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經濟部昨(23)日召開今年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會後表示,審議委員考量今年疫情對國內影響很大,決定今年10月到明年3月電價,維持平均每度2.6253元,讓國內電價「連七凍」,再刷新電價浮動機制以來最長持平期。
曾文生表示,雖然下半年國際油價上漲,台電燃料成本大增,但考量到台電上半年大賺187億元、電價穩定基金還有248億元,最重要是各產業都正從疫情三級警戒中復甦;會中委員意見一致,決定維持平均電價每度2.6253元。
依中油天然氣價格,電業用戶今年初至今的燃氣價格累計漲幅已達19.5%,但同時間台電今年兩次電價都未調漲,恐會造成台電財務壓力。
台電昨日回應,依電價公式所計算出來的應調幅度為1.2%,並交由委員審議;至於未來燃料成本,美國能源部7月預估,油價今年下半年每桶價格為72.33美元,明年還要持續觀察。
台灣5月進入三級警戒後內需跟外銷產業「兩樣情」,內需產業營收大受衝擊,但製造業因國際終端需求增加而訂單接到燙手,外界好奇電價是否考量採「雙軌制」?讓用電普遍較大的製造業漲電價,民生服務業維持不漲。對此,曾文生表示,委員會並無相關討論。
另外,明年將會有大量再生能源併入台灣電力系統,是否造成電價上漲壓力?曾文生回應,只要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大於平均電價,當綠能滲透率提高勢必會墊高電價,2022年價格應往上揚。
但他補充,目前綠能都是直接由企業用戶收購,所以綠電價格也由他們吸收,未必會影響到平均電價。
媒體詢問,2022年電價看漲,但遇上九合一地方大選,依照過去考量「選前紅利」,鮮少在選舉年調漲價格,是否曾考量過這次電價先調漲?對此,曾文生表示,電價是由委員共識決,並非經濟部可以單獨決定。
國際能源價格如天然氣、燃煤、原油等,下半年開始上揚波動,台 電表示,天然氣與原油有4到6個月落差,即使下半年天然氣價格走高 ,但上半年成本偏低,平均後台電提報審議會調幅為1.2%。會後經 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16位委員一致認為,台電上半年仍有盈餘,考 量國內仍受疫情影響,調漲電價會對物價衝擊,決議電價不調整。
至於未來電價趨勢,曾文生認為,未來再生能源併網數量增加,對 供電影響很大,電價勢必會因此調漲反映成本,惟仍需關注國際能源 價格。國內企業對綠電需求大,尤其產業鏈有綠電憑證需求,價格略 高綠電也會直接被收購,整體電價變化,需視實際併網數量而定。
23日審議會也聚焦討論夏月電價、時間電價。經濟部表示,近年來 氣候變遷,用電尖峰在5月出現,為平抑用電量,電價審議委員會接 受台電建議,將從明年試行高壓用戶提前進入夏月電價費率,從5月 16日起算至9月30日,預估有2.5萬戶會受影響,但需與產業再溝通, 預計年底送委員會討論,最快明年1月起高壓用戶「非夏月」費率會 降低。
曾文生指出,高壓用電戶在生產時,可透過排程,並且搭配時間電 價,削峰填谷,預估高壓用戶提前實施夏月電價,讓尖峰用電因此減 少50萬瓩,且企業會因提前生產,減少在夏月電價期間生產,只要安 排得宜,不但節電,電價支出反可減少。
他說,雖然高壓用戶夏月時間提早,但整體平均電價不會因此上漲 ,要求台電在非夏月時段調降電費,在一增一減情況下,保持電價整 體平衡。預計鋼鐵、石化、紡織等產業,可透過調節生產時間。
時間電價方面,委員會接受台電建議,將現有尖峰用電時段,從2 段調整為3段,新增夜尖峰(16點至22點)時段,讓企業調配生產時 間,並平抑整體用電量。台電10月起將試辦1年,曾文生說,新夜間 時段對學校、穩定朝九晚五用電穩定辦公室等都是有利方案。(相關 新聞見A4)
受惠於今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價格仍處於低點,讓相關發電成本較台 電預期減少,不過下半年國際經濟情勢逐漸恢復,原油已經攀升至每 桶約72美元,預期未來仍有上漲空間,加上天然氣漲勢明顯,下半年 也呈上漲趨勢,成為未來台電營運壓力隱憂。
外部有燃料成本漲價,內部則有能源轉型的困境,為減少空污,台 電被迫要增氣減煤,燃氣占比高達四成,燃料成本墊高,目前台電燃 料成本占營收近五成。
另外,在非核家園轉型政策下,國內再生能源併網數量逐漸加大, 在綠電先行政策下,國內電價成本已逐步壂高,光購入綠電成本就有 百億之譜,但在電價上並沒有真實反映。
經濟部曾估計,未來2025年因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二成,最大值會 讓電價上漲約33%,雖然最後不一定漲幅這麼大,但整體電價勢必會 調整。
明年遇上選舉年,電價調漲可能性恐因政治凌駕專業而降低,從2 021年起應考量的漲幅,若累積到2023年再反映,受限於電價公式漲 價有天花板3%限制,台電營運成本無法適時反映,台電虧損勢必擴 大。
面對未來電價有上揚的可能,政府卻未「超前部署」,讓民眾逐步 適應新電價,卻是選擇一次大幅上漲,後續帶來民生衝擊及企業反彈 ,這應非政府所樂見。
【台灣新聞】大同電力拚储能新局,桃園大園4MW系統通過台電測試,搶進輔助服務市場!
台灣電力巨頭大同電力(股票代號:2371)近期展開储能業務擴大布局,位於桃園大園的4MW储能系統已順利通過台電的調頻備轉輔助服務測試。這一里程碑的達成,讓大同成為台灣首個取得參與台電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資格的廠商。
由於再生能源供電的不穩定性,容易對電網造成衝擊,為了確保供電穩定,台電特別推出了日前輔助服務市場。這個市場在電力系統運轉前一天進行,主要提供調頻備轉、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及其他必要輔助服務,作為交易標的。
根據政府規劃,2025年储能系統參與輔助服務的容量將達到約1,000MW。隨著未來再生能源併網量的增加,储能系統的需求量也將逐年增加。大同電力在通過台電的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能力測試後,積極搶進市場商機,目標在2025年達到300MW的參與量。
大同電力此次的成功,不僅展現了其在储能技術上的實力,也顯示了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未來,大同電力將繼續深化储能技術研發,並積極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為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做出貢獻。
台灣電力大廠大同電力在智慧電網系統整合領域再創佳績,近日在桃園大園地區的4MW儲能系統成功通過台電的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能力測試,並榮獲電力交易專業人員資格,成為台灣首批獲得參與台電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資格的廠商之一。大同電力憑藉這項成就,將積極投入日前市場交易,目標在2025年達到300MW的參與量。 為了應對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對電網造成的衝擊,確保供電品質穩定,台電特別推出日前輔助服務市場。這個市場在電力系統運轉前一日進行,主要交易標的包括調頻備轉、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及其他必要的輔助服務。 根據政府規劃,2025年储能系統參與輔助服務的容量將達到約1,000MW,隨著未來再生能源併網量的增加,這個數字將會逐年進行調整。 大同電力在通過台電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能力測試後,還積極投入雙邊合約AFC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其1MW的合約已於今年7月上線。根據台電標準,每15分鐘的服務品質指標至少須達到95%以上,才能取得全額收益。大同電力的服務品質指標則達到了100%。 大同電力強調,公司對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問題非常重視。無論是1MW的AFC雙邊合約案場還是4MW的日前輔助服務案場,都已通過業界最嚴格的UL9540储能系統安全性現地認證,大同也是全台唯一通過此項認證的廠商。 大同電力擁有發電、輸電到配電的設備與系統整合服務,近年來致力於發展分散式能源管理系統的自主軟硬體整合技術開發,成為台灣極少數具有智慧電網系統整合能力的大廠之一。
為減緩再生能源間歇性造成電網衝擊,達穩定供電品質的目標,台 電推出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該市場為電力系統運轉前一日,以提供調 頻備轉、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及其他必要的輔助服務做為交易標的。
政府規劃2025年儲能系統參與輔助服務容量約為1,000MW,隨著未 來再生能源併網量的增加,儲能系統需求量將逐年滾動檢討。
大同儲能事業部另提供台電1MW的雙邊合約AFC調頻輔助服務已於今 年7月上線,依台電標準,每15分鐘服務品質指標至少須達到95%以 上,才能取得全額收益,而大同的服務品質指標則達到100%。
大同表示,公司相當重視儲能系統最重要的安全性問題,無論是1 MW的AFC雙邊合約案場或4MW的日前輔助服務案場,皆已通過業界最嚴 格的UL9540儲能系統安全性現地認證,而大同亦是全台唯一通過該項 認證的廠商。
大同擁有從發電、輸電到配電的設備與系統整合服務,近年致力於 發展分散式能源管理系統的自主軟硬體整合技術開發,為台灣極少數 具有智慧電網系統整合的大廠之一。
考量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容易造成電網衝擊,為達到穩定供電目標,台電推出日前輔助服務市場,該市場為電力系統運轉前一日,以提供調頻備轉、即時備轉、補充備轉及其他必要之輔助服務做為交易標的。
政府規劃2025年儲能系統參與輔助服務容量約為1,000MW,隨著未來再生能源併網量增加,儲能系統需求量將逐年滾動檢討,大同在通過台電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能力測試後積極搶進市場商機,力拚2025年達到300MW參與量。
台電開啟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新局,南方電力搶先搶攻,成立「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操控中心」,預計年底前上線,為參與AFC能源輔助服務的投資人提供全方位服務。AFC市場商機看漲,各路英豪紛紛湧入,競爭激烈。南方電力董事長黃坤元指出,要成為獲利贏家,除了要有高效能儲能設備,還需專業的投標和操作策略。為了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南方電力還成立了「代操中心」,專業人員24小時監控,並與大學合作開發競標輔助軟體,為投資人創造高報酬。南方電力以綠電交易、儲能系統為基礎,提供整體綠能布局,並與業界領頭羊合作,打造储能界的夢幻組合。
台灣太陽光電業界今年經歷了一個充滿挑戰的年度,許多EPC廠在材料漲價和供應短缺的背景下,面臨倒閉的危機。然而,在這股哀鴻遍野的聲浪中,宇軒綠能卻逆勢成長,今年EPC接案量上看120MW,成為業界的一匹「黑馬」。面對市場的漲價風暴,宇軒綠能採取了與眾不同的策略,選擇談判代替互槓,確保供貨不斷,同時也換來了「緩漲」的善意回應,讓接案和施工都能按照進度進行。 董事長杜鎧兆透露,宇軒綠能不僅僅是蓋電廠,還投入電廠,今年建置的案場中,超過30%是公司自己持有。與其他純EPC公司相比,宇軒綠能擁有更大的運作空間。作為台灣首批投入太陽能系統的公司,宇軒綠能的接案能力讓同業刮目相看,但其獨特的運作方式卻是學不來的。這家公司的成功,與團隊的特質和策略密不可分,包括發展新工法和強大的維運能力。 宇軒綠能廣泛關注各類型太陽光電的發展,也包括儲能。由於在農業大棚曾有失足的經驗,公司對於不熟悉的領域非常謹慎。杜鎧兆表示,對於養殖外行,不會盲目投入,開發儲能案場是公司發展的重點之一,並積極參與台電電力輔助服務項目,以自設升壓站解決饋線問題。 今年,宇軒綠能預期自有電廠新增逾40MW,總持有量已進入100MW大戶之列,其雄厚的實力也讓放款銀行視為上賓。未來,公司將與合作夥伴共同成立SPV方式投入大型電廠。杜鎧兆謙虛地表示,作為一家小公司,投資大型電廠需要與夥伴合作,而宇軒綠能有著非常專業且有經驗的團隊。目前已取得3件大型電廠的電業籌設許可,公司將持續朝此方向努力。
台灣電力新聞:森崴能源躍升為離岸風電領軍,ESG模範企業前景可期
企業追求永續發展,能源轉型成為國際趨勢,而台灣的森崴能源(6806)正是這股潮流的領頭羊。該公司不僅是正崴集團的子公司,更是台灣離岸風電統包工程界的佼佼者。去年12月7日,森崴能源在興櫃市場掛牌,預計10月正式轉上市,成為業界首家上市的公司。
由董事長郭台強和總經理胡惠森領軍,森崴能源實收資本額達13億元。自2017年成立以來,公司深耕再生能源產業,憑藉政府政策的推動和國際大企業對綠電的需求,去年實現稅後純益2.44億元,毛利率27.94%,稅後EPS2.86元,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森崴能源的「光、風、水、氣、大平台」發展戰略,使其在太陽光電、離岸及陸域風電、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電廠領域均有布局。公司主要營收來自投資開發、建置及運維,並提供潔淨能源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綠電交易平台與ESCO節能、儲能裝置技術等多元服務。
目前,森崴能源運轉及建置中的太陽光電廠已有28個,陸域風力發電廠8座,均為公司自行開發設計、建置及維運。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達10.20億元,年增長1,260%,毛利率45.12%,稅後純益2.64億元,EPS 2.47元。
旗下子公司富崴能源成功標下台電二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將在彰化外海建置300MW風力發電,並負責5年運維,得標金額高達628.88億元。這將培養在地離岸維運團隊,提升國內運維工程師的能力,爭取為台灣各個離岸風場提供運維服務,建立離岸風電台灣隊。
另一子公司富威電力,成為台灣第三家取得售電業執照的公司,專門整合集團所開發的再生能源進行外銷,是目前唯一提供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綠電供應商。公司已與南亞科技等多家重量級大廠達成綠電購售,並提供企業綠電、儲能及ESCO節能全套服務。
台灣電力公司近期在能源轉型道路上邁出重要步伐,其中「增氣減煤」政策及多座發電廠的環評案成為焦點。除了三接案外,森霸豐德電廠、台電南部電廠及協和發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也將對台灣的能源結構產生重大影響。這三座電廠中,森霸豐德電廠已經通過四次審查,即將進入環評大會;台電南部電廠則剛完成第一次初審,預計下半年將面對環評挑戰。而協和發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雖然已經縮減填海造地面積,但環評委員仍要求補件再審。這些電廠的進展,對於台灣的能源供應及環境保護將具有深遠影響。
台灣的儲能產業正迎來一個關鍵時刻,隨著能源轉型的加緊推進,储能技術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編列的「區域性储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畫」已投入8年16億,由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工研院綠能所進行研究與示範,這對台灣储能產業來說是一大步進展。 從106年開始,該計畫在台灣多地建置储能系統,如高雄永安、台中龍井及彰濱等地,已累計建置7MW╱7MWh的储能系統。其中,大同、華城電機、創揚科技、能元、東元、昇陽電池、健格、台達電、台塑生醫、長利等台灣廠商參與其中,不僅達成了政府扶植本土企業的目標,也證明了台灣廠商在储能系統設計與生產方面的自主能力。 台電也積極參與储能建置,其自建儲能計畫目標達160MW,目前已決標的東林案10MW及台南鹽田案15MW,接著還有路園20MW及龍潭60MW等案將陸續啟動。台電的储能需求量體不斷上修,從最初的590MW到800MW,甚至有機會上修到1,000MW,近期規劃增強型容量也達到近2GWh。 去年,AFC頻率輔助服務計畫的推出,標誌著台灣電網大量導入储能的全面開放時代正式來臨。政府不斷鼓勵企業參與國家能源建設,讓業界從對储能技術的陌生摸索,逐步邁向成熟。 工研院綠能所對储能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化,從鋰電池技術到储能BMS及EMS,再到PCS,工研院在储能領域的投入,不僅為台灣储能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部即將在這週五前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會議將聚焦於10月份電價是否會調漲的議題。知情人士透露,這次的調價決定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疫情成為了重要的考量點。雖然台電目前有盈餘,燃料成本也在上漲,但綠電併網的增量和燃氣成本的上升,讓台電希望合理反映成本。 對於是否會連續第七個月凍結電價,還是微幅調漲,將由審議委員會進行充分討論。有傳聞指出,考慮到內需商業和製造業的經濟冷熱兩樣情況,可能會採取分業別調漲的方式,比如民生和商業凍結電價,而工業則調漲2至3%。 另外,由於台電已經向經濟部反映,許多行業存在灰色地帶,例如觀光工廠和部分服務業使用高壓用電,技術上存在困難,因此若採取差別政策,可能會破壞電價結構,並引發公平性問題。 今年台電的稅前盈餘達到2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7億元,但10至12月的營收卻出現虧損。國際天然氣價格的波動,以及中油自7月起三次調漲電業氣價,都讓台電面臨成本壓力。太陽光電和風電的併網容量增加,也將為台電帶來近百億的營運成本。 至於台電的超額利潤和基金結餘,累計起來有244.03億元。如果委員會認為台電應該得到合理的利潤,這部分將從平準基金中支應。若未及時調漲電價,明年平準基金可能會用罄。
台灣電力公司即將啟動一系列的供電穩定計畫,以應對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用電需求。為此,台電計畫在今明兩年內投入777.77億元,進行電廠更新、新設綠能與新設變電所等四項重要工程,確保產業用電不斷電。 特別是對於台積電這樣的重量級企業,台電不斷提升南科供電能力。今年起,台電啟動南區一期輸變電計畫,其中南科將興建三座345KV的500MVA超高壓變電所,預計可增加150萬瓩的供電能力,滿足台積電88萬瓩的用電需求。整體來說,南科供電能力將提升至425萬瓩,並預計在2030年12月完工。 環保署於今年7月通過竹科寶山2期計畫,外界預測將吸引台積電2奈米廠進駐。台電也即將啟動相關基礎設施計畫,預計投資148.29億元,以應對新竹科園區寶山用地擴建計畫及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的用電需求。 不僅如此,台電還計劃從明年開始啟動綠能第一期計畫,目標在3年內增設160MW裝置容量的綠電,包括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等,以解決開發困難時的問題,並快速設置綠電。 此外,台電也正在規劃南部燃氣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計劃投入約500億元,以設置新型的天然氣大型機組,替代現有的機組,並將相關計畫報請能源局同意。
碩天民國86年成立,UPS、資料中心PDU及消費性線材三大事業部的產品都以Cyberpower品牌銷售。主力產品UPS的營收占比逾六成,獲得Best Buy、Costco、Walmart、Amazon等國際大廠採用,延長線等電源周邊在通路創下佳績,並與合作夥伴展碁推廣資料中心的PDU等組件。
總經理何濂洵表示,去年在疫情、中美貿易及台幣升值影響下,碩天營收持續成長,繳出EPS 5.7元佳績,配發5.4元;今年嚴重缺料,上半年仍成長11.58%,營收來到43.88億元;自民國97年上市以來,股利11年持續增加,寫下業界紀錄。
碩天看好太陽光電發展,去年起投入變流器研發,產品線涵蓋3至66K,50KW為主力,今年出貨上看120MW。業務協理許照陽表示,面對中國強烈競爭,碩天以品質及價格的整體優勢,打開國際市場,外銷歐洲比重達六成;新產品搭載直流箱及串列監控,以IV curve scan確保系統的發電正常,並協同系統商運用在風力及沼氣發電,取得不錯成效。
Cyberpower太陽能變流器在台灣占有相當分額,明年底將上市100KW機型,以高性價比搶進漁電及大型地面案場。此外,挾著大功率變流器及UPS的整合經驗,發展適用在併網型儲能系統的PCS組件。
碩天表示,將以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延長UPS使用年限。2年多前系統商安裝的儲能系統,目前持續正常運作,並際依實際運作修改逆變器參數。今年底將推出家用型儲能系統,也會和電池廠商合作,符合台電的儲能自動頻率控制規範。(翁永全)
為探討儲能併接電網的可行性及在能源轉型的角色,行政院於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編列「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畫」共8年16億,自106年起由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工研院綠能所進行相關研究、建立示範案場及扶植產業鏈。
原預計執行區域性儲能計畫至113年累計建置15MW╱30MWh,已於高雄永安、台中龍井及彰濱3個場域共建置7MW╱7MWh儲能系統。其中107年永安案由大同得標1MW,採用台達電系統與方案;龍井案由華城電機、創揚科技及能元共同得標完成1MW。
108-109年於彰濱規劃可容納10MW的大型場域,共建置4套系統,包含由東元旗下安華電機攜手昇陽電池;健格採用有量STOBA電池;台達電使用自身電池方案;大同改採台塑生醫及長利的電池,均為台灣廠商,達成了政府扶持本土企業使命,也確認了台灣廠商有能力自主設計與生產儲能系統。
能源局建置的成果跟經驗,作為台電開始自建及招標參考,加快儲能建置速度,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今年起,工研院綠能所執行能專計畫,針對永安、龍井及彰濱等儲能案場進行長時間測試,收集運作數據及進一步優化。
台電自建儲能計畫共160MW,東林案10MW及台南鹽田案15MW都已決標,接著還有路園20MW及龍潭60MW等案。台電儲能需求的量體從最初590MW不斷上修,從平台上可見800MW,有機會上修到1,000MW,近期規劃增強型容量也有近2GWh的需求。
去年的AFC頻率輔助服務計畫開出第一槍,合計15MW由翰可、台泥綠能、台普威、聚恆及大同等5家業者得標。今年7月交易平台上線後,宣告電網大量導入儲能的全面開放時代正式來臨。
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國家能源建設,回首來時路,業界初期對於儲能電池高壓設計、如何搭配電網及維持系統穩定性等全然陌生,甚至如何選擇最適合電網的電池也在摸索。政府以遠見的思維,藉由能源局推動示範驗證計畫,讓企業有機會結合工研院的資源一起練兵。工研院研究鋰電池技術,並延伸至儲能BMS及EMS,PCS也有著墨,多年前也在南分院六甲院區建立1MW系統。
AFC商機各界看好,紛紛搶進,除了要有合規的高效能儲能設備,也要具備專業及最佳的投標策略與操作策略,才能成為獲利贏家。南方電力董事長黃坤元表示,少數可以自己上線者,也需由通過台電認可的合格交易員來執行,未來參與台電AFC電力交易平台業者大多委託專業代操,因此成立「代操中心」。
黃坤元表示,AFC電力交易平台交易1MWh容量費每小時最高600元,效能費最高則是350元,依此計算,每年儲能投報IRR相當誘人。台電需求大,初期供應不多,應該會照單全收;未來供給變多時,擬定好的投標策略就很重要;得標後也必須緊盯台電的供需變化,以最佳操作策略,為投資人創造高報酬。
「代操中心」將成為市場的戰情中心,也是運籌中心。觀察南方電力今年3月上線的「綠電通」交易平台可發現,兩個平台都循著一貫思維來發展;均藉由建立平台,達到系統化、制度化經營。初期可能需要人力輔助,但隨著交易量變大、買賣委託人眾多,人力將難以應付,也容易出錯,屆時將顯現平台在成本及效率的效益。
黃坤元說,平台投資成本不菲,功能涵蓋契約、帳單、會計及金流。「代操中心」機房建立雲端連線的相關設備,由專業人員24小時監控;競標系統輔助軟體與成大電機系合作,年底可望上線。這個產學計畫為期一年,競標輔助軟體具有人工智慧學習功能,將不斷修正、優化,為投資人創造最高報酬。
南方電力從綠電交易、儲能系統,到代為投標、操作、維運,以整體的綠能布局,提供一站到位服務。去年也投資開元佳能,生產電網級儲能設備,第一套1MW系統預定10月上線,黃坤元率領多位員工9月也通過台電合格交易員考試。開元佳能的股東開陽能源,專長場址及饋線開發,利佳興業嫺熟電力電子,為業界第一把手,在電池及BMS、EMS及PCS,擁有垂直整合與平行串聯的能力,南方電力接手實務操作面,3方各有擅長,各司其職,被視為儲能界的夢幻組合。(翁永全)
市場刮起漲價風暴,宇軒難以置身事外,但由於採取不同於多數系統業者與供應商相持不下的策略,以談判替代互槓,除了確保供貨持續不斷,也換來「緩漲」的善意回應,不僅接案如常,也能依照進度施工。董事長杜鎧兆表示,宇軒不僅蓋電廠,也投資電廠,今年建置案場有超過30%為自己持有,較其他純EPC公司,宇軒有更大的運作空間。
宇軒成立超過10年,為台灣首批投入太陽能系統的公司,接案能力令同業嘖嘖稱奇,難以望其項背,但其運作的「眉角」卻學不來。該公司以「黑馬」之姿領跑,與團隊的特質及策略息息相關,包括發展新工法、強力維運能力作為後援火力等。
宇軒廣泛關注各類型太陽光電的發展,也包括儲能。由於在農業大棚曾有失足的經驗,因此對於不熟悉的領域謹慎看待。杜鎧兆坦言,對養殖外行,不會貿然投入,開發儲能案場是重點之一,積極參與台電電力輔助服務項目,將以自設升壓站,解決饋線問題。
宇軒今年預期自有電廠新增逾40MW,至今總持有量進入100MW大戶之列,雄厚的實力也令放款銀行奉為上賓。未來會與合作夥伴共同成立SPV方式投入大型電廠。杜鎧兆謙虛的表示,宇軒是小公司,投資大型電廠需要與夥伴一起合作,宇軒有非常專業且有經驗的團隊,目前已取得3件大型電廠的電業籌設許可,會持續朝此方向走下去。
森崴能源為正崴集團子公司,由董事長郭台強及總經理胡惠森領軍,實收資本額13億元。2017年成立至今,深耕再生能源產業,受惠於政府政策推動及國際大企業使用綠電,去年稅後純益2.44億元,毛利率27.94%,稅後EPS2.86元,後市發展看好。
在「光、風、水、氣、大平台」發展戰略下,森崴能源布局太陽光電、離岸及陸域風電、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電廠,主要營收來自投資開發、建置及運維。
此外,森崴能源還有潔淨能源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綠電交易平台與ESCO節能、儲能裝置技術,提供多樣性潔淨能源及完整一條龍的再生能源服務。
目前運轉及建置中之太陽光電廠有28個,另有完成建置8座陸域風力發電廠,均為自行開發設計、建置及維運。今年上半年營收10.20億元,年增1,260%,營業毛利4.6億元,毛利率45.12%,稅後純益2.64億元,EPS 2.47元。
森崴旗下子公司富崴能源,去年標下台電二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將在彰化外海建置300MW風力發電及負責5年運維,得標金額628.88億元,將可培育在地離岸維運團隊,養成國內運維工程師,爭取服務台灣各個離岸風場的運維工作,建立離岸風電台灣隊。
另一子公司富威電力,是國內第三家取得售電業執照,負責整合集團所開發的再生能源對外銷售,為目前唯一提供多種(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再生能源的綠電供應商,已媒合南亞科技(2408)在內的多家重量級大廠達成綠電購售,並提供企業綠電、儲能及ESCO節能全套服務。
為推動能源轉型,三座電廠當中,森霸豐德電廠、台電南部電廠皆為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為提高既有燃氣機組的發電量,隨之而來的空汙排放議題就受到環評委員關切。
而對環境影響更大的是台電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根據其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此案不只要拆除既有四部燃油機組、新建二部總裝置容量最高260萬瓩的燃氣複循環機組,重點更在於將填海造地,規畫興建防波堤、港灣設施及LNG卸收碼頭,還有LNG儲槽、卸料設施、氣化與供氣設施等,也就是繼三接之後的「四接」。
三座電廠中,進度最快的是森霸豐德電廠,歷經四次審查,已順利送出專案小組初審,待最終補件完成後,近期就可能排入環評大會。台電南部電廠的環差案目前僅經過第一次初審,仍須補件後待專案小組再審,二案皆有望在下半年闖關環評。
至於爭議較大的協和電廠及四接,已歷經二次初審會議,台電更提出承諾,填海造地面積將由原規劃29.25公頃縮減至約18.6公頃,但是環評委員仍不買單,持續要求補件再審。
針對協和電廠及四接的重要性,台電強調,現在北部地區電力的尖峰負載約占全系統40%,若無此案設施的支援,尖峰電力勢必將持續由中南部跨區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