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摩根投信 | 2025/05/12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6385124 | 唐德瑜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0年05月06日
星期三
星期三
亞股外資賣超 台韓成淨流出重心 |摩根投信
就算新冠疫情在歐美各地出現了疫情趨緩現象,但世界各國疫情的上下起伏,並沒有增加市場對經濟復原的信心,而歐美各國也沒有因為疫情趨緩而宣布解除封城,反而還把原來的社交隔離措施延長到5月中旬。這個情況引發了市場對經濟復原的擔憂,也讓亞股再次面臨外資的賣超壓力,除了中國A股以外,亞洲各地股市在上周依舊面臨外資淨流出的壓力。
根據統計,過去一周以來外資僅對中國A股買超3.42億美元,但對其他亞洲股市則是持續淨流出;若以全年至今的資金流向來看,今年來外資在亞股中僅買超中國A股43.57億美元,但是對台灣與韓國股市的賣超金額,今年來累計卻分別高達187.98億美元與177.24億美元,就算把在印度與東協各國今年以來賣超的金額加總,都不如外資在台、韓兩地任一市場今年來的賣超金額,可見若要看到外資對亞股重拾信心,東北亞股市將是關鍵指標。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中國和韓國是最早受到病毒打擊的國家之一,而兩國在復工之後,感染率仍維持於低水平,若將中、韓的抗疫路線圖套用於西方經濟體,那麼全球經濟下行的情況將持續至今年年中,且在這種情況下,失業率將上升4至6個百分點,而復甦則在2020年下半年才開始。
林雅慧補充,觀察過去歷史經驗,中國信貸寬鬆可謂亞洲經濟與股市的領先指標。中國自年初即已率先啟動全面降準,更在疫情升溫後快速注資市場,因此若疫情真的緩和,會優先看好當前具有充分流動性的中國市場,其次是受中國流動性外溢效果而帶動的東協國家。
林雅慧表示,各國的財政政策已箭在弦上,但這些政策要真正發酵,前提是仰賴疫情的控制與醫療的進展。所以投資人這時候除了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之外,更要留意科技與醫療等股票長期投資的潛力,對亞洲股市的配置宜採高息股票優先的收益策略,再輔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介入成長型的股票。(康?皇)
根據統計,過去一周以來外資僅對中國A股買超3.42億美元,但對其他亞洲股市則是持續淨流出;若以全年至今的資金流向來看,今年來外資在亞股中僅買超中國A股43.57億美元,但是對台灣與韓國股市的賣超金額,今年來累計卻分別高達187.98億美元與177.24億美元,就算把在印度與東協各國今年以來賣超的金額加總,都不如外資在台、韓兩地任一市場今年來的賣超金額,可見若要看到外資對亞股重拾信心,東北亞股市將是關鍵指標。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中國和韓國是最早受到病毒打擊的國家之一,而兩國在復工之後,感染率仍維持於低水平,若將中、韓的抗疫路線圖套用於西方經濟體,那麼全球經濟下行的情況將持續至今年年中,且在這種情況下,失業率將上升4至6個百分點,而復甦則在2020年下半年才開始。
林雅慧補充,觀察過去歷史經驗,中國信貸寬鬆可謂亞洲經濟與股市的領先指標。中國自年初即已率先啟動全面降準,更在疫情升溫後快速注資市場,因此若疫情真的緩和,會優先看好當前具有充分流動性的中國市場,其次是受中國流動性外溢效果而帶動的東協國家。
林雅慧表示,各國的財政政策已箭在弦上,但這些政策要真正發酵,前提是仰賴疫情的控制與醫療的進展。所以投資人這時候除了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之外,更要留意科技與醫療等股票長期投資的潛力,對亞洲股市的配置宜採高息股票優先的收益策略,再輔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介入成長型的股票。(康?皇)
下一則:摩根投信:半導體復甦 台股最吸金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