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匯豐證券投資信託 | 2025/07/22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一
匯豐中華 風控達人 獎不停 |匯豐證券投資信託
事實上匯豐中華投信及旗下代理基金已連續13年獲獎,不僅在股票型基金多所斬獲,債券型基金表現也相當亮眼,並且聚焦亞洲區域為主,近二年更連年奪得《指標》基金獎亞洲固定收益最佳基金公司大獎。
匯豐中華投信董事長李選進表示,公司主要優勢在於有清楚的投資流程,也有相關系統輔助,以協助經理人做出合適判斷,最重要目標在於控制風險。
李選進指出,其中,系統輔助Visualizer是首要功臣。他說,2012年自中國大陸回台掌舵匯豐中華投信時,即導入一套投資輔助系統,集團內部暱稱為「Visualizer」,這套系統由匯豐集團自行研發,主要作用在於檢視股票型基金投資組合,以控制風險。
李選進說明,Visualizer可以因應不同情況設定參數,導出不同投組結果。這套系統全球適用,集團各區域投資團隊依照當地事件輸入不同變因,導出最適當的投資組合建議,並將最終結果與各地團隊分享。
遵守投組建議
勝出關鍵
此外,這套系統還可檢視投資組合是否過於偏重特定風格,尤其在退休基金代操業務上,這項功能特別重要。
李選進分析,有時候經理人沒有意識到投資組合太過激進,與客戶要求不同,這套系統可協助檢視不同面向,例如組合中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三方面投入程度等。他說,這套系統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確保投資風格與客戶需求一致,並且讓投資組合表現更為穩健,「這對於長期投資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針對債券型基金,匯豐中華投信也有另一套系統輔助經理人判斷情勢,運作方式與Visualizer類似,各地團隊針對當地重要事件撰寫報告,並通過層層組合分析、產業分析,導出最終投資組合建議,再透過系統與各地團隊分享報告結果。
另外,內部也嚴格要求經理人遵守投組建議;他指出,各大型投信業者或多或少都有系統輔助經理人、投研團隊做出組合判斷。匯豐中華投信勝出的關鍵除系統外,更在於嚴格要求經理人參考投組結果,並依照股票池、債券池挑選投資標的。
他指出,各業者對於風險因子看法不同,導出的投組風格各有千秋,儘管有系統輔助判斷,但經理人不見得會採納,這也會影響到經理人報酬率、穩定度表現。他進一步說明,或許每次系統導出的投組建議未必會與經理人想法一致,但長遠來看,系統的輔助效果仍有成效,因此集團特別看重經理人是否遵守投組的結果。
活用集團資源
做大綜效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團隊亞洲市場專家達百餘人,其中專精亞洲股市的經理人、研究員多達77人,亞洲固定收益團隊有42人,集團資源豐富,各駐地團隊緊密聯繫、定期分享市場看法,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例,台灣中國產品經理人經常與中國分公司匯豐晉信投研團隊交流,互相參考研究資料,其餘市場也以同樣模式運作,以期將集團資源發揮最大綜效。
李選進自2012年升任匯豐環球投資管理中國及台灣負責人,並回台接掌匯豐中華投信董事長,今年邁入第五年,近年陸續引進中國市場相關商品,產品橫跨股票型、債券型、多重資產型、主題股票型基金,產品線已臻完整。李選進表示,台灣投資人較能接受大中華投資概念,台灣是中國之外,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的最大地區。
他說明,就規模、員工人數、獲利、涉及的業務範圍、以及拿到的牌照等層面來看,匯豐環球投資管理是中國最大外資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然而整體而言,當前外資投資比例占整體中國市場不高,未來發展空間可期。
在台灣市場方面,近年景氣回溫,台灣民眾財富增加,帶動投資理財需求,因此也看好台灣市場發展潛力,未來將延續過去策略,加強與機構法人、通路關係,維持基金規模年年成長的目標。
亞洲市場 今年投資主旋律
匯豐中華投信董事長李選進觀察發現,投資人已從過去偏好投資歐美市場,逐漸向亞洲市場轉型,全球經濟發展重心也漸往亞太地區靠攏,因此今年的投資主題定調為「重返亞洲」,尤其全球景氣同步復甦,新興亞洲國家股市評價面仍相對成熟市場便宜,加上企業獲利不斷上調,看好今年新興亞洲金融市場表現,未來幾年集團也都將以亞洲為投資重心,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今年初為何引進印度固定收益基金?
答: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地方都是比較看好的市場,原因之一是價格相對合理,放眼全世界,現在要找便宜的東西其實不太可能,和歐美市場相比,這兩個地區股債市都相對便宜,以目前差價來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高;若從評價面來看,亞洲股市相對歐美股市40%折價,整個估值水平相當有吸引力。
另外,全球經濟復甦,現在已慢慢傳導到亞洲市場,整體經濟發展都不錯,去年以來,很多亞洲企業獲利持續上調,上修幅度約20%至30%,還有人口紅利等優勢,這些都是相對看好亞洲市場的原因。
其中,中國、印度的內需市場占比較大?IMG SRC="/WF_SQL_XSRF.html">
上一則:印度股債 後市法人齊說好
下一則:開放、成長雙引擎 陸股債具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