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榮生醫科技(上)公司新聞
向榮生醫科技近來在細胞治療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其旗下產品ELIXCYTE-OA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試驗已進入第三期收案階段,同時另一項治療慢性腎臟病的ELIXCYTE-CKD臨床試驗也即將在下半年公布數據。由於公司在細胞治療領域的出色表現,向榮生醫科技日前已通過創新板上市案審議,預計最快第二季就能掛牌上市。 向榮生醫科技2023年的營收達0.24億元,年增長率達70.8%。該公司在細胞新藥開發之餘,還取得多國專利,並獨家獲得醫材等級認證的細胞儲存容器「優易保Uni coVial」。該產品已於2023年取得美國FDA的MF登記申請核可,開始進行銷售。此外,向榮生醫科技還自研專利製程生產幹細胞分泌物,早在2017年就通過了國際化妝品成份命名委員會(INCI)的審查,目前已有4項產品獲得認證,並成功銷售至日本作為化妝品和生髮的原物料。 公司董事長蔡意文表示,向榮生醫科技在臨床進度上最快的是療退化性關節炎,採用特管法進行自體細胞與異體細胞的三期試驗,目前已有林口長庚、三總等教學醫院收案。異體細胞ELIXCYTE-OA的三期臨床試驗也得到美國FDA和台灣TFDA的同意,預計收案160位受試者,目前分別收案20、30人,預計2024年完成後,再觀察一年進行解盲。至于慢性腎病的二期臨床試驗,也已在2023年7月完成所有收案並資料鎖定,預計2024年第三季公布數據。 總經理洪懿珮則提到,向榮生醫科技除CDMO、外泌體和特管法細治療的業績來源外,未來細胞儲存容器「優易保」的市場潛力也不容小覷。這款產品可解決細胞儲存問題,並擁有專利技術,三年前首度對外銷售時,第一年營收貢獻僅3萬元,2022年增至50萬元,2023年已擴增到200萬元,預期未來成長動能將更加顯著。
向榮生技總經理洪懿珮日前透露,公司聚焦於因全球人口老化帶來的高風險疾病,力推幹細胞新藥ELIXCYTE。目前該藥物正進行兩大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其中膝骨關節炎的三期臨床試驗已經收案超過30人,同時中重度慢性腎臟病的臨床一/二期試驗也已經圓滿完成,公司正在考慮在完成臨床試驗後,啟動國際授權程序。向榮生技作為台灣少數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幹細胞新藥開發公司,並擁有符合PIC/S GMP標準的細胞製劑廠。近期,公司成功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的創新板上市案,成為今年第一家通過上市審議的生技公司。向榮生技董事長蔡意文表示,目標是在今年3、4月從興櫃市場轉至創新板上市。ELIXCYTE的膝骨關節炎三期臨床試驗自去年7月啟動,目前已收案二、三十人。隨著林口長庚醫院之後,台大醫院及榮總醫院也將在2月加入收案行列,預計將加快收案進程。
向榮生技是國內少數幹細胞新藥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公司,是已建置具PIC/S GMP廠規格的細胞製劑廠。該公司日前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創新板上市案,為今年第一家通過上市審議的生技業者,向榮董事長蔡意文表示,目標今年3、4月由興櫃轉創新板上市。
向榮生技的幹細胞新藥ELIXCYTE,膝骨關節炎三期臨床試驗自去年7月啟動收案,目前已收案二、三十人,繼林口長庚醫院之後,台大及榮總也將在2月開始收案,屆時可加快收案速度。
向榮2023年營收0.24億元、年增70.8%。該公司除細胞新藥開發外 ,取得多國專利並唯一獲得醫材等級認證的細胞儲存容器優易保Uni coVial,已於2023年取得美國FDA的MF登記申請核可,開始進行銷售 。
另外,自行開發專利製程生產幹細胞分泌物,也早在2017年獲得國 際化妝品成份命名委員會(INCI)審查通過,目前已有4項產品被認 證,且成功銷售至日本做化粧保養品、生髮的原物料。
向榮董事長蔡意文表示,向榮臨床進度最快的是療退化性關節炎, 採取特管法自體細胞與異體細胞三期試驗,特管法已有林口長庚、三 總等教學醫院收案中。異體細胞ELIXCYTE-OA三期臨床試驗,也美國 FDA和台灣TFDA同意執行,預計收案160位,目前分別收20、30人,預 計2024年完成後,觀察一年解盲。慢性腎病二期臨床試驗,2023年7 月也完成所有收案且資料鎖定,預計2024年第三季公布數據。
向榮總經理洪懿珮說,向榮除CDMO、外泌體和特管法細治療的業績 來源外,未來深具潛力的是細胞儲存容器「優易保」,由於可替細胞 解決儲存問題,並擁有專利技術,三年前首度對外銷售,第一年營收 貢獻僅3萬元,2022年增至50萬元,2023年已擴增到200萬元,預期未 來成長動能可觀。
值得關注的是,生技股王保瑞15日公告停牌,市場推估應該與保瑞 的新併購案有關,可望是賴蕭勝選之後,生技業第一個利多。
生技醫療族群是綠營政策受惠股,訊聯、訊聯基因、金萬林、安克 、普瑞博等15日開盤氣勢如虹進行謝票,並挾再生醫療、癌症次世代 定序納入健保及AI健檢等題材走揚,終場上市生醫指數上漲1.98%, 僅次於電器指數、為上市各指數漲幅第二高。
其中,生技股王保瑞以CDMO和併購題材,15日開盤表現就十分亮麗 ,盤中一度衝破700元大關。保瑞2023年營收141.95 億元,繳出年增 35.27%的佳績,法人看好全年獲利估從三個股本起跳,坐穩生技獲 利王寶座;若16日再有併購案公布,預期保瑞2024年營運將大大加分 。
備受關注的再生醫療雙法,預期也將成為綠色延續執政的第一個利 多法案,長聖、基亞、訊聯、三顧、向榮、台寶等廠商都將受惠。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賴清德長期來就關注產業, 了解精準健康產業,惟台灣生醫業與國際接軌力道不足,期待未來法 規更彈性,助力生醫業打進國際賽局。
台睿、全福董事長林群認為,賴清德是台灣第一位醫生總統,熟悉 生技產業,且近年來包括醫療法、壽險業投資生技法規都有陸續鬆綁 ,未來生技產業一定比四年前更好,期待未來能祭出更多利多政策, 吸引人才和資金,讓產業能量能讓世界看到。
北極星董事長陳鴻文表示,總統關心產業一定是全面性的,在目前 三黨不過半的情況,可能會讓政治更混亂,建議賴蕭政府要更包容廣 納人才。他建議,由比較中性的產業界人士入閣也是不錯的選項。
【台灣創新板新力軍】向榮生技創新板上市案即將啟航
證交所近期對創新板市場的重視程度有增無已,近日召開的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已經通過了多起上市申請案,其中就包含了我們熟知的向榮生技(6794)的創新板上市案。這個案子預計在15日進行第二次審議,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這家台灣新星的發展吧!
向榮生技的董事長蔡意文領軍,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再生醫學領域的脂肪幹細胞新藥研究與開發。雖然幹細胞新藥目前還處於研發階段,但公司已經在幹細胞技術應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向榮生技的資本額達5.546億元,其中私募資金佔1.3億元。主要業務包括銷售高濃度外泌體幹細胞分泌物產品、特管辦法之細胞製劑以及委託開發製造服務業務(CDMO)。這些業務不僅為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也為台灣的再生醫學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向榮生技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最新數據,2021年及2022年,公司的稅前虧損分別為8,637.4萬元和9,115.5萬元,而2023年前三季的稅前虧損則為5,920.2萬元。每股稅後虧損也隨之增加,分別為2.29元、2.2元和1.11元。
面對這樣的財務狀況,向榮生技未來的發展方向引人關注。不過,作為創新板的新星,公司未來的發展潜力依然被看好。我們期待向榮生技能夠在創新板上市後,帶來更多的突破和成績,為台灣的再生醫學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向榮生技董事長為蔡意文,公司資本額5.546億元(含私募1.3億元 ),主要業務包括再生醫學領域脂肪幹細胞新藥研究開發及幹細胞技 術應用,幹細胞新藥仍在研究開發階段,營業收入來源主要係銷售高 濃度外泌體幹細胞分泌物產品、特管辦法之細胞製劑及委託開發暨製 造服務業務(CDMO)。
惟向榮生技目前仍處虧損狀態,2021年及2022年稅前虧損各為8,6 37.4萬元及9,115.5萬元,2023年前三季稅前虧損5,920.2萬元;每股 稅後虧損各為2.29元、2.2元、1.11元。
台灣生技產業再掀IPO熱潮,新藥公司積極尋求上市機會,為2024年新春開出好彩頭。近期,不少新藥公司如昱展新藥、藥華藥、佑全等已獲主管機關審議過關,預計第一季轉板掛牌。其中,昱展新藥預計1月下旬掛牌,因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的新藥授權,將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和股利分配。藥華藥則有望成為生技市值王,其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多個市場藥證,並正進行PD-1抑制劑和創新長效型干擾素的新藥開發。此波IPO熱潮,除了保瑞、泰博轉上市外,正瀚、金萬林等公司也已掛牌,法人看好今年第一季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此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等多家生技公司也積極申請上市,將成為市場新鮮血液。
台灣生技產業近期沸沸湯湯,新藥開發、細胞治療等領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其中,向榮生醫科技(以下簡稱向榮)等公司表現亮眼,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新聞熱點吧!
生技掛牌熱潮持續,新劑型新藥、連鎖藥局、細胞治療三大族群成為市場新寵兒。昱展新藥、漢達等新藥股,以及向榮、沛爾等細胞治療股,都將在2024年進行激烈競爭。
在眾多新藥股中,昱展新藥的表現尤其引人注目。該公司於2023年以209.5元封關,目前正積極擴大ALA-1000適應症,除戒毒癮症外,還將在癌症止痛與動物用藥適應症方面展開臨床試驗。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與中興大學合作進行田間試驗動物用藥,並計劃明年完成臨床試驗,有機會在2025年取得藥證。
漢達則在多發性硬化症新藥HND-020、胃食道逆流藥HND-002大舉出貨下,2023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達4.84元。漢達總經理陳俊良預告,未來每年都將有一項新藥問世,並看好2024年兩項藥物將有所斬獲,包括抗癌藥HND-033和戒菸藥HND-032。
向榮生醫科技在細胞治療領域也展現出強大實力。該公司治療膝骨關節炎新藥ELIXCYTE-OA臨床試驗案已進入第三期收案階段,並在2023年7月完成ELIXCYTE-CKD治療慢性腎臟病第1/2期臨床案收案追蹤。向榮的異體細胞庫2022年已取得美國FDA的原料主檔案MF登記申請核可,成為國內唯一獲取該項資格的細胞公司。
沛爾則以「基因工程改造T細胞」開發兩大癌症新藥,包括將進入二期的B細胞淋巴癌、多鏈CAR-T治療實體癌。
有望問鼎上櫃生技股王的昱展新藥,預計1月下旬掛牌,該公司因 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以8.62億美元新藥授權國際戒毒癮 藥龍頭藥廠Indivior,由於Indivior支付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4.8億元)簽約金已於2023年第四季入帳,以目前資本額5.7億元計算 ,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不僅將讓昱展營運轉盈,202 4年並可望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已與Indivior完成技轉,下一階段討 論三期臨床試驗設計方向。ALA-1000有三種劑量,正與授權夥伴討論 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向美國FDA提 出申請,第二、三季展開臨床。
另外,有機會在第一季上市的生技市值王藥華藥,2023年封關市值 為1,177億元,該公司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 日等三大市場藥證外,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創新長 效型干擾素P1101,兩者將搭配用於治療末期腫瘤的一期臨床試驗, 正式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預計2025年先完成劑量遞增階 段。
這波生技IPO熱,是由保瑞、泰博轉上市,正瀚、金萬林轉創新板 分別在2023年12月中下旬掛牌點火;受惠櫃買中心12月1日通過國邑 *、昱展和佑全上市案,而藥華藥、望隼、諾貝兒和沛爾也分別獲臺 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審議委員會通過,法人看好今年第 一季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拉出紅包行情。
另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已 向主管機關申請,等待審議;鑫品和生合則已在登錄興櫃;台新藥、 全福、華上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都將成為類股生力軍。
可能引爆追價行情的新劑型新掛牌股中,2023年以209.5元封關的 昱展,目前正積極擴大ALA-1000適應症,除戒毒癮症最快明年第二季 展開三期臨床外,新增的癌症止痛與動物用藥適應症,也將在兩岸展 開臨床,並啟動大中華區授權。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目前已與中興大學合作田間試驗動物 用藥,後續與臺大、興大展開臨床試驗,可望明年完成,最快2025年 取得藥證,有機會成為昱展第一張藥證。
另外,漢達在多發性硬化症新藥HND-020、胃食道逆流藥HND-002大 舉出貨下,2023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達4.84元,漢達總經 理陳俊良預告,未來每年都有一項新藥問世,能見度超過三年,且2 024年新劑型新藥505(b)(2)獲利將超越學名藥。漢達看好2024年 有兩項藥物會有所斬獲,其一是抗癌藥HND-033,已取得兩項孤兒藥 認證,該產品全球市場規模約21億美元;另一項是戒菸藥HND-032, 目前處於FDA補件狀態、等待審核中。
細胞治療股中,向榮治療膝骨關節炎新藥ELIXCYTE-OA臨床試驗案 已進入第三期收案階段;ELIXCYTE-CKD治療慢性腎臟病第1/2期臨床 案也已於2023年7月完成收案追蹤,目前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中。
向榮的異體細胞庫2022年已取得美國FDA的原料主檔案MF登記申請 核可,是國內唯一獲取該項資格的細胞公司,目前細胞儲存容器優易 保UnicoVial已開始銷售,挹注營收動能。
沛爾以「基因工程改造T細胞」開發兩大癌症新藥,包括將進入二 期的B細胞淋巴癌、多鏈CAR-T治療實體癌。
向榮生技(6794)28日向證交所遞件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交易,成為今年第十家申請創新板上市公司。這家專注於異體幹細胞新藥研發的公司,實收資本額已達5.45億元,他們利用人類異體脂肪來源的間質幹細胞ELI XCYTE,進行多種適應症的新藥開發。
向榮生技強調,幹細胞的再生、分化和修護潛力,對於全球逐漸高齡化以及許多尚未能獲得醫療滿足的疾病,是一項非常受期待的再生醫學新療法。該公司目前進行的臨床試驗,都已經獲得了台灣食藥署及美國FDA的核准執行。
其中,治療膝骨關節炎的ELIXCYTE-OA臨床試驗已經進入第三期收案階段;治療慢性腎臟病的ELIXCYTE-CKD則已完成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的收案追蹤,現在正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這兩項適應症都擁有全球市場的廣大需求。
向榮生技的異體細胞庫還獲得了美國FDA的原料主檔案MF登記申請核可,成為國內唯一獲得此項資格的細胞公司。此外,該公司自研開發的細胞儲存容器優易保UnicoVial,也獲得了美國FDA的MF登記申請核可,並已開始銷售。
台灣再生醫學領域再傳佳音!向榮生技(6794)昨(28)日正式向證交所遞交申請文件,目標進軍創新板上市。這是今年第10家申請創新板的公司,向榮生技不僅是國內少數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細胞新藥研發公司,更是率先建置了符合PIC/S GMP廠規格的細胞製劑廠,為未來商業市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向榮生技自2018年成立以來,專注於再生醫學領域的異體幹細胞新藥研發,以人類異體脂肪來源的間質幹細胞ELIXCYTE為核心,致力於開發對應各種適應症的新藥。由於幹細胞具有再生、分化和修護的潛力,對於全球高齡化趨勢下尚未得到有效治療的許多疾病,ELIXCYTE成為一項倍受期待的再生醫學新療法。 該公司目前進行的臨床試驗案,已經同時獲得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的核准執行。其中,治療膝骨關節炎的ELIXCYTE-OA臨床試驗已經進入第三期收案階段,顯示公司在細胞治療領域的研發進度與實力。 向榮生技的上市申請,不僅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也讓台灣在再生醫學領域的發展再下一城。未來,該公司將繼續深化研發,為台灣的生技產業帶來更多亮點。
向榮生技設立於2018年,目前實收資本額5.45億元,主要營業項目係專精於再生醫學領域的異體幹細胞新藥研發,以人類異體脂肪來源的間質幹細胞ELIXCYTE進行不同適應症的新藥開發。幹細胞具有再生、分化以及修護的潛力,對於全球逐漸高齡化及目前尚未能獲得醫療滿足的眾多不可逆疾病,為倍受期待的再生醫學新療法。
目前進行的臨床案中,向榮生技均同時獲得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的核准執行。其中ELIXCYTE-OA治療膝骨關節炎之臨床試驗案已進入第三期收案階段。
向榮生技表示,幹細胞具有再生、分化及修護潛力,對全球逐漸高 齡化及目前尚未能獲得醫療滿足的眾多不可逆疾病,為倍受期待的再 生醫學新療法。目前進行的臨床案中均獲得台灣食藥署及美國FDA的 核准執行。
其中,ELIXCYTE-OA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試驗案已進入第三期收 案階段;ELIXCYTE-CKD治療慢性腎臟病第一、二期臨床案也已於7月 完成收案追蹤,目前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中,此兩項適應症均具有全球 化的廣大市場需求。此外,向榮生技異體細胞庫取得美國FDA的原料 主檔案MF登記申請核可,為國內唯一獲取本項資格之細胞公司,而自 行開發取得多國專利並唯一獲得醫材等級認證之細胞儲存容器優易保 UnicoVial,也獲得美國FDA的MF登記申請核可,已開始進行銷售。
國內細胞治療領域再傳佳音,龍頭廠商向榮生技昨日(21日)宣布重大進展,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僅如此,其他如中天集團、三顧及樂迦再生,以及台寶生醫等公司,今年也陸續有突破性進展,整體發展十分亮眼。 在這波細胞治療熱潮中,永笙-KY與美國細胞治療公司CytoImmune簽署協議,成為台美細胞治療公司原料供應合作的首例。這對於台灣細胞治療產業來說,是一大突破,也顯示了我們在細胞治療原料供應方面的實力。 向榮生技則在7月公告,脂肪幹細胞新藥ELIXCYTE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已在林口長庚醫院完成首位受試者收案,目前正積極展開臨床試驗。這項新藥的發展,對於膝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是一個新的希望。 而三顧公司也在今年8月中旬取得衛福部審核的GMP先導工廠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家先進醫療GMP的認證,也是亞洲第25家符合國際PIC/S GMP的認證。這對於三顧公司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也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合作機會。 此外,三顧子公司樂迦再生與日本Minaris集團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一站式CDMO服務,這將為台灣細胞治療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總結來說,台灣細胞治療產業在近年來的發展,不僅讓國內市場受益,也讓國際市場看好了台灣的實力。未來,隨著更多公司的突破性進展,相信台灣在細胞治療領域將有更多亮點。
鑽石投資及中天生技集團共同投資的永笙-KY,今年上半年與美國細胞業者CytoImmune簽署協議,由永笙供應CytoImmune在全球執行異體細胞治療產品開發所需原料,這是台美細胞治療公司原料供應合作首例;另外,永笙也與國內的委託開發與製造服務(CDMO)業者永昕合作,雙方將成為異體細胞治療CDMO業務的細胞原料供應夥伴。
向榮生技7月曾公告,脂肪幹細胞新藥ELIXCYTE治療膝骨關節炎第三期臨床試驗,已在林口長庚醫院完成首位受試者收案,目前正積極展開臨床試驗。
三顧公司今年8月中旬也宣布,已通過衛福部審核,取得GMP先導工廠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家先進醫療GMP的認證,也是亞洲第25家符合國際PIC/S GMP的認證。三顧表示,目前已有幾家日本大學衍生的細胞治療公司正在洽談合作,透過三顧具先進醫療GMP認證的先導工廠,可在台灣執行更具成本優勢的臨床試驗。三顧子公司樂迦再生也與日本Minaris集團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一站式CDMO服務。
台灣股市興櫃公司近況報導:遠壽、星宇航空、台灣虎航等公司帶動營收創新高
近期台灣股市興櫃公司表現亮眼,6月份全體興櫃公司營收達460億元,月增13.78%,年增6.5%,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主要得歸功於遠壽、星宇航空、台灣虎航等公司的帶動。
6月份興櫃公司營收前十大中,遠壽以76億元的營收領先群雄,月增達41.1%。星宇航空和台灣虎航分別以21.29億元和10.9億元的營收,月增率分別為24.63%和23.68%,對整體營收增長貢獻重大。
此外,今年6月興櫃公司營收創新高的家數達23檔,除了上述三家公司外,還包括世紀風電、聚恆、中信造船、云光、輝創等。其中,興櫃公司6月營收呈現月增、年增的雙增股有89檔,年增率1倍以上的公司則有永虹先進、格斯科技、台灣虎航、星宇航空等。
特別是向榮生技,在這波興櫃公司營收高潮中,也表現出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總結來說,今年興櫃公司表現可圈可點,雖然上半年累計營收年減3.4%,但6月份的強勁表現已為下半年營收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興櫃公司6月營收前十大為遠壽、燁聯(9957)、星宇航空、 和淞(6826)、達發(6526)、台灣虎航、世紀風電(2072)、日盛 台駿(6958)、富基電通(6707)、兆聯實業(6944)等。
其中遠壽6月營收達76億元、月增41.1%,星宇航空6月營收達21. 29億元、月增24.63%,台灣虎航6月營收10.9億元、月增23.68%等 貢獻頗大。
今年6月興櫃公司營收創新高家數有23檔,分別是星宇航空、台灣 虎航、世紀風電、聚恆(4582)、中信造船(2644)、云光(3633) 、輝創(6722)、阜爾運通(6914)、潤德(6881)、家碩(6953) 、程曦資訊(6898)、聯友金屬(7610)、天力離岸(6793)、友霖 (4166)、品元-新(6963)、溫士頓(6817)、漢田生技(1294) 、利百景(7578)、台新藥(6838)、浩宇生醫(6872)、晶瑞光( 6787)、華上生醫(7427)、益鈞環科*-新(6912)等。
興櫃公司6月營收呈現月增、年增的雙增股有89檔,且年增1倍以上 的排序分別是永虹先進、格斯科技*、台灣虎航、星宇航空、樂揚、 向榮生技、世紀風電、天力離岸、聚恆、威睿、漢田生技、和暢科技 、芯測、達運光電、怡和國際、開陽投控、展逸、醫影、宏碁遊戲、 晶鑽生醫等。
台灣新藥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特別是在罕見疾病治療藥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向榮生醫科技>為例,其研發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治療藥「諾健生」,以一劑4,900萬元的高價格納入健保,不僅為台灣新藥產業帶來強心劑,更讓罕病藥和孤兒藥市場成為焦點。 近期,台灣廠商在罕病藥和孤兒藥領域的發展成果斐然。初步統計,至少已有30家台灣公司旗下新藥獲得歐美孤兒藥和罕見兒科疾病資格。例如,上周國邑治療肺動脈高壓新藥L606,以2.2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0億元)將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今年3月,安基也將治療罕病甘迺迪氏症的小分子新藥AJ201,以2.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逾75億元)授權美國Avenue新藥公司,創下國內罕病新藥授權金紀錄。 專家指出,罕病新藥因為市場缺口大、成功率和投報率高,吸引了國際藥廠的目光。台灣廠商在這方面的布局也不遑多讓,除了中橡治療龐貝氏症的Myozyme、智擎胰臟癌新藥安能得、藥華藥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的Besremi/P1101等早已授權的新藥外,國邑和安基等新興公司也將為罕病新藥市場帶來新的商機。 此外,基因與細胞治療這一新世代主流的治療方式,也受到廠商的熱烈追捧。隨著再生醫療雙法預計今年將通過,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規模可達3,800億美元,這一巨大的商機吸引了各路英豪。除了育世博、長聖、基亞、訊聯、向榮、台寶、宣捷等生技公司外,大型集團也紛紛加入戰局,如佳世達與大江基因合作啟動細胞新藥開發,宏碁AI技術輔助三顧個人化「腫瘤新抗原DC」篩選,台塑生醫則投資長春藤的「CIK自體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 在創新藥物開發方面,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成為焦點,浩鼎、泰福、免疫功坊、台耀、永昕、台康、旭富等公司以新藥開發和CDMO代工生產模式加入競爭。台灣新藥產業的這些發展,不僅為患者帶來希望,也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