核電廠的建設和運營面臨多種困難。例如,核一、核二、核三廠的除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核四廠則因政策不確定而導致巨大的停工成本。
隨著核電的除役,台電必須轉向綠能源,但這一過程並不順利。綠電的發展進度落後,天然氣接收站址的問題以及島礁保育問題尚未解決,這些都對台電的供電能力構成了挑戰。同時,全球暖化、冷氣用電需求增加以及電動汽車的普及,都讓台電的供電壓力不斷增加。
台電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恶化,截至112年1月31日,台電的資產為24,209億元,負債為23,256億元,權益為953億元,累積虧損達2,383億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台電在111年12月的股東會上預計112年編列預算增資1,500億元,並將資本額提高至6,000億元。經濟部也宣布從4月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11%,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針對台電的未來,本文建議政府應拋開政治考量,重新檢討能源政策,讓台電依照企業方式經營,力求盈利,增加國庫收入。只有這樣,台電才能重拾昔日國營事業的模範生地位,避免財務黑洞的擴大,確保供電的穩定性。
【台灣新聞】中興電力(1513)帶動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預計今年營收將達217億元,年成長18%,每股稅後純益預計5.8元,年增長15%。台電虧損擴大即將調漲電價,重電類股評價有望攀升。此外,中興電力氫能發電業務未來可期,該公司自2008年起發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並擁有碳捕捉技術,將灰氫提升為藍氫。投資人可關注價內外15%以內、可操作天期150天以上的商品,把握投資機會。
台灣電力公司最新公告,從4月1日起將實施新的電價調整方案。這次調整後,平均每度電價從2.8064元上漲至3.1154元,平均漲幅達11%。對於各級距的用電收費,台電分別針對工業、民生和營業用電進行調整。在夏季尖峰時間,工業用電每度將收7.03元,營業用電則是每月用電超過3,001度時,每度6.75元。而民生用電中,每月用電超過1,001度的「豪宅用電」將收費7.69元。 經濟部表示,這次電價調整是基於減少台電虧損和讓有能力負擔更多電費的用戶來承擔原則。由於國際燃料價格持續高漲,2022年台電每賣出一度電就虧損1.2元,因此調整電價是必要的。此外,對於高壓和特高壓產業用電大戶,電價將調漲17%,而低壓用電以內需、微中型企業為主,電價調漲10%。 為減緩用電衰退產業的衝擊和關懷產業弱勢,對於2022年下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的產業,調幅將減半,農漁業電價則維持不變。為了促使用電度數較高的用戶節約能源,住宅700度以下和1,500度以下的小商店電價不變,但住宅用電超過701度至1,000度、小商店用電超過1,501度至3,000度的將微調3%。而住宅用電超過1,001度的用戶和小商店用電超過3,001度的將分別調漲10%和5%。 為了照顧學生上課環境,學校的電價將不會調整。經濟部強調,這次調整是國際電業在燃料價格大漲後普遍採取的措施,台灣的調漲幅度相對較低。政府也將增資和補助台電,以維持供電穩定,與民眾共同面對全球燃料價格的挑戰。
經濟部17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會中決議4月起調漲電價,基於 照顧民生穩定物價,民生及商業大部分不受影響,家戶每月用電701 度以上、商業1,501度以上就漲,平均調漲11%,其中民生調漲2.6% 、產業平均調漲平均漲幅14.2%,相當於全台約有186萬戶受影響。
根據台電公告,這次電價調整照顧民生,因此700度以內電價不調 整,120度以內夏月非夏月都是維持每度1.63元,後續依電價級距分 別訂出價格,直到701度至1000度之間,夏月電價每度5.83元、非夏 月4.74元。
1001度以上級距,每度7.69元,寫下近10年來最高。小商家用電每 月用電3001度以上,夏月每度6.75元、非夏月5.30元,也寫下近4年 新高。
在產業用電方面,使用三段式時間電價的高壓供電工業用戶,在夏 月尖峰時間(5月16至10月15日)周一至周五的下午4點至晚間10點, 電價每度高達7.03元,是所有工業用戶當中最貴的時段。同樣時段的 特高壓供電戶,每度6.58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電價調整當中,為減緩用電衰退產業衝擊及照 顧產業弱勢,包含紡織、金屬刀具與手工具模具製造業、金屬加工處 理業等產業在去年下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產業調幅減半,農漁業電 價不調整。另外大專校院等學校、農漁業電價不調整,使用台電智慧 電表及參與節電措施的分租套房,在這次電價也不調整。
其經營優劣與售價高低,直接影響物價與社會大眾利益。因之各國 均立法加以監督與管制(例如我國電業法):管制目的在使供電業者 保證履行良好的服務責任,及供應良好品質之電能及使消費者在合理 價格下獲得電能之使用,防止不公平之差別待遇。
電價費率之決定以「服務成本」為下限,以服務價值為上限。低於 服務成本造成電業虧損,若無政府補貼,長期虧損必迫使其歇業甚或 破產;超過服務價值勢必引起消費者尋找替代能源,或自行發電,削 減電業所享有規模經營抑低成本之經濟利益。電價審議委員會核定之 電價費率對其投入之財產價值能收回合理報酬(我國投資報酬率為3 %∼5%),藉以可從自由市場吸取更多資金,以因應日益成長電力 需求所需擴建資金,俾能提供良好適當服務。
檢視我國電業發展與能源政策史上,台電公司為國營事業模範生。 曾幾何時政府因政治因素不考慮核電優點,執意推動「非核家園」為 達成2025年核電全部除役目標,核能歸零。核一、核二、核三各廠建 造成本各約1,800億,功成身退。核四廠建廠因政策搖擺不定「建又 停、停又建」,引發啟用是否有安全疑慮及甚多工程訴訟糾紛,建好 封存代價約3,200億元損失必須由全民承受,真正驗證了「政策錯誤 比貪汙更可怕」。
接下來,必須面對核電除役,綠電(太陽能及風電)進度嚴重落後 ,天然氣機組接收站址及島礁保育問題及中火空汙問題均尚未解決, 可否完全取代核電令人存疑,加上全球暖化,冷氣用電需求及台灣對 國際減碳承諾,電動汽機車取代燃油車,更助長用電需求速增,已使 供電備轉容量率降至6%以下,是否保證充分供電,讓工商界憂心忡 忡。
能源轉型政策已使台電財務報表截至112年1月31日資產24,209億、 負債23,256億、權益953億,股本3,304億,累積虧損2,383億,其他 32億,尚未認列核四2,858興建費用,負債比率達96.1%。112年1月 每度平均電價2.5135元,每度售電成本平均4.4054元,每度售電虧損 1.8919,財務極為惡化。台電雖已於111年12月股東會預計112年編列 預算增資1,500億元,並將資本額提高為6,000億元,經濟部宣布4月 起調漲電價,平均漲幅11%,調整後電價每度3.1154元不無小補。
本文建議,政府應拋開政治考量與干預,檢討修訂能源政策,讓台 電依國營企業管理法,依照企業方式經營,「以事業養事業,以事業 發展事業,力求有盈無虧,增加國庫收入」,才能使台電再度成為昔 日國營事業模範生,否則財務黑洞恐越來越大,必須用納稅人血汗錢 撥補顯欠公平。
台電因為虧損幅度擴大,即將調漲電價,有機會推升重電類股評價。此外,氫能發電是台灣政府2050淨零轉型中,成長性最大的零碳能源,氫能業務極具未來性。中興電從2008年就開始發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事業,主要利用甲醇重組製氫技術。此外,中興電擁有PPM等級的碳捕捉技術,可以將甲醇重組所產生的「灰氫」,提升至「藍氫(低碳排氫氣)」。看好個股後市投資人,建議利用價內外15%以內、可操作天期150天以上商品。
經濟部表示,此次調整電價,平均每度電價由2.8064元調整為每度3.1154元,平均漲幅11%,民生、產業調幅約2.6%及14.2%,全台約有177萬戶受影響,高壓與特高壓產業用電大戶調幅最高達17%。
經濟部表示,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雖有回跌,但仍是高檔,2022年台電公司每賣1度電就虧損1.2元,此次以減少台電虧損以及由較有能力者負擔較多電費的原則進行調整。
審議會決定,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17%,低壓用電以內需、微中型企業為主,電價調漲10%。另外,為減緩用電衰退產業衝擊及照顧產業弱勢,產業2022年下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的產業調幅減半,農漁業電價不調整。
為顧及民生物價及促使用電度數較高用戶節約能源,住宅700度以下(93%,1,231萬戶)、小商店1,500度以下(84%,76萬戶)電價不調整,住宅701-1,000度、小商店1,501-3,000度微調3%。為提高節能誘因,住宅用電1,001度以上調漲10%、小商店3,001度以上調漲5%。為照顧學生上課環境,學校電價不調整。
經濟部強調,國外電業針對這波燃料價格大漲,均進行電價調整,2021至2022年各國調漲幅度介於26%-73%,其2022年通膨介於3.7%-11.26%,台電面對燃料價格居高壓力,已採較低調幅。政府也同時增資及補助台電財務,才得以考量各類用戶,設計電價調整方案,台電希望維持供電穩定的營運模式,與國人共同度過全球性燃料價格飆漲風暴。
近期,台灣金融市場掀起了一股發債熱潮,其中以台積電和中油為主力軍。台積電在市場上以「護國神山」的稱號,今年再度發債,並大手筆釋出207億元籌碼。紧隨其後,國營事業台灣中油也宣布於4月7日登場標售,預計發債金額達170億元,兩家公司合計發行377億元的公司債。這波發債潮的背後,是台灣中油和台電在面對「油電凍漲」的財務壓力下,為籌措資金所採取的行動。
根據券商主管提供資料,台積電日前發行的無擔保公司債,5年期利率為1.6%,7年期1.65%,10年期1.82%,發行金額分別為131、23和53億元,總發行金額高達207億元。而中油則預定發行總額為170億元,其中5年90億元、7年40億元、10年40億元,得依競價結果增減調整各年期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發債潮發生在央行自2022年3月以來五度升息的背景下。央行3月23日宣布升息半碼,累計升息幅度達0.75個百分點。券商主管表示,儘管央行升息會帶動市場利率上漲,但在買盤積極參與競標下,企業仍樂於發債籌資。
市場預估,中油今年首度發行公司債,5年期利率約1.5%至1.55%,7年期利率1.55%至1.6%,10年期利率則介於1.75%至1.8%之間。中油本次發債,付息方式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計付息一次,還本方式則依各年期券別規定。
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台電2023年底預計負債總額將達2兆4,154.99億元,相關利息費用設算利率,國內銀行借款為1.33%、公司債則是1.05%。截至2022年8月底止,台電已發行的各年期公司債利率介於0.42%至2.02%間,公司債加權平均利率約0.9951%,另目前該公司國內銀行借款平均利率約0.7511%。
台電4月份調漲電價,平均漲幅達11%,這對民生住宅來說,從700度開始就要面對電費的漲幅。而且,6月份將進入夏月電價,用戶的電費將會再上升一成,每度電價將超過7.6元。這個調漲對企業來說,可能會帶來節電配套的興趣,同時也會刺激綠電自發自用的需求。像是節能空調、廠房能源整合、智慧電表等相關產業,都將因此獲益。其中,東元、大同、中興電、士電、華城、亞力等供應鏈相關企業,值得關注。 從去年第4季開始,重電產業的存貨情況逐漸改善,缺工問題也逐漸解決。這使得重電設備廠庫存去化速度加快,從2022年上半年平均約150天下降至下半年平均約120天。展望2023年,隨著台電電價的調漲,企業在節電設備的更換上將更有動力;綠電發電的比例也將從2022年的8%目標,朝向2025年的15%進行。 隨著智慧電網的時代來臨,2023至2024年將新增260萬具智慧電表,這將加速對傳統電表的替換。預估在2023至2025年間,整體能源政策將持續朝向節電配套和綠能多面向發展。此外,由於電費持續上升,用電大戶對储能系統、變頻節能設備等的需求也將開始增長。未來新設廠務規劃時,節能設計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法人分析,觀察重電產業去年第4季存貨情況,隨著台電缺工問題逐步改善,也加速對於重電設備廠庫存去化速度,從2022年上半年平均約150天下降至下半年平均約120天。展望2023年,隨著台電電費調漲,將有利於企業在節電設備的更換;綠電發電也從2022年8%朝向2025年15%方向邁進。
另一方面,因應智慧電網時代來臨,2023~2024年將新增260萬具智慧電表,加速對於傳統電表的替換率。預估2023~2025年整體能源政策將持續朝向節電配套、綠能多面向發展。
還可留意的是,在電費持續調漲的趨勢下,也使得用電側用電大戶對於儲能系統、變頻節能設備等需求將開始增長,未來的新設廠務規劃,勢必導入更多的節能設計。
券商主管提供資料顯示,台積電日前發行無擔保公司債,標售結果上周五出爐,其中,5年期利率為1.6%,7年期1.65%,10年期1.82%,發行金額分別為131、23和53億元,總發行金額高達207億元。
在台積電後,中油宣布4月7日標售今年首期公司債,預定總發行額度為170億元,其中5年90億元、7年40億元、10年40億元,中油得依競價結果增減調整各年期金額,增減金額不超過原訂各年期發行金額的80%。
央行3月23日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為2022年3月以來五度升息,累計升息幅度達0.75個百分點。券商主管指出,央行升息半碼後,企業仍照常發行公司債,主要原因為不少買盤有補券需求、買氣相當熱絡,雖然央行升息會帶動市場利率上漲,但在買盤積極參與競標下,企業仍樂於發債籌資。
市場預估,中油今年首度發行公司債,5年期利率約1.5%至1.55%,7年期利率1.55%至1.6%,10年期利率則介於1.75%至1.8%之間。
中油本次發債,付息方式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計付息一次,至於還本方式,5年券自發行日起屆滿第4、5年各還本二分之一;7年券自發行日起屆滿第6、7年各還本二分之一;10年券自發行日起屆滿第9、10年各還本二分之一。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國內「油電凍漲」,令國營事業台灣電力、中國石油財務陷入困境,為籌措所需資金,台電、中油持續發債,但因中央銀行自2022年3月以來五度升息,讓身為發債大戶的兩家國營事業,面臨資金成本漲不停的危機,猶如遭受「二次傷害」。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台電2023年底預計負債總額為2兆4,154.99億元,相關利息費用設算利率,國內銀行借款為1.33%、公司債則是1.05%。截至2022年8月底止,台電已發行的各年期(3、5、7、10年及15年不等)公司債利率介於0.42%至2.02%間,依該公司2022年8月底公司債餘額4,146.2億元、利息費用41.26億元,核算公司債加權平均利率約0.9951%,另目前該公司國內銀行借款平均利率約0.7511%。
陳建仁致詞時表示,台灣是亞洲開發風力發電的典範,目前已有1 97座的離岸風機,未來要建設更多的風機。台中港有風機預組裝基地 、風機國產化基地、人才培育,港勤維運等四大體系結合,象徵台灣 有能力帶領亞洲地區在風電產業跟台灣學習。
陳建仁進一步指出,綠能是蔡總統推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一環, 去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量約200億度,年增61億度,占總發電比率的 8%,第一次超過核能發電量,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5日風電加上光 電,已占台灣總電力的32%。
陳建仁強調,台灣正邁向2025年綠能占總電力20%目標,他相信, 台灣綠能一定可以成為亞洲的典範,改善環境變遷和全球暖化問題, 善盡國際好公民責任。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自2015年即著手進行台中港風電 重件碼頭的評估規劃,陸續改建既有碼頭,並新建重件碼頭,供離岸 風機預組裝及風電國產化專區的製造商使用,目前並已完成海洋、台 電一期、海能等風場建置,尚有允能、大彰化、彰芳西島等風場建置 中。
為配合國家離岸風電政策2025年風場提前併網及區塊開發需求,台 灣港務公司斥資新建台中港37、38號等兩座重件碼頭,將作為離岸風 機預組裝使用。李賢義表示,藉由提供優質離岸風電港口基礎設施, 提升台灣離岸風場建置量能,加速第二階段開發時程,並規畫2026年 後供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使用。
依據經濟部公布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政策,預計2026年後 ,每年將有1.5GW開發容量,以單一風場上限500MW推估,每年將有3 座風場。
台電以政府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20%穩定供電為基礎,考量供電品 質及用戶服務等方向積極規劃,在更新電網即時監控及保護設備等, 並應用AI、大數據及資通訊技術等先進技術,達成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並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及環境永續,同時落實能源轉型的政策目 標,積極布建智慧電表。
根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要在2024年達成300萬具及2030年60 0萬具的目標,因此明年起至2026年的3年內,每年至少採購75萬具低 壓AMI,總計布建225萬具,投資總額80.9億元。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台已經布建210.8萬具智慧電表,台電 指出,智慧電表是具備通訊功能的現代化電力量測設備,透過每日傳 輸資料,可以分析出電力供應可靠度、及改善電力傳輸效率,讓未來 再生能源大量併網時,可以更有效的調度,並且民眾也可以查詢每日 用電狀況,自主調整用電狀況,達到節能的效果。
台電補充,過去傳統電表使用機械轉盤來紀錄用電度數,智慧電表 則改採電子計算機技術,過去使用傳統電表,需人工抄表,用電資訊 只能透過電費帳單得知,而導入智慧電表後,不論是偏遠山區或海邊 ,未來完成智慧電表裝設及完成通訊系統建置後,就可以每日了解用 電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電價審議委員會才剛調整4月起新電價,為了 解決分租型套房電費的問題,分租套房類型的房東,只要來向台電申 請裝設免費智慧電表,並且接受台電的用電節能輔導工作,即使每月 總用電量超過700或1,000度,本次電價就不會調漲。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交通部業務報告及通勤月票並備詢,立委洪 孟楷憂心台電電價調漲後,雙鐵等成本提升恐帶動交通票價調整,希 望王國材帶著台鐵、高鐵、捷運公司等向經濟部討論電價調整事宜。
台鐵局長杜微表示,電價調整後台鐵一年約增加2.5億元到3.5億元 成本;高鐵董事長江耀宗也指出,高鐵一年約增加3億元成本。王國 材說,他會先了解雙鐵等營運狀況,也會跟部長王美花反應委員意見 。惟交通部強調,儘管雙鐵成本增加,目前尚未有票價調整計畫。
另經濟部次長曾文生22日接受媒體專訪也談到4月電價調漲過程。 他指出,以住宅用戶來說,只要每月用電在700度以下、夏季電價以 2個月計算沒超過4,500元都不受影響,而每月用電700至1,000度電用 戶,一個月最多是漲45元。去年調漲只調1,000度以上,而今年下修 到700度原因就是發現民生用戶中,用電超過1,000度用戶占全國3% ,但調漲後節電效益大增,代表調漲電價會讓民眾改變行為,達到提 醒效果。
產業調整部分,曾文生說若用電衰退超過10%就會減半調整,亦即 高壓用電只漲8.5%、低壓漲5%,等減半凍漲6個月後再作檢討。他 說,若用電已恢復、景氣回升,就必須把原本沒有漲的部分補回來, 因不同產業會受到不同衝擊,在擬定方案時,會以平均來看,但要看 分配是如何。
221億元包括四種類型公司債,即3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1.44%、發行47億元;5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1.53%、發行112億元;7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1.60%、發行32億元;10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1.80%、發行30億元。四種公司債均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
台電表示,公司債相當搶手,往年平均僅對外發債四次,去(2022)年度受到國際燃料價格高漲及電價調幅不大,共發出七次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紀錄僅次於2008年、馬政府油電雙漲時的八次紀錄,累計發債逾977億元,創下有史以來單一年度發債紀錄。
對於台電今年發債狀況,台電表示,因國際燃料成本仍處於高檔,預期今年也將面臨時常性發債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