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台灣銀行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台灣銀行 2025/09/12 議價 議價 議價 109,000,000,00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03557311 呂桔誠 - - - 詳細報價連結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張秀蓮:台銀穩健中創新 拓展市場 |台灣銀行

金融海嘯吹襲全世界,已從金融層面擴及實體經濟,各國政府紛

紛編列巨額預算,展開拯救經濟的具體行動。在這一波金融海嘯

下,台灣算是災情較輕的區域,但多數企業難以倖免,少數全身

而退的金融業乃至企業,堪稱是海嘯下的幸運兒。這些企業如何

躲過風暴,靠的是什麼「武林祕笈」護身?本報特地走訪這些企

業,解析它們的致勝祕訣,並展望2009年,以提供所有企業參考



在這波金融海嘯中,身為國內銀行業龍頭的台灣銀行所受衝擊相

對較小,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表示,將善用投資人對公股行庫

的信心,藉此機會拓展市場;且充分配合政府的「三挺政策」,

但會做好風險控管,「挺活的,不挺死的」;海外投資也將集中

由總行控管,減少損失。

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向來給人保守印象的國內公股行

庫,反而成為風暴中市場資金的避風港。張秀蓮說,穩健經營是

關鍵,她跟台銀總經理羅澤成接受本報專訪時,暢談台銀是如何

面對這場風暴,及未來要如何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以下是專訪

內容:

問:台銀在波風暴中受傷相對小,台銀如何安然度過這波金融海

嘯?是否與公股行庫經營風格有關?

答: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剛發生時,台銀有六家海外分行也因為雷

曼兄弟事件認列損失,不過,和其他同業比較,仍在可忍受的範

圍內,直接衝擊不是很大。

公股銀行因束縛多,一向採取穩健作法,過去常被外界批為沒效

率、保守,其實台銀也努力創新,只是不會一頭熱,例如台銀推

出的「黃金存摺」業務就獲得由台灣金融研訓院主辦的「菁業獎

」肯定,只是我們在行銷上沒像一般民營銀行那麼花俏。

公營銀行給理財專員的獎金很少,因此理專銷售商品時不會太過

誇張。像有些客戶想一口氣好幾百萬元投資單一商品,台銀的理

專還會告訴他要分散風險,會先從客戶立場想,風險會否太集中

,理專沒有太大誘因就不會亂賣商品。

台銀因財富管理市場起步慢,直到去年7月才推出財管業務,因此

我們未踩到雷曼連動債,不像其他銀行糾紛不斷,這對台銀財管

業務來說,算是跨出穩健一步,再往前走會更順利,不像別人跌

了一大跤,爬起來比較慢。

問:未來新的一年,台銀的經營策略為何?

答:授信將有部分調整,過去海外分行對有價證券投資是授權分

行經理決定,一家分行金額控制在500萬美元以下,但不同分行若

都購買同一種有價證券,合計風險也很高。經歷金融風暴洗禮後

,目前調整為總行的財務部門集中控管投資額度,會更審慎。

目前台銀的業務主軸仍在傳統的存放款業務,現階段放款主要就

是協助企業度過難關;投資上經過這波金融風暴洗禮,將會更慎

重。

問:這段期間不少民眾把錢存入台銀,台銀如何善用,藉此機會

拓展市場?

答:現在投資人幾乎看到基金就怕,所以我們要尋找好的基金,

引進後就可推薦給財管客戶,基金與存款不同,理專必須跟客戶

說清楚。

(羅澤成)答:這次風暴是台銀很好的機會,雖然大量資金湧入

對我們來說有運用壓力,相對上也看到大眾對我們的期許。

台銀會落實「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政策,但風險控管也會

做好,「挺活的,不挺死的」,如果企業已經在加護病房,銀行

挺下去也只是浪費公帑。至於如何判斷企業是死是活,就要靠銀

行的專業。

近來就有民營銀行趁此機會淘汰壞的客戶,台銀雖然要有社會責

任協助企業,但我們也怕若是民營銀行抽銀根,結果變成「他們

丟、台銀撿」,這就糟了。因此台銀的穩健經營風格不會改變,

我們會嚴控風險,但會陸續有新作法,如明年起開戶手續就將簡

化。

過去併購蔚為風潮,主要是分行的通路價值,但市場財富管理業

務萎縮後,不少銀行的分行價值下跌;反觀台銀因為財管客戶幾

乎沒什麼損失,我們的分行價值還在。

問:台銀未來在國內的併購策略為何?

答:如果有好標的、好價格,當然不排除併購,以目前受託管理

的慶豐銀行來說,因慶豐淨值為負,如果併購對資本適足率的負

擔也大,不過若評估可行,不排除參與慶豐的公開標售。

其他包括人壽、證券等若有好機會當然也不排除,但也要看有沒

有能力順利處理,因為現在金融機構多是民營,到底合併能否行

得通還要評估。如過去中信局一度想與外商壽險合作,但涉及公

營事業人事待遇問題而沒有結果。台銀目前約8,000人,併購其他

金融機構股權不難,但對方數萬人的業務員能否與台銀文化融合

,才是問題。

問:海外併購和大陸布局計畫為何?

答:進軍大陸其實要具實際經營經驗才能了解當地市場,不然都

只是聽別人說,不是自己的切身經驗,如果有辦事處就可以先收

集資料,不過對於未來要到大陸市場發展的人才,現在就應該開

始訓練,如要先了解對岸的制度、法令。

台銀過去在大陸曾有30多家分行,也曾向大陸官方提過是否有直

接復業的可能性,但對方並未回應。由於大陸在金融法令上已經

較制度化了,也把台商定義為外商,列入其「外商金融機構管理

辦法」,所以才要簽備忘錄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