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智微科技 | 2025/05/0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604,753,5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2901841 | 劉立國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4年06月30日
星期一
星期一
SSD控制IC布局收割 智微獲模組廠大單 |智微科技
NAND Flash控制IC廠智微(4925)今年受惠於固態硬碟(SSD)需求爆發,在USB 3.1、SATA III、PCI Express(PCIe)等3大傳輸介面SSD控制IC布局進入收割期。由於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收購A vago旗下LSI快閃記憶體事業後,控制IC市場大洗牌,智微SSD控制I C率先支援英特爾及美光16奈米、東芝及新帝第2代19奈米(A19)NA ND Flash,可望獲金士頓、創見等模組大廠訂單。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個人名義投資並擔任智微董事長,雖然去年營運表現不盡理想,但今年在SSD控制IC技術及產品線上均有所突破。同時,希捷併購Avago旗下LSI的加速解決方案事業部及快閃記憶體組件事業部,引發NAND Flash控制IC市場大洗牌,由於希捷完成併購之後,SSD控制IC恐將不再對外出貨,因此模組廠已開始尋找新的SS D控制IC供應商,包括智微、慧榮、群聯等均積極搶單。
智微今年推出JMF670/670H等新一代SATA III介面的SSD控制IC,不僅可支援高達512GB容量SSD,更重要是領先競爭同業,率先支援英特爾及美光16奈米、東芝及新帝A19奈米NAND Flash晶片。該產品線將在7月開始量產出貨,已吸引金士頓、創見、威剛等記憶體模組大廠青睞及認證。
蘋果去年推出Macbook Air採用的SSD,已率先將傳輸介面由SATAI II轉換為傳輸速度更快的PCIe接口,加上微軟Windows 8.1及英特爾 14奈米Broadwell處理器均開始支援PCIe介面,業界看好SSD接口今年將由SATA III過渡到PCIe。
智微今年也推出PCIe介面SSD控制IC,包括同時支援SATA III及雙通道PCIe Gen 2接口的JMF810、以及可提高每秒傳輸速度達20Gb的四通道PCIe Gen 2接口的JMF811等。為了搶先布局,智微JMF810/811均支援最新版TCL及3D MLC規格NAND Flash,今年底也會開始卡位USB3 .1市場。
法人表示,智微去年SSD控制IC出貨量超過400萬顆,今年由於技術能力再提升,包括SATA III介面支援美光、東芝等最新製程NAND Fl ash,以及成功轉進PCIe介面SSD市場,加上希捷併購案引發市場洗牌,智微的SSD控制IC今年下半年應可順利打進金士頓、創見、威剛等大廠供應鏈,看好今年出貨量有機會較去年成長逾5成。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個人名義投資並擔任智微董事長,雖然去年營運表現不盡理想,但今年在SSD控制IC技術及產品線上均有所突破。同時,希捷併購Avago旗下LSI的加速解決方案事業部及快閃記憶體組件事業部,引發NAND Flash控制IC市場大洗牌,由於希捷完成併購之後,SSD控制IC恐將不再對外出貨,因此模組廠已開始尋找新的SS D控制IC供應商,包括智微、慧榮、群聯等均積極搶單。
智微今年推出JMF670/670H等新一代SATA III介面的SSD控制IC,不僅可支援高達512GB容量SSD,更重要是領先競爭同業,率先支援英特爾及美光16奈米、東芝及新帝A19奈米NAND Flash晶片。該產品線將在7月開始量產出貨,已吸引金士頓、創見、威剛等記憶體模組大廠青睞及認證。
蘋果去年推出Macbook Air採用的SSD,已率先將傳輸介面由SATAI II轉換為傳輸速度更快的PCIe接口,加上微軟Windows 8.1及英特爾 14奈米Broadwell處理器均開始支援PCIe介面,業界看好SSD接口今年將由SATA III過渡到PCIe。
智微今年也推出PCIe介面SSD控制IC,包括同時支援SATA III及雙通道PCIe Gen 2接口的JMF810、以及可提高每秒傳輸速度達20Gb的四通道PCIe Gen 2接口的JMF811等。為了搶先布局,智微JMF810/811均支援最新版TCL及3D MLC規格NAND Flash,今年底也會開始卡位USB3 .1市場。
法人表示,智微去年SSD控制IC出貨量超過400萬顆,今年由於技術能力再提升,包括SATA III介面支援美光、東芝等最新製程NAND Fl ash,以及成功轉進PCIe介面SSD市場,加上希捷併購案引發市場洗牌,智微的SSD控制IC今年下半年應可順利打進金士頓、創見、威剛等大廠供應鏈,看好今年出貨量有機會較去年成長逾5成。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