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龍鋼鐵(公)公司新聞
中鋼表示,歐盟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中鋼成立專案,與螺絲大廠晉禾合作,供應由中龍電爐生產小鋼胚,再回中鋼軋延成盤線,電爐的碳排比高爐低很多,晉禾可滿足歐盟要求,上下游一起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鋼指出,原本由高爐與轉爐生產的鋼胚再抽線,會產生更高碳排,透過中龍電爐將碳排大幅減少,這批線材通過BSI英國標準協會第三方認證,並交付晉禾加工成六角螺絲。晉禾將依循PAS 2060作法進行碳中和宣告,同時進行第三方認證。
晉禾表示,取得與中鋼合作的專案盤線原料,主要提供給出口至歐洲客戶,滿足CBAM要求,表面看來這150公噸綠色低碳盤線只是一小步,卻是國內螺絲產業拚外銷出口的一大步。
中龍鋼鐵,這家在台灣鋼鐵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廠,近年來不僅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更在節能減碳方面下足功夫。作為國內唯一擁有電爐與高爐的一貫化作業鋼廠,中龍鋼鐵的設備全都是採用最新的節能減碳製程設計,這樣的先進技術讓它能在激烈的市场競爭中穩占一席之地。 話說回來,中龍鋼鐵的熱軋廠可是能耗的重頭戶,佔了廠內總能耗超過5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龍鋼鐵可是動了腦筋,開發出智能爐溫自動控制模式。這個模式能夠根據最佳升温歷程和出爐目標溫度來加熱鋼胚,既保證了鋼胚加熱品質,又達到了節省燃料使用的目的。 而且,中龍鋼鐵還是節能減碳的先行者,導入了AI學習法,進行智能物流節能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優化鋼捲分類和出入倉庫流程,大幅減少了鋼捲吊送的頻率和時間。結果就是,每年可以減少鋼捲儲區的吊運用電超過9萬度,節電率竟然達到了19%,這個數字實在是驚人! 為了有效降低能源使用的成本,中龍鋼鐵還成立了「能源節省委員會」,這個委員會負責管轄旗下的各節能專案小組。各廠處可以自主推動節能專案,每半年還會定期召開會議,檢討專案執行情形與成效。這樣的作法不僅提升了廠區的能源使用效率,還鼓勵了廠區及早規劃耗能設備的汰換。
台灣環保新聞 / 2023年11月24日
記者:陳小美
【台北訊】為了落實綠色環保政策,台灣環境部近日公布了一則令人關注的消息,那就是自明年起將對512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這批排碳大戶中,除了大家熟悉的台積電、台塑四寶等企業外,還有中龍鋼鐵等新面孔加入。這次公布的碳盤查資料,讓人們對台灣的碳排放狀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根據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這512家廠家在2022年完成了強制碳盤查,其中屬於第一批應盤查登錄對象的共有292家,直接排放量約220.9百萬噸CO2e;第二批對象則有220家,直接排放量約2.35百萬噸CO2e。在這512家廠家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排放量最高,佔總排放量的57.1%,其次是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佔13.4%,第三名則是基本金屬製造業,占比12.9%。
在這份排碳大戶名單中,中龍鋼鐵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作為台灣重要的鋼鐵企業,中龍鋼鐵在這次盤查中排名頗高,這也讓人們對其減碳壓力感到關切。不過,環境部已經多次表示,2024年起將開徵碳費,實際在2025年收費,這意味著排碳將有價值,企業們需要為此展開布局。
這次碳費的開徵,對於台灣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會。企業們必須在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節能減排,以降低碳費的負擔。對於中龍鋼鐵來說,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時刻,希望它能夠把握機會,為台灣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台灣經濟部昨日(29日)盛大舉辦「112年節約能源表揚大會」,頒發35家節能標竿單位的榮譽,強調節能減碳的重要性。這35家單位中,包含了23家公民營機構與學校,以及12所國民中小學,預計能夠節省3.61萬公秉油當量,減少10.7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對於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具有重大貢獻。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在會上致詞,她強調,隨著全球對於減碳的關注不斷升高,台灣也在積極推動節能減碳工作。這次的獲獎單位投入大量資源,共推動了509項節能工程或相關措施,其中不僅有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導入,還有低碳製程和循環經濟的應用,這些努力讓節能減碳成果豐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龍鋼鐵軋鋼廠在節能方面表現突出,節電率達到19%。其他獲獎單位如統一企業新市廠、友達光電后里廠、鉅鋼機械、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以及元智大學,也都各有其特色和亮點,不僅節能效果顯著,還在綠色低碳的校園建設上做出了榜樣。 台電也分享了他們在節電方面的經驗,強調節約能源從日常生活做起,並鼓勵大家共同參與。此外,今年還有12所國民中小學獲得能源教育標竿獎,未來將繼續推廣能源教育,讓節能減碳的意識深入校園。 為了擴散得獎單位的經驗和技術,能源署將與獲獎單位合作辦理示範交流觀摩會,並在「節約能源園區」網站上提供相關獲獎案例的電子書,讓更多人學習和借鑒。
環境部每年都會公開企業盤查登錄情況,近日公布2022年資料,共包含512家廠家完成盤查,最可能是首波被課徵碳費對象,不過最終仍要以2024年排碳量為課徵基準。
環境部(當時為環保署)在2016年公告,包括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等特定行業,以及全廠每年製程排碳達2.5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者,列為首批應強制碳盤查登錄對象。
自2016年起,每年強制碳盤查的排碳大戶多在200至300家左右,多數為老面孔。
而去年環境部公告第二批強制碳盤查登錄對象,納入直接加間接排碳達2.5萬噸的業者,也就是製程排碳雖少、但用電量大的製造業,涵蓋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紡織等製造業,也必須強制辦理碳盤查。由於納入第二批對象,2022年盤查資料揭露的排碳大戶增加至512家。
根據盤查結果,512廠家中,屬第一批應盤查登錄對象共292家,直接排放量約220.9百萬噸CO2e,第二批對象共220家,直接排放量約2.35百萬噸CO2e。
若以產業別來看,仍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排放量為最大宗,占總排放57.1 %,其次則為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占13.4%,第三名為基本金屬製造業占比12.9%。其餘占比較高的產業含石油、紙業、電子零組件等。
統整2022年盤查資料,一併加總直接、間接排碳,並將同公司、不同廠合併計算,前十大排碳大戶依序為台電、台塑化、中鋼、台積電、麥寮汽電、中龍鋼鐵、台化、台塑、和平電廠及台灣中油,與前一年排名大致相同,減碳壓力有增無減。
台電雖持續是碳排最大戶,但與前一年盤查資料比較,在推動再生能源、2022年用電略減下,台電總排碳量也略為減少。
環境部已多次表示,2024年起將開徵碳費,實際在2025年收費,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多數被列入排碳大戶的業者都已展開布局。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致詞表示,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這次節能標竿獲獎單位投入資源展現對淨零減碳議題的重視,共計推動509項節能工程或相關措施,其中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導入低碳製程及循環經濟等多元方式,逐步邁向淨零轉型,成果豐碩。
這屆獲獎的23家節能標竿單位,計有6家金獎得獎單位,均有其亮點特色:中龍鋼鐵軋鋼廠透過智慧管理展現優越節能成果,節電率達19%;統一企業新市廠,全方位整合節能、創能及導入循環經濟;友達光電后里廠,從廠務端落實節能,找出最佳節能運作模式;鉅鋼機械以數位整合方式,掌握高耗能用電;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引進自然採光與通風,降低空調及照明用電;元智大學導入ESCO節能績效保證專案,逐步進行校內燈具、空調設備更換,為綠色低碳校園樹立典範。
台電表示,各界持續多元推廣節電,讓節約能源也可成為是一種重要能源,並分享節電可從日常做起。這屆推動能源教育標竿獎共計12所國中小學獲獎,獲獎事蹟各具特色,未來也將持續擴大示範推動能源教育扎根。
能源署表示,為擴散得獎節能標竿單位經驗分享及技術傳承,113年將與獲獎單位合作辦理示範交流觀摩會,相關獲獎案例電子書亦可於「節約能源園區(EnergyPark)」網站瀏覽。
中鋼鋼鐵攜手產業減碳,推出首批碳中和線材!
隨著全球對低碳生活的追求不斷升温,台灣中鋼鋼鐵公司也積極響應這股趨勢,與鋼鐵下游產業攜手減碳,生產出首批符合碳中和標準的鋼材。這批150公噸的線材,已經通過BSI英國標準協會的第三方查證,並將交付給晉禾公司進行加工,製成台灣首批碳中和的綠色鋼製品——六角螺絲。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強調,減少碳排放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下游廠商越早準備,將在競爭中佔得先機。中鋼自去年開始規劃碳中和產製作業,分三階段執行,包括選定鋼材種類、盤查計算碳足跡、採取減碳措施,最後透過碳權抵銷達成碳中和。
這批碳中和線材採用中龍鋼鐵的電爐生產小鋼胚,取代傳統轉爐製程,再經過線材工廠的減碳軋延,減碳成效達25%。中鋼也計劃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其他產品,如熱軋銷、冷軋及鍍鋅鋼捲,以提升產品的綠色價值。
翁朝棟表示,中鋼將不斷進步降低碳排技術,讓客戶能就近購買低碳鋼品。他強調,除了銷售低碳鋼材,更要推動台灣鋼鐵產業的低碳轉型,以應對全球低碳浪潮。中鋼此次推出碳中和鋼材,不僅落實公司營運主軸,也為台灣鋼鐵業立下里程碑,並為業界開闢低碳路徑。
中鋼期望與台灣鋼鐵產業供應鏈共同朝低碳轉型之路穩健前行,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認為,減少碳排是不可逆的趨勢,下游廠商提早 準備將更具競爭力,愈晚做成本就愈高。
中鋼自去年就開始規劃及參考「PAS 2060實施碳中和參考規範」的 作法,分三個步驟執行碳中和鋼材產製作業,首先選定鋼材種類與生 產邊界,盤查計算鋼材碳足跡。其次是採取減碳措施降低碳排,並再 次執行碳足跡盤查。最後減量措施採行後的剩餘碳排放量,透過抵換 機制抵銷,進而達成鋼材碳中和。
中鋼首批的碳中和線材盤元,採用集團公司中龍鋼鐵的電爐來生產 小鋼胚,取代原本廠內的轉爐製程,再經由中鋼線材工廠同步減碳軋 延,經計算碳足跡及第三方查證後顯示,該批鋼材減碳成效可達25% ,所剩下的碳排放量再以中鋼擁有之碳權全數抵消,達成全國首批碳 中和的線材盤元。
首批碳中和線材產品已交付予晉禾接續加工生產六角螺絲,晉禾也 將依循PAS 2060作法進行碳中和宣告,預計今年底進行第三方查證。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由於扣件產業多為外銷,有國外要求的壓 力,在客戶有意願、中鋼能協助的狀況下一起合作,翁朝棟認為有助 扣件業者面臨歐盟CBAM舒緩碳焦慮,並建立扣件業者的信心。
而熱軋銷是中鋼銷售量最大宗的產品,線材與熱軋皆是目前客戶加 工外銷最大宗的鋼材,因此優先選擇這兩項鋼材並給合客戶共同來推 動碳中和鋼品。
至於冷軋及鍍鋅鋼捲,中鋼則視客戶的需求加添廢鋼比的提高,例 如已完成認證的RC40,就是廢鋼比提升至40%,利用中龍的電爐添加 廢鋼再加上轉爐串製程的配合,來完成再生材(廢鋼)的添加比,現 已供應給友達、DELL及HP等國內外大廠作為指定要求的再生材料鋼材 ,這也是另一種綠色鋼品,有益於銷售的綠色溢價。
翁朝棟指出,碳中和是不可逆的趨勢,業者未來都要面對,中鋼持 續精進降低碳排技術,使下游客戶可就近採購優質且低碳排的鋼品, 但單純銷售低碳鋼材給客戶不足以因應全球低碳浪潮,惟有全力推動 台灣鋼鐵產業低碳轉型,才能在碳中和潮流中,和客戶一同順應競爭 環境。翁朝棟認為,業者提早準備可以提升競爭力,讓碳中和變成自 己的強項,愈晚做成本就愈高,也會失去先機。
面對全球鋼市競爭態勢與2050年全球碳中和艱鉅挑戰,中鋼擘劃「 智慧創新,綠能減碳、價值共創,成為永續成長的卓越企業」新願景 ,宣示「二軸三轉」的營運主軸及轉型行動。這次中鋼產出首批碳中 和鋼材,除落實該公司營運主軸,也立下台灣鋼鐵業的里程碑;而過 程中透過示範宣告作法,帶頭開闢業界低碳路徑,也有助緩解用鋼下 游的碳焦慮。
中鋼表示,期望持續攜手台灣鋼鐵產業供應鏈,共同朝低碳轉型之 路穩健前行。
中鋼集團近期公布了10月的出貨量,結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中鋼(2002)和中龍(2048)這兩大鋼鐵巨人,10月份的總出貨量(包含鋼胚)竟然達到了90萬噸,這個數字超過了目標量的87.4萬噸,看起來是個不小的成功。但別太早歡呼,因為雖然數字上看起來很漂亮,但進入第四季的旺季,10月的出貨量只比今年1月、6月和7月稍微高一些,這個旺季不旺的警鐘已經響起。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鋼市恐怕還會受到國際市況不穩定、以巴戰爭等各種變數的影響。對於11月和12月的出貨量,中鋼集團表達了謹慎保守的態度,但還是強調要努力超越10月的成績。 具體來看,中鋼集團10月的出貨量為90萬噸,其中中鋼出貨量60萬噸,中龍則是30萬噸。內銷和外銷方面,10月內銷為50.1萬噸,外銷則是39.9萬噸。在鋼品別出貨方面,鋼板、棒線、熱軋產品都超標了,只有泛冷軋產品未達到出貨目標。 中鋼集團表示,原本預估的10月出貨量是87.4萬噸,實際表現還是比預期要好。這主要得益於出口市場的變化較大,公司保守訂定出貨目標,因此實際總量超出了預期。但外銷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泛冷軋出貨量不如預期。 然而,中鋼集團10月的出貨量在今年前十月只排在第七,僅略高於1月的80萬噸、6月的85.7萬噸和7月的84.3萬噸。而且自8月站上101.1萬噸後,已經連續兩個月下滑,這讓人對旺季不旺感到擔憂。 中鋼集團表示,8月時出貨量重新拉回百萬噸以上,當時行情確實有向上的感覺。但由於國際局勢變化速度快,市況不穩定,近期還出現了以巴戰爭的變數,因此出貨量也受到了影響。對於接下來的11月和12月,中鋼集團認為還需要努力,雖然市況不是非常悲觀,但也不容許樂觀看待,還是必須謹慎小心應對。
業者研判,近期鋼市恐仍籠罩國際市況不穩定、以巴戰爭等變數。 對於接下來11月及12月的出貨量預估,中鋼表達謹慎保守的態度,但 仍強調要力拚優於10月的表現。
中鋼集團10月的出貨量(含鋼胚)為90萬噸,以公司個別來看,中 鋼出貨量60萬噸,中龍則是30萬噸;若以內外銷來看,10月內銷為5 0.1萬噸,外銷為39.9萬噸;以鋼品別出貨而言,鋼板、棒線、熱軋 產品出貨皆超標,僅泛冷軋產品未達出貨目標。
中鋼表示,原本預估10月出貨量為87.4萬噸,實際表現還比預期的 好,主因是出口市場變化較大,保守訂定出貨目標,也因此實際總量 超出預期,而外銷不佳的主因是泛冷軋出貨量不如預期所致。
不過中鋼集團10月的出貨量在今年前十月只排第七,僅高於1月的 80萬噸、6月的85.7萬噸、7月的84.3萬噸,而且自8月站上101.1萬噸 後,已出現連續兩個月下滑,旺季不旺也令人擔憂。
中鋼表示,8月時集團出貨量重新拉回百萬噸以上,當時行情確實 有向上的感覺,不過國際局勢變化速度快,市況不穩定,近期又有以 巴戰爭的變數出現,因此出貨量也受到影響。而接下來的11及12月, 中鋼認為還需要努力,雖然市況不是非常悲觀,但也不容許樂觀看待 ,還是必須謹慎小心應對。
中鋼鋼鐵最新出貨量公布,9月總出貨量略減!
中鋼鋼鐵於昨日(2002年2日)發布了9月的出貨量數據,結果顯示,中鋼與其子公司中龍鋼鐵的總出貨量為94.5萬噸,這個數字比預期的目標量96.3萬噸少了約1.8萬噸。
中鋼副總經理劉敏雄對此表示,9月的出貨量略減主要是因為遇到了中秋節的連假,同時也受到庫存和市場情況的影響。他指出,部分客戶認為價格轉嫁需要時間來反應,因此在下單時相對保守。
具體來看,今年9月的出貨量(含鋼胚)為94.5萬噸,其中內銷51.0萬噸,外銷43.4萬噸。在中鋼與中龍的出貨量分佈上,中鋼的出貨量為70.1萬噸,中龍為24.4萬噸。
在產品類別方面,熱軋(含酸洗)的出貨量超過目標量約2萬噸,而泛冷軋產品的出貨量則減少了約1.2萬噸。整體來看,9月的內銷出貨量少了3.4萬噸,外銷出貨量則多了1.6萬噸。
劉敏雄進一步分析,9月的出貨量未達預期,除了中秋節連假的因素外,客戶對庫存和市場情況的關注,以及價格轉嫁的時間問題,都讓客戶在市場上採取了較保守的態度。
儘管如此,劉敏雄強調,即使9月的出貨量略減,但這仍是今年中鋼出貨量第四高的月份,僅次於3月的103.8萬噸、8月的101.1萬噸,以及4月的99.7萬噸。
根據中鋼統計,今年9月出貨(含鋼胚)共計94.5噸,其中內銷51 .0萬噸、外銷43.4萬噸。以公司別來看,中鋼出貨(含鋼胚)為70. 1萬噸,中龍為24.4萬噸。
而中鋼9月出貨量94.5萬噸略少於原定目標96.3萬噸,其中主力產 品熱軋(含酸洗)出貨較目標量多出約2萬噸,泛冷軋產品則減少約 1.2萬噸,9月合計內銷少3.4萬噸、外銷多1.6萬噸。
劉敏雄分析,9月出貨量未達預期,主要是遇到月底的中秋連假, 及客戶產銷規畫所致。他指出,客戶對於庫存及市況仍有想法,且經 過幾波漲價後客戶也認為價格要轉嫁需要時間反應,因此對於市場持 較保守的看法,出手不是那麼積極,導致出貨量降低。
不過劉敏雄強調,9月94.5萬噸仍是今年中鋼出貨量第四高月份, 僅次3月的103.8萬噸、8月的101.1萬噸,及4月的99.7萬噸。
台灣鋼鐵業界近期傳來一則令人關注的消息,那就是中鋼(2002)和中龍(2048)在7月的出貨量,雖然與6月相差不多,但已經創下了今年來的次低紀錄。這兩家台灣領先的鋼鐵企業,7月的總出貨量達到84.3萬噸,其中內銷占43.1萬噸,外銷則有41.2萬噸。分開來看,中鋼的出貨量為61.1萬噸,中龍則為23.2萬噸。不過,這個數字雖然比1月的80.0萬噸要高,但仍然創下了今年單月次低紀錄。 從整體出貨趨勢來看,3月是今年中鋼和中龍出貨量最高的月份,合計達到103.8萬噸,之後逐月遞減。到了6月,出貨量已經跌破90萬噸,降至85.7萬噸。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表示,7月的出貨量之所以與6月相當,是因為國際鋼價仍處於下跌階段,買盤持續觀望保守。雖然熱軋出貨量超過目標量2.3萬噸,但泛冷軋產品減少了約1.4萬噸,顯示市場仍處於底部盤整的狀態。 然而,市場並非全然悲觀。中鋼和中龍的8月盤價都有所上漲,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原物料價格仍處於高位,對鋼價形成了一定的支撐。再加上大陸鋼廠限產的政策,預計第四季的出貨量將有所提升。總之,雖然目前市場還處於底盤整態勢,但未來的發展仍值得期待。
中鋼及中龍7月合計出貨84.3萬噸,其中內銷43.1萬噸、外銷41.2 萬噸。若將兩家公司分開計算,中鋼出貨(含鋼胚)為61.1萬噸,中 龍為23.2萬噸。而7月的出貨量僅高於1月的80.0萬噸,為2023年單1 月次低紀錄。
根據資料顯示,3月是2023年中鋼、中龍出貨量最高的月份,合計 103.8萬噸,之後便逐月遞減,4、5月分別還有99.7萬及93.5萬噸, 6月即跌破90萬噸來到85.7萬噸。
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表示,7月出貨係因國際鋼價仍處下跌階 段,買盤依然觀望保守,以致與6月出貨量相去不遠,其中熱軋出貨 雖較7月目標量多出2.3萬噸,但泛冷軋產品則減少約1.4萬噸,7月的 鋼品出貨依然反應市場在底部盤整的態勢。
不過包括中鋼、中龍8月盤價都上漲,業內人士認為原物料價格仍 高形成鋼價支撐力道,搭配國際情勢如大陸鋼廠限產,價格持穩第四 季旺季出貨量有機會增加。
台灣鋼鐵業龍頭中鋼(2002)和中龍鋼鐵(2048)近期表現亮眼,主要因應扣件、手工具材料棒線出貨順暢,以及泛冷軋鋼材出口量增加,4月份鋼品出貨量達近百萬公噸,超越規畫目標。中鴻(2014)也同樣在4月份出貨量達到16.7萬公噸,順利達成目標。 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指出,4月份業績成長的關鍵在於供應下游製造螺絲等相關產品的棒線材料出貨順暢,同時家電、汽車及新能源車等所需的高品級鋼材和精緻鋼材出口量也見增。中鋼統計,中鋼與中龍4月份鋼品出貨(含鋼胚半成品)共計99.7萬公噸,超過規畫目標1.8萬公噸,其中內銷占比52.3萬公噸,外銷則為47.4萬公噸。雖然中鋼4月份出貨量比上月減少5,300公噸,但依舊創下今年單月次高記錄;中龍4月份出貨量則達到31.1萬公噸;中鴻則因內外銷客戶提貨意願強,各項鋼品出貨量達到16.7萬公噸,順利達標。 面向未來,中鋼董事長翁朝棟預期,隨著疫情逐漸緩和,全球經濟復甦態勢逐漸明朗,第二季將迎來鋼市傳統旺季,中鋼營運可望持續改善。雖然經濟復甦速度較慢,但整體來看,中鋼對於未來的營運前景抱持樂觀態度。
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表示,4月業績成長,主要是供應下游製 造螺絲等相關產品的棒線材料出貨順暢,且家電、汽車及新能源車等 所需的冷軋、熱浸鍍鋅、電鍍鋅及電磁鋼片等高品級鋼材和精緻鋼材 出口量也增加。
中鋼統計,中鋼與中龍4月鋼品出貨(含鋼胚半成品)共99.7萬噸 ,較規畫目標高出1.8萬公噸,其中內銷占52.3萬公噸、外銷47.4萬 公噸。中鋼4月出貨68.6萬公噸,雖月減5,300公噸,但仍創今年單月 次高出貨量;中龍4月出貨達31.1萬公噸;中鴻受惠內外銷客戶提貨 意願仍強,4月各項鋼品出貨達16.7萬公噸,順利達標。
展望未來,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認為,隨著疫情逐漸緩和,全球經濟 展現復甦態勢逐漸明朗,原預計第二季逢鋼市傳統旺季,中鋼營運好 轉可期,但受到景氣復甦緩慢影響。
【環保新聞】環保署最新資料揭露,2021年台灣有289家廠家完成了碳盤查登錄,其中前十大排碳大戶包括台電、台塑化、中鋼、台積電、中龍鋼鐵等知名企業。這份盤查資料顯示,這289家廠家合計排放了234百萬公噸的CO2e,佔全國總排放量的八成二。在這些行業中,電力業的排放量最大,達到1.27億公噸CO2e,佔總排放量的54.3%,其次是鋼鐵業和基本化學材料製造業。 環保署也公告了第二批強制碳盤查對象,這些對象主要是用電加製程達標的業者,預計在今年的8月底前完成登錄。未來,環保署預計將超過500家廠家都會被納入課徵碳費的對象。環保署也規劃了碳費徵收的法制,預計年底前完成,並在明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後開始收費。 針對碳費的徵收方式,環保署希望是先對大規模的排放者徵收,然後再逐步擴及到小規模的排放者,分階段進行。對於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達到目標的業者,將享有優惠費率。這樣的規畫不僅有助於促進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將對台灣的減碳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環保署統計,289廠家合計直接排碳量累計234百萬公噸CO2e,占全國八成二;以行業別而言,電力業排放量為最大宗,累計約1.27億公噸CO2e,占總排放54.3 %;其次為鋼鐵業,占比13.8%;第三名基本化學材料製造業,占比10.9%。環保署去年公告第二批強制碳盤查對象,為用電加製程達標業者,今年8月底前完成登錄,未來預計將超過500廠家,都會納入課徵碳費對象。
針對碳費規畫,環保署預計年底前完成碳費徵收法制,明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後開始收費,碳費徵收方式,希望對象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達到目標,可享優惠費率。
中鋼集團近期表現亮眼,3月份合併營收達338.46億元,月增8.29%,年減18.76%,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913.45億元,年減20.71%。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讓市場對於中鋼第二季的表現更加期待。法人分析,4月和第二季內銷盤價預計將大漲,有望帶動營收繼續上漲。
中鋼財務副總經理楊岳崑指出,3月份鋼鐵事業群鋼品外售量增加,達到115.5萬公噸,月增7.1萬公噸。若將賣給集團內的鋼品計入,則單月外售量更達12萬公噸。雖然單價因承接部分低價訂單而受到影響,但整體營收表現仍相當亮眼。
中鋼12日公告,3月份合併營收創去年9月以來單月新高,累計前三個月合併營收為913.45億元,年減20.71%。除了中鋼本身,旗下中鴻3月份合併營收也達36.06億元,月增12.26%,年減276.05%,累計合併營收為95.23億元,年減23.26%。
中鋼表示,3月份合併營收較2月份成長,主要得益于中鋼本身的鋼品出貨量增加,以及中鴻和中龍的銷售量提升。其中,中龍單月銷售量達34.7萬公噸,月增8.1萬公噸。
展望未來,法人預期,4月份熱軋鋼捲等相關鋼材內銷價將公噸調漲1,000元,第二季鋼板、棒線內銷價每公噸預計調漲1,500至2,000元。在鋼品接單不差的情況下,第二季營收表現有望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