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1日
星期三
星期三
太陽光電群體作戰態勢強 景氣反轉後格局將不同 |旺能光電
|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 旺能光電 | 2025/11/03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2,493,336,610元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27246317 | 梁榮昌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太陽能光電產業不景氣時並非空等待景氣反轉,在檯面下積極布
局垂直整合的業者及潛在進入者眾,景氣反轉後運作格局恐怕不
同,也有可能是另一個淘汰賽的開鑼。
望穿秋水盼訂單?
對產業景氣一路好4年的太陽光電產業而言,這波不景氣打醒諸多
人新能源美夢,當然,許多體質不佳的業者已在這波大環境的衝
擊下出局,仍存留在市場上的業者都是有實力面臨環境考驗。
對諸多業者而言,這波的不景氣特別難熬,因為有太多負面的消
息充斥市場,未來太陽光電的前景為何?多數業者仍持保留觀望
的態度,因為接近旺季仍未見市場有明顯回溫動靜。
多數業者望穿秋水等待,等待各國政府新的補助政策得以早日到
來、全球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放寬審核或加碼投資、旺季訂單能
夠像往年般的到來,這些市場反轉指標是多數業者所期盼的。
業者期盼市場需求反轉後,市場胃納量隨著政府的加持、投資者
資金的灌入開始快速擴大,屆時就算不如以往訂單接不完,至少
也是皆大歡喜人人賺錢的局面。
只不過在這些期盼的背後,恐怕得多注意目前環境的改變,這波
不景氣不是只打倒一些投機客或體質不佳的業者,許多具競爭優
勢的潛在競爭者也偷偷在布局,市場需求反轉,產業可能要面臨
更激烈的競爭。
環境正在改變中
這波不景氣,改變最大的就是從原本的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
整個產業運作因此快速改變,這已不單只是中、小規模體質不佳
者被洗出市場,頗具規模但策略偏頗不合時宜者也岌岌可危。
以變化最大的多晶矽來說,以往從只要有料必然賺錢,但料源價
格從每公斤450~500美元的高峰價一路下滑至近期120~130美元,
更有喊出不久的將來要下看每公斤100美元左右的水位,價格的劇
變就在短短1季多的時間內發生。
相較於經歷過半導體產業興衰及供過於求考驗的老字號多晶矽廠
而言,新興的多晶矽廠多數是應缺料的的情況而成立,還沒產出
時客戶就登門洽談,一旦小產出,客戶更是排隊等候洽談簽約,
所以這些多晶矽廠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在景氣反轉,
面對市場要求降價時,多數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而拿著合約要
求客戶履行,但卻因客戶端質疑品質問題要求退貨,使新興多晶
矽廠被庫存堆積壓力弄得喘不過氣。反觀老字號廠而言,快速反
應市場情況而降價、甚至更改合約內容,反應速度明顯較新多晶
矽廠快得多。
老字號多晶矽廠降價以求不是沒有條件的,也不是每家廠皆有同
樣待遇,但對於具發展潛力的幾家業者,老字號多晶矽廠可以說
是「關愛有加」,太陽能業者認為,老字號廠之所以放低身段,
即是考量到料源市場的改變,幾家新加入者也漸成氣候,料源競
爭性的提升指日可待。
對老字號廠來說,要在高競爭性的市場搶出頭,最重要的就是要
有競爭力夠的客戶,尤其長期來看,未來必走向賣方市場,有強
而有力的客戶需求支持,就是長遠發展的最佳夥伴。
對部分新興多晶矽廠而言是否能招架老字號廠在不景氣時的綁樁
策略,有待進一步觀察,但仍有部分新多晶矽廠至今仍不肯隨著
現貨市場或老字號廠的腳步而降價,客戶負擔越來越重,就算不
被料源廠拖垮,等到合約一到期,琵琶別抱的機率自然相對來得
大。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矽晶圓廠與太陽能電池廠之間,這多晶矽、
矽晶圓廠與太陽能電池廠等3個環節,業者先前所簽定的合約通常
具有保證金及違約條款,所以現貨市場價格一變動,合約影響也
跟著加大。
未來產業群體戰可望鮮明化
其實在這波的不景氣中,不難發現,市場運作已快速從賣方市場
走向買方市場,最接近消費者的終端太陽能系統成為各大強手布
局的重要領域,由於系統端連結的是各國政府的行政大門、消費
端、建築端及電子消費新穎技術的設計端,這些資本、通路及技
術?集區,成了大集團、是有競爭力者看好投入發展的領域。
下游系統端愈強勢,代表上游供應鏈需要更加緊腳步成長,而且
系統端的利潤率相較上游供應鏈來得高,所以上游業者也積極結
合各自的力量大力往下游系統端邁進。
透過策略聯盟進而垂直或水平整合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以兩岸地
區業者為例,包括茂迪、益通、昱晶、旺能透過母公司台達電的
結合、尚德、天威英利、天合光能等都已垂直整合的跨足系統端
,而不單僅有結晶矽業者,非晶矽薄膜領域,包括已跨入的奇美
能源、即將跨入的友達等,除了投入薄膜外更是同步進行系統端
的耕耘,更別說近期國際市場還傳出挪威REC與太陽能電池龍頭
廠Q-Cells可能合併的傳聞。
這種策略聯盟或垂直整合的作戰模式,在景氣低迷時已慢慢展開
,一旦景氣回溫需求提升時,整個產業運作的方式也將會跟著大
大的不同。這也提醒仍未開始布局的業者,得多加留意全球競爭
對手或潛在競爭對手動態,不然等到景氣回溫時,整個運作模式
跟著改變了,景氣反轉恐怕也是另類淘汰賽的開鑼;無論如何,
若要像過往榮景時維持既有的市場佔有率,恐怕得多花點心思做
好圍牆動作,諸多布局完備的競爭者想必?IMG SRC="/WF_SQL_XSRF.html">
局垂直整合的業者及潛在進入者眾,景氣反轉後運作格局恐怕不
同,也有可能是另一個淘汰賽的開鑼。
望穿秋水盼訂單?
對產業景氣一路好4年的太陽光電產業而言,這波不景氣打醒諸多
人新能源美夢,當然,許多體質不佳的業者已在這波大環境的衝
擊下出局,仍存留在市場上的業者都是有實力面臨環境考驗。
對諸多業者而言,這波的不景氣特別難熬,因為有太多負面的消
息充斥市場,未來太陽光電的前景為何?多數業者仍持保留觀望
的態度,因為接近旺季仍未見市場有明顯回溫動靜。
多數業者望穿秋水等待,等待各國政府新的補助政策得以早日到
來、全球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放寬審核或加碼投資、旺季訂單能
夠像往年般的到來,這些市場反轉指標是多數業者所期盼的。
業者期盼市場需求反轉後,市場胃納量隨著政府的加持、投資者
資金的灌入開始快速擴大,屆時就算不如以往訂單接不完,至少
也是皆大歡喜人人賺錢的局面。
只不過在這些期盼的背後,恐怕得多注意目前環境的改變,這波
不景氣不是只打倒一些投機客或體質不佳的業者,許多具競爭優
勢的潛在競爭者也偷偷在布局,市場需求反轉,產業可能要面臨
更激烈的競爭。
環境正在改變中
這波不景氣,改變最大的就是從原本的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
整個產業運作因此快速改變,這已不單只是中、小規模體質不佳
者被洗出市場,頗具規模但策略偏頗不合時宜者也岌岌可危。
以變化最大的多晶矽來說,以往從只要有料必然賺錢,但料源價
格從每公斤450~500美元的高峰價一路下滑至近期120~130美元,
更有喊出不久的將來要下看每公斤100美元左右的水位,價格的劇
變就在短短1季多的時間內發生。
相較於經歷過半導體產業興衰及供過於求考驗的老字號多晶矽廠
而言,新興的多晶矽廠多數是應缺料的的情況而成立,還沒產出
時客戶就登門洽談,一旦小產出,客戶更是排隊等候洽談簽約,
所以這些多晶矽廠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在景氣反轉,
面對市場要求降價時,多數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而拿著合約要
求客戶履行,但卻因客戶端質疑品質問題要求退貨,使新興多晶
矽廠被庫存堆積壓力弄得喘不過氣。反觀老字號廠而言,快速反
應市場情況而降價、甚至更改合約內容,反應速度明顯較新多晶
矽廠快得多。
老字號多晶矽廠降價以求不是沒有條件的,也不是每家廠皆有同
樣待遇,但對於具發展潛力的幾家業者,老字號多晶矽廠可以說
是「關愛有加」,太陽能業者認為,老字號廠之所以放低身段,
即是考量到料源市場的改變,幾家新加入者也漸成氣候,料源競
爭性的提升指日可待。
對老字號廠來說,要在高競爭性的市場搶出頭,最重要的就是要
有競爭力夠的客戶,尤其長期來看,未來必走向賣方市場,有強
而有力的客戶需求支持,就是長遠發展的最佳夥伴。
對部分新興多晶矽廠而言是否能招架老字號廠在不景氣時的綁樁
策略,有待進一步觀察,但仍有部分新多晶矽廠至今仍不肯隨著
現貨市場或老字號廠的腳步而降價,客戶負擔越來越重,就算不
被料源廠拖垮,等到合約一到期,琵琶別抱的機率自然相對來得
大。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矽晶圓廠與太陽能電池廠之間,這多晶矽、
矽晶圓廠與太陽能電池廠等3個環節,業者先前所簽定的合約通常
具有保證金及違約條款,所以現貨市場價格一變動,合約影響也
跟著加大。
未來產業群體戰可望鮮明化
其實在這波的不景氣中,不難發現,市場運作已快速從賣方市場
走向買方市場,最接近消費者的終端太陽能系統成為各大強手布
局的重要領域,由於系統端連結的是各國政府的行政大門、消費
端、建築端及電子消費新穎技術的設計端,這些資本、通路及技
術?集區,成了大集團、是有競爭力者看好投入發展的領域。
下游系統端愈強勢,代表上游供應鏈需要更加緊腳步成長,而且
系統端的利潤率相較上游供應鏈來得高,所以上游業者也積極結
合各自的力量大力往下游系統端邁進。
透過策略聯盟進而垂直或水平整合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以兩岸地
區業者為例,包括茂迪、益通、昱晶、旺能透過母公司台達電的
結合、尚德、天威英利、天合光能等都已垂直整合的跨足系統端
,而不單僅有結晶矽業者,非晶矽薄膜領域,包括已跨入的奇美
能源、即將跨入的友達等,除了投入薄膜外更是同步進行系統端
的耕耘,更別說近期國際市場還傳出挪威REC與太陽能電池龍頭
廠Q-Cells可能合併的傳聞。
這種策略聯盟或垂直整合的作戰模式,在景氣低迷時已慢慢展開
,一旦景氣回溫需求提升時,整個產業運作的方式也將會跟著大
大的不同。這也提醒仍未開始布局的業者,得多加留意全球競爭
對手或潛在競爭對手動態,不然等到景氣回溫時,整個運作模式
跟著改變了,景氣反轉恐怕也是另類淘汰賽的開鑼;無論如何,
若要像過往榮景時維持既有的市場佔有率,恐怕得多花點心思做
好圍牆動作,諸多布局完備的競爭者想必?IMG SRC="/WF_SQL_XSRF.html">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