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上)公司新聞
台微醫(6767)在2020年迎來轉骨關鍵時刻!董事長梁晃千自豪地表示,公司繼成功將脊椎骨融合骨打入大陸、美國市場後,最新研發的椎體可擴張強化系統也即將拓展至東協和墨西哥等市場。此外,台微醫也將申請歐美上市許可,並啟動授權合作,預計今年將能延續成長動能。這家台灣創新的醫療器材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邁向國際舞台。
台微醫近年的營運表現逐漸穩定,2018年營收達5983萬元,雖然當年稅後虧損2476萬元,每股虧損1.18元,但2019年前11月營收已達0.6億元,年成長21.6%,上半年EPS更達0.82元,成功扭虧為盈。法人預期,台微醫2019年營收將有年增20%的亮麗表現。
台微醫於2009年12月創立,是台灣第一家脊椎自有品牌,由工研院孵化而出。公司主要股東包括鐵鈦科技(34.11%)、能率亞洲資本(7.28%)以及經營團隊(19.38%),合計持股達52.33%。台微醫主要開發的產品包括脊椎融合手術相關產品、脊椎壓迫性骨折治療手術相關產品及骨水泥產品等,其中人工骨、骨釘等產品已在大陸銷售,新式微創脊椎手術醫材在台市占率約11%,並積極布局椎體撐開器、低溫骨水泥,為公司帶來新一波的成長動能。
梁晃千強調,台微醫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目前產品為自製,未來若銷量放大,將考慮委由大股東鐵鈦科技代工。公司聚焦於脊椎骨融合手術、脊體塌陷手術及骨水泥三大市場,其中脊椎骨定系統的微創小傷口技術已取得台灣、美國、大陸及歐盟認證,目前在台灣攻自費市場,大陸則與MicroPort合作,成為公司業績的主要來源。
另外,已取得台灣上市許可的椎體可擴張強化系統,已打入中國附醫、慈濟等醫學中心,明年將有機會進軍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墨西哥等市場,美國、歐洲也規劃提出上市申請。而台微醫另一項關鍵產品——骨水泥,主要用於人工關節,由於亞洲市場尚無明顯供應商,台微醫已將此產品鎖定亞洲和大陸市場,預期未來將與椎體可擴張強化系統搭配,吸引國際大廠合作,為公司營運帶來更多新動能。
【台北訊】近期,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台灣生醫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眾多生技公司紛紛展現強勁的成長潛力,IPO熱潮再次掀起。根據初步統計,至少有13家公司將在2020年爭取上市或櫃買中心掛牌,其中不乏高獲利和題材多樣化的公司,有望改寫過去的高紀錄。 在眾多生技公司中,<台灣微創醫療器材>以其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吸引了廣泛的關注。該公司推出的細胞治療計劃已通過美國FDA的認證,並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有品牌進入美國市場,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不僅如此,其他如翔宇、康聯生醫等公司也表現出色。翔宇公司在保健保養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干細胞領域相關研究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專注於異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而康聯生醫則聚焦於精準醫療,提供檢測服務,2019年前三季的EPS已達3.83元。 法德藥、瑞磁、博晟等公司也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其藥品開發採用中美雙報策略,多個產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其中,抗思覺失調症用藥代思更取得大陸藥監局(NMPA)核發的首仿藥證,並於2019年11月由康聯代理在大陸上市。 法人分析師認為,隨著生技產業的逐步成熟,2020年IPO的生技族群將迎來質的變化,吸引更多資金進駐,成為市場多頭布局的重心。
初步統計,來勢洶洶的生技族群目前已有翔宇、康聯生醫提出上櫃 申請,法德藥、瑞磁、博晟、漢達、普生已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另 外,達亞、常廣、軒郁都有高獲利支撐;華因授權金里程金陸續入袋 ,轉機題材強;長聖有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 有品牌進入美國的台微醫,同樣備受關注。
法人認為,相較於前幾年生技股都是由新藥股領軍,隨著近四年沉 澱,產業已逐步進入成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明顯「質變 」,可望吸引資金重新進駐,成為多頭布局重心。
以IPO掛牌進度來看,最快的是以保健保養為主的翔宇,2019年前 三季已交出EPS3.19元佳績,該公司除了在兩岸布局,旗下以幹細胞 領域相關研究之生醫事業已分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向榮主攻異體脂 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
鴻海集團旗下生技小金雞康聯生醫,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 ,2019年前三季EPS3.83元。
另外,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的法德藥,藥品開發是採中美雙報策略 ,旗下糖尿病用藥格列本(月尿)片、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富馬酸 1945;硫平緩釋片,兩個藥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而長效型降血壓用 藥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B型肝炎用藥恩替卡韋片、抗思覺失調症 用藥奧氮平口崩片等三項產品,也正在申請藥證中。其中,抗思覺失 調症用藥代思,取得大陸藥監局(NMPA)核發首仿藥證,2019年11月 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營運漸入佳境的台微醫,2018年營收5983萬元,稅後虧損2476萬元 ,每股虧損1.18元;2019年前11月營收0.6億元,年成長21.6%,上 半年EPS0.82元,交出虧轉盈佳績,法人預期該公司2019年營收可望 有年增20%的表現
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有品牌進入美國、創立於2009年12月的台微醫 ,是由工研院獨出來的公司,主要大股東為鐿鈦科技(34.11%)、 能率亞洲資本(7.28%)、經營團隊(19.38%),合計全體董事持股 52.33%。
台微醫主要開發產品為脊椎融合手術相關產品、脊椎壓迫性骨折治 療手術相關產品及骨水泥產品等。其中,開發的人工骨、骨釘等產品 已在大陸銷售;而新式微創脊椎手術醫材在台市占率約11%,目前更 已積極布局椎體撐開器、低溫骨水泥,為新一波的成長動能。
梁晃千表示,台微醫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目前產品為自製,未來 若銷量放大,將考慮委由大股東鐿鈦代工。
梁晃千表示,台微醫聚焦脊椎骨融合手術、脊體塌陷手術及骨水泥 三大市場。用於脊椎骨融合手術的脊椎骨定系統,單一微創小傷口僅 1.8公分,已取得台灣、美國、大陸及歐盟認證,目前在台灣攻自費 市場,而大陸是與MicroPort合作,是業績最大來源。
另外,取得台灣上市許可的椎體可擴張強化系統,已打入中國附醫 、慈濟等醫學中心,明年有機會進軍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墨西哥等市 場,而美國、歐洲也規劃提出上市申請,龐大的大陸、美國市場則將 採取授權合作方式拓展市場。
至於可望在2020年上市的骨水泥,主要用於人工關節,由於該產品 在亞洲尚無明顯供應商,因此,台微醫已將此產品鎖定亞洲和大陸市 場,預期未來搭配椎體可擴張強化系統後,也有機會吸引國際大廠合 作,為營運添加新動能。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產業再創高峰!工研院深耕生醫領域多年,累積豐富的研發成果,近年來育成多家新創公司,帶動整體產業發展。其中,台生材、萊鎂、台微醫、景凱等四家廠商已成功進入上櫃或興櫃,更培育出31名生醫高階種子人才,成為台灣生醫產業的重要推手。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未來將以「醫病雙贏」為目標,著手建構從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智慧醫養」體系,將台灣打造為全球智慧醫療的創新基地。他強調,台灣即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這對醫療產業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機會。 回顧過去,工研院自1999年成立生醫工程中心以來,已經努力建構台灣的生技能量,涵蓋醫材、新藥、中草藥等領域,並跨足智慧診療醫材、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細胞治療、基因定序、標靶藥物等先進技術。彭裕民副院長表示,工研院將持續加速研發商品化,並協助產業法規認證,以提供生醫產業最佳的解決方案。 林啟萬所長進一步透露,自2008年以來,工研院共新創成立12家生醫領域企業,如台微醫、健裕生技、台生材、萊鎂、新穎生醫、貝爾克斯等。其中,台生材技轉自工研院腦部手術創新材料,成功開創台灣腦手術新篇章,並於去年6月成功上櫃,展現台灣微創醫療器材的實力與潛力。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未來將以「醫病雙贏」為目標,建構從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智慧醫養」體系,打造台灣成為全球智慧醫療的創新基地,進而引領生技、邁向全球。
台灣將在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1999年工研院成立生醫工程中心,是台灣第一個醫材專門的研究中心。
他指出,20年來, 工研院努力建構台灣的生技能量,從醫材、新藥、中草藥,到跨領域的智慧診療醫材、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細胞治療、基因定序、標靶藥物等,致力為生醫產業打造最佳的解決方案,加速研發商品化、協助產業法規認證。
林啟萬細數工研院鏈結產業、創新育成公司的成果,他說,2008年至今,共新創成立12家生醫領域企業,包括台微醫、健裕生技、台生材、萊鎂、新穎生醫、貝爾克斯等;其中,台生材技轉自工研院腦部手術創舉新材料,建立台灣嶄新腦手術新頁,於去年6月上櫃。
台微醫是衍生自工研院的新創事業,為台灣第一家脊椎微創品牌公司,以研發與製造第二與三類的高階植入式醫療器材為目標。產品已行銷歐、美、亞洲及非洲十國。
台微醫今年前11月合併營收達6,079萬餘元,年增21.6%。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826萬元,每股純益0.82元。台徵醫2016年每股純益達0.02元、2017及2018年都虧損。梁晃千表示,主因2016年起積極投入新產品研發,影響獲利。
台微醫成立於2009年12月,主要產品為提供脊椎融合固定手術及椎體塌陷手術等解決方案,如脊椎固定系統、椎間融合器等。
外資自9月起連續大買超台股,帶動上市櫃股票波段漲升行情,興櫃市場也受到激勵,9月有宜新實業、震南鐵、達勝、豐技生技、聚恆等5家掛牌興櫃,10月擴增為亨泰光、八貫、奇邑、匯僑設計、松果購物、美達科技等6家掛興櫃,11月常廣、泰創工程、德意士科技、穎崴、智聯服務、亞洲教育、晶呈科技等7家掛牌興櫃。
12月有安普新、連鋐科技、台微醫等3家在5日掛牌興櫃,知識科技及台灣虎航兩家已排定各在12日、16日掛牌興櫃。9月以來累計掛牌興櫃公司達23家,已超過今年前八月累計19家掛牌,今年以來新掛牌興櫃公司總家數為42家。
知識科技成立於民國94年8月間,董事長兼總經理為任正偉,主要經營業務是網路廣告、自有產品設計開發等,送件時資本額為9,000萬元,主辦券商是永豐金證券,興櫃掛牌價是36元。
知識科技主要營業內容為整合世界重要電商及廣告行銷平台,提供一個入口多元服務並搭配專業顧問之量身服務;目前提供之商品及服務包含:網路廣告、網路開發、電商營運、跨境電商、線上金流、虛擬主機、自有產品開發等多項服務。107年營收1億5,835萬元,稅後虧損3,799萬元,每股虧損4.91元;自結今年前10月營收1億5,546萬元,稅後盈餘1,373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53元。
台灣虎航成立於民國103年4月間,華航持有台灣虎航70.13%股權;台灣虎航董事長兼總經理為張鴻鐘,主要經營業務是民用航空運輸業、民用航空總代理業、以及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送件時資本額為20億元,主辦券商是台新證券,興櫃掛牌價是41元。
台灣虎航為國籍唯一低成本航空,客運服務航點遍布鄰近國家,為臺灣出發最多航點選擇的低成本航空。107年營收87億7,535萬元,稅後盈餘9億8,171萬元,EPS為4.91元;自結今年前10月營收81億7,489萬元,稅後盈餘8億281萬元,EPS為4.01元。
櫃買興櫃市場發行面維持熱絡,2019年以來到11月底已有37家公司 掛牌興櫃買賣,今日同時有安普新、連鋐科技、台微醫等掛牌興櫃買 賣,使2019年累計興櫃掛牌有40家公司。
安普斯興櫃主辦券商是中國信託證券,為專業耳機製造商,擁有機 構、軟體、電子及聲學設計之研發團隊,主要從事設計、研發及生產 音樂娛樂或電競專用頭戴耳機、有線與無線揚聲器及麥克風等相關產 品,競爭對手以台灣、香港及大陸廠商為主。安普斯自結2019年前九 月營收16億7,726萬元,稅後盈餘3,067萬元,每股純益0.31元。
連鋐科技興櫃主辦券商是日盛證券,為專業樞紐零組件製造商之一 ,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各類樞紐組件為主,主要客戶有聯想、仁寶 、廣達、英業達等知名品牌及代工廠。連鋐科技自結2019年前十月營 收17億9,177萬元,稅後盈餘1億432萬元,每股純益3.56元。
台微醫興櫃主辦券商是凱基證券,以研發與製造第二與三類的高階 脊椎植入式醫療器材為目標,主要產品為提供脊椎融合固定手術及椎 體塌陷手術等解決方案,如脊椎固定系統、椎間融合系統、人工替代 骨、骨水泥等相關產品。台微醫自結2019年前十月營收5,487萬元, 稅後虧損161萬元,每股虧損0.07元。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台微醫),成立於98年12月 29日,目前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263,900千元。台微醫以研發與製造 第二與三類的高階脊椎植入式醫療器材為目標,主要產品為提供脊椎 融合固定手術及椎體塌陷手術等解決方案,如脊椎固定系統、椎間融 合系統、人工替代骨、椎體可擴張強化固定系統、骨水泥等相關產品 ,產品的開發強調創新性,以開發具有國際競爭性之自有品牌產品進 軍國際市場 。
台微醫產品,包括(1)脊椎固定系統:該品項去年營收0.3億,占 營收51.62%,其適用於脊椎手術之脊椎固定系統,由椎弓根螺釘、 連接桿、側連接桿、橫向連接桿、橫向連接勾等組件組成,椎弓根螺 釘分為實心釘、中空釘、中空側孔釘、長翼微創釘、導航雙螺紋釘… 等,尺寸齊全符合不同患者之需求。(2)人工代用骨:營收0.155億 ,占營收比25.94%,人工合成,具有骨引導功能(Osteoconductiv e)、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吸收性及無免疫性等特性,增 加術後骨融合效果。提供兩種規格予臨床操作使用喜瑞骨人工骨替代 物(氫氧基磷灰石/β-三鈣磷酸鹽)與康骨益人工骨替代物(β-三 鈣磷酸鹽)。(3)椎間融合系統:營收達0.119億,占營收比20%。 椎體可擴張強化固定系統,適用於胸腰椎(T2-L5)椎體壓迫性骨折 之疼痛治療,該產品設計用於椎體擴張成型術,以緩解或消除椎體骨 折造成的疼痛並達到提供椎體高度復位,可透過搭配經核准之脊椎專 用骨水泥來提供穩固椎體的效果。
談及未來,台微醫將以「研發帶動行銷,行銷厚植研發」為基礎下 ,藉由整合國內外醫界、學界與業界之研發能量,設計並開發具有競 爭力之創新醫療器材。台微醫透過結合多位具有30年臨床經驗之醫師 合作,強化本身的利基市場,利用產品創新與服務來提高產品價值, 發展未來與國際大廠技術轉移、技術授權、企業併購或通路共享的合 作模式之可能性並提升企業競爭力。
興櫃市場上周量能轉熱,主要由甫登錄興櫃的半導體測試治具及探針卡廠穎崴上周貢獻逾7億元成交值,加上和潤企業、昇佳電子,以及惠特分別貢獻逾3億元,4檔個股合計貢獻達18.48億元量能,帶動興櫃市場全周成交值高達42.55億元,周增12.37%。
受惠今年以來IPO個股蜜月行情表現強勁,以及和泰車的子公司和潤企業的IPO備受矚目,使市場目光重新聚焦準IPO股,間接帶動除和潤企業外,同樣轉上市的汎德永業,以及申請轉上櫃的映興及東典,上周漲幅皆逾一成。
德系豪華進口車經銷商汎德永業今年前10個月的進口車銷售市占近五成,明年受惠兩大經銷品牌新車陸續到位,業績持續看旺,加上申請上市的利多加持,上周大漲27.79%,榮登漲幅王的寶座。
國內汽車融資龍頭和潤企業預計12月9日上市掛牌,市場持續看好其獲利穩健及高殖利率的優勢,競拍創下史上最大量,上周辦理公開申購期間,買盤持續敲進,帶動和潤周漲幅高達18.37%。
除準IPO個股外,數檔個股也各擁題材相繼表現,包括全息投影業者光禹國際,29日起以18∼35元區間買回公司股票,因現值低於區間上限,具表現空間,激勵上周走揚12.09%。
此外,生技廠暐世受惠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MEDICA)及台灣科技醫療展接續舉辦,帶動生技醫療族群轉強,買盤敲進下股價一路走強,上周漲幅達12%。
展望本周,5日共計有3檔個股將登錄興櫃,包括高階微創脊椎植入物業者台微醫、樞紐零組件製造商連鋐科技,以及專業耳機製造商安普新,認購價格分別為38元、24元,以及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