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說,抽蓄式水力發電是利用上下水池的高低落差 來發電,在用電尖峰時發電,並利用電網有餘電時把下池水抽回高處 ,讓餘電不浪費。並且新式的抽蓄式機組較現有的日月潭明潭、大觀 電廠來說,新增調速功能,在發電與抽水的過程當中,都可以調整電 網頻率與發電量(用電量),讓電網保持在平衡狀態,讓用戶端有更 好的用電品質。
台電計畫在桃園石門水庫、台中大甲溪德基水庫大光明計畫、屏東 牡丹水庫等地進行抽蓄式水力發電計畫,其中大光明計畫正在環保署 進行二階環評、石門抽蓄水力計畫正進行環評初審,至於牡丹水庫抽 蓄水力計畫,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累計桃園石門及大光明計畫,將 設置共415MW的裝置容量,供未來再生能源大量併網時,可以進行調 度發電。
經費部分,台電規劃在大光明抽蓄水力計畫投資總額為264.88億元 ,石門抽蓄水力計畫投資總額新台幣70.02億元,牡丹水庫抽蓄水力 計畫由於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還未估算相關經費。
台電表示,由於未來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因此再生能源 發電占比會提升超過六成,需要有配對備援系統,因此抽蓄式水力是 最佳方案,未來配合大量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增加供電穩定。
近年來為滿足企業及投資人落實永續目標之金融需求,以因應能源 轉型為例,本國銀行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放款餘額已逾新台幣2.5 兆。此外於資本市場,國內各家金融機構也積極推出永續金融商品, 目前大致可分為兩類型:永續發展債券及ESG主題基金,前者已累計 147檔、總額達4,263億,後者共發行42檔、規模約3,359億。
顯示在ESG議題熱燒下,跟永續轉型有關的金融商品,已深受台灣 投資人青睞。
相較於ESG債券及基金正夯,國內資本市場卻鮮少透過資產證券化 之永續受益證券,可見此類商品尚有開發空間。事實上,讓能夠產生 現金流量的資產,以小額、單位化的證券形式向投資大眾銷售,促使 籌資管道更臻多元,並提升金融資本分配效率。再者,金融機構亦可 藉此先行回收資金,無須等候債權資產清償期屆至,從而分散資產風 險。
既然資產證券化擁有諸多好處,為何在永續金融商品熱度不斷上升 之際,我國卻遲遲未見以ESG為投資標的之受益證券?國內並非沒有 相關構想,早於太陽光電案場籌措資金之初,就曾有建議可效法美國 經驗,把購電合約的應收帳款債權重新打包為資產抵押證券(ABS) ,公開或洽特定人分級出售。甚至有離岸風電得利用資產證券化,讓 銀行釋出部分債權,藉以緩解風場資金瓶頸之提議。
誠然,無論是應收帳款或貸款債權,皆屬現行「金融資產證券化條 例」所涵蓋之證券化標的,惟必須以信託方式移轉給受託機構或轉讓 給特殊目的公司(SPV),再由受託機構或SPV發行受益憑證。而在此 信託模式底下,再生能源電廠若要資產證券化,首先就面臨信託資產 究竟是電廠本身,抑或為台電公司應收帳款的問題。
對此,刻正推動之投信投顧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開放不動產投 資信託基金(REITs),採取信託及基金雙軌併行制。如順利通過修 法,經中央目的事業機關所核准之綠電設備,若能成為REITs之投資 標的,應有助於綠電資產證券化之解套。
實際上,綜觀亞洲REITs規模前兩大市場-日本與新加坡,不乏REI Ts串聯ESG的實際案例,而且除了再生能源電廠之外,甚或綠色商辦 亦為潛在投資對象。將REITs連結低碳綠建築,不但能擴展投資視野 、增加投資機會,還可引導市場資金驅動建物減碳,為淨零目標做出 具體貢獻。
然而,是否有一定數量之標的資產,以降低預期損失比率,構成所 謂的證券化資產池,且能夠在未來的一定期間內產生穩定的現金流量 ,依舊是發行ESG收益證券需具備的關鍵前提。若按照此標準檢視國 內綠電設備,太陽光電因較早推動、技術成熟,是以案件數及裝置容 量較多,應當可優先研議資產證券化之可行性。至於離岸風電,囿於 已邁入商轉的風場仍相對有限,短時間內也不易達到一定數量,對於 解決現階段籌資問題恐緩不濟急。或許待遴選風場陸續完工併聯後, 觀察、驗證售電收入之量化規律,再藉此具體評估如何把離岸風場納 入資產池。
樂事綠能(1529)近來可是台灣股市的焦點啊!29日公司發布新聞稿,透露出他們今年前五個月的營收大幅成長,這個成長的關鍵,就是因為接到了台電的近3億元停置式變壓器訂單,還有花蓮中小學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廠的併聯發電,這兩個大案子讓樂事綠能的營收和獲利都看漲!
去年,官田鋼集團取得樂事綠能的經營權後,就開始專注在配電盤、變壓器等重電設備,還有太陽能電廠建置統包工程等本業,這樣的轉型讓樂事綠能的營運逐漸步入佳境。在29日的法說會上,樂事綠能還透露,第一季的EPS回升至0.32元,這個成績可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呢!
樂事綠能的主管在會上說明,他們的成長主要來自於去年底和今年初取得的台電停置式變壓器標案,金額接近3億元,這個案子去年生產備料,今年陸續出貨,還有台電的比壓器、比流器等器材訂單,每個案子金額都在2、3千萬元。
不僅如此,樂事綠能還在花蓮中小學的學校屋頂上建置了太陽能光電廠,總建置容量達13MW,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併網發電,每年能為公司帶來7、8千萬元的電費收入。
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更是帶來超過千億元的商機,樂事綠能的強項就是配電盤、變壓器、串聯電抗器等重電設備,他們已經準備好爭取台電的訂單了。
近期樂事綠能的股價也是上漲不停,自結前五月的營收達2.69億元,年增幅達到2.31.38%,營業利益0.23億元,稅前盈餘1.02億元,稅前每股盈餘0.7元,這些數字都顯示出樂事綠能的實力強大,EPS也優於去年度的0.31元。
官田鋼集團去年取得樂事綠能經營權後,營運回歸配電盤及變壓器 等重電設備,以及太陽能電廠建置統包工程等本業,今年營運漸入佳 境。樂事29日法說會上說明,第一季EPS回升至0.32元,主因是2021 年底、2022年初取得台電停置式變壓器標案,金額接近3億元,去年 生產備料,今年陸續出貨。此外,也接獲台電比壓器、比流器等台電 器材訂單,每個案子金額2、3千萬元。
樂事主管表示,樂事花蓮子公司取得花蓮中小學的學校屋頂建置太 陽能光電廠標案,總建置容量13MW,去年下半年併網發電,每年電費 收入7、8千萬元。
樂事主管指出,台電釋出強韌電網計畫超過千億元商機,樂事強項 是配電盤、變壓器、串聯電抗器等重電設備,會爭取台電訂單。
樂事近期股價上漲,公布自結前五月前營收2.69億元,年增幅達2 31.38%,營業利益0.23億元,稅前盈餘1.02億元,稅前每股盈餘0. 7元,優於去年度EPS為0.31元。
台灣電力公司近日公布的用電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的售電量首次出現負成長,這一現象讓許多人感到驚訝。根據數據,今年前5個月的售電量為892.57億度,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5.55億度,年減幅達2.78%。其中,產業用電減少最為顯著,年減幅達4.5%,而民生用電則維持成長。 在產業用電方面,今年前5個月產業用電量為644.75億度,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37億度。這一變化主要受到國際經濟走緩和出口订单連續九個月黑數字的影響。然而,民生用電方面卻呈現不同景象,今年1至5月的住宅及小商家民生用電量達到247.82億度,年增4.82億度,整體增長1.98%。這主要歸功於民眾走出疫情陰霾,小商家經營熱絡。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今年前5個月的用電狀況都沒有超過去年同期,甚至比預期還要少。這主要是因為產業受燃煤價格高、售電價格低的影響,轉向使用台電電源,但整體用電量還是略有減少。此外,今年再生能源併網量增加,也有助於夏天穩定供電。 展望全年售電狀況,經濟部官員指出,由於整體景氣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趨緩,產業用電量明顯減少,下半年則要看AI技術等新興科技發展是否會帶動產業需求。因此,預計全年用電狀況與去年相同。
台電大潭8號機原計劃今年夏天啟動發電,負責夏季備轉容量率約2.5%的電力供應,不過因為延遲測試,讓人們對夏季供電缺口感到擔憂。幸好,由於產業用電減少,這個問題最終得以解決。台電原先規劃在用電尖峰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分別啟動大潭電廠的8號機和9號機,兩部機組共計112萬瓩,每部機組等於備轉容量率2.5%,作為今年和明年的供電救火隊。在供電穩定的情況下,7號機將暫時停機,進行單循環機組改建為複循環機組。 但從去年底開始準備併聯的8號機,直到4月、5月,甚至6月中下旬都還沒有進行測試。實際取得電業執照也需要一段時間,這讓外界對供電狀況感到緊張。知情人士透露,承包興建的公司在設計和連接上出現了多項問題,加上梅雨季節持續,廠房屋頂防水未完成,導致廠房內多處淹水,原定的測試排程一延再延。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預計在端午節連假期間進行測試,目標是6月底前完成併聯,確保7月能讓8號機部分開始發電。複循環鍋爐等完整發電還需要時間進行調整和測試。官方透露,今年前五個月的用電狀況比去年同期減少,供電壓力較往年為小,雖然大潭8號機無法按照原計劃啟動發電,但應該還能趕在用電尖峰前投入運作。
受國際經濟走緩,外銷訂單連九黑,連帶國內用電量打破10多年成 長趨勢,首次出現負成長。據台電資料顯示,今年前5個月售電度數 為892.57億度,比去年同期918.11億度減少25.55億度、年減2.78% ,以產業用電減少最多,民生用電則維持成長。
面對罕見負成長,台電分析,主要是產業受國際經濟情勢影響,今 年前5個月產業用電644.75億度,比起去年同期減少30.37億度,年減 4.5%。
在民生用電方面,今年前5月用電則是持續成長。今年1至5月住宅 及小商家的民生用電量來到247.82億度,比起去年同期的243億度, 年增4.82億度,整體增加1.98%。台電表示,主要是民眾開始走出疫 情陰霾,用電隨家戶人口減少在家時間略有減少,但小商家經營熱絡 ,用電量隨之增加,讓整體民生用電較前一年成長。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說,觀察前5個月得用電狀況都沒有超過去年同 期,甚至比預期還要少,其中雖然有產業因為燃煤價格高、售電價格 低的影響,讓產業界轉向使用台電電源,不過整體用電量還是略有減 少,在這樣情況下,整體供電壓力就比較輕微,且今年再生能源併網 多,有助夏天穩定供電。
展望全年售電狀況,經濟部官員透露,由於整體景氣從去年下半年 就開始趨緩,尤其去年第四季產業減少用電情況明顯,一直到今年上 半年都還沒有恢復跡象,下半年則要看AI技術等新興科技發展是否會 帶動產業需求,尤其是半導體跟伺服器等相關產業的產能擴張,產業 用電才會逐步回升,因此估全年用電狀況應該與去年相同。(相關新 聞見A2)
原先台電規劃大潭電廠8號機及9號機分別在今年及明年夏天用電尖 峰前(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投入發電,預計兩部機組有112萬瓩, 相當於一部機組等於備轉容量率2.5%,要作為今年及明年的供電救 援投手,且在供電穩定的情況下,讓7號機暫時停機,進行單循環機 組改建為複循環機組。
不過8號機從去年底要開始投入併聯,一路延至4月、5月到現在6月 中下旬都還未點火測試,且測試到實際取得電業執照又需一段時間, 讓外界擔憂供電狀況。知情人士透露,承包興建的公司狀況多,多項 工程在設計及連接上甚至出現落差,加上前一陣子梅雨不斷,廠房屋 頂防水未完成,造成廠房內多處淹水,原先要開始測試的排程不斷延 後。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預計端午連假期間進行測試,目標6月底 前併聯,確保7月能讓8號機部分先發電,至於複循環鍋爐等完整發電 ,還需時間調整測試。
官員透露,今年前五個月用電狀況較去年同期減少,供電壓力較往 年小,雖然大潭8號機無法照原定計畫發電,但應可趕在用電尖峰前 投入發電行列。
台灣電力公司積極推動綠電發展,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企業對綠電的需求不斷攀升。經濟部長王美花於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前受訪時表示,台灣政府已經規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綠電團購機制、離岸風電信保機制等,以確保台灣綠電供應的穩定與持續增長。隨著台灣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落實,企業為了達到碳排減量及提升形象,紛紛轉向購買綠電,使得綠電市場更加熱絡。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政府已推出綠電交易平台,並規劃中小企業平價綠電團購制度,以及離岸風電信保機制,以增加綠電供應量。此外,經濟部還在規劃CPPA綠電信用保證機制,以解決企業購電信證評等不足的問題,促進綠電市場的活絡。然而,台電的虧損問題也引起關注,王美花強調,電價調整將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並根據成本數據及當時環境情況來考量。至於核電議題,王美花表示,穩定供電是政府的首要任務,但核電廠的乾儲設施及用過燃料棒處理等問題,需要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解決。
由於台灣已經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相關法規也都逐一修正,其 中企業為了碳排及增加形象,近期加倍購買綠電,讓原先綠電市場就 已經僅當熱絡,不少企業嘆無法買到便宜的綠電。
王美花指出,由於現在法規的要求、國際供應鏈的要求、企業要達 到RE100的目標、企業自主承諾要使用綠電等,都讓綠電需求大增, 政府已經推出綠電交易平台,要創造各界都有綠電可以使用,現在中 小企業可以買到平價的綠電,同時還有綠電團購制度、離岸風電信保 機制正在規劃,都會讓台灣的綠電可以持續增加供應。
經濟部補充,經濟部正在規劃CPPA綠電信用保證機制,這是在綠電 購買企業信用評等不足時,由政府建立信保機制,增強企業購電CPP A信用評等,讓開發商取得信貸後開發案場。希望保障企業順利購得 綠電出發,也可使市場及價格更活絡。
由於台電持續虧損,上周股東會中台電表態希望爭取電價能持續調 整穩定經營,被視為今年10月下次電價調整時,可能會再漲電價。
王美花說,電價調整都是交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會根據台電提 出的相關成本數據及當時的環境情況來考量,目前沒有任何決議。
至於新北市長侯友宜拋出核電研議議題,王美花說,穩定供電是政 府一定會做的事,只是現在核電廠的乾儲設施都還要再溝通,且用過 燃料棒還未從反應爐中取出,要有地方存放才可能使用核電,這部分 需要中央與地方一起努力。
王美花解釋,事實上新北市政府對於乾儲設施,長久以來都沒有核 准,現在法院判決經濟部勝訴,才開始要蓋,但核廢料處理除了中央 政策之外,也要地方政府的配合。
鄭文燦指出,在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積極推動離岸風電,大力推廣 太陽能發電設施,新興能源技術也不斷引進。政府已訂定2025年再生 能源裝置容量需達29GW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光電系統占20GW、離岸 風電5.6GW,同時也積極發展像地熱、生質能、小水力等,以求綠能 極大化目標。目前太陽能光電系統已完成建置10.48GW;在風力發電 方面,我國第三個風場在5月份已經併聯發電,可說是台灣綠能建設 的重要里程碑。受到疫情及海事工程缺工的影響,我國2025年再生能 源裝置容量的目標,會略晚至2026年才能完成併聯發電,但是經濟部 團隊及民間的綠能夥伴正在全力讓目標能夠拉近。
鄭文燦也指出,我國採取電證合一的制度,開放綠電自由交易,並 建立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來負責執行的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 制度;而綠電交易平台讓綠電不再只躉售台電,企業可透過企業購售 電合約,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採購綠電,滿足企業社會責任及 減少碳排放等目標。
對於政府的目標,鄭文燦說,是提供可接受的綠電價格,讓想買的 買得到,讓想賣的賣得出去,為照顧中小企業,經濟部也將推出中小 企綠電平價專案,由公有或國營土地招租太陽光電案場,並保留3成 綠電上平台標售,預計2025年前可提供逾億度綠電,協助中小企業順 利取得綠電。該綠電專案不但有線上媒合機制,案場也將是公開可及 。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帶動商機,重電股成為台股明星族群!
近來,由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重電設備需求大幅增加,使得重電股成為台股市場上的一股強勢族群。許多重電股自去年底開始,股價就呈現波段性漲幅,其中華城(1519)的股價甚至飆漲逾3倍,而老牌機電大廠東元(1504)和大同(2371)也因節能減碳需求的增長而表現亮眼。
大同電力事業在強韌電網計畫的帶動下,今年前五月的營收年增達19%,新能源事業則因應能源轉型而帶來商機,前五月營收成長28%。大同手上的電力事業訂單金額高達170億元,而新能源事業的太陽能建置容量預計年底可達338MW,年增26%。此外,大同集團擁有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售電業的執照,預計今年綠電可供量將達461萬度,並努力朝向一年10億度的綠電交易目標前進。
大同董事長王光祥在股東會上宣佈,公司將積極搶攻東協市場的新能源商機,並努力在明年能夠配發股利。另一方面,東元則在機電系統及智慧能源兩大業務的推動下,前五月的營收年增5.7%,創近13年同期新高。智慧能源事業群在離岸風電、網路數據中心、桃園機場新建工程及儲能等領域表現亮眼。
東元在2021年12月單月營收突破50億元後,已連續多個月營收逾50億元,去年營收創下583億元的新高,今年3月更是創下55.9億元的單月新高。東元預期今年能夠達成三年前設定的「三年營收成長200億元」目標。
重電族群近期成為台股熱區,上周中興電(1513)、大同股價漲幅 分別達13%、12%,華城、亞力(1514)、樂事綠能(1529)漲幅也 逾5%。
大同在新團隊入主二年多以來財務體質改善,已繳出連續八季獲利 的成績單,尤其電力及新能源是成長的二大引擎,電力事業受惠於強 韌電網計畫,今年前五月營收年增19%;新能源事業因能源轉型帶來 的商機,案場量增加,售電、維運及儲能維運收入提升,前五月營收 成長28%。
大同電力事業在手訂單170億元,新能源事業太陽能建置容量預計 年底可達338MW、年增26%;此外,大同集團為少數擁有再生能源發 電業與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的能源服務商,預計今年綠電可供量461 萬度,並持續向一年10億度綠電交易目標邁進。
大同的電力以及新能源事業持續成長,目前正與國際集團洽談策略 聯盟,搶攻東協市場新能源商機,大同董事長王光祥更在股東會上宣 示,力拚明年能夠配發股利。
東元在機電系統及智慧能源二大事業成長帶動下,前五月營收244 億元、年增5.7%,創近13年同期新高,其中智慧能源事業群在離岸 風電、網路數據中心、桃園機場新建工程及儲能等工程持續攀高,成 長動能強勁。
東元受惠於全球馬達及機電設備需求暢旺,加上儲能等能源工程訂 單水位提升,自2021年12月單月營收突破50億元以來,已有多月營收 逾50億元,去年營收創下583億元歷史新高,今年3月營收更創下55. 9億元單月新高,預期今年能達成三年前設定的「三年營收成長200億 元」目標。
台電16日舉行年度股東大會,會中對去年巨幅虧損以及今年預估虧損情況進行說明。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受國際能源價格下跌影響,今年整體虧損預計將比去年縮小,可壓在2,000億元以內。吳進忠強調,台電將保證今夏供電穩定,讓大眾安心度夏。 根據資料,截至4月底,台電累計虧損達3,058億元。吳進忠透露,去年預估今年度虧損為2,785億元,但考慮到最新燃料價格,並不考慮電價調漲,預估虧損可控制在2,000億元內。他進一步指出,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同意調漲電價後,預期可增加600億元收入,有助於減少虧損。 對於夏季供電,吳進忠表示,根據前五個月用電數據,每月用電高峰都未超過預估值,部分月份甚至低於去年同期。目前評估的夏季用電尖峰已下修至4,075萬瓩。他強調,台電已做好相關機組大修規劃,整體供電沒有問題。 吳進忠還提到,今年再生能源併網狀況良好,太陽光電發電量在日照充足時可超過660萬瓩,風電加光電發電量最多可達787.8萬瓩。加上時間帶挪移、水力機組調度等需求面管理措施,對於夏天供電非常有信心。
台灣電力龍頭大同電力(2371)昨(16)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王光祥強調,公司將持續深耕新能源市場,並擴大提供淨零管理及智慧節能整合服務。他提到,大同正與國際集團進行策略聯盟洽談,搶攻東協市場新能源商機,整合創能、儲能、用能、節能、智慧服務系統,目前電力事業在手訂單已達170億。王光祥預計,新能源事業年底太陽能建置容量將達338MW,成長26%。在綠電服務方面,大同擁有再生能源發電業及售電業執照,預計今年綠電轉供量可達461萬度,朝向一年10億度綠電交易目標進發。此外,集團旗下大世科公司也將推出AI應用整合服務,預計今年營收將迎來大幅成長。王光祥還提到,大同已連續22年未配發股利,但將持續努力,力拚最快明年配發股利。大同5月營收創今年來最佳,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年增60.9%。總經理王金來強調,大同重電事業客戶多元,未來將成長25%~30%,且營業利益長期趨向平穩。大同將以擴大核心事業、強化升級轉型及精實投資事業為經營方針,四大核心事業占今年首季營收50%。昨天股東會全面改選九席董事,包括五席原任董事及四席新任董事。
台電、台水股東會落幕,台電預估虧損收斂,台水虧損再起
據資料顯示,截至4月底為止,台電的累計虧損規模達3,058億元。 吳進忠說,原先提出年度預算書時,預估今年度虧損為2,785億元, 這是去年規劃預算書時以當時的國際燃料價格做估算,若以現在最新 燃料價格來看,不考慮電價調漲的部分,預估虧損可控制在2,000億 以內。
吳進忠進一步說明,由於4月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同意調漲電價 ,預期電價調漲後可增加600億元的收入,整體的虧損才會比原先預 期逐步減少。
至於今夏供電狀況,吳進忠說,前五個月用電來看,每月的用電高 峰都未超過預估值,甚至部分月份用電數據比去年同期還低,目前評 估的夏季用電尖峰,下修至4,075萬瓩。
對於供電狀況,他指出,台電已盤點相關機組大修期程,整體供電 沒有問題。
吳進忠並解釋,今年再生能源併網狀況良好,太陽光電在日照充足 的時候發電都可以超過660萬瓩,整體風電加光電發電量最多達到78 7.8萬瓩,加上善用整體需求面管理,包含時間帶挪移、水力機組的 調度,對於夏天供電非常有信心。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指出,雖然台電今年仍會有虧損,但觀察國際燃料價格趨勢,國際燃氣價格年減五成至六成,燃煤價格也從去年的每噸200元下修至每噸120美元,單純燃料價格預估,台電今年虧損預期可從2,785億元收斂至2,000億元內。
對於近兩年電價審議會議調漲平均電價8.4%及11%,是否有助緩解台電虧損?吳進忠回應,今年3月調漲11%預估可以帶來600億元收入,但今年全球經濟轉冷,台電售電量大幅度減少,仍要觀察評估「價漲量跌」的交互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若台電售電量高,收入就多,但供電壓力就很大;相反則收入減少,供電就較不吃緊。
小股東相當不滿台電虧損,關切台電何時可以打平累積虧損、發放股利。
台電表示,2014年起累積虧損逐年下降,如果不是去年年初發生俄烏戰爭,原本有望在今年打平,甚至出現盈餘,達到發放股利條件。但戰事爆發,甚至延燒至今,全球電力業者面臨俄烏戰爭開打的動盪都面臨大幅虧損。
台電表示,已向政府爭取到兩次電價調漲、1,500億元的資金挹注和500億元的特別預算,想辦法度過難關。小股東批評國際燃料成本變高不是理由,主要是政府壓力、不讓台電達到5%的合理利潤,虧損原因是行政院、經濟部及台電組成的「騙子政府」並揚言喊告。
台水公司去年稅前淨利1.7億元,中斷連年虧損。然而據台水財報,今年前五個月台水因受到升息、折舊、動力費及抗旱影響,累計虧損已達11.3億元。
王光祥指出,大同正與國際集團洽談策略聯盟搶攻東協市場新能源商機,整合創能、儲能、用能、節能、智慧服務系統,電力事業目前在手訂單達170億;新能源事業預計年底太陽能建置容量達338MW、成長26%。
綠電服務方面,大同為少數同時擁有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之能源服務商,預計今年綠電轉供量可達461萬度,持續朝向一年10億度綠電交易目標進,搶占台灣綠電8億度缺口的商機。
近期AI話題火熱,王光祥表示,集團旗下大世科公司也將推出AI應用整合服務,持續跟進產業發展,預計今年營收也會迎來大幅成長。
大同已經連續22年未配發股利,談到股利政策,王光祥在股東會上宣布,集團將持續深耕新能源商機,力拚最快明年配發股利。大同5月營收44.95億元,月增16.3%,年增92.4%,為今年來最佳;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194.8億元,年增60.9%。
近日在外資法人資金力棒下,大同股價持續創新高價,昨天收45.85元,上漲0.05元,漲幅0.1%,惟昨日外資反手大賣1.17萬張。
總經理王金來指出,大同重電事業客戶不只台電還有民間企業,預估未來將成長25%~30%。他說,針對電力跟新能源發展,營業利益長期趨向平穩,面對匯率或景氣風險,大同屬於內需、國家政策產業,風險及相對不確定性較小。他強調,大同在「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產品組合最完整,具有競爭力,加上市場需求升溫,近期股價、市值雙升,顯現投資人對大同信心的肯定。
大同聚焦電力、新能源、家電、不動產之四大核心事業,以精英、大世科、福華、尚志精化四大子公司之電子資通訊事業為輔,未來將以擴大核心事業、強化升級轉型及精實投資事業三大主軸為經營方針,持續以創能、儲能、節能、用能為長期發展重心。四大核心事業占今年首季營收50%。王金來表示,目前已持股精英35%,因精英受到電子業景氣衝擊不大,明年營運有望升溫,未來不排除再增加精英持股。
昨天股東會全面改選九席董事,包括五席原任一般董事王光祥、吳振隆、陳瑞隆、顏大和、黃寶慧,四席新任董事為黃顯華以及獨立董事李金龍、吳欽智、巫恒翔,三位獨立董事皆為新任。
台電以「韌性台電 創意無限」為主題,辦了一場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生活、台電的內部系統都更加智慧化,同時也將數位人才和文化帶進台電的各個領域。這個競賽經過幾個月的激烈競爭,結果終於在昨日揭曉了!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在致詞時提到,因應氣候變化的趨勢,未來台電需要不斷提升儲能設備和需量反應措施,以達到電力供給與需求的平衡。他強調,這次競賽中,我們的同事們也將當紅的ChatGPT等科技應用於我們的軟體和應用智慧化上,希望這樣的AI種子能夠在大家心中生根發芽,未來在2025到2030年將技術發展純熟,順利在2050年之前達到成功轉型。
行政院發言人兼能源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也對台電近年來的表現給予肯定,他說,台電團隊肩負著台灣的「淨零轉型」、「數位轉型」和「社會轉型」三大任務。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他希望台電能夠發揮創意,活用數據,進行跨領域合作,帶領台灣實現更多元的轉型。
今年的主題式資料分析競賽從3月開始招募人員,為了達到數位轉型的目標,並培育更多創意滿滿、對開發新服務和探討電力大數據應用有興趣的數據人才,台電規劃了一系列大數據與資料分析課程、資料視覺呈現課程、多場內部講座及論壇等豐富的學習內容。透過機器學習模型、資料視覺化軟體等工具輔導團隊,解決資料應用難題,呈現更完整的提案內容,這充分顯示了台電對於數位人才培育的重視,以及讓數位量能內化成為台電DNA的決心。
這次競賽的總決賽暨成果發表會中,我們邀請了多位來自產官學界的領域專家擔任評審,包括行政院發言人兼能源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台電數位長暨副總經理張忠良、台電資訊系統處處長蔡修竹、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高銘志、網擎資訊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廖長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