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億光能公司新聞
大億科技於2007年轉投資成立薄膜太陽能廠大億光能,大億光能
當初是與美國設備與通路廠商NANOPV合作,主要股東包括有大
億科技與大億集團在內。大億科董事長為吳俊億,大億光能董事
長為吳俊億的兒子吳育賢,當初大億科轉投資太陽能產業,一來
是考量到背光模組產業經營艱辛,二來是看好太陽能產業未來發
展,遂採用多角化經營策略。
目前台灣非晶矽薄膜廠包括有鑫笙能源、聯電旗下聯相光電、大
同集團旗下綠能、旭能、中環轉投資富陽、大億光能、光寶科與
益通合資成立宇通光能、奇美能源等。
然非晶矽薄膜的投入成本高,從設備加建廠的資本支出約需新台
幣30億~50億元,比起結晶矽太陽能3億~5億元的設備支出及相關
廠房設備高出許多,進場門票昂貴,且進場後,還必須面對產出
良率及銷售問題,資本及技術密集特性讓許多資本不夠雄厚及技
術人才缺乏的組織望之卻步,當然,也出現不少萌生退意的業者
,2008年新進場的非晶矽投入者就比2007年少很多。
大億科及其子公司茂伯投資,未來不再增資大億光能,且也將退
出大億光能的經營,意指大億科將退出太陽能產業布局,固守背
光模組本業。由於大億科與大億光能董事長互為父子關係,大億
科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吳俊億將公司與股東利益置於父子親情
之上。
大億科在專注本業後,主要客戶奇美電與群創光電合併在即,且
群創原本也是大億科的客戶,市場預期未來大億科背光模組訂單
成長動能可期。
當初是與美國設備與通路廠商NANOPV合作,主要股東包括有大
億科技與大億集團在內。大億科董事長為吳俊億,大億光能董事
長為吳俊億的兒子吳育賢,當初大億科轉投資太陽能產業,一來
是考量到背光模組產業經營艱辛,二來是看好太陽能產業未來發
展,遂採用多角化經營策略。
目前台灣非晶矽薄膜廠包括有鑫笙能源、聯電旗下聯相光電、大
同集團旗下綠能、旭能、中環轉投資富陽、大億光能、光寶科與
益通合資成立宇通光能、奇美能源等。
然非晶矽薄膜的投入成本高,從設備加建廠的資本支出約需新台
幣30億~50億元,比起結晶矽太陽能3億~5億元的設備支出及相關
廠房設備高出許多,進場門票昂貴,且進場後,還必須面對產出
良率及銷售問題,資本及技術密集特性讓許多資本不夠雄厚及技
術人才缺乏的組織望之卻步,當然,也出現不少萌生退意的業者
,2008年新進場的非晶矽投入者就比2007年少很多。
大億科及其子公司茂伯投資,未來不再增資大億光能,且也將退
出大億光能的經營,意指大億科將退出太陽能產業布局,固守背
光模組本業。由於大億科與大億光能董事長互為父子關係,大億
科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吳俊億將公司與股東利益置於父子親情
之上。
大億科在專注本業後,主要客戶奇美電與群創光電合併在即,且
群創原本也是大億科的客戶,市場預期未來大億科背光模組訂單
成長動能可期。
由於薄膜太陽能穩定產出的門檻高,所以薄膜太陽能廠與客戶簽
定多數是無冷加違約條款的「開放式合約」(Open Contract),雙方
任何一方不覆行合約受法律約束也小,在當下不景氣的情況下,
客戶直接取消進貨的機率其實不低,相對而言,危戶若願意回頭
來議價反而是好事。
由於薄膜太陽能模組穩定產出的門檻高,諸多薄膜廠擔心無法交
出客戶所需的產品數量,所以多數偏向於簽定無附加違約條款「
開放式合約」,以免受違約條款的約束,但同理,客戶端同樣可
以不覆行合約,一樣不受約束,這使得在市場高峰期,薄膜太能
市場被質疑客戶端有重複下單的情況,市場需求有被高估的可能
。
太陽能業者表示,薄膜太能的主要潛力市場仍為太陽能電廠(
Solar Power plant)為主,主因多數電廠會設在地價相對便宜的地區
,但因這波金融風暴的影響,使諸多金融機構均受重挫,使得太
陽能電廠最好要的資金供應端頓短缺,導致諸多案子都受到延宕
甚致被懷疑有胎死腹中的可能。
太陽能業者指出,所以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更難估計的是開放
式合約中,客戶實際落實的履約率到底有多高,而現在環境下,
客戶端回頭要求重新議價,表示仍有買的意願,比直接違約好的
多。
目前台灣薄膜廠仍是以非晶矽太陽能模組主,其轉換效率為8~7%
,包括聯電轉投資聯相、綠能、富陽光電、大億、奇美能源等,
而投入轉換效率8~10%堆疊薄膜太陽能者包括光寶及益通合資的
宇通及迎輝轉投資的八陽,但其它非晶矽業者也積極計劃投入轉
換效率較高的堆疊式微晶矽薄膜領域。
定多數是無冷加違約條款的「開放式合約」(Open Contract),雙方
任何一方不覆行合約受法律約束也小,在當下不景氣的情況下,
客戶直接取消進貨的機率其實不低,相對而言,危戶若願意回頭
來議價反而是好事。
由於薄膜太陽能模組穩定產出的門檻高,諸多薄膜廠擔心無法交
出客戶所需的產品數量,所以多數偏向於簽定無附加違約條款「
開放式合約」,以免受違約條款的約束,但同理,客戶端同樣可
以不覆行合約,一樣不受約束,這使得在市場高峰期,薄膜太能
市場被質疑客戶端有重複下單的情況,市場需求有被高估的可能
。
太陽能業者表示,薄膜太能的主要潛力市場仍為太陽能電廠(
Solar Power plant)為主,主因多數電廠會設在地價相對便宜的地區
,但因這波金融風暴的影響,使諸多金融機構均受重挫,使得太
陽能電廠最好要的資金供應端頓短缺,導致諸多案子都受到延宕
甚致被懷疑有胎死腹中的可能。
太陽能業者指出,所以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更難估計的是開放
式合約中,客戶實際落實的履約率到底有多高,而現在環境下,
客戶端回頭要求重新議價,表示仍有買的意願,比直接違約好的
多。
目前台灣薄膜廠仍是以非晶矽太陽能模組主,其轉換效率為8~7%
,包括聯電轉投資聯相、綠能、富陽光電、大億、奇美能源等,
而投入轉換效率8~10%堆疊薄膜太陽能者包括光寶及益通合資的
宇通及迎輝轉投資的八陽,但其它非晶矽業者也積極計劃投入轉
換效率較高的堆疊式微晶矽薄膜領域。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