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勳科技公司新聞
亞勳科技攜手車王電集團,打造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
【台北訊】近年來,電動車市場的熱潮不斷攀升,而台灣的機電業者也積極搶攻這股潮流。在工研院的主導下,車王電集團旗下華德動能電動巴士將成為這波創新的載具,與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及福華電等14家廠商攜手,共同打造一個涵蓋馬達、儀表、系統、感測器、圖資及聯網資安等自駕駛產業鏈。這項創新計劃將在6月底進行首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的量產。
隨著特斯拉等品牌的崛起,全球汽車業對電動車的投入日益增加。而疫情的影響,讓國際油價暴跌,但也放緩了今年電動車的需求。業內人士預估,明年電動車的市場將從今年的200萬輛增至300萬輛,而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的產值將達到2,500~3,000億美元。
車王電集團看好自動駕駛巴士的未來商機,特別是為了掌握電動巴士發展平台,投資取得電動巴士自主開發資格認證的華德動能。該集團去年底與工研院簽約合作,雙方預計在2021年底前,共同打造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雖然因疫情影響,首輛試量產自駕電動巴士的問世時間延宕,但工研院表示,第1輛自駕電動巴士預計6月底完工。
車王電集團為此投資1.6億元,投入自駕電動巴士產品研發。華德動能採用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結合車王電的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建置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並與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及決策次系統技術做整合,將台灣的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鍵零件整合為先進電動公車平台。
車王電集團預估,到2030年台灣電動巴士的年需求將達到1,000~1,500輛,市場前景廣闊。該集團不僅想單靠台灣市場,更希望將產品行銷全球,搶攻每年新台幣千億元以上的電動巴士市場商機。
工研院則表示,這項合作項目整合了亞勳科技、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及輝創電子等14家廠商,涵蓋感知系統、空調、系統整合、網路、儀表、空壓機、雷達、V2X(車聯網)、動力馬達、感知平台、電動巴士、監控平台、高精圖資及影像機等項目,目標是打入國際汽車大廠的電動車供應鏈。
業者表示,特斯拉電動車異軍崛起,催化歐美、日本及大陸各大汽車廠投入電動車開發。疫情攪局,造成國際油價暴跌,放緩今年電動車需求,明年電動車從今年200萬輛增至300萬輛,業者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產值約2,500∼3,000億美元。不只汽車廠積極部署,機電業者也想分一杯羹。
車王電看好自動駕駛巴士領域未來龐大商機,為掌握電動巴士發展平台,投資取得電動巴士自主開發資格認證的電動商用車廠華德動能。車王電集團去年底與工研院簽約合作,雙方預計2021年底前,共同打造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首輛試量產自駕電動巴士原定今年第一季問世,受疫情干擾,進度延宕。工研院表示,第1輛自駕電動巴士預計6月底完工。
車王電集團為此先投資1.6億元,投入自駕電動巴士產品研發。其中,華德動能採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結合車王電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建置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與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及決策次系統技術做整合,將台灣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組鍵零件整合為先進電動公車平台。
車王電集團預估,2030年台灣電動巴士年需求1,000∼1,500輛,無法單靠台灣市場存活,必須行銷全球,搶攻每年新台幣千億元以上電動巴士市場商機。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整合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岩田友佳、華德動能、明泰科技、宸曜科技、四零四科技、上濱空調、亞勳科技、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及輝創電子等14家廠商,合作項目涵蓋感知系統、空調、系統整合、網路、儀表、空壓機、雷達、V2X(車聯網)、動力馬達、感知平台、電動巴士、監控平台、高精圖資及影像機等項目,目標打入國際汽車大廠的電動車供應鏈。
證期會今(23)日核准偉訊科技盈餘轉增資1.35億元
、台灣人壽保險盈轉2.89億元、久元電子補辦公開發行
2.87億元、亞勳科技補辦公開發行1.54億元、晉泰科技
(R162)盈轉2704萬及資本公積轉增資1956萬元、安國國
際科技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2200萬元,證期會表示,該
案將於26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