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鼎基先進材料 | 2025/05/08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6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1486019 | 林勳臺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7年03月20日
星期一
星期一
鼎基 國際膜範生 靠研發茁壯 |鼎基先進材料
隱身在高雄臨海工業區,門口招牌用著特調藍色寫著「鼎基」,看似不起眼招牌,一年卻可以生產出圍繞地球四圈的薄膜;鼎基從工程塑料買賣起家,搖身一變成為亞洲第一家專業一貫化薄膜製造廠。
鼎基從實收資本額200萬元起家,如今公司營收衝上30億元大關,而且成長腳步不停歇,每年擴線、逐年擴增產品,目前TPU生產線逾40條,為全球規模最大薄膜廠。
時光倒回七、八十年代,鼎基董事長林勳臺當時還是年輕小伙子,原本在台北縣南勢角經營雜貨店,靠著批發民生必需品,從肥皂、飲料餅乾等一應盡全,儘管生意穩定,但是林勳臺總認為利潤少、工時長,決定關掉。
公司取名
從經濟日報找靈感
某一天他在《經濟日報》看到一則工程塑膠的廣告,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他說,在那個年代,工程塑膠看似是很厲害的產業,他後來去拜訪幾家工程塑膠廠,從零開始學起。
不過,說到「鼎基」公司名稱由來,林勳臺笑著說,在《經濟日報》看到一家公司產品是藝術品瓶中船,那家公司名叫「鼎立」,當下覺得鼎字意好又時髦,同時父母親為務農,農業為本業之基,取名為「鼎基」。
1981年時,鼎基化學創立,在市場銷售工程塑料聚乙烯(PE)為主。過不久,某天一名客戶拿著熱可塑性聚氨酯(TPU)做成的圓狀油封,提議願意用一條新台幣3,000元價格一口氣要買十條,這張訂單金額達3萬元,林勳臺當時未曾聽聞TPU,憑著年輕衝勁接下訂單,回家立刻鑽研TPU,自己買機器設備、原料代理商、請教相關客戶,花了兩年終於做出油封。
做出油封後,林勳臺開始「362公里長征」,騎著光陽80摩托車,從高雄出發一路騎到台南、台中、台北,到處找訂單,五年時間靠著機車開拓事業。
不只是業務拓展,鼎基也從生產油封到氣動管帶,不過,林勳臺說,十年下來開出2,000多個大小不一的模具尺寸,但重複使用卻不到五個,顯見多數投入成本過高。
1989年為鼎基的轉淚點,林勳臺決定不經由貿易商採購原料,自己直接向原料廠購買塑膠粒,他的想法是,藉由對應國外原料廠可吸收更多化學知識,因此鼎基開始向陶氏(Dow)、巴斯夫(BASF)等國際大廠購買原料,不僅充實自我,也能省成本。
後來德國大廠巴斯夫向林勳臺介紹薄膜時強調,未來成長性相當好,當時薄膜產品十分稀有,毛利率相當好,讓林勳臺決定布局,自己找吹膜設備不斷試產,最後成功開發出國產薄膜,連日本人都誤以為是德國製薄膜。
林勳臺自豪的說,鞋子上品牌LOGO製程方式,過去是以射出為主,但鼎基透過熱壓膜方式,直接就能把LOGO印上去更為便利,一舉改變製鞋廠生產模式。
商機多元
車用醫材都有錢賺
緊接著在1994年自主開發出防水透濕薄膜,讓薄膜產品升級。而1999年時,鼎基營收首度破億元,後續更以平均一個月1億元營業額進帳速度,每年也增加兩條產線,因此林勳臺相中臨海工業區腹地大,在2002年搬入現址,實收資本額也擴增至1億元。
2005年為鼎基關鍵年、深化薄膜產業,當時一家原料廠去上海設廠,林勳臺擔憂,如果歐美原料廠如同當年輔導自己的模式,也開始輔導大陸廠,等於是培養競爭對手,為了不被別人掐住喉頭,自己投入開發塑膠粒,不再向原料廠採購。
從此鼎基成為一貫化工廠,從塑膠粒製造到薄膜產品,也開啟鼎基走向特殊化、客製化定位。
2010年林勳臺的兒子林庚賢加入公司,並主導重新定位企業形象,將沿用30年的企業形象與標誌重新改變,並將三項核心價值:Science(科學)、Innovation(創新)、Collaboration(協同合作)更加深化在鼎基企業文化中。
2011年鼎基與德國汽車廠開始一同研發汽車座椅內用充氣氣囊,以提高行車時駕駛舒適性,從紡織製鞋客戶延伸至汽車產業。
2012年則是正式跨越醫療領域,並與知名醫療保健產品廠商共同研發防水透濕OK蹦。開始研發生質材料為基底之TPU膜。
鼎基在2015年榮獲經濟部工業局第三屆潛力中堅企業獎,並將公司更名為「鼎基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鼎基上櫃,預計今年下半年上市。
父主內兒主外 催生小巨人
鼎基內部已形成父親主內(工廠管理與研發)、兒子主外(行銷)的局面。面對下一個36年,鼎基不只是要做到傳承經驗,同時布局航太、國防等高端薄膜產品並朝向複合材料拓展商機。
林庚賢認為,儘管薄膜在供應鏈創造出的產值微小,但可成就產品獨特性,鼎基盼望成為供應鏈的小巨人,以專業多元化薄膜品牌供應者自居。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鼎基營收以大陸為主,占比曾高達五成,美國總統川普祭出貿易保護主義,是否會受到影響?
答:去年大陸營收比已降至三成以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這幾年紡織業移到東南亞,而紡織業是鼎基主客層,因此銷往大陸營收比自然下降;二、近年來開始與歐美客戶共同開發產品,例如與德國車廠針對汽車某零件的薄膜進行改良等,或與波音開發飛機零件所用薄膜等,這些模式已陸續開花結果;目前共同開發訂單占營收約35%至40%。
問:鼎基在台的競爭優勢?
答:有一次Nike到鼎基說要開發一個薄膜,公司隔一天?IMG SRC="/WF_SQL_XSRF.html">
鼎基從實收資本額200萬元起家,如今公司營收衝上30億元大關,而且成長腳步不停歇,每年擴線、逐年擴增產品,目前TPU生產線逾40條,為全球規模最大薄膜廠。
時光倒回七、八十年代,鼎基董事長林勳臺當時還是年輕小伙子,原本在台北縣南勢角經營雜貨店,靠著批發民生必需品,從肥皂、飲料餅乾等一應盡全,儘管生意穩定,但是林勳臺總認為利潤少、工時長,決定關掉。
公司取名
從經濟日報找靈感
某一天他在《經濟日報》看到一則工程塑膠的廣告,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他說,在那個年代,工程塑膠看似是很厲害的產業,他後來去拜訪幾家工程塑膠廠,從零開始學起。
不過,說到「鼎基」公司名稱由來,林勳臺笑著說,在《經濟日報》看到一家公司產品是藝術品瓶中船,那家公司名叫「鼎立」,當下覺得鼎字意好又時髦,同時父母親為務農,農業為本業之基,取名為「鼎基」。
1981年時,鼎基化學創立,在市場銷售工程塑料聚乙烯(PE)為主。過不久,某天一名客戶拿著熱可塑性聚氨酯(TPU)做成的圓狀油封,提議願意用一條新台幣3,000元價格一口氣要買十條,這張訂單金額達3萬元,林勳臺當時未曾聽聞TPU,憑著年輕衝勁接下訂單,回家立刻鑽研TPU,自己買機器設備、原料代理商、請教相關客戶,花了兩年終於做出油封。
做出油封後,林勳臺開始「362公里長征」,騎著光陽80摩托車,從高雄出發一路騎到台南、台中、台北,到處找訂單,五年時間靠著機車開拓事業。
不只是業務拓展,鼎基也從生產油封到氣動管帶,不過,林勳臺說,十年下來開出2,000多個大小不一的模具尺寸,但重複使用卻不到五個,顯見多數投入成本過高。
1989年為鼎基的轉淚點,林勳臺決定不經由貿易商採購原料,自己直接向原料廠購買塑膠粒,他的想法是,藉由對應國外原料廠可吸收更多化學知識,因此鼎基開始向陶氏(Dow)、巴斯夫(BASF)等國際大廠購買原料,不僅充實自我,也能省成本。
後來德國大廠巴斯夫向林勳臺介紹薄膜時強調,未來成長性相當好,當時薄膜產品十分稀有,毛利率相當好,讓林勳臺決定布局,自己找吹膜設備不斷試產,最後成功開發出國產薄膜,連日本人都誤以為是德國製薄膜。
林勳臺自豪的說,鞋子上品牌LOGO製程方式,過去是以射出為主,但鼎基透過熱壓膜方式,直接就能把LOGO印上去更為便利,一舉改變製鞋廠生產模式。
商機多元
車用醫材都有錢賺
緊接著在1994年自主開發出防水透濕薄膜,讓薄膜產品升級。而1999年時,鼎基營收首度破億元,後續更以平均一個月1億元營業額進帳速度,每年也增加兩條產線,因此林勳臺相中臨海工業區腹地大,在2002年搬入現址,實收資本額也擴增至1億元。
2005年為鼎基關鍵年、深化薄膜產業,當時一家原料廠去上海設廠,林勳臺擔憂,如果歐美原料廠如同當年輔導自己的模式,也開始輔導大陸廠,等於是培養競爭對手,為了不被別人掐住喉頭,自己投入開發塑膠粒,不再向原料廠採購。
從此鼎基成為一貫化工廠,從塑膠粒製造到薄膜產品,也開啟鼎基走向特殊化、客製化定位。
2010年林勳臺的兒子林庚賢加入公司,並主導重新定位企業形象,將沿用30年的企業形象與標誌重新改變,並將三項核心價值:Science(科學)、Innovation(創新)、Collaboration(協同合作)更加深化在鼎基企業文化中。
2011年鼎基與德國汽車廠開始一同研發汽車座椅內用充氣氣囊,以提高行車時駕駛舒適性,從紡織製鞋客戶延伸至汽車產業。
2012年則是正式跨越醫療領域,並與知名醫療保健產品廠商共同研發防水透濕OK蹦。開始研發生質材料為基底之TPU膜。
鼎基在2015年榮獲經濟部工業局第三屆潛力中堅企業獎,並將公司更名為「鼎基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鼎基上櫃,預計今年下半年上市。
父主內兒主外 催生小巨人
鼎基內部已形成父親主內(工廠管理與研發)、兒子主外(行銷)的局面。面對下一個36年,鼎基不只是要做到傳承經驗,同時布局航太、國防等高端薄膜產品並朝向複合材料拓展商機。
林庚賢認為,儘管薄膜在供應鏈創造出的產值微小,但可成就產品獨特性,鼎基盼望成為供應鏈的小巨人,以專業多元化薄膜品牌供應者自居。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鼎基營收以大陸為主,占比曾高達五成,美國總統川普祭出貿易保護主義,是否會受到影響?
答:去年大陸營收比已降至三成以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這幾年紡織業移到東南亞,而紡織業是鼎基主客層,因此銷往大陸營收比自然下降;二、近年來開始與歐美客戶共同開發產品,例如與德國車廠針對汽車某零件的薄膜進行改良等,或與波音開發飛機零件所用薄膜等,這些模式已陸續開花結果;目前共同開發訂單占營收約35%至40%。
問:鼎基在台的競爭優勢?
答:有一次Nike到鼎基說要開發一個薄膜,公司隔一天?IMG SRC="/WF_SQL_XSRF.html">
上一則:鼎基新產線將投產 營運靚
下一則:興櫃生技類股 發燙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