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為因應氣候變遷、順應國際趨勢,環保署決定修法開徵碳費,修法 方向備受企業關注,其中使用電力部分將視為間接排放量,納入徵收 範圍。環保署20日指出,事業用電造成的碳排由事業負擔,不會轉由 發電廠承擔,就是說,個別企業用電愈多、碳費愈多,初期而言,年 排放量超過2.5萬噸將為首波收費的標準,至於台電公司等發電廠, 則不承擔這部分碳費的分攤。
環保署進一步指出,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其碳排放80%來自於用電 ,這部分碳費,就必須是由半導體業界自己負擔,包括台電在內的發 電廠,當然不用承擔這部分的碳費。除非,台電自己用電而產生的碳 排,才會是由台電自行負擔碳費。
依據預告修正草案內容,碳費將分階段,按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徵收 ,環保署指出,初期將以碳排大戶為碳費收取的對象,包括鋼鐵、煉 油、水泥、光電、半導體等產業首當其衝,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為 首波收費的標準。
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將涵蓋直接與間接排放量。環保署解釋 ,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排碳量為直接碳排,而生產需要用電造成的碳 排,則為間接,以半導體業為例,因其生產消耗大量電力,未來除製 程中直接排放碳外,還會再計入使用電力的排碳量,也就是,用電量 愈高者所需繳交碳費也愈高。
環保署表示,目前已要求發電業和大型製造業每年8月底前,盤查 登錄其前一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其生產過程使用燃料、原物料之 直接排放量與使用電力之間接排放量,都有掌握,未來徵收碳費時, 是向排放源依其直接與間接排放量徵收。
至於收取的碳費如何運用,環保署指出,會專款專用於減碳工作的 推動,包括研究及開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輔導、補助及獎勵辦理排 放源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促進低碳經 濟發展等。
環保署強調,目前修正草案預告作業持續進行,參考過去各種徵收 經驗,碳費制度需要考量多重因素:徵收對象公平性、減量效果、產 業競爭力、大眾所得及消費影響、就業需求等。在實際運作方面,也 需將「分階段徵收」、「差別費率」及「減量抵減」等機制逐一盤點 。環保署將再進一步與各界深入討論,凝聚共識。
環保署進一步指出,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其碳排放80%來自於用電 ,這部分碳費,就必須是由半導體業界自己負擔,包括台電在內的發 電廠,當然不用承擔這部分的碳費。除非,台電自己用電而產生的碳 排,才會是由台電自行負擔碳費。
依據預告修正草案內容,碳費將分階段,按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徵收 ,環保署指出,初期將以碳排大戶為碳費收取的對象,包括鋼鐵、煉 油、水泥、光電、半導體等產業首當其衝,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為 首波收費的標準。
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將涵蓋直接與間接排放量。環保署解釋 ,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排碳量為直接碳排,而生產需要用電造成的碳 排,則為間接,以半導體業為例,因其生產消耗大量電力,未來除製 程中直接排放碳外,還會再計入使用電力的排碳量,也就是,用電量 愈高者所需繳交碳費也愈高。
環保署表示,目前已要求發電業和大型製造業每年8月底前,盤查 登錄其前一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其生產過程使用燃料、原物料之 直接排放量與使用電力之間接排放量,都有掌握,未來徵收碳費時, 是向排放源依其直接與間接排放量徵收。
至於收取的碳費如何運用,環保署指出,會專款專用於減碳工作的 推動,包括研究及開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輔導、補助及獎勵辦理排 放源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促進低碳經 濟發展等。
環保署強調,目前修正草案預告作業持續進行,參考過去各種徵收 經驗,碳費制度需要考量多重因素:徵收對象公平性、減量效果、產 業競爭力、大眾所得及消費影響、就業需求等。在實際運作方面,也 需將「分階段徵收」、「差別費率」及「減量抵減」等機制逐一盤點 。環保署將再進一步與各界深入討論,凝聚共識。
櫃買中永續發展債券市場熱絡,110年發行量突破千億,目前永續 發展債券累計發行量達1,023.3億元,共發行32檔(流通在外共82檔 ,發行餘額為2,577.97億元),110年累計發行金額已超越109年全年 發行624億元紀錄,成長率達64%;12月還有台電及第一銀行各將發 行20億元綠色債券、10億元可持續發展債券。
櫃買統計指出,綠色債券方面,截至目前國內綠債流通在外共64檔 ,發行餘額達1,874.62億元;110年來已發行17檔,發行金額377.95 億元(含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10億元、聯電21億元、元大銀行5億 元、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17億元、崑鼎10億元、新光銀行10億元、 中租迪和3檔42億元、華南銀行10億元、德意志銀行2檔4億美元、台 灣銀行10億元、國巨10億元、世界先進7億元、法國外貿銀行1.8億美 元、台電公司64億元)。
另台電公司已於10月21日取得綠色債券資格認可,預計12月15日發 行20億元並上櫃,所募資金將全數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 投資計畫。
可持續發展債券方面,截至目前國內可持續發展債券流通在外共1 1檔,發行餘額達560.38億元;110年來發行8檔,發行總金額502.38 億元(含北富銀10億元、智利政府15億美元、合庫10億元、高盛金融 國際公司0.75億美元、土銀10億元、台灣高鐵10億元及玉山銀16億元 )。
另第一銀行已於11月11日取得10億元之可持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 預計12月間發行10億元並且上櫃,所募資金將全數用於「再生能源及 能源科技發展」之綠色投資計畫放款及「創造就業」之社會效益投資 計畫放款。
社會責任債券方面,櫃買中心今年首度推出社會責任債券,於110 年4月29日發布永續發展債券作業要點,新增社會責任債券櫃檯買賣 制度,目前流通在外檔數已有7檔,發行餘額為142.97億元(含永豐 銀10億元、凱基銀7億元、中信銀10億元、遠東新世紀12億元、韓國 新韓信用卡公司3億美元、北富銀10億元及合庫10億元)。
櫃買中心表示,年底前仍有國內金融機構或是企業可能有發行綠債 及可持續發展債券,但社會責任債券因資金用途限制,年底前將無申 請及發行案;整體觀察及研判,對明年永續發展債券(包含綠債、可 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市場發行面持審慎樂觀展望。
櫃買統計指出,綠色債券方面,截至目前國內綠債流通在外共64檔 ,發行餘額達1,874.62億元;110年來已發行17檔,發行金額377.95 億元(含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10億元、聯電21億元、元大銀行5億 元、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17億元、崑鼎10億元、新光銀行10億元、 中租迪和3檔42億元、華南銀行10億元、德意志銀行2檔4億美元、台 灣銀行10億元、國巨10億元、世界先進7億元、法國外貿銀行1.8億美 元、台電公司64億元)。
另台電公司已於10月21日取得綠色債券資格認可,預計12月15日發 行20億元並上櫃,所募資金將全數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 投資計畫。
可持續發展債券方面,截至目前國內可持續發展債券流通在外共1 1檔,發行餘額達560.38億元;110年來發行8檔,發行總金額502.38 億元(含北富銀10億元、智利政府15億美元、合庫10億元、高盛金融 國際公司0.75億美元、土銀10億元、台灣高鐵10億元及玉山銀16億元 )。
另第一銀行已於11月11日取得10億元之可持續發展債券資格認可, 預計12月間發行10億元並且上櫃,所募資金將全數用於「再生能源及 能源科技發展」之綠色投資計畫放款及「創造就業」之社會效益投資 計畫放款。
社會責任債券方面,櫃買中心今年首度推出社會責任債券,於110 年4月29日發布永續發展債券作業要點,新增社會責任債券櫃檯買賣 制度,目前流通在外檔數已有7檔,發行餘額為142.97億元(含永豐 銀10億元、凱基銀7億元、中信銀10億元、遠東新世紀12億元、韓國 新韓信用卡公司3億美元、北富銀10億元及合庫10億元)。
櫃買中心表示,年底前仍有國內金融機構或是企業可能有發行綠債 及可持續發展債券,但社會責任債券因資金用途限制,年底前將無申 請及發行案;整體觀察及研判,對明年永續發展債券(包含綠債、可 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市場發行面持審慎樂觀展望。
「2021年總統盃黑客松」日前揭曉獲奬團隊,台電的「師.牧漁」團隊提案,結合減碳、廢能再利用、企業ESG等元素,受到評審青睞,榮獲「卓越團隊獎」,充分展現台電數位人才培育成果及運用公開數據設計解決問題模型的成效,更全面落實透過跨域合作,解決政策和民眾生活難題的黑客松精神。
由台電菁英組成的台電「師.牧漁」團隊透過跨領域及跨電廠合作,集結台電發電處、林口、尖山與協和發電廠的台電同仁,並與台電綜合研究所、國立海洋大學與基隆區漁會的專家們,合力打造「共享海洋牧場」計畫,榮獲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備受肯定。台電指出,台電是一家重視企業責任的公司,為達成綠色循環的目標,台電的數據發展及服務創新扮演重要的角色。未來台電將逐步完成林口、協和與深澳等共享海洋牧場。
台電從2016年開始積極為數據人才的培育布局,在台電內部舉辦「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AI大數據運用競賽」等,並成功在去年首次榮獲總統盃黑客松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今年台電推派3個團隊參賽,在總計164件參賽作品的激烈競賽中,經初審均順利入選前20優秀團隊,且最後由「師.牧漁」團隊進入決選,讓台電再次蟬聯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除展現台電數據人才培育的成果,也善盡台電公司綠色企業責任,持續打造韌性台灣。
由台電菁英組成的台電「師.牧漁」團隊透過跨領域及跨電廠合作,集結台電發電處、林口、尖山與協和發電廠的台電同仁,並與台電綜合研究所、國立海洋大學與基隆區漁會的專家們,合力打造「共享海洋牧場」計畫,榮獲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備受肯定。台電指出,台電是一家重視企業責任的公司,為達成綠色循環的目標,台電的數據發展及服務創新扮演重要的角色。未來台電將逐步完成林口、協和與深澳等共享海洋牧場。
台電從2016年開始積極為數據人才的培育布局,在台電內部舉辦「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AI大數據運用競賽」等,並成功在去年首次榮獲總統盃黑客松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今年台電推派3個團隊參賽,在總計164件參賽作品的激烈競賽中,經初審均順利入選前20優秀團隊,且最後由「師.牧漁」團隊進入決選,讓台電再次蟬聯最高榮譽「卓越團隊」獎,除展現台電數據人才培育的成果,也善盡台電公司綠色企業責任,持續打造韌性台灣。
台電為持續滿足全國穩定用電需求,分分秒秒都須維持電力系統發電與用電量及電網頻率的動態平衡,今年11月15日正式營運的電力交易平台,是台灣電力轉型的劃時代里程碑,未來潛力商機上看百億元。
台電表示,電力交易平台7月試營運至今,已有大同(2371)、台達電子(2308)、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等四家業者完成相關能力測試,正式成為合格交易者並開始投標、競價及線上運轉,共14MW(百萬瓦)儲能設備參與調頻備轉服務市場;另有1.4MW、1.6MW分別參加即時、補充備轉服務市場,累計17MW民間電力資源參與,總計試行交易量已接近8,000MW-hr,交易金額超過400萬元。
台電指出,日前輔助服務市場具即時、彈性特點,可協助每日電力供需平衡調節,除已實際參與的業者,目前還有三家業者共申請14.9MW參與量,正進行相關測試;另有數十家潛在業者積極詢問準備中。
台電說明,因應再生能源持續增加,為兼顧能源轉型及全國穩定用電,台電自2014年起即以既有發電機組進行內部電力競價試驗,並因應2017年公告的電業法,積極規劃設立電力交易平台。
台電指出,台灣是獨立電網,電網穩定維持須自給自足,既有供電以大型發電機組為主,隨著電力交易平台誕生,將原本即建置於民間的電力資源引入電力市場,透過交易提高其附加價值,如民間傳統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用戶側需量反應及併網型儲能設備業者等多元分散式的民間電力資源,均可參與電力交易平台,打造「電力共享經濟」。
台電表示,電力交易平台首先導入日前(Day-Ahead)輔助服務市場,於前一天針對隔天的電力需求量進行競價買賣,台電每月依實際調度的電力容量及服務品質結算服務費用給參與業者。
另外,台電預計明年啟動「備用容量市場」交易,讓備用容量供給者與義務者可透過平台自由交易或媒合,強化長期供電穩定。(台電廣告)
台電表示,電力交易平台7月試營運至今,已有大同(2371)、台達電子(2308)、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等四家業者完成相關能力測試,正式成為合格交易者並開始投標、競價及線上運轉,共14MW(百萬瓦)儲能設備參與調頻備轉服務市場;另有1.4MW、1.6MW分別參加即時、補充備轉服務市場,累計17MW民間電力資源參與,總計試行交易量已接近8,000MW-hr,交易金額超過400萬元。
台電指出,日前輔助服務市場具即時、彈性特點,可協助每日電力供需平衡調節,除已實際參與的業者,目前還有三家業者共申請14.9MW參與量,正進行相關測試;另有數十家潛在業者積極詢問準備中。
台電說明,因應再生能源持續增加,為兼顧能源轉型及全國穩定用電,台電自2014年起即以既有發電機組進行內部電力競價試驗,並因應2017年公告的電業法,積極規劃設立電力交易平台。
台電指出,台灣是獨立電網,電網穩定維持須自給自足,既有供電以大型發電機組為主,隨著電力交易平台誕生,將原本即建置於民間的電力資源引入電力市場,透過交易提高其附加價值,如民間傳統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用戶側需量反應及併網型儲能設備業者等多元分散式的民間電力資源,均可參與電力交易平台,打造「電力共享經濟」。
台電表示,電力交易平台首先導入日前(Day-Ahead)輔助服務市場,於前一天針對隔天的電力需求量進行競價買賣,台電每月依實際調度的電力容量及服務品質結算服務費用給參與業者。
另外,台電預計明年啟動「備用容量市場」交易,讓備用容量供給者與義務者可透過平台自由交易或媒合,強化長期供電穩定。(台電廣告)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在即,具全球競爭力與高科技研發能量的台灣,如何在這波綠色革命浪潮中屹立不搖,將是政府與產業需要正視的機會與挑戰。作為台灣綠能科技研發與智庫機構,工研院在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和氫能發電、碳捕獲等科技都擁有相當的創新研發,能協助政府與產業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經濟日報將於12月7日舉辦「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今年主題是「綠能、綠金、綠生活」,邀請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台灣能源轉型之路。萬皓鵬將以「前瞻綠能新科技展望」為題發表演說,並分享工研院在綠能科技的創新研發。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公司、工研院、永豐餘投控、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協辦。
萬皓鵬表示,以台灣地理與氣候環境,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具備相當大的優勢,政府也設立了2025年再生能源須到20%的目標,依照目前再生能源發展逐漸釐清相關議題,在政策配套、創新科技發展下,未來再生能源設置量將會更加速成長。
在太陽能發電科技上,工研院研發的TOPCon高效率太陽電池,模組效率高達21.5%,土地需求面積比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減少10%,已達世界頂尖水準,目前已將技術移轉給茂迪公司並開始量產。下一代的鈣鈦礦-矽晶堆疊太陽電池的研發,實驗室效率也已達25.1%,預計目標將達27%,可望居世界領先地位。
另外,具有優良風場條件的台灣,離岸風力產業也應運而生。工研院針對近海風力發電的穩定,研發風場建置的偵測技術,例如建置海纜溫度感測系統與海纜荷載響應感測系統架構,能降低海纜遭受外力破壞機率。風場陣風鑑別與分析技術則可提高對風況的掌握度,縮短運維停機期程。
萬皓鵬指出,儘管再生能源有所突破,但要到達淨零碳排的目標,如何降低化石燃料的碳排更是關鍵,其中氫能發電便備受各國矚目。目前台灣氫氣來源以工業副產氫為主,一年產生的工業餘氫量達千萬立方米。如果全部回收作為發電應用,預估可提供數千萬度電,除提高產業自發電比例外、也有助於減少電網電力供給負擔。日前工研院便以團體戰策略,打造國內氫氣發電團隊,攜手工程設備大廠帆宣、氫能源商亞氫動力推動餘氫發電技術,未來更可推廣至更多產業。
經濟日報將於12月7日舉辦「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今年主題是「綠能、綠金、綠生活」,邀請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台灣能源轉型之路。萬皓鵬將以「前瞻綠能新科技展望」為題發表演說,並分享工研院在綠能科技的創新研發。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公司、工研院、永豐餘投控、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協辦。
萬皓鵬表示,以台灣地理與氣候環境,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具備相當大的優勢,政府也設立了2025年再生能源須到20%的目標,依照目前再生能源發展逐漸釐清相關議題,在政策配套、創新科技發展下,未來再生能源設置量將會更加速成長。
在太陽能發電科技上,工研院研發的TOPCon高效率太陽電池,模組效率高達21.5%,土地需求面積比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減少10%,已達世界頂尖水準,目前已將技術移轉給茂迪公司並開始量產。下一代的鈣鈦礦-矽晶堆疊太陽電池的研發,實驗室效率也已達25.1%,預計目標將達27%,可望居世界領先地位。
另外,具有優良風場條件的台灣,離岸風力產業也應運而生。工研院針對近海風力發電的穩定,研發風場建置的偵測技術,例如建置海纜溫度感測系統與海纜荷載響應感測系統架構,能降低海纜遭受外力破壞機率。風場陣風鑑別與分析技術則可提高對風況的掌握度,縮短運維停機期程。
萬皓鵬指出,儘管再生能源有所突破,但要到達淨零碳排的目標,如何降低化石燃料的碳排更是關鍵,其中氫能發電便備受各國矚目。目前台灣氫氣來源以工業副產氫為主,一年產生的工業餘氫量達千萬立方米。如果全部回收作為發電應用,預估可提供數千萬度電,除提高產業自發電比例外、也有助於減少電網電力供給負擔。日前工研院便以團體戰策略,打造國內氫氣發電團隊,攜手工程設備大廠帆宣、氫能源商亞氫動力推動餘氫發電技術,未來更可推廣至更多產業。
COP26大會日前閉幕,全球正在強化減碳作為,台灣第一個國營事 業碳捕捉技術正積極建設中,台電預計在台中電廠內設置減碳園區, 將斥資超過60億元,預計在2023年完工商轉。
根據資料顯示,台電台中發電廠位於台中市龍井區,面積277.5公 頃, 目前廠內設有10部燃煤機組及4部氣渦輪機組,合計裝置容量達 578萬瓩,其中電廠內9號機及10號機周邊現為空地,將作為設置「減 碳技術園區」。
台電指出,配合政府開發綠能政策,台電研究單位積極投入二氧化 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研發,目前已進入現場測試階段。依據目前規劃, 在台中火力發電廠設置減碳園區,透過化學溶液吸收法捕集燃煤發電 機組尾氣二氧化碳,進而降低火力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成政 府減碳政策。
台電在台中電廠內建設國營事業首座碳捕捉廠,且設置「減碳技術 園區」,規劃小規模碳捕集設施、微型碳捕集測試區、教展中心及智 慧溫室,面積約0.48公頃,預計一年可以捕捉2,000噸二氧化碳,碳 捕捉效率可達27.4%,預計2023年開始運轉。
台電補充,台中電廠減碳園區,將會是國內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 碳捕集設施,處理最大量約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預估每日二氧化 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提供智慧溫室使 用並銷售,目前每年尚有20萬噸的市場需求,且二氧化碳也可供學術 研究使用。台電還說,未來電廠碳捕集商轉驗證試驗後,預計最高捕 集量可達每年約100萬噸,後續視捕捉狀況,再規劃是否要增設碳捕 捉燃煤機組。
根據資料顯示,台電台中發電廠位於台中市龍井區,面積277.5公 頃, 目前廠內設有10部燃煤機組及4部氣渦輪機組,合計裝置容量達 578萬瓩,其中電廠內9號機及10號機周邊現為空地,將作為設置「減 碳技術園區」。
台電指出,配合政府開發綠能政策,台電研究單位積極投入二氧化 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研發,目前已進入現場測試階段。依據目前規劃, 在台中火力發電廠設置減碳園區,透過化學溶液吸收法捕集燃煤發電 機組尾氣二氧化碳,進而降低火力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成政 府減碳政策。
台電在台中電廠內建設國營事業首座碳捕捉廠,且設置「減碳技術 園區」,規劃小規模碳捕集設施、微型碳捕集測試區、教展中心及智 慧溫室,面積約0.48公頃,預計一年可以捕捉2,000噸二氧化碳,碳 捕捉效率可達27.4%,預計2023年開始運轉。
台電補充,台中電廠減碳園區,將會是國內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 碳捕集設施,處理最大量約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預估每日二氧化 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提供智慧溫室使 用並銷售,目前每年尚有20萬噸的市場需求,且二氧化碳也可供學術 研究使用。台電還說,未來電廠碳捕集商轉驗證試驗後,預計最高捕 集量可達每年約100萬噸,後續視捕捉狀況,再規劃是否要增設碳捕 捉燃煤機組。
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昨(15)日正式營運,7月試營運至今已有大同、台達電、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四家業者完成能力測試,累計17MW(百萬瓦)民間電力資源參與,粗估未來將有上看百億元規模的共享經濟商機。
台電過去遇上突發電力變化由大型機組救援,去年7月與企業打造亞洲首座電力頻率調整儲能系統,跳脫既有蓋電廠、買機組思維。今年7月電力交易平台揭牌,廣招民間業者投入,試行交易總交易量至今已接近8,000MW-hr(百萬瓦時),交易金額超過400萬元。
電力交易平台目前已有大同、台達電、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四家業者完成能力測試,正式成為合格交易者並開始投標、競價及線上運轉投入調頻備轉、即時備轉及補充備轉,各項目已達14MW、1.4MW及1.6MW,累計17MW民間電力資源。
此外,台電也預告目前還有四家業者共申請14.9MW參與量,正進行相關測試;另有數十家潛在業者積極詢問準備中。電力調度處長吳進忠則表示目前包括中華電、安瑟樂威、義電集團等。
台電董座楊偉甫致詞表示,依《電業法》規定逐步設立電力交易平台具有三個特色。首先,過去電力調度是由台電機組為主,未來透過平台就可把分散在民間的緊急發電機、電信機房、電動車充電站等整合成虛擬電廠,也就是「藏電於民」。
第二,過往傳統電源跟新興電力資源原本有相互競爭關係,如今透過整合除了可以減少能源開發,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也可以創造共享經濟。最後,過去台電開出需量反應採計畫型,無法當天緊急調度,如今透過平台,業者可彈性參與,依照自己本身資源來支援狀況。
台電過去遇上突發電力變化由大型機組救援,去年7月與企業打造亞洲首座電力頻率調整儲能系統,跳脫既有蓋電廠、買機組思維。今年7月電力交易平台揭牌,廣招民間業者投入,試行交易總交易量至今已接近8,000MW-hr(百萬瓦時),交易金額超過400萬元。
電力交易平台目前已有大同、台達電、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四家業者完成能力測試,正式成為合格交易者並開始投標、競價及線上運轉投入調頻備轉、即時備轉及補充備轉,各項目已達14MW、1.4MW及1.6MW,累計17MW民間電力資源。
此外,台電也預告目前還有四家業者共申請14.9MW參與量,正進行相關測試;另有數十家潛在業者積極詢問準備中。電力調度處長吳進忠則表示目前包括中華電、安瑟樂威、義電集團等。
台電董座楊偉甫致詞表示,依《電業法》規定逐步設立電力交易平台具有三個特色。首先,過去電力調度是由台電機組為主,未來透過平台就可把分散在民間的緊急發電機、電信機房、電動車充電站等整合成虛擬電廠,也就是「藏電於民」。
第二,過往傳統電源跟新興電力資源原本有相互競爭關係,如今透過整合除了可以減少能源開發,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也可以創造共享經濟。最後,過去台電開出需量反應採計畫型,無法當天緊急調度,如今透過平台,業者可彈性參與,依照自己本身資源來支援狀況。
隨著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及企業陸續加入RE100,帶動綠電市場需求攀升,售電業者扮演綠電供需調度的重要角色。全世界首家研發鋁電池的專業廠商亞福儲能11月取得再生能源售電執照,也是第一家電池廠整合售電服務的儲能業者,將提供企業更多元的能源服務方案。
根據台電資料,去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150億度,而契約容量大於5,000KW的用電大戶超過300家企業,每年用電量將近1,000億度電,綠電供給遠不符需求。此外,企業陸續加入國際倡議組織RE100,宣示2050年前達到100%使用綠電,綠電供不應求的緊俏局面將更加嚴峻。亞福儲能發展總監蘇修賢表示,預期至2023年,多數企業將完成中長期購電簽約,動作晚一步,將面臨無綠電可買的窘境。
企業普遍認為,購買綠電憑證即可達成100%綠電,但受限於再生能源間歇性及「電證合一」制度,綠電供給曲線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實際用電,關鍵在於綠電「即發即用」模式。台電於發電與用電端安裝智慧電表,每15分鐘記錄雙方綠電發用電量,若廠區於夜晚或白天無光無風情況下,沒有綠電可用,這時台電供應灰電,加上目前綠電與憑證無法分開交易,代表綠電使用者才是憑證擁有者,且無法僅購買額外綠電憑證而達成RE100。
企業該如何達到100%綠電呢?除了購買綠電外,必須建置儲能系統,在有綠電供給時間儲備綠能,有效調配再生能源使用。
亞福儲能與多家大型發電業者簽訂合作意向書,可提供企業綠電解決方案及安全環保的儲能系統。蘇修賢認為,邁向RE100應循序漸進、分階段進行,可從辦公室層級開始,逐步擴大至單一廠區,最後再推向全球營運據點,並搭配具有回收效益的鋁電池儲能技術,根絕電池燃燒與爆炸的風險,創造真正低碳且環保的綠色價值。(翁永全)
根據台電資料,去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150億度,而契約容量大於5,000KW的用電大戶超過300家企業,每年用電量將近1,000億度電,綠電供給遠不符需求。此外,企業陸續加入國際倡議組織RE100,宣示2050年前達到100%使用綠電,綠電供不應求的緊俏局面將更加嚴峻。亞福儲能發展總監蘇修賢表示,預期至2023年,多數企業將完成中長期購電簽約,動作晚一步,將面臨無綠電可買的窘境。
企業普遍認為,購買綠電憑證即可達成100%綠電,但受限於再生能源間歇性及「電證合一」制度,綠電供給曲線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實際用電,關鍵在於綠電「即發即用」模式。台電於發電與用電端安裝智慧電表,每15分鐘記錄雙方綠電發用電量,若廠區於夜晚或白天無光無風情況下,沒有綠電可用,這時台電供應灰電,加上目前綠電與憑證無法分開交易,代表綠電使用者才是憑證擁有者,且無法僅購買額外綠電憑證而達成RE100。
企業該如何達到100%綠電呢?除了購買綠電外,必須建置儲能系統,在有綠電供給時間儲備綠能,有效調配再生能源使用。
亞福儲能與多家大型發電業者簽訂合作意向書,可提供企業綠電解決方案及安全環保的儲能系統。蘇修賢認為,邁向RE100應循序漸進、分階段進行,可從辦公室層級開始,逐步擴大至單一廠區,最後再推向全球營運據點,並搭配具有回收效益的鋁電池儲能技術,根絕電池燃燒與爆炸的風險,創造真正低碳且環保的綠色價值。(翁永全)
GROWATT為全球最大太陽能戶用變流器品牌,三相組串變流器居全球前五大,儲能系統建置量在全球也有數個GW。晉好能源總經理游國周表示,2018年起在台灣全力推展GROWATT變流器,為解決用電大戶的儲能需求及目前急迫需求的AFC輔助服務,爭取原廠支持並已獲得承諾,即日起全面供應各型儲能系統。
用電大戶條款要求,3年內需完成綠能義務。找不到足夠屋頂可建發電系統的用電大戶,工廠騰出50坪空間來建置一套2MW儲能系統並不難;但相同容量的太陽能系統則需要4,000坪廠房頂。廠房未來若改建或搬遷,儲能系統容易遷移,是這類用電大戶的最佳選擇,也可用於削峰填谷或需量反應,帶來額外獲利。
以GROWATT儲能系統用於削峰填谷或需量反應,回收期約8至9年,隨著峰谷電價拉大,將縮短至6至8年;AFC電網級設備造價較高,但IRR更高,有機會4至5年回本。游國周表示,近來儲能系統的詢問不斷,年底前將為某太陽光電業者建置1W及1.5MW各一套儲能示範系統,另有5MW儲能系統洽談中。
韓國儲能產業發展神速,但也事故頻傳,關鍵在於電池。晉好表示,基於安全考量,GROWATT採取比鋰三元更安全且便宜的磷酸鋰鐵電池(LFP),完全解決鋰三元的安全隱患,鋰三元電池在強烈碰撞或高溫下容易起火爆炸,磷酸鋰鐵經嚴格的安全測試,在最惡劣事故中也不會產生起火爆炸。
晉好輸入GROWATT整套電池櫃,提供技術服務及維運,也取得台電交易者資格,符合相關法規,搭配台灣研發的EMS,協助客戶參與AFC業務。游國周分析,台電開出1GW需求,在供不應求下,愈早投入愈有利。以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一成做為備轉電力來看,儲能至少需求2GW,隨著更多風電及太陽光電併網,為確保電網穩定,需求勢必增加,為帶動儲能的另一股力量。
GROWATT成立11年,去年太陽能變流器全球銷售創下超過10GW佳績,今年持續看好。對晉好而言,今年原料大漲,影響系統施工,成為出貨的最大變數,但儲能接棒助攻,全年營收可望穩健向上,將參加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南港展覽2館攤位Q0716)。(翁永全)
用電大戶條款要求,3年內需完成綠能義務。找不到足夠屋頂可建發電系統的用電大戶,工廠騰出50坪空間來建置一套2MW儲能系統並不難;但相同容量的太陽能系統則需要4,000坪廠房頂。廠房未來若改建或搬遷,儲能系統容易遷移,是這類用電大戶的最佳選擇,也可用於削峰填谷或需量反應,帶來額外獲利。
以GROWATT儲能系統用於削峰填谷或需量反應,回收期約8至9年,隨著峰谷電價拉大,將縮短至6至8年;AFC電網級設備造價較高,但IRR更高,有機會4至5年回本。游國周表示,近來儲能系統的詢問不斷,年底前將為某太陽光電業者建置1W及1.5MW各一套儲能示範系統,另有5MW儲能系統洽談中。
韓國儲能產業發展神速,但也事故頻傳,關鍵在於電池。晉好表示,基於安全考量,GROWATT採取比鋰三元更安全且便宜的磷酸鋰鐵電池(LFP),完全解決鋰三元的安全隱患,鋰三元電池在強烈碰撞或高溫下容易起火爆炸,磷酸鋰鐵經嚴格的安全測試,在最惡劣事故中也不會產生起火爆炸。
晉好輸入GROWATT整套電池櫃,提供技術服務及維運,也取得台電交易者資格,符合相關法規,搭配台灣研發的EMS,協助客戶參與AFC業務。游國周分析,台電開出1GW需求,在供不應求下,愈早投入愈有利。以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一成做為備轉電力來看,儲能至少需求2GW,隨著更多風電及太陽光電併網,為確保電網穩定,需求勢必增加,為帶動儲能的另一股力量。
GROWATT成立11年,去年太陽能變流器全球銷售創下超過10GW佳績,今年持續看好。對晉好而言,今年原料大漲,影響系統施工,成為出貨的最大變數,但儲能接棒助攻,全年營收可望穩健向上,將參加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南港展覽2館攤位Q0716)。(翁永全)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15日前往台電核四廠視察,原能會簡報指出,核 四建照去年底過期,核燃料今年3月全部運出,依法嚴格而言已非核 電廠。若是未來要重啟,需要重新取得建照,且克服相關問題後,才 有可能繼續往下走。台電也強調,若重啟核四,原能會要求須重新進 行地質調查及後續耐震力評估,光調查時間就需4年以上,也得依最 新法規重新申請建照。
台電核能技術處長劉鴻漳指出,核四廠的現況是,1號機試運轉測 試未通過,2號機施工未完成。其中1號機冷機測試有32項文件因安全 因素遭原能會退回,其中為了測試移用2號機1,777項設備;2號機因 施工未完成,設備並未通電,嚴格說來,並非一經過完整驗證審核且 符合安全要求的核電廠。
值得注意的是,核四安全數位儀控系統汰舊更新困難。台電指出, 安全數位儀控系統已超過可靠年限,並且沒有足夠備品,加上廠商已 經停產,未來若需要則必須重新招標,並且通過新的耐震標準。
台電在簡報中首度曝光廠區下方長達2公里且通過汽機廠房的S斷層 ,並指出過去在建廠過程當中,相關地質調查仍在持續當中,後續地 調所已在2013年確認,核四廠區的S斷層長2公里,並在2019年確認核 四外海斷層具活動性且相連,推估長達93.9公里。依照地質新事證評 估,核四原耐震設計值0.4g已不足,若重啟原能會要求需重新進行地 質調查及後續耐震力評估。
核四廠建照已失效,原能會也表示,若是要重新取得建照,需要依 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等法規重新申請,且重新進行初期安全分析報 告更新與續建規劃,包含設備更新、組織人力重建、福島強化改善、 天然危害如地震、海嘯、火山 再調查與評估等,最終是否能重新取 得建廠執照,需視經濟部及台電能否克服相關議題,才能符合管制要 求。
核四公投前,立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安排前往核四考察,參訪藍委 則說,台電、原能會的說法皆是反核四,若核四實際情況這麼不堪, 應追究經濟部、台電疏失。經濟部政次曾文生則說,所有批評都會儘 快改善,包括讓資訊更透明。
台電核能技術處長劉鴻漳指出,核四廠的現況是,1號機試運轉測 試未通過,2號機施工未完成。其中1號機冷機測試有32項文件因安全 因素遭原能會退回,其中為了測試移用2號機1,777項設備;2號機因 施工未完成,設備並未通電,嚴格說來,並非一經過完整驗證審核且 符合安全要求的核電廠。
值得注意的是,核四安全數位儀控系統汰舊更新困難。台電指出, 安全數位儀控系統已超過可靠年限,並且沒有足夠備品,加上廠商已 經停產,未來若需要則必須重新招標,並且通過新的耐震標準。
台電在簡報中首度曝光廠區下方長達2公里且通過汽機廠房的S斷層 ,並指出過去在建廠過程當中,相關地質調查仍在持續當中,後續地 調所已在2013年確認,核四廠區的S斷層長2公里,並在2019年確認核 四外海斷層具活動性且相連,推估長達93.9公里。依照地質新事證評 估,核四原耐震設計值0.4g已不足,若重啟原能會要求需重新進行地 質調查及後續耐震力評估。
核四廠建照已失效,原能會也表示,若是要重新取得建照,需要依 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等法規重新申請,且重新進行初期安全分析報 告更新與續建規劃,包含設備更新、組織人力重建、福島強化改善、 天然危害如地震、海嘯、火山 再調查與評估等,最終是否能重新取 得建廠執照,需視經濟部及台電能否克服相關議題,才能符合管制要 求。
核四公投前,立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安排前往核四考察,參訪藍委 則說,台電、原能會的說法皆是反核四,若核四實際情況這麼不堪, 應追究經濟部、台電疏失。經濟部政次曾文生則說,所有批評都會儘 快改善,包括讓資訊更透明。
台電15日宣布正式啟動電力交易平台,7月試營運至今,已有大同 、台達電子、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等4家業者成為合格交易者,試行 總交易量接近每小時8,000MW,交易金額超過400萬元,有數十家業者 積極洽詢中,未來商機潛力上看百億元。
台電指出,既有供電以大型發電機組為主,隨著電力交易平台誕生 ,將原本建置於民間電力資源引入電力市場,如民間傳統發電業者、 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可配合調整用電的用戶側需量反應,及併網型 儲能設備業者等多元分散式民間電力資源,均可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競 價。明年啟動「備用容量市場」交易,讓備用容量供給者與義務者可 透過平台自由交易或媒合強化供電穩定。
台電自2014年起即以既有發電機組進行內部電力競價試驗,因應2 017年公告電業法,規劃設立電力交易平台;2019年推出「非傳統機 組參與即時備轉輔助服務暫行機制」,共84.2MW民間電力資源投入, 2020年攜手民間企業打造「亞洲首例」電力頻率調整儲能系統(AFC ),如同「虛擬電廠」,1秒可提供15MW電力,陸續驗證並確立分散 式電力參與電力交易的可行模式。
交易平台於前一天針對隔天電力需求量進行競價買賣,台電每月依 實際調度的電力容量及服務品質結算服務費用給參與業者,台電董事 長楊偉甫表示,目標2025年總交易量達到100萬瓩,商機上看百億。
台電表示,目前已有大同、台達電子、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等4家 業者正式成合格交易者。目前還有中華電信、震江電力等4家業者申 請14.9MW參與量,正進行測試中。
台電指出,既有供電以大型發電機組為主,隨著電力交易平台誕生 ,將原本建置於民間電力資源引入電力市場,如民間傳統發電業者、 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可配合調整用電的用戶側需量反應,及併網型 儲能設備業者等多元分散式民間電力資源,均可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競 價。明年啟動「備用容量市場」交易,讓備用容量供給者與義務者可 透過平台自由交易或媒合強化供電穩定。
台電自2014年起即以既有發電機組進行內部電力競價試驗,因應2 017年公告電業法,規劃設立電力交易平台;2019年推出「非傳統機 組參與即時備轉輔助服務暫行機制」,共84.2MW民間電力資源投入, 2020年攜手民間企業打造「亞洲首例」電力頻率調整儲能系統(AFC ),如同「虛擬電廠」,1秒可提供15MW電力,陸續驗證並確立分散 式電力參與電力交易的可行模式。
交易平台於前一天針對隔天電力需求量進行競價買賣,台電每月依 實際調度的電力容量及服務品質結算服務費用給參與業者,台電董事 長楊偉甫表示,目標2025年總交易量達到100萬瓩,商機上看百億。
台電表示,目前已有大同、台達電子、安瑟樂威與漢翔航空等4家 業者正式成合格交易者。目前還有中華電信、震江電力等4家業者申 請14.9MW參與量,正進行測試中。
隨美國聯準會(Fed)啟動縮減購債,升息指引也愈來愈明顯,市場利率重返正常化將成定局,觀察目前美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至1.58%,台債10年券殖利率也來到0.55%上下,市場利率低無可低的結構,應該就是回不去了,也代表公司債籌資最低成本的黃金期已然終結。
券商主管表示,去年疫情衝擊,美、歐、日大型濟體全面擴大量化寬鬆(QE),狂印鈔、大灑幣,其他主要央行也均跟進降息,風險性資產重摔,湧入債市避風港,激勵前所未有的大多頭,指標10年美債殖利率跌破1.0%(殖利率愈低代表債券價格愈高的多頭行情),台債10年券殖利率持續探底,年初跌破0.5%,一路狂洩至11月底的0.236%,期間屢屢刷新史上最低紀錄。
由於公債次級市場主流券的殖利率,一向是公司債發行時票面利率定價重要指標。券商主管指出,隨公債殖利率持續大跌,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的定價也愈有利,如AAA級的台電、中油、中華電信、台積電等發債大咖,指標5年債票面利率最低甚至低於0.4%,金控公司則約是0.5%左右。
但隨今年初疫苗開始接種,各國陸續解除全面封鎖,加上經濟前景展望好轉,尤其通膨升溫、油價大漲,公債殖利率落底反彈。券商主管說明,美國10公年債殖利率從年初1%之下,大幅攀高至破1.7%,之後波動起伏,目前又靠向1.6%,台債10年券殖利率更回到去年疫情爆發前水準的0.5%之上。
券商主管強調,今年以來公司債票面利率也從史上低點反轉上揚,AAA級公司債5年券幾乎都回到0.5%以上,金控公司則來到0.59%,儘管與5年前都在1.0%以上相比,還是相對低得多,但隨明年Fed升息腳步愈來愈近,去年票面利率的史上最低水準,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也代表將正式告別公司債最佳籌資時機。
券商主管表示,去年疫情衝擊,美、歐、日大型濟體全面擴大量化寬鬆(QE),狂印鈔、大灑幣,其他主要央行也均跟進降息,風險性資產重摔,湧入債市避風港,激勵前所未有的大多頭,指標10年美債殖利率跌破1.0%(殖利率愈低代表債券價格愈高的多頭行情),台債10年券殖利率持續探底,年初跌破0.5%,一路狂洩至11月底的0.236%,期間屢屢刷新史上最低紀錄。
由於公債次級市場主流券的殖利率,一向是公司債發行時票面利率定價重要指標。券商主管指出,隨公債殖利率持續大跌,企業發行公司債籌資的定價也愈有利,如AAA級的台電、中油、中華電信、台積電等發債大咖,指標5年債票面利率最低甚至低於0.4%,金控公司則約是0.5%左右。
但隨今年初疫苗開始接種,各國陸續解除全面封鎖,加上經濟前景展望好轉,尤其通膨升溫、油價大漲,公債殖利率落底反彈。券商主管說明,美國10公年債殖利率從年初1%之下,大幅攀高至破1.7%,之後波動起伏,目前又靠向1.6%,台債10年券殖利率更回到去年疫情爆發前水準的0.5%之上。
券商主管強調,今年以來公司債票面利率也從史上低點反轉上揚,AAA級公司債5年券幾乎都回到0.5%以上,金控公司則來到0.59%,儘管與5年前都在1.0%以上相比,還是相對低得多,但隨明年Fed升息腳步愈來愈近,去年票面利率的史上最低水準,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也代表將正式告別公司債最佳籌資時機。
台電全面擴充通信設備,建置超高速光纖系統,成為國營事業第一 間引入最先進電信等級網路技術的公司,台電斥資約8.65億元,9日 起開通測試總管理處至南部資料中心的通訊線路,開啟台電通信系統 網路化的新紀元。
台電表示,由於電力系統傳輸、調度、保護及監控,以及數位轉型 後的智慧電網、大數據分析皆需仰賴快速靈敏的通信系統,有如人體 「神經傳導系統」,扮演全台電力調度、供電安全不可或缺的角色。 升級後的超高速光纖通信系統,將能更快速靈敏地傳導巨量數據流, 讓供電更穩定,並為未來智慧電力服務奠基。
台電自建超高速光纖通信系統,網路據點遍布台灣本島及澎湖,除 了是國營事業首發,在頻寬以及網路規模也是現有電信業者以外的雙 第一。
台電取法道路系統中的國道、省道、鄉縣道模式,以核心網路、中 繼骨幹網路以及接取網路3階層,分階段建置992套設備,除了將核心 網路頻寬提升10倍至100Gbps,中繼骨幹及接取網路分別有4倍及1.6 倍以上增幅,並全面將電路數量擴充至3倍以上,頻寬大幅擴增後, 為台電拓展電信事業頻寬出租帶來新商機。
台電指出,這次系統引進具精準查修及電路故障自癒功能的智慧化 網管技術,除了可精準查修設備異常,也可透過自癒網路讓通信系統 不中斷,即時調度通信資源,大幅提升運維效率。
針對已有的通信系統,台電也以「一芯多用」模式引進DWDM光纖傳 輸技術,使多波長訊號同步傳輸,大幅增加現有光纖基礎設施容量。
未來,台電規劃將有線光纖通信系統與無線微波通信系統相互備援 ,完成「有線加無線,通信不受限」的目標。
台電表示,由於電力系統傳輸、調度、保護及監控,以及數位轉型 後的智慧電網、大數據分析皆需仰賴快速靈敏的通信系統,有如人體 「神經傳導系統」,扮演全台電力調度、供電安全不可或缺的角色。 升級後的超高速光纖通信系統,將能更快速靈敏地傳導巨量數據流, 讓供電更穩定,並為未來智慧電力服務奠基。
台電自建超高速光纖通信系統,網路據點遍布台灣本島及澎湖,除 了是國營事業首發,在頻寬以及網路規模也是現有電信業者以外的雙 第一。
台電取法道路系統中的國道、省道、鄉縣道模式,以核心網路、中 繼骨幹網路以及接取網路3階層,分階段建置992套設備,除了將核心 網路頻寬提升10倍至100Gbps,中繼骨幹及接取網路分別有4倍及1.6 倍以上增幅,並全面將電路數量擴充至3倍以上,頻寬大幅擴增後, 為台電拓展電信事業頻寬出租帶來新商機。
台電指出,這次系統引進具精準查修及電路故障自癒功能的智慧化 網管技術,除了可精準查修設備異常,也可透過自癒網路讓通信系統 不中斷,即時調度通信資源,大幅提升運維效率。
針對已有的通信系統,台電也以「一芯多用」模式引進DWDM光纖傳 輸技術,使多波長訊號同步傳輸,大幅增加現有光纖基礎設施容量。
未來,台電規劃將有線光纖通信系統與無線微波通信系統相互備援 ,完成「有線加無線,通信不受限」的目標。
為籌措綠能推動及電力開發所需資金,台電公司5日經常務董事會 通過,預定於12月中旬發行今年度第四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137億元 。其中10年期公司債20億元已取得櫃檯買賣中心綠色債券資格認可, 將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的綠色投資計畫,加計11月中將 發行綠色債64億元,合計今年綠色債券共發行84億元。
台電表示,這是今年最後一次發行公司債,總計今年發行公司債6 21億元,比起去年發債800多億元減少200多億,主要是今年受惠上半 年國際燃料價格低廉、今年售電收入大增,讓公司營運比起去年好, 因此減少發債金額。
台電指出,本次綠色債券所募資金20億元,將投入湖山水庫小水力 發電、集集攔河堰南岸聯絡渠道南岸二小水力發電、萬里水力發電、 全台小水力發電第一期、澎湖低碳島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第一及 二期、風力發電第五期、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宜蘭仁澤 -土場地熱發電第一期計畫等共計10項綠色投資計畫。
自2017年政府推動發行綠色債券以來,台電年年響應發行,12月中 發行的綠色債券為今年度第二次發行,加計即將於11月中旬發行綠色 債券64億元,今年度綠色債券發行額度共84億元,總累計發行額度將 達438.5億元。
台電補充表示,這次公司債發行條件,5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 利率0.57%發行58億元,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 次還本。7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0.62%發行59億元,採固定 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10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 債(綠色債券):利率0.69%發行20億元,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 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
台電表示,這是今年最後一次發行公司債,總計今年發行公司債6 21億元,比起去年發債800多億元減少200多億,主要是今年受惠上半 年國際燃料價格低廉、今年售電收入大增,讓公司營運比起去年好, 因此減少發債金額。
台電指出,本次綠色債券所募資金20億元,將投入湖山水庫小水力 發電、集集攔河堰南岸聯絡渠道南岸二小水力發電、萬里水力發電、 全台小水力發電第一期、澎湖低碳島風力發電、離岸風力發電第一及 二期、風力發電第五期、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宜蘭仁澤 -土場地熱發電第一期計畫等共計10項綠色投資計畫。
自2017年政府推動發行綠色債券以來,台電年年響應發行,12月中 發行的綠色債券為今年度第二次發行,加計即將於11月中旬發行綠色 債券64億元,今年度綠色債券發行額度共84億元,總累計發行額度將 達438.5億元。
台電補充表示,這次公司債發行條件,5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 利率0.57%發行58億元,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 次還本。7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利率0.62%發行59億元,採固定 利率計息,每一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10年期無擔保普通公司 債(綠色債券):利率0.69%發行20億元,採固定利率計息,每一年 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
台電協和電廠除役將更新改建兩部130萬瓩級天然氣機組,擬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引發民間環保人士抗議,指台電四接恐成「下一個公投戰場」。
有人建議改以生質能發電作為選項,對此,台電7日明確回應表示,若要改用生質能,不但難度太高,且協和3、4號機2024年除役,更新改建時程須再延後,將影響北部供電穩定需求。
三接、四接都面臨生態爭議窘況。台電規劃協和電廠更新案將興建四接,而其海堤需填海造地18.6公頃區域,海面下30公尺布滿紅扇珊瑚、美麗骨穗軟珊瑚等42種、多達七萬株的珊瑚,環團1日在協和環評初審會議上,以生態保護為由,表達反對。
台電協和電廠環評案已在環保署專案小組召開三次會議尚未闖關,台電強調,將透過完善復育措施,創造珊瑚友善環境,落實生態保育,也將廣納環評委員及各界所提供建議,納入後續評估、規劃、設計、施工、營運。
台電強調,填海面積較原先規劃減少三成五,目前協和電廠建四接是最適方案。
至於外界建議將協和更新天然氣改為生質能發電,台電指出,目前國內生質燃油來源較少,須靠進口國外料源,燃料供應及成本必須重新評估,過去生質燃料生產有排擠糧食供應問題。後續改以非糧食作為原料,但受限原料不足及處理成本與技術欠成熟瓶頸,且國際間未有以生質燃料作為大型電廠的燃料。
另生質燃油雖屬綠能,但使用生質燃料作為發電,仍有懸浮微粒(PM)、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空污排放,同樣需設置空污防制設備降低其對空品影響。
此外,協和電廠機組廠齡大多逾40年,爐管、汽機及各輔助設備均老舊,且發電效率低,並非換生質燃料就能繼續運轉,現階段若要評估改用生質燃油,需要改建各種設備,相關工程評估更耗時耗力,勢會讓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時程再延後,影響未來供電穩定需求。
有人建議改以生質能發電作為選項,對此,台電7日明確回應表示,若要改用生質能,不但難度太高,且協和3、4號機2024年除役,更新改建時程須再延後,將影響北部供電穩定需求。
三接、四接都面臨生態爭議窘況。台電規劃協和電廠更新案將興建四接,而其海堤需填海造地18.6公頃區域,海面下30公尺布滿紅扇珊瑚、美麗骨穗軟珊瑚等42種、多達七萬株的珊瑚,環團1日在協和環評初審會議上,以生態保護為由,表達反對。
台電協和電廠環評案已在環保署專案小組召開三次會議尚未闖關,台電強調,將透過完善復育措施,創造珊瑚友善環境,落實生態保育,也將廣納環評委員及各界所提供建議,納入後續評估、規劃、設計、施工、營運。
台電強調,填海面積較原先規劃減少三成五,目前協和電廠建四接是最適方案。
至於外界建議將協和更新天然氣改為生質能發電,台電指出,目前國內生質燃油來源較少,須靠進口國外料源,燃料供應及成本必須重新評估,過去生質燃料生產有排擠糧食供應問題。後續改以非糧食作為原料,但受限原料不足及處理成本與技術欠成熟瓶頸,且國際間未有以生質燃料作為大型電廠的燃料。
另生質燃油雖屬綠能,但使用生質燃料作為發電,仍有懸浮微粒(PM)、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空污排放,同樣需設置空污防制設備降低其對空品影響。
此外,協和電廠機組廠齡大多逾40年,爐管、汽機及各輔助設備均老舊,且發電效率低,並非換生質燃料就能繼續運轉,現階段若要評估改用生質燃油,需要改建各種設備,相關工程評估更耗時耗力,勢會讓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時程再延後,影響未來供電穩定需求。
搶鐵飯碗要把握未來三年黃金期!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台電、台糖、中油及台水等四家事業,受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影響,至113年均處員工退休高峰期,這是進國營事業窄門大好機會,其中台電未來三年有3,000人要離退,中油近年離退每年逾800∼900人力缺口,經濟部7日舉行油電糖水新進職員聯合甄試,報考多達3萬多人,平均錄取率約5.21%,今年派用職員錄取935人,起薪3.6萬至3.9萬元之間,競爭相當激烈。
9月失業率3.96%雖創近五個月最低,但和4月就業人數仍差距10.7萬人,失業率仍創近五年同期最高,因此國營事業鐵飯碗成為畢業新鮮人及失業者尋職的重要路徑之一。
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110年新進職員甄試7日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四個考區共24個考場同步舉行初試,報考總計31,570人,首節到考人數17,944人,到考率僅56.8%;預計錄取935人,平均錄取率約5.21%。其中台電錄取最多為663人,中油188人,台水52人,台糖32人。
很多新鮮人及失業者想捧鐵飯碗又怕國營企業窄門難搶,但油電糖水等國營事業自105年起,面臨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潮,這三年是國營事業退休最高峰,以台電來說,這三年職員、僱員有近4,000人退休,每年都有逾千人離退,109年台電離退1,575人創歷史高峰,今年離退1,389人,未來三年還有近3,000人要離退。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到113年以前時機都不錯,想要考進台電捧鐵飯碗可要好好把握機會。
張廷抒說,台電員工約2.78萬人,今年除職員錄取近700人,僱員在疫前也徵人近700人,二者合計約進用新人1,400人,職員起薪3.8萬元,僱員約2.9萬起薪,每年僱員離退大於職員,近五年平均每年補足僱員缺口逾700人,這些都是70年代電力建設起飛時期關鍵人力,台電希望在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等積極經驗傳承。每年大舉注入新血,台電員工平均年齡從2013年最高49.7歲,估計至112年後將下降至42.9歲,走向年輕化。
另中油今年要招考僱員約754人,台水也要徵新血280人,至於台糖未來三年平均每年離退160∼180人,約占台糖員工數5%。
9月失業率3.96%雖創近五個月最低,但和4月就業人數仍差距10.7萬人,失業率仍創近五年同期最高,因此國營事業鐵飯碗成為畢業新鮮人及失業者尋職的重要路徑之一。
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110年新進職員甄試7日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四個考區共24個考場同步舉行初試,報考總計31,570人,首節到考人數17,944人,到考率僅56.8%;預計錄取935人,平均錄取率約5.21%。其中台電錄取最多為663人,中油188人,台水52人,台糖32人。
很多新鮮人及失業者想捧鐵飯碗又怕國營企業窄門難搶,但油電糖水等國營事業自105年起,面臨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潮,這三年是國營事業退休最高峰,以台電來說,這三年職員、僱員有近4,000人退休,每年都有逾千人離退,109年台電離退1,575人創歷史高峰,今年離退1,389人,未來三年還有近3,000人要離退。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到113年以前時機都不錯,想要考進台電捧鐵飯碗可要好好把握機會。
張廷抒說,台電員工約2.78萬人,今年除職員錄取近700人,僱員在疫前也徵人近700人,二者合計約進用新人1,400人,職員起薪3.8萬元,僱員約2.9萬起薪,每年僱員離退大於職員,近五年平均每年補足僱員缺口逾700人,這些都是70年代電力建設起飛時期關鍵人力,台電希望在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等積極經驗傳承。每年大舉注入新血,台電員工平均年齡從2013年最高49.7歲,估計至112年後將下降至42.9歲,走向年輕化。
另中油今年要招考僱員約754人,台水也要徵新血280人,至於台糖未來三年平均每年離退160∼180人,約占台糖員工數5%。
四大公投年底登場,包括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公投等都是對政府能源政策的重大挑戰。環保署昨(1)日排案審查協和電廠四接環評,被視為恐成下一個公投戰場。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從原本填海造陸面積29.25公頃縮減至約18.6公頃,從「正方形」縮減成「三角形」,希望與環境共存。
台電昨天也發出四大聲明。首先強調協和改建是燃油改燃氣,兼顧供電及空汙改善;其次,由於從其他接收站輸氣並不可行,且既有油槽與儲氣槽的安全規範不同,不能直接改建為儲氣槽等原因,在協和海域設置天然氣接收站是評估後的最適方案。
第三,協和電廠海域現況,證明填海造陸與人造海堤結構可兼顧供電,與生態共存共榮,未來將透過完善復育措施,為珊瑚創造更好的家;第四,台電已減少填海造陸面積,將廣納各界意見,落實環保及生態保育。
協和電廠四接環評除可能是下一個公投戰場,由於接近2022年地方選舉,也成為有意競逐基隆市長參選人的必考題。
前國民黨立委謝國樑已表態參選,他說,填海造地對海洋生態衝擊不可逆,呼籲環委重視在地聲音,兼顧海洋保育,不要草率決定。
台電昨天也發出四大聲明。首先強調協和改建是燃油改燃氣,兼顧供電及空汙改善;其次,由於從其他接收站輸氣並不可行,且既有油槽與儲氣槽的安全規範不同,不能直接改建為儲氣槽等原因,在協和海域設置天然氣接收站是評估後的最適方案。
第三,協和電廠海域現況,證明填海造陸與人造海堤結構可兼顧供電,與生態共存共榮,未來將透過完善復育措施,為珊瑚創造更好的家;第四,台電已減少填海造陸面積,將廣納各界意見,落實環保及生態保育。
協和電廠四接環評除可能是下一個公投戰場,由於接近2022年地方選舉,也成為有意競逐基隆市長參選人的必考題。
前國民黨立委謝國樑已表態參選,他說,填海造地對海洋生態衝擊不可逆,呼籲環委重視在地聲音,兼顧海洋保育,不要草率決定。
環保署昨(1)日召開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評第三次初審會議,環保署專案小組最後要求補件再審,希望開發單位評估替代方案、縮小填海造陸面積的可能性及補充生態復育資料等內容後,於明年1月31日前送專案小組再審。
此案攸關減煤增氣能源轉型及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興建,但因涉及填海造陸,環保團體擔憂珊瑚礁生態遭受衝擊,向環委喊話退回此案,並呼籲政府別讓四接成為下一個公投戰場。
經濟部推動能源轉型受挫,不僅觀塘三接遭受公投挑戰,四接也卡在環評,受環團質疑。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天繼三接環差初審會議後出席坐鎮,但結果仍是待補正再審。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主要內容是將協和電廠既有四部燃油機組拆除,改建兩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複循環機組,並填海造陸18.6公頃興建四接。
初審會議中,正反支持者激辯。支持開發的在地里長指出,基隆中山區24位里長支持四接,代表至少是2.5萬里民,比連署反對開發的4,000多人多,里長認為台電已展現誠意縮小填海造陸面積,呼籲環委支持。
環團則強調珊瑚礁生態及海岸保育,要求經濟部考慮深澳等替代方案。
曾文生表示,四接未來開發的地方就是人工海岸,經過數十年滄海桑田,確實有部分生態發展,但鄰近的深澳、野柳生態更豐富,目前選址是較合適的選擇,但經濟部願意再掃描所有可能替代方案。
此案攸關減煤增氣能源轉型及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興建,但因涉及填海造陸,環保團體擔憂珊瑚礁生態遭受衝擊,向環委喊話退回此案,並呼籲政府別讓四接成為下一個公投戰場。
經濟部推動能源轉型受挫,不僅觀塘三接遭受公投挑戰,四接也卡在環評,受環團質疑。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天繼三接環差初審會議後出席坐鎮,但結果仍是待補正再審。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主要內容是將協和電廠既有四部燃油機組拆除,改建兩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複循環機組,並填海造陸18.6公頃興建四接。
初審會議中,正反支持者激辯。支持開發的在地里長指出,基隆中山區24位里長支持四接,代表至少是2.5萬里民,比連署反對開發的4,000多人多,里長認為台電已展現誠意縮小填海造陸面積,呼籲環委支持。
環團則強調珊瑚礁生態及海岸保育,要求經濟部考慮深澳等替代方案。
曾文生表示,四接未來開發的地方就是人工海岸,經過數十年滄海桑田,確實有部分生態發展,但鄰近的深澳、野柳生態更豐富,目前選址是較合適的選擇,但經濟部願意再掃描所有可能替代方案。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8)日拍板現職軍公教明年元旦起調薪4%,調幅為25年來最高,估約82萬人受惠;至於脫鉤處理的退休軍公教人員月退金,蘇揆指示「優於斟酌」,估約52萬人受惠,最快明年7月1日可調整,幅度待討論。
依往例,國營事業會同步與公務員一併調薪。經濟部國營會昨表示,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調薪;幅度應參照公務員,也就是貼近4%,經濟部油電糖水四大國營企業約5.2萬人受惠。
蘇揆昨日於行政院院會中,拍板「111年度軍公教調薪案」,並表示全體軍公教人員調薪4%,「這個多一點的漲幅」是25年來最高,盼藉此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薪。
根據行政院資料,本次調幅為25年來最高,軍公教於1996年加薪5%後,後續調幅均為3%;在2000年以後有四度調薪,分別是2001年、2005年、2011年與2018年。
主計總處估算,本次調整待遇所需經費共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地方政府161億元。主計長朱澤民補充說明,中央所需經費將利用歲計賸餘,地方政府因預算已編列,政院將給予地方政府適當協助。
蘇揆說明,軍公教同仁在防疫、紓困、振興、非洲豬瘟等國家政策,均夜以繼日服務、盡心盡力,盼國人同胞能一同支持此次軍公教調薪方案,也希望民間企業在軍公教人員調薪後,能將經濟成果與員工共享,為員工調薪。
至於年金改革後,軍公教現職人員調薪已與退休人員脫鉤。根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施行細則》規定,月退金調整條件有二,一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二為至少每四年檢討一次。
對此,蘇揆表示,退休軍公教同仁也是國人同胞,雖目前尚未符合調整條件,但也請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同仁經濟生活,能多一點溫暖與保障,也一同享受經濟成果。
對於退休人員,人事長施能傑補充說明,銓敘部、教育部、國防部將組成評估小組,依法定程序評估後提出建議方案,明年7月1日將是年改實施後首度滿四年,若有調整,最快也會是在這時間點適用。
朱澤民補充說明,蘇揆指示為月退金調整匡列10億元預算,一方面是會計科目,另一方面是政策宣示,至於確切數字、幅度,仍須由評估小組討論,若經費增加就以預備金補上,若低於10億元,剩餘經費就繳庫。
依往例,國營事業會同步與公務員一併調薪。經濟部國營會昨表示,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調薪;幅度應參照公務員,也就是貼近4%,經濟部油電糖水四大國營企業約5.2萬人受惠。
蘇揆昨日於行政院院會中,拍板「111年度軍公教調薪案」,並表示全體軍公教人員調薪4%,「這個多一點的漲幅」是25年來最高,盼藉此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薪。
根據行政院資料,本次調幅為25年來最高,軍公教於1996年加薪5%後,後續調幅均為3%;在2000年以後有四度調薪,分別是2001年、2005年、2011年與2018年。
主計總處估算,本次調整待遇所需經費共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地方政府161億元。主計長朱澤民補充說明,中央所需經費將利用歲計賸餘,地方政府因預算已編列,政院將給予地方政府適當協助。
蘇揆說明,軍公教同仁在防疫、紓困、振興、非洲豬瘟等國家政策,均夜以繼日服務、盡心盡力,盼國人同胞能一同支持此次軍公教調薪方案,也希望民間企業在軍公教人員調薪後,能將經濟成果與員工共享,為員工調薪。
至於年金改革後,軍公教現職人員調薪已與退休人員脫鉤。根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施行細則》規定,月退金調整條件有二,一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二為至少每四年檢討一次。
對此,蘇揆表示,退休軍公教同仁也是國人同胞,雖目前尚未符合調整條件,但也請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同仁經濟生活,能多一點溫暖與保障,也一同享受經濟成果。
對於退休人員,人事長施能傑補充說明,銓敘部、教育部、國防部將組成評估小組,依法定程序評估後提出建議方案,明年7月1日將是年改實施後首度滿四年,若有調整,最快也會是在這時間點適用。
朱澤民補充說明,蘇揆指示為月退金調整匡列10億元預算,一方面是會計科目,另一方面是政策宣示,至於確切數字、幅度,仍須由評估小組討論,若經費增加就以預備金補上,若低於10億元,剩餘經費就繳庫。
軍公教調薪4%國營事業跟進台菸酒率先表態,油電糖水亦將比照,可望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
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拍板2022年1月1日起軍公教調薪4%,經費314億元,至少82萬人受惠。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率先宣布跟進調薪,調幅比照軍公教4%,中油、台電、台糖和台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至於加薪幅度在4%以內,明年3、4月才會明朗,並追溯至2022年元旦起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軍公教退職、退休人員月退休金在軍公教年金改革後,已和軍公教調薪脫鉤處理,而是按物價波動超過5%,或每四年斟酌一次,由於2022年7月軍公教年改已屆四年,將會檢討,蘇揆指示主計長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也能共享經濟成果。預計2022年7月前提出調整方案,目前暫先匡列10億元預算,預計52萬名退休軍公教人員受惠。
行政院會28日通過「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與「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修正案」,明年度軍公教將調薪4%,所需經費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及地方政府161億元,另退休人員月退休金暫匡列10億元。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2兆2,391億元維持不變;歲出由原列2兆2,621億元,調整改列為2兆2,784億元;歲入歲出差短由原列230億元,調整改列為393億元,計增列163億元;債務還本960億元維持不變,尚須融資調度財源共1,353億元,以舉借債務690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663億元(原列500億元)彌平,修正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蘇揆說,過去25年調薪幅度最高是3%,這次調整幅度4%突破25年來最高,盼立法院早日通過,讓軍公教可從明年1月1日起就增加多一點收入。至於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月退休金調整機制,人事長施能傑說,最快明年7月1日生效。
台菸酒指出,台酒旗下包括評價人員(普考)與職員(高考)薪資皆一併調漲4%,估台酒近6,000名員工將受惠,以台酒新進人員起薪來說,有望從3.2萬元提高到3.33萬元。
至於年終獎金,若成功下修立院盈餘目標,最高4.4個月;若未下修則為3.6個月以下。
此外,隨著軍公教調薪、國營事業油電糖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後續經濟部將依經營績效、用人費用等內容進行相關作業,預計明年3月至4月調薪幅度才會明朗化,屆時會追溯至元旦起算。官員說,軍公教調薪將起示範作用,可望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
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拍板2022年1月1日起軍公教調薪4%,經費314億元,至少82萬人受惠。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率先宣布跟進調薪,調幅比照軍公教4%,中油、台電、台糖和台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至於加薪幅度在4%以內,明年3、4月才會明朗,並追溯至2022年元旦起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軍公教退職、退休人員月退休金在軍公教年金改革後,已和軍公教調薪脫鉤處理,而是按物價波動超過5%,或每四年斟酌一次,由於2022年7月軍公教年改已屆四年,將會檢討,蘇揆指示主計長朱澤民「優於斟酌」,讓退休軍公教也能共享經濟成果。預計2022年7月前提出調整方案,目前暫先匡列10億元預算,預計52萬名退休軍公教人員受惠。
行政院會28日通過「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與「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修正案」,明年度軍公教將調薪4%,所需經費314億元,包括中央政府153億元及地方政府161億元,另退休人員月退休金暫匡列10億元。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2兆2,391億元維持不變;歲出由原列2兆2,621億元,調整改列為2兆2,784億元;歲入歲出差短由原列230億元,調整改列為393億元,計增列163億元;債務還本960億元維持不變,尚須融資調度財源共1,353億元,以舉借債務690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663億元(原列500億元)彌平,修正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蘇揆說,過去25年調薪幅度最高是3%,這次調整幅度4%突破25年來最高,盼立法院早日通過,讓軍公教可從明年1月1日起就增加多一點收入。至於軍公教退休人員的月退休金調整機制,人事長施能傑說,最快明年7月1日生效。
台菸酒指出,台酒旗下包括評價人員(普考)與職員(高考)薪資皆一併調漲4%,估台酒近6,000名員工將受惠,以台酒新進人員起薪來說,有望從3.2萬元提高到3.33萬元。
至於年終獎金,若成功下修立院盈餘目標,最高4.4個月;若未下修則為3.6個月以下。
此外,隨著軍公教調薪、國營事業油電糖水也將跟進為員工加薪,後續經濟部將依經營績效、用人費用等內容進行相關作業,預計明年3月至4月調薪幅度才會明朗化,屆時會追溯至元旦起算。官員說,軍公教調薪將起示範作用,可望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加薪潮。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