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天逸財金科技 | 2025/05/08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284,816,00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6469851 | 林勇廷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
星期四
天逸董事長?峰泰 兩岸金服業先行者 |天逸財金科技
近年來金融圈最流行的辭彙,非「金融科技(FinTech)」莫屬,金融業者無不積極衝刺相關業務。不過,1998年成立的天逸金融服務集團,早在20年前即開始「打樁」,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金融科技服務系統平台,並打造出一站式的應收帳款電子市集。在集團創辦人、天逸集團董事長?峰泰的擘畫下,已成為兩岸三地應收帳款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創新領域的領導品牌,獲利年年倍數成長,?峰泰成為今年「安永新興創業家獎」的得主,可謂實至名歸。
發展眼光獨到
開拓金融業藍海
談及創業動機,「我們現在做的,只是將20年前的想法落實。」?峰泰表示,過去銀行做企業融資,看中的都是土地、廠房、辦公室等固定資產,「標的物同時也是擔保物」。但其實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及存貨等「流動資產」,亦可拿來作為融資標的。不過,早期雖然已有租賃公司在做存貨融資業務,銀行與票據公司也有承作應收票據融資業務,但「應收帳款融資這一塊,基本上很少人做」,而?峰泰當時所任職的中租迪和,即是當年極少數有做應收帳款承購╱融資業務的公司。
?峰泰說,當年他做應收帳款承購╱融資,都是採用「線下」模式,挨家挨戶拜訪企業,詢問是否有符合規範的應收帳款,並提供預支價金。「但我在想,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流通市場,讓想拿應收帳款融資的企業,及有意承做應收帳款承購╱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可以直接在這個市場交易,是不是可以把效率提高?」他的起心動念,成為天逸集團誕生契機。
然而,天逸草創初期並未躁進,而是將重心放在資訊系統(IT)的開發,「我把它稱為打基樁。」?峰泰說,天逸並非是一家有特殊背景、或有財團支撐的公司,倘若一開始就提出流通市場的概念,很有可能馬上被複製。為讓根基紮實,不容易被競爭者超越,「我們認為應先做IT,讓未來參與這個市場的人,都優先使用我們的IT。」這是?峰泰所擘畫的「天龍八步」發展藍圖中的「天龍第一步」。
赴陸發展有成
獲軟銀青睞注資
2001年,天逸集團將觸角延伸到對岸、前進中國市場,「其實我們一開始的目標,並非想要打入中國內銷市場,而是希望能將代工業務分拆。」?峰泰說,進入21世紀後,天逸的IT業務量大幅度增長,但由於人力有限,他便興起將OEM部分外包的念頭。
「委外代工給不認識的公司,他們學到Knowhow後,可能反過頭來變成競爭對手,不如自己全資成立代工公司。」因此,他決定在武漢成立IT代工中心(武漢天逸),處理標準化的開發工作,而擴展客戶來源、客戶需求分析與客製化服務,仍由台北總公司負責。
2003年開始,天逸與華一銀行訂立合作協議,開始往中國的海外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技術服務,到了2004年,上海浦發銀行準備開辦應收帳款承購╱融資業務(中國稱為保付代理,簡稱保理),向台灣銀行諮詢,此時天逸在台灣金融業的IT金融服務市場,已有相當高的市占率,「很多銀行都向浦發銀行推薦我們。」2003年,浦發銀行成為天逸在中國的第一個純陸資銀行客戶,也讓天逸正式打入中國金融服務市場。
看似一切順遂,但天逸在中國也曾面臨瓶頸。?峰泰說,2008年時,他認為進行「天龍第二步」的時機已成熟,亦即從IT系統服務商的打樁階段,進入原本真正想經營的應收帳款承購(保理)業務。當時中國銀監會來天逸考察,也認為天逸的條件非常好,願意給「特批」(意即特許),讓天逸成為銀監會監管下第一家非銀行的商業保理機構。
「我們拿到批文後,立刻找湖北省政府,希望開辦這項業務;湖北省政府也很配合,立刻找省內的產官學機構開會,所有參與者一致認同,認為會對湖北省造成很大貢獻,因此立刻批准。」然而,武漢天逸在要變更營業項目的關鍵時刻,卻因100%外資身分,遇到極大障礙。
?峰泰說,「為了取得執照,我們試過很多方法,找很多人諮詢,仍無法跨越這個障礙。」但此時貴人出現,軟銀(SoftBank)的中國團隊主動找上天逸,「他們表示已經觀察我們兩三年,希望能投資我們,也願意幫我們解決問題,條件是要讓軟銀成為天逸的股東」。
在軟銀的牽線下,?峰泰來到重慶市。由於重慶是直轄市,有更高的自主權,且當時的重慶市長,是中國黨政高層中少數具備金融背景的人,對金融創新相當歡迎,「他們知道我們有意申請執照,非常歡迎,立刻批准營業項目變更。」2011年,天逸在重慶拿到中國的第一張保理執照,而天逸也成為重慶第一家商業保理機構。
強化專利布局
建立難以超越競爭力
隨著中國商業保理市場規模逐漸成形,市場競爭者也越來越多,天逸雖然起步較早,但也不敢掉以輕心,「我們不斷強化專利布局,目前全球的應收帳款風控專利只有2項,而這兩項都在天逸。」?峰泰說,現在保理業務市場競爭者確實越來越多,「但如果將價值鏈切開,我們每一段都有優勢,足以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此外,?峰泰也持續進行天逸發展藍圖中的「天龍第三步」,積極與中國各級政府合作,「我們積極接洽各級政府的經信委(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每周都會接待各級政府的考察團。」並合作建置投融資平台、行業協會
發展眼光獨到
開拓金融業藍海
談及創業動機,「我們現在做的,只是將20年前的想法落實。」?峰泰表示,過去銀行做企業融資,看中的都是土地、廠房、辦公室等固定資產,「標的物同時也是擔保物」。但其實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及存貨等「流動資產」,亦可拿來作為融資標的。不過,早期雖然已有租賃公司在做存貨融資業務,銀行與票據公司也有承作應收票據融資業務,但「應收帳款融資這一塊,基本上很少人做」,而?峰泰當時所任職的中租迪和,即是當年極少數有做應收帳款承購╱融資業務的公司。
?峰泰說,當年他做應收帳款承購╱融資,都是採用「線下」模式,挨家挨戶拜訪企業,詢問是否有符合規範的應收帳款,並提供預支價金。「但我在想,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流通市場,讓想拿應收帳款融資的企業,及有意承做應收帳款承購╱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可以直接在這個市場交易,是不是可以把效率提高?」他的起心動念,成為天逸集團誕生契機。
然而,天逸草創初期並未躁進,而是將重心放在資訊系統(IT)的開發,「我把它稱為打基樁。」?峰泰說,天逸並非是一家有特殊背景、或有財團支撐的公司,倘若一開始就提出流通市場的概念,很有可能馬上被複製。為讓根基紮實,不容易被競爭者超越,「我們認為應先做IT,讓未來參與這個市場的人,都優先使用我們的IT。」這是?峰泰所擘畫的「天龍八步」發展藍圖中的「天龍第一步」。
赴陸發展有成
獲軟銀青睞注資
2001年,天逸集團將觸角延伸到對岸、前進中國市場,「其實我們一開始的目標,並非想要打入中國內銷市場,而是希望能將代工業務分拆。」?峰泰說,進入21世紀後,天逸的IT業務量大幅度增長,但由於人力有限,他便興起將OEM部分外包的念頭。
「委外代工給不認識的公司,他們學到Knowhow後,可能反過頭來變成競爭對手,不如自己全資成立代工公司。」因此,他決定在武漢成立IT代工中心(武漢天逸),處理標準化的開發工作,而擴展客戶來源、客戶需求分析與客製化服務,仍由台北總公司負責。
2003年開始,天逸與華一銀行訂立合作協議,開始往中國的海外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技術服務,到了2004年,上海浦發銀行準備開辦應收帳款承購╱融資業務(中國稱為保付代理,簡稱保理),向台灣銀行諮詢,此時天逸在台灣金融業的IT金融服務市場,已有相當高的市占率,「很多銀行都向浦發銀行推薦我們。」2003年,浦發銀行成為天逸在中國的第一個純陸資銀行客戶,也讓天逸正式打入中國金融服務市場。
看似一切順遂,但天逸在中國也曾面臨瓶頸。?峰泰說,2008年時,他認為進行「天龍第二步」的時機已成熟,亦即從IT系統服務商的打樁階段,進入原本真正想經營的應收帳款承購(保理)業務。當時中國銀監會來天逸考察,也認為天逸的條件非常好,願意給「特批」(意即特許),讓天逸成為銀監會監管下第一家非銀行的商業保理機構。
「我們拿到批文後,立刻找湖北省政府,希望開辦這項業務;湖北省政府也很配合,立刻找省內的產官學機構開會,所有參與者一致認同,認為會對湖北省造成很大貢獻,因此立刻批准。」然而,武漢天逸在要變更營業項目的關鍵時刻,卻因100%外資身分,遇到極大障礙。
?峰泰說,「為了取得執照,我們試過很多方法,找很多人諮詢,仍無法跨越這個障礙。」但此時貴人出現,軟銀(SoftBank)的中國團隊主動找上天逸,「他們表示已經觀察我們兩三年,希望能投資我們,也願意幫我們解決問題,條件是要讓軟銀成為天逸的股東」。
在軟銀的牽線下,?峰泰來到重慶市。由於重慶是直轄市,有更高的自主權,且當時的重慶市長,是中國黨政高層中少數具備金融背景的人,對金融創新相當歡迎,「他們知道我們有意申請執照,非常歡迎,立刻批准營業項目變更。」2011年,天逸在重慶拿到中國的第一張保理執照,而天逸也成為重慶第一家商業保理機構。
強化專利布局
建立難以超越競爭力
隨著中國商業保理市場規模逐漸成形,市場競爭者也越來越多,天逸雖然起步較早,但也不敢掉以輕心,「我們不斷強化專利布局,目前全球的應收帳款風控專利只有2項,而這兩項都在天逸。」?峰泰說,現在保理業務市場競爭者確實越來越多,「但如果將價值鏈切開,我們每一段都有優勢,足以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此外,?峰泰也持續進行天逸發展藍圖中的「天龍第三步」,積極與中國各級政府合作,「我們積極接洽各級政府的經信委(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每周都會接待各級政府的考察團。」並合作建置投融資平台、行業協會
上一則:逸金融連4年稅後獲利年增300%,擬將大陸子公司掛牌
下一則:沒有了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