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隼科技公司新聞
望隼科技即將在3月份引發市場關注,公司總經理石安宣布,他們將在這個月掛牌上市。石安透露,今年望隼將在日本推出新產品,包括散光和多焦類型,並預計矽水膠鏡片將在第三季取得美國和日本的認證。隨著兩岸生產線的擴大,公司預計年底月產能將達到5600萬片,年增長達36.6%,營收和獲利將持續上升。 去年,望隼的營收達到了25.77億元,年增長40.47%。在2020年至2022年間,公司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2.94元、4.64元和6.02元。去年前三季的EPS已達到7.25元,創下年度新高,法人分析師對公司全年的表現持樂觀態度。 望隼董事長黃修權強調,公司已掌握了先進的光學、機械、電子、采供、模具等關鍵技術。他提到,公司將美國市場作為發展戰略重鎮,將推出專為棒球、衝浪等戶外運動設計的運動型日拋隱形眼鏡。由於美國需要處方箋才能購買隱形眼鏡,公司正在研擬相應的行銷策略,希望創造新的成長動力。 黃修權對中國大陸市場也充滿信心,他說,望隼在創立之初就進入大陸市場,並設立了子公司和生產線。公司利用在日本市場的成功,以及在大陸當地的生產優勢,滿足當地品牌公司對差異化產品和快速交貨的需求,帶動成長的第二曲線。 石安指出,望隼每兩年就會推出新品,不斷擴大競爭優勢。除了三明治夾層製程法的美瞳片,公司還開發了濾藍光鏡片和運動專用隱形眼鏡,並布局矽水膠材質鏡片、近視矯正鏡片、散光鏡片、多焦鏡片等差異化產品,逐步提升營運前景。 望隼在兩岸均有擴廠計畫,去年底月產能已達4100萬片,預計今年將超過5600萬片。此外,公司竹南新總部和廠房已於17日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未來可提升月產能至1.6億片,滿足未來5至10年的營運需求。 今年,望隼在日本將推出新的散光和多焦產品,台灣將推出第二代濾藍光新品,大陸也將推出高保濕材料的維他命B12+玻尿酸、薄荷醇新品。在既有產品暢銷和新品推出的同時,矽水膠鏡片將陸續完成在三大市場的取證作業,有望將營收推向新高峰。
望隼去年營收25.77億元、年增40.47%;2020∼2022年每股稅後純 益(EPS)分別為2.94、4.64、6.02元,去年前三季EPS達7.25元,提 前改寫年度新高,法人看好全年有望賺進一股本。
望隼董事長黃修權表示,公司已建構完整的先進光、機、電、採、 模關鍵技術,前進美國的策略是以專為棒球或衝浪等戶外運動設計的 運動型日拋隱形眼鏡產品;由於美國需要處方箋才能購買隱形眼鏡, 目前正在研擬行銷策略,希望創造出另一個營運成長的引擎。
黃修權表示,看好中國大陸市場的隱形眼鏡滲透率尚低,望隼創立 後即前往對岸設立子公司及產線;利用產品已在日本市場成功熱銷的 認可與地位,及在大陸當地就有生產據點的優勢,滿足大陸線上品牌 公司希望取得差異化產品又能快速交貨的需求,帶動快速成長的第二 曲線。
石安表示,望隼每一到二年推出新品,持續堆疊公司的競爭利基, 除三明治夾層製程法的美瞳片,領先市場開發出來的濾藍光鏡片及已 上市的運動專用隱形眼鏡外,還布局矽水膠材質鏡片、近視矯正鏡片 、散光鏡片、多焦鏡片等差異化產品,以逐步推升營運前景。
石安說,望隼在兩岸皆有擴廠計畫,去年底公司月產能已達4,100 萬片,估今年月產能將超過5,600萬片。另外,甫於17日動土的竹南 新總部和廠房預估2026年完工,未來可提升月產能至1.6億片,滿足 5∼10年內的營運需求。
望隼今年在日本會有新的散光、多焦產品上市,台灣則會有第二代 濾藍光新品,大陸也會有高保濕材料的維他命B12+玻尿酸、薄荷醇 的新品上市。
望隼除既有產品營運暢旺,新品接續動能外,矽水膠鏡片今年將陸 續完成在大陸、日本、美國的取證作業,可望將營收推上新高。
金龍年即將到來,台灣股市場看起來充滿希望!根據各證券承銷商的分析,像是LINEPAY、新應材、益芯科、力領科技、家碩、望隼科技、築間、博弘、台特化、前端風電等公司,都將躍升為金龍年十大興櫃潛力股。這股興盛的氣氛讓人不禁期待起來。 過去一年的台股IPO市場表現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金兔年的新股表現呈現出分歧的趨勢。展望金龍年,市場預期將會聚焦在半導體先進製程、AI技術、綠能、生技、資安、金融科技以及餐飲等相關概念股。 在半導體產業,益芯科和力領科技等矽智財廠和驅動IC廠有望隨著上市櫃相關類股上漲,而新應材、台特化、家碩等台積電供應鏈企業也因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化學品和特用氣體需求看俏。 而在軟體領域,LINEPAY這位台灣第三方支付金流領頭羊,在1月26日興櫃首日就展現強勢,收盤價飆漲近二倍,躍居千金股及興櫃股王。另一家遠傳小金雞博弘,則是提供客戶數位轉型所需的雲端技術和商業軟體服務,運營穩健,成長可期。 綠能產業方面,新光鋼旗下的前端風電,專注於水下基樁設備製造,未來隨著新產能的開發,將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營運動能。 在餐飲業,台灣最大鍋物連鎖餐飲品牌築間,受益於內地市場的展店加速以及海外擴張,毛利率有望提升,法人和市場對其獲利前景都表現出樂觀態度。 這些預期和趨勢,都讓人對金龍年的台灣股市充滿期待。無論是科技龍頭望隼科技,還是其他各種潛力股,都將在這個新的一年裡,展開一段精彩絕倫的旅程。
台股金兔年IPO新股表現趨於分歧。展望金龍年,證券承銷商認為,隨人工智慧(AI)狂潮,以及製造業回補庫存周期延續,預期市場焦點將在半導體先進製程、AI、政策(綠能、生技)、軟體(資安、金融科技)、餐飲等相關概念股。
半導體景氣回溫,除矽智財廠益芯科、驅動IC廠力領科技等可望隨上市櫃相關類股上漲,出現比價走勢外,半導體先進製程關鍵化學品廠新應材、半導體特用氣體廠台特化、EUV光罩儲存設備廠家碩等台積電供應鏈營運同步看俏。
軟體方面,台灣第三方支付金流領導者LINEPAY,於1月26日登錄興櫃首日,即挾籌碼集中優勢,飆漲近二倍收1,030元,躍居千金股及興櫃股王;遠傳小金雞博弘,主要提供客戶數位轉型所需各種雲端技術服務與商業軟體服務,營運穩健成長。政策持續推動綠能產業,新光鋼旗下前端風電,主要從事風力發電產業水下基礎的水下基樁設備製造服務,未來隨新產能開出,可望添增營運動能。
疫後國內餐飲動能延續,台灣最大鍋物連鎖餐飲業者築間受惠展店加速,且海外擴點有利毛利率攀升,法人看好獲利前景優於同業。
生醫產業的熱潮不斷加溫,台灣股市再迎來一輪新鮮血液!近期來,火星生技*登錄興櫃,引領一波生醫企業掛牌潮。根據市場消息,今年上半年將有九家生醫公司陸續掛牌,其中望隼科技就是其中之一。這九家公司分別來自藥局連鎖通路、藥物開發及細胞治療三大族群,讓市場期待不已。 火星生技*作為「大健康新零售」公司,實收資本額達1.245億元,發行股數2.49億股,每股面額0.5元,今日登錄興櫃參考價為6.5元。而望隼科技,則在去年11月下旬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將成為精華、晶碩、亨泰光、視陽後,隱形眼鏡族群的新生力軍。 除了火星生技*和望隼科技,還有諾貝兒、佑全、國邑*、共信-KY、漢達、台新藥、沛爾、向榮等八家生醫公司也將陸續掛牌。這些公司中,諾貝兒和佑全屬於藥局連鎖通路,諾貝兒的丁丁連鎖藥局全台有92家門市,而佑全則規劃每年以兩成速度展店,目標2026年達到200家店。 藥物開發方面,國邑*、共信-KY、漢達三家公司都預計上半年興櫃轉上櫃,而台新藥則目標上半年興櫃轉上市。這四家藥物開發公司中,除了共信是全新藥物研發公司外,其他三家公司都是發展505(b)(2)的新劑型新藥公司。其中,國邑*去年成功將新劑型藥L606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及第三類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簽約金、里程碑金合計最高2.25億美元。 細胞治療方面,沛爾生醫已確定3月上旬掛牌,其首項CAR-T細胞產品PL001將啟動二期臨床試驗;向榮生技則目標今年3、4月興櫃轉創新板上市,成為國內少數細胞新藥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公司。 這一波生醫企業掛牌潮,不僅為台灣股市帶來新活力,也將加速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未來,這些新上市的公司將如何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火星生技*標榜為「大健康新零售」公司,實收資本額1.245億元,發行股數2.49億股,每股面額0.5元,今日登錄興櫃參考價為6.5元。
除了火星生技*之外,其餘將掛牌的公司分為藥局連鎖通路、藥物開發及細胞治療三大族群,都是今年第1、2季將完成上市及上櫃公司。
藥局連鎖公司諾貝兒與佑全將在今年2月底及3月底興櫃轉上櫃,諾貝兒是丁丁連鎖藥局母公司,丁丁目前全台有92家藥局門市,佳世達目前也持有諾貝兒28.54%股權;佑全至去年底共有162家店,公司規劃每年將以兩成速度展店,目標2026年可達200家。
藥物開發公司方面,國邑*、共信-KY、漢達三公司都預計上半年興櫃轉上櫃,台新藥目標上半年興櫃轉上市。這四家藥物開發公司除了共信是全新藥物研發公司之外,另外三家公司都是發展505(b)(2)的新劑型新藥公司。
國邑*預計3月下旬上櫃,該公司去年6月成功將新劑型藥L606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及第三類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簽約金、里程碑金合計最高2.25億美元;共信2月1日通過上櫃審議會准許上櫃,該公司治療中央型肺癌氣管阻塞的新藥PTS302去年6月起在大陸銷售後,目標今年轉盈。
漢達去年12月27日向櫃買中心提上櫃申請,外界估今年第2季可由興櫃轉上櫃,漢達去年靠胃食道逆流HND-002及多發性硬化症HND-020兩項學名藥帶動業績大幅成長,今年起新劑型藥獲利將超越學名藥。
台新藥去年12月下旬取得經濟部科技事業核准函後,展開上市申請,目標今年中旬由興櫃轉上市,其眼部術後發炎及止痛新藥APP13007期待今年3月取得美國藥證。
兩家細胞公司沛爾與向榮都已通過證交所核准創新板上市,沛爾生醫已確定3月上旬掛牌,公司首項CAR-T細胞產品PL001將啟動二期臨床,力拚為本土第一件上市之CAR-T產品。
向榮生技目標今年3、4月興櫃轉創新板上市,是國內少數細胞新藥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公司。
望隼去年11月下旬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將為精華、晶碩、亨泰光、視陽後,隱形眼鏡族群新生力軍。
科技集團搖身一變,搖身變成生技業的布局高手,其中望隼科技更是引人矚目。近年來,許多台灣科技大廠紛紛將目光轉向新藥、醫材領域,無論是精湛、振曜、台聯電、長華,還是光罩、正文、碩禾,都紛紛尋找合適的投資對象,其中望隼科技更是受到矚目。 就在近期,精湛科技無預警宣布,將以每股42元收購豪展5%~20%的股權,這一舉動開啟了2024年科技業投資生技業的序幕,讓市場目光為之一亮。為了確保經營權不會旁落,豪展董事會也迅速作出反應,決定於2月23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提前改選董事,並籌劃1,200萬股的私募案,雙方的攻防戰將在近期見分晓。 由於豪展股東臨時會的指過戶日為1月23日,而公告提名的董事名單中並無精湛科技的人選,外界普遍預測,若精湛科技想進入豪展董事會,恐怕還得再等3年。但為了防範未然,豪展在上周五(19日)已公告計劃私募1,200萬股,若精湛科技真的成功購得足夠的股權,將會導致股權被稀釋,顯示大股東對於維護經營權的堅定立場。 豪展作為全球最大體溫計品牌德國百靈的主要代工廠商,近兩年卻因疫情紅利退燒,通路、倉庫庫存過高,營運出現衰退。這讓人不禁好奇,為何會被精湛科技看中?這一點也成為市場上的熱門話題。 而台聯電在2023年的營收僅為1.14億元,卻對專攻醫療塑膠模具開發及射出成型的達亞產生興趣。自2021年起,台聯電透過鉅額交易與標購益安生醫的股票,已躍居達亞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達23.7%。達亞自2019年起每年獲利都十分亮眼,2023年前三季EPS達3.23元,且全球前十大醫材廠有一半是達亞的客戶。隨著新廠房的2024年底量產,其產能將是舊廠的十倍,法人對達亞自2025年起將進入爆發性成長充滿信心。 在藥物開發方面,光罩投資的昱厚則專攻鼻噴劑型藥物,旗下有三項新藥開發中,包括治療嗜酸性白細胞嚴重氣喘、老人鼻噴流感疫苗加強劑,以及鼻噴新冠肺炎免疫治療藥。目前,鼻噴新冠肺炎免疫治療藥在台灣的二a期臨床已完成收案,即將解盲,印尼的二期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
科技業不僅聚焦在傳統領域,如今布局生技產業已成為一股趨勢。台灣的科技巨頭們紛紛搶占先機,不僅明基佳世達透過併購和入股,迅速構築起生醫產業的「旗艦大隊」,宏碁、和碩、鴻海等集團也紛紛搶攻這個市場。這些公司通過不斷的IPO和投資,逐漸展現出投資的效益。
廣達和緯創則是利用集團的資源,投資生技領域,涉足AI機器人、醫材代工、健康照護等多元領域。仁寶則是成立神寶醫資、勤立生技、奔騰智慧生醫和瑞寶生醫等多家子公司,分別跨足醫療運動相關產品、血糖機、手持超音波設備和細胞洐生品、代工等領域。
明基佳世達醫療不僅已啟動明基醫院香港上市計畫,旗下投資的9家生技公司市值已逾400億元,涵蓋手術室設備、隐形眼鏡、皮膚料理、眼科醫療儀器、基因檢測、醫療顯示器等領域,集團生醫產業供應鏈龐大,野心勃勃。
在AI智慧醫療興起的背景下,宏碁集團也成立了宏碁智醫、華碩和研揚集團旗下的醫揚,群創光電旗下的睿生光電等新公司,展開布局。
隱形眼鏡產業作為台灣生技業的重要出口項目,近年來吸引了眾多科技業的關注。在13家規模較大的隐形眼鏡廠商中,有超過一半的廠商背後有知名電子代工廠的支持,如晶碩、望隼等,這些公司通過優勢的代工生產成本控管和國際行銷策略,業績不斷攀升。
在投資新藥領域方面,松翰科技前董座陳賢哲以個人及創投公司名義,投資北極星藥業100億元、育世博60億元,而鴻海則通過旗下鋐維公司參與台康生私募案,取得約18.56%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廣達、緯創也以集團資源投資方式,衍生生技子公司,投入AI機器 人、醫材代工、健康照護等領域;而仁寶則成立神寶醫資、勤立生技 、奔騰智慧生醫和瑞寶生醫,分別跨足醫療運動相關產品、血糖機、 手持超音波設備和細胞洐生品、代工等。
明基佳世達醫療除已宣布啟動明基醫院香港上市計畫外,若不計母 公司佳世達跨足的醫療顯示器、智慧醫療,光是集團投資的明基醫、 明基材、明達醫、諾貝兒、大江基因、康科特、鈺緯、視陽和常廣等 9家生技公司,市值已逾400億元;且投資領域從手術室設備、隱形眼 鏡與皮膚料理、眼科醫療儀器、連鎖藥局、基因檢測、醫療管理顧問 、醫療顯示器、腹腔微創手術醫材等,加計大陸的明基醫院,集團打 造一條龍式的生醫產業供應鏈,企圖心強烈。
此外,AI智慧醫療興起,宏碁集團也透過成立宏碁智醫、華碩和研 揚集團旗下的醫揚,群創光電旗下的睿生光電布局。
長期占據台灣生技業出口大宗排行前段班的隱形眼鏡產業,在精華 年年獲利都由1個股本起跳下,近十年來更是吸引科技業爭相競逐。
據統計,國內具規模的13家隱形眼鏡廠商中,有知名電子代工廠「 富爸爸」加持的廠商即超過一半,例如晶碩是由和碩與景碩投資、望 隼的大股東為長華電材、大立光投資星歐,而視陽則由明基投資。2 023年晶碩獲利已超越精華,視陽和望隼也進入高獲利,都凸顯科技 業以優勢的代工生產成本控管和國際行銷策略正在發酵中。
新藥領域最大手筆的是松翰科技前董座陳賢哲,以個人和旗下創投 公司名義投資北極星藥業100億元、育世博60億元;鴻海由旗下鋐維 公司以每股91.5元參與台康生私募案,取得約18.56%股權,躍居單 一最大股東。
日前精湛無預警宣布擬以每股42元,公開收購豪展5%∼20%股權 ,開出2024年科技業投資生技業第一槍,備受市場關注。為避免經營 權旁落,豪展董事會也決議2月23日召股東臨時會,提前改選董事, 並將辦理1,200萬股的私募案「備戰」,雙方攻防戰結果即將見真章 。
由於豪展臨股會挺指過戶日為1月23日,且公告提名的董事名單沒 有精湛人馬,因此外界預期若精湛想進駐豪展董事會,3年後再說。
不過,為防範未然,豪展上周五(19日)已公告擬私募1,200萬股 ,以豪展目前資本額僅3.67億元來看,若精湛真的買到足夠的股權, 大概也會被稀釋,突顯大股東捍衛經營權企圖心強烈。
豪展為全球最大體溫計品牌德國百靈的主要代工廠商,不過這兩年 疫情紅利退燒衝擊,包含通路、倉庫都有庫存過高的問題,近兩年營 運衰退,何以被精湛青睞?也引為話題。
另,2023年營收僅1.14億元的台聯電,相中專攻醫療塑膠模具開發 及射出成型的達亞,自2021年起透過鉅額逐筆交易與標購益安生醫手 中股票,台聯電已躍居達亞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達23.7%。
達亞2019年起每年獲利都由半個股本起跳,2023年前三季EPS達3. 23元,由於全球前十大醫材廠有一半是達亞客戶,隨著新廠房2024年 底將加入量產,其產能是舊廠的十倍大,法人看好達亞自2025年起進 入爆發性成長。
新藥股中,由光罩投資的昱厚專攻鼻噴劑型,旗下有治療嗜酸性白 血球嚴重氣喘、老人鼻噴流感疫苗加強劑,及鼻噴新冠肺炎免疫治療 等三項新藥開發中,目前鼻噴新冠肺炎免疫治療藥在台灣的二a期臨 床已完成收案,即將解盲,而印尼的二期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中。
望隼科技(股票代號:4771)近年來在市場上表現亮眼,特別是2023年,公司營收達到25.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率達40.47%,在隱形眼镜族群中傲視群倫。該公司預計將在2024年第一季度掛牌上市,為新的一年開啟了美好的序幕。
望隼科技的主力產品是軟式拋棄式隱形眼镜,2023年前三季的每股純益(EPS)達到7.25元,已超過2022年全年總和,並創下年度新高。由於第四季業績再創單季新高,市場法人普遍看好公司獲利將有亮麗表現,甚至預測2023年全年將有大賺一資本的可能。
望隼科技在2023年12月的合併營收為2.5億元,雖然比上個月減少了6.05%,但年增率卻高達60.1%。這主要得益於日本及大陸客戶的訂單回流,以及矽水膠產品在台灣積極出貨。
儘管2023年大陸經濟活動復甦狀況低於市場預期,隱形眼镜消費需求也發生變化,但望隼科技透過自動化設備降低生產成本,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仍能爭取到更多代工訂單,帶動業績成長。加上矽水膠產品在台灣的出貨,預期將對公司業績帶來良好支撐,讓2024年有望延續成長曲線。
主力產品為軟式拋棄式隱形眼鏡的望隼,2023年前三季EPS達7.25 元,已賺贏2022全年,且是年度新高表現;由於第四季業績為全年單 季新高,法人看好獲利也將有亮麗表現,不排除推升2023全年大賺一 股本。
望隼因日本及大陸客戶因應備貨需求訂單回流,矽水膠產品也積極 在台灣出貨下,自結2023年12月合併營收2.5億元,雖然月減6.05% ,年增率則高達60.1%。
法人表示,儘管2023年大陸經濟活動復甦狀況低於原先市場預期, 連帶隱形眼鏡消費需求發生變化,惟望隼以自動化設備降低生產成本 ,在市況疲軟下仍能爭取到更多代工訂單,帶動2023年業績成長動能 超車國內大廠;由於矽水膠產品已於台灣開始出貨,預期將對業績帶 來良好支撐,2024年可望延續成長曲線。
台灣生技產業再掀IPO熱潮,昱展新藥、藥華藥、佑全等七家公司已獲主管機關審議過關,有望在第一季轉板掛牌,為2024年新春開出好彩頭。其中,有望問鼎上櫃生技股王的昱展新藥,預計1月下旬掛牌,因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以8.62億美元新藥授權國際戒毒藥龍頭藥廠Indivior,帶來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8元,2024年並可望分配股利。藥華藥則是生技市值王,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日等三大市場藥證,旗下新藥將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此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等公司也積極申請上市,預計今年第一季將上演吸金大戲。
有望問鼎上櫃生技股王的昱展新藥,預計1月下旬掛牌,該公司因 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以8.62億美元新藥授權國際戒毒癮 藥龍頭藥廠Indivior,由於Indivior支付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4.8億元)簽約金已於2023年第四季入帳,以目前資本額5.7億元計算 ,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不僅將讓昱展營運轉盈,202 4年並可望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已與Indivior完成技轉,下一階段討 論三期臨床試驗設計方向。ALA-1000有三種劑量,正與授權夥伴討論 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向美國FDA提 出申請,第二、三季展開臨床。
另外,有機會在第一季上市的生技市值王藥華藥,2023年封關市值 為1,177億元,該公司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 日等三大市場藥證外,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創新長 效型干擾素P1101,兩者將搭配用於治療末期腫瘤的一期臨床試驗, 正式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預計2025年先完成劑量遞增階 段。
這波生技IPO熱,是由保瑞、泰博轉上市,正瀚、金萬林轉創新板 分別在2023年12月中下旬掛牌點火;受惠櫃買中心12月1日通過國邑 *、昱展和佑全上市案,而藥華藥、望隼、諾貝兒和沛爾也分別獲臺 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審議委員會通過,法人看好今年第 一季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拉出紅包行情。
另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已 向主管機關申請,等待審議;鑫品和生合則已在登錄興櫃;台新藥、 全福、華上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都將成為類股生力軍。
台灣股市新鮮報導來了!2024年開年就熱鬧非凡,據悉,今年第一季將有19家「準」上市櫃公司陸續亮相,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望隼科技,這次可是要大放異彩呢!
這19家準上市櫃公司中,有11家將直接上市,包括藥華藥、世界健身-KY、望隼、眾福科等,還有8家將上櫃,像是昱展新藥、進能服等。與去年相比,今年第一季的上市櫃家數已經大幅增加,市場預估,2024年IPO家數至少會上看50家。
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藥華藥,市值高達1,177億元,預計將在1月下旬櫃轉市,讓台股上市生技板塊市值大增至6,318億元,有望與上櫃的6,562億元一較高下。
投資專家陳奕光表示,隨著疫情衝擊降低,加上政策積極鼓勵券商IPO送件,台股IPO可達到「one stop shopping」,成為大中華地區IPO的首選。而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也對2024年市場展望樂觀,認為主管機關的樂觀態度以及企業積極IPO,都代表了大股東對後市的樂觀看法。
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由永豐金證券輔導的世界健身-KY承銷費用,竟然達到了1,400萬元,創下台股近年來的「天價」。這家公司的每股承銷價定在132元,顯見市場對其高度期待。
總之,2024年台灣股市的IPO市場絕對是精采可期,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些新興公司如何為台股帶來新的活力吧!
健身房品牌World Gym健身俱樂部的世界健身-KY、市值王藥 華藥櫃轉市。投
資專家指出,在疫後IPO爆發、政策執勵,以及在市 場樂觀看今年指數高點
19,500點至2萬點下,2024年IPO市場精采可期 。
據統計,到2023年底,已獲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過關 或主管
機關同意第一季準上市櫃公司有19家,其中,上市包括現觀科 、藥華藥、世界
健身-KY、阜爾運通、玖鼎電力、望隼、眾福科、KK T-KY、微矽電子-創、愛
爾達-創、沛爾生醫-創等11家;上櫃也有昱 展新藥、進能服、諾貝兒、佑全、
創為精密、國邑、安倉、米斯特等 八家。
對比於2023年上市櫃家數各為28家及17家,第一季上市櫃家數就已 大幅超
前,證券業估計,2024年IPO家數至少上看50家。
首先是1月15日現觀科擬以每股118元上市,接下來市值高達1,177 億元的生
技市值王藥華藥,去年底收346元,預計1月下旬櫃轉市,台 股上市生技板塊市
值陣容將大增至6,318億元,有望直追原本上櫃的 6,562億元。台股百元俱樂部
實力大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隨著疫情衝擊降低,加上政策積極 鼓勵券
商IPO送件,在台股IPO可達到「one stop shopping」,台股 是大中華地區IPO的
首選,具有流通性高、高本益比(PE)、高淨值 (PB)等優勢,預期2024年
IPO市場將會是精采的一年。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市場對2024年展望樂觀,主管機關也 持樂觀
態度,並順勢做大資本市場,企業積極IPO也代表大股東對後 市看法樂觀。
最受到關注的是,過往證券商IPO費用一個案子僅收500萬元,但此 次由永
豐金證券輔導的世界健身-KY承銷費用,包括輔導費用700萬元 及承銷手續費
700萬元,合計達1,400萬元,寫下台股近年來罕見的「 天價」。世界健身-KY
是近期市場重要指標,目前暫訂每股承銷價13 2元。
台灣證交所為加速公司上市,特別在12月連續召開二場董事會,19日的董事會會議中,愛爾達(8487)股票成功通過在創新板上市,同時科科科KKT-K Y(6950)、藥華藥(6446)及望隼(4771)等三家公司在一般板上市,其中藥華藥更是從櫃檯轉為上市。證交所預計在下周二(26日)再舉行董事會,目的是趕在年底前完成清倉上市案,目前已有眾福科、微矽電子及沛爾生醫等三家公司通過證交所審議委員會的審查,預計將於26日的董事會上進行討論。 創新板生技股族群也陸續加入,農業生技股正瀚及生技股金萬林預計將在21日在證交所創新板掛牌,使創新板掛牌家數達到十家。而上市生技股的實力也將大幅提升,繼保瑞櫃轉市後,泰博預計將在22日轉進上市掛牌,而19日通過上市案的藥華藥,有望在2024年第一季加入上市生技股的生力軍。 近來,證交所加速通過上市案,目前累計已有超過11家公司獲得證交所董事會通過或主管機關核准,但尚未上市掛牌,包括19日通過的四家,以及26日董事會可望通過的三家,這些公司將在2024年第一季相繼上市報到,為台灣股市帶來新的活力。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進行董事會加開會議,於19日一舉通過藥華藥、爱尔達、科科科技以及望隼科技等四家公司的上市申請。其中,藥華藥將從上櫃公司轉為上市公司,證交所預計將於26日再次召開董事會進行審查。截至目前,台灣上市公司總數達991家,較去年底增加20家,包括21家新上市和1家終止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總資本額也攀升至7兆6,465億元。 根據證交所統計,11月份上市公司進行了初次公開承銷(IPO)及現金增資(SPO,含海外存託憑證)共籌資211.2億元,累計今年來共籌資1,509.29億元,其中IPO為315.48億元、SPO為1,193.81億元。隨著年底企業申請上市的高峰期,證交所預計將加速审議送件案。 12月以來,已有五家公司送件申請上市,包括巧新、攸泰科技、青新等三家為一般板,以及鈺寶、億而得等兩家為創新板。不過,昨日也傳出三地能源因考量未來長期業務經營策略及近期資本市場環境,自行撤回股票創新板上市申請案。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在11月的合併營收達8.11億元,創下歷史單月營收新高紀錄。這主要得益於第4季汽車產業旺季的效應,以及品牌車廠為應對耶誕假期提前拉貨,帶動了對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強烈需求。特別是豐通、Jaguar、Porsche等品牌的單月出貨業績大幅提升,使得巧新雲林廠產能近滿載水準,屏東廠稼動率也持續上升。前11月合併營收達70.98億元,年增率達20.13%。
接下來,證交所下周二(26日)將再加開董事會,期趕在年底清倉 上市案,目前已有眾福科、微矽電子及沛爾生醫等三家公司已獲證交 所審議委員會過關,預期排入26日證交所董事會討論。
另外,上櫃生技股相繼掀起來證交所掛牌,農業生技股正瀚及生技 股金萬林預計21日在證交所創新板掛牌;使創新板掛牌家數達十家。
不只創新板生技股族群來報到,上市生技股實力將大增。繼保瑞1 9日櫃轉市之後,泰博預計22日也將轉進上市掛牌,19日獲證交所董 事會通過上市案的藥華藥,可望在2024年第一季加入上市生技股生力 軍。
經過證交所近來加速通過上市案後,目前累計已獲證交所董事會通 過或主管機關核准、但尚未上市掛牌的公司,除了19日通過的四家之 外,還有玖鼎電力、阜爾通運、世界健身-KY、現觀科等四家,以及 26日證交所董事會可望通過的三家,合計加起來就超過11家,有機會 在2024年第一季相繼上市報到。
統計至11月底,上市公司總計991家,國內公司912家、外國公司79家,較去年底增加20家,分別為21家新上市、一家終止上市;11月底上市公司總資本額為7兆6,465 億元。
據證交所統計,11月上市公司初次公開承銷(IPO)及現金增資(SPO,含海外存託憑證)共籌資211.2億元,累計今年來共籌資1,509.29億元,其中IPO為315.48億元、SPO為1,193.81億元。然而年底是企業送件申請上市旺季,也是證交所審查上市公司送件的高峰期,預計12月審議送件案腳步將加速。
統計12月以來,已有五家公司送件申請上市,巧新、攸泰科技、青新等三家為一般板,鈺寶、億而得等兩家為創新板。不過,昨(20)日也傳出三地能源考量未來長期整體業務經營策略,以及近期資本市場環境,自行撤回股票創新板上市申請案。
其中,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1月合併營收達8.11億元,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因第4季汽車產業旺季效應持續發酵,品牌車廠也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拉貨需求續強。
尤其豐通、Jaguar、Porsche等的單月出貨業績相較上期及同期大幅度提升,推升巧新雲林廠產能近滿載水準、屏東廠稼動率持續提升;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達70.98億元,年增率達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