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界潔能公司新聞
國內唯一專注於核融合技術發展的公司——聚界潔能國際(Alpha Ring International),近期與摩納哥Prince Albert II基金會攜手主辦了「摩納哥清潔核融合能源論壇(Monaco Clean Fusion Forum)」,該論壇已圓滿落幕。聚界潔能國際執行長劉宇環在論壇結束後表示,透過這次國際盛會,台灣的核融合技術將得以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光芒,並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該論壇吸引了全球核融合領域的精英,包括摩納哥阿爾貝二世親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副署長Mikhail Chudakov、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主任Kimberley S. Budil等近20位重量級來賓。來自18個國家的160個研究單位,共250位專家參與了此次論壇,展現了核融合技術的國際關注度。
聚界潔能亞洲區董事長谷月涵指出,論壇的議題不僅聚焦於核融合科技本身,還涵蓋了各國政府政策、醫療等其他產業的應用等方面。她強調,近年來,愈來愈多的民間企業投入核融合技術的研發,如聚界潔能等,利用較小的資金規模發展小型核融合設備,並通過AI技術降低研發成本,預計將加速核融合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論壇的一大亮點是聚界潔能發表的全球首個「核融合AI數據中心」。這個數據中心結合了高效能運算、即時分析與遠端模擬功能,打破了地理與技術的界限,整合了來自各個學術機構、實驗室、新創企業與產業夥伴的數據、模擬結果與理論模型,形成了一個AI驅動的全球合作平台,推動核融合科研的進步。
此外,論壇還舉辦了「核融合教育」專場座談,探討全球頂尖大學如何培育跨學科的新世代科學家,以應對核融合革命的挑戰。還有「全球倡議圓桌論壇」,聚焦於美國、歐盟、巴西、義大利等國的政策对接與資金部署,尋求全球合作的新模式。最後,「早期商轉」與「核融合×AI」論壇則探索了AI如何成為核融合技術從理論走向產業落地的關鍵推動力。
台灣的聚界潔能國際公司昨日(29日)傳出重大消息,為了促進全球對核融合科技的認識與發展,該公司不僅推出了全新的Alpha-E教育系統,更進一步發表了革命性的新平台技術——核融合AI數據中心(Fusion AI Data Center)。此項技術的推出,標誌著聚界潔能在核融合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展現了台灣在高科技領域的創新力量。
在摩納哥舉辦的「摩納哥清潔核融合能源論壇」上,聚界潔能正式向全球展示這項新技術。論壇現場,聚界潔能與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及南美洲的八所國際大學和研究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MOU),這些機構包括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普渡大學、義大利能源研究中心、澳門理工學院、巴西原能研究院、台灣成功大學以及東歐的蒙特內哥羅大學。
聚界潔能表示,核融合AI數據中心是全球首個專為核融合科研設計的AI數據中心,旨在成為核融合研發界的下一代協作中心。該數據中心以聚界先期開發的Alpha-E教育系統為基礎,將大學、國家實驗室、新創公司和產業合作夥伴的實驗、模擬和理論數據整合到一個統一的AI驅動平台中。
Alpha-E教育系統並非僅限於核融合教育,它是一個涵蓋粒子加速器、電漿科學、核醫學、放射線應用、真空工程、熱傳控制與下一世代能源技術的整合式教育平台。該系統結合虛擬實驗、模擬模組與產學實作課程,能夠有效幫助高中、大學乃至研究所學生提前接觸尖端科學與工程基礎,培養具備跨領域思維與實務應用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台灣聚界潔能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張立荃昨(29)日表示,近年來全球核融合能源發展正掀起一場新風潮。從科技巨頭如微软、亞馬遜、OpenAI領導人支持的核融合新創,到Google、Meta推動AI加速核融合模擬,數據顯示自2021年至今,全球對核融合新創領域的投資已突破12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紀錄。張立荃強調,核融合作為潔淨、安全、可持續的能源選項,將成為未來AI、超級運算、智慧產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張立荃認為,世界各國已積極投入核融合能源研發,台灣也應該及早布局。他提到,30年前台灣參與了半導體革命,如今台灣擁有優越的材料科學、精密工業、製造技術和系統整合能力,應該積極參與並主導核融合新產業鏈的發展。
對於政府角色,張立荃建議將核融合納入國家能源政策與戰略視野,積極支持技術研發與實驗室建置,並推動跨領域人才的長期培育。此外,他也呼籲政府應該扶植新能源與科學技術領域的新創企業,建立涵蓋早期資金投入、測試場域提供、專法規指引等要素的完整支持體系,並系統性推動創新生態圈的建立。
張立荃還強調,政府應該積極促成與全球領先機構的合作,引進關鍵技術與資金資源,加速台灣能源科技產業的國際接軌與技術升級,讓台灣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發揮關鍵影響力。
美商中經合集團23日在台南舉行股東會,並攜手由跨境創投、美商中經合集團投資成立的「聚界潔能」共同舉辦「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高峰會」。中經合董事長與聚界潔能執行長劉宇環表示,清潔能源的發展刻不容緩,台灣憑藉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技術,可以在核融合技術研發中發揮關鍵作用。台灣在精密製造方面的強大實力,也能為核融合設備的核心組件提供高效支持,進一步推動技術的落實與發展。
劉宇環並表示,儘管全球普遍認為核融合技術的商業化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但聚界潔能憑藉技術創新和設備小型化的優勢,將目標設定為五年內實現商業化。
聚界潔能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張立荃說明,該公司開發的首項產品核融合熱能系統,目前全球已有11家公司正朝著相同的目標在努力,其中聚界開發的系統可說是全球體積最小的設備。張立荃表示,雖然距離商業化階段,還需要投入相當大的努力,但是聚界已透過國內外業界及學界協助,努力克服關鍵零組件及材料上的問題,未來希望能在台灣打造核融合技術的產業鏈。
聚界潔能公司目前也與多個國際機構合作,包括與巴西國家核能研究院(IPEN)和摩納哥皇室基金會等陸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尤其是與巴西的合作,將可為了參與2025年在巴西舉行的第三十屆氣候變遷高峰會(COP30)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