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和平電力 | 2025/08/17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3,545,215,23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6096852 | 張安平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一
缺地、缺電、環評...外商怕怕 |和平電力
去年520蔡政府上任以來,極力要兌現2025年非核家園政治支票,不但傾全力推動太陽能及離岸風電等新能源,面臨限電危機,只能不斷調增火力電廠比率,與節能減碳政策背道而馳;甚至自廢武功提前減核,放任檢修完成核一1號機,核二廠2號機165萬千瓦電力不用,寧可減少逾4%備轉容量,卻教公家機關這二周下午1∼3點關冷氣,揮汗如雨辦公,減損行政效率。
一座和平電塔倒塔,台灣投資環境的供電脆弱,曝露無遺,但並非需求擴增,而是堅持「非核」政治選擇所造成。看在國內外企業眼裡,台灣走鋼索似的供電情勢嚴峻,即使大力推動新能源,其非基載的特性,也會嚇跑一群投資者。
除電力外,土地障礙問題恐需全面盤點策略。有些傳產升級困難要緊縮規模,但有意擴廠的科技產業,卻面臨毗鄰地不足窘況,並不是祭出彰濱崙尾區1千公頃的供給面所能解決。台灣產業供應鏈聚落如何與都市規劃、國土計畫取得衡平解決之道,恐怕迫在眉睫。
再者,環評制度蔡政府雖亟欲展現改革用心,惟日前環保署審查離岸風電環評時,德商PWD集團因白海豚問題暫緩開發,主動撤案,其實緣由環評審查時,政府部會公布的白海豚棲息範圍前後不一,為免影響日後其他離岸風電開發案,廠商委曲求全。環評過程類似這種政治不確定風險,令外商躊躇不前。
水電土地環評等投資基本要素若無法讓國內外企業放心,恐怕5+2新產業政策猶未發酵,連既有傳統產業也用腳投票外移,那就不得不令人憂心台灣現產業空洞化危機。
下一則:電荒受惠股 市場交投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