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台灣企業積極發展,台電、台積電等大企業債發行量創新高!隨著下半年經濟前景看好,台灣企業紛紛把握時機,積極發行公司債籌資。根據櫃買中心數據,8月份台灣公司債發行量達584.5億元,累計前八個月發行量已衝至5,049億元,預計全年發債量將超越2021年的7,236.64億元,甚至挑戰2020年的8,425億元歷史最高紀錄。 台電和台積電在8月份的債發行量中表現亮眼,台電發行219.5億元,台積電則發行159億元,兩家企業的債發行總額超過了300億元。這些債券的發行主要用於充實營運資金及償還舊債,預計台電全年發債將上看千億元,台積電的全年發債規模也將超過千億元。 不僅如此,兆豐金控、富邦金控、國泰金控等金融龍頭今年也都已發行約200億元公司債。在債券利率方面,台電5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為1.57%,台積電及兆豐金同年期新券利率則為1.6%,相比去年同天期舊債票面利率還在2%之上,顯示債券利率普遍呈現下降趨勢。 券商主管分析,國內債券利率回落,企業積極發債籌資,主要受惠於下半年經濟前景轉佳,景氣落底訊號已浮現。企業搶先著眼於資本支出需求,積極發債籌措長期低利資金,或預先充實營運資金,強化財務結構,為未來發展儲備能量。預計後續利率風險下滑,企業發債金額將持續飆升,全年發債量有望超越7,236.64億元,甚至衝破8,425億元。
台電換新計畫帶動產業活絡,大亞電力線纜需求旺
近來,台電(台灣電力公司)積極推動汰舊換新及強韌電網計畫,這一連串的行動不僅提升了電網的穩定性,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電力線纜的需求因此強勁,讓不少相關企業受益良多,大亞電力線纜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最新消息,台電在第二季釋出了總金額達101.34億元的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等地下輸電線標案,這項標案由大亞、華電、合機、大東電業等四家線纜廠共同得標,而大亞更是一舉拿下23.47億元的標金。
大亞電力線纜的產品線包括電力線纜、漆包線及裸銅線等,由於台電的汰換計畫,讓大亞的電力線纜產品需求大增,不僅客戶追著要貨,今年的漆包線銷售也持續去年下半年的強勁需求,預計下半年的整體營運將與上半年持平甚至成長。
除了線纜業務外,大亞集團也積極拓展太陽能產業。大亞集團向大同集團購買了志光能源,並接收了台南七股漁電共生太陽能光電廠案場,總建置容量達120MW,其中第一期建置容量85MW,原計劃於31日舉行案場啟動儀式,但因颱風影響,已決定延期至9月底。
大亞集團的太陽能產業版圖不僅限於此,還計劃在台南七股漁電共生太陽能光電案場進行第二期建置,容量為35MW,並已向台南市政府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在明年完工並併聯發電。
此外,大亞集團還取得了經濟部能源局光儲合一標案,太陽能光電廠案場建置容量為35MW,並已向台南市政府申請建置許可,儲能系統容量為23.5MW,預計10月或第四季完工。
截至目前為止,大亞在全台已經有68座地面及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案場,累積建置容量達212MW。中台灣正在開發的太陽能光電廠案場建置容量為185MW,預計到2026年,總建置容量將達到500MW。以台電目前1MW太陽能光電躉售價計算,大亞每年電費收入將上看30億元。
台電第二季釋出345KV超高壓交連PE電纜及附屬器材等地下輸電線 標案,總金額101.34億元,由大亞、華電(1603)、合機(1618)、 大東電業等四家線纜廠得標,其中大亞拿下23.47億元標。
大亞本業有電力線纜、漆包線及裸銅線等產品,政府推動台電汰換 饋線及強韌電網計畫,電力線纜需求強勁,大亞因而受惠,被客戶追 著趕交貨,今年漆包線銷售延續去年下半年需求不振的氣氛,大亞下 半年整體本業營運與上半年持平或成長。
大亞主管指出,大亞集團向大同集團購入志光能源,一併接收台南 七股漁電共生太陽能光電廠案場,總建置容量120MW,第一期建置容 量85MW,原規劃31日舉辦案場啟動儀式,因颱風攪局決定延期至9月 底舉行。
大亞主管表示,志光能源七股漁電共生太陽能光電案場第二期建置 容量35MW,已向台南市政府提出申請,希望明年可以完工掛表且併聯 發電。
此外,大亞集團取得經濟部能源局光儲合一標案,太陽能光電廠案 場建置容量35MW,已向台南市政府申請建置許可。儲能系統容量23. 5MW,預計10月或第四季完工。
大亞主管指出,大亞全台有68座地面及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案場, 累積建置容量212MW,中台灣正在開發建置容量185MW的太陽能光電廠 案場,預計2026年累積總建置容量達500MW,以台電目前1MW太陽能光 電躉售價580萬∼600萬元計,未來大亞每年電費收入將上看30億元。
櫃買中心統計顯示,8月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台電等公司債 大咖積極搶進,台電一舉發債219.5億元、台積電也有159億元,使得 第三季以來公司債爆出1,438.5億元,企業發債不手軟。券商主管認 為,預料後續企業發債動能將持續,提前布局以迎向大復甦的2024年 。
券商主管分析,目前10年期台債利率已從去年第四季高點的1.93% 一路回落,穩定維持在1.18%左右水準,企業也把握發債好時機,8 月發債腳步不停歇。
櫃買中心統計,8月公司債合計達584.5億元,8月「發債王」由台 電拿下,單月發債達219.5億元,主要用於充實營運資金及償還舊債 ,預估台電全年發債上看千億元,與去年發債金額相當;台積電8月 再發出159億元,且上半年已發出600億元公司債,全年發債規模也上 看千億元;兆豐金控發出100億元公司債,分為3年期、5年期及7年期 ;另兩大龍頭富邦金控、國泰金控今年都已發債約200億元。
以主流的5年券來說,具有「類公債」地位的台電5年期公司債票面 利率為1.57%,台積電及兆豐金同年期新券利率則為1.6%,相較去 年同天期舊債票面利率還在2%之上,普遍已有下降趨勢。
券商主管表示,國內債券利率回落,企業積極發債籌資,主因下半 年經濟前景轉佳契機,景氣落底訊號已浮現,企業搶先著眼於資本支 出需求,積極發債籌措長期低利資金,或預先充實營運資金,強化財 務結構,為未來發展儲備能量,預料後續利率風險下滑,企業發債金 額應會飆更高,以7月及8月以來的發債節奏推測,第三季上看2,000 億元,則全年應可順利超越7,236.64億元,甚至衝破8,425億元。
台灣電力巨頭大宇資(6111)旗下的合正科技(5381)近期轉骨成功,成為台電強韌電網的供應商之一,帶動第二季獲利大幅成長13.9倍。合正科技透過併購三江電機,獲得台電強韌電網的訂單約20億元,加上近期獲得的台電亭置式變壓器訂單及改良套管型桿上變壓器訂單,在手訂單金額達45.76億元。合正科技2023年第二季營收達5.13億元,稅後純益大增至3,669萬元,創下近年來的佳績。大宇資則在上半年營收年增47.21%,稅後淨損0.81億元,旗下資安公司安瑞-KY及IC通路子公司全達科技虧損幅均收斂,但遊戲市場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則有待觀察。
【台灣金融新聞】台灣金融界為推動綠色金融,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方案,讓企業能夠更輕鬆地投入綠色產業。近期,台灣土地銀行與台中精機合作,推出「低碳淨零暨智慧化數位轉型」融資專案,希望以此帶動整個供應鏈的轉型。這項專案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來說,可是個大利好,因為只要取得相關綠色標章,就能享有優惠利率。
土地銀行這次的專案,以台中精機作為中心廠商,協助其上下游企業取得低碳淨零暨智慧化數位轉型優惠利率資金。企業只要申請購建廠房、購買智慧機器設備與數位轉型週轉金等,只要符合減碳或智慧化條件,就能享受優惠利率。根據土地銀行的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綠色授信金額已達1,086億元,永續績效連結授信金額近257億元。
除了土地銀行外,合庫銀行和兆豐銀行也積極推動綠色授信。合庫銀行推出的「ESG機器設備升級貸款優惠利率專案」和「併聯型儲能設備貸款」,都提供了優惠的授信利率和客製化服務。兆豐銀則推出了更多元化的綠色授信專案,包括為台電供應商提供的「台電供應鏈貸款」,以及針對電動車產業和市政府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的貸款。
兆豐銀的永續報告書顯示,截至去年底,已承作44件永續績效連結貸款,總額約320億元。其中,對於MSCI AA級以上、入選DJSI、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20%,及符合台灣永續分類標準的「永續績優」企業放款達1,042.96億元。這些數據不僅顯示了台灣金融界對綠色金融的熱情,也反映了企業對於綠色金融方案的積極參與。
太陽光電產業自2009年開始推動以來,本應進入收穫季節,但卻因為不斷爆出的弊案和圖利爭議,讓這項推動再生能源、追求能源自主的計畫蒙上了一層陰影。藍營近來對綠電政策提出質疑,指出與綠營關係密切的人士,利用低資本額操作,透過台電的高額躉購費率獲利。根據高檢署的統計,截至今年3月25日,已偵辦64起與綠能產業相關的犯罪案件,其中羁押20人,起訴66人,緩起訴23人,這一數字也反映了政策美意變質成犯罪新趨勢的現實。 太陽光電作為一項特許業務,想要合法取得發電業登記,必須通過重重關卡,包括計畫書、環評證明文件、機關同意函、開發同意證明以及各單位意見書等,這些繁複的文件和程序雖然是為了把關,但也讓有心人士有了更多操控特權的機會。特別是太陽光電與農業用地、水產養殖設施等結合,利益更是龐大。 經濟部強調相關規定是公開透明的,但這些專業且複雜的規定卻成了許多人進入這個領域的門檻。如何在追求「致富之道」的權貴與承受損失的民眾之間取得平衡,將是經濟部需要面對的挑戰。
細看近期藍營指控的綠電爭議,主要都是認為與綠營關係良好的有 力人士,利用低資本額以小搏大,賺取台電高額的躉購費率。若對比 高檢署的統計,截至今年3月25日,查緝綠能產業犯罪已偵辦64案、 羈押20人、起訴66人、緩起訴23人,確實也顯示政策美意已成為一種 犯罪的新趨勢。
太陽光電是特許業務,若要合法取得發電業登記,必須要通過層層 關卡、繳交種種文件,從計畫書、環評證明文件、各級機關同意函、 開發同意證明與相關單位意見書等,每次審查、每項證明文件雖代表 一層把關,但卻也讓有心人士多了一次掌握特權的機會,特別是太陽 光電還可以結合農業用地、水產養殖設施等,利益龐大。
發展再生能源是一條必經之路,經濟部強調相關規定公開透明,但 專業且繁複的規定卻又成為一道門檻,只有懂得遊戲規則的少數人才 有辦法藉此走上這條「致富之道」,該如何在致富的權貴與承受損失 的民眾間取得平衡,將考驗經濟部的智慧。
合正科技2023年2月份時併購三江電機公司,該公司「亭置式變壓 器」與「桿上變壓器」為主要營收產品。併購之際,三江電機就已經 擁有台電強韌電網的訂單約20億元,訂單能見度至2024年8月份。
第二季以來,三江電機再獲台電訂單,包括台電亭置式變壓器訂單 ,共18.54億元,及改良套管型桿上變壓器一批,金額共7.22億元。 累計下來,在手的訂單金額約45.76億元。
合正科技購併三江電併後,第二季財報頗為亮眼。第二季營收5.1 3億元,較2022年同期成長545%,單季稅後純益大增至3,669萬元, 較2022年同期成長891%,較第一季的245萬元,成長13.9倍,單季每 股稅後純益0.17元。
合正1∼7月營收8.53億元,年增349.34%,上半年稅後純益為3,9 15萬元,遠優於2022年度的549萬元,每股稅後純益為0.19元,優於 2022年同期的0.03元,也創2016年來的每股獲利新高。
合正表示,當初併購三江電機,主要就是看中其重型電機設備端擁 有台電合格供應商資格,已加入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台電的強韌電網 計畫共5,645億元,未來仍有1,884億元的預算尚待執行和發包。可以 預見,三江電機仍有機會持續吃到強韌電網的大餅。
原本合正科技的本業為PCB,但併入三江電機之後,有關於強韌電 網及輸配電業務已占其公司營收的7∼8成。合正科技可說是從PCB產 業,轉骨為強韌電網供應商。
大宇資上半年的營收18.14億元,年增47.21%,稅後淨損0.81億元 ,每股淨損0.99元。旗下的資安公司安瑞-KY第二季每股小虧0.01元 ,幾近損平。至於IC通路子公司全達科技第二季也小虧28萬元,虧損 幅度均明顯收斂。惟本業遊戲部分,7月份揮軍印度市場,但從7月份 營收2.52億元,較上月減少1.13億元,月減31%的數據來看,印度市 場暫無顯著的營收貢獻。
土銀最新「低碳淨零暨智慧化數位轉型」融資專案,以台中精機作 為中心廠商,協助上下游企業取得低碳淨零暨智慧化數位轉型優惠利 率資金。只要企業或其產品取得相關綠色標章(認證),及符合減碳 或朝向智慧化數位轉型等條件,申請購建廠房、購買智慧機器設備與 數位轉型週轉金等,即可獲優惠利率。土銀統計至今年3月底,綠色 授信金額約1,086億元,永續績效連結授信金額近257億元。
合庫銀綠色授信包括「ESG機器設備升級貸款優惠利率專案」、「 併聯型儲能設備貸款」,後者提供客製化服務及優惠授信利率,貸款 額度最高為該計畫建置成本的8成,企業也可透過合庫信託帳戶管理 售電收入金流。另舉辦「ESG靶點產業解盲論壇」,為中小企業客戶 提出落地減碳之方。
兆豐銀綠色授信專案更多元,除ESG優惠貸款、永續連結貸款外, 還有「台電供應鏈貸款」,為台電的優質供應商提供發展資金,及「 電動車產業供應鏈貸款」、「市政府再生能源發電產業貸款」等,去 年的永續報告書指出,截至去年底已承作44件永續績效連結貸款,往 來餘額約320億元,包含三家石化大廠,整體永續發展產業放款1,82 9.13億元,其中對MSCI AA級以上、入選DJSI、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 20%,及符合台灣永續分類標準的「永續績優」企業放款就有1,042 .96億元。
台灣電力公司,這個陪伴我們77年的老牌電力供應商,正以未來電業發展策略為核心,積極投身於綠電發展及數位轉型的大潮中。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的全球共識,台電不僅是傳統電力的代表,更是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先行者。 為了達成這一宏偉目標,台電制定了四大目標:平台建置、資料治理、創新應用、人才培育。其中,數位人才培育是關鍵。台電資訊系統處處長蔡修竹強調,聚焦議題是第一步,只有打破隔閡、建立氛圍、提供動力,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在數位人才的培育上,台電推出了「燈塔專案」,旨在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並引入外部優質資源。同時,內部團隊的合作也相當重要,透過相互學習與補強,提升整體戰力。 近年來,台電不僅積極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及資通安全,還搭建舞台發掘年輕數位人才。透過主題競賽、講座及論壇,以及AIoT、5G、資料視覺化、機器學習等技術,強化台電的數位韌性,優化數據赋能。 在眾多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年輕同仁,也會被納入台電數位人才庫,成為各單位的數位能力推手。例如,去年推出的「住宅用電分析」新功能,就是來自於台電榮獲2020總統盃黑客松最高卓越團隊獎的「節能智在好生活」提案。 這樣的「縱向串聯」與「橫向連結」,讓台電一步步建構出符合全球能源新潮流的產業生態鏈。未來,台電將持續因應數位經濟的趨勢,讓民眾的用電生活更智慧、更便利、更有感。
「數位人才培育的第一步,首重發展『燈塔專案』!」台電資訊系 統處處長蔡修竹表示,唯有聚焦議題之後,再做垂直以及水平整合, 透過打破隔閡、建立氛圍、提供動力,方能帶來改變。
有鑒於如今數位經濟帶動產業朝跨世代、跨領域、跨虛實等發展, 在建立具備明顯效益的指標型專案的同時,發展「數據分析」、「資 通訊技術」以及「領域知識」三大能力也必不可少,但傳統人力不見 得同時具備這三種能力,此時除了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引入外 部優質資源之外,內部團隊的合作也很重要,透過相互學習與補強, 提升整個團隊的戰力。
而近年來台電在建構數位基礎建設及資通安全之餘,也積極搭建舞 台以發掘年輕數位人才,透過一系列主題競賽、講座及論壇,並搭配 AIoT、5G、資料視覺化、機器學習等,強健台電數位韌性、優化數據 賦能,為台電在全球永續發展趨勢中打下紮實基礎。
在各項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年輕同仁,也會被納入台電數位人才庫中 ,由高層持續追蹤後續人力運用,成為各單位的數位能力推手,進而 體現在台電的數位轉型中。
像是台電於去年在APP推出的「住宅用電分析」新功能,就是源自 於台電榮獲2020總統盃黑客松最高卓越團隊獎的「節能智在好生活」 提案。該功能運用AMI智慧電表的大量資訊,導入資策會「非侵入式 用電指紋圖譜」技術,並透過分析用電設備、電器耗能及使用時段等 數據,輔以個別問卷調查,發展出AI大數據模型,這套模型可有效管 理用戶用電資訊,藉以發展出更精準、客製化且易執行之節電措施, 使AMI智慧電表資訊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正是這樣「縱向串聯」上下游、「橫向連結」內外部的精準眼光與 實戰經驗,讓台電一步步建構出符合全球能源新潮流的產業生態鏈。 未來台電也將持續因應數位經濟的趨勢,讓民眾的用電生活更智慧、 更便利、更有感。
台電公司與瑞助營造及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MVRDV攜手打造了一個嶄新的綠能里程碑——「光源之石」綠能運維中心。這座歷史性的建築,於8月13日在彰化舉行了盛大的動工祈福典禮,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親臨現場,對此項目表示高度讚賞。 陳建仁院長在致詞時強調,這座占地4千坪的運維中心不僅是台電的榮譽,更是台灣向全世界展示其發展再生能源、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決心的象徵。這座建築的設計過程相當艱難,但完工後將成為一個淨零建築的典範。 「光源之石」的外觀將由太陽光電板包覆,從遠處看去,就像一隻穿山甲。這座建築預計每年可發電近100萬度,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將多餘的電力回輸到電網。台電預計在2024年底完成這座建築,它將成為台電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及再生能源設備材料倉儲中心。 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的創始合夥人Winy Maas表示,這座建築的設計從最大程度利用陽光出發,彰化豐沛的日照將被充分善用,使建築物成為一個綠能生產者。 為了達到淨零建築的標準,這座建築除了獲得內政部建築能效認證外,其自身生產的再生能源必須能完全滿足用電能耗。台電解釋說,這座建築的外觀設計結合了綠能和彰化的日照,將使用大量的太陽能板。 這座建築的太陽能板將經過精準的數據分析,確保每個板的位置和角度都能最大化地利用陽光。預計完工後,這座建築將能年發電近100萬度,相當於約3,000家戶的月用電量,減碳效益預估可達500公噸。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這座建築的能源密度(EUI)預計可達-19,這意味著它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將多餘的電力送回電網,成為全台第一座零耗能淨零建築。 在動工祈福典禮上,除了陳建仁院長外,還有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立法委員謝衣及黃秀芳、經濟部次長兼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等各界貴賓出席,共同見證這個綠能發展的里程碑。
台電表示,「光源之石」建築外觀將由太陽光電板包覆,遠看猶如 一隻「穿山甲」,未來可年發近100萬度綠電,除自給自足,還能回 輸電力,可望成全台第一座淨零排放建築,該建築預計2024年底完工 ,除作為自家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及再生能源設備材料倉儲中心,也能 落實邁向電力淨零目標。
「光源之石」(Sun Rock)由台電聯手瑞助營造及曾打造荷蘭鹿特 丹商場、台南河樂廣場,作品遍佈全球逾40國、超過800件的荷蘭建 築師事務所MVRDV,完工後將是全台第一座「淨零建築」。MVRDV創始 合夥人Winy Maas表示,「光源之石」以最大程度運用陽光設計出發 ,充分善用彰化豐沛日照,透過這樣的設計,讓建築物實現能源自給 自足的同時也成為綠能生產者,發電回饋台灣電網。
台電說明,要稱作淨零建築,除需獲內政部建築能效認證,更重要 是建築物自身生產的再生能源要能完全滿足用電能耗,一來一往等同 零耗能,如「光源之石」除作為台電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功能使用,外 觀設計也結合綠能、善用彰化豐沛日照,將由大量太陽光電板包覆而 成。
台電進一步表示,「光源之石」外觀採用滿滿太陽能板包覆設計, 每一片太陽能板鋪設位置與角度,都要經過日照位置、方向、時數與 建築面積、太陽能板發電效率等大數據建構而成的模型精準分析確認 ,因而完工後將可年發近100萬度電,等同約3,000家戶月用電量,減 碳效益預估可達500公噸,翻轉建築傳統耗能印象,而這樣的發電量 ,預估能源密度(指建築物年用電量與樓地板面積的比值;EUI)可 達-19。
台電說明,EUI為建築物能耗指標,數值越低代表建築物越省電, 台灣辦公大樓EUI大約200左右,因此完工後的「光源之石」不僅能源 可以自給自足,還可多發電送回電網,可望成為全台第一座零耗能淨 零建築,配上吸睛外觀,堪稱「會發電的穿山甲」。
「台電離岸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動工祈福典禮」除行政院院長陳建仁 出席外,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立法委員謝衣鳯及黃秀芳、經 濟部次長兼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台電總經 理王耀庭等各界貴賓也出席共同見證台電綠能發展里程碑。
大東電業近期再度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申請「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 動方案」,在近千家投資案中小企業中,大東電業是少數通過2次的 企業,桃園楊梅廠導入電線電纜自動化生產設備及整合系統服務,同 時致力廠房落實ESG減碳,建置太陽能綠電系統,運用光儲合一系統 進行能源管理,且預計今年9月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提 高綠色競爭優勢及永續發展能力。
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電宣布10年內推動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連同 汰舊換新設備部分,總計投入新台幣5,645億元,其中分散電網工程 4,379億元、精進強固電網工程1,250億元、強化系統防衛能力16.9億 元。大東電業長期參與台電電力電網發展,具備161kV高壓與345kV超 高壓電纜資格,為台灣電網穩定重要推手,可望大幅受惠。
因應國內能源轉型政策,林志明用先進思維,為傳產業的大東電業 注入新動能,搶先啟動「營運三箭」,第一箭強化本業,導入智慧化 設備提升生產品質與效益,瞄準台電強韌電網標案;第二箭對準綠能 儲能商機,成立子公司「東電綠能」全力搶攻,第三箭則是同步積極 拓點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協市場,挹注營收成長。
大東電業成功躋身唯4家345kV電纜供應商之一,林志明笑著說,「 相當不容易,即便財力再雄厚,要獲得345kV資格,也得花費至少十 年以上的時間」。大東電業深耕台灣電網70多年,榮獲經濟部檢驗局 核定為甲等品管工廠及工業局一級製造廠,亦是亞奇異國際公司在亞 洲地區重要電力設備供應商之一,2022年亞太區年度供應商大會榮獲 「GE優良供應商獎項」,另外也獲得英美日等國家大廠肯定。
華新(1605)、大山(1615)及榮星(1617)三家線纜廠上半年獲 利倒退嚕。大山第二季營收減少,營業費用增加,業外收益0.23億元 挹注,EPS維持去年同期0.58元水準;上半年本業獲利2.06億元、EP S由去年同期1.3元降至1.25元。
榮星生產漆包線為主,營收受消費性電子產業需求下降影響,第二 季本業虧0.23億元,業外收入0.43億元,本期淨利0.2億元,EPS從去 年同期0.21元降至0.15元。上半年本業虧0.19億元、本期淨利0.46億 元,EPS由去年同期0.41元降至0.33元。
大亞及轉投資大亞創投陸續處分保瑞、穎崴等兩檔股票的獲利挹注 ,第二季EPS達0.69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上半年EPS由去年同期 的0.23元大增至3.3元。
華新受不銹鋼、資源兩事業大陸需求不振影響,加上轉投資華新科 、華邦電獲利不如去年同期,第二季業外收益從去年同期的33.61億 元遽減至4.93億元,致使第二季EPS降至0.27元,創近6年同期新低; 上半年EPS也由去年同期2.71元降至0.83元,創近4年同期新低。
華榮的台電汰換饋線標案陸續交貨,第二季本期淨利回升至1.89億 元,EPS回升至0.53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上半年本期淨利5.48 億元,EPS攀升至1.37元。
宏泰第二季本業獲利1.33億元、EPS由去年同期0.09元倍增至0.55 元;上半年本業獲利2.83億元,EPS從去年同期0.45元增至1.05元。
曾文生昨日出席彰濱工業區舉行「台電離岸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動工祈福典禮」時,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台電去年虧損2,675億元,今年虧損預計可壓至2,000億之內,他估計,如果國際能源價格不要再飆高,甚至能夠疲軟,台電明年就可少虧一點。
經濟部將在9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今年10月以後電價;但行政院長陳建仁已先一步宣布,10月不會調整電價。曾文生表示,站在台電的角色,還是會將發電成本造成電價調幅送到審議會,要向委員們報告,最後由委員決定。
外界解讀,台電只會報告燃料價格對電價影響,以及足額反映後電價調幅,但不會提出電價調整建議規畫,最後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持續觀察國際燃料價格走勢,先暫不調漲電價。曾文生分析,國際燃料價格大漲是台電嚴重虧損主因,全世界電力公司也都出現同樣虧損;要解決巨幅虧損,有二個方法,一是在穩定物價及為避免衝擊經濟成長,電價將採有秩序調整。二是政府挹注,包括撥補及增資。
就中央政府的累計債務而言,馬政府八年的債務淨增數1.7兆元;而蔡政府截至2023年底的累計債務預算數為6.67兆(「實際數」要看今年稅收狀況及特別預算執行進度而定),相對於蔡政府上任時承接的5.4兆債務,蔡政府七年來債務淨增數約為1.27兆元。預估2024年預算仍將撥補勞保、健保及台電虧損,舉債至少2,000億元,則蔡政府八年舉債約為1.5兆,其實和馬政府差不多。
但馬政府一上任就因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2009年稅收嚴重短徵2,538億元;2012及2013年因歐債危機衝擊國內景氣而損及稅收,八年的稅收超徵總數僅802億元。而蔡政府過去七年(2016年~2022年)的稅收超徵則高達1.33兆。再看看全國稅收,馬政府上任(2008年)才1.76兆,蔡政府上任(2016年)已增至2.22兆元,2022年更高達3.25兆,即可知馬政府在大環境的運氣遭遇比蔡政府差了許多。
因此,蔡政府如果懂得珍惜大幅超徵的稅課收入,好好「理財」,用以減少舉債、增加還本,其實可將累計債務降至4.2兆。然而結果卻是累積債務還淨增加了1.3兆,顯然是蔡政府把「超徵」的稅收,「超花」在全靠舉債的五項特別預算2.2兆所致。相對於馬政府任內的稅收不理想而不得不舉債,蔡政府稅收超乎預期卻仍然繼續高築債台,其實不必五十步笑百步。
而且蔡政府並未居安思危,把超徵的稅收儲蓄起來,反而債留子孫,違反預算籌編原則所強調的「應考量人口年齡結構變動之影響,審慎規劃收支額度及中長程財務計畫,以因應高齡化及少子女化對財政之衝擊」,應當痛切檢討。
再看看「潛藏債務」。馬政府2015年底的潛藏債務17.75兆元,蔡政府在2016大砍公教年金之後,潛藏債務2018年底高達17.83兆,顯然是勞保每年度實收費率遠低於平衡費率的沉痾所致,尤其2017年起保費收入不足支出之後,2022年底勞保的潛藏債務未提存金額為11.5兆,預估今年底將增至12兆,讓潛藏債務突破19兆,蔡政府這七年又暴增了1.25兆。
政府常以潛藏負債「屬未來社會安全給付事項,可由費率調整機制等挹注,不一定會發生」,作為不列入累計債務的理由。問題是,陳建仁2016年出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時,曾畫過「懸崖勒馬」的圖,指出年金制度不改革,將導致財政破產,卻選擇性地怯懦於改革勞保。七年後出任閣揆,還在說「繼續蒐集資料」,即知蔡政府不可能改革勞保,勞保潛藏債務顯然成為「一定會發生」的債務。
勞動部的精算報告也指出,勞保的潛藏債務早已危及勞保未來的償付能力及財務的永續發展,未來會轉化成財政支出的一部分。蔡政府過去幾年已經用納稅人的錢撥補1,470億於勞保的虧損,違反預算籌編原則所強調的「辦理退休年金及社會保險,應以建構永續穩定之年金制度為目標」,更違反財政紀律,把社會保險自給自足的財務設計,變為隨收隨付的「稅收制」,等於將勞保的潛藏債務透過「財政支出」,表面化為實質債務。
何況,勞保潛藏債務高達12兆元,即使政府每年撥補1,000億元,也要2031年才能弭平。隨著勞保可能在四年後(2027年)破產,19兆的潛藏債務,是總預算和特別預算的累計債務的三倍之多,當然應該列入債務統計及國債鐘的警示範圍。
因此,合理地將社會保險的潛藏債務19兆和累計債務6.7兆合計,扣除地方的4兆,中央政府的實際債務至少超過22兆,約與2022年GDP相當,中央債務占GDP實際約為100%,我國的財政狀況真的是愈來愈嚴重。
受惠於國內電網強韌計畫與國外基礎建設蓬勃發展,大同電力事業群目前在手訂單超過百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年增18%;其中,電纜事業部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36.5%,主要受惠電力電纜參與離岸風電及太陽能電廠系統案的輸配電建置;網路電信線產品方面,大同在台市占率第一,高階網路線產品預計下半年量產。
今年上半年累計合併營收因精英電腦合併報表計算,加上華映除列利息費用減降後,上半年度營收、淨利均較去年同期增加。
大同指出,智慧電表事業部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大幅成長逾50%,大同去年取得台電低壓智慧電表標案數量超過150萬具,今年在高低壓智慧電表標案上又陸續告捷,加計去年來自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超過23萬具智慧電表訂單,皆成為今年營收成長動能。
而重電事業部營收年增近10%,今年來已取得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設備暨水冷卻系統設備案、台電單相6.9 /13.8kV 100kVA亭置式變壓器等大型標案。
台電近來的虧損和電價調整問題真是讓大家頭痛啊!經濟部長王美花前天(9日)說話了,她說雖然國際燃料成本有點往下調,但是跟俄烏戰爭前相比還是挺高的。那麼,我們的電價到底要不要調漲呢?王美花說,這個問題經濟部會優先考慮穩定物價和保持台電的財務穩健。 王美花是在參加一個叫做「2023產業戰略高峰論壇─供應鏈全球大進擊」的活動時說的這些話。會後,她還接受了媒體的訪問。她提到,經濟部確實有向行政院提出幫助台電財務的建議,但是具體的細節還要等行政院主計總處提出下年度預算報告後才能確定。 對於台電的財務狀況,王美花強調,經濟部會持續進行精算,確保台電還是能夠穩定運作。她說,台電去年虧損了2,675億元,今年4月雖然調漲了電價11%,但還是沒有補足虧損。到了今年上半年,台電的虧損已經達到了1,230億元,預計到年底累計虧損將近4,000億元,這個數字幾乎吃掉了台電的資本額4,8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