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臺灣證券交易所 | 2025/05/17 | - | - | - | 11,586,718,68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9508 | 林修銘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創新資本 助力生醫新創 |臺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壯大台灣資本市場價值,以「雙主板」引擎驅動 創新動能培育在地獨角獸,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日前出席一場生技醫 療分享會中指出,目前創新板有17家掛牌企業,其中4家來自生醫領 域;鼓勵更多指標性企業成為上市家族的成員。
證交所上周舉辦今年第一場「創新資本領航,共創明日獨角獸」交 流分享會,邀請產官界集思廣益,為新創夥伴打造友善募資及投資環 境,與證交所攜手同行,邁向資本市場。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致詞時指出,透過資本市場提供生醫業 者發揮的舞台,並持續提供穩定資金流,有助於創造企業價值、產業 永續發展,更讓台灣成為孕育未來潛力獨角獸的搖籃。
政策打造友善環境
資方搭橋拓展國際商機
台灣生醫產業具競爭優勢,2023年市值突破1.6兆元,其中上市櫃 及興櫃的生醫企業達224家,去年營業額共7,554億元。國發會產業發 展處副處長陳瓊華指出,政府透過政策落實,包含加強培育及延攬生 醫跨域人才、優化法規環境、提供租稅優惠及國際鏈結等措施。
接著,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表示,目前台衫投資生醫科 技領域累計有32間公司,有7成是台灣企業。未來將持續深化台灣生 醫業者與國際的鏈結,特別是挖掘在新藥及創新醫材具國際競爭力的 團隊,促成更多生醫跨國合作案例。
迎接生醫新世代
借助掛牌登板擴大經營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提到,2021年證交所開設「台灣創新板」,希 望以「雙主板、雙引擎」的以大帶小模式,提升生技產業發展,目前 創新板有17家掛牌企業,其中有4家來自生醫領域;鼓勵更多指標性 企業成為上市家族的成員,證交所會持續扮演推動形塑新經濟產業的 平台,一同壯大產業發展。
近年生技產業市值的成長令人矚目。2021年上市市值為2,750億元 ,2023年底達5,111億元,截至今年6月18日,續創新高已達7,352億 元,遠超過當初設定的5,000億元目標。
對此林修銘提到:「登板的企業可以運用多元的財務工具,更理解 市場運作模式,對於公司治理從長遠角度有所助益,我們的目標是3 年內,將生技產業市值占比提升總占比的2%。」。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說,生醫企業有「三高」 特性:高度監管、高含量知識產權及高研發成本帶來的高風險。建議 在募資或併購過程,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及法律事務所的諮詢,以落實 盡職調查。
此次分享會邀請兩家上市代表,分享順利掛牌上市的成功心法。保 瑞董事長暨集團執行長盛保熙認為,邁向資本市場的審查階段,除評 估是否掌握核心技術,也會調查企業內稽內控、與股東關係等條件, 因此,他認為,明確規劃走向資本市場後的營運藍圖,積極與投資人 及股東溝通是不二法門。
鑽石生技投資董事長暨中天生技集團創辦人路孔明則表示,不論是 主管機關或投資方,都重視公司的公司治理策略、商業/獲利模式、 退場機制、風控能耐等關鍵指標,尤其生技產業的經營風險係數較高 ,這部分需向證交所及各界股東說明清楚,展現公司的差異化優勢。
擘劃創新資本藍圖
登板預備選手做足準備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說,一般板以「資本額+獲利」為核心條件, 適合已有穩定獲利的公發公司;至於創新板是以「市值」為核心,更 看重發展潛力及未來性,例如掌握核心技術但仍處研發階段、尚未有 營收的新藥研發公司,可選擇創新板提早進入資本市場把握先機。
次對談分別邀請三家處於「不同」階段的生醫業者,分享選擇登板 的動機。已登上創新板的沛爾生醫創辦人林成龍指出,受到國際合作 夥伴對財務資訊的嚴謹要求,認為登上創新板有助於取得廠商信任, 又能透過發行股票來留住人才。也因為公司成立第一天就與會計師事 務所合作落實稽查,申請登板過程才能在短短六周就通過。
已明確規劃各類新藥研發、臨床發展路徑,預計登上一般板的育世 博執行長蕭世嘉指出,他們採取產線多元化組合策略,以降低公司營 運可能的風險。之所以選擇在台灣掛牌而非美國,主因美國上市的申 請費用相對高(約台灣的10倍),且上市後監管規範框架相對比台灣 缺乏彈性,因此選擇台股作為走向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預計選擇登創新板的互貴興業,是提供電子醫材代工(CDMO)服務 的指標性業者,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加泳指出,十年前創立公司在 寫商業計畫時候,就把IPO設定為明確目標,也因為有具體方向更能 凝聚組織人心。加上醫療電子的供應鏈運作模式,比起消費性電子更 講究長期穩定,若能取得登板資格,有助於維繫與海外供應商的合作 關係。
證交所上周舉辦今年第一場「創新資本領航,共創明日獨角獸」交 流分享會,邀請產官界集思廣益,為新創夥伴打造友善募資及投資環 境,與證交所攜手同行,邁向資本市場。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致詞時指出,透過資本市場提供生醫業 者發揮的舞台,並持續提供穩定資金流,有助於創造企業價值、產業 永續發展,更讓台灣成為孕育未來潛力獨角獸的搖籃。
政策打造友善環境
資方搭橋拓展國際商機
台灣生醫產業具競爭優勢,2023年市值突破1.6兆元,其中上市櫃 及興櫃的生醫企業達224家,去年營業額共7,554億元。國發會產業發 展處副處長陳瓊華指出,政府透過政策落實,包含加強培育及延攬生 醫跨域人才、優化法規環境、提供租稅優惠及國際鏈結等措施。
接著,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表示,目前台衫投資生醫科 技領域累計有32間公司,有7成是台灣企業。未來將持續深化台灣生 醫業者與國際的鏈結,特別是挖掘在新藥及創新醫材具國際競爭力的 團隊,促成更多生醫跨國合作案例。
迎接生醫新世代
借助掛牌登板擴大經營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提到,2021年證交所開設「台灣創新板」,希 望以「雙主板、雙引擎」的以大帶小模式,提升生技產業發展,目前 創新板有17家掛牌企業,其中有4家來自生醫領域;鼓勵更多指標性 企業成為上市家族的成員,證交所會持續扮演推動形塑新經濟產業的 平台,一同壯大產業發展。
近年生技產業市值的成長令人矚目。2021年上市市值為2,750億元 ,2023年底達5,111億元,截至今年6月18日,續創新高已達7,352億 元,遠超過當初設定的5,000億元目標。
對此林修銘提到:「登板的企業可以運用多元的財務工具,更理解 市場運作模式,對於公司治理從長遠角度有所助益,我們的目標是3 年內,將生技產業市值占比提升總占比的2%。」。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說,生醫企業有「三高」 特性:高度監管、高含量知識產權及高研發成本帶來的高風險。建議 在募資或併購過程,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及法律事務所的諮詢,以落實 盡職調查。
此次分享會邀請兩家上市代表,分享順利掛牌上市的成功心法。保 瑞董事長暨集團執行長盛保熙認為,邁向資本市場的審查階段,除評 估是否掌握核心技術,也會調查企業內稽內控、與股東關係等條件, 因此,他認為,明確規劃走向資本市場後的營運藍圖,積極與投資人 及股東溝通是不二法門。
鑽石生技投資董事長暨中天生技集團創辦人路孔明則表示,不論是 主管機關或投資方,都重視公司的公司治理策略、商業/獲利模式、 退場機制、風控能耐等關鍵指標,尤其生技產業的經營風險係數較高 ,這部分需向證交所及各界股東說明清楚,展現公司的差異化優勢。
擘劃創新資本藍圖
登板預備選手做足準備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說,一般板以「資本額+獲利」為核心條件, 適合已有穩定獲利的公發公司;至於創新板是以「市值」為核心,更 看重發展潛力及未來性,例如掌握核心技術但仍處研發階段、尚未有 營收的新藥研發公司,可選擇創新板提早進入資本市場把握先機。
次對談分別邀請三家處於「不同」階段的生醫業者,分享選擇登板 的動機。已登上創新板的沛爾生醫創辦人林成龍指出,受到國際合作 夥伴對財務資訊的嚴謹要求,認為登上創新板有助於取得廠商信任, 又能透過發行股票來留住人才。也因為公司成立第一天就與會計師事 務所合作落實稽查,申請登板過程才能在短短六周就通過。
已明確規劃各類新藥研發、臨床發展路徑,預計登上一般板的育世 博執行長蕭世嘉指出,他們採取產線多元化組合策略,以降低公司營 運可能的風險。之所以選擇在台灣掛牌而非美國,主因美國上市的申 請費用相對高(約台灣的10倍),且上市後監管規範框架相對比台灣 缺乏彈性,因此選擇台股作為走向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預計選擇登創新板的互貴興業,是提供電子醫材代工(CDMO)服務 的指標性業者,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加泳指出,十年前創立公司在 寫商業計畫時候,就把IPO設定為明確目標,也因為有具體方向更能 凝聚組織人心。加上醫療電子的供應鏈運作模式,比起消費性電子更 講究長期穩定,若能取得登板資格,有助於維繫與海外供應商的合作 關係。
上一則:內控制度宣導 連辦四場
下一則:內控宣導週系列講座圓滿落幕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