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新怡力科技 | 2025/05/2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03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星期二
國電轉投資光通訊廠 新怡力 何去何從? |新怡力科技
國電(2386)即將於明年為鴻海(2317)所合併,在國電即將消滅,
而鴻海過去又有鳳凰計畫,於光通訊產業投資失利的慘痛經驗,國電
轉投資的光通訊廠新怡力科技未來何去何從,備受國內光通訊業界關
注。據了解,在目前鴻海無意再跨足光通訊領域下,國電近期將把新
怡力科技持股,全數轉讓予光紅建聖,光紅建聖將趁此正式主新怡力
科技,達到產業整合目的。
新怡力科技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八月,主要投入摻鉺光纖放大器( EDF
A)、光收發模組( Transceivers)等光主動元件及通訊次系統產品開
發,今年營業額可望達三億元,將較去年成長五○%左右,不過仍將
持續難逃虧損窘境,目前該公司股本為四.七億元,國電為該公司最
大股東,持股比重高達三九.八六%。
在公司大股東國電決議與鴻海合併的時同,國內光通訊業界對於新怡
力科技的未來發展頗為關注,好奇曾在光通訊產業跌過一跤的鴻海,
是否願意接手新怡力科技,再次進軍光通訊領域。
不過新怡力科技前總經理林鴻輝出走,且當前光通訊產業景氣雖有緩
步復甦,但整體產業值仍少,相對於鴻海年營業額已達千億元級,可
貢獻相當有限,因此業界普遍預期,短期內鴻海再跨足光通訊領域意
願應不高,接手新怡力機會不大。
最近業界即盛傳,國電將把手中新怡力科技的持股,全數出脫,買主
為國內一光通訊廠光紅建聖。據了解,光紅建聖董事簡志澄及翁勝嘉
等兩人,目前同時以個人名義投資新怡力科技,分別持股約四.五八
%,並分別擔任新怡力科技的董事及監察人,兩公司實際上早就有此
淵源。
據業者指出,林鴻輝日前投奔光紅建聖,或許是促使光紅建聖入主新
怡力科技的原因之一。若光紅建聖順利接手國電持股三九.八六%,
加計包括簡志澄、翁勝嘉及林鴻輝等個人持股一三.六五%,光紅建
聖將正式成為新怡力科技最大股東,持股比重高達五三.五一%。
對此國電低調不願證實,表示該公司主要專注於生產,對於轉投資事
業新怡力科技的發展情況並不知情。光紅建聖也低調表示,不方便對
此發表任何評論,須由對方發言。
據業者表示,其實在全球光通訊產業產品價格不斷跌價,廠商獲利空
間不斷遭到壓縮下,產業的整併勢在必行,如此才能創造出更大的獲
利機會及空間,另外在經過這幾年不景氣後,過去人才荒的問題已有
效獲得紓解,目前正是業者們擴大投資的絕佳機會。
而鴻海過去又有鳳凰計畫,於光通訊產業投資失利的慘痛經驗,國電
轉投資的光通訊廠新怡力科技未來何去何從,備受國內光通訊業界關
注。據了解,在目前鴻海無意再跨足光通訊領域下,國電近期將把新
怡力科技持股,全數轉讓予光紅建聖,光紅建聖將趁此正式主新怡力
科技,達到產業整合目的。
新怡力科技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八月,主要投入摻鉺光纖放大器( EDF
A)、光收發模組( Transceivers)等光主動元件及通訊次系統產品開
發,今年營業額可望達三億元,將較去年成長五○%左右,不過仍將
持續難逃虧損窘境,目前該公司股本為四.七億元,國電為該公司最
大股東,持股比重高達三九.八六%。
在公司大股東國電決議與鴻海合併的時同,國內光通訊業界對於新怡
力科技的未來發展頗為關注,好奇曾在光通訊產業跌過一跤的鴻海,
是否願意接手新怡力科技,再次進軍光通訊領域。
不過新怡力科技前總經理林鴻輝出走,且當前光通訊產業景氣雖有緩
步復甦,但整體產業值仍少,相對於鴻海年營業額已達千億元級,可
貢獻相當有限,因此業界普遍預期,短期內鴻海再跨足光通訊領域意
願應不高,接手新怡力機會不大。
最近業界即盛傳,國電將把手中新怡力科技的持股,全數出脫,買主
為國內一光通訊廠光紅建聖。據了解,光紅建聖董事簡志澄及翁勝嘉
等兩人,目前同時以個人名義投資新怡力科技,分別持股約四.五八
%,並分別擔任新怡力科技的董事及監察人,兩公司實際上早就有此
淵源。
據業者指出,林鴻輝日前投奔光紅建聖,或許是促使光紅建聖入主新
怡力科技的原因之一。若光紅建聖順利接手國電持股三九.八六%,
加計包括簡志澄、翁勝嘉及林鴻輝等個人持股一三.六五%,光紅建
聖將正式成為新怡力科技最大股東,持股比重高達五三.五一%。
對此國電低調不願證實,表示該公司主要專注於生產,對於轉投資事
業新怡力科技的發展情況並不知情。光紅建聖也低調表示,不方便對
此發表任何評論,須由對方發言。
據業者表示,其實在全球光通訊產業產品價格不斷跌價,廠商獲利空
間不斷遭到壓縮下,產業的整併勢在必行,如此才能創造出更大的獲
利機會及空間,另外在經過這幾年不景氣後,過去人才荒的問題已有
效獲得紓解,目前正是業者們擴大投資的絕佳機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