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之星電信公司新聞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期間,台灣的電信業不斷展現其國際競爭力。在這場盛會上,台灣大(3045)董事長蔡明忠率團參與,與諾基亞簽署了「5G開放應用服務合作備忘錄」,這是台灣在5G技術上的重要一步。透過與諾基亞的合作,台灣大將引進新一代的5G網路解決方案,並利用AI技術將用電量降低近40%,展現對節能和效率的堅定承諾。蔡明忠強調,雙方自2G時代起便攜手前進,如今合併後的台灣大將帶來價值競爭的新局勢,與諾基亞的合作將聚焦於雲端和地端連線的多元應用,並探討前瞻技術,共同加速產業向更開放、更高效的數位生態系統邁進。
台灣大與諾基亞的合作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提升,更是對節能和環保的實際行動。引進諾基亞新世代設備,並運用AI技術降低用電量11%至39%,預計2024年底前整併台灣之星網路後,可節電超過6,700萬度電,這對於加速淨零步伐和降低網路營運成本具有重大意義。台灣大也宣布將透過諾基亞的AI技術,朝向2040年RE100以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前進。
此外,中華電信也與諾基亞簽署了5G Advanced╱6G暨ESG新技術應用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的長期策略合作。這將在既有5G網路基礎上,共同深化「5G Advanced & 6G高效新技術」、「5G RedCap物聯網新應用」和「智慧節能ESG」等領域的合作,並計劃在今年進行台灣首例POC合作案,以降低5G網路功耗及碳排。
遠傳與微軟的合作則是另一項創新。兩家公司已宣布完成全台第一個生成式AI即時行動通訊語音翻譯、即時防詐的POC。這項技術將通過遠傳核心電信網路,結合微軟的生成式AI語音辨識服務,提供「中文對多國語言的行動通訊雙向語音即時翻譯」和「中文詐騙對話內容即時辨識攔截」兩項關鍵服務,顯示了台灣在AI應用上的進步。
蔡明忠表示,雙方從2G至5G時代攜手推進新一代通訊技術,台灣電信產業合併後,迎來價值競爭新格局,台灣大將與諾基亞簽署「5G開放應用服務合作備忘錄」,探討下一世代雲端、地端連線的多元運用與前瞻技術,在5G、AI、Programmable Network等技術推進下,網路運營商、網路設備合作夥伴、終端和數位應用服務商將更緊密協作,加速產業邁向更開放、更高效的數位生態系統。
台灣大表示,引進諾基亞新世代設備,運用AI技術進一步降低11%至39%用電量,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加上2024年底前整併台灣之星網路後,可節電超越6,700萬度電,加速淨零步伐並降低網路營運成本。將透過諾基亞AI技術加速淨零,朝向2040年RE100以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中華電信也宣布,與諾基亞簽署5G Advanced╱6G暨ESG新技術應用合作備忘錄,在既有5G網路基礎,深化雙方長期策略合作,2024年為5G演進標準5G Advanced的重要里程碑,雙方深度合作「5G Advanced & 6G高效新技術」、「5G RedCap物聯網新應用」、「智慧節能ESG」,導入最新的節能硬體和創新的節能軟體功能(MantaRay SON),並將於今年進行台灣首例POC合作案,進一步降低5G網路功耗及碳排。
遠傳與微軟已宣布完成全台第一個生成式AI即時行動通訊語音翻譯、即時防詐的概念性驗證(POC),透過遠傳核心電信網路,結合微軟生成式AI語音辨識服務,連接至微軟在北美的測試環境,完成「中文對多國語言的行動通訊雙向語音即時翻譯」、「中文詐騙對話內容即時辨識攔截」兩項關鍵服務測試。
台灣之星電信在電信三雄的元月財報中,再度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穩健的經營表現。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中華電、台灣大和遠傳三家公司中,台灣之星的母公司業主淨利以0.41元的每股稅後純益(EPS)蟬聯獲利龍頭寶座,顯示出公司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
中華電1月的自結合併營收為179.3億元,年增長0.9%,雖然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年減2.9%,但這並不妨礙公司持續在個人家庭事業群、企客事業群以及國際事業群取得亮眼的成長。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公司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了員工福利相關費用,同時也面對電費調漲等成本壓力,但整體表現依然堅強。
台灣大1月的自結合併營收為169.6億元,營業利益16.6億元,稅後淨利10.6億元,EPS為0.35元。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強調,合併台灣之星已進入第二個月,這對公司的影響顯著,特別是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ARPU年成長8%,帶動行動服務營收年增長29%,達到53億元。不僅如此,電商和新的科技事業也帶動了EBITDA與營業利益的成長。
台灣大董事會已在農曆年前對2024年的業績展望和資本支出計劃作出規劃,預計合併營收將成長12%至14%,其中電信業務預計成長18%至20%,電商及新科技事業則預計成長9%至11%。資本支出規劃為85.5億元,較前一年度減少了約45%,這也反映了公司在節省成本的同時,仍致力于未來的發展。
遠傳則在1月合併營收達89.39億元,年增長14.5%,這主要得益于用戶升級5G、合併亞太電信的綜效,以及新經濟業務的穩定增長。雖然合併帶來了折舊與攤銷費用的增加,但業外投資與匯兌收益的貢獻,使得稅後淨利年增長達16.9%,達到9.77億元,EPS為0.27元。
台灣之星電信昨日(15日)公布的1月營運報告,再度證明了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在電信三雄中,中華電信以每股純益0.41元蟬聯電信每股獲利王寶座,而台灣大和遠傳也因合併案綜效,營收和獲利均呈現二位數成長。其中,台灣大每股純益0.35元,遠傳則達0.27元。 中華電信1月的合併營收達179.3億元,年增長0.9%,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31.7億元,年減少2.9%,每股純益0.41元。雖然營收保持成長,但由於員工福利增加和電費調漲等因素,整體成本費用增加,導致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不過,行動業務連續34個月成長,各項服務營收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WiFi營收年增近46%,ICT整合專標案營收年增31.1%,IDC、雲端及資安業務營收年成長均達雙位數。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對今年的發展充滿信心,並表示在各領域將維持成長動能。同時,Hami Video在龍年來臨之際,收視流量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兩倍,收視點閱再創高峰。 台灣大1月的合併營收達169.6億元,年增長14.5%,稅後純益10.6億元,年增長24.9%,每股純益0.35元。合併台灣之星後,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平均帳單金額(ARPU)年增長8%,帶動行動服務營收年增長29%,在電子商務的帶動下,合併EBITDA月增長4%,營業利益月增長8%,合併營業利益來到2018年中以來新高。 遠傳則表示,1月營收達89.39億元,年增長14.5%,稅後純益9.77億元,年增長16.9%,每股純益0.27元。遠傳近年來強打5G診療,自主開發的5G遠距診療平台已為14縣市和48個鄉鎮的4萬多人次提供服務,未來將持續推廣「5G救護車」應用至台灣各角落。
中華電信1月合併營收179.3億元,年增0.9%,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31.7億元,年減2.9%,每股純益0.41元。營收達成率95.7%至96.3%;獲利達成率107.7%至109.4%。
中華電信表示,1月營收保持成長,但為攬才與留才,增加員工福利,加上電費調漲等因素,整體成本費用增加,導致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行動業務連續34個月成長,行動服務營收年成長5.6%,寬頻接取營收年增4.0%,數據網路營收年增2.1%,其中WiFi營收年增近46%,ICT整合專標案因大數據相關專案入帳,營收年增31.1%;IDC、雲端及資安業務營收年成長均達雙位數,帶動整體ICT營收雙位數成長。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今年有信心在各領域維持成長動能。中華電信指出,Hami Video龍年報喜,Hami Video影劇館+收視流量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兩倍,收視點閱再創高峰。
台灣大1月自結合併營收169.6億元,年增14.5%,稅後純益10.6億元,年增24.9%,每股純益0.35元。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合併台灣之星邁入第二個月,受惠既有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平均帳單金額(ARPU)年增8%,帶動行動服務營收年增幅度達29%,在電子商務帶動下,合併EBITDA月增4%,營業利益月增8%,合併營業利益來到2018年中以來新高。
台灣大預估,今年合併營收成長12%至14%,其中電信業務在併購案挹注下成長18%至20%,電商及新科技事業等收入成長9%至11%,合併EBITDA方面可成長11%至13%。
遠傳表示,受惠用戶持續升級5G、合併亞太電信營收綜效,與新經濟業務穩定增長,加上優化成本費用得宜,1月營收89.39億元,年增14.5%,淨利部分雖因合併使折舊與攤銷費用增加,但在業外投資與匯兌收益貢獻下,稅後純益9.77億元,年增16.9%,每股純益0.27元。
遠傳近年強打5G診療,自主開發之5G遠距診療平台,已嘉惠14縣市和48個鄉鎮,共4萬多人次使用。近年更發展裝載在救護車上的5G遠距診療相關軟體,協助縣市政府消防局提升緊急救護品質,已攜手台北市消防局、澎湖縣消防局啟動5G跨海急救醫療聯防;未來將持續推廣「5G救護車」應用至台灣各角落。
中華電1月自結合併營收179.3億元,年增0.9%,歸屬於母公司業 主淨利31.7億元,年減2.9%,EPS達0.41元。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為落實友善職場以利攬才與留才,增 加員工福利相關費用,加上電費調漲等因素,使得整體成本費用增加 ,致營業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淨利及EBITDA較去年同期減少。然個人 家庭事業群持續穩固核心業務成長,企客事業群新興業務表現亮眼, 國際事業群維持高年增率之優異表現。
台灣大1月自結合併營收169.6億元,營業利益16.6億元,稅後淨利 10.6億元,EPS為0.35元。
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合併台灣之星邁入第二月,受 惠既有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ARPU年成長8%,整體月租用戶AR PU仍較前一月提升,帶動行動服務營收年增29%,站穩53億元。電子 商務同步帶動下,合併EBITDA與營業利益各較前月成長4%與8%,合 併營業利益更來到2018年中來新高,飛越16億元大關。
台灣大董事會已在農曆年前通過2024年業績展望與資本支出計劃, 合併營收成長12%∼14%,其中電信業務在併購案挹注下預估成長1 8%∼20%,電商及新科技事業等收入則成長9%∼11%。資本支出規 劃85.5億元,較前一年度董事會通過金額下降約45%。
遠傳受惠用戶升級5G、合併亞太電信綜效,與新經濟業務穩定增長 挹注,加上優化成本費用得宜,與2023年同期相比,1月合併營收89 .39億元,年增14.5%。淨利部分雖因合併使得折舊與攤銷費用增加 ,但業外投資與匯兌收益貢獻下,稅後淨利年增16.9%達9.77億元, 1月EPS 0.27元。
台灣大哥大(3034)昨(30)日舉行董事會,正式公佈了2024年的業績展望,預計今年全年的合併營業收入將有12%至14%的成長,這個預估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法人們估算,台灣大哥大的2024年營收將有望首度突破2,000億元的大關,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細分市場方面,預計電商及新科技事業的收入將成長9%至11%,而傳統的電信業務收入則有望成長18%至20%。這個預估顯示了台灣大哥大在多個領域都有著明顯的發展潛力。 在獲利方面,合併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預計將成長11%至13%,營業毛利率則在18%至20%之間,營業利益率則預計在7%至9%。這些數字都顯示了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穩健增長。 回顧2023年,台灣大哥大的合併營收已經達到了1,833.5億元,EBITDA為357.9億元,營業利益則有175.4億元,年增長率為4%,稅後純益則有122.7億元,每股純益為4.33元。這些亮眼的數字讓人對台灣大哥大的未來充滿期待。 而台灣大哥大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業績展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與台灣之星的合併。這次的合併讓台灣大哥大在市場份額和產品線上都有了顯著的提升,進而帶來了業績的顯著增長。 根據台灣大哥大的公告,2024年的營收預計將介於2,053.52億至2,090.2億元之間,這將是公司首次突破2,000億元的大關。這個目標對台灣大哥大來說既挑戰又充滿機會,但無論如何,這個預估都讓人對台灣大哥大的未來充滿期待。
台灣大預估2024年營收成長12%至14%,其中電商及新科技事業等收入成長9%至11%,電信業務收入成長18%至20%。獲利方面,合併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成長11%至13%,營業毛利率約18%至20%,營業利益率則7%至9%。
台灣大2023年全年自結合併營收1,833.5億元,EBITDA為357.9億元,營業利益175.4億元,年增4%,稅後純益122.7億元,每股純益4.33元。
受惠合併台灣之星,台灣大今年業績展望亮眼,根據台灣大公告估算,2024年營收介於2,053.52億至2,090.2億元,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
台灣之星電信近來在國內電信市場的競爭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亞太電信,市場結構從原本的五家減少到三家,進而觸發了整體電信版圖的洗牌。這三家電信公司的行動用戶規模逐漸拉近,形成了一個三分天下的格局。不過,中華電信對此看法不同,他們高調表示未來不會是三分天下,而是「一大二中」的新局勢,並自認為將穩坐市場龍頭。 面對中華電信的「一大二中」論述,台灣大表達了對老大哥的敬佩,並強調「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未來誰大誰中,將會很明確。而遠傳則在去年8月就宣示了目標,要挑戰千萬用戶,初期目標便是三分天下。他們強調,這個三分天下指的是行動通訊業務,因為固網業務早已是中華電信的獨霸領域,而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在電信本業基礎上創造的加值服務。 遠傳不僅如此,他們也強調了自己在數位轉型上的成果,並相信未來台灣電信產業將會更加健全發展,朝著服務價值取向的良性競爭前進。雖然達成三分天下的目標不易,但並非不可能。即使三家業者行動網路達到三分天下,中華電信作為台灣電信業的龍頭老大地位仍將無庸置疑。
對於中華電信「一大二中」說法,台灣大回應,敬佩老大哥信心滿 滿,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台灣大送上滿滿祝福,著眼未來,肯定有台 灣「大」、「中」華,誰大誰中,明明白白。
遠傳則表示,去年8月宣示,未來挑戰千萬用戶,初期目標「三分 天下」,所謂的三分天下,指的是行動通訊業務,因為台灣的固網業 務老早就是中華電信獨占、沒有競爭,中華電信的固網營收大於行動 服務營收,遠傳相信在電信本業基礎上創造加值,才是電信用戶真正 關心的議題。
遠傳持續展現數位轉型成果,未來台灣電信產業將更健全發展,朝 向服務價值取向為主的良性競爭,消費者才是決定市場占比的最終關 鍵。
遠傳進一步指出,力拚行動業務三分天下,這個目標當然不容易, 但也並非不可能,即便三家業者在行動網路達到三分天下,中華電信 仍然是台灣電信業的龍頭老大,這是無庸置疑的。
台灣大陸續展現亮麗財報!新台灣大2023年12月單月稅後純益倍增,每股稅後純益(EPS)達0.61元,成功奪下電信業單月每股獲利王寶座。這一成績的達成,除了來自新台灣大自身的努力,也得益於12月合併台灣之星的一次性處分利益挹注。雖然中華電在12月因認列投資性不動產減損,EPS衰退至0.30元,但台灣大仍以壯觀的成績,為2024年的新電信三雄競賽開出火藥味。 回首2023年,中華電的營收以2,232億元領先台灣大的1833.5億元,雙方差距近400億元。但在每股獲利方面,中華電的EPS為4.76元,台灣大則為4.33元,全年獲利王寶座仍屬於中華電。然而,台灣之星的合併,讓市場對新台灣大的2024年營收展望充滿期待,預計有望挑戰2,000億元大關。 遠傳電信方面,雖然與亞太電信的合併尚在初期階段,但12月的營收已見成效,增加7.1%至86.98億元。遠傳2023年全年營收達936.9億元,若以亞太電前三季營收84.8億元計算,2024年新遠傳的合併營收突破千億元大關指日可待。 1月30日,中華電信率先舉行法說會,2月22日遠傳將接續舉行,這將是新台灣大和新遠傳合併後的首場法說會,外資法人將關注兩家公司的營收和獲利展望。 新台灣大在富邦媒的挹注下,11月營收以217億元超越中華電,12月合併台灣之星後,EPS也成功超車中華電。2024年,新電信三雄的競賽將更加激烈,營收和每股獲利的爭霸戰,預期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2023年中華電營收2,232億元,領先台灣大的1833.5億元,雙方仍 有近400億元差距。全年獲利方面,中華電EPS 4.76元、台灣大4.33 元,全年營收、每股獲利王仍由中華電領冠。
台灣之星在併入台灣大之前,2023年1∼10月合併營收95.1億元, 市場關注合併台灣之星的貢獻後,台灣大2024年營收有沒有機會挑戰 2,000億元大關,至於對獲利的實質貢獻?由於台灣之星併入台灣大 之前仍處虧損,法人推估台灣之星挹注台灣大獲利的時間點,將落在 2024年第四季以後。
至於遠傳電信,因與亞太電信於2023年12月15日完成合併程序,1 2月認列亞太電營收僅半個月,加計亞太電營收後的12月營收86.98億 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7.1%,亞太電對於遠傳2023年營收及獲 利貢獻尚不明顯,然遠傳2023年全年營收936.9億元,以亞太電2023 年前三季營收84.8億元來看,2024年新遠傳合併營收衝破千億元大關 可期。
電信三雄法說會,1月30日由中華電信打頭陣,遠傳訂於2月22日舉 行,由於是新台灣大、新遠傳成軍後的首場法說會,外資法人聚焦新 台灣大、與新遠傳合併後第一年的營收、獲利展望。
台灣大在子公司富邦媒雙11業績挹注下,2023年11月營收以217億 元超越中華電的202.3億元,去年12月合併台灣之星後,12月EPS亦超 車中華電。2024年是新電信三雄展開競賽新局的第一年,三家電信公 司的行動用戶規模大幅拉近,營收、每股獲利爭霸戰,預期將更加白 熱化。
台灣之星電信近期公布的2023年營運成果,可說是寫下了新紀錄!在電信三雄的競爭中,中華電信(2412)以每股純益4.76元,成功奪下「電信每股獲利王」寶座,創下六年來新高紀錄。這一成績,不僅超越了市場預測,也展現了公司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的成長動力。 在合併案效益的帶動下,台灣大和遠傳的營收也同步成長。台灣大去年全年每股純益達到4.33元,創下四年來新高;而遠傳則是3.42元,這是七年來的新高。中華電信的去年營收為2,232億元,年增長3%,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369.2億元,年增長1.2%,每股純益更是達到4.76元,獲利達成率超過了102.3%至106.8%。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公司的營收和盈餘雙雙超越財測高標,這已經是連續四年成長,並創下六年新高。在公司的三個事業群中,行動服務營收年增長6.4%,客戶數市占率維持領導地位,行動平均帳單金額(ARPU)也穩定攀升,固網ARPU走揚,資通訊服務營收更是達到近雙位數成長。 台灣大在去年12月的營收為170.8億元,主要受益於去年底出售酷樂予KKCompany,處分利益約7.08億元,稅後純益達17.7億元,年增長133.7%,單月每股純益0.61元。累計去年自結合併營收1,833.5億元,年增長6%,營業利益175.4億元,年增長4%,稅後純益122.7億元,年增長11.3%,每股純益4.33元。 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12月是合併台灣之星第一個月,總用戶數已超過千萬。受惠既有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平均帳單金額(ARPU)年增長7%,加上台灣之星的營收貢獻,單月行動服務營收月增長21%,年增長29%,達到53億元。 遠傳則是表示,受益於用戶持續升級5G及新經濟業務的穩定貢獻,以及與亞太電信的合併,12月的合併總營收達86.98億元,年增長7.1%,稅後純益9.31億元,年增長3.4%,每股純益0.27元。遠傳去年全年合併總營收為936.9億元,年增長5.1%,稅後純益111.86億元,年增長16.4%,每股純益3.42元,創下七年來新高。
台灣大則以EPS 4.33元創下近四年新高,遠傳依2023年底流通在外 普通股3,605.7佰萬股計算,2023年全年度EPS為3.1元,若以加權平 均流通在外股數3,274.7佰萬股計算,EPS則為3.42元,寫下七年新高 。
中華電信續抱2023年度電信三雄營收、每股獲利王寶座,合併營收 2,232億元,年增3%,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69.2億元,年增1.2% ,EPS 4.76元,年增1.2%。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三大事業群持續於核心及新興業務上 努力衝刺,推升2023年行動服務營收繳出年增6.4%佳績,客戶數市 占率維持領導地位,行動ARPU穩定攀升,加上固網ARPU走揚且資通訊 服務營收達近雙位數成長,推升全年業績亮眼。
除此,中華電信通過「高階經理人獎勵性薪酬索回政策」,不僅創 台灣電信業之先河,也是台灣少數透過薪資索回制度以確保高階主管 之決策與投資人長期利益結合的台灣企業。
台灣大自結2023年12月合併營收170.8億元,EPS為0.61元,累計2 023全年合併營收1,833.5億元,年成長6%,稅後純益122.7億元,E PS為4.33元。
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台灣之星併入台灣大後的第一 個月,合計總用戶數超過千萬,受惠既有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 ARPU年成長7%,以及台灣之星營收貢獻,2023年12月行動服務營收 月增21%、年增29%,達53億元,單月稅後純益則在一次性處分利益 挹注下,較前一年同期倍增。
遠傳電信受惠於用戶升級5G及新經濟業務穩定貢獻、與亞太電信完 成合併程序,加計亞太電營收後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12月合併 營收86.98億元,稅後純益9.31億元,分別年增7.1%、3.4%。2023 年全年合併營收936.9億元,年增5.1%,稅後純益111.86億元,年增 16.4%,EPS亦寫下七年新高。
中華電信去年營收2,232億元,年增3%;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69.2億元,年增1.2%,每股純益4.76元,營收、獲利均超越財測高標,獲利達成率102.3%至106.8%。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表示,去年營收及盈餘雙雙超越財測高標,連續四年成長、並為六年新高,三個事業群方面,行動服務營收年增6.4%,客戶數市占率維持領導地位,行動平均帳單金額(ARPU)穩定攀升,固網ARPU走揚且資通訊服務營收達近雙位數成長。
台灣大12月營收170.8億元,受惠去年底出售酷樂予KKCompany,處分利益約7.08億元,稅後純益17.7億元,年增133.7%,單月每股純益0.61元,拿下單月獲利王。
累計去年自結合併營收1,833.5億元,年增6%,營業利益175.4億元,年增4%,稅後純益122.7億元,年增11.3%,每股純益4.33元。
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12月是合併台灣之星第一個月,合計總用戶數超過千萬,受惠既有台灣大智慧型手機月租用戶平均帳單金額(ARPU)年增7%,加上台灣之星營收貢獻,單月行動服務營收月增21%,年增29%,達53億元。
遠傳表示,受惠於用戶持續升級5G及新經濟業務穩定貢獻,並與亞太電信於去年12月15日起完成合併程序,加計亞太營收後與2022年同期相比,12月合併總營收86.98億元,年增7.1%,稅後純益9.31億元,年增3.4%,每股純益0.27元。
遠傳累計去年合併總營收936.9億元,年增5.1%,稅後純益111.86億元,年增16.4%,若以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32.7億股計算,去年全年每股純益為3.42元,寫下七年新高。
台台併、遠亞併之前,中華電信行動用戶規模大幅領先台灣大、遠 傳約12%∼13%,惟合併後,差距縮小至4%∼6%,換算成實際用戶 差距,從原本388萬∼390萬,縮小至140萬∼190萬上下。
面對「新台灣大」以及「新遠傳」行動用戶直逼,中華電信趕在耶 誕節祭出推薦親朋好友申辦,以及老客戶申辦第二個門號兩大方案, 分別送出最高等同1,800元的Hami點數,還有既有行動用戶新申請第 二個門號,最高送Hami Point 1,200點,被視為中華電信龍頭保衛戰 的第一波攻勢。
遠傳電信則悄悄啟動企業客戶4G 499方案,不限速上網吃到飽且網 內互打免費,被視為市場上已相當罕見的499不限速雙飽資費重出江 湖,且網外免費語音30分鐘+市話免費語音60分鐘及每月499元國內 語音通話費,12月底再加贈1,500元的遠傳幣,是目前市場上CP值最 高的499資費方案。目前電信三雄常態型499方案均限速21Mbps。
另一方面,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之後,網路門市推出「4G用多少付 多少」專案,由於月租99元,綁約期間每月月租減免99元,等同月租 0元,同時提供網內語音通話0.01667元/秒(約1元/分鐘),網外 /市話語音0.1元/ 秒,網內簡訊0.8697元/則,網外簡訊1.7394元 /則,國際簡訊5元/則,行動上網傳輸量1GB約30元,傳輸量超過4 GB後降速至128kbps以下,每月最高收費99元。
由於有使用才付費,且限定新申辦、NP攜碼、續約申辦,市場形容 為「養門號」專用資費方案,台灣大希望藉此拱大門號數邁向千萬用 戶規模。
台灣之星電信,作為台灣市場的重要玩家,在近期的市場動態中,展現了不凡的競爭力。隨著台灣大與遠傳分別併購台台併、遠亞併,台灣之星的網路品質提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根據最新消息,台灣大預估整併台灣之星後,整體網路涵蓋將擴大20%,而遠傳合併亞太電信後,行動網路覆蓋擴增至12,500站,並計劃明年擴建4,300座新基站。 中華電信迎戰這兩大競業整併,積極推升網路覆蓋,規畫在2024年全面擴建4G、5G網路基地台站數。該公司計劃在4G的900/1800MHz頻段、5G的3.5GHz以及2100MHz頻段,通過CA(載波聚合)技術,擴建CA設備及基站。中華電信強調,他們將維持三大中4G、5G網路基站數量最多,並已超過2萬座5G基地台。 對於台灣大而言,網路整併是當前首要任務。他們將透過5G載波聚合技術,將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頻寬整合,並延伸5G涵蓋。在4G方面,也將透過CA進行網路整併。台灣大表示,與台灣之星的頻譜互補,將在2024年底完成無線網路整合作業,並目標在2025年將5G人口涵蓋率提升至98%。 遠傳則計劃在明年1月底前完成亞太電信網路整併的第一階段,並在6月底前在700MHz擴建2,000座基地台,12月底前再擴建2,300座。遠傳強調,這將大幅提升都會區的室內涵蓋及郊區山林步道的網路覆蓋,並在話務熱點區域提供更好的4G和5G網路體驗。
【台灣新聞】 哇塞,大家有聽說嗎?台灣之星電信最近可是搖身一變,變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啊!截至10月底,我們的國內行動總用戶數已經突破了3,006萬大關,其中4G用戶就占了2,194萬,差不多有7成左右,看來4G還是大家最愛的通信選擇呢! 接下來,到了2024年6月,我們的3G網路就要全面退休了,那麼多3G基站也要全面退役。這意味著,那些原本沒有4G訊號的區域,我們要馬上出動,增建4G基站,讓每一個角落都能夠享受到高速的4G服務。 不僅如此,5G網路覆蓋率已經超過了96%,所以來年我們的電信三雄,包括台灣之星,都要開展大規模的4G基站擴建計畫,這可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哦! 說到5G,我們的台灣之星也在物聯網門號上大放異彩,不僅讓我們的行動門號用戶數衝破千萬,達到了1,028萬,還計劃利用原本台灣之星持有的40MHz 3.5GHz頻段,提供不受公網干擾的企業專網服務。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與既有60MHz彈性服務相配合,一起拓展我們的5G AIoT生態系統,讓物聯網門號數量再創高峰。 再來看數字,中華電的個人行動用戶有1,112萬,物聯網門號用戶186萬,總計1,298萬。台灣大加上台灣之星的行動用戶有972萬,物聯網門號數56萬,也是1,028萬。遠傳加上亞太電合計有922萬,物聯網門號數54萬,總計976萬。 現在,我們使用物聯網門號拓展的業務已經涵蓋了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水表、電表、瓦斯表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對未來的期許。讓我們一起期待台灣之星電信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吧!
根據中華電信最新規畫,4G的900/1800MHz頻段、5G的3.5GHz以及 2100MHz頻段,都會透過CA(載波聚合)技術,擴建CA設備及基站, 加上明年6月全面汰停3G基站後、還會在原本只有3G訊號並無4G訊號 的區域增建4G基站。中華電信強調,4G、5G網路基站數將維持三大中 最多。據了解,中華電信5G基地台總數已超過2萬座。
中華電信2024年整體資本支出仍在規劃中,由於5G建設高峰期已過 ,以2023年行動業務的資本支出約百億元之內來看,2024年預估亦在 百億元之內。
另一方面,台灣大相關規畫,網路整併為第一優先。5G部分,將透 過5G載波聚合(NR CA)技術,把原本不連續的台灣大60MHz及台灣之 星40MHz頻寬整併為100MHz,同時整併台灣之星既有2,000多座5G基站 、延伸5G涵蓋,至於4G部分,亦將透過CA進行網路整併。
台灣大表示,台灣之星4G持有之900MHz、2600MHz頻譜,將與台灣 大持有之700MHz、1800MHz、2100MHz頻譜充分互補。4G及5G透過CA載 波聚合,2024年底完成無線網路整合作業,至2025年,5G人口涵蓋率 目標提升至98%。
遠傳則計劃明年1月底之前完成第一階段整併亞太電信網路後,新 遠傳行動網路覆蓋增加至12,500站,明年6月底之前,先在700MHz擴 建2,000座基地台、明年12月底之前再擴建2,300座基地台。
遠傳強調,透過擴建700MHz基站,可以大幅提升都會區的室內涵蓋 及郊區山林步道涵蓋。至於擴建TDD 2600MHz頻段基站,則可以讓用 戶在高話務熱點區域,無論用到4G或5G網路體驗都會相當有感。
加上2024年6月,電信三雄將全面汰換3G網路,國內將近3萬座3G基 站全面汰停後,原本3G站址沒有4G訊號覆蓋的區域,勢必得儘速增建 4G基站,且由於5G網路覆蓋、三雄幾乎都在96%以上,因此,明年電 信三雄網路建設計畫,擴建4G基站將會是相當重要的任務。
包括NCC之前核准亞太電信900MHz頻段20MHz改配予中華電信,中華 電信在900MHz頻段將擴增基站覆蓋,遠傳則規劃在700/2600MHz擴建 基站。
5G部分,電信三雄衝刺物聯網門號有成,在整體個人行動門號數成 長有限情況下,專攻企業市場的040物聯網門號,成電信三雄角力的 新戰場。
台灣大在物聯網門號數加持下,整體行動門號用戶數衝破千萬達到 1,028萬、正式躍居千萬用戶之列,也因此,台灣大規劃將原本台灣 之星持有之40MHz 3.5GHz,透過原有公網設備發射,提供不受公網干 擾的企業專網服務,並與既有60MHz彈性配合,拓展5G AIoT生態系, 旨在衝刺物聯網門號數。
據NCC統計,中華電的個人行動用戶1,112萬,物聯網門號用戶186 萬,合計1,298萬。台灣大加計台灣之星的行動用戶972萬、物聯網門 號數56萬,合計1,028萬。遠傳加上亞太電合計922萬,加計物聯網門 號數54萬,合計976萬。目前使用電信三雄物聯網門號拓展的業務包 括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水表/電表/瓦斯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