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電業(興)公司新聞
東方風能、華擎子公司永擎、邁科及中華電子公司資拓宏宇等,預計將分別於11月18日、19日、21日及24日上市掛牌,目前正緊鑼密鼓展開初股上市承銷(IPO)作業。
證交所近日也緊密安排上市審議會,將審議大東電及倍利科上市案。
其中,大東電董事長為林志明,公司實收資本額6億元,主要業務包括電纜製造、加工、買賣及安裝工程等,113年稅前純益為9.06億元,114年上半年稅前純益為4.8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各為12.58元及6.51元。
倍利科董事長為林坤禧,公司實收資本額為4.156億元,主要業務包括高階自動光學檢量測設備軟硬體解決方案之研發、製造及銷售等,113年稅前純益為1.48億元,114年上半年稅前純益為2.28億元,EPS各為3.84及元及5.25元。
大亞表示,電線電纜事業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訂單金額達百億元,加上高雄捷運黃線承包商下單採購25KV中壓線纜訂單,在手訂單金額達150億元。9月合併營收27.41億元、年增13.47%,前三季合併營收230.04億元、年增3.78%,單月與累計營收均創同期新高。
大東電續獲台電161KV及345KV超高壓電線電纜訂單,在手訂單金額突破百億元。9月營收5.37億元、年增54.95%,前三季營收48.37億元、年增23.54%,皆改寫同期新高。
華電等線纜廠,第三季陸續獲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累積在手訂單從20多億元至逾百億元不等。業者評估,今年線纜廠產能滿載,明後年訂單無虞。
榮星(1617)主要產品為漆包線,雖無緣參與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但近期電子等行業客戶拉貨轉強,推升9月合併營收達2.95億元,年增2.20%;前三季合併營收24.53億元,年減2.47%。
證交所9月30日表示,倍利科技、大東電業廠已正式送件申請股票上市,這兩家公司為今年第21家及第22家國內公司(不含創新板)申請股票上市。證交所同時宣布,將於2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第862次會議,審議嘉雨思科技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案。
倍利科技董事長為林坤禧,實收資本額為4.15億元,主要產品為半導體自動化檢測及量測設備與服務,產品內銷占59.70%、外銷占40.30%。營運表現方面,去年稅前淨利為1.48億元 ,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84元。
大東電業廠董事長為林志明,實收資本額為6億元,主要產品為電線電纜及其他,產品內銷占99.95%、外銷占0.05%。營運表現方面,去年稅前淨利為9.05億元,EPS高達12.58元。
嘉雨思董事長為朱德祥,資本額為3億元 ,主要業務為高速訊號傳輸介面的數位類比晶片的設計、開發及銷售。去年度稅前純益為2,285萬元,今年上半年為672萬元;EPS去年度為0.76元,今年上半年為0.22元。
倍利科技公司負責人為林坤禧,公司實收資本額為4.16億元,該公 司為半導體自動化檢測及量測設備與服務商,去年稅前淨利1.48億元 ,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84元,今年上半年EPS已衝高至5.25元, 超車去年全年。
大東電業公司負責人為林志明,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億元,該公司 為一電線電纜業者,113年稅前淨利為9.056億元,EPS為12.58元,今 年上半年EPS為6.51元,今年前八個月營收43億元,年增率為20.49% 。
倍利科為興櫃市場的500元俱樂部,9月30日在興櫃市場以546元作 收,小跌1.49%,收盤均價為551.25元;大東電業也是興櫃的高價股 ,為200元俱樂部成員,30日收在232.5元上漲1.36%,收盤均價為2 32.56元。
夏日颱風「丹妮絲」肆虐台灣,帶來連日豪雨,對當地造成嚴重影響。其中,台電工程進度受困,導致拉貨放緩,這一現象對線纜產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在眾多線纜廠中,宏泰、億泰及大東電業等少數公司依然表現亮麗,年增率領先群倫。
在颱風後的7月,宏泰(1612)的合併營收達6.95億元,年增率達24.65%,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47.22億元,年增率為22.88%。億泰(1616)在7月的合併營收為5.12億元,年增率達44.35%,前七月合併營收則為30.51億元,年增率為22.30%。而大東電(1623)在7月的營收為5.46億元,年增率為22.15%,前七月營收則達37.79億元,年增率為29.53%。
相較之下,華電(1603)在7月的合併營收為4.92億元,年減9.95%,前七月合併營收為33.43億元,年增率為23.02%。華榮(1608)在7月的合併營收為8.89億元,年減9.65%,前七月合併營收為66.89億元,年減1.10%。大亞(1609)則在7月的合併營收為26.05億元,年減3.09%,但前七月合併營收則創同期新高,達177.49億元,年增率為4.19%。
華新(1605)在7月的合併營收為142.74億元,年減5.04%,前七月合併營收為1,054.46億元,年增率為1.45%。而大山(1615)在7月的合併營收為4.43億元,年減17.59%,前七月合併營收為33.08億元,年增率為1.50%。
值得注意的是,大山指出,台電在7月減少對69KV高壓及161KV超高壓線纜的拉貨,是當月營收下滑的主因。合機(1618)也指出,7月的營收下滑,是因為台電在7月超高壓線及其附屬器材的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
儘管受颱風影響,市場對線纜產業第三季的業績仍抱持樂觀態度,預期將優於第二季。
宏泰7月合併營收6.95億元、年增24.65%,前七月合併營收47.22 億元、年增22.88%。億泰7月合併營收5.12億元、年增44.35%,前 七月合併營收30.51億元、年增22.30%。大東電7月營收5.46億元、 年增22.15%,前七月營收37.79億元、年增29.53%。
華電(1603)7月合併營收4.92億元、年減9.95%,前七月合併營 收33.43億元、年增23.02%。華榮(1608)7月合併營收8.89億元、 年減9.65%,前七月合併營收66.89億元、年減1.10%。大亞(1609 )7月合併營收26.05億元、年減3.09%,前七月合併營收177.49億元 創同期新高,年增4.19%。
華新(1605)7月合併營收142.74億元、年減5.04%,前七月合併 營收1,054.46億元、年增1.45%。
大山(1615)7月合併營收4.43億元、年減17.59%,前七月合併營 收33.08億元、年增1.50%。大山指出,台電7月減少對69KV高壓及1 61KV超高壓線纜拉貨,是7月營收下滑的主因。
合機(1618)7月合併營收2.24億元、年減59.75%,前七月合併營 收28.86億元、年增12.91%。合機指出,7月營收下滑係因台電7月超 高壓線及其附屬器材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
丹娜絲颱風過後,雲嘉南高屏等地區的電力設備遭受嚴重損害,不過,線纜族群的採購熱潮並未如市場預期般掀起。根據業者的表示,這次災損的電線桿及架空電纜,台電的庫存已經足夠應對,未來台電預計將釋出69KV及161KV等超高壓線纜的標案,這意味著線纜族群在災後重建的商機依然可期。
近期,台電的外勤員工和承包商正忙於修復電力,市場普遍預測,線纜業將因為台電新增的線纜採購需求而獲益。在14日的早盤,線纜類股的股價漲多跌少,但中場以後,線纜業的上市公司股價開始出現翻轉,漲價家數逐漸減少。
華新(1605)指出,這次風災造成的電線桿及架空電纜等產品,台電通常會預留庫存,預計還能夠調撥使用。多家線纜業者不願具名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尚未聽聞台電緊急採購電線電纜的消息,目前台電要求線纜業加快既有訂單的交貨期,需加速出貨。
業者指出,台電正在南台灣全力搶修電力,待電力全面恢復供電後,台電為了回補庫存,勢必加速釋出69KV及161KV超高壓等電線電纜的標案。只要符合投標資格的線纜業者,大多數都能夠獲益。
業者進一步表示,台電持續釋出強韌電網計畫標案,除了榮星生產漆包線無法參與外,其他線纜廠今年訂單無虞、產能滿載。台電對於部分線纜廠上半年的營收佔比達40%~60%。華電(1603)、大亞(1609)、宏泰(1612)、大山(1615)、合機(1618)在手訂單均超過50億元,華榮(1608)在手訂單更超過80億元,而大東電(1623)在手訂單則破百億元。
華電、華新、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及合機等線纜廠上半年的營收均比去年同期成長。其中,華電、宏泰、大山、合機及大東電6月及上半年的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大亞6月營收改寫同期次高,上半年合併營收也創同期新高。
近期颱風丹娜絲襲擊台灣,造成雲嘉南高屏等地區電力設備損壞,不過,線纜族群的採購急單並未如市場預期般大量出現。然而,業者們普遍認為,隨著台電庫存電線桿及架空電纜的調撥,以及後續超高壓線纜標案的釋出,線纜業的重建商機仍然可期。
台電外勤人員及承包商正忙於修復電力,市場預期線纜業將因台電新增採購線纜需求而獲益。近期線纜類股在股市表現不俗,但中場之後,線纜業上市公司股價出現翻轉,漲價家數逐漸減少。
華新(1605)表示,這次風災損壞的電線桿及架空電纜等產品,台電平常會備有庫存,預估還可以調撥。多家線纜業者透露,截至目前尚未聽聞台電緊急採購電線電纜的消息,目前台電要求線纜業加快既有訂單交貨期,加速出貨。
業內人士指出,台電正在南台灣全力搶修電力,待電力全面恢復供電後,台電為回補庫存,將加速釋出69KV及161KV超高壓等電線電纜標案。只要符合投標資格的線纜業者,大多可望受惠。
台電持續釋出強韌電網計畫標案,目前除榮星生產漆包線無法參與外,其他線纜廠今年訂單無虞、產能滿載。台電對部分線纜廠上半年營收的貢獻達40%~60%。華電(1603)、大亞(1609)、宏泰(1612)、大山(1615)、合機(1618)在手訂單均超過50億元,華榮(1608)在手訂單則超過80億元,而大東電(1623)在手訂單更破百億元。
華電、華新、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及合機等線纜廠上半年營收均比去年同期成長。其中,華電、宏泰、大山、合機及大東電6月及上半年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大亞6月營收改寫同期次高,上半年合併營收也創同期新高。
丹娜絲颱風對台灣多地帶來嚴重影響,不僅造成人員傷亡,還對電力設備造成重創。雖然市場預期線纜族群會因災後重建需求而掀起採購熱潮,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根據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台電庫存充足,目前尚未見到線纜採購急單出現。
目前,台電外勤人員和承包商正在全力搶修電力,市場預期,一旦電力供應全面恢復,台電將為回補庫存而加速釋出69KV及161KV等超高壓線纜標案,這將為線纜業帶來新的商機。
華新(1605)表示,此次風災造成的電線桿及架空電纜等產品,台電通常會保持一定庫存,預計還能夠調撥。不過,多家線纜業者表示,截至目前尚未聽聞台電緊急採購電線電纜的消息,目前台電主要要求線纜業加快既有訂單的交貨期。
業內人士指出,台電正在南台灣全力搶修電力,待電力全面恢復供電後,台電將加速釋出超高壓電線電纜標案,預計將為符合投標資格的線纜業者帶來利益。
此外,台電持續釋出強韌電網計畫標案,除了榮星生產漆包線無法參與外,其他線纜廠今年訂單充裕,產能滿載。其中,華電(1603)、大亞(1609)、宏泰(1612)、大山(1615)、合機(1618)等線纜廠在手訂單均超過50億元,華榮(1608)在手訂單甚至超過80億元,大東電(1623)在手訂單則破百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電、華新、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及合機等線纜廠上半年的營收均比去年同期成長,其中華電、宏泰、大山、合機及大東電6月及上半年的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大亞6月營收改寫同期次高,上半年合併營收也創同期新高。
台電外勤員工及承包商最近忙修復電力,市場預期,線纜業因台電 新增採購線纜需求而受益。線纜類股14日早盤漲多跌少,中場過後, 線纜業上市公司股價翻轉,漲價家數減少。
華新(1605)指出,這次風災損壞的電線桿及架空電纜等產品,台 電平常會備庫存,預估還可以調撥。多家不願意具名線纜業者表示, 迄今尚未聽聞台電緊急採購電線電纜訊息,目前台電要求線纜業加快 既有訂單交貨期,需加速出貨。
業者指出,台電正在南台灣全力搶修電力,等電力全面恢復供電, 台電為回補庫存,勢必加速釋出69KV及161KV超高壓等電線電纜標案 ,只要符合投標資格的線纜業者,大都可受惠。
業者表示,台電持續釋出強韌電網計畫標案,除榮星生產漆包線無 法參與外,其他線纜廠今年訂單無虞、產能滿載。台電占部分線纜廠 上半年營收40%∼60%多不等。華電(1603)、大亞(1609)、宏泰 (1612)、大山(1615)、合機(1618)在手訂單50億元以上,華榮 (1608)在手訂單超過80億元,大東電(1623)在手訂單破百億元。
華電、華新、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及合機等線纜廠上半年營收 均比去年同期成長。華電、宏泰、大山、合機及大東電6月及上半年 營收均創同期新高;大亞6月營收改寫同期次高、上半年合併營收創 同期新高。
受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帶動,機電四雄及線纜業界在去年都實現了全面獲利。其中,華電、大山、合機及大東電業等公司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的獲利紀錄。
華電在去年實現EPS為2.85元,而大山則達到了3.96元,合機則為3.71元,大東電業則以12.58元的EPS領跑群雄。這些公司的獲利均創下了新高。
榮星公司也受惠於電子業客戶需求的轉強,去年EPS達到0.55元,較2023年翻倍成長。
亞力公司在去年營收達到88.29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該公司受惠於提高自製率及外銷成長,全年稅後純益達到8.01億元,EPS為3.04元。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發1.9元股利,其中現金部分為1.7元,股票部分為0.2元。
亞力公司強調,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半導體擴廠及軌道工業將是今年營運成長的三大動能。目前該公司在手訂單金額接近110億元,並持續爭取半導體大廠海內外擴廠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以及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釋單。
線纜業界則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持續汰舊換新,每年都有數億至數十億元的訂單挹注。華電去年合併營收創新高,達到45.38億元,本業獲利略增,全年稅後純益為4.52億元,EPS為2.85元。
億泰公司去年合併營收45.93億元,本業獲利1.61億元,加上銅等衍生性商品業外收益的挹注,年稅後純益達到3.87億元,EPS從前年的1.19元增加至2.04元。董事會決議擬配息1.8036元。
大山公司去年合併營收達到58.7億元,本業獲利8.9億元,稅後純益為7.41億元,EPS從前年的3.21元增加至3.96元,全面改寫歷史新高。
合機公司去年合併營收46.75億元,稅後純益7.15億元,EPS為3.71元,全面創下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擬配息1.5元。
榮星受惠電子業客戶需求轉強,去年EPS達0.55元,較2023年倍增 。
亞力去年營收達88.29億元創歷史次高,受惠提高自製率及外銷成 長,全年稅後純益8.01億元,改寫歷史新高,EPS為3.04元,董事會 決議每股擬配發1.9元股利,其中包含現金1.7元、股票0.2元。亞力 指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半導體擴廠及軌道工業是今年營運成長三 大動能,目前在手訂單金額近110億元,持續爭取半導體大廠海內外 擴廠變壓器等重電設備訂單、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
線纜業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汰舊換新饋線,每年都有數億 至數十億元訂單挹注。華電去年合併營收45.38億元創新高,本業獲 利4.93億元較2023年略增,惟業外收益下滑,全年稅後純益4.52億元 ,EPS為2.85元。
億泰去年合併營收45.93億元,本業獲利1.61億元,加上銅等衍生 性商品業外收益挹注,年稅後純益3.87億元,EPS從前年的1.19元增 加至2.04元,董事會決議擬配息1.8036元。
大山去年合併營收58.7億元,本業獲利8.9億元、稅後純益7.41億 元,EPS從前年的3.21元增加至3.96元,全面改寫歷史新高。
合機去年合併營收46.75億元,稅後純益7.15億元,EPS為3.71元, 全面創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擬配息1.5元。
受1月及2月農曆新年影響,今年前兩個月台灣上市家數較少,僅有三家新公司掛牌。然而,本周五(7日)開始,將迎來一波密集的上市掛牌潮,這將為台灣股市帶來新的活力。中傑-KY(6965)等五家公司已排定上市日程,將分別在3月7日至3月18日期間掛牌。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官網公告及公開資訊觀測,中傑-KY、寶綠特-KY、華勝-KY、聚賢研發-創、虎山等五家公司,預計分別於3月7日、3月10日、3月13日、3月13日及3月18日上市。這五家公司的承銷價範圍從50元至128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傑-KY和寶綠特-KY均未在興櫃市場交易,而華勝-KY、聚賢研發-創、虎山等三家公司的興櫃收盤價分別為67.74元、93.31元及131.5元。這意味著參與公開申購的投資者,在這三家公司的潛在套利空間分別達到35.48%、34.16%及56.92%,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去年台股表現亮眼,第四季掀起申請上市潮,經過多月的程序後,將引發新一波掛牌潮。目前尚有意騰-KY、創控、台康生技、兆聯實業等四家已獲主管機關核准,將進行上市承銷作業,預計在第二季接棒上市。
此外,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預計於3月7日審議熙特爾-創上市案,而微程式、新代、大東電業、愛派司等公司也在證交所內部審議中。若這些公司順利通過審議,將有機會在第二季及第三季之間加入上市生力軍,為台灣股市注入新的動能。
依證交所官網公告及公開資訊觀測告公告,中傑-KY、寶綠特-KY、 華勝-KY、聚賢研發-創、虎山等五家公司,預計分別於3月7日、3月 10日、3月13日、3月13日及3月18日上市掛牌,承銷價各為128元、6 5元、50、70元及83.8元。
其中,中傑-KY、寶綠特-KY均未在興櫃市場交易,另華勝-KY、聚 賢研發-創、虎山等三家,以5日在興櫃收盤均價各67.74元、93.31元 及131.5元來看,參與公開申購中籤戶將各有35.48%、34.16%及56 .92%的潛在套利空間。對投資人參與公開申購具有相當吸引力。
由於去年台股表現亮眼,去年第四季掀起申請上市潮,經過多月的 程序之後,將引爆新一波掛牌潮,目前尚有意騰-KY、創控、台康生 技、兆聯實業等四家已獲主管機關核准,接下來進行上市承銷作業, 未來將有機會在第二季接棒上市掛牌。
另,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預計3月7日審議熙特爾-創上市案,而 微程式、新代、大東電、愛派司等,均在證交所內部審議中,若順利 獲得過關,也有機會在第二季及第三季之間,加入上市生力軍。
台灣電纜廠大東電業(1623)為了積極拓展海內外儲能市場,旗下專案小組成功分割成立新公司——東電綠能。該公司執行長林美伶透露,目前台灣已有7個案場,並預計在第四季再迎來新單,積極布局國際市場的同時,也著手規劃IPO。
東電綠能專注於储能站的一條龍開發、規劃、建置,並提供技術支援與售後服務,確保系統穩定運作。林美伶強調,憑藉這些優勢,東電綠能迅速成為全球储能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並不斷拓展海外版圖。
過去,東電綠能作為大東電的專案小組,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為應對電力調度上的挑戰,储能系統在穩定電力供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因此,3年前東電綠能獨立運營,目前資本額約2億元,2023年營收達8億元,並已實現獲利。
在台灣,東電綠能已經在多個地區建立储能站,並與台電合作,在光電調度及電網穩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台灣已有7個案場,累計訂單達28MW,第四季預計將有更多新訂單,總量體將達150MW。
國際市場方面,東電綠能積極進軍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越南和菲律賓因電力不穩定和電價高昂,對光儲需求大增。東電綠能將储能與太陽能電力結合,提供光儲解決方案。在日本,東電綠能已送件3個案場,總量能有150MW,預計明年中開始貢獻業績。
在海外業務的帶動下,東電綠能預計明年營收將恢復成長,有望重回8億元的高點。此外,公司自有品牌「Tundef」已獲得德國萊茵TUV國際IEC認證及CNS認證,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東電綠能為一條龍式的儲能站開發、規劃、建置,並提供技術支援 與售後服務,確保系統穩定運作,林美伶指出,憑藉這些優勢,使得 東電綠能可以迅速成為全球儲能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不斷拓展海外 版圖。
東電綠能原來是大東電旗下一個專案小組,隨著再生能源比重快速 拉升,但也面臨電力調度上的衝擊,而儲能系統在穩定電力供應方面 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在3年前獨立出來成立東電綠能。目前資本額約 2億元,2023年營收8億元,並且已經獲利。
東電綠能自成立以來,已經在台灣各地建立了多座儲能站,這些光 儲與電網級儲能站主要位於電網薄弱的地區,並且成為台電在光電調 度及電網穩定方面的重要合作夥伴,這些儲能站由東電一條龍開發、 規畫、建置完成,並且提供技術支援與售後服務,以確保系統穩定運 作。
目前在台灣已有7個案場,累計訂單達28MW,預計第四季還會有新 的訂單,量體達150MW。
海外市場方面,林美伶表示,越南供電不穩,菲律賓電價高,對於 光儲需求大幅成長。東電綠能以儲能為主,配合客戶需求、協助太陽 光電的設計和建置,打造光儲。越南以表後型為主,主要剛當地台商 配合,建置自發自用的光儲項目,明年也會拿下菲律賓標案,規模約 20MW。日本綠電發展需求成長,東電綠能目前已送件3個案場,總計 量能有150MW可望於明年中動工,開始貢獻業績。
在海外業務挹注之下,預估明年營收恢復成長,有機會回到先前8 億元的高點。
此外,東電綠能擁有自有品牌「Tundef」,目前已取得德國萊茵T UV國際IEC認證及CNS認證。
**大東電業新增超高壓線纜設備 產能提升營運將優於今年**
受惠於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大東電業(1623)目前在手訂單超過百億元,訂單可見度到2027年。為應對產能吃緊,大東電業斥資3億元添購一套設備,預計12月量產161KV以上超高壓線纜,產能將增加1.5倍。新產能加入後,預計明年營運將優於今年,並計畫年底前遞件申請興櫃轉上市。
大東電業上半年每股盈餘(EPS)達6.4元,較去年同期的5.46元成長,居線纜產業之冠。9月營收3.44億元,年增19.65%;前三季營收39.15億元,年增27.99%。市場預估,台電及民間企業通常在年底結帳前加快拉貨,全年有望賺超過一個股本。
大東電業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公司因應產能吃緊,已於2022年中下單採購設備,設備於今年7月運抵,預計11月完成安裝,12月正式量產161KV以上超高壓線纜。第二套產線年產能為27萬米線纜,比現有產線增加1.5倍。明年線纜總產能可達45萬米,可配合總統賴清德指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提前四年完成,最晚2028年底前交貨。
林志明指出,大東電業為因應淨零減排趨勢,新增的第二套設備提升自動化,減少人為操作機台的變數,生產單位的能源排碳量也減少25%。此外,為避免電力不足影響生產,大東電業也委請東電綠能今年底前先完成表後型儲能系統3MW建置,並計畫於明年底完成UPS不斷電系統建置。
林志明表示,台電會在年底預算執行結算前加快拉貨,第四季向來是線纜業傳統旺季,預估第四季營收將較去年同期成長,也優於第三季。大東電業下半年營收是一季比一季好,明年新產能加入後,出貨速度將進一步加快,2025年產能將大幅提升,預計明年營收及獲利將優於今年。
大東電上半年EPS達6.4元,優於去年同期的5.46元,EPS居線纜業 之冠。9月營收3.44億元,年增幅19.65%;前三季營收39.15億元, 年增27.99%。市場預估,台電及民間企業通常年底結帳前,加快拉 貨速度,全年具有賺1股本以上的實力。
大東電董事長林志明指出,大東電因應產能吃緊,早在2022年中就 下單採購設備,今年7月第一周才運抵到港,預計11月完成安裝,12 月正式量產161KV以上超高壓線纜,第二套產線年產27萬米線纜,比 現有產線產能增加1.5倍,明年線纜總產能可達45萬米,可因應總統 賴清德下達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提前四年完成,最晚2028年底前交貨的 要求。
林志明表示,大東電因應淨零減排的趨勢,新增第二套設備提升自 動化,減少人為操作機台變數,生產單位的能源排碳量也減少25%。
大東電避免電力不足而停工,新增第二套設備,也請東電綠能今年 底前,先完成表後型儲能系統3MW建置,UPS不斷電系統會在明年底完 成建置。
林志明表示,台電會在年底預算執行結算前,加快拉貨,第四季向 來是線纜業傳統旺季。第四季營收會比去年同期成長,也優於第三季 ,大東電下半年營收是一季比一季好。明年新產能加入,出貨速度更 加快,2025年產能大爆發,明年營收及獲利可優於今年。
**大東電業升級尖端設備 迎戰再生能源商機**
興櫃廠商大東電業(1623)身為資深電纜製造商,日前購入全球最新一代芬蘭製CDCC2機器,已抵達廠區並進入裝機階段。
大東電業董事長林志明指出,穩定供電是企業核心目標。面對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大東電業看好新興商機,因此添購新設備,提升製程效率和產能。
最新設備採用先進機頭設計,生產效率提高1.5倍,並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大東電業預計新產線投產後,將大幅提升345kV電纜產出,滿足目前特高壓電纜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
受惠於台灣能源轉型商機,大東電業8月營收達6.5億元,年增56.5%,累計營收達35.7億元,年增28.9%,表現亮眼。預計新產線投產後,將持續挹注企業成長動能。
林志明董事長表示,「供電穩定」是大東電核心目標,面對科技產 業快速發展,提升再生能源的多元性與穩定性相當重要,大東電了解 能源對台灣的重要,也看好整個產業發展,2022年向芬蘭Maillefer 購入CDCC2機器,日前已抵達廠區進行裝機。
最新一代設備機頭設計更為先進,生產效率與低能耗低碳排大舉躍 進,為更先進之製程產線,比上一世代設備效率提升1.5倍,未來將 可大幅提升345kV電纜產出量,因應目前特高壓電纜供不應求的窘境 。
受惠於台灣能源轉型商機,大東電8月營收達6.5億元,YOY大幅成 長56.5%,累計營收達35.7億元,年增28.9%,整體表現亮眼,預計 隨著大東電新產線投產,將挹注更多成長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