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之星電信(未)公司新聞
台灣大哥大(3045)在昨天的線上法說會中,公布了亮麗的財報。公司決定配發4.3元現金股利,讓股東們笑逐顏開。在盈餘分配後,還有372億元作為未來配發股利的準備金。總經理林之晨在會議上強調,5G技術、momo平台和家用寬頻業務是公司三大成長動力,將不斷推動台灣大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並為集團帶來綜效價值。他提到,透過與台灣之星的整併以及深化電信與科技事業的結合,公司將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林之晨總經理在會議中詳細解釋了公司的三大成長引擎。未來,公司將目標通過與台灣之星的整併,以及深化電信與科技事業的融合,來實現創造最大價值的目標。在取得公平會和證券主管機關的核准後,將順利完成與台灣之星的整併,並將持續推進電信加科技事業的多元發展,這包括舉辦電競賽事、發展電信金融等新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
林之晨表示,5G、momo、家用寬頻是三大主要成長引擎。展望未來,目標透過整併台灣之星及深化電信加科技事業策略,創造最大價值。取得公平會及證券主管機關的核准後,將順利完成與台灣之星整併,將持續深化電信加科技事業策略,包含舉辦電競賽事、發展電信金融等多元服務。
台灣大表示,董事會於5月3日決議分派現金股利合計121億元,換 算殖利率約為4.2%,依扣除子公司持有台灣大股份(視為庫藏股) 後之28.2億股計算,每股現金股利為4.3元。盈餘分配後,台灣大仍 有合計372億元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可供未來配發股利。
針對外資法人詢問,林之晨認為,4G升5G用戶穩成長,而且不會很 快結束,5G網路建設高峰期已過。
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董事會已通過調整換股比例為每1股台灣之星 普通股換發台灣大0.03260股普通股,預計將發行2.04億新股,較原 本規劃之2.82億新股減少股權稀釋近3成,該合併案尚需取得公平會 及證券主管機關核准。
台灣大第一季合併營收430.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稅後純益 為27.1億元,EPS為0.96元。
其中,第一季行動服務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5.4%,智慧型手機月 租用戶ARPU來到697元,月租用戶月退租率下降,來到0.71%。
台灣大持續推廣mo幣多、好速成雙、Disney+、OP響樂生活四大專 案,帶動資費升轉,目前專案用戶占智慧型手機用戶比例攀升至19% 。
電子商務成長動能強勁,momo第一季合併營收251.2億元,年成長 10%,主倉與衛星倉總數合計達到55座,較去年同期增加7座。
另一成長引擎家用寬頻上網服務,第一季營收年成長7%。
台灣大強調,三大主要成長引擎5G、momo、家用寬頻,將持續提升 台灣大的領導地位,並創造集團綜效。
【台灣新聞】面對跨國OTT的挑戰,台灣電信業與有線電視業積極尋求合作新機遇
隨著跨國OTT服務的崛起,台灣的電信與有線電視業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在這股壓力之下,業內人士卻看到了合作的新機遇。
台灣大哥大新媒體服務副總經理李芃君指出,台灣OTT的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節目內容的豐富度是當前的主要課題。
台灣之星總經理暨中嘉副董事長賴弦五則認為,有線電視用戶數的下滑是趨勢,與OTT的競爭關係密切。他強調,有線電視與電信業者的合作,不僅能夠提升談判力,也能共同面對市場挑戰。
台數科執行長羅文龍也認同這一點,並表示台數科與台灣大哥大的合作,已經帶來不少新申裝寬頻上網用戶。
台灣OTT協會理事長錢大衛則提到,台灣OTT業者的最大困擾是消費者在不同平台間的流動性,因此,與電信業者的合作將有助於穩定消費者群。
凱擘寬頻總經理王鴻紳則呼籲對OTT服務進行規管,建議應該比照有線電視的規定,對所有從寬頻網路收看的影音內容進行一體化管理。
台灣大哥大新媒體服務副總經理李芃君認為,以美國4.7%滲透率 來看,台灣OTT目前前滲透率2.5%,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但是台 灣比較大的挑戰會是來自節目內容不夠多。
台灣之星總經理暨中嘉副董事長賴弦五表示,有線電視用戶數下滑 是不可逆的趨勢,主要競爭來自OTT,有線電視系統台與電信業者合 作、是增加與內容業者談判的最好籌碼。台數科執行長羅文龍也認為 ,電信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是必然的趨勢,目前台數科新申裝寬頻上 網用戶有一大部分是來自與台灣大哥大合作。
台灣OTT協會理事長錢大衛指出,台灣30∼40家OTT業者,最大困擾 反而是OTT用戶在不同平台間「跳來跳去」,因此,找到各家忠誠消 費族群反而變得更重要,目前本土OTT業者正積極與電信業者合作。
然業者亦呼籲規管不一應該調整。凱擘寬頻總經理王鴻紳認為,O TT應比照有線電視、齊一管制,目前有線電視系統台受到經營區用戶 規模不得超過1/3、以及資費上的管制,但反觀中華電信MOD沒有資 費、經營區1/3管制,跨國及本土OTT業者亦未被規管,呼籲所有從 寬頻網路收看的影音內容都應該齊一管制。
台灣大哥大(3045)昨日(3日)在董事會上敲定股利政策,今年將對股東大放異彩,每股將派發4.3元現金股利,這一數字已連續三年保持不變,並且盈餘分配率逼近110%。根據公告,台灣大將發放每股現金股利3.5036元,加上資本公積發放現金每股0.7964元,總計每股將配發4.3元現金股利,總金額將達121.28億元。去年台灣大每股稅後純益為3.91元,這次的股利政策也體現了公司對股東的承諾。 台灣大昨日收盤價為103元,現金殖利率達4.17%。在近期線上法說會中,台灣大宣布2022年營收年成長領先業界,營業利益年增達5%,即使未計入台灣之星的影響,2023年營收預計將延續這一成長動能,並在優質的市場環境下,推動合併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的增長。 此外,台灣大昨日也公佈了2023年的資本支出計畫,總計128億元,其中電信資本支出達50.3億元,主要用於5G相關建設;有線電視資本支出9.2億元;momo與其他資本支出則達68.3億元,主要用於擴建物流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大最近也調整了與台灣之星的換股比,將台灣之星每股換發台灣大股票的比從0.4508股降為0.0326股普通股,併購金額從282億元減至197億元。同時,董事會也通過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不超過65億元,期限不超過十年。 台灣大首季營運表現亮眼,3月合併營收達144.6億元,年增8.1%,EBITDA為29.6億元,年增3.4%,稅後純益9.4億元,年增3.4%,每股純益0.33元。累計第1季合併營收430.2億元,年增8.1%,EBITDA為86.8億元,年增3.4%,稅後純益27.1億元,與去年持平,每股純益0.96元。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首季的成長主要來自於5G、電子商務、家用寬頻三大成長引擎的出色表現,帶動合併營業利益年增5%。
台灣大公告盈餘分配每股現金股利3.5036元,資本公積配發現金每股0.7964元,累計每股將配發4.3元現金股利,共將發出121.28億元股利紅包。
台灣大去年每股稅後純益3.91元,盈餘分配率高達110%,這也是台灣大連續三年發出4.3元現金股利。台灣大昨日收平盤103元,現金殖利率4.17%。
日前台灣大線上法說會,宣布2022年台灣大營收年成長領先同業,營業利益年增達5%,未計入台灣之星的影響,2023年營收將延續近期成長動能,並在較佳的市場經營環境下,帶動合併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成長。
台灣大日前也通過2023年資本支出計畫,合計達128億元,其中,電信資本資出達50.3億,5G相關資本支出將較前一年度減少;有線電視資本支出達9.2億元;momo與其他資本支出達68.3億,主要投入於擴建物流中心。
此外,日前台灣大也調整合併台灣之星換股比,台灣之星每股換發台灣大股票從0.4508股降為0.0326股普通股,併購金額從282億變197億,日前董事會也通過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不超過65億元,期間不超過十年。
台灣大首季營運表現亮眼,3月合併營收達144.6億元,年增8.1%,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29.6億元,年增3.4%,稅後純益9.4億元,年增3.4%,每股純益0.33元;累計第1季合併營收430.2億元,年增8.1%,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86.8億元,年增3.4%,同創同期新高,稅後純益27.1億元,與去年持平,每股純益0.96元。
台灣大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第1季5G、電子商務、家用寬頻三大成長引擎表現亮眼,帶動合併營業利益年增5%。
台灣之星電信再創佳績,合併亞太電信進入新三國時代!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於最新股東報告書中公布,2022年公司營收創下五年來新高,獲利雙位數成長,榮獲業界之冠。展望未來,市場競爭情況已逐漸改善,遠傳電信將加速合併亞太電信,並持續推動5G普及。個人用戶端將推動創新數位服務,企業客戶則將推動數位能源轉型,並著力於新經濟營收及ESG解決方案。2023年,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亞太電信也通過公平會審核,電信產業將迎來新三國時代。徐旭東強調,遠傳財務結構健全,將持續創新成長,以達到企業永續經營與穩定發展。未來,遠傳將加強5G普及與電信服務營收成長,擴大新經紀業務,並持續推動創新數位服務與企業數位轉型,透過研發與資源整合,掌握能源轉型契機,並結盟合作夥伴建立生態系統。近年來,遠傳新經濟營收持續成長,徐旭東也表示將聚焦ESG解決方案,透過智慧城市與遠距診療解決方案,打造一個永續的環境。
2023年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亞太電信通過公平會審核後,電信產業將進入新三國時代。徐旭東認為,遠傳財務結構健全,持續創新成長,獲利穩定,配合長期財務規劃,以求企業永續經營、穩定發展。
展望未來,徐旭東表示,持續推動5G普及及電信服務營收成長,擴大新經紀業務成長,推升整體價值,個人用戶端將持續推動創新數位服務,包含遠傳心生活及遠傳friDay購物等;企業客戶將加速開發數位轉型商機,並透過研發能力及資源整合,掌握能源轉型契機,並出口遠傳開發解決方案,擴大策略投資規模與力度,並結盟合作夥伴建立生態系。
近年遠傳新經濟營收持續成長,徐旭東表示,除落實高標準ESG理念,透過AI等技術落實低碳營運,新經濟成長策略也將聚焦ESG解決方案,透過智慧城市與遠距診療解決方案打造永續環境。
【台灣新聞】台灣電信市場競爭激烈,五家電信公司總用戶突破3,000萬!其中,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分別在總用戶、4G用戶、5G用戶三項市占率上均位居第一。不過,近期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的行動用戶出現流失,主要受到合併案影響。然而,電信三雄的5G用戶數持續增加,帶動整體ARPU持續成長,營收也創下新高。
中華電信行動總用戶數1,107萬, 其中4G用戶851萬、5G用戶256萬 ,總用戶、4G用戶、5G用戶三項市占分別為36.7%、36.8%、36.5% ,市占均第一。
台灣大行動總用戶719萬、市占排名第二,其中4G用戶561萬、5G用 戶158萬。遠傳行動總用戶716萬,其中4G用戶529萬、5G用戶數187萬 、5G用戶市占排名第二 。台灣之星行動用戶264萬,其中5G用戶正式 突破70萬達到70.5萬,亞太電整體行動用戶206.7萬,其中5G用戶正 式突破30萬來到30.52萬。
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及遠傳合併亞太電信兩宗電信合併案,目前 正在公平會審議中,受到「台台併」、「遠亞併」最快第三季、或第 四季完成合併影響,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的行動用戶出現流失現象, 與一月份相比,台灣之星流失了1.2萬用戶左右,亞太電信亦小幅流 失了1,000多位用戶。
但反觀電信三雄整體行動用戶則緩步成長,尤其5G用戶數持續增加 ,5G資費相較目前4G資費高,帶動電信三雄整體ARPU近兩年來持續增 長。其中,中華電信3月份的行動月租型ARPU相較去年同期增加5.3% ,已連續24個月上揚,帶動整體行動服務營收年增8.1%。
台灣大智慧型月租用戶ARPU連續22個月成長,3月相較去年同期增 加3.5%,3月行動服務營收亦創三年半新高,帶動第一季行動服務營 收年增5.4%。
遠傳3月行動服務營收年成長3.9%,客戶ARPU持續穩居業界之冠, 年成長率2.3%,雙雙締造連續25個月正成長。
台灣大哥大繼續拚新局!總經理林之晨宣布,近期將公布兩大轉投資案,一邊拓展影視產業,一邊加速新世代網路科技轉型。其中,台灣大將以10.5億元轉投資台灣史丹比特系列電影,擴大影視產業布局;另外一個投資案則將在5月中旬揭露。林之晨總經理接任四周年,台灣大已陸續投資AppWorks、91APP、越南TIKI電商、SoundOn、CloudMile萬里雲等公司,合併台灣之星後,仍不減轉投資力道。今年上半年預計將看到至少兩個轉投資案,分別在4月及5月陸續公布。為應對AI創作熱潮,台灣大《myfone行動創作獎》新創獎徵稿活動已於17日開跑,總獎金達400萬元,並首度開放AI人工智慧創作作品投稿,以及設立「生物多樣性特別獎」,呼籲創作界關注地球永續議題。林之晨總經理強調,將ChatGPT視為常態,並提供機會讓其發揮價值。合併台灣之星方面,林之晨總經理透露,將在公平會許可後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相關資本支出,並預期2024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三季,台灣之星將對台灣大獲利做出貢獻。林之晨總經理也指出,NCC要求明年6月底前處理頻譜超標議題,並規畫明年年中關閉3G網路,但仍有部分用戶手機不支援4G VoLTE,關閉3G網路將是重大挑戰。此外,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前,將透過MOCN技術讓台灣之星用戶初期仍使用台灣之星核網,後續雙方再進行核網整併,預計在公平會核准合併後12個月內完成。
台灣大(3045)即將進行重大合併,將與台灣之星(未提供代號)攜手前進。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在合併案啟動初期就強調,為了讓台灣之星的用戶能夠馬上感受到合併的效益,合併基準日當天將採用MOCN(多營運商核心網;共享頻譜、網路,獨立核心網路)模式。雖然林之晨承認合併過程中還有許多挑戰,像是網路整併和頻譜繳回等,但他對於合併後一年的獲利預期相當樂觀。 合併案目前還需要公平會和證交所等主管機關的通過,市場預期將在第四季正式完成合併。林之晨透露,合併案最棘手的部分是必須在明年6月底前將超標頻譜繳回給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並同時進行兩家公司的網路整併,再加上3G網路的落日,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 市場對於合併後的效益非常關注,林之晨則表示,合併第一年將會有較多的資本支出和費用,主要用於網路整併等,但這將有助於滿足客戶的需求。他預估,合併基準日生效後一年,即約明年的第四季至2025年的第三季,將可見到合併帶來的獲利效益。 至於台灣大的全年營運預估,林之晨表示,由於尚未合併台灣之星,目前還難以提供完整的財務展望,但可以參考今年第一季的營運數字。今年第一季,台灣大的營業利益年增長5%,而今年第一季的成長率也為5%。
台台併及遠亞併仍待公平會及證交所等主管機關通過,市場預期可望第4季正式合併。
林之晨表示,目前合併案最困難得部分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明年6月底繳回超標頻譜,同時需進行兩家公司的網路整併,加上3G網路也要同時落日,挑戰不小。
市場關注台台併之後效益。林之晨說,合併第一年需進行網路整併等較多資本支出及費用,整併後可望充分滿足客戶需求,預估合併基準日生效一年後,約明年第4季至2025年第3季可望呈現合併後的獲利效益。
今年台灣大董事會尚未做出全年營運預估,2022年台灣大營業利益年增5%,今年第1季成長5%。林之晨指出,目前尚未合併台灣之星,較難提供財務展望,可參考第1季營運數字。
林之晨接掌台灣大總經理剛屆滿四周年,為加速台灣大轉型為新世 代網路科技,台灣大已陸續投資了AppWorks、91APP、越南TIKI電商 、SoundOn、CloudMile萬里雲等公司,儘管合併台灣之星重砸約197 億元,仍不減轉投資布局,今年上半年預估看到至少兩個轉投資案, 將於4月及5月陸續公布。
因應AI創作熱潮來襲,台灣大《myfone行動創作獎》新創獎徵稿活 動17日宣布開跑,總獎金達400萬元,今年響應國際趨勢,不僅首度 開放投稿輔以AI人工智慧創作的作品,更於行動影片組增設獎金高達 10萬元的「生物多樣性特別獎」,號召創作界關注地球永續議題。林 之晨認為,ChatGPT必須將它視為常態,並且提供機會讓它發揮價值 。
針對與台灣之星合併一案,林之晨透露。台灣大將在公平會許可後 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台灣之星的相關資本支出。林之晨並預期202 4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三季,台灣之星將正式對台灣大獲利做出貢獻 。
林之晨表示,合併案目前最棘手之處在於NCC要求明年6月底之前, 「新台灣大」必須處理頻譜超標議題,且明年年中台灣大規畫關閉3 G網路,然目前還有相當多行動用戶的手機不支援4G VoLTE,能否順 利關閉3G網路會是個重大課題,台灣大呼籲政採取適當政策宣導,以 利3G網路順利如期關閉。
另外,台灣大正式合併台灣之星之前,沒有規畫先行透過漫遊方式 開放台灣之星使用台灣大的行動網路,而是在公平會核准合作案第一 天,透過MOCN (Multi-Operator Core Network)技術,讓台灣之星 用戶初期仍使用台灣之星核網,後績雙方再進行核網整併,至於核網 整併時程,預估會在公平會核准合併後12個月內完成。
台灣大哥大公司近日面對NCC對合併案的多項附款,導致合併案總體效益受損,已正式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對NCC提出控訴。總經理林之晨於29日表示,公司將主張頻譜補償,預估求償金額在5億至15億元之間。 林之晨強調,台灣大哥大原本以高標金取得900MHz頻譜,但NCC要求繳回10MHz頻寬,這等於剝奪了公司的權利。他提出,應該要有相對應的補償,或者比照遠傳、中華電保留超頻頻譜。台灣大哥大也主張,新台灣大可保留超頻的頻譜。 林之晨指出,合併案可能需要三、五年時間才能完成行政訴訟,因此希望公平會能加速核准合併案,以確保2,000位員工及280萬行動用戶的權益不受影響。合併基準日確定後,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的網路整併才會進行,目前仍在申請過程中,無法確定是否能如期在明年6月30日完成。 若合併案無法如期完成,台灣大哥大將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並請求法官做出裁決。關於合併後的3.5GHz頻段CA載波聚合整合,林之晨表示,技術上已可支援台灣大哥大及台灣之星不連續的兩個3.5GHz頻段CA,並預計未來旗艦機種都能支援該頻段的CA。 在電費調漲方面,林之晨表示,台灣大哥大已採取節電措施,減少電價上漲的影響。他認為,電價調漲可以促進綠能投資,台灣大哥大希望到2040年達到RE 100,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他預估,電信業從五家變成三家後,每年潛在的省電度數約2億度。
台灣之星電信近來在市場上引起不少關注,因為它剛剛在NCC的合併案中取得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這家台灣的領先電信服務提供商在1月中旬成功通過了NCC的合併案,但同時也面臨著頻譜的繳回問題。根據NCC的要求,台灣之星必须在2024年6月30日前繳回超額頻譜,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不過,台灣之星並未坐以待斷,它選擇了採取行動。總經理林之晨代表公司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對NCC的決定提出三大訴求。首先,他要求NCC保留超額頻譜,因為這對公司的運營至關重要。其次,如果NCC堅持要求繳回頻譜,林之晨希望NCC能夠返還重金標得頻譜的殘值。最後,他還要求NCC延後繳回頻譜的期限。 對於NCC的立場,林之晨表示,他們收到NCC的「台台併」處分書後,NCC要求無償繳回重金標得頻譜,甚至提出「交換」或「轉移」的方案。但林之晨認為,這些做法於法無據,且有悖於行政程序法。因此,他要求經營團隊尋求行政救濟。 目前,NCC尚未收到台灣之星的相關函件,並表示需要經過委員會討論後才能給出回應。這起訴訟不僅關係到台灣之星的未來發展,也將對台灣電信市場的整體格局產生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這起訴訟最終會如何落幕。
NCC表示,尚未收到相關函,需經委員會討論才能回應。
林之晨表示,台灣大收到「台台併」處分書後,NCC要求無償繳回重金標得頻譜,不然就要「交換」或「轉移」,獨董認為NCC於法無據,且有悖行政程序法,要求經營團隊行政救濟。
林之晨強調,當初是以高標金競標取得900MHz頻譜,NCC針對「台 台併」做出要求繳回900MHz頻譜10MHz頻寬,相對剝奪得標者權利, 將爭取繳回頻譜要有相對應的補償,或者比照遠傳、中華電保留超頻 頻譜,台灣大並主張,「新台灣大」可保留超頻的頻譜。由於行政訴 訟可能需三、五年時間,因此最重要的是,希望公平會加速核准合併 案,以照顧台灣之星2,000位員工及280萬行動用戶權益。
林之晨還說,台灣大與台灣之星的網路整併,需待合併基準日後才 能進行,目前還在申請過程中,確切的合併基準日非台灣大可控制, 無從評估是否可如期於明年6月30日完成。
若無法如期完成,可能另外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請 法官裁定。
針對合併之後,兩家公司在3.5GHz頻段的CA載波聚合整合狀況,林 之晨表示,目前技術可支援台灣大及台灣之星不連續的兩個3.5GHz頻 段CA,從去年開始,iPhone14(不包含mini)及三星S22等高階機種 ,已可以支援兩個3.5GHz頻段CA,明、後年中價位旗艦機及往後1∼ 2年的低價新款旗艦機,都可以支援該頻段的CA。
至於電費調漲方面,林之晨說,台灣大已採用各種節電措施,降低 電價上漲帶來的影響,「電價調漲的好處是讓綠能投資更有效益」, 台哥大希望2040年達到RE 100,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漲價將讓台灣 大加速綠電戰略布局。台灣大去年已發出2,500萬度綠電,未來每年 都會提高綠能占比,合併台灣之星加上3G網路汰停,以及4G、5G網路 整併,將可省下大量用電。林之晨並預估,電信業從五家變成三家後 ,每年潛在的省電度數約2億度。
以截至1月底的資料顯示,中華電信整體行動用戶數突破1,106萬, 其中5G用戶數正式突破250萬,5G用戶市占第一,台灣大行動用戶71 8萬,整體行動用戶市占排名第二,其中5G用戶154萬。遠傳截至1月 底行動總用戶714.6萬,其中5G用戶數182.5萬、5G用戶市占排名第二 。台灣之星行動用戶265.2萬,其中5G用戶69.6萬,亞太電整體行動 用戶206.8萬,5G用戶29.7萬。
以整體行動用戶規模來看,中華電1,106萬仍位居國內行動市占龍 頭,然「台台併」後,新台灣大的行動用戶數將超過983萬,「遠亞 併」後,新遠傳行動用戶數超過921萬。以5G用戶規模來看,「新台 灣大」目前5G用戶接近224萬,「新遠傳」超過212萬,與目前中華電 信250萬5G用戶規模相當,三足鼎立態勢明朗化。
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合併亞太電信的合併時間,預估落在第 三季或第四季。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中華電信每月新增5G用戶數約5∼6萬,台 灣大、遠傳各約4∼5萬,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各約1萬左右,合併後 「新台灣大」、及「新遠傳」的5G用戶每月新增用戶的成長規模都各 在5∼6萬左右,將與目前中華電信相當,意味著未來5G市場的競爭將 更加白熱化。
中華電信行動用戶規模原本與台灣大、遠傳各有近400萬的接距, 完成合併後將縮小至各僅100多萬,以台灣整體5G用戶滲透率才剛超 過整體市場1/3來看,預期「新電信三雄」未來恐難避免上演一波5 G市占角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