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太平洋崇光百貨 | 2025/05/04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8,280,000,00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21257316 | 黃晴雯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二
崇光百貨與遠東百貨的新聞
徐旭東的中國百貨夢碎,遠東集團在大陸慘賠近 90 億元 太平洋崇光百貨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台灣百貨公司,
曾經是百貨業的佼佼者; 後來被遠東集團收購,並且大力在中國拓展百貨業務。
然而,隨著中國零售市場的變化,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店紛紛虧損,總計損失近 90 億元!
「太平洋 SOGO 百貨從每年每股賺 6 至 8 元的金雞母,變成了每股只賺 0.7 元的弱雞!」
一位持有太平洋崇光百貨未上市股票的退休高階主管嘆道,尤其是遠東集團接手太崇後,積極在中國開設新的百貨店,
但中國零售市場近年來飽和競爭,
再加上電商的影響,遠百在中國的新店幾乎都是虧損的,累積虧損將近 90 億元!
2002 年,遠東集團入主太崇時,當時太崇在中國已經有 9 家百貨店,
包括上海太百、成都商廈、成都全興、重慶大都會、北京西單等,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當時非常看好中國零售業的前景,
還宣布要在 10 年內再開 15 家百貨店,力爭成為兩岸零售業的霸主。
於是,2005 年起,遠東集團又陸續投資了天津遠百、大連連太、重慶立洋、無錫遠百、成都遠百、成都北城遠百;
2010 年, 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店營收高達 56 億元人民幣(約 263 億元台幣)。
中國零售市場變天,百貨店關門大吉 一位曾經在中國管理百貨店的台灣幹部透露,
那時候是中國百貨業的黃金時代,零售業者如雨後春筍, 而且人民的消費能力很強,
甚至有很多百貨店都推出禮品卡,禮品卡裡的錢可以用來買瑞士名錶等奢侈品。
這位遠東集團的台灣幹部形容,過去在台灣即使景氣很好,一年開 5、6 家百貨店就算很多了;
但在中國,卻是一年開上百家購物中心。這樣的發展導致百貨市場迅速飽和,
甚至出現一年關上百家百貨店的奇蹟。 此外,近幾年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快速發展,也加劇了傳統百貨業的衰退。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數據顯示, 接受調查的 80 家大型百貨企業,2015 年銷售總額年增長 9.3%,
利潤總額卻下降 12.05%,銷售利潤率下降 19.5%。
而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則達到 2.8 兆元人民幣,約佔整體零售市場的 10%,
年成長率是 30%,顯然電商正在快速奪走實體百貨的市場份額。
一位在百貨業有 40 年經驗的高階主管分析,早期的百貨業只要選擇好地點,招商成功後就可以營運;
但自 2012 年起,受到購物中心的競爭、同業百貨店的過度增加、網路電商的普及等影響,
消費者的選擇更多, 消費分流更嚴重,而海外旅遊購物、免稅店和跨境電商的興起,也讓中高端消費減少,
甚至打折也無法吸引消費者。 綜合以上的情況,實體百貨店的經營變得更加困難,
店數規模、銷售增速明顯下降,利潤增長趨於衰退。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
2013 年至 2015 年,關店數佔開店數的比率分別達到 15%、22%、74%,
可見關店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這讓原本對中國零售市場充滿信心的徐旭東,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投資;
其中,無錫遠百從 2009 年起就一直虧損,累計虧損達 15.2 億元;天津遠百也累計虧損 10.66 億元;
成都遠百則是從 2011 年成立至今已經虧損達 29.84 億元;
成都北城遠百從 2013 年成立至今累計虧損達 4.69 億元。 經過評估後,近年來陸續關閉了天津遠百、無錫遠百、北京西單太平洋等店。
更糟糕的是,原本在上海淮海路擁有優越地理位置的上海太平洋百貨,
也因為房東新天地商業公司明年要收回物業, 讓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店又少了一家;
看來,其在中國的百貨店年營業額將從 165 億元再降低。 徐旭東不放棄中國百貨夢,
想要購併其他百貨店 雖然中國百貨零售市場看似危機重重,徐旭東卻沒有放棄。
他說,中國轉型非常快速,但這也是一個機會,相信只要能撐過這段時間,
中國的人口市場規模還是非常龐大,是一個好的市場。
他甚至表示,未來中國可能會有很多百貨店可以被購併,「現在就有很多人來找我,但目前還沒有決定」。
據了解,徐旭東說的「有人來找我談」,其實就是中國首富王健林,
王健林旗下的萬達百貨,也是受到實體通路的衝擊,去年一年就關了 56 家百貨店,
但萬達還有很多新的購物中心在籌備中,其中有 36 個還在建設中。
徐旭東曾經去參觀過萬達的購物中心,
他認為,無論建築多麼華麗,最重要的還是經營和商品,要讓消費者主動來消費,
這也是中國百貨業目前面臨的挑戰。
不過,徐旭東坦言,他在中國參觀過很多百貨店,這些併購案很多還在評估階段,
最重要的是中國業者的財報不夠透明,很多數字都看不清楚,必須要更仔細考慮, 這也是遠百在中國還沒有做出決定的原因。
他認為,中國產業從製造業轉向內需產業,實體百貨業還是有很大的潛力。
中國百貨業的未來,遠東集團能否突圍而出 中國百貨零售市場經歷了一場大洗牌,
很多百貨店不得不關閉或轉型, 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總計虧損近 90 億元。
徐旭東雖然沒有放棄中國百貨夢,但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
一方面,他要處理好現有的百貨店,提升經營效率和商品力,減少虧損,保持競爭力;
另一方面,他要尋找合適的併購對象,擴大市場規模,增加收入,創造綜效。
這兩方面都需要很多的資金、人力和智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徐旭東是否能夠成功地在中國百貨市場站穩腳步,
證明自己是一個有遠見和執行力的零售業者,也將考驗他的經營團隊和策略能力。
結論
遠東集團是一家跨國的企業集團,它在台灣和中國都有很多的投資,其中包括百貨業。
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業務曾經很繁榮,但近年來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和衝擊,導致很多百貨店關閉或虧損。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仍然對中國百貨市場抱有信心,並且想要透過併購來擴大規模。
然而,中國百貨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遠東集團能否突圍而出,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投資人在投資遠東集團的中國百貨業務之前,
應該仔細評估遠東集團的財務狀況、市場前景、競爭優勢,以及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