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德微科技 | 2025/05/06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33,506,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9672698 | 張恩傑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德微 500萬資本 滾出15億市值 |德微科技
2012年5月下旬,正值春暖花開,德微董事長張恩傑首次開放德微位於新北市深坑的新設自動生產線基地,臉上洋溢笑容。原來,隨著這座新廠落成和自動化設備正式量產,離張恩傑的夢想愈來愈近,也正是他未來要大展身手的祕密基地。
德微除了擁有國內首家全自動化蕭特基二極體製造商的榮耀,在深坑新設自動生產線正式量產過後1個月,德微正式掛牌上櫃,短短兩個月內喜事連連,讓張恩傑藏不住內心的喜悅。
最讓張恩傑欣喜的是,3年前他預見中國大陸工資不斷上漲且缺工問題愈演愈烈,若不儘早應變,將飽嘗苦果,毅然而然在2009年規劃回台設廠。
隨著新廠落成啟用,透過全自動化生產線產出第1顆由晶片到蕭特二極體成品,加上他當初預見中國大陸勞工生產成本果然快追求台灣,多年的辛苦及建構的自動化大軍,已正式啟動,並朝全球舞台伸展。
「若不是小時候窮,我不會一直想著要自行創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德微。」德微董事長張恩傑透露因小時候家境困苦,5歲時幼小心靈就燃起一股不要再當窮人,要靠當老闆賺很多錢的雄心。
鑽研財會
奠定經營根基
自小窮苦,張恩傑回憶說:「小學午餐時間,我都獨自躲在角落吃便當,因為最經常的菜色就是辣椒拌飯,不想讓同學看到。」中學時常逞兇鬥狠,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也是不想讓同學看不起。
即使後來考上華夏工專也是沒錢繳學費,註冊費和學校住宿費也是他騎著自行車,從新店到天母,親自向母親的好友開口借來。
「當我接下阿姨借給我的錢時,她一再吩咐我不要浪費這筆錢,我兩行淚流下來。」張恩傑很堅定的回答對方,會靠自己賺錢把錢全數交還。
後來唸專三時,就在電子情報雜誌當專欄主筆。1984年10月後,每月的專欄大概都由他擔任主筆,為期2年,就在這2年間,他邊工作邊讀書,甚至還到補習班教授電腦程式,慢慢還清向親友借來的錢。
從華夏畢業後服完兵役後,張恩傑仍有很強信念以後要自行創業,後來持續攻讀台灣技術學院工業管理系,主攻財會課程,奠定他深厚財會基礎。當時張恩傑覺得自己雖念完電機工程,但以後當老闆不能不懂管理。
他強調,一個企業要成功必須要有二個要素,一要有本業,第二是要懂財務操作。「如果你有本業又懂財務操作,這家公司才會賺錢;有本業不懂財務操作,至少走的方向是對的;本業不夠強但財務夠強,至少你不會虧很多,因為你知道那裡要止血。」
跑遍歐洲
挖掘獨門商機
張恩傑從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華興電子任職,待了3年,後來在偶然機會下,一位親戚要賣房子,1994年他毅然離開華興,找了在補習班教書時認識的朋友,朋友曾在永慶房屋任職過,有房仲經驗,2人共同承接這位親戚的房間代為銷售委託,為期2個月。
最後房子第40天就順利成交,2人共賺了80萬佣金,一人分得40萬元,張恩傑拿到這筆錢,決定自行創業。
張恩傑拿到這筆40萬元佣金,並沒有再投入房地產,因為他認為這個案件是人家主動找上門,可遇不可求,他不可能永遠都守株待兔。
後來經他在華興認識的一個德國客戶,要他到德國一趟,看看可以幫他什麼忙。他後來幾乎花了的七、八個月的時間,先後考察東德、蘇聯、白俄羅斯、立陶、宛捷克、波蘭、義大利、瑞士、西班牙等,跑遍歐洲,才決定未來要走向方向。
1995年8月16日與二個合夥人周建利、劉明銜,共同集資330萬元並跟朋友借款湊足500萬元,正式成立德微科技,從代理東德SeCoS公司蕭特基二極體上游材料晶圓著手;17年後他一手創立的德微,已滾出高達15億元的市值。
轉型達陣
嬴得客戶的心
然而,創業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2003年,國內包括光磊及中國大陸業者也陸續切入蕭特基二極上游晶圓材料,鑑於下游二極體廠將會直接找晶圓採購,經與經理團隊討論後,決定不能持續做晶圓代理,因而在2003正式跨入下游蕭特二基體生產。
那年也是德微成立以來,最痛苦的時刻,下游廠商認為德微又賣晶圓又兼設計封裝生產蕭特二極體,等於「球員兼裁判」,一下子都不向德微採購晶圓,造成德微幾乎在1個季度內,業績大幅滑落。
張恩傑坦言:「那段期間確實不好過,但還是得堅持。」所幸2004年接到達爾代工訂單,讓德微的業績逐步回到穩定成長的軌跡。
德微在1995到2000年間銷售蕭特基二極體晶圓,達爾就是德微的客戶,後來達爾將生產線移往大陸,並往上游發展,德微則往下游發展,雙方主客異位,德微反而成了達爾的客戶,後來達爾看重德微生產的蕭特基二極品質穩定,進而委由德微代工生產,雙方合作更趨緊密,甚至入股成為大股東。
在台商啟動鮭魚返鄉潮投資之際,德微早一步回台完成布局,預料也將比別人早一步搶到商機。
德微除了擁有國內首家全自動化蕭特基二極體製造商的榮耀,在深坑新設自動生產線正式量產過後1個月,德微正式掛牌上櫃,短短兩個月內喜事連連,讓張恩傑藏不住內心的喜悅。
最讓張恩傑欣喜的是,3年前他預見中國大陸工資不斷上漲且缺工問題愈演愈烈,若不儘早應變,將飽嘗苦果,毅然而然在2009年規劃回台設廠。
隨著新廠落成啟用,透過全自動化生產線產出第1顆由晶片到蕭特二極體成品,加上他當初預見中國大陸勞工生產成本果然快追求台灣,多年的辛苦及建構的自動化大軍,已正式啟動,並朝全球舞台伸展。
「若不是小時候窮,我不會一直想著要自行創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德微。」德微董事長張恩傑透露因小時候家境困苦,5歲時幼小心靈就燃起一股不要再當窮人,要靠當老闆賺很多錢的雄心。
鑽研財會
奠定經營根基
自小窮苦,張恩傑回憶說:「小學午餐時間,我都獨自躲在角落吃便當,因為最經常的菜色就是辣椒拌飯,不想讓同學看到。」中學時常逞兇鬥狠,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也是不想讓同學看不起。
即使後來考上華夏工專也是沒錢繳學費,註冊費和學校住宿費也是他騎著自行車,從新店到天母,親自向母親的好友開口借來。
「當我接下阿姨借給我的錢時,她一再吩咐我不要浪費這筆錢,我兩行淚流下來。」張恩傑很堅定的回答對方,會靠自己賺錢把錢全數交還。
後來唸專三時,就在電子情報雜誌當專欄主筆。1984年10月後,每月的專欄大概都由他擔任主筆,為期2年,就在這2年間,他邊工作邊讀書,甚至還到補習班教授電腦程式,慢慢還清向親友借來的錢。
從華夏畢業後服完兵役後,張恩傑仍有很強信念以後要自行創業,後來持續攻讀台灣技術學院工業管理系,主攻財會課程,奠定他深厚財會基礎。當時張恩傑覺得自己雖念完電機工程,但以後當老闆不能不懂管理。
他強調,一個企業要成功必須要有二個要素,一要有本業,第二是要懂財務操作。「如果你有本業又懂財務操作,這家公司才會賺錢;有本業不懂財務操作,至少走的方向是對的;本業不夠強但財務夠強,至少你不會虧很多,因為你知道那裡要止血。」
跑遍歐洲
挖掘獨門商機
張恩傑從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華興電子任職,待了3年,後來在偶然機會下,一位親戚要賣房子,1994年他毅然離開華興,找了在補習班教書時認識的朋友,朋友曾在永慶房屋任職過,有房仲經驗,2人共同承接這位親戚的房間代為銷售委託,為期2個月。
最後房子第40天就順利成交,2人共賺了80萬佣金,一人分得40萬元,張恩傑拿到這筆錢,決定自行創業。
張恩傑拿到這筆40萬元佣金,並沒有再投入房地產,因為他認為這個案件是人家主動找上門,可遇不可求,他不可能永遠都守株待兔。
後來經他在華興認識的一個德國客戶,要他到德國一趟,看看可以幫他什麼忙。他後來幾乎花了的七、八個月的時間,先後考察東德、蘇聯、白俄羅斯、立陶、宛捷克、波蘭、義大利、瑞士、西班牙等,跑遍歐洲,才決定未來要走向方向。
1995年8月16日與二個合夥人周建利、劉明銜,共同集資330萬元並跟朋友借款湊足500萬元,正式成立德微科技,從代理東德SeCoS公司蕭特基二極體上游材料晶圓著手;17年後他一手創立的德微,已滾出高達15億元的市值。
轉型達陣
嬴得客戶的心
然而,創業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2003年,國內包括光磊及中國大陸業者也陸續切入蕭特基二極上游晶圓材料,鑑於下游二極體廠將會直接找晶圓採購,經與經理團隊討論後,決定不能持續做晶圓代理,因而在2003正式跨入下游蕭特二基體生產。
那年也是德微成立以來,最痛苦的時刻,下游廠商認為德微又賣晶圓又兼設計封裝生產蕭特二極體,等於「球員兼裁判」,一下子都不向德微採購晶圓,造成德微幾乎在1個季度內,業績大幅滑落。
張恩傑坦言:「那段期間確實不好過,但還是得堅持。」所幸2004年接到達爾代工訂單,讓德微的業績逐步回到穩定成長的軌跡。
德微在1995到2000年間銷售蕭特基二極體晶圓,達爾就是德微的客戶,後來達爾將生產線移往大陸,並往上游發展,德微則往下游發展,雙方主客異位,德微反而成了達爾的客戶,後來達爾看重德微生產的蕭特基二極品質穩定,進而委由德微代工生產,雙方合作更趨緊密,甚至入股成為大股東。
在台商啟動鮭魚返鄉潮投資之際,德微早一步回台完成布局,預料也將比別人早一步搶到商機。
上一則:鮭魚返鄉 啟動自動化大軍
下一則:德微 消費電子訂單回穩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