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安聯投信 | 2025/07/2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00,000,00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6841958 | 段嘉薇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三
絕地大反攻 亞股跑第一 |安聯投信
備「受傷最輕」、「位處供應鏈中前端」、「土豆效應」等三大
條件,經濟可望領先復甦。
彭博資訊統計,全球主要股市率先回到去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閉
前,或接近去年9月15日股市位置的股市,幾乎都是亞洲國家。
中國上證指數已領先回到去年9月15日的高點,昨(14)日再創下
波段新高;台灣加權指數昨也收在波段高點,距離去年9月15日
6,000點附近,僅一步之遙;其餘如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股市
指數,也接近去年9月15的位置。
近一個月亞洲股市表現強勢
,MSCI金磚四國指數、MSCI新興亞洲指數、MSCI亞太不含日本等
都有超過20%以上的漲幅,表現相當亮麗,從去年低點以來更普遍
都有逾30%至40%的漲幅。
德盛安聯亞洲動態策略基金經理人黃廷偉表示,年初急單到亞洲
國家祭出政策刺激景氣,似乎已經開始看到成果,尤其以中國為
首的亞洲國家,今年以來股市表現相當強勁,不單是中國、台灣
、南韓,甚至連日本也逼近9,000點大關,反應經濟回穩的好現象
。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沅易指出,亞洲具備三個成長
條件:一是亞洲在金融海嘯中受傷的程度最輕微,到目前為止全
球在次貸中的總損失達1兆2,589億美元。
其中北美洲損失8,475億美元,歐洲損失3,837億美元,反觀亞洲
僅損失357億美元,而至今年3月下旬為止,亞洲已獲696億美元的
資本挹注,是全球唯一挹資超越損失的地區。其次是亞洲產業以
製造業為主,多屬供應鏈的中前段,只要景氣一有好轉,終端需
求有回溫,亞太地區的產業將最先反應。
第三是「土豆效應」成形,全球經歷去年的金融海嘯過後,消費
者對中低價位產品需求大增,將帶動中國或亞洲製產品銷售量與
價格同時上升,此外,一些國際大廠為壓縮成本,也將訂單外包
給亞洲代工廠,都使亞洲企業先得利。
陳沅易強調,消費者捨棄奢侈品轉向中低價位產品,從近期各大
廠商將低價產品轉向歐美市場發售並大受歡迎,即可看出「土豆
效應」。
下一則:全球七大券商 齊喊中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