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屈臣氏 | 2025/05/04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23224657 | 柏善勤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一
屈臣氏疫後獲利追蹤:轉型之路的挑戰與契機|屈臣氏
連鎖藥局通路面臨考驗,屈臣氏虎視眈眈
新冠疫情爆發後,連鎖藥局和醫材通路業者受惠於防疫需求,連續兩年獲利豐厚。然而隨著疫情趨緩,紅利逐漸消退,藥局經營正面臨挑戰。
今年上半年,除大樹藥局獲利增長外,杏一藥局出現虧損。諾貝兒(丁丁藥局)和佑全藥局的營收年衰退幅度均超過 40%。儘管如此,仍有許多新投資者熱衷於藥局通路,讓業界競爭更加激烈。
業界估計,台灣連鎖藥局和醫材通路的每年商機規模高達 3,000 億元。加上藥局產業低連鎖率和高本益比的優勢,吸引了生技、科技、房地產、美妝和量販店業者競相投資。
台灣藥局密度位居全球之冠。與歐美和日本相比,台灣和大陸單點藥局服務的人數不到 3,000 人。這種低連鎖率和高密度的特質,可能導致經營困難。因此,併購或成立新藥局的獲利能力仍有待觀察。
儘管連鎖藥局是趨勢,但康是美、大樹、杏一、佑全、維康和躍獅等業者都已擁有超過 100 家門市。丁丁藥局、合康藥局也將突破 100 店大關。加上屈臣氏和全聯等大型零售商的積極擴張,在房租高漲和藥師薪資持續調升的情況下,藥局業者的生存空間令人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藥局併購潮的一大特徵,是原創立或投資薬局的薬師紛紛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各行各業的投資者,代表連鎖藥局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業界人士認為,藥局經營需要專業技術,無法單純依靠資金解決問題。透過資本併購而非藥局本身的整合,容易落入陷阱。大陸連鎖藥局近年也十分火熱,許多藥局希望以高價出售,導致「內行賣、外行買」的現象。目前,大陸擁有超過 1 萬家門市的連鎖藥局共有 4 家,上市公司則有 6 家。
上一則:湧投資潮 連鎖藥局戰況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