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康迅數位整合 | 2025/07/23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五
為企業與稻農搭橋 |康迅數位整合
司PayEasy總經理林坤正卻是默默透過商業手段推動「我的一畝田
」,以認養制度在稻農和企業間搭起橋樑,2年來稻農不僅保住了
水稻田,甚至開花結果、陸續建起自己的品牌。
上個月在宜蘭有超過300名來自企業與一般家庭的認養者,熱
情參與99年1期稻作「回娘家」活動,因為他們所認養的稻作這幾
天會陸續收成。
企業認養助農民提升米價
「我的一畝田」是PayEasy推動的稻田認養平台,媒介稻農公
司所屬8縣、38位稻農,與企業及一般家庭直接契作,提供當期、
單一品種的優質台灣米,98年7月至今已媒合150家企業、248個家
庭,累計白米交貨金額逾5,200萬元,台新金、明基友達、英業達
、廣達都是認養戶。
活動的背後有很深的意涵,林坤正說,台灣嘉南平原原為海
埔新生地,洪水、乾旱、鹽害嚴重,為了改善環境,日本人早在
80幾年前就由技師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讓嘉南
平原變成良田、廣種水稻,因為水田對地力和地下水涵養最有幫
助。不料80幾年來的努力,卻在近幾年因為水稻的大量休耕,讓
大自然環境面臨劇變。
由於台灣加入WTO時承諾開放稻米進口,雖然採配額關稅,
但進口米還是比台灣米便宜一大截,林坤正說,「我接觸稻農後
才知道,原來平時在量販店買的米,有3到5成是摻雜外國米,或
者是非當期的陳米,所以價格可以殺到很低,每公斤只要3、40元
,而稻農種出來的純種台灣米每公斤要100多元,價格根本無法競
爭」,為了怕稻農種太多賣不出去,農委會只好鼓勵休耕,每年
為此還要補貼100多億元。
要根本解決這個荒謬的問題,讓農地從補貼、休耕、傷害環
境的惡性循環,回到良性循環,林坤正一層層剖析後發現,這不
能靠政府、農民,也不能只叫企業捐出愛心,必須透過商業手段
來證明農地的價值,而農地的價值源自稻子要有價值、稻子的價
值則源自要有通路、品質要被肯定,因此問題的癥結是:要讓台
灣的米能在市場上競爭。
找到問題的源頭後,林坤正開始擬訂戰略,第一步先和稻農
們自己組成的小糧商─稻農公司合作,他發現,糧商的乾燥機、
打穀機都是大型的,收了各地稻農的米以後再一起打,如果要維
持稻農要求的「自己田裡的米不要跟別人的混雜」,必須要用小
型乾燥機和小包裝,成本也會很高,只賣給家庭根本做不起來,
必須要透過企業認養,把米變成禮品。
有了想法,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達成?林坤正表示,既然是
禮品,就要考慮「這個禮品要跟誰競爭?」,要讓企業從送酒類
等禮盒,轉為送米這個禮品,「就要讓企業認為送這個禮有體面
,且有特殊的意義在,不能只用環保的理念就要企業買單,必須
要從企業的價值來看這個問題,因此要去創造一些附加價值。」
林坤正表示,企業認養一塊田是18萬元,面積0.5公頃,若採
無毒耕作則是20萬元,「認養後這塊田當期收穫就是你的,員工
可以去插秧、割稻,收成後的包裝上會印上公司的Logo,企業員
工的活動照片也可以印上去」,收成的米採用精緻小包裝,一盒
6包1台斤的米,平均每盒約370元,「和其他量販店的米比起來
很貴,但如果從禮盒的角度來看,就很便宜了」。
他認為,有了商業價值,才可能進一步跟企業談,買這些米
可減少休耕、讓農村生機復甦、讓水稻田能去涵養土壤的水份,
「這些都是後面的議題了。」
身體力行找出流程癥結
為了發現問題,林坤正在決定做企業認養的前半年,還親自
帶著公司的員工到宜蘭先去認養一期,從插秧、割稻到打穀,把
活動的安排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實地走過一遍,「像一畝田的包裝
,如何做出同一版型,又可配合不同公司印上照片和Logo的設計
,都要有一套的流程,必須實際去了解才知道。」
除了企業的認養,剛開始和稻農的溝通也是個問題,「企業
認養必須安排他們插秧、割稻,有些稻農不願意,認為自己種田
就好,幹嘛還要招待這些都市人?我們就要讓他們知道,邀請人
家來是有意義的,可以直接和客戶接觸,對以後的銷售是有幫助
的。」
另外就是合約,包括銷售價格、遇到自然災害可能無法交出
稻子的風險承擔、甚至連田間驗毒的流程,都有一些歧見,「因
為他們很質樸,認為白紙黑字寫上就一定要做得到。」不過稻農
們一旦接受了新觀念,善的循環也就開始
了。
林坤正舉例,為了要讓企
業員工能看到田地插秧的樣
子,必須拍照秀在網頁上,
宜蘭有個5、60歲農民,為了
這個案子去學photoshop,
很多稻農家裡的小孩也開始
回來幫忙架設網站、做網頁和企業溝通,甚至開始做出了屬
於自己的品牌。就像PayEasy當年幫魚池鄉賣紅茶,最後帶動一群
年輕人回到那裡開茶藝館、咖啡廳,並帶動觀光一樣,農地的循
環也逐漸開啟。
有了比休耕更多的利潤,稻
上一則:創立稻農公司對抗糧商
下一則:移植台灣經驗 美妝網風靡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