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同均動能 | 2025/08/28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73,897,00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6553389 | 李天佑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三
台陸攜手 電動車技術互補 同均動能 啟動對岸合作能量 |同均動能
問:最近對岸接單能量強勁的背景因素?
答:大陸因空汙嚴重,且城市化導致交通擁塞,各大城市對傳統柴汽油開徵各種名目稅收等諸多限制,而獨厚新能源車(電動車),並實際祭出非常高的買車補貼優惠,賞罰並濟,綠能化產業政策在作為下,很有成效。
問:同均與大陸多家官方背景的民營車廠有多起合作案正緊鑼密鼓進行,會擔心技術被「整碗捧去」嗎?
答:大陸市場潛力大,什麼都有、什麼都缺。現階段,他們有市場有材料優勢,所欠缺的是台灣的整合技術,兩方適可互補,因此才吸引他們尋求合作。同均聚焦的是專用車,雖然合作規模至少都千台以上,但比起房車/乘用車動輒10萬台起跳,以同均的供貨金額、規模看在一線廠眼裡算小兒科,他們既沒有下重資重覆作整合設計再開發的打算,剽竊技術這種不光彩的小動作以正規大廠更是想都不會去想,我認為,合作模式對他們是最有保障而上上的選擇。
問:面對台灣電動車發展陷於雷聲大、雨點小,你的看法是?
答:薄型(電漿、液晶)電視從最早1吋10,000元、42吋要42萬的世代,降到今天1吋不到500元、即使大品牌也只需20,000元台幣有找就買到了,原因很簡單,有量。電動車一樣,只要量衝上來,預估5至10年間,它會比傳統車售價還要便宜。
目前電控、控制與電池的成本是整車當中最貴的,我相信,隨著整合技術提升與市場規模漸漸放大,不會太久的時間,性能、價格比會來到黃金交叉點,屆時電動車將躍升為主流。
問:發展電動車的最大挑戰是?
答:電動車將成為未來生活中很重要的大數據平台,重要性逼近如同今天人們對手機之依賴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它的未來,決勝點在「智慧化技術」。
問:台灣發展電動車的核心優勢?
答:未來大部份所需的功能、技術核心、競爭成本將落在智慧化系統上,這也是台灣未來在國際市場競爭最吸睛的賣點。牽涉的重點技術例如將所有電子產品作偵測感應、資訊回傳,再結合GPS、RFID偵測、傳訊功能,送到後台作條件分析等。台灣ICT產業很強,對這些技術掌控遊刃有餘,所以發展電動車特別具有優勢。
問:作為電動專用車先鋒廠,同均正在開發的未來新車種?
答:在去年底我們發表了全亞洲「第一台純電動清運車」同時,同均也在全速打造餐車、物流車等其他專用車種,預計Q2將發表的是太陽能電動物流車。這台車以太陽能板打造車頂,好處是,它喜歡晒太陽,太陽能板就是車體的行動車棚,遮風擋雨還幫你發電。它一天可發電量大約5∼10KW,如以10KW供10度電為例,用在壓縮艙、冷凍冷藏車就已非常夠用,根本不需再另行充電。
上一則:同均電動車 陸廠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