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星期四
集邦:各家減產30%才夠 |集邦科技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集邦科技 | 2025/10/1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60,783,53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70566970 | 林啓東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繼力晶、茂德之後,南科、華亞科也宣布減產,減產幅度高達
20%,目前全球DRAM廠合計減產幅度已有15%以上,不過集邦科
技認為,廠商減產幅度還不夠,未來勢必減產30%以上,且20%以
上的長期性產能退出市場,才有助明年產業復甦。
DRAM交易商集邦科技表示,目前DRAM市場供過於求幅度超過
10%,再加上廠商手中的庫存,DRAM廠必須減產30%以上才能讓
供需逐步回到平衡。不過,即便是高達30%以上的減產,若在一
季價格短期回穩後,若廠商又恢復全線生產,市場將又回復到供
過於求的狀況。
分析師指出,目前全球DRAM廠第三季12吋月投片量平均124萬片
,不過預估在未來三個月內,月投片量至少要降到100萬片,才能
消耗庫存,且在需求成長減緩下,明年DRAM供給成長也必須降到
30%以下,方有助於整體產業復甦。
國內自力晶在9月喊出減產10%以上後,茂德也計劃年底前停止8吋
廠運轉,估計將因此減少產出15%,南科、華亞科昨天也宣布減
產20%,若再加上日本爾必達減產15%、韓國海力士減產20%,及
韓國三星今年位元成長減少10%,目前全球DRAM廠的減產幅度
已超過15%。
不過,對於目前廠商減產的進度,集邦認為還不夠。集邦表示,
以9月來看,模組廠、現貨市場等其他買方平均庫存達一個月,
在消耗庫存並減少DRAM採購量下,DRAM廠於9、10月的產出無
法全數銷售,庫存將拉高。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下,個
人電腦DRAM搭載量主流已達2GB以上,需求量成長將大幅減弱。
集邦科技指出,DRAM產能必須有20%以上長期性的退出、新產能
增加減緩、50奈米轉進延後,才有機會再回到供需平衡的情況,
DRAM價格也才有可能回到廠商總成本以上。但經過這樣的調整
,短期內仍難以期待DRAM廠回到獲利狀態,一切將視產能退出
的狀況而定。
集邦認為,未來DRAM產能變化仍有幾個觀察重點須注意,包括
美光(Micron)確定拿下奇夢達(Qimonda)在華亞科的股權後,
華亞科在6個月後全數轉為美光技術,8個月後全面停止供貨給奇
夢達。預估華亞科在未來半年,每月產能將有20%做技術轉換.,
而每月產能減少2.5萬片左右。另外,奇夢達在出脫華亞科後,
其德國、美國廠的產能規劃以及華邦電的代工產能,總計近10萬
片的12吋月產能,是市場供給變化的一大變數。
20%,目前全球DRAM廠合計減產幅度已有15%以上,不過集邦科
技認為,廠商減產幅度還不夠,未來勢必減產30%以上,且20%以
上的長期性產能退出市場,才有助明年產業復甦。
DRAM交易商集邦科技表示,目前DRAM市場供過於求幅度超過
10%,再加上廠商手中的庫存,DRAM廠必須減產30%以上才能讓
供需逐步回到平衡。不過,即便是高達30%以上的減產,若在一
季價格短期回穩後,若廠商又恢復全線生產,市場將又回復到供
過於求的狀況。
分析師指出,目前全球DRAM廠第三季12吋月投片量平均124萬片
,不過預估在未來三個月內,月投片量至少要降到100萬片,才能
消耗庫存,且在需求成長減緩下,明年DRAM供給成長也必須降到
30%以下,方有助於整體產業復甦。
國內自力晶在9月喊出減產10%以上後,茂德也計劃年底前停止8吋
廠運轉,估計將因此減少產出15%,南科、華亞科昨天也宣布減
產20%,若再加上日本爾必達減產15%、韓國海力士減產20%,及
韓國三星今年位元成長減少10%,目前全球DRAM廠的減產幅度
已超過15%。
不過,對於目前廠商減產的進度,集邦認為還不夠。集邦表示,
以9月來看,模組廠、現貨市場等其他買方平均庫存達一個月,
在消耗庫存並減少DRAM採購量下,DRAM廠於9、10月的產出無
法全數銷售,庫存將拉高。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下,個
人電腦DRAM搭載量主流已達2GB以上,需求量成長將大幅減弱。
集邦科技指出,DRAM產能必須有20%以上長期性的退出、新產能
增加減緩、50奈米轉進延後,才有機會再回到供需平衡的情況,
DRAM價格也才有可能回到廠商總成本以上。但經過這樣的調整
,短期內仍難以期待DRAM廠回到獲利狀態,一切將視產能退出
的狀況而定。
集邦認為,未來DRAM產能變化仍有幾個觀察重點須注意,包括
美光(Micron)確定拿下奇夢達(Qimonda)在華亞科的股權後,
華亞科在6個月後全數轉為美光技術,8個月後全面停止供貨給奇
夢達。預估華亞科在未來半年,每月產能將有20%做技術轉換.,
而每月產能減少2.5萬片左右。另外,奇夢達在出脫華亞科後,
其德國、美國廠的產能規劃以及華邦電的代工產能,總計近10萬
片的12吋月產能,是市場供給變化的一大變數。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