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東元(1504)近來在電力市場上可是風生水起,股價不斷攀升,昨(25)日更是一舉攻上漲停板,股價飆漲5.3元,大漲9.87%,收盤價達到59元,創下26年來新高價,單日總成交量也突破了9.6萬張。這背後的功臣,就是他們積極推動的減碳策略和新能源事業的發展。 東元6月的營收達到了54.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年增率則是0.95%,這是13年來同期的新高;上半年營收更是达到了298.43億元,年增率為4.7%。東元表示,他們的減碳策略主要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內部工廠屋頂種電,利用太陽能綠電自用;二是成立「創儲營運發展事業處」,積極開發屋頂太陽能案場,計劃年底完成20MW屋頂型太陽光電,未來還可以通過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賣電給民間買主,甚至參與碳權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東元日前成功拿下台電44.6億元的彰化縣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COM)新建工程標案,這讓他們智慧能源事業群的營收成長可觀,目前在手訂單已經超過了300億元,其中還包括離岸風電變電站、儲能訂單等。東元智慧能源事業群長期布局新能源產業,近期參與了多項電力系統穩定工程,強調已為未來台灣再生能源的供電穩定做好準備。 而大同電力也在綠能道路上發揮了實力,昨天宣布取得台電單相6.9/13.8kV 100kVA亭置式變壓器標案,金額達到12.77億元。這是他們在接獲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暨水冷卻系統設備案後,再度獲得電力設備單筆10億元以上大額訂單,預計2024年中開始交貨。目前大同重電事業部在手訂單已近百億元,訂單能見度上看至2025年。 大同電力事業群今年上半年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8%,獲利成長43%,這是因為他們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企業節能減碳的需求。大同電力事業群包括重電、電纜、馬達、智慧電表等四大事業部,產品涵蓋國家電網與民生家戶用電所需之設備。6月的合併營收為48.86億元,創下近五年來的月增新高,月增率達到8.7%,年增率則是105.2%。
台灣股市在買盤回籠的推動下,指數開盤就一路走高,加權指數周二大漲165點,收在17,198點,成交金額也突破4,294億元,整體市場呈現價格與量能同時上升的多頭格局。近來股市表現特別極端,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族群:一邊是會漲的AI族群,另一邊則是不會漲的非AI族群,就像是翹翹板兩端,一邊高漲,一邊則是低迷。在評價上,AI相關的個股評價相當不便宜,大多已經利用到2024年的本益比來評估,而AI領頭羊的受惠產業包括下游的組裝廠、中游的散熱、PCB等。 接下來,我們可以關注兩類族群:第一類是AI相關的上游半導體及封測產業;第二類則是剛剛開始導入AI應用,並因此獲益的公司,例如資訊服務業、工業電腦、自動化產業、感測產業等等。在前景轉趨樂觀的情況下,先進半導體技術導入終端應用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台積電近期法說會指出,先進封裝產能至明年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也顯示了谷底已經過去的趨勢。 檢測及測試業者也觀察到2024年新開案件量相當積極。由於資金排擠效應,傳產類股近期表現不如科技股強勢。夏天來臨,缺電及綠電發展成為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隨著電力建置未來趨勢的明確,以及全球對減碳永續的重視,對重電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積極推動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帶動重電相關能源工程長線商機。 全球車市銷售回升,歐美及中國大陸市場可望維持成長趨勢。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提升非常明顯,電機電控及充電設施正高速成長,因此包含車用功率半導體以及充電樁等公司成長趨勢明確。下半年將進入車用零組件旺季,目前資金較不青睞相關族群,正適合逢低布局。金融股6月獲利表現亮眼,有機會擺脫近一年來獲利低迷的情況,近期股價有逐漸走出谷底的狀況,可逢低布局。 投資建議雖然外資持續賣超影響,但國內資金充沛,股市呈現多頭格局。強勢股如AI族群或許有漲多震盪的壓力,但其餘產業已經出現低接買盤進入,產業健康輪動,行情很有機會再走一波。
台灣電力公司今年上半年大舉募資,加上台積電的債務發行,雙雙創下2009年以來的募資新高紀錄。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的數據,上半年台電與台積電發行的公司債金額分別達到623億元與600億元,而台電還進行了1,499億元的私募。這些資金不僅用於彌補俄烏戰爭帶來的燃料成本上升帶來的虧損,也用於穩定供電建設的資金需求。今年上半年,台電的募資目的主要是「充實營運資金」,金額達到966.08億元,佔比達21.47%,顯示公司對於資金充實的強烈需求。
國外陸續對金融機構氣候變遷風險(俗稱綠天鵝)展開壓力測試,以掌握氣候風險可能影響,並儘早因應;金管會也在今年首度對銀行啟動「公版」氣候變遷壓力測試(或稱情境分析)。目前本國銀行已全數在今年5月底前「交卷」給金管會,並在6月底前於「氣候風險相關財務揭露」中揭露測試結果。
本國銀行首次掀鍋的綠天鵝壓力測試結果,首先,大部分銀行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都出現在無序轉型的2050年情境。一位民營銀行主管分析,無序轉型是指政府一開始並未推出轉型政策,等到後期減碳來不及,才加大政策力道,例如收取更高的電費、碳費等,此舉將令企業在短期間內面臨的轉型成本大增,對整體經濟的衝擊更大,銀行可能的損失金額也會更多。
至於預期損失金額最小的情境,則出現在無政策的2030年情境。不過,無政策不代表沒損失,未來到了世紀末可能面臨更高的氣候風險。
最嚴重狀況下,對銀行造成的最大預損失金額合計高達3,000多億元,占去年一年稅前盈餘3,919億元的九成以上,等於快吃掉一整年的獲利。就連最小的預期損失金額,合計也有2,000多億元。
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去年度稅前損益比率,超過100%的銀行有十多家,也就是,有將近三成的銀行,去年一年賺的錢都會被綠天鵝吃光光,還會因此出現虧損。當然也有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損益比率不到50%的銀行,但極為少數。
知情官員說,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損益、淨值比率相對小的銀行,代表可能在這幾年已採取因應氣候風險行動,調整投融資部位,使得可能損失下降。
原本信用風險最低的公營事業,在氣候風險中卻變最高,像台電、中油、台水等高碳排的公營事業都負有政策性任務,油水電價格漲不漲都涉政治議題,議合難度高,是金融業因應氣候風險的一大考驗。
此外,六家「大到不能倒」銀行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盈餘比率,多數低於平均值,顯示因應氣候風險具有一定的韌性,不過這些大銀行被要求更高的資本標準,在氣候風險衝擊下,面 臨的資本壓力也相對大。
根據各銀行揭露的資料,在六種情境中,銀行可能面臨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有3,000多億元,其中六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也就是「大到不能倒」銀行,因規模相對大,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合計就有1,500億元,占了四成。
若以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稅前盈餘比率來看,全體銀行的平均值約九成多,而六家大到不能倒銀行中,有四家都低於平均值,只有一家超過100%,吃掉去年一整年的獲利。
不過,一位銀行業者觀察到,這六家大銀行的最大預期損失金額占淨值比率,只有三家低於平均值,顯示氣候風險對大到不能倒銀行的資本考驗相對大。
東元6月營收為54.20億元,月增6%,年增0.95%,寫下13年以來同期新高;上半年營收298.43億元,年增4.7%。
東元指出,集團減碳策略包含兩大部分,第一是集團內部工廠屋頂種電,採太陽能綠電自用;第二是今年成立「創儲營運發展事業處」,積極開發屋頂太陽能案場,年底要完成20MW(百萬瓦)屋頂型太陽光電,未來也可採取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賣電給民間買主、或參與碳權交易。
東元強調,碳權是市場的變化跟趨勢,目前業務發展跟願景相結合,創儲營運發展事業處做的就是其中一種,未來有助產生碳權交易機會。
東元日前宣布拿下台電44.6億元彰化縣的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COM)新建工程標案,東元智慧能源事業群近年營收成長可觀,目前在手訂單已逾300億元。包含離岸風電變電站、儲能訂單等。東元智慧能源事業群長期布局新能源產業,近期更參與多項電力系統穩定工程,東元強調,已為未來台灣再生能源的供電穩定做好準備。
大同昨天宣布,取得台電單相6.9/13.8kV 100kVA亭置式變壓器標案12.77億元,繼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暨水冷卻系統設備案後,再度獲得電力設備單筆10億元以上大額訂單,預計2024年中開始交貨。目前大同重電事業部在手訂單近百億元,訂單能見度上看至2025年。
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企業節能減碳之需求,大同電力事業群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8%,獲利成長43%。大同電力事業群含括重電、電纜、馬達、智慧電表等四大事業部,產品涵蓋國家電網與民生家戶用電所需之設備。
大同6月合併營收為48.86億元,攀上2018年8月以來,近五年高點,月增8.7%,年增105.2%。
大盤在買盤重新回籠下,指數開高走高,加權指數周二大漲165點,收在17,198點,成交金額4,294億元,呈現價漲量增的多頭格局。
近期股市表現相當極端,大致上區分為會漲的AI族群及不會漲的非AI族群,猶如翹翹板的兩端。評價上,AI相關個股評價不便宜,多半已經利用到2024年的本益比來評估,領頭羊的AI受惠產業如下游的組裝廠、中游的散熱、PCB等。
下個階段可留意兩類族群,如AI相關的上游半導體及封測產業;另一類為開始導入AI應用而受惠的公司,如資訊服務業、工業電腦、自動化產業、感測產業等等。
在前景轉趨樂觀的前提下,先進半導體技術導入終端應用的滲透率也逐步提升,台積電法說會釋出先進封裝產能至明年皆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顯示谷底已過的態勢已然確立。從檢測及測試業者也觀察到2024年新開案件量相當積極。
受到資金排擠效應,傳產類股近期表現不如科技股強勢。進入夏季,缺電及綠電發展為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電力建置未來趨勢明確,加上全球對減碳永續的重視,各國對重電設備需求大增。政府積極推動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帶動重電相關能源工程長線商機。
全球車市銷售回升,歐美及中國大陸市場可望維持成長趨勢。同時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提升非常明顯,電機電控及充電設施正高速成長,因此包含車用功率半導體以及充電樁等公司成長趨勢明確。下半年即將進入車用零組件旺季,現階段資金較不青睞相關族群,正適合逢低布局。
金融股6月獲利表現亮眼,有機會擺脫近一年來獲利低迷的情況,近期股價有逐漸走出谷底的狀況,可逢低布局。
投資建議
雖然外資持續賣超影響,但國內資金充沛,股市呈現多頭格局。強勢股如AI族群或許有漲多震盪的壓力,但其餘產業已經出現低接買盤進入,產業健康輪動,行情很有機會再走一波。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指出,光是今年上半年,台電與台積電各發行公司債623億元以及600億元,另外,台電上半年也辦理私募1,499億元,金額都相當龐大。
根據金管會昨日公布最新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度,公開發行公司國內募資申報生效案件計有183件、計4,436.15億元,加上海外募資申報生效二件、計284.93億元。總計今年上半年籌資申報生效案件185件,總募資4,721.07億元、年增39.34%,寫2009年有統計以來新高。
此外,上半年度公開發行公司辦理私募案件共48件,金額為2,163.64億元,占公私募合計金額之比重為31.43%,金額同步寫2009年有統計以來新高。如果與去年同期相比,金額大幅增加292.9%,證期局指出,與上半年度大型私募案件較多所致。
張子敏指出,今年上半年有多檔大型募資案,其中台電發三檔總計623億元的公司債,台積電發三檔合計600億元公司債,私募方面,台電上半年總計辦理私募普通股1,499億元。
而在公開發行公司國內募資計畫資金運用上,受到台電募資金額龐大,推升今年上半年「充實營運資金」目的的金額攀高到966.08億元,占比較去年同期增加逾5個百分點至21.47%。
張子敏解釋,台電今年募資目的為了充實資本,因為受到俄烏戰爭影響燃料成本上升,導致虧損,彌補資金虧損,另外,為穩定供電建設方案的資金需求,有募1,499億私募普通股,相關金額龐大,使得「充實營運資金」資金占比增加。「償還債款」目的占比從去年同期52.14%,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0%。
該案為大同繼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暨水冷卻系統設 備案後,再度獲得電力設備單筆10億元以上的大額訂單。
大同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及企業節能減碳需求,電力及新能源事 業群成為業績成長的主引擎。大同指出,電力事業群包括重電、電纜 、馬達、智慧電表等四大事業部,產品涵蓋國家電網與民生家戶用電 所需的設備,上半年營收年增18%,獲利更成長43%。
大同表示,為爭取民間企業節能減碳商機,大同重電事業部針對全 台161kV以下的特高壓變電所及再生能源升壓站統包工程,設專責電 力工程團隊統籌,目前已有台中風電零組件廠商的特高壓變電站、台 南太陽能案場升壓站等實績。
大同指出,大同重電產品包含各式電力變壓器、配電變壓器、電抗 器、配電盤、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是全台唯一擁有變壓器類與開關類 產品的電力整合製造商。同時,大同重電也是全台唯一擁有161kV 7 28MVA大容量電力變壓器實績的變壓器製造商,全球最大燃氣渦輪發 電廠大潭電廠的九個機組中,即有八個機組變壓器是由大同承製。
大同在新團隊入主後,已繳出連續八季獲利的成績單,在華映宣告 破產除列、精英併表後,財務體質趨健全,隨著綠能儲能、台電強韌 電網商機發燒,股價自5月起漲,二個多月來股價最高漲幅近7成,近 期因大陸法院判賠利空股價受到拖累,一度重挫至48.9元,不過外資 近六交易日累計加碼逾2.4萬張、投信加碼逾4,000張,股價緩步回升 ,25日收51.3元,上漲0.3元。
金管會指出,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國內募資申報生效案件183件, 金額為4,436.15億元,加上海外募資申報生效案件二件,金額284.9 3億元,籌資申報生效案件總計有185件,金額為4,721.07億元,較去 年同期193件,金額3,388.06億元,件數減少4.15%,金額增加39.3 4%,主要是今年上半年度大型募資案件較多,包含台電發行公司債 三檔623億元、台積電發行公司債三檔600億元。
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辦理私募案件共48件,金額2,163.64億元,較 去年同期件數減少18.64%,金額增加292.9%,主要是今年上半年度 大型私募案件,即台電辦理私募普通股1,499億元。
台電面臨虧損困境,政府積極尋求解決之道。近期,經濟部為了幫助台電解決資金緊繃,已在113年總預算中編列1,000億元注資。此外,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親自主持「台電特別股跟利率調降討論會」,展開多面向的金融對策。 由於台電上半年虧損達94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73億元,政府急於尋找解決之道。台電原本計劃發行500億元特別股,但由於八大公股行庫對資本適足率及郵政儲金的興趣缺缺,特別股認購遇阻。為此,鄭文燦副院長指示要保留特別股彈性,並要求台電尋找增加營收的途徑。 政府希望國安基金與國發基金能協調認購特別股,額度約在100億至200億元之間。在融資方面,台電希望疫情期間的低利融資案能持續,但央行認為該專案屬於特殊時期,延續意願不高。鄭文燦副院長已指示央行進行評估。 此外,郵政儲金為支應台電的借貸,必須透過中間銀行,過去中間銀行會酌收手續費,雖然僅0.1%~0.2%,但由於台電借貸本金高,手續費成為一筆可觀的支出。因此,政院正在協調八大公股行庫降低手續費。 面對上半年虧損約在1,150億元的水位,台電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營運效率,以降低虧損並穩定供電。政府也將繼續關注台電的財務狀況,提供必要的支持。
行政院最近二度召開「台電特別股跟利率調降討論會」,由鄭文燦 親自主持。針對台電虧損,經濟部希望除了增加台電資金調度能力, 也希望透過資金投入及融資提高公司淨值。
投資方面,台電原先想利用上半年調整電價,以及決議發行500億 元特別股,來提高資金的安全水位,但八大公股行庫考量到資本適足 率,郵政儲金也興趣缺缺,因此找不到人認購。
鄭文燦對此指示,要保留特別股彈性,同時要求台電想辦法增加營 收。據悉,政府希望國安基金與國發基金可以協調幫忙認購特別股, 額度100億至200億元。
融資部分,台電在會上爭取疫情期間的低利融資案能持續,該專案 融資比現行台電用商業本票融資利率更低,惟央行認為專案融資屬特 別時期,延續意願不高,鄭文燦指示央行進行評估。
另外,郵政儲金要支應台電必須透過中間銀行,過去中間銀行都會 從中酌收手續費,雖然只有0.1%∼0.2%的手續費,但台電的借貸本 金高,讓手續費變得很可觀,因此,政院也在協調八大公股行庫降低 手續費。
台電今年前五個月虧損94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72億元,增加273 億元。6月虧損雖收斂,仍在200億元左右,等於上半年虧損約在1,1 50億元水位。
營運超過一甲子的士林電機,在消費者心目中已建立起「開關選土電、用電最安全」的好口碑,近期在台灣國際室內設計•材料大展,士電以打造居家安全生活新世界為主軸,展示全系列的漏電保護開關、停電自動來電開關、戶外防雨插座、地板專用插座、緊急按鈕開關及壁上開關插座等,其中新發售的埋入式漏電保護插座系列,在發生漏電電流15mA以上,可於0.1秒立即斷電,把關用電安全。
士電專案課長呂津瑛表示,一般家庭電器暗藏許多可能的漏電危險,防止漏電感電的解決方案,就是安裝外接型的漏電保護插座,或將插座換裝成壁上型漏電保護插座;而一勞永逸的做法,是在電源開關箱處換裝漏電保護斷路器,保護整個用電迴路。
近年來士電積極發展綠能、新能源產業領域,投入充電樁、太陽能或儲能在發電過程相關的保護設備研發,期為未來的綠色供電貢獻心力。
台灣電力公司最新動態:下半年不缺電,電價調整預計不變
【台北訊】今年下半年,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預計將不會出現缺電情況,這一消息讓廣大消費者感到安心。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備詢時強調,今年下半年不會缺電,電價的調整雖還要看國際燃料價格,但估計今年下半年「將不會再調整電費」。
立法院臨時會於18日邀請陳建仁專案報告,這是因為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慣例會在每年3月與9月中下旬召開會議,重點是討論4月與10月的電價調整。
先前因為已經連兩年調漲電價,立法委員曾銘宗因此詢問陳建仁,今年下半年是否會再調漲?陳建仁回答得很果斷,下半年不會缺電,至於電價會不會再調,當然是要看國際上的燃料情況,「不過我的估計是不會再調」。
根據台電財報,今年至5月台電共虧損946億元,6月財損金額預估也接近200億元左右。雖然夏月電價已經實施,台電評估夏日電價對營收會有一定挹注,但下半年虧損幅度還是要看燃料成本,目前燃料成本下跌幅度雖然沒有很大,今年全年虧損還是希望以降至2,000億元為目標。
另外,台灣每年7、8月為全年用電高峰,台電桃園大潭8號機原定今年夏天要投入發電,但遲未進行測試,引發外界對缺電危機的疑慮。對此,台電表示,8號機兩部機組已經先後達到滿載發電,預計在農曆節氣「大暑」,也就是23日當周將會加入發電行列。
在離岸風電方面,被視為指標性風場之一的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其所需要的62座套管式水下基礎,已全數由世紀離岸風電公司成功出貨,並由伯威海事工程公司完成所有水下基礎的安裝作業。年底前將再完成全部風力機的建置,這對台灣的能源結構轉型是一大進展。
台股龍頭大同電力(2371)近期股價震盪,18日因應大陸法院判賠利空影響,股價重挫,不過隨後卻吸引不少短線買盤湧入。19日大同股價跳空開高,終場收在51元,上漲1.9元,成交量大增至6.3萬張。其中,外資與投信轉為買盤,但自營商則連續兩日賣超,賣超張數達1.4萬張。自5月中旬從34元起漲,大同股價在7月於54至57元之間橫盤整理,近期利空消息使得股價跌破月線支撐,5日、10日短均線反轉向下,前波套牢壓力較大,市場預期仍需量能增溫,股價才有機會突破。此外,台電強韌電綱計畫帶動能源及電力事業成長動能,對公司發展亦具正面影響。雖然大陸法院判決大同需向中國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131億元,大同已提出上訴,但股價仍受到波及。
台電強韌電綱計畫商機帶動能源及電力事業成長動能,日前大陸法 院判決大同需向中國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131億元,大同將提出 上訴,不過股價受波及。
立法院臨時會18日邀請陳建仁專案報告,由於電價費率審議會慣例 在每年3月與9月中下旬召開會議,重點是討論4月與10月的電價調整 。
先前因為已經連兩年調漲電價,立法委員曾銘宗因此詢問陳建仁, 今年下半年是否會再調漲?
對此,陳建仁很果斷的回答,下半年不會缺電,至於電價會不會再 調,當然是要看國際上的燃料情況,「不過我的估計是不會再調」。
根據台電財報,今年至5月台電共虧損946億元,6月財損金額預估 也接近200億元左右。由於夏月電價已經實施,台電評估夏日電價對 營收會有一定挹注,但下半年虧損幅度要看燃料成本,目前燃料成本 下跌幅度即使沒有很大,今年全年虧損還是希望以降至2,000億元為 目標。
另外,台灣每年7、8月為全年用電高峰,台電桃園大潭8號機原定 今年夏天要投入發電,承擔夏季備轉容量率約2.5%,但遲未進行測 試,引發外界疑慮這可能是今年夏天仍會有缺電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此,台電表示,8號機兩部機組已經先後達到滿載發電,預計在 農曆節氣「大暑」,也就是23日當周將會加入發電行列。
此外,被視為指標性風場之一的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風場所 需的62座套管式水下基礎,全數由世紀離岸風電公司成功出貨,並由 伯威海事工程公司完成所有水下基礎的安裝作業,年底前將再完成全 數風力機的建置。
台灣電力公司近來因應兩次大規模停電事件,遭監察院調查並提出糾正案,彈劾興達電廠員工及廠長等八人。調查指出,台電公司在緊急狀況下啟用核二、三廠的氣渦輪發電機組,以緩解供電壓力,但這些發電量並未納入電業年報,被質疑為「黑電」。監委強調,台電應遵守規定,將氣渦輪機組的發電量記錄於電業年報中。此外,台電對於氣渦輪機組的頻繁測試運轉也引發了外界對其是否真正用於緊急狀況的質疑。監察院調查結果揭露了台電在電力供應上的問題,並呼籲台電加強管理,確保供電穩定。
監委提出的「黑電」一說立即遭到台電反駁,強調「氣渦輪機並非 核電,一年本就可發電720小時,其中600小時允許支援尖峰用電調度 ,依定義不須載明電業年報中。」真是如此嗎?只怕台電說法意圖避 重就輕,刻意忽視機組緊急使用的採行規範。
根據環保署制定的《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緊急備用 電力設施」(如氣渦輪發電機)係指單一機組年累積運轉時數不得超 過720小時下,專用於供電系統跳電、限電期間或其他為維持供電系 統正常運轉之機組。國內每一座核電廠均配置兩部以輕柴油為燃料的 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組,一部機組的裝置容量是4萬瓩。原設計是在 核電廠發生事故、或因天災導致廠外電力無法供應核電廠使用時,用 來發電以維持廠區正常運作、確保核安的救急設備。
不過,近幾年狀況已不尋常,以本月6日為例,台電官網當天的供 電燈號為代表供電充裕的綠燈,沒有限電或供電警戒,也無大型機組 跳機,核二廠更未發生喪失外電或其他原因的緊急事故,但廠內兩部 氣渦輪發電機組在下午兩點同時被啟動,狀態顯示為「測試運轉」。 為了確保緊急狀況發生時的可用性,備用機組定期執行測試本來無可 厚非。令人不解的是,這兩部機組上個月才剛做完測試運轉,而且2 號氣渦輪機在當月還前後執行了三次。如此頻繁地「測試」到底是何 原因?若非因供電吃緊而啟動運轉,難不成是為了已停機的核電機組 做延役準備?
事實上,分析台電的公開資料不難發現,過往在核一、二、三廠正 常營運期間,全台氣渦輪機組的每瓩等效發電時數均低於10小時,年 發電量皆未超過850萬度。然而,2014年12月核一1號機因政治因素而 提前停止運轉後,此一等效發電時數開始明顯增加,2015年增加為1 75小時,年發電量突破1億1千萬度。2017年6月核一2號機也停轉後, 每瓩等效發電時數達351小時,年發電量一舉來到1億8,353萬度;這 一年,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總共出現104天,為歷年新高。至此,氣 渦輪發電機啟動明顯已非因例行測試,而是在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 供電警戒橘燈出現時,上線支援供電。
弔詭的是,2019年起台電不再公告全台氣渦輪機組的每瓩等效發電 時數與年發電量,此番若不是監院的糾正案文,外界無從得知,即便 日日都是備轉容量率高於10%的供電充裕綠燈,原來裝置容量不高的 氣渦輪機組在過去近三年期間,依舊支援供電長達18個月。
以往台電都能確實遵守規範,在供電橘燈亮起之日,方啟用氣渦輪 發電機組。民眾如今才知,供電綠燈並不代表全日供電充裕,緊急備 用機組仍有可能被啟動;而且為了避免外界的缺電質疑,台電官網一 律將機組狀態註記為「測試運轉」。問題是,測試太過頻繁且累積時 數偏長,欲蓋彌彰的註記反而令人懷疑台電是否假測試運轉之名、行 支援供電之實。再者,既然不是電廠遭遇緊急狀態下的供電,氣渦輪 機組發電量當然必須如監委所言,記錄於電業年報中。
另一方面,氣渦輪發電機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高達10元,需量競價的 購電價格也是每度10元,明顯高於台電每度2.73元的平均電價。雖說 一年數十億元的額外支出,與台電這兩年動輒一、兩千億元的虧損相 比,影響似乎不大,但台電接受國家補助,撙節支出是義務,不計成 本找電根本畫錯重點。
監院的糾正案文不僅揪出台電未將機組的支援發電量載明於電業年 報中,更反映出全台缺電待解的急迫性。現實是,台電每日公布的供 電燈號已明顯失真,綠燈儼然成為隱瞞缺電的安慰劑,未公布的「即 時」備轉容量率恐已深陷偏低的險境。
總而言之,面對正規供電不足,依賴緊急備用機組或需量競價解套 並非有效解方,必須儘早完成電源開發,並續用發電成本低廉的核電 ,才是同時解決缺電與降低營運成本的正道。
台塑新智能近期在能源領域的發展可謂喜訊連連,不僅在UPS業務上取得重大突破,更在儲能領域展開了一系列的布局。以下為詳細報導: 首先,台塑新智能成功將UPS技術應用於國內外的多個行業,包括電子、石化、鋼鐵、醫院和電信等,展現了其技術的廣泛適用性。目前,台塑新智能已經有三座超過MW級的儲能系統與台電電網相連,並有三座超過5MW的儲能系統即將上線,這將為台灣的電力供應提供穩定的支持。 對於家用儲能市場,台塑新智能也預計在第四季開始在台灣市場銷售,為消費者帶來更加環保、節能的選擇。而旗下專注於微藻固碳的澄灝公司,也將在下半年開始規模量化生產,並爭取碳權,展現了公司在綠色能源領域的進一步拓荒。 為把握台灣電動大巴的政策商機,台塑新智能已經與六家廠商進行接洽,並規劃測試,目標是明年第四季能夠支援電巴國產化量產需求。同時,公司也正在開發2.5噸和5噸的電動物流車,並進行電池模組的開發。 在國際市場方面,台塑新智能的UPS業務已經進入台灣、大陸、美國、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等市場。儲能布局方面,除了規畫建設彰化廠200MW的儲能案場,還有彰濱案1.5MW的工業用儲能貨櫃,以及與翰可能源合作新建的50MW儲能案場。值得一提的是,彰化觀光工廠的1.2MW/1.3MWh電力交易平台也正式上線,成為台灣首座s-Reg電力服務系統。 台塑新智能今年也闖進了日本儲能市場,與日本第六大商社雙日集團合作,並與日本中部電力公司在下半年展開儲能合作。家用儲能方面,公司開發了5度、12.2度、18度電等三種規格,預計第四季正式開拓台灣市場。 此外,台塑新智能的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公司」將分兩期投資160億元,設置產能達5GWh的磷酸鋰鐵電池芯產線。第一期設置2.1GWh產線,預計明年第三季完工投產,年產值可達130億元以上,並將伺機啟動二期投資。 未來,台塑新智能還將逐步推進電動大巴的應用及建立自有廢電池回收產線等計畫,這些都是公司為了在能源領域進一步扎根和發展的重要策略。
為掌握台灣電動大巴的政策商機,台塑新智能目前已有六家廠商進 行接洽,規劃測試,目標明年第四季能支援電巴國產化量產需求;電 動商用車項目也設定2.5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進行電池模組開發中。
台塑新智能表示,UPS業務已切入台灣、大陸、美國、印尼、菲律 賓、越南等市場。儲能布局除有台塑新智能規畫建彰化廠200MW儲能 案場,還有彰濱案1.5MW(併網台電電網運行近2年)、彰化廠1.2MW 的工業用儲能貨櫃,以及翰可能源合作新建50MW儲能案場等;其中彰 化觀光工廠1.2MW/1.3MWh電力交易平台也正式上線,為台灣首座s- Reg電力服務系統。
台塑新智能今年也進軍日本儲能市場,除與日本第六大商社雙日集 團合作外,日本中部電力公司也將在下半年展開儲能合作。家用儲能 也開發5度、12.2度、18度電等三種規格試銷,預定第四季正式耕耘 台灣市場。
此外,台塑新智能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公司」將分二期、共投資 160億元,設置產能達5GWh的磷酸鋰鐵電池芯產線。
其中第一期設置2.1GWh產線,明年第三季完工投產,電芯、模組正 式量產,預計年產值達130億元以上,並且伺機啟動二期投資。
後續電動大巴應用及建立自有廢電池回收產線等計畫,都是逐步扎 根後,營運蓄勢延伸、推進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