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環保署昨(24)日召開核能二廠除役計畫環評第二次初審會議,台電對於前次環評委員關心的耐震、極端氣候風險、低階核廢料管理等議題皆有提出回應,環委經過閉門會議後,同意讓此案通過初審,台電表示將秉持核安第一,如期如質完成核二廠除役作業。台電指出,核能二廠兩部機組運轉執照於2021年12月及2023年3月屆滿後進行除役,依規定,台電必須提報核二廠除役計畫給原能會審查,這部分已於2020年10月審查通過;同時也應辦理環評,昨日通過頭關,接下來還要送環評大會確認結論。若順利通過環評大會,後續台電將依規定取得除役許可,並計畫在25年內完成除役。環評主席簡連貴指出,核二除役時間總計長達25年,台電應滾動檢討節能減碳規範,現在無汙染廢棄物有4萬多公噸,核二廠址利用也要加強利害關係人溝通。台電表示,核二廠除役期間的空氣品質、廢水排放、噪音、土壤、地下水、交通、生態、輻射安全已經過完整評估,對環境影響輕微。此外除役過程中所有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貯存及運送,皆依主管機關相關法令要求執行,接受嚴格監督與管制,保障作業人員及民眾健康安全,並維持環境生態健全。昨日也有環保團體在會中呼籲台電,除役過程中應持續更新地質調查相關資料,對於除役後廠址使用,也希望與在地居民溝通。台電對此表示,除役過程會每月公告進度,供各界檢視,另外對於廠址使用,目前尚未具體定案,會持續溝通。此外也將每年檢討綠化及減碳計畫,無汙染廢棄物則會做好分類再利用。新北市政府則重申,市府、在地居民都希望除役順利進行,核二廠從營運到除役階段已40年,代表北海岸鄉親已與核二共存40年,希望中央能夠明確宣示,未來最終處置廠不會在新北市境內。核二廠1號機運轉執照去年12月到期,2號機執照也將於2023年3月屆滿,台電依法須提出除役計畫及環評審查。
因應再生能源占比提高所面臨的供電不穩,台電擬在苗栗通霄電廠新增「即戰力」,設置小型燃氣機組,昨(24)日環保署首度初審相關環差案,然而環評委員擔憂,新增單循環機組熱效率不如複循環機組,恐加重空汙,希望台電提出啟動時機、操作程序等說明,補件之後再審。有環委也直言,台電若真的「缺電」,應循一般複循環機組模式規畫,送環評審查。但台電強調,此次新增20萬瓩以下的小型快速起停氣渦輪機組,與缺電無關,是因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特性,希望穩定供電。台電說明,近年政府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再生能源滲透率提高,尤其太陽光電成長顯著,然而其間歇性及夜間無法發電的特性,導致電力供應系統不穩定的問題愈發嚴峻,去年夜間數次進入供電警戒範圍,電力系統亟待補充小型化、具快速起停能力的發電機組。通霄電廠此次環差變更,便是要設置20萬瓩以下的小型機組,變更後天然氣用量將每年增加14.7萬噸,其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約每年175公噸,不過台電表示,若與廠內其他機組合併來看,既有機組改善後,此次變更後整體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原環評承諾減量約26%。有環委指出,此次新增機組的熱效率遠差於廠內其他複循環機組,希望台電考慮改採儲能裝置因應。
台灣精品閥門領導品牌進典工業(股票代碼6843),去年10月登錄興櫃戰略新板,將於明(26)日從興櫃戰略新板轉至興櫃一般板,當日起一般自然人都可進行交易,漲跌幅度、交易方式與交易時間等亦與一般興櫃公司相同,提供所有投資人能夠參與投資優質公司的機會。進典工業2020年度營收6.45億,獲利6,167.5萬元,EPS2.16元。去年度營收達7.82億,年成長達21%,2018年起連續4年營收創新高表現,且產業成長趨勢明確,未來前景相當可期。進典工業創立於1978年8月,係台灣高階工業閥門品牌製造商,結合美國、瑞士及兩岸頂尖研發團隊,專研於球閥及蝶閥產品,持續投入開發高值化、特殊材料品項及節能減碳閥門,其所創立的多項獨家技術及產品設計,於全球擁60幾項專利,並以「JDV」品牌行銷全球,另轉投資瑞士閥門公司以「Zuercher Technik」品牌行銷於歐洲國際藥廠。該公司主要客戶包含台積電、中鋼、台電、中油、SABIC及大陸中石化等,終端客戶含蓋亞洲半導體廠、歐洲國際藥廠、美國石化廠與德州電廠,含蓋各種工業領域。進典工業獨立開發高難度曲面硬化的高速火焰噴塗技術(HVOF)及次奈米級研磨技術,該公司延伸運用高速火焰噴塗及次奈米級研磨等核心技術於高階蝶閥中的「三偏心蝶閥」,取得4個發明專利及2015年台灣精品獎。展望未來,在全球半導體需求成長、全球煉化一體(COTC)計畫、電廠進行「煤轉氣」工程、美國1兆元基建法案,以及減碳低逸散性設計要求的目標之下,該公司產品扮演者重要角色,也為公司帶來強大的成長動能,未來前景可期。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捐贈彰化縣鹿港鎮逾4公頃、價值上億的土地給 台電,將開發為再生能源多元利用案場,初步規劃設置地面型太陽光 電、小型風機,並結合儲能設備,預估年發電量約400萬度,可滿足 近千戶家庭一年用電所需,更可帶來每年約2,000公噸減碳效益。 台電表示,本案為國內首宗民間企業捐贈土地做為再生能源利用案 件,盼以善引善,鼓勵社會各界透過多元方式,共同參與綠能發展。 台電指出,感謝辜政為支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讓全民共享土地價 值與效益,大方捐贈市值超過1億元的土地做為再生能源設施使用, 以實際行動奉獻於台灣永續發展,實為當代企業家典範。 台電說,此塊捐贈土地位於彰化縣鹿港鎮西側,鄰近台電彰濱太陽 光電場,面積為4.167公頃,約12,604坪。台電經評估綠能開發的合 適性後,已著手進行相關土地開發及變更手續,力拚即早完成綠能建 置工作。 目前規劃方向採多元綠能開發應用,預計設置3MW的太陽光電設施 及小型風機,因應太陽光電發電的特性,亦結合儲能設施,打造低碳 潔淨的綠能場域。估計未來每年發電量近400萬度,可滿足近千戶家 庭年用電。 台電補充,近年配合政府能源政策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積極推動設 置離岸及陸域風力、太陽光電、地熱及小型、微型水力;同時透過智 慧發電與調度、需求面管理及儲能設施,維持電力系統穩定安全;為 使民間業者投入共創,台電也持續強化電網基礎設施,提供足夠的饋 線容量,協助民間建置的再生能源順利併網,促進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成長,攜手讓再生能源開發極大化。
為因應綠電及公司財務健全,台電今(2022)年預定發行超過1,0 00億元公司債,預計分別發行五期,將用於建設離岸風電及綠電設施 ,整體發債金額比起去(2021)年實際發行的621億元大幅成長,發 債金額是史上新高。 台電指出,今年將有四大計畫案啟動,包含南區一期輸變電專案計 畫、大林電廠燃氣更新改建、綠能一期、寶山超高壓變電所新建計畫 ,加上現在進行的多部機組新增計畫,資金需求相當龐大,因此今年 發行公司債將創歷年最高。 台電曾在2020年發行五次公司債,總金額841億元,其中包含綠色 債券就達128億元。 至於未來發行公司債的利率水準,台電表示,由於新冠疫情蔓延全 球,資金湧入債市避險,讓公債利率創歷史新低,連帶拉低公司債利 率,因此今年利率應與去年類似,5年期公司債應該在0.42∼0.56% 附近,7年期公司債0.45∼0.6%,10年期公司債0.49∼0.73%,不過 實際利率仍依發行公告為準。 台電指出,去年綠債用於離岸風場台電一期及部分太陽光電建設上 ,由於台電一期風場仍在建設中,預計今年第一季將完工,因此將用 於支付尾款,也替台電離岸二期打下良好基礎。 為發展綠電,台電今年將啟動綠能第一期計畫,相關計畫經費部分 來自台電發行綠色公司債,除穩定資金來源,需要綠電相關投資的企 業可有穩健的綠能債券投資計畫。 據悉,台電綠能第一期計畫,從今年開始到2025年將再新增160MW 再生能源,預計總經費約91.6億元,規劃將以太陽光電為主,相關計 畫在今年就會開工,預計完成2024年發電量為2.8億度。
今年用電高峰雖尚未到,台電已繃緊神經,超前部署備戰,20日公 布需量競價提前至3月開始實施,加上夏月電價也可望在5月中提前實 施,希望透過雙措施平抑日間與夜間用電尖峰,解決今年可能有電源 不足的困境。 台電表示,需量反應措施以契約容量100瓩以上(特)高壓用戶為 自願選用對象,用戶「可自由選擇參與」的電費扣減回饋措施,並搭 配時間電價選用,對用戶來說,有減少電費誘因,對整體供電來說, 則有強化移轉或減少夜尖峰用電的效益。 台電解釋,所謂「系統尖峰時間用戶配合減少用電優惠電價」係電 業提供電價誘因,在系統高載期間或電力供應發生困難時,引導用戶 減少或暫停部分用電,例如將尖峰或半尖峰時段產程移轉至離峰時段 作業,讓該時段電力需求減少,改善系統負載型態,用戶可衡量本身 作業特性,與電業簽訂配合減少用電優惠電價契約。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需量競價從3月起實施到10月底,用戶在周一至周五(離峰日除 外)的晚間6點至10點,選擇連續降低用電量2小時至4小時,才能獲 得電費優惠。 以過去以2021年為例,台電與用電大戶簽訂需量反應合約,若每戶 均履約最高容量可達到265萬瓩,但實際上2021年用電負載最高的一 天,企業執行需量競價抑低用電尖峰量卻僅107萬瓩,中間仍有一定 落差。 另除了需量競價提前到3月實施外,經濟部也正在規劃夏月電價提 前至5月中旬實施,較往年固定的6月提前半個月,為的就是希望度過 5月天氣漸熱但梅雨季未到,且歲修機組可能未全數歸隊的可能用電 尖峰。 據統計,過去幾年5月用電量超越進入夏季的6月,用電量成上半年 最高峰,由於機組排定大修時程結束點大多落在5月底或6月初,因此 機組未全數歸隊前,在有限工具下,只好以提前夏月電價來抑低用電 。
台電原訂5月上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將提前到3月上路。台電昨(20)日表示,因應再生能源時代於今年推出彈性夜減方案,讓用電大戶可以在夜晚尖峰時間自由選擇抑低二、三或四個小時,並依時段差異給予不同電費回饋,讓更多參與需量反應用戶一同穩定傍晚至夜間的用電負載。台電說明,為使用戶儘早熟悉方案內容配合調整用電行為,方案因此提前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至10月31日止,共計八個月。台電表示,隨再生能源逐漸併網,用電尖離峰型態改變,台電一方面持續確保穩定供電,同時致力需求面管理,創造節電誘因重塑用電習慣,期盼與用戶攜手減少電能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縮短電力尖離峰差距,共同為電網穩定貢獻心力。據了解,台電主要是回應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鄭照新的批評。鄭照新批評,民進黨政府不是說台灣不缺電,難道未來還有「長效夜安型」、「冬涼夏暖型」等套餐客製化貼心服務?沒有電力的晶圓廠,比家庭代工還不如;沒有電力的冷氣機,比扇子還不如。台電回擊此為「烏龍質疑」,需量反應推動行之有年,是以電費優惠引導用電尖峰的長期做法,這次提前僅是因新方案上路、要讓用戶提前熟悉參加方式。台灣再生能源主要透過風、光發電,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逐漸增加,天氣晴朗時中午時段貢獻提高,但也帶來太陽下山後光電快速歸零的缺口。為因應這樣的「夜尖峰」課題,電力系統需求面管理也必須調整,手段就包括需量反應。需量反應措施以契約容量100瓩以上高壓用戶為適用對象,有三種新的方案在去年12月由經濟部拍板上路,包括「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臨時性減少用電措施約定保證型」及「緊急應變措施」,台電強調,需量反應措施採「自願」性質,用電大戶除可選擇要不要參加需量反應,參加後更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電費扣減回饋方案,並搭配時間電價選用。這次公告提前實施,這是因為5月以後用電較高,但新方案推廣實施第一年,所以公告提早實施,讓用戶選用。
台電今年「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將提前自3月起實施;學者昨(20)日則認為,台電此舉代表夜間供電缺口大,不僅在用電量高的5月到9月有此需求,甚至提前到3月就需「補洞」。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指出,竹科是國內半導體製造重鎮,平常都不容許壓降,更何況減少用電。他強調,台電夜減用電措施是採自願性選擇減供,但竹科廠商很少選擇此方式,因此台電此項措施不會對竹科廠商供電造成影響。國內晶圓大廠台積電、聯電和世界先進等晶圓製造大廠昨天也都表示,並沒有選擇優先減供的方案,因此不會有任何影響。對此,工總表示,提早到3月實施沒有道理,也反映政府政策目標混亂。工總表示,對於台電要提早實施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持保留態度看待,並質疑這沒有道理,應該要說明這樣的改變是要解決缺電或其他問題。
環保署昨(19)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台電南部發電廠環差案,最終順利過關;未來南部電廠第四號機組更新升級後,能提高發電效能,擴大增氣減煤效益,可支應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高雄設廠的用電需求。開發單位台電指出,本次第四號機組更新效能提升,配合氣渦輪機組低氣溫、高發電量的特性,可於短時間內增加天然氣用量,提升瞬時最大供電能力。台電表示,南部電廠四號機組已經商轉,本次更換為低汙染的配件,升級後最主要的影響,在於空汙排放大幅減少,每小時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可從40ppm降至15ppm,年平均值也將一併下修。在這次升級機組過程中,根據規畫,裝置容量、天然氣耗用量皆維持不變,不過受惠於發電效能提升,該機組每小時最大發電量可略微提升。本案在初審過程中,開發單位亦承諾,當第四號機組容量因數達85%以上時,會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在環評大會審查中,亦要求開發單位進行廠外友善喬木種植,數量至少150棵。台電表示,本次環差案以空汙減排為主要目的,發電量的貢獻較少,不過南部地區原本就供電充裕,可支應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高雄設廠用電需求。台電指出,為回應國內持續成長的用電需求,已規畫新增多個大型燃氣機組,包括大潭電廠、興達電廠、台中電廠、協和電廠、通霄電廠二期等,皆已列入在建工程,陸續填補供電需求。
農曆春節九天連假即將到來,經濟部長王美花昨(19)日宣布,春節期間除了水、電、天然氣民生與工業用戶、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價格維持不調整,油價也不漲價,將依「上漲不調、下跌調」原則辦理。近來通膨已成全球議題,國際大宗物資大漲推升國內物價上漲,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62%,連續五個月漲幅超過2%通膨警戒線,2021年全年CPI漲幅達1.96%,創13年來新高紀錄。近來政院跨部會穩定物價小組除追查惡意哄抬商家,也協調民間業者年前凍漲,希望穩定物價。經濟部昨日宣布,春節連續九天假期,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中油、台水及台電公司服務不中斷外,包括天然氣民生與工業用戶、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油價格,在春節連假期間都不漲價。中油表示,國際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進口氣源成本大增,為讓民眾過好年,配合政府照顧民生與工業用戶及持續穩定物價政策,至2022年2月底民生及工業用戶價格將不調漲,桶裝瓦斯至2022年3月底前不調漲。中油表示,汽柴油價格部分,不僅會依據油價平穩雙機制,減緩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對民生經濟的影響。農曆春節期間(1月31日至2月13日)也將依政府要求不漲價,以「上漲不調、下跌調」原則,比照往年辦理。台糖表示,民生用小包砂糖自2016年迄今即維持每公斤36元,從未隨國際糖價上漲而調漲,沙拉油3公升小包裝建議零售價每瓶也維持169元不變。台糖已經承諾,在今年元宵節前台糖均不調漲,並於自有通路設平價專區,歡迎消費者可以前往選購。
台電18日舉行年終記者會,台電總經理鍾炳利表示,雖然近日冬季 受到空污影響部分機組降載與部份機組進行歲修,讓供電燈號亮出黃 燈,但備轉容量仍有280萬瓩,夏季用電尖峰時供電機組都會全面歸 隊,預估今年供電沒有問題。 鍾炳利說,近期供電有黃燈狀況,但實際備轉容量率還有8%以上 ,實際備轉容量也有230萬瓩,冬季供電與用電分子分母都縮減情況 下,備轉容量率在定義上有不足10%狀況,但實際上供電非常穩定。 至於全年供電狀況,台電預估,夏天備轉容量率可維持在280萬瓩 以上,冬天會稍微少一點,不過都是以二部大型機組加上1部中型機 組跳機後仍可穩定供電的情況。鍾炳利說,夏天供電會因運轉機組較 多讓跳機機率也提高,因此規劃的備轉容量會比冬天來的更多。 今年起會有大量再生能源併入電網,將影響穩定度,鍾炳利指出, 台電最重要工作就是提供足夠饋線給綠能併網,彰化已完成彰濱開閉 所、升壓站,只要業者如期完工,台電可以滿足綠電進入電網需求。
再生能源市場掀起IPO熱潮,雲豹能源(6869)近一年來拓展企業 綠能版圖屢傳捷報,去年營收21.55億元,寫下歷史新高,19日以每 股70元參考價登錄興櫃。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表示,今年台南北門 60億元案子施工、將持續認列營收,還有其他案子與儲能等項目加入 ,看好營收續創新高。 雲豹能源舉行興櫃前法說會,由雲豹能源董事長賴勁麟帶領高階主 管,對外宣示以全方位再生能源整合服務品牌進軍資本市場。賴勁麟 表示,隨著環保趨勢成為國際間共識,台灣作為全球產業鏈的一員也 必須緊跟國際腳步,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應用。雲豹能源去年更是轉型 ,網羅太陽能、離岸風電等多元再生能源,致力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與國際接軌。 雲豹能源資本額為11.27億元,2021年合併自結營收21.55億元,年 增919%,創下史上新高。2021上半年稅後淨利為8463.3萬元,每股 盈餘為1.06元。 展望今年,趙書閔表示,各項業務可望都有所突破,營收獲利成長 可期。以業務別來看,太陽能業務擁有台南北門漁電共生案場總建置 容量123MW,合約總金額超過60億元、將在今年逐步認列。風電業務 則是結合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風電、永冠能源等台灣知名離岸風電 本土廠商,組成離岸風電台灣隊,將於今年參加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遴 選。 儲能業務方面,子公司台普威能源於去年取得之台電高雄路園配電 變電所(D/S)儲能設備系統9億元標案,預計於今年完工。綠電售 電平台業務,將陸續取得更多大型企業售電合約。水處理業務,則有 子公司煒盛廢水合計總金額達20億元之標案貢獻。
太陽能暨再生能源系統廠雲豹能源(6869)昨(18)日舉行興櫃前法說會,雲豹能源董事長賴勁麟指出,將以全方位再生能源整合服務品牌進軍資本市場,預計今年底力拚興櫃轉上市掛牌,為綠能產業再添生力軍。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表示,去年全年營收創歷史新高,年增逾九倍,達21.55億元,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逾90億元,對未來前景樂觀,今年營運可望大幅成長並再創新高。雲豹能源創立於2016年,目前資本額11.27億元,去年上半年稅後純益8,463萬元,每股純益1.06元,將於今天登錄興櫃,參考價70元。據了解,目前雲豹能源開發持有太陽能案場遍布全台12縣市,總量逾300MW(百萬瓦),更於台南北門投資建置全台最大123MW漁電共生戶外場域,預計年發電量達1.8億度。風電業務方面,雲豹能源結合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風電、永冠能源等離岸風電廠商組成離岸風電台灣隊,將於今年參加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遴選。儲能業務部分,雲豹能源子公司台普威能源去年取得台電高雄路園配電變電所儲能設備系統9億元標案,預計今年完工;而綠電售電平台業務,將陸續取得更多大型企業售電合約。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昨(18)日表示,今年供電相當穩定,備轉容量率都可以8%以上,夏季仍可維持280萬瓩備轉容量,冬季稍微低一些,但用電無虞,不會重演去年的513大停電。台電昨日舉辦「2021年電力記者年終座談」,針對未來兩、三個月供電預測都是「供電吃緊」的黃燈,鍾炳利解釋,是因冬季機組大修、空汙季減排,加上天冷民眾晚間開暖氣用電多,屬短期現象,估計5月以前備轉容量率都會低於10%,呈現「供電吃緊」黃燈,但今年可以很篤定講供電沒問題,即使是黃燈狀態,也都維持在8%以上,也就是備轉容量230萬瓩以上。他解釋,因為總用電量增加,讓發電量看似萎縮,也就是「分子不變、分母變大」造成的差距,讓備轉容量率降至10%以下,但冬天供電仍相當穩定。至於夏天,雖然尖峰負載增加,但屆時大修機組也會歸隊,同樣供電無虞,備轉容量都會維持在280萬瓩之上。他補充,冬天雖然很多機組歲修,但可派上場的都是較穩定機組。等夏天大修機組歸隊,負載雖增加,同樣不會有供電問題,備轉容量很夠。對於今年5月是否又會面臨用電挑戰,鍾炳利說,去年因疫情升溫及水情不好,水力發電無法救援,但今年庫蓄水量都幾乎95%以上,德基水庫接近滿水位,不認為今年會重演去年的513大停電。至於今年綠能展望,鍾炳利說,台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足夠饋線協助綠能業者併網,離岸風電相關饋線跟輸電都準備好,只要業者選定場址,地方找好,饋線自然就鋪好,台電負責的饋線一定可以滿足業者。
由於未來綠電占比大,為確保供電穩定性,台電規劃在通霄電廠把 剩餘可開發的20萬瓩裝置容量,新設1部快速起停天然氣機組,相關 更動環評書件已送抵環保署,將進行環差報告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依能源局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顯示, 未來在2023年底前,未有20萬瓩機組出現,代表新機組是從現有通霄 電廠環評容許範圍內,擠出最後剩餘可用的裝置容量。 過去通霄電廠更新計畫第一期在民國98年就已通過,當時總量4部 機組總裝置容量288±10%萬瓩,惟由於要滿足當時國內用電需求, 因此先更改為3部容量89.26萬瓩機組,其中通霄電廠新1號機至3號機 已在107年全數併網,環評說明書中仍有剩餘可用容量,因此台電規 劃設置新機組約20萬瓩快速起停天然氣機組。 台電指出,近年政府擴大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未來再生能源滲透率 將會逐年提高,尤其是太陽光電發電成長比例最為迅速,但是太陽光 電僅可以在晴天白畫時段作為電源,間歇性及夜間無法發電特性將導 致「電力供應不穩定」及「鴨子曲線」問題,使得傳統機組必須在天 候不佳以及日落時段快速升載,以補足太陽光電無法24小時穩定供電 窘境。 為解決供電穩定問題,未來電力系統調度將面臨更大挑戰,急需補 充「小型化」、「具快速起停能力」的機組,因此推動本計畫以提升 電網供電穩定性。 另外,為了因應未來大量再生能源併網,發電來源不穩定,台電規 劃在通霄電廠進行二期更新改建計畫,相關計畫去年4月通過環評, 台電利用通霄電廠舊機組拆除之後,將新增5部機組,總裝置容量共 330萬瓩,預計1在2029年起加入供電行列。
受惠台電離岸風電標案及去年底主要工程完工認列,正崴集團子公司森崴能源(6806)繼去年11月營收衝破7億元,創單月新高,12月營收再次刷新紀錄,翻倍成長來到14.18億元,累計去年全年營收達43.34億元,年成長逾7倍,單月及全年營收雙創歷史新高。由於年底主要工程陸續完工認列入帳,森崴能源去年11月單月營收創7.01億元新高,12月營收倍增達14.18億元,月增102.18%、年增1390.67%,連續2個月營收刷新紀錄。此外,旗下100%子公司富崴能源以628.88億元得標承攬台電二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EPC)及5年運維合約,依完工進度比率認列工程收入貢獻,去年1至12月累計全年營收43.34億元,較前一年5.01億元,成長逾7倍,年增幅達764.52%。富崴能源是台灣首家本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EPC)公司,去年底與國際知名風機大廠Vestas(台灣維特斯公司)簽訂31支風機供應及維運合約,每座風機裝置容量為9.5MW,總裝置容量為294.5MW,將設有海上升壓站及岸上開閉站。森崴能源另一子公司富威電力,提供綠電交易平台與ESCO節能、儲能裝置技術等全方位能源服務,協助南亞科、群聯、竹科半導體企業綠電轉供,橫跨科技、金融、服務、製造及電信業,用電場所超過50個電號的綠電服務經驗,供應太陽光電與陸域風電的複合式電力。目前綠電市場供不應求,富威電力有母公司森崴能源多元的能源供應做為售電案源,是國內最專業的綠電售電業者。
面對缺電危機,電力調頻技術將解救停電,發展儲能系統為重要的關鍵。北基國際(8927)全方位發展綠能,採用Tesla儲能設備,搶進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調頻輔助服務(AFC)市場,初期建置總規模10MW。近年缺電話題延燒,全台經歷停電或分區限電,電力供應正面臨核能即將退場,再生能源又受到天候因素影響,要發揮再生能源最大效益,需透過儲能系統提高電力備援,儲能設備顯得更加重要。北基先前已投入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再以增強型調頻備轉輔助服務(E-dReg)參與能源轉型,這是電力交易平台最新、難度較高、要求反應速度快、電池容量最多的儲能項目;台電電網需要支援時,儲能系統需在一秒內反應,最高持續4小時,同時具備dReg 0.5及dReg複合型功能,以協助維持電網頻率穩定。北基表示,投資數億元採購2套特斯拉巨量電力儲存設備Megapack,第一階段在屏東大連設置電池儲能總容量5MW/13.4MWh,為北基採用特斯拉設備的首座儲能案場,也是第一座民間自建E-dReg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案場,預計第1季併聯運轉,另一套5MW位於南部其他案場。高效能儲能設備才能有效調整電能頻率,要在一秒內快速反應穩定調頻,考驗儲能設備效能。北基已取得輸電級併聯儲能案場,持續與國內外廠商洽談,特斯拉位居全球儲能領導地位,期待未來雙方有更多合作機會。北基今年積極拓展綠能版圖,以精實專業團隊及開發動能,發展太陽光電、充電樁及儲能,未來還會經營售電平台,提供全方位再生能源服務,完備綠能版圖,成為台灣綠能產業的指標性企業。
本土新創NextDrive聯齊科技進軍日本推動家戶電源管理市場有成,昨(11)日與台灣電力公司共同宣布合作,將推出新一代家庭能源管理服務「1 %能源行動家」,即日起至3月31日,開放1萬名用戶免費報名體驗。聯齊科技執行長顏哲淵表示,利用能源管理系統,幫助用戶設定預算與節能百分比,以追蹤圖表讓用戶清楚了解「日常用電」是否符合預期。台電與聯齊科技規劃,開放用戶報名後,台電將到家戶內進行評估與電表設定,用戶家庭智慧電表與LINE串接,在手機App中即可「看見用電」,如同電力記帳本,為家庭用電環境設計,每10分鐘更新用電資料和統計累積數字,依照預算設定電費預算與超支提醒,不用擔心收到「天價帳單」。台電配售電事業部執行長王耀庭表示,綠電來自風、日照等方面,供需可能不穩定,台電要做的是平衡雙方需求、提供穩定基礎設施。他指出,在國外以太陽能發電直接導入家庭、或電動車與家庭電力交互使用技術,台灣已經有了,台電希望攜手新創業者的解決方案。
氫能將成為新能源!為減少碳排,經濟部所屬油電國營事業將扮領 頭羊,帶動衝刺綠氫發展。其中台電預計2030年之後開始引進天然氣 混燒氫氣、甚至是純氫能發電機組,直接減少發電碳排放;中油則將 成立氫能事業部,預計從2030年從油品供應逐漸轉型進軍氫能供應市 場。
根據環保署統計,2020年能源部門CO2排放約占燃料燃燒總排放14 .17%,其餘工業占48.74%,運輸占14.17%,服務業占10.35%,住 宅占11.54%,農業占1.15%。2021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有 多國宣示2050年邁向淨零碳排,我國也將此宣示納入溫管法新修正草 案,因此積極規劃發展氫能。
台電表示,由於氫能的相關技術正在開發,短期內最有可能實現的 是以現有燃氣機組調整配方,在天然氣燃料投入時添加5至10%的氫 氣,在確保安全情況下減少碳排放,同時也讓機組的發電效率能維持 住,將視國際上相關研究狀況進行實驗,初期會先以相關供應商提供 的配套機組來嘗試。
至於何時可能開始實現全氫氣的發電機組,台電認為,未來在203 0至2040年之間相關技術就會成熟,甚至商業化,屆時就會引進相關 機組進行發電,但氫氣發電需要國內有氫能接收站等基礎建設同時配 合才能實現。
不過,氫氣在運送過程中需要維持低溫高壓,這雖然與天然氣性質 接近,但卻有管線容易侵蝕等問題,這是未來要如何改裝電發設備必 須面對的挑戰。
此外,現為全台最大油品供應商的中油,未來也將逐步進軍氫能市 場。中油說,初期會先以「灰氫」為主,未來國內相關市場需求、法 規完善、供應鏈出現後,會逐步往純氫能開始邁進,也不排除比照進 口天然氣LNG的方式進口氫氣,預計在2030年開始相關供應。
在油品煉製方面,中油說,舊有的油品供應會隨未來對氫能依賴度 提升而逐年減產,不過在油品減產前會陸續汰換老舊製程,讓新製程 能符合未來環保法規,並朝向低碳排、低能耗及高產能的方向執行。
根據環保署統計,2020年能源部門CO2排放約占燃料燃燒總排放14 .17%,其餘工業占48.74%,運輸占14.17%,服務業占10.35%,住 宅占11.54%,農業占1.15%。2021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有 多國宣示2050年邁向淨零碳排,我國也將此宣示納入溫管法新修正草 案,因此積極規劃發展氫能。
台電表示,由於氫能的相關技術正在開發,短期內最有可能實現的 是以現有燃氣機組調整配方,在天然氣燃料投入時添加5至10%的氫 氣,在確保安全情況下減少碳排放,同時也讓機組的發電效率能維持 住,將視國際上相關研究狀況進行實驗,初期會先以相關供應商提供 的配套機組來嘗試。
至於何時可能開始實現全氫氣的發電機組,台電認為,未來在203 0至2040年之間相關技術就會成熟,甚至商業化,屆時就會引進相關 機組進行發電,但氫氣發電需要國內有氫能接收站等基礎建設同時配 合才能實現。
不過,氫氣在運送過程中需要維持低溫高壓,這雖然與天然氣性質 接近,但卻有管線容易侵蝕等問題,這是未來要如何改裝電發設備必 須面對的挑戰。
此外,現為全台最大油品供應商的中油,未來也將逐步進軍氫能市 場。中油說,初期會先以「灰氫」為主,未來國內相關市場需求、法 規完善、供應鏈出現後,會逐步往純氫能開始邁進,也不排除比照進 口天然氣LNG的方式進口氫氣,預計在2030年開始相關供應。
在油品煉製方面,中油說,舊有的油品供應會隨未來對氫能依賴度 提升而逐年減產,不過在油品減產前會陸續汰換老舊製程,讓新製程 能符合未來環保法規,並朝向低碳排、低能耗及高產能的方向執行。
環保署5日召開環評大會,會中審查麥寮區風力發電機組汰舊換新 計畫,將汰除四部660kW機組,新建三部4.2MW機組,經過討論後,兩 案皆通過,針對年溫室氣體減排可減少逾1萬公噸。
台朔重工表示,麥寮區風力發電機組汰舊換新計畫,計畫汰除四部 660kW機組新建三部4.2MW機組,由於舊風機使用年限已到,因此計畫 汰換,其中四部裝置容量660kW風力發電機組,運轉至今已達設計年 限且備品已停產。
台朔重工指出,依市場規格選用技術較成熟4.2MW機組做汰換,以 增加發電效率。原1號風力發電機組因距離高壓鐵塔間輸電線過近( 僅32公尺),為保護雙方設備該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不再新建。變 更後僅2、3及4號機組運轉,年總發電量預估約可增加2,703萬度,折 合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約13,758公噸。
能源局官員表示,由於舊機組使用20年,達使用年限,新機組使用 大風機,整體發電裝置容量提升,發電雖沒併入台電電網,而是供給 麥寮園區優先使用,整體與國家能源政策相符,因此支持更新計畫。
惟環評委員在會中質疑,國內並沒有風機除役後的相關使用,擔憂 風機退役後就存放在倉庫。台朔重工回覆,目前最優先選項是捐贈給 學術或法人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包含塔柱、 葉片,全部提供做為該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將整座風機直接再使用 ,不必廢棄機組,由於相關合作還在洽談,但希望朝這方向執行。
環評委員也提出新機組遇上鳥擊,因此要求開發單位將補充說明資 料及「營運前完成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布設」、「降載後恢復發電 額度依1%負載採漸進式回復」納入定稿。
台朔重工表示,麥寮區風力發電機組汰舊換新計畫,計畫汰除四部 660kW機組新建三部4.2MW機組,由於舊風機使用年限已到,因此計畫 汰換,其中四部裝置容量660kW風力發電機組,運轉至今已達設計年 限且備品已停產。
台朔重工指出,依市場規格選用技術較成熟4.2MW機組做汰換,以 增加發電效率。原1號風力發電機組因距離高壓鐵塔間輸電線過近( 僅32公尺),為保護雙方設備該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不再新建。變 更後僅2、3及4號機組運轉,年總發電量預估約可增加2,703萬度,折 合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約13,758公噸。
能源局官員表示,由於舊機組使用20年,達使用年限,新機組使用 大風機,整體發電裝置容量提升,發電雖沒併入台電電網,而是供給 麥寮園區優先使用,整體與國家能源政策相符,因此支持更新計畫。
惟環評委員在會中質疑,國內並沒有風機除役後的相關使用,擔憂 風機退役後就存放在倉庫。台朔重工回覆,目前最優先選項是捐贈給 學術或法人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風力發電機組拆除後,包含塔柱、 葉片,全部提供做為該單位教學或研究使用,將整座風機直接再使用 ,不必廢棄機組,由於相關合作還在洽談,但希望朝這方向執行。
環評委員也提出新機組遇上鳥擊,因此要求開發單位將補充說明資 料及「營運前完成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布設」、「降載後恢復發電 額度依1%負載採漸進式回復」納入定稿。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