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潤企業(上)公司新聞
由台新證券輔導,和潤企業(6592)配合初次上市前股票公開承銷,舉行競價拍賣,投標日至今(21)日截止。底價為每股45.69元,總張數101,081張,25日開標,12月9日掛牌上市。
和潤目前台灣有15個據點。在中國,和潤以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和保理業務(應收帳款收買)為主,在25個沿海和內陸一線城市設有營業據點。和潤企業屬和泰汽車集團,2018年度合併營收新台幣110.83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8.38億元,每股盈餘4.7元;2019年1至9月合併營收89.95億元,年增9.83%,合併稅後淨利18.15億元,每股盈餘4.55元。(賴俊明)
和潤目前台灣有15個據點。在中國,和潤以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和保理業務(應收帳款收買)為主,在25個沿海和內陸一線城市設有營業據點。和潤企業屬和泰汽車集團,2018年度合併營收新台幣110.83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8.38億元,每股盈餘4.7元;2019年1至9月合併營收89.95億元,年增9.83%,合併稅後淨利18.15億元,每股盈餘4.55元。(賴俊明)
和潤企業(6592)配合初次上市前股票公開承銷,11月19日起至21日舉行競價拍賣,底價為每股45.69元,總量101,081張,每筆標單最低投標數量為2張,以價高者優先得標,全案將訂於11月25日上午10時開標。和潤預計於12月9日掛牌上市。
和潤是台灣市占率最高的汽車分期融資服務業者,擁兩個富爸爸股東-台灣最大車商和泰汽車,及日本豐田汽車集團的豐田財務服務株式會社(TFS),台灣有15個據點,在大陸則以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及保理業務(應收帳款收買)為主,共在25個沿海及內陸一線城市設有營業據點。
和潤表示,台灣市場接下來將加速拓展機車與商用貨車分期融資業務,對岸市場更是和潤的發展重心。和潤主管認為,大陸是全球最大汽車銷售市場,近兩年儘管成長趨緩,但售後維修及汽車金融仍蓬勃發展。
知名研究機構RolandBerger指出,2017年中國大陸新車銷售61%為現金購車、35%為貸款、4%為融資租賃(回租、直租),新車金融滲透率合計39%,低於美國、德國、法國等已發展國家的86%、75%、70%,但是從整體趨勢預估,2022年中國大陸新車金融滲透率將達51%,其中融資租賃滲透率將達9%,承作車輛超過200萬輛,市場潛力相當大,提供和潤未來成長的重要引擎。
和潤企業為和泰汽車集團金雞母,去年合併營收110.83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8.38億元,EPS為4.7元;今年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18.15億元,EPS達4.55元、年增30%。
和潤是台灣市占率最高的汽車分期融資服務業者,擁兩個富爸爸股東-台灣最大車商和泰汽車,及日本豐田汽車集團的豐田財務服務株式會社(TFS),台灣有15個據點,在大陸則以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及保理業務(應收帳款收買)為主,共在25個沿海及內陸一線城市設有營業據點。
和潤表示,台灣市場接下來將加速拓展機車與商用貨車分期融資業務,對岸市場更是和潤的發展重心。和潤主管認為,大陸是全球最大汽車銷售市場,近兩年儘管成長趨緩,但售後維修及汽車金融仍蓬勃發展。
知名研究機構RolandBerger指出,2017年中國大陸新車銷售61%為現金購車、35%為貸款、4%為融資租賃(回租、直租),新車金融滲透率合計39%,低於美國、德國、法國等已發展國家的86%、75%、70%,但是從整體趨勢預估,2022年中國大陸新車金融滲透率將達51%,其中融資租賃滲透率將達9%,承作車輛超過200萬輛,市場潛力相當大,提供和潤未來成長的重要引擎。
和潤企業為和泰汽車集團金雞母,去年合併營收110.83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8.38億元,EPS為4.7元;今年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18.15億元,EPS達4.55元、年增30%。
租賃業務橫跨兩岸和潤企業(6592),拜多角化經營之賜,今年前 十月營收破100億元,較去年同期91.27億元,大幅成長9.67%,尤其 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18.1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EPS4.55元 ,更優於去年同期3.5元。在台新證券輔導下,和潤預計12月9日掛牌 上市,11月14日在興櫃的均價132.75元。
和潤指出,和泰車Toyota 及Lexus 2019年前三季台灣市占率達31 .9%,有助和潤在台灣汽車分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和潤在台灣主要 核心業務為汽車分期付款,此外,近年來亦同步發展重型機車與一般 機車分期、商用貨車與大客車分期、醫療設備分期、營建機具分期以 及知名品牌工具機分期等業務,全台共有15個營運據點。在中國則以 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及保理業務(應收帳款收買)為主,共在2 5個沿海及內陸一線城市設有營業據點。
和潤表示,2018年台灣新車市場雖較前年下滑,但對於和潤而言, 卻仍是豐收的一年,無論在新車、中古車、機車、一般商品及機器設 備等各分期業務皆有所成長,總承作金額達746億,較前一年成長14 %。大陸轉投資事業(和運國際租賃)雖面臨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影 響,於去年業績、獲利仍雙創新高。整體而言,和潤於2018年合併承 作金額921億,合併稅後淨利18.3億,EPS達到4.7元。雖然IMF下修2 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但和潤在業務面仍積極拓展個人金融、企業 金融產品,財務、風險面維持優良信用評等,強化風控能力,作業流 程也持續精進,落實行動化、數位化、雲端化的具體作為,使得公司 今年表現依舊亮眼。
和潤指出,和泰車Toyota 及Lexus 2019年前三季台灣市占率達31 .9%,有助和潤在台灣汽車分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和潤在台灣主要 核心業務為汽車分期付款,此外,近年來亦同步發展重型機車與一般 機車分期、商用貨車與大客車分期、醫療設備分期、營建機具分期以 及知名品牌工具機分期等業務,全台共有15個營運據點。在中國則以 汽車租賃、設備融資租賃及保理業務(應收帳款收買)為主,共在2 5個沿海及內陸一線城市設有營業據點。
和潤表示,2018年台灣新車市場雖較前年下滑,但對於和潤而言, 卻仍是豐收的一年,無論在新車、中古車、機車、一般商品及機器設 備等各分期業務皆有所成長,總承作金額達746億,較前一年成長14 %。大陸轉投資事業(和運國際租賃)雖面臨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影 響,於去年業績、獲利仍雙創新高。整體而言,和潤於2018年合併承 作金額921億,合併稅後淨利18.3億,EPS達到4.7元。雖然IMF下修2 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但和潤在業務面仍積極拓展個人金融、企業 金融產品,財務、風險面維持優良信用評等,強化風控能力,作業流 程也持續精進,落實行動化、數位化、雲端化的具體作為,使得公司 今年表現依舊亮眼。
汽車租賃龍頭和潤企業(6592) 12月9日上市,暫定承銷價為53元,和潤前三季稅後純益為18.1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三成,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今年獲利股價雙創新高的和泰車在旗下金雞母即將上市後,和泰集團多角化的成果更受矚目。
和潤為和泰車持股65.77%的子公司,和泰車Toyota 及Lexus 2019年前三季台灣市占率達31.9%,有助和潤在台灣汽車分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不只是和泰車多角化,和潤也積極多角化,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來到18.15億,較去年同期成長32%,EPS為4.55元,優於去年同期的3.5元。
和潤在台灣主要核心業務為汽車分期付款,此外近年來亦同步發展重型機車與一般機車分期、商用貨車與大客車分期、醫療設備分期、營建機具分期以及知名品牌工具機分期等業務,全台共有15個營運據點。
和潤為和泰車持股65.77%的子公司,和泰車Toyota 及Lexus 2019年前三季台灣市占率達31.9%,有助和潤在台灣汽車分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不只是和泰車多角化,和潤也積極多角化,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來到18.15億,較去年同期成長32%,EPS為4.55元,優於去年同期的3.5元。
和潤在台灣主要核心業務為汽車分期付款,此外近年來亦同步發展重型機車與一般機車分期、商用貨車與大客車分期、醫療設備分期、營建機具分期以及知名品牌工具機分期等業務,全台共有15個營運據點。
車市龍頭和泰汽車轉投資「大金雞」和潤企業(6592)將在12月9日轉上市,也是今年上市新掛牌企業中最大咖,備受市場關注。和潤董事長田天明13日表示,將大舉布局機車、商用貨車融資分期的「雙百億」規模市場,厚植業績成長動能。
和潤主要從事分期租賃服務,目前股票在興櫃掛牌,兩大主要股東為和泰車、日本豐田金融服務株式會社(TFS),分別持股65.77%與33.3%。日前和潤通過證交所上市審查,配合股權分散規定,和潤將辦理現金增資,增資後股本將從37.5億元膨脹至51.5億元。
13日和潤舉行上市前業績說明會,預計12月9日上市,本月19至21日舉行競拍,底價為45.69元,每股承銷價暫定53元,與和潤13日在興櫃的均價139.34元,有段不小價差,加上和潤營運展望佳,市場預料競拍與接下來的公開承銷抽籤,都將吸引不少投資人搶進。
和潤近年業績獲利穩定成長,去年EPS創下4.7元新高,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大增32%,達18.15億元的同期新高,EPS達4.55元,幾乎追平去年全年成績。
法人樂觀,第四季進入兩岸車市傳統旺季下,和潤表現將不亞於前三季,全年獲利篤定超越去年創新高,惟因轉上市股本膨脹,全年EPS將會與去年的4.7元相當或略高。
和潤表示,獲利成長主要受惠於母公司和泰車代理的豐田(Toyota)、凌志(Lexus)兩汽車品牌今年銷量穩定成長,前三季拿下台灣車市31.9%的高市占率,有助和潤在台灣汽車分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和潤董事長田天明表示,和潤在台灣核心業務-汽車分期付款,已站穩台灣市場第一位置後,接下來要瞄準另外兩個每年具有上百億元業務規模的「機車」與「商用貨車」融資分期付款市場,看好會成為接下來和潤台灣業務成長新動能。
此外,交通部推動「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方案,針對車齡七年以上計程車補助汰舊換新提供15萬∼35萬元不等的補助。目前全台計程車約8萬多輛,和潤在計程車新車分期市場有高市占率,補助政策可為和潤帶來亮眼的營運動能。
和潤主要從事分期租賃服務,目前股票在興櫃掛牌,兩大主要股東為和泰車、日本豐田金融服務株式會社(TFS),分別持股65.77%與33.3%。日前和潤通過證交所上市審查,配合股權分散規定,和潤將辦理現金增資,增資後股本將從37.5億元膨脹至51.5億元。
13日和潤舉行上市前業績說明會,預計12月9日上市,本月19至21日舉行競拍,底價為45.69元,每股承銷價暫定53元,與和潤13日在興櫃的均價139.34元,有段不小價差,加上和潤營運展望佳,市場預料競拍與接下來的公開承銷抽籤,都將吸引不少投資人搶進。
和潤近年業績獲利穩定成長,去年EPS創下4.7元新高,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大增32%,達18.15億元的同期新高,EPS達4.55元,幾乎追平去年全年成績。
法人樂觀,第四季進入兩岸車市傳統旺季下,和潤表現將不亞於前三季,全年獲利篤定超越去年創新高,惟因轉上市股本膨脹,全年EPS將會與去年的4.7元相當或略高。
和潤表示,獲利成長主要受惠於母公司和泰車代理的豐田(Toyota)、凌志(Lexus)兩汽車品牌今年銷量穩定成長,前三季拿下台灣車市31.9%的高市占率,有助和潤在台灣汽車分期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和潤董事長田天明表示,和潤在台灣核心業務-汽車分期付款,已站穩台灣市場第一位置後,接下來要瞄準另外兩個每年具有上百億元業務規模的「機車」與「商用貨車」融資分期付款市場,看好會成為接下來和潤台灣業務成長新動能。
此外,交通部推動「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方案,針對車齡七年以上計程車補助汰舊換新提供15萬∼35萬元不等的補助。目前全台計程車約8萬多輛,和潤在計程車新車分期市場有高市占率,補助政策可為和潤帶來亮眼的營運動能。
上周台股震盪,興櫃買氣不減反增,收漲家數增加到92家,而且前五名均繳出一成以上漲幅,包括前源(3601)、巧新、年程、基米和萊鎂醫等低股價低基期個股,表現領先。
上周興櫃漲幅達到一成個股,除了上述五檔強勢股,另外有楷捷-KY、研晶、美達科技、和潤企業和春日,上漲7%-10%不等。
前源是東貝轉投資,從事光纖通訊主動元件和模組設計的製造廠,主要開發LED╱雷射二極體光傳輸模組。
今年前源營收下滑,股價跌到3元低點後,上周反彈到近4元。
巧新是鋁合金鍛造輪圈製造廠,近期汽車零組件利多不斷;上周巧新忽拉三根紅棒,隨即拉回,一周漲幅仍逼近兩成。
年程也是低檔彈,上周雖上漲一成,但今年以來跌幅仍近四成。年程是專業電感器大廠,近年投入智能化和物聯網新興應用。
基米10月營收轉雙成長,月增34%,年增32%。萊鎂醫10月表現也改善,營收72萬元,月增36.7%。
楷捷是控股公司,今年5月來股價打底後,上周突破區間,均線全面翻揚。LED廠研晶10月營收增至841萬元,較9月成長3.5倍。
美達科技10月才興櫃,獲技嘉大股東注資,主要從事半導體的類比暨混合訊號積體電路測試儀器及系統設計。10月美達營收2.1億元,月增1.8倍。
和潤即將上市,法人預期,今年和潤營收將成長一成,每股稅前純益有7元表現。春日日前公告中國信託證券辭任股務代理,由國票證券接替。
上周興櫃漲幅達到一成個股,除了上述五檔強勢股,另外有楷捷-KY、研晶、美達科技、和潤企業和春日,上漲7%-10%不等。
前源是東貝轉投資,從事光纖通訊主動元件和模組設計的製造廠,主要開發LED╱雷射二極體光傳輸模組。
今年前源營收下滑,股價跌到3元低點後,上周反彈到近4元。
巧新是鋁合金鍛造輪圈製造廠,近期汽車零組件利多不斷;上周巧新忽拉三根紅棒,隨即拉回,一周漲幅仍逼近兩成。
年程也是低檔彈,上周雖上漲一成,但今年以來跌幅仍近四成。年程是專業電感器大廠,近年投入智能化和物聯網新興應用。
基米10月營收轉雙成長,月增34%,年增32%。萊鎂醫10月表現也改善,營收72萬元,月增36.7%。
楷捷是控股公司,今年5月來股價打底後,上周突破區間,均線全面翻揚。LED廠研晶10月營收增至841萬元,較9月成長3.5倍。
美達科技10月才興櫃,獲技嘉大股東注資,主要從事半導體的類比暨混合訊號積體電路測試儀器及系統設計。10月美達營收2.1億元,月增1.8倍。
和潤即將上市,法人預期,今年和潤營收將成長一成,每股稅前純益有7元表現。春日日前公告中國信託證券辭任股務代理,由國票證券接替。
證交所2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美時(1795)上櫃轉上市案、和潤企業(6592)及惠特(6709)等三家上市案,證交所表示,將呈報主管機關,預計2019年底前均可上市掛牌。
據統計,2019年以來上市掛牌家數為13家,證交所預估,年底前還有六家會上市掛牌,包括旭暉、嘉基及冠星-KY等三家,以及上述三家,累計2019年全年上市家數為19家,將是近13年來上市家數最少的一年。
不過,證交所指出,上市原則採取的是「重質不重量」政策態度,近年來上市公司整體財務業務品質優,而造成2019年上市家數減少,多少也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原本有意申請上市的公司因2019年獲利受到影響,決定待2020年獲利恢復成長再申請上市。
證交所預估,目前仍有永固-KY、光隆精密-KY及鼎基等三家公司已申請上市待審中,預計年底還有六家公司將申請上市,合計有九家有望成2020年「準上市股」。
據統計,2019年以來上市掛牌家數為13家,證交所預估,年底前還有六家會上市掛牌,包括旭暉、嘉基及冠星-KY等三家,以及上述三家,累計2019年全年上市家數為19家,將是近13年來上市家數最少的一年。
不過,證交所指出,上市原則採取的是「重質不重量」政策態度,近年來上市公司整體財務業務品質優,而造成2019年上市家數減少,多少也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原本有意申請上市的公司因2019年獲利受到影響,決定待2020年獲利恢復成長再申請上市。
證交所預估,目前仍有永固-KY、光隆精密-KY及鼎基等三家公司已申請上市待審中,預計年底還有六家公司將申請上市,合計有九家有望成2020年「準上市股」。
上周台股飆漲290點,興櫃買氣升溫,整體收漲家數增加到77家,興櫃股王昇佳電子(6732)、佳得、欣耀等五檔漲幅並突破一成,其中,昇佳股價還衝上「七」字頭、達到717元,創下興櫃股票的最高紀錄。
上周興櫃漲幅十大個股,包括佳得、欣耀、普生、昇佳、東光訊、紘通、全訊、和潤企業、精拓科和進能服,漲幅6.8~28%不等。
昇佳股價衝破700元,表現最搶鏡;公司今年6月才興櫃,由於手機辨識感測器需求大增,帶動昇佳股價從掛牌的210元翻漲2.4倍;母公司矽創持有1,905萬股是最大贏家,持股市值達136億元。
佳得則是搶攻5G,一口氣宣布收購冠宇國際電訊、全新通科技和捷萌科技三家公司,將分別發行新股20,278,998股、4,466,246股及2,307,924股取得各公司100%股權。佳得9月營收跳升,月增達1.3倍,年增80%。
欣耀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新藥SNP-6,公告獲得美國專利並進入臨床二期試驗。看好欣耀潛力,主管機關遴選該公司遷入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普生9月受惠台灣、東南亞、中東檢測試劑需求提升,繳出月增39%、年增56%的營收佳績。同樣傳捷報還有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暨PA製造廠全訊,9月營收較去年同期翻五倍,前九月營收直逼2018全年。
和潤上市案獲證交所通過,審議委員會另要求公開說明書加註近年業績變化合理性、租賃業務風險評估並充分分散股權。
上周興櫃漲幅十大個股,包括佳得、欣耀、普生、昇佳、東光訊、紘通、全訊、和潤企業、精拓科和進能服,漲幅6.8~28%不等。
昇佳股價衝破700元,表現最搶鏡;公司今年6月才興櫃,由於手機辨識感測器需求大增,帶動昇佳股價從掛牌的210元翻漲2.4倍;母公司矽創持有1,905萬股是最大贏家,持股市值達136億元。
佳得則是搶攻5G,一口氣宣布收購冠宇國際電訊、全新通科技和捷萌科技三家公司,將分別發行新股20,278,998股、4,466,246股及2,307,924股取得各公司100%股權。佳得9月營收跳升,月增達1.3倍,年增80%。
欣耀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新藥SNP-6,公告獲得美國專利並進入臨床二期試驗。看好欣耀潛力,主管機關遴選該公司遷入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普生9月受惠台灣、東南亞、中東檢測試劑需求提升,繳出月增39%、年增56%的營收佳績。同樣傳捷報還有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暨PA製造廠全訊,9月營收較去年同期翻五倍,前九月營收直逼2018全年。
和潤上市案獲證交所通過,審議委員會另要求公開說明書加註近年業績變化合理性、租賃業務風險評估並充分分散股權。
台股上周受中美貿易戰暫緩及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激勵,一路帶量攀升,帶動興櫃市場上周交投轉熱,全周成交值達33.93億元,並由9月營收亮眼及具轉機題材的個股領軍向上,包括佳得(3391)、欣耀(6634)周漲幅皆逾兩成。
興櫃個股9月營收上周全數公布,合計342.71億元,年月皆呈現衰退,9月營收表現平淡下,營收逆勢成長及具轉機題材的個股成為買盤焦點。
電信強波器廠佳得受惠內外銷訂單量增加,9月營收達4,013萬元,月增136.19%,年增80.7%,同時為布局5G、國防工業、綠能供電及儲能市場,15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增資發行新股,換股併購冠宇、全新通及捷萌等3家公司。
佳得上周14日完成填息,更在併購消息出後買盤進駐,上周均價漲幅達27.53%,勇奪上周漲幅王。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廠普生,受惠境外訂單增加及國內D型肝檢測納入健保,9月營收年增56.94%,累積今年前9個月營收突破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47%,營收回溫帶動股價反彈,上周均價上漲16.31%。
感測器廠昇佳電子今年除手機客戶訂單穩健成長,更跨入穿戴式裝置領域,帶動營收持續穩定增加,9月營收更繳出年增98.29%的成績,帶動股價再度向上攻高,周均價漲幅達15.06%。
除上述3檔個股外,上周均價漲幅逾一成的個股尚有欣耀與東光訊。新藥廠欣耀的肝臟新藥獲得美國專利外,同時進入臨床二期實驗,後市營運值得期待,汽車內裝及車用玻璃廠東光訊,董事會在營運規劃下擬終止興櫃,並為轉讓股份給予員工,預計以每股8.9∼19.07元買回庫藏股,帶動近期股價走勢。
連接器製造商紘通、功率放大器(PA)業者全訊、國內汽車融資龍頭和潤企業、IC業者精拓科及太陽能系統廠進能服,上周均價漲幅則介於6∼9%區間。
興櫃個股9月營收上周全數公布,合計342.71億元,年月皆呈現衰退,9月營收表現平淡下,營收逆勢成長及具轉機題材的個股成為買盤焦點。
電信強波器廠佳得受惠內外銷訂單量增加,9月營收達4,013萬元,月增136.19%,年增80.7%,同時為布局5G、國防工業、綠能供電及儲能市場,15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增資發行新股,換股併購冠宇、全新通及捷萌等3家公司。
佳得上周14日完成填息,更在併購消息出後買盤進駐,上周均價漲幅達27.53%,勇奪上周漲幅王。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廠普生,受惠境外訂單增加及國內D型肝檢測納入健保,9月營收年增56.94%,累積今年前9個月營收突破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47%,營收回溫帶動股價反彈,上周均價上漲16.31%。
感測器廠昇佳電子今年除手機客戶訂單穩健成長,更跨入穿戴式裝置領域,帶動營收持續穩定增加,9月營收更繳出年增98.29%的成績,帶動股價再度向上攻高,周均價漲幅達15.06%。
除上述3檔個股外,上周均價漲幅逾一成的個股尚有欣耀與東光訊。新藥廠欣耀的肝臟新藥獲得美國專利外,同時進入臨床二期實驗,後市營運值得期待,汽車內裝及車用玻璃廠東光訊,董事會在營運規劃下擬終止興櫃,並為轉讓股份給予員工,預計以每股8.9∼19.07元買回庫藏股,帶動近期股價走勢。
連接器製造商紘通、功率放大器(PA)業者全訊、國內汽車融資龍頭和潤企業、IC業者精拓科及太陽能系統廠進能服,上周均價漲幅則介於6∼9%區間。
證交所將10月17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和潤企業( 6592)股票上市案。
和潤企業公司董事長為田天明,目前實收資本額37.46億元,主要 產品為各種車輛設備之分期買賣及租賃業務,107年稅前純益23.98億 元,108年上半年稅前純益15.5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各為4. 7元及3.01元。
和潤企業公司董事長為田天明,目前實收資本額37.46億元,主要 產品為各種車輛設備之分期買賣及租賃業務,107年稅前純益23.98億 元,108年上半年稅前純益15.5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各為4. 7元及3.01元。
240檔興櫃個股9月營收全數揭曉,合計342.71億元,與8月及去年同期皆呈現衰退,營收年增率及月增率正成長的個股,則為101檔及94檔,普遍個股9月營收表現平淡,遠雄人壽(5859)坐穩單月營收王寶座,營收逾10億元的個股略增至5檔。
9月營收前十大個股與8月全數相同,惟排名略做更動。金融股遠雄人壽再度以69.05億元的營收成績,蟬聯9月興櫃營收王,受惠股債價格回溫,今年以來壽險業者表現持續亮眼,遠雄人壽累積前9個月營收高達745.63億,年增逾四成。
不鏽鋼龍頭廠燁聯9月營收35.29億元,年減16.22%,名列營收前十大的第二名,受惠國際鎳價持續於每噸1.7萬美元高檔附近震盪,燁聯10月再度調漲不鏽鋼產品報價,已連續四個月漲價,後續營運看旺。
興櫃9月營收第三名的汽車業者汎德永業,受颱風影響貨船到港與交車時程,9月營收年減7.04%,惟10月受惠遞延的交車效應,加上第四季新車陸續發表,交車數量提升下,營運看俏。
興櫃營收前十大中,以光感測元件設計廠昇佳電子的營運成長幅度最為強勁,9月受惠市場對感測器需求旺,營收達5.12億元,年增98.29%,帶動今年前9個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1.83倍。
除前三名個股外,面板驅動IC廠瑞鼎及連鎖超市業者三商家購,9月營收皆逾10億元,此外,汽車買賣及租賃業者和潤企業、智慧物聯網裝置業者沅聖、雲端服務公司伊雲谷及鋁合金鍛造輪圈大廠巧新,9月營收則介於5∼10億元左右。
以9月營收年增率觀察,碳纖維複合材料廠永虹先進,因認列碳纖維設備營收,9月營收高達4,140萬元,年增逾700倍,營建業者樂揚同樣因去年同期無交屋,9月營收年增225倍,月增率為49.02%。
9月營收前十大個股與8月全數相同,惟排名略做更動。金融股遠雄人壽再度以69.05億元的營收成績,蟬聯9月興櫃營收王,受惠股債價格回溫,今年以來壽險業者表現持續亮眼,遠雄人壽累積前9個月營收高達745.63億,年增逾四成。
不鏽鋼龍頭廠燁聯9月營收35.29億元,年減16.22%,名列營收前十大的第二名,受惠國際鎳價持續於每噸1.7萬美元高檔附近震盪,燁聯10月再度調漲不鏽鋼產品報價,已連續四個月漲價,後續營運看旺。
興櫃9月營收第三名的汽車業者汎德永業,受颱風影響貨船到港與交車時程,9月營收年減7.04%,惟10月受惠遞延的交車效應,加上第四季新車陸續發表,交車數量提升下,營運看俏。
興櫃營收前十大中,以光感測元件設計廠昇佳電子的營運成長幅度最為強勁,9月受惠市場對感測器需求旺,營收達5.12億元,年增98.29%,帶動今年前9個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1.83倍。
除前三名個股外,面板驅動IC廠瑞鼎及連鎖超市業者三商家購,9月營收皆逾10億元,此外,汽車買賣及租賃業者和潤企業、智慧物聯網裝置業者沅聖、雲端服務公司伊雲谷及鋁合金鍛造輪圈大廠巧新,9月營收則介於5∼10億元左右。
以9月營收年增率觀察,碳纖維複合材料廠永虹先進,因認列碳纖維設備營收,9月營收高達4,140萬元,年增逾700倍,營建業者樂揚同樣因去年同期無交屋,9月營收年增225倍,月增率為49.02%。
233家興櫃公司8月營收全數揭曉,遠雄人壽(5859)以97.95億元 蟬聯興櫃營收王,年增率46.09%,燁聯鋼鐵(9957)、汎德永業( 2247)分占第二、三名,值得注意的是,累計前8月營收表現,共有 華德動(2237)等16家興櫃較去年同期成長翻倍,成長動能亮眼。
根據統計,興櫃股8月合計營收約380億元,低於7月的396.49億元 ,月減4.15%,法人研判與8月美中貿易硝煙再起,拖累整體產業拉 貨動能有關,但整體興櫃前八月營收約2,950億元,則優於去年同期 2,645.45億元表現。
觀察興櫃8月營收表現,金額前五高的公司分別為遠雄人壽、燁聯 鋼鐵、汎德永業、瑞鼎科技、三商家購、和潤企業、伊雲谷、沅聖、 昇佳電子及巧新科技,營收規模在4.43億元到97.95億元之間,前六 大排名與7月相同,伊雲谷8月營收奮起,月增31.73%,衝上第7名, 興櫃股王昇佳電子也因旺季帶動業績表現,8月營收排行升至第9名, 巧新科技則落到第10名。
進一步攤開興櫃前8月營收成績單,可以發現共有16家公司今年以 來業績表現亮眼,年增率繳出翻倍以上紀錄,包括華德動、海樂影業 、安盛生、ABC-KY、昇佳電子、彥臣生技、碩鑽材料、經緯航、鼎恒 、華立捷、影一、亞泰金屬、萊鎂醫、傑智環境、友松、碩豐等,營 運動能強勁。
其中,受惠台灣積極發展電動巴士,帶動產業動能強勁,華德動8 月營收衝上3,078.3萬元,年增、月增分別為51.8倍、61.95倍,累計 前八月營收1.52億元,較去年同期713.4萬元大幅成長20.31倍。
海樂影業8月營收6,521.3萬元,創下登錄興櫃以來的單月新高,累 計前八月營收為1.78億元,年增2.7倍,已擺脫去年第二、三季業績 較淡表現,日前發行代理的電影《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票房傳出 捷報,上映10日後全台累積票房突破1億元,增添營運動能。
昇佳電子則受惠於第三季智慧機拉貨旺季,8月營收衝上4.87億元 ,業績逐月創高,累計前八月營收29.02億元,法人看好隨著智慧型 手機面板成本下降,以及AMOLED技術的突破,中階智慧型手機也開始 全面採用全螢幕面板,可望持續帶動昇佳電子市場滲透率。
根據統計,興櫃股8月合計營收約380億元,低於7月的396.49億元 ,月減4.15%,法人研判與8月美中貿易硝煙再起,拖累整體產業拉 貨動能有關,但整體興櫃前八月營收約2,950億元,則優於去年同期 2,645.45億元表現。
觀察興櫃8月營收表現,金額前五高的公司分別為遠雄人壽、燁聯 鋼鐵、汎德永業、瑞鼎科技、三商家購、和潤企業、伊雲谷、沅聖、 昇佳電子及巧新科技,營收規模在4.43億元到97.95億元之間,前六 大排名與7月相同,伊雲谷8月營收奮起,月增31.73%,衝上第7名, 興櫃股王昇佳電子也因旺季帶動業績表現,8月營收排行升至第9名, 巧新科技則落到第10名。
進一步攤開興櫃前8月營收成績單,可以發現共有16家公司今年以 來業績表現亮眼,年增率繳出翻倍以上紀錄,包括華德動、海樂影業 、安盛生、ABC-KY、昇佳電子、彥臣生技、碩鑽材料、經緯航、鼎恒 、華立捷、影一、亞泰金屬、萊鎂醫、傑智環境、友松、碩豐等,營 運動能強勁。
其中,受惠台灣積極發展電動巴士,帶動產業動能強勁,華德動8 月營收衝上3,078.3萬元,年增、月增分別為51.8倍、61.95倍,累計 前八月營收1.52億元,較去年同期713.4萬元大幅成長20.31倍。
海樂影業8月營收6,521.3萬元,創下登錄興櫃以來的單月新高,累 計前八月營收為1.78億元,年增2.7倍,已擺脫去年第二、三季業績 較淡表現,日前發行代理的電影《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票房傳出 捷報,上映10日後全台累積票房突破1億元,增添營運動能。
昇佳電子則受惠於第三季智慧機拉貨旺季,8月營收衝上4.87億元 ,業績逐月創高,累計前八月營收29.02億元,法人看好隨著智慧型 手機面板成本下降,以及AMOLED技術的突破,中階智慧型手機也開始 全面採用全螢幕面板,可望持續帶動昇佳電子市場滲透率。
台灣車市今年下半年氛圍轉佳,本業動能不俗,另外,台灣各大車廠當中,包括和泰車、三陽、裕日車等旗下的轉投資獲利,也成為影響全年營運表現的重要關鍵。
和泰車轉投資事業和潤公司提出上市申請,成為和泰集團第一家掛牌上市的轉投資公司(和泰車為上櫃公司),三陽公司廈杏摩托公司前七月的獲利已逼近去年全年,成為帶動三陽獲利能力的重要關鍵。
此外,裕日車大陸重要轉投資獲利來源東風日產公司,每年都為裕日車帶進可觀的轉投資收益,今年並因為轉投資股權比重調整,份額較以往提高,預期也將為裕日車帶進更豐厚的轉投資獲利。
和泰車轉投資事業和潤公司提出上市申請,成為和泰集團第一家掛牌上市的轉投資公司(和泰車為上櫃公司),三陽公司廈杏摩托公司前七月的獲利已逼近去年全年,成為帶動三陽獲利能力的重要關鍵。
此外,裕日車大陸重要轉投資獲利來源東風日產公司,每年都為裕日車帶進可觀的轉投資收益,今年並因為轉投資股權比重調整,份額較以往提高,預期也將為裕日車帶進更豐厚的轉投資獲利。
汽車金融雙雄裕融(9941)、和潤(6592)營運報捷!受惠於資產 餘額持續增加,特別是高利差的中古車買賣與原車貸款、消費性貸款 等業務占比增,上半年獲利雙雙創同期新高,每股淨利分別達4.63與 3.01元。
裕融7月業績持續高飛,自結單月稅後淨利達2.25億元,較去年同 期大增近35%,推升前7月稅後淨利達17.25億元、年增21.65%,EP S達5.3元。
目前在興櫃交易的和潤,定9月26日召開股臨會補選兩席獨立董事 後,將重新送件申請股票轉上市,目前仍維持今年內上市掛牌的目標 。
裕融、和潤分屬裕隆與和泰兩大汽車集團,近年營運規模快速成長 ,獲利逐年增加,都已成貢獻集團獲利的小金雞。
和潤公布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59.60億元、年增11.34%,營業利 益15億元、年增26.26%,稅前淨利15.59億元,稅後淨利11.28億元 、年增33.81%,EPS達3.01元,營收獲利均創同期新高。
和潤解釋,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業績增長,與母公司和泰汽車( 2207)新車銷量大增有直接關係,增加新車貸款承接,資產餘額持續 增加,帶動獲利表現。
此外和潤透過優化產品組合,增加高利差的金融商品業務占比,包 括中古車買賣代款、原車融資、消費性貸款,以及設備融資等企業法 人貸款業務,推升整體毛利率突破66%。
裕融自結上半年合併營為160.65億元、年增22.86%,稅後淨利為 14.98億元、年增19.84%,獲利創下新高。依配發1元股票股利後股 本30.21億元計,裕融上半年EPS達4.63元,高於去年上半年的4.14元 。
裕融表示,獲利成長也是來自於資產餘額的貢獻,兩岸中古車貸、 企業貸款占比提升,也是帶動獲利成長的主力。
除兩岸業務外,汽車金融雙雄將業務拓展觸角,紛紛伸向海外。裕 融去年8月前進菲律賓設立子公司,插旗當地汽車貸款市場,並將以 菲律賓作為前進東南亞的跳板。
和潤今年成立20周年,公司訂出前進東南亞的大方向,初步瞄準台 商雲集、近年經濟快速成長的越南。
裕融7月業績持續高飛,自結單月稅後淨利達2.25億元,較去年同 期大增近35%,推升前7月稅後淨利達17.25億元、年增21.65%,EP S達5.3元。
目前在興櫃交易的和潤,定9月26日召開股臨會補選兩席獨立董事 後,將重新送件申請股票轉上市,目前仍維持今年內上市掛牌的目標 。
裕融、和潤分屬裕隆與和泰兩大汽車集團,近年營運規模快速成長 ,獲利逐年增加,都已成貢獻集團獲利的小金雞。
和潤公布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59.60億元、年增11.34%,營業利 益15億元、年增26.26%,稅前淨利15.59億元,稅後淨利11.28億元 、年增33.81%,EPS達3.01元,營收獲利均創同期新高。
和潤解釋,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業績增長,與母公司和泰汽車( 2207)新車銷量大增有直接關係,增加新車貸款承接,資產餘額持續 增加,帶動獲利表現。
此外和潤透過優化產品組合,增加高利差的金融商品業務占比,包 括中古車買賣代款、原車融資、消費性貸款,以及設備融資等企業法 人貸款業務,推升整體毛利率突破66%。
裕融自結上半年合併營為160.65億元、年增22.86%,稅後淨利為 14.98億元、年增19.84%,獲利創下新高。依配發1元股票股利後股 本30.21億元計,裕融上半年EPS達4.63元,高於去年上半年的4.14元 。
裕融表示,獲利成長也是來自於資產餘額的貢獻,兩岸中古車貸、 企業貸款占比提升,也是帶動獲利成長的主力。
除兩岸業務外,汽車金融雙雄將業務拓展觸角,紛紛伸向海外。裕 融去年8月前進菲律賓設立子公司,插旗當地汽車貸款市場,並將以 菲律賓作為前進東南亞的跳板。
和潤今年成立20周年,公司訂出前進東南亞的大方向,初步瞄準台 商雲集、近年經濟快速成長的越南。
興櫃公司7月營收出爐,據統計,242檔個股當中,7月營收衝破億元的企業共有69檔。排行前六大的遠雄人壽(5859)、燁聯鋼鐵(9957)、汎德永業(2247)、瑞鼎科技(3592)、三商家購(2945)及和潤企業(6592)全都突破10億元門檻,傲視群雄。
遠雄人壽7月營收繳出105.15億元的亮眼成績,續居興櫃營收王寶座,燁聯鋼鐵和汎德永業則分別以40.63億元、32.55億元分居亞、季軍,而瑞鼎科技、三商家購與和潤企業單月營收也都衝破10億元,另展頌、巧新科技、沅聖及山富旅遊亦榜上有名。
分析興櫃7月營收前十大,除了沅聖之外,其餘7月營收皆較前月優異,尤其遠雄人壽、汎德永業、展頌和山富旅遊的月增率都出現雙位數成長,表現格外搶眼;若與去年同期相比,遠雄人壽營收大躍進,年成長超過五成、瑞鼎科技尚逾兩成、和潤企業一成,營運持續向上。
綜觀前七月營收表現,遠雄人壽今年營收已突破500億元大關,來到578.7億元,年增四成;燁聯鋼鐵目前總營收為260.15億元,年減一成左右;汎德永業累計營收尚達190.9億元,較去年同期小增2.76%,該3檔為興櫃公司中率先躋身百億元俱樂部的成員。
遠雄人壽7月營收繳出105.15億元的亮眼成績,續居興櫃營收王寶座,燁聯鋼鐵和汎德永業則分別以40.63億元、32.55億元分居亞、季軍,而瑞鼎科技、三商家購與和潤企業單月營收也都衝破10億元,另展頌、巧新科技、沅聖及山富旅遊亦榜上有名。
分析興櫃7月營收前十大,除了沅聖之外,其餘7月營收皆較前月優異,尤其遠雄人壽、汎德永業、展頌和山富旅遊的月增率都出現雙位數成長,表現格外搶眼;若與去年同期相比,遠雄人壽營收大躍進,年成長超過五成、瑞鼎科技尚逾兩成、和潤企業一成,營運持續向上。
綜觀前七月營收表現,遠雄人壽今年營收已突破500億元大關,來到578.7億元,年增四成;燁聯鋼鐵目前總營收為260.15億元,年減一成左右;汎德永業累計營收尚達190.9億元,較去年同期小增2.76%,該3檔為興櫃公司中率先躋身百億元俱樂部的成員。
證交所表示,已接獲和潤企業(6592)函知撤回其申請股票上市案。
證交所指出,和潤企業於今年7月16日申請其股票上市,惟獨立董事因個人因素請辭,致獨立董事人數未符合上市規定條件,擬先行撤回股票上市申請案,並俟補選二席獨立董事後,擇期再為上市案之申請。
證交所指出,和潤企業於今年7月16日申請其股票上市,惟獨立董事因個人因素請辭,致獨立董事人數未符合上市規定條件,擬先行撤回股票上市申請案,並俟補選二席獨立董事後,擇期再為上市案之申請。
和泰集團旗下和潤企業(6592)16日向臺灣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上市,是今年以來第八家國內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案。
根據證交所資料,和潤企業設立於民國88年,董事長為田天明,主要業務為各種車輛的分期買賣及租賃業務,兩大股東為持股65.7%的和展投資,以及持股33.2%的日商豊田財務服務株式會社,內、外銷比重為71.1%、28.8%。
和潤實收資本額為37.46億元,去年稅前盈餘23.97億元,每股純益(EPS)4.70元。
台股2月重返萬點,百元以上興櫃高價股前仆後繼申請上市櫃,除緯穎、M31已經掛牌外,包括大銀微系統、駐龍、晶碩、和潤等績優股也紛紛跟進,預計下半年可望加入上市生力軍。
根據證交所資料,和潤企業設立於民國88年,董事長為田天明,主要業務為各種車輛的分期買賣及租賃業務,兩大股東為持股65.7%的和展投資,以及持股33.2%的日商豊田財務服務株式會社,內、外銷比重為71.1%、28.8%。
和潤實收資本額為37.46億元,去年稅前盈餘23.97億元,每股純益(EPS)4.70元。
台股2月重返萬點,百元以上興櫃高價股前仆後繼申請上市櫃,除緯穎、M31已經掛牌外,包括大銀微系統、駐龍、晶碩、和潤等績優股也紛紛跟進,預計下半年可望加入上市生力軍。
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對整體產業造成重大衝擊,當時和泰集團總裁蘇燕輝決定,除要進行構造改革,更要加速發展新事業。內部成立分期、租賃新事業準備小組,由田天明擔任召集人,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規劃,和泰集團在1999年6月成立和潤企業、和運租車。
創業之初,和潤、和運是一個公司,兩塊招牌,車輛分期與租賃方整體營運是統一規劃,後勤支援單位也是共用,在一路共同奮鬥之下,三年後和潤就成為融資服務業界第一,不只改變市場的規模、租賃的比率,和潤去年在興櫃登錄掛牌,預計今年下半年遞件申請上市。
20年來,當初和泰集團的新事業,已成為和泰集團迎戰新時代市場的主力部隊。
和潤企業暨和運租車董事長田天明回憶起當年兩家公司的緣起,當年是和泰車第一次年銷量達到10萬輛,成為車市的龍頭,蘇燕輝眼見新車銷售已達到10萬輛,除在本業精進、進行企業的構造改革,也尋求其他的可能,決定成立新公司發展分期與租賃業務,也投資中國大陸市場,和泰車旗下的許多事業都是在當時成立。
不過,跨入新行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國內租賃、融資市場不大,和潤與和運進入市場必須先改變原本的消費習慣,把餅做大。從原本只有1%的市場比例拉大,至今已經有了11%的市占率。
推展業務
鎖定企業需求
田天明指出,當時是從法人開始切入市場,想辦法說服企業,車子就是要使用,以租賃分期方式,可以省下停車空間,可以節稅,甚至也是第一家做廣告的分期租賃公司。由於戰略目標正確,三年後和潤與和運租車就成為業界規模第一。現在汽車產業面臨市場快速轉型的考驗,和潤、和運也成為和泰集團挑戰未來考驗的尖兵。
不同於其他新創公司,和潤與和運擁有相當豐厚的背景條件,因為有和泰的新車銷售資源,和潤的汽車分期從TOYOTA、LEXUS分期逐漸拓展到全品牌領域,從新車發展到中古車和原車融資,業務規模逐步擴大,甚至從汽車拓展到機車、機械設備到一般商品等領域。
和運則是長租拓展到短租、附駕接送、中古車拍賣和行動服務等,雖然是以和泰車新車銷售為基礎開始發展,但卻不再只是和泰車的客戶,甚至發展到非汽車業相關業務,成為和泰集團內部重要的一股力量。
20年來,和潤在汽車分期融資領域一直穩居業界領先地位,和運則在租車領域無論是長租或是短租,都是業界的龍頭地位。後來因應業務發展需求,決定分拆為兩家公司,但如今的和潤、和運不只是兩塊招牌,更是業界具有高知名度的兩家公司。
田天明指出,20年來,和潤企業在車貸市場並非一帆風順,曾歷經金融雙卡風暴,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中貿易大戰等嚴厲考驗,但仍持續多角化、創新經營,業務範圍更擴大至新車、中古車、原車融資、重機、輕機、貨車、營建機具、醫療設備、工具機等分期業務,累積服務客戶數已達220萬人。
2018年台灣新車與中古車的車市規模較前一年下滑,但和潤仍然豐收,各項分期業務成長,總承作金額745億元,年增14%。大陸轉投資事業(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也不受大陸經濟衰退的影響,去年業績獲利都創下新高,為母公司增添獲利。整體而言,和潤2018年合併承作金額921億元,合併稅後純益18.3億元,每股純益4.7元。
開拓通路
產品更多元化
和潤去年10月已登錄興櫃,預計下半年提出遞件申請上市。展望未來,田天明指出,企業規模已愈趨壯大,和潤除在車貸市場加大與同業的距離,並增加業務範圍,例如發展更多元化分期產品,積極拓展合作通路、擴充大陸事業發展規模,並以全方位專業財務金融公司為目標,打造全台灣最受顧客信賴的品牌。
和運租車則以車隊管理及用車不間斷的營運優勢,打造企業戶最佳租賃方案,達到節稅規劃。初期以TOYOTA、LEXUS租賃為主,再擴及他牌車租賃 ,服務價值鏈由新車租賃延伸至中古車拍賣事業。
目前和運租車車隊規模已超過3萬輛,全國據點突破520個,勁拍中心累積成交台數破15萬輛,HAA車檢台數超過40萬輛,HOT中古車商會員數超過300家,公司營運績效也屢創新高,2018年營收近109億元,稅後純益超過7億元。
隨著科技進步促使行動服務更加完善,顧客移動範圍擴大、頻率增加、需求型態改變,以及各城市、政府智慧交通概念興起,和運租車擴大深耕短期租車與接送服務領域,並成立和雲行動服務,隨租隨還的租車方式又改寫傳統汽車租賃的型態。
田天明表示,未來和運將更勇於挑戰,在既有的租賃、中古車等業務外,找到更多發揮空間,期盼成為汽車租賃業的領航者 ,提升整體業界的競爭力。
創業之初,和潤、和運是一個公司,兩塊招牌,車輛分期與租賃方整體營運是統一規劃,後勤支援單位也是共用,在一路共同奮鬥之下,三年後和潤就成為融資服務業界第一,不只改變市場的規模、租賃的比率,和潤去年在興櫃登錄掛牌,預計今年下半年遞件申請上市。
20年來,當初和泰集團的新事業,已成為和泰集團迎戰新時代市場的主力部隊。
和潤企業暨和運租車董事長田天明回憶起當年兩家公司的緣起,當年是和泰車第一次年銷量達到10萬輛,成為車市的龍頭,蘇燕輝眼見新車銷售已達到10萬輛,除在本業精進、進行企業的構造改革,也尋求其他的可能,決定成立新公司發展分期與租賃業務,也投資中國大陸市場,和泰車旗下的許多事業都是在當時成立。
不過,跨入新行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國內租賃、融資市場不大,和潤與和運進入市場必須先改變原本的消費習慣,把餅做大。從原本只有1%的市場比例拉大,至今已經有了11%的市占率。
推展業務
鎖定企業需求
田天明指出,當時是從法人開始切入市場,想辦法說服企業,車子就是要使用,以租賃分期方式,可以省下停車空間,可以節稅,甚至也是第一家做廣告的分期租賃公司。由於戰略目標正確,三年後和潤與和運租車就成為業界規模第一。現在汽車產業面臨市場快速轉型的考驗,和潤、和運也成為和泰集團挑戰未來考驗的尖兵。
不同於其他新創公司,和潤與和運擁有相當豐厚的背景條件,因為有和泰的新車銷售資源,和潤的汽車分期從TOYOTA、LEXUS分期逐漸拓展到全品牌領域,從新車發展到中古車和原車融資,業務規模逐步擴大,甚至從汽車拓展到機車、機械設備到一般商品等領域。
和運則是長租拓展到短租、附駕接送、中古車拍賣和行動服務等,雖然是以和泰車新車銷售為基礎開始發展,但卻不再只是和泰車的客戶,甚至發展到非汽車業相關業務,成為和泰集團內部重要的一股力量。
20年來,和潤在汽車分期融資領域一直穩居業界領先地位,和運則在租車領域無論是長租或是短租,都是業界的龍頭地位。後來因應業務發展需求,決定分拆為兩家公司,但如今的和潤、和運不只是兩塊招牌,更是業界具有高知名度的兩家公司。
田天明指出,20年來,和潤企業在車貸市場並非一帆風順,曾歷經金融雙卡風暴,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中貿易大戰等嚴厲考驗,但仍持續多角化、創新經營,業務範圍更擴大至新車、中古車、原車融資、重機、輕機、貨車、營建機具、醫療設備、工具機等分期業務,累積服務客戶數已達220萬人。
2018年台灣新車與中古車的車市規模較前一年下滑,但和潤仍然豐收,各項分期業務成長,總承作金額745億元,年增14%。大陸轉投資事業(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也不受大陸經濟衰退的影響,去年業績獲利都創下新高,為母公司增添獲利。整體而言,和潤2018年合併承作金額921億元,合併稅後純益18.3億元,每股純益4.7元。
開拓通路
產品更多元化
和潤去年10月已登錄興櫃,預計下半年提出遞件申請上市。展望未來,田天明指出,企業規模已愈趨壯大,和潤除在車貸市場加大與同業的距離,並增加業務範圍,例如發展更多元化分期產品,積極拓展合作通路、擴充大陸事業發展規模,並以全方位專業財務金融公司為目標,打造全台灣最受顧客信賴的品牌。
和運租車則以車隊管理及用車不間斷的營運優勢,打造企業戶最佳租賃方案,達到節稅規劃。初期以TOYOTA、LEXUS租賃為主,再擴及他牌車租賃 ,服務價值鏈由新車租賃延伸至中古車拍賣事業。
目前和運租車車隊規模已超過3萬輛,全國據點突破520個,勁拍中心累積成交台數破15萬輛,HAA車檢台數超過40萬輛,HOT中古車商會員數超過300家,公司營運績效也屢創新高,2018年營收近109億元,稅後純益超過7億元。
隨著科技進步促使行動服務更加完善,顧客移動範圍擴大、頻率增加、需求型態改變,以及各城市、政府智慧交通概念興起,和運租車擴大深耕短期租車與接送服務領域,並成立和雲行動服務,隨租隨還的租車方式又改寫傳統汽車租賃的型態。
田天明表示,未來和運將更勇於挑戰,在既有的租賃、中古車等業務外,找到更多發揮空間,期盼成為汽車租賃業的領航者 ,提升整體業界的競爭力。
20年前,因應和泰汽車多角化經營需求,和潤與和運應運而生;如今汽車業已不再只是汽車銷售服務,屬於和泰集團的第三代事業也因應CASE新時代來臨, 積極打造智慧交通服務新事業。
在日本豐田與和泰汽車定調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為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下,豐田與和泰車都不再只是汽車生產銷售與維修服務,而是更進一步轉變成為提供汽車相關服務。
和泰集團在和潤與和運的多元業務延伸下,積極拓展新市場,其中和運租車繼續擴大iRent效益,成立和雲行動服務公司,事業版圖涵蓋門市租車、iRent自助租車、接送包車,並擴大至iRent電動機車自助租車、電動車充/換電站、停車場服務等,積極推展「服務過程行動化」及「資源共享化」。
和潤暨和運董事長田天明說,從1914年福特推出量販汽車至今,百年汽車產業現正進入革命的時代,汽車公司不再只是製造公司,更是行動服務公司,更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整合各種行動工具,以及前後端的預約、結帳各種多元服務,都會在新的事業體完整規劃。
田天明指出,近幾年出現的「CASE」:互聯汽車(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Sharing)、電動化(Electricity)新世代,已顛覆顧客需求的型態。
2014年和運租車已嗅出共享經濟商機,以計時方式之創新商業模式,推出iRent 24小時無人自助式服務,改寫傳統租車模式。2017年iRent進一步提供甲租乙還服務,並在隔年與台中、台南、台北、新北之市政府推出隨租隨還服務。目前iRent全國服務據點近800個,累計會員人數突破16萬人,累積服務車次超過25萬次。
和雲行動服務名稱中的Hi-MS ( 讀音同Hi-MaaS ) 代表著「Hi Speed」及「Hi Quality」,讓消費者能使用智慧型裝置進行查詢、預約、操作、付款等相關作業,同時積極研發創新,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田天明指出,透過人、手機與車子的聯結,無輪是四輪或是二輪,甚至是停車場,都將是業務提供的範圍。
在日本豐田與和泰汽車定調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為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下,豐田與和泰車都不再只是汽車生產銷售與維修服務,而是更進一步轉變成為提供汽車相關服務。
和泰集團在和潤與和運的多元業務延伸下,積極拓展新市場,其中和運租車繼續擴大iRent效益,成立和雲行動服務公司,事業版圖涵蓋門市租車、iRent自助租車、接送包車,並擴大至iRent電動機車自助租車、電動車充/換電站、停車場服務等,積極推展「服務過程行動化」及「資源共享化」。
和潤暨和運董事長田天明說,從1914年福特推出量販汽車至今,百年汽車產業現正進入革命的時代,汽車公司不再只是製造公司,更是行動服務公司,更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整合各種行動工具,以及前後端的預約、結帳各種多元服務,都會在新的事業體完整規劃。
田天明指出,近幾年出現的「CASE」:互聯汽車(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Sharing)、電動化(Electricity)新世代,已顛覆顧客需求的型態。
2014年和運租車已嗅出共享經濟商機,以計時方式之創新商業模式,推出iRent 24小時無人自助式服務,改寫傳統租車模式。2017年iRent進一步提供甲租乙還服務,並在隔年與台中、台南、台北、新北之市政府推出隨租隨還服務。目前iRent全國服務據點近800個,累計會員人數突破16萬人,累積服務車次超過25萬次。
和雲行動服務名稱中的Hi-MS ( 讀音同Hi-MaaS ) 代表著「Hi Speed」及「Hi Quality」,讓消費者能使用智慧型裝置進行查詢、預約、操作、付款等相關作業,同時積極研發創新,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田天明指出,透過人、手機與車子的聯結,無輪是四輪或是二輪,甚至是停車場,都將是業務提供的範圍。
和潤、和運公司是由一家公司兩張招牌開始發展,進而成就完整的服務網,董事長田天明一直是背後的推手,如今更將帶領和泰旗下次集團迎接新的汽車時代。對於未來田天明已有完整的規劃,以下是專訪記要:
問:和潤、和運與和泰汽車的互補分工關係?
答:和潤、和運是TOYOTA、LEXUS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的關係企業,為和泰集團價值鏈中重要的一環。和潤、和運在母公司和泰汽車集團支持下,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也肩負市場開拓的使命,為客戶量身訂做分期、 租賃產品,協助TOYOTA、LEXUS新車、中古車的販售,以提升市占率。
早期和潤與和運成立後,透過母公司和泰車的資源垂直整合策略,不僅促進車輛販售,和潤、和運也間接為母公司增添獲利,彼此之間互補關係助益良多。無論是和泰銷售新車,擴展和潤的融資客層,或是和運提供客戶以租賃方式持有汽車,都讓企業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如今和潤除本牌的業務外,還擴展到他牌的業務範圍,以及非汽車產業,不再只是仰賴和泰車的資源,還可以貢獻更多的利益。
問:和潤未來發展的重點?
答:和潤從本牌的汽車分期擴展到他牌,也從房車擴展到機車、商用貨車,甚至從汽車擴展到非汽車產業,在汽車分期站穩市場地位後,由於確認未來的市場還相當寬廣,因此後續將更聚焦於五大產業領域,包括:大型重型機車/一般機車分期、大型商用貨車/客車分期、醫療設備分期及租賃、營建機具分期及租賃、知名品牌工具機分期及租賃。
這些領域皆是和潤未來業務發展的動力之一,例如,騎乘大型重機人口逐年增加,領牌數近三年都年均1.5萬輛以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大貨車、大客車汰舊換新,刺激車輛換購需求;國人愈來愈注重醫療品質與器材精密度,醫院診所對於醫療設備分期與租賃需求日增,這些都顯示出分期租賃市場潛力高,是和潤可積極發展的市場。
問:和運租車未來發展重點?
答:長租方面上,積極拓展個人租賃業務,讓消費者在購車時有更多的選擇方案,甚至讓客戶能夠透過租賃來賺錢。在中古車方面,建置更完整的中古車價值鏈,從拍賣平台、買賣、維修到報廢,讓客戶享受一站式中古車服務。在短租方面,以和雲行動服務持續深耕行動服務,擴大服務類別,從機車、停車場,甚至到電能網,滿足各類型客戶的需求。
問:對於未來的規劃?
答:汽車市場無論是生產或是銷售以及使用的型態都快速在改變。當年我們是集團多角化經營的開始,如今更是集團因應市場結構改變的前鋒,在擴展業務,擴大涵蓋範圍,或是藉由租賃、共享事業因應市場趨勢的改變。就像母公司期待和潤、和運可以跳脫汽車事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和潤、和運也是這樣積極努力要完成此目標。
問:和潤、和運與和泰汽車的互補分工關係?
答:和潤、和運是TOYOTA、LEXUS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的關係企業,為和泰集團價值鏈中重要的一環。和潤、和運在母公司和泰汽車集團支持下,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也肩負市場開拓的使命,為客戶量身訂做分期、 租賃產品,協助TOYOTA、LEXUS新車、中古車的販售,以提升市占率。
早期和潤與和運成立後,透過母公司和泰車的資源垂直整合策略,不僅促進車輛販售,和潤、和運也間接為母公司增添獲利,彼此之間互補關係助益良多。無論是和泰銷售新車,擴展和潤的融資客層,或是和運提供客戶以租賃方式持有汽車,都讓企業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如今和潤除本牌的業務外,還擴展到他牌的業務範圍,以及非汽車產業,不再只是仰賴和泰車的資源,還可以貢獻更多的利益。
問:和潤未來發展的重點?
答:和潤從本牌的汽車分期擴展到他牌,也從房車擴展到機車、商用貨車,甚至從汽車擴展到非汽車產業,在汽車分期站穩市場地位後,由於確認未來的市場還相當寬廣,因此後續將更聚焦於五大產業領域,包括:大型重型機車/一般機車分期、大型商用貨車/客車分期、醫療設備分期及租賃、營建機具分期及租賃、知名品牌工具機分期及租賃。
這些領域皆是和潤未來業務發展的動力之一,例如,騎乘大型重機人口逐年增加,領牌數近三年都年均1.5萬輛以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大貨車、大客車汰舊換新,刺激車輛換購需求;國人愈來愈注重醫療品質與器材精密度,醫院診所對於醫療設備分期與租賃需求日增,這些都顯示出分期租賃市場潛力高,是和潤可積極發展的市場。
問:和運租車未來發展重點?
答:長租方面上,積極拓展個人租賃業務,讓消費者在購車時有更多的選擇方案,甚至讓客戶能夠透過租賃來賺錢。在中古車方面,建置更完整的中古車價值鏈,從拍賣平台、買賣、維修到報廢,讓客戶享受一站式中古車服務。在短租方面,以和雲行動服務持續深耕行動服務,擴大服務類別,從機車、停車場,甚至到電能網,滿足各類型客戶的需求。
問:對於未來的規劃?
答:汽車市場無論是生產或是銷售以及使用的型態都快速在改變。當年我們是集團多角化經營的開始,如今更是集團因應市場結構改變的前鋒,在擴展業務,擴大涵蓋範圍,或是藉由租賃、共享事業因應市場趨勢的改變。就像母公司期待和潤、和運可以跳脫汽車事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和潤、和運也是這樣積極努力要完成此目標。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