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帝圖科技文化 | 2025/05/0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210,797,56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24327189 | 劉熙海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
星期五
帝圖藝術2021迎春拍賣會 328登場 |帝圖科技文化
每一件書畫作品,都代表著一段歷史文化與傳承。」作為兩岸三地藝術拍賣業界翹楚,帝圖科技文化公司董事長劉熙海博士在3月28日迎春拍前,閒聊間輕鬆道出藝術收藏的有趣與獲利?
這場3月下旬即將在台北國泰金融會議廳登場的「帝圖藝術2021迎春拍賣會」,很值得對藝術收藏有興趣的企業家、乃至社會大眾關注。從3月28日上午11:00的「珍稀名酒與烈酒」、12:00的「古董珍玩、御賞琳琅」、13:30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到15:00的「近現代書畫」,一天下來,沐浴沈浸在歷代珍品文物中。
做足功課、口袋夠深的,大可出手贏取心目中垂青多時的歷代名家珍稀畫作,每個人都是文物暫時的收藏者,擁有它、並在適當時候交給出價更高的下一位收藏者;就算沒打算出手,在很具儀式感、節奏感的拍賣會洗禮下,長知識為日後作準備,也是好事一樁。
劉熙海不諱言,下午3點登場的「近現代書畫」時段,會是拍賣會的高潮。他記得上一次在去年12月的秋拍,當時拍賣總金額突破3億元,但光是書畫這塊,就佔了2億元。帝圖(6650-TW)公司去年12月舉辦的秋季拍賣會含佣金的成交金額突破3億元新台幣,改寫單場拍賣會成交額新高,帶動12月營收60,646仟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2,971.50%,而全年累計1~12月營收達172,006仟元,相較去年同期累計營收107,933仟元成長59.36%。
這次迎春拍賣會的書畫舊藏,是以于右任的書法作品為首,27件作品是由日本收藏家空運回台。
劉熙海特別以于右任約莫在民國50年寫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初始稿的「四條屏」為例,他說,從那份建館時206字的初始稿,到完成稿的383字,其中加了些什麼字,可以佐證當時文學巨擘的于老,對建館記的用心與真切,那件完成稿迄今還收藏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內。
娓娓道出一些緣由。劉熙海直言,「日本人很喜愛中華文化,而很多最好的于右任作品在日本人手中。」
他表示,在民國60年前後,日本經濟起飛得較早,比台灣有錢,這批最好的作品被他們買走,包括台灣從未見過的前、後「赤壁賦」。這次很難得,在日本311地震後,台日兩國友好關係在民間發酵,連奈良美智在關渡的特展也在總統牽線下促成,儘管香港蘇富比、佳士得、中國的保利、嘉德都很積極,但日本收藏家獨鍾台灣。除了日本人喜歡台灣外,就商業利益來看,于右任作品在台北帝圖的拍賣會中,所拍出的價錢也屢創兩岸最高價,2019年適逢于右任140年誕辰紀念,帝圖於2019年夏拍策畫「千古草聖-于右任草書專題」,其中《辛棄疾詞》草書四屏拍出1,250萬落槌,為台灣最高價于右任紀錄。加上現在香港有國安法問題,理所當然選擇台灣。
其實文物就是暫時保管,藝術收藏就是出當時最高價擁有它,在適當時機再交給出更高價、最想收藏的人保管。一如乾隆,所有收藏都是他的,但過世之後,所有都變成故宮的,只有少部分在兵荒馬亂時流出來。
他透露,2020年6月份首度拍5、6百年前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清宮舊藏明朝金幼孜的書法作品,9月又拍賣清代最有名收藏家安儀周的作品墨緣彙觀法帖「明 吳寬致陸完生子帖」,12月也是彩蛋連連,推出石渠寶笈法帖「明 金琮《金元玉致王民望書墨緣彙觀作別久帖》」等精彩專題。當中拍賣的「石渠寶笈」,是乾隆皇帝把歷代皇帝留下的文物7,757件書法作品造冊,再把裡面最喜歡的200多位書法家的340件作品刻在石頭上,稱為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至今絕大部分珍稀作品都收藏在兩岸故宮,但少數幾十件流傳在外,擁有一件「石渠寶笈」,就堪稱大收藏家了。透過這些收藏,可以挖掘歷史典故,進而去考據系列收藏作品。
拍賣會雖屬商業活動,卻有著研討會般更高層次的意涵。提到帝圖公司在拍賣事業中扮演的角色與使命感,劉熙海說,就是「傳承文化、發掘文化、推廣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除了心靈、收藏,帝圖在商業這塊的拍賣會,其獲利也是很可觀的。去年12月拍出超過3億元,書畫就佔了2億元。劉熙海對公司前景極有信心,他說,帝圖拍賣營運表現亮眼,拍賣成交金額逐年成長,109年四次實體拍賣落槌金額突破9億元為歷年新高。帝圖拍賣徵集版圖自近現代書畫擴張至古代書畫展現市場競爭力,台灣生貨受到市場追捧,接連創下拍賣市場新紀錄。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產業之際,帝圖拍賣已在相關徵件策略與線上整合布局做好因應,尤以書畫、名家墨寶徵件具備貨源穩定性及市場吸引力,抓住國際趨勢發展有利於台灣重新扮演亞洲藝術交易平台的契機,能徵得更多書畫名家佳作及生貨。台灣藝術拍賣市場資金充裕,仍可看出後疫情時代藝術拍賣市場信心回溫的跡象。
除了鼓勵對股票投資有興趣的人多關注藝術拍賣外,劉熙海期待有更多企業家參與。他說,台灣的企業家與亞洲各國相較,投入藝術收藏的比例最高、獲利也最好,每天享受藝術收藏、欣賞與投資的樂趣,可謂一舉三得。
這場3月下旬即將在台北國泰金融會議廳登場的「帝圖藝術2021迎春拍賣會」,很值得對藝術收藏有興趣的企業家、乃至社會大眾關注。從3月28日上午11:00的「珍稀名酒與烈酒」、12:00的「古董珍玩、御賞琳琅」、13:30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到15:00的「近現代書畫」,一天下來,沐浴沈浸在歷代珍品文物中。
做足功課、口袋夠深的,大可出手贏取心目中垂青多時的歷代名家珍稀畫作,每個人都是文物暫時的收藏者,擁有它、並在適當時候交給出價更高的下一位收藏者;就算沒打算出手,在很具儀式感、節奏感的拍賣會洗禮下,長知識為日後作準備,也是好事一樁。
劉熙海不諱言,下午3點登場的「近現代書畫」時段,會是拍賣會的高潮。他記得上一次在去年12月的秋拍,當時拍賣總金額突破3億元,但光是書畫這塊,就佔了2億元。帝圖(6650-TW)公司去年12月舉辦的秋季拍賣會含佣金的成交金額突破3億元新台幣,改寫單場拍賣會成交額新高,帶動12月營收60,646仟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2,971.50%,而全年累計1~12月營收達172,006仟元,相較去年同期累計營收107,933仟元成長59.36%。
這次迎春拍賣會的書畫舊藏,是以于右任的書法作品為首,27件作品是由日本收藏家空運回台。
劉熙海特別以于右任約莫在民國50年寫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初始稿的「四條屏」為例,他說,從那份建館時206字的初始稿,到完成稿的383字,其中加了些什麼字,可以佐證當時文學巨擘的于老,對建館記的用心與真切,那件完成稿迄今還收藏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內。
娓娓道出一些緣由。劉熙海直言,「日本人很喜愛中華文化,而很多最好的于右任作品在日本人手中。」
他表示,在民國60年前後,日本經濟起飛得較早,比台灣有錢,這批最好的作品被他們買走,包括台灣從未見過的前、後「赤壁賦」。這次很難得,在日本311地震後,台日兩國友好關係在民間發酵,連奈良美智在關渡的特展也在總統牽線下促成,儘管香港蘇富比、佳士得、中國的保利、嘉德都很積極,但日本收藏家獨鍾台灣。除了日本人喜歡台灣外,就商業利益來看,于右任作品在台北帝圖的拍賣會中,所拍出的價錢也屢創兩岸最高價,2019年適逢于右任140年誕辰紀念,帝圖於2019年夏拍策畫「千古草聖-于右任草書專題」,其中《辛棄疾詞》草書四屏拍出1,250萬落槌,為台灣最高價于右任紀錄。加上現在香港有國安法問題,理所當然選擇台灣。
其實文物就是暫時保管,藝術收藏就是出當時最高價擁有它,在適當時機再交給出更高價、最想收藏的人保管。一如乾隆,所有收藏都是他的,但過世之後,所有都變成故宮的,只有少部分在兵荒馬亂時流出來。
他透露,2020年6月份首度拍5、6百年前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清宮舊藏明朝金幼孜的書法作品,9月又拍賣清代最有名收藏家安儀周的作品墨緣彙觀法帖「明 吳寬致陸完生子帖」,12月也是彩蛋連連,推出石渠寶笈法帖「明 金琮《金元玉致王民望書墨緣彙觀作別久帖》」等精彩專題。當中拍賣的「石渠寶笈」,是乾隆皇帝把歷代皇帝留下的文物7,757件書法作品造冊,再把裡面最喜歡的200多位書法家的340件作品刻在石頭上,稱為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至今絕大部分珍稀作品都收藏在兩岸故宮,但少數幾十件流傳在外,擁有一件「石渠寶笈」,就堪稱大收藏家了。透過這些收藏,可以挖掘歷史典故,進而去考據系列收藏作品。
拍賣會雖屬商業活動,卻有著研討會般更高層次的意涵。提到帝圖公司在拍賣事業中扮演的角色與使命感,劉熙海說,就是「傳承文化、發掘文化、推廣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除了心靈、收藏,帝圖在商業這塊的拍賣會,其獲利也是很可觀的。去年12月拍出超過3億元,書畫就佔了2億元。劉熙海對公司前景極有信心,他說,帝圖拍賣營運表現亮眼,拍賣成交金額逐年成長,109年四次實體拍賣落槌金額突破9億元為歷年新高。帝圖拍賣徵集版圖自近現代書畫擴張至古代書畫展現市場競爭力,台灣生貨受到市場追捧,接連創下拍賣市場新紀錄。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產業之際,帝圖拍賣已在相關徵件策略與線上整合布局做好因應,尤以書畫、名家墨寶徵件具備貨源穩定性及市場吸引力,抓住國際趨勢發展有利於台灣重新扮演亞洲藝術交易平台的契機,能徵得更多書畫名家佳作及生貨。台灣藝術拍賣市場資金充裕,仍可看出後疫情時代藝術拍賣市場信心回溫的跡象。
除了鼓勵對股票投資有興趣的人多關注藝術拍賣外,劉熙海期待有更多企業家參與。他說,台灣的企業家與亞洲各國相較,投入藝術收藏的比例最高、獲利也最好,每天享受藝術收藏、欣賞與投資的樂趣,可謂一舉三得。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