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全國農業金庫 | 2025/05/2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26,965,034,94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27253935 | 簡展穎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08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星期二
名家觀點》農業金庫之困境與突破 |全國農業金庫
2003年中華經濟研究院、農訓協會及台灣金融研訓院協助成立全
國農業金庫時,為了達成12萬農漁民參與的「一一二三—與農共生
」大遊行訴求目標,將其定位為一準政策型行庫(至少在政府資
金尚未完全退出農業金庫前)。
持平而言,目前農業金庫所肩負的政策任務,在國內行庫無人能
出其右。除了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幫助農漁會信用部開創更多財
業務來源,如輔導農漁會信用部投資有價證券、與農漁會信用部
合作辦理聯合貸款、不動產信託及保險業務,更須投注心力協助
信用部清理不良放款,使農漁會信用部經營體質逐步改善,讓申
辦專案農貸的數十萬戶農漁民直接受惠。
目前,全體農漁會信用部逾放比率已由三年前農業金庫開業時的
13.48%,迅速降至目前的5.79%;存放比率則由39.11%提升至
51.53%。直至目前,農業金庫即使沒有功勞,也應有值得嘉獎之
處。
農業金庫的資金取於農民、亦用於農民。不過,農業界在農業金
庫既扮演股東(各農會共投入98億元資本,占49%)、又扮演被
輔導的角色,原本即存有若干衝突。舉例而言,農業金庫成立兩
年內,即湧入4,000億元轉存款,其中逾98%屬較高利息的定期存
款,較諸一般行庫有相當比重的活存及活儲,金庫的利息負擔相
對沉重;如何有效率去化龐大轉存款更是一項高度挑戰。
目前農業金庫最大困境,除了資金龐大,苦無分支據點亦是其發
展的一大問題。由於完全沒有分支機構,相較一般金融機構高達
八成的存放比,農業金庫僅約一成五;金庫於人員編制及據點不
足的限制下,須將轉存款資金30%轉存中央銀行,另秉持「保本
優先、穩定收益」原則,將資金投資於風險度較低的國內外固定
收益型有價證券。
次貸危機雖多少波及金庫,惟因金庫屬於新成立的行庫,外匯操
作額度有限,加上緊急啟動相關重整計畫及外幣保護措施,故認
列損失相當有限,絕非外界訛傳達半數資本額的誇大損失。
展望未來,立法院已於4月下旬三讀通過修正存款保險條例,將農
漁會信用部依農業金融法規定轉存到全國農業金庫的轉存款,納
入中央存款保險保障,避免被轉存金融機構發生問題時,基層金
融機構損失慘重;惟院會亦同時通過附帶決議,限期改善不合理
要求農漁會信用部強制轉存農業金庫銀行的限制,假若農業金融
法因此快馬加鞭修法,多少可解決金庫最大難題。
分行擴展亦需中央相關部會突破舊有思維,方能有所進展。亦即
只要金庫能夠提出其分行能與現有農漁會信用部合創雙贏的策略
與作法,則應放手讓其適度設立分行,而非以國內已存在
over-banking的情形,一味駁回。
另外,因金庫在農漁產業方面的背景較強,加上其資金來源大多
為向特定人(即農漁會信用部)吸收的轉存款,故農業金庫可走
向類似工業銀行偏向(農林漁牧相關)直接投資業務。換言之,
政府必須加快之前已有構思的「農業科技創業投資計畫」,讓金
庫得以透過結合專業投資評估及產業分析,引領農漁會資金進入
農業科技的浩瀚領域,並創造全球缺糧陰影下,台灣未來的農業
發展願景。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
國農業金庫時,為了達成12萬農漁民參與的「一一二三—與農共生
」大遊行訴求目標,將其定位為一準政策型行庫(至少在政府資
金尚未完全退出農業金庫前)。
持平而言,目前農業金庫所肩負的政策任務,在國內行庫無人能
出其右。除了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幫助農漁會信用部開創更多財
業務來源,如輔導農漁會信用部投資有價證券、與農漁會信用部
合作辦理聯合貸款、不動產信託及保險業務,更須投注心力協助
信用部清理不良放款,使農漁會信用部經營體質逐步改善,讓申
辦專案農貸的數十萬戶農漁民直接受惠。
目前,全體農漁會信用部逾放比率已由三年前農業金庫開業時的
13.48%,迅速降至目前的5.79%;存放比率則由39.11%提升至
51.53%。直至目前,農業金庫即使沒有功勞,也應有值得嘉獎之
處。
農業金庫的資金取於農民、亦用於農民。不過,農業界在農業金
庫既扮演股東(各農會共投入98億元資本,占49%)、又扮演被
輔導的角色,原本即存有若干衝突。舉例而言,農業金庫成立兩
年內,即湧入4,000億元轉存款,其中逾98%屬較高利息的定期存
款,較諸一般行庫有相當比重的活存及活儲,金庫的利息負擔相
對沉重;如何有效率去化龐大轉存款更是一項高度挑戰。
目前農業金庫最大困境,除了資金龐大,苦無分支據點亦是其發
展的一大問題。由於完全沒有分支機構,相較一般金融機構高達
八成的存放比,農業金庫僅約一成五;金庫於人員編制及據點不
足的限制下,須將轉存款資金30%轉存中央銀行,另秉持「保本
優先、穩定收益」原則,將資金投資於風險度較低的國內外固定
收益型有價證券。
次貸危機雖多少波及金庫,惟因金庫屬於新成立的行庫,外匯操
作額度有限,加上緊急啟動相關重整計畫及外幣保護措施,故認
列損失相當有限,絕非外界訛傳達半數資本額的誇大損失。
展望未來,立法院已於4月下旬三讀通過修正存款保險條例,將農
漁會信用部依農業金融法規定轉存到全國農業金庫的轉存款,納
入中央存款保險保障,避免被轉存金融機構發生問題時,基層金
融機構損失慘重;惟院會亦同時通過附帶決議,限期改善不合理
要求農漁會信用部強制轉存農業金庫銀行的限制,假若農業金融
法因此快馬加鞭修法,多少可解決金庫最大難題。
分行擴展亦需中央相關部會突破舊有思維,方能有所進展。亦即
只要金庫能夠提出其分行能與現有農漁會信用部合創雙贏的策略
與作法,則應放手讓其適度設立分行,而非以國內已存在
over-banking的情形,一味駁回。
另外,因金庫在農漁產業方面的背景較強,加上其資金來源大多
為向特定人(即農漁會信用部)吸收的轉存款,故農業金庫可走
向類似工業銀行偏向(農林漁牧相關)直接投資業務。換言之,
政府必須加快之前已有構思的「農業科技創業投資計畫」,讓金
庫得以透過結合專業投資評估及產業分析,引領農漁會資金進入
農業科技的浩瀚領域,並創造全球缺糧陰影下,台灣未來的農業
發展願景。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
上一則:蘇松輝接農業金庫總座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