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健亞生物科技 | 2025/05/08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839,45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4149006 | 梁榮江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09年08月24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健亞獲利藥眼 拚明年上櫃 |健亞生物科技
興櫃公司健亞生技(4130)拚明年底上櫃,目前健亞獲利來自在
學名藥、藥品代工及臨床試驗,今年營收上看3.5億元,獲利預估
可比去年成長三成。明年則可望有兩種區域新藥在台上市,公司
營運邁入收穫期。
健亞是國內最早投入新藥開發的生技業者,專攻小分子特色藥開
發,著重在癌症與新陳代謝相關的學名藥生產與新藥開發。
公司營收倚賴學名藥、藥品代工,及臨床試驗三個營業項目帶入
獲利,再將資金投入新藥開發,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說,「健亞
的經營模式就是用短期產生增加現金收入,再轉投入需長期投資
的新藥研發」。
健亞明年在新藥發展上,將有機會邁入收成期。陳正說,針對新
陳代謝的兩種區域新藥LNC與PIO將有機會在明年陸續上市,這兩
種藥品在台灣的市場估計市場規模超過3億元。
同時,由健亞領軍的生醫業聯盟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研發「新
穎抗糖尿病候選藥物DPP IV抑制劑」新藥,已經取得美、日、歐
洲等國家的專利權,預計兩年內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這項新藥研發計劃預計投入的研發金費為1.75億元,由科發基金
負擔85%的費用,約1.3億元;剩下的15%,約4,500萬元,由健亞
、中化、南光、永信、台灣東洋、信東等六家藥廠共同分擔。
陳正說,國內藥廠規模小,投入開發新藥的成本過高,因此在產
業聯盟機制下,六家業者每年僅需負擔約250萬元研發經費,與開
發學名藥的費用相當,若未來可預期上市,獲利將比學名藥更大
。
在自行開發新藥部分,健亞也有長足的進展。目前正進行三項研
發方案,其中癌症化療的止吐貼片已完成臨床一期,數據顯示比
日前市面上同類型產品效果佳,今年也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另外,長效型動脈阻塞新藥,也會在今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健亞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64億元,若加上旗下子公司華鼎生技營
業額,總營收已超過2億元,上半年也有8,000萬獲利進帳,法人
推估健亞今年每股獲利有機會達1.5元。
學名藥、藥品代工及臨床試驗,今年營收上看3.5億元,獲利預估
可比去年成長三成。明年則可望有兩種區域新藥在台上市,公司
營運邁入收穫期。
健亞是國內最早投入新藥開發的生技業者,專攻小分子特色藥開
發,著重在癌症與新陳代謝相關的學名藥生產與新藥開發。
公司營收倚賴學名藥、藥品代工,及臨床試驗三個營業項目帶入
獲利,再將資金投入新藥開發,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說,「健亞
的經營模式就是用短期產生增加現金收入,再轉投入需長期投資
的新藥研發」。
健亞明年在新藥發展上,將有機會邁入收成期。陳正說,針對新
陳代謝的兩種區域新藥LNC與PIO將有機會在明年陸續上市,這兩
種藥品在台灣的市場估計市場規模超過3億元。
同時,由健亞領軍的生醫業聯盟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研發「新
穎抗糖尿病候選藥物DPP IV抑制劑」新藥,已經取得美、日、歐
洲等國家的專利權,預計兩年內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這項新藥研發計劃預計投入的研發金費為1.75億元,由科發基金
負擔85%的費用,約1.3億元;剩下的15%,約4,500萬元,由健亞
、中化、南光、永信、台灣東洋、信東等六家藥廠共同分擔。
陳正說,國內藥廠規模小,投入開發新藥的成本過高,因此在產
業聯盟機制下,六家業者每年僅需負擔約250萬元研發經費,與開
發學名藥的費用相當,若未來可預期上市,獲利將比學名藥更大
。
在自行開發新藥部分,健亞也有長足的進展。目前正進行三項研
發方案,其中癌症化療的止吐貼片已完成臨床一期,數據顯示比
日前市面上同類型產品效果佳,今年也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另外,長效型動脈阻塞新藥,也會在今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健亞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64億元,若加上旗下子公司華鼎生技營
業額,總營收已超過2億元,上半年也有8,000萬獲利進帳,法人
推估健亞今年每股獲利有機會達1.5元。
下一則:健亞獲利 法人也叫好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