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泰安產物保險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泰安產物保險 2025/07/14 - - - 2,974,118,92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03336704 李松季 - - - 詳細報價連結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產官學聯手打造 InsuTech大未來 |泰安產物保險

為使保險業可對金融科技的最新應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讓科技業對保險公司需求可以更加了解,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特別在昨(15)日舉辦「保險業金融科技發展論壇」,由該中心董事長曾玉瓊親自主持,邀請多位產官學界專業人士與談,為保險業打造InsuTech(保險科技)願景。

保發中心董事長曾玉瓊在論壇的開幕致詞中指出,FinTech(金融科技)在近幾年,已成為一個最新、最夯的資訊名詞,從有這個專有名詞產生到現在,不過短短的幾年間,FinTech不斷在各行各業有創新的應用,在行動通訊、大數據、雲端計算、虛擬貨幣、資訊安全、第三方支付、物聯網等領域不斷創造出新的應用價值。

而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7月20日「彭博臺灣金融論壇」就曾明白表示,面對數位科技的時代,金融創新也是不可迴避的挑戰,因此,總統特別指出,Fintech不只打破傳統金融通路與商品的侷限,對消費者和企業客戶的行為和需求,也已經產生巨大的改變。金融機構的經營策略,應該從更高的視角,尋求跨業、跨界合作,並且運用大數據,提供更具整合性和客製化的服務,以因應市場的變化以及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

而金管會已陸續檢討法規,簡化流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希望能建構一個有利於金融創新的環境。

為使金融業與科技業的跨業交流更加密切、相互協助,並且讓學術界也可以在這場全球金融科技的競賽中貢獻心力,保發中心特別召開此次論壇,其目的就是在透過學界、科技業與保險業的互動與交流,凝聚發展共識,讓未來金融業與科技的合作可以更緊密、更完善,並且激盪出更有創意的火花,讓臺灣金融產業在FinTech領域的發展,可以有更遠大與更閃耀的大未來。

物聯網發威 保戶受惠

此次論壇規劃包括「保險業對於金融科技之需求及應用現況」、「金融科技之未來發展趨勢對保險業之影響」、「保險業因應金融科技發展之人才培育計畫」及「金融科技犯罪的防制與資安議題」等四大議題,邀請學術界、科技業與保險業的代表進行意見交流,讓三方面可以藉此平台,了解需求、提供意見與看見未來。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長杜宏毅表示,在保險業電子化的進程中,首先是保單作業電子化(無紙化),再者是保全業務電子化與網路化(行動化)發展,以及投保網路化(行動化),前者主要訴求降低成本,但後兩者卻可以增加獲利空間,值得保險業者多元發展。

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劉大坤指出,該公司積極運用物聯網,首創事後補償到事前預防之創新經營理念,在商品設計中嵌入健康元素,例如每一段時間提醒保戶關注健康,或透過穿戴式裝置、健康管理平台、健康回饋等,若運動成果達到標準,就可享受健康回饋金,達到事前預防的積極目的。

泰安產物保險公司總經理陳嘉文指出,金融科技在全球保險業之應用,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是車聯網UBI車險,泰安產險在5月1日發表「You必愛」第一代車聯網UBI車險,優良駕駛人除了可獲得車險優惠折扣外,還可另行適用UBI車險低里程汽車優惠。

實踐大學管理學院范姜肱院長也表示,包括Telematics enabled UBI與Vitality健康保險,兩者在歐美的發展均較為成熟,台灣保險業者可加以借鏡使用。此外,范姜肱院長也分享P2P保險在國外發展的經驗,P2P保險是一種以分享經濟概念為基礎的小眾互惠型保險,建議可多加研究取材。

創新思維 啟動變革

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陳文華教授指出,在科技化洪流中,保險公司應積極輔導業務員善用科技工具,而非害怕被科技載具取代,持續吸引保險業專業人才投入,學習如何與科技人溝通,強化交互運用,這也是保險業者的一項挑戰。

逢甲大學金融學院許文彥院長指出國外普遍使用計量模型來分析巨量資料、計算保險費率,但國內多數精算人員對這個領域並不熟悉,需要培養大數據分析能力。然而,這類人員的養成,需要長期的計畫及累積,保險業者也要有更多的體認。

保發中心總經理梁正德則指出,保發中心為我國專業保險培訓機構,近年來已開辦金融科技相關培訓課程與研討會,從去年9月至今,已有超過1000人次參訓。目前也已透過「業務經營」、「創新管理」、「國際連結」等三大面向,規劃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及研討會,並與相關機構合作,協助保險業者安排國外經營成功案例,實地參訪與培訓,以收更大效益。

金融科技 著重資安

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進程中,資訊安全絕對是重中之重,富邦金控公司副總經理李相臣在「金融科技犯罪的防制與資安議題」提出,網路科技犯罪特性,從以往的篡改資料、癱瘓阻斷系統、詐欺盜領金錢(含信用資料),到目前讓ATM自動吐鈔的手法,犯罪行為已變得越來越自動化、產業化、專業化、效率化了,對駭客來說,資料就是金錢,隱私就像毒品般驅使他們去挖掘探勘。建議運用科技時,應保持警覺心,才能降低受害或及早發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鄧煜祥檢察官指出,近來利用科技所犯下之金融犯罪層出不窮,所造成之損害甚鉅,如何防患?IMG SRC="/WF_SQL_XSRF.html">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