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力晶創新投資控股 | 2025/05/04 | 7.66 | 7.7 | 7.94 | 13,662,256,96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4149385 | 黃崇仁 | 10.07 | 10 | 10.42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二
力晶科技重新上市的報導
力積電募資百億,能否擺脫力晶的陰影?
力積電剛剛上市不久,就宣布要在海外發行存託憑證,再次籌集大筆資金。
這是否意味著, 這家公司將走上和力晶一樣的道路,股本持續增加,卻無法抵禦市場的變化?
力積電是從力晶在台灣的資產分割出來的公司,力晶因為財務問題,在2012年下櫃。
下櫃之前,力晶的股本從1998年上市時的100多億元,暴增到2010年的904億元。
過去 力晶股本膨脹無法救市 回顧力晶的資本結構,
下櫃前,力晶每年都要發行大量的可轉債,或是將員工認股權轉成股票,而且,金額越來越大。
舉例來說,2002年,力晶一年之內,債轉股或員工認股權轉股的金額,只有新台幣1億多元,
但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就飆升到96億元。 投資人不禁擔心,力積電這次的募資計畫,會不會重演力晶的悲劇?
一位資深的投資人分析,力積電去年12月公開發行,一口氣賣出很多股票,
現在又要到海外發行存託憑證,「顯然對資金有很大的需求」,由於台灣的資本市場有限,所以只能到海外去找。
他指出,過去有些DRAM公司用發債的方式來籌資,「結果市場一轉壞,公司就付不出利息,就倒了」,
力晶雖然股本快速增加,但也因此撐過了危機,「力積電這樣做,是讓股東承擔經營風險,如果市場一轉差,投資人就要承受損失」。
對此,力積電發言人譚仲民回應,「這次,我們的財務狀況比以前好,也不會亂投資」。
他說,力積電有一個約100億美元(新台幣2780億元)的擴廠計畫,
第一階段的資金大約需要台幣1000多億元,已經和銀行聯貸300億元,
再加上客戶的長期預付款,以及這次的募資金額,就可以應付了。
他解釋,選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比發債更能降低負債比;到海外募資,有可能提高價格,籌到更多資金;
另外,發行可轉債,如果市場變差,公司還債的壓力就會增加,所以選擇增發股票是比較好的選擇。
現在 力積電面臨市場挑戰 但是,力晶當年因為DRAM市場崩潰,最後不得不下櫃;
現在,半導體雖然供不應求,但力積電銅鑼廠還在建設中,等到廠建好,會不會遇到成熟製程的供需失衡?
譚仲民表示,力積電苗栗銅鑼新廠將在今年底開始裝機,「明年就會逐步產出產能」,
他並說明,這次投資,主要是增加邏輯晶片的產能,「現在記憶體相關的製造都在新竹,我們在新竹有11萬片的產能」,
而力積電投資的成熟製程,不是目前大家爭奪的28奈米產能,而是用來生產螢幕驅動IC、電源供應晶片的40、50奈米製程。
未來 力積電如何應對景氣變化 譚仲民進一步指出,
客戶為了降低供應鏈風險,也積極和力積電簽訂長期合約,爭取邏輯產能,
「目前長期合約的覆蓋率,邏輯製程有7成5,記憶體製程有8成」,
他並說,「從今年第2季開始,長期合約就會陸續生效」,長期合約的價格比以前好,
調價效果會在第2季開始顯現。
但是,記憶體仍然是力積電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景氣變差,力積電能否承受得住? 「今年DRAM還不錯,」
譚仲民觀察,明年的市況,現在還不確定,但力積電增加的是邏輯製程,明年新廠投產,可以減少記憶體的波動。
譚仲民認為,力積電在新廠投產後,將成為市場上唯一同時具備記憶體代工和邏輯代工能力,並且有大規模產能的公司。
不過,力積電的擴廠計畫還需要籌資2000億元。而且,過去3年的半導體超級週期已經結束,今年開始,供需趨於平衡。
根據國際半導體協會的預測,DRAM的設備支出,在2021年增長52%,2022年只增長1%,2023年還會下降2%。
力積電的新策略,能否抵抗下一波景氣循環的逆風, 將是未來觀察力積電發展的重點。
力積電是否能夠擺脫力晶的陰影,證明自己是一家有競爭力的半導體代工廠,也將考驗力積電的經營團隊和技術能力。
結語
力積電是一家年輕的半導體公司,它從力晶的資產中分離出來,繼承了力晶的記憶體代工能力,並且投入了邏輯晶片的製造。
力積電面臨著市場的挑戰和機會, 它需要不斷地籌集資金,來支持它的擴廠計畫,以及提升它的技術水準。
力積電是否能夠成功地轉型,成為一家具有多元產能和穩定收入的半導體代工廠,
還有待市場的驗證。投資人在投資力積電之前,應該仔細評估力積電的財務狀況、市場前景、競爭優勢,以及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