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迅公司新聞
**和迅雙軌策略奏效 營收爆增262%**
以研發和 CDMO 雙軌策略著稱的和迅(6986),今年前八月營收再創佳績,達到 1.82 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 262%,上半年 EPS 更達 1.68 元,居細胞治療股亞軍。
和迅董事長戴政翰表示,公司將加速國際合作,不排除有股權或海外建廠的可能性,以拓展全球市場。
為強化業務陣容,和迅將於 9 月 27 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提名人選涵蓋新藥、醫材、通路和財務等領域,規劃打造強大的業務團隊,積極布局 CMO/CDMO、外泌體產品銷售和新藥開發等業務,以台灣技術進軍國際市場。
和迅前八月營收已創下年度歷史新高,上半年稅後純益達 7,727 萬元,EPS 達 1.68 元,也創下年度獲利新高,僅次於長聖。
戴政翰指出,和迅運用臍帶間質幹細胞培育技術、GTP 實驗室和細胞生產平台,提供 CMO/CDMO 服務,輔助客戶布局全球銷售市場。
他透露,和迅與集研生醫合作,授權集研生醫運用和迅的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技術於傷口癒合治療和醫美應用領域,合作授權案前八月已貢獻約 1 億元營收。
看好細胞製程和外泌體的 CDMO 訂單,和迅預期下半年業績將優於上半年。
此外,為全球市場布局,引進合作夥伴與延攬專業人才,和迅將於 2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此次提名董事名單,涵蓋新藥 、醫材、通路、財務各領域,突顯和迅未來在CMO/CDMO、外泌體相 關產品銷售以及新藥開發等業務上,將打造強大的戰隊,力拚以 MI T 台灣技術打群架、進軍世界盃。
和迅前八月營收1.82億元,已創下年度歷史新高;上半年稅後純益 7,727萬元,EPS瘩達1.68 元,也是年度獲利新高,在細胞治療股中 僅次於長聖。
温政翰表示,和迅運用「人類來源臍帶間質幹細胞」的培育 技術及GTP實驗室細胞製備廠、建置超過10公升等級的免疫細胞與幹 細胞生產平台、百公升級的外泌體產量、每日超過1萬劑的再生醫療 製劑產能,來延伸發展包括原料開發,申請IND到執行試驗用藥所需 之生產設備、開發技術、細胞培養各項 CMO/CDMO 等,協同客戶一 同佈局全球銷售等市場範疇領域。
他表示,和迅旗下「間質幹細胞藥物-生產技術」,已以總金額60 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92億元)授權集研生醫,雙方合作 開發由臍 帶間質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由集研生醫應用於傷口癒合治療與醫美 應用領域。該授權案前八月已貢獻約1億元金額。
看好細胞製程和外泌體的CDMO訂單,和迅預期下半年業績將優於上 半年。
**和迅首度技術授權!攜集研生醫搶攻外泌體開發**
生物科技公司和迅(6986)宣布與集研生醫簽署「間質幹細胞藥物-生產技術」授權契約。和迅不僅提供臍帶間質幹細胞培養技術,更授權外泌體生產技術給集研生醫,雙方合作開發外泌體產品,瞄準傷口癒合與醫美應用市場。
契約規定,和迅在第一階段可收取180萬美元簽約金。後續根據開發進度,和迅共可獲得420萬美元授權金,合約金總額達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
和迅指出,這是公司首次技術授權,除了既有CDMO/CMO業務成熟外,自家的外泌體技術也達可授權階段。隨著外泌體需求市場成長,將持續推動和迅營運成長。
集研生醫是一家專業醫藥生技公司,初期主要開發功能性保健品,後轉型為生技醫藥研發公司。2020年起,集研生醫看好外泌體前景,委託和迅進行製程開發與研究,並計畫開發醫材或藥品應用。
授權後,和迅仍負責生產,集研生醫則投入醫材與新藥開發,並與國際市場合作。雙方合作將搶攻外泌體開發商機,為和迅持續注入成長動能。
**和迅技術授權集研生醫 開發臍帶外泌體**
生技業者和迅(6986)今(1)日宣布,旗下「間質幹細胞藥物-生產技術」將授權予集研生醫,總金額達 6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92 億元)。雙方合作將開發由臍帶間質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應用於傷口癒合治療及醫美領域。
根據協議,和迅將獲得第一階段 180 萬美元簽約金,後續根據開發進度,可分階段取得授權金 420 萬美元,合約金總額達 600 萬美元。
和迅表示,此次技術授權是公司首次技術授權,代表除了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委託生產服務(CMO)業務已成熟外,外泌體技術的發展也將帶動營運成長。
集研生醫看好外泌體市場潛力,自 2022 年起持續委託和迅進行製程研究。目前將優先關注傷口癒合和醫美應用領域的開發。
根據協議,和迅第一階段可收取180萬美元簽約金,後續分階段條 件與開發進度達成,各階段可收取授權金合計420萬美元,合約金總 額可達600萬美元。
和迅表示,公司首次技術授權,代表除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 )/CMO(委託生產服務)業務已臻成熟外,發展外泌體技術也將注 入強勁的營運成長動能。
集研生醫看好外泌體前景,2022年即持續委託和迅進行製程研究, 目前將先著重傷口癒合與各式醫美應用開發。
和迅表示,透過雙方合作,和迅第一階段可收取180萬美元簽約金,後續分階段條件與開發進度達成,和迅各階段可收取授權金合計420萬美元,其合約金總額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此為和迅首次技術授權,代表和迅除CDMO/CMO業務已臻成熟外,和迅所發展的外泌體技術也達可授權階段,配合外泌體需求的市場成長將繼續為和迅營運注入強勁的成長動能。
和迅表示,集研生醫是專業醫藥生技公司,成立之初以功能性保健品開發為主要營業項目,期望打造慢性病專用的保健品。
新冠疫情期間,公司也轉型為生技醫藥研發公司。2020與醫學中心進行DC- PDL1癌症疫苗的產學合作開發驗證,並與國際頂尖研究機構合作。
集研生醫自2022年看好外泌體的未來,持續委託和迅進行製程開發與研究,期以外泌體為原料開發各式醫材或藥品應用,將先著重傷口癒合與各式醫美應用開發,授權後未來仍由和迅進行生產,由集研生醫投入醫材與新藥開發資源與國際合作的市場。
**和迅進軍心血管疾病新藥開發 瞄準市場缺口**
專注於幹細胞新藥研發的和迅(6986),近期宣布將加碼投資心血管疾病新藥領域,透過「異體間質幹細胞」與「幹細胞衍生物」等新一代細胞藥物,填補現有藥物無法滿足的心血管疾病治療空缺。
目前和迅已與台北醫學中心展開合作,最快今年完成臍帶間質幹細胞臨床試驗第一階段收案,將加速後續臨床試驗的進度。
**營收獲利創新高 CDMO、CMO成營運亮點**
回顧去年,和迅營收達1.3億元,年增164%;營業利益0.27億元,稅後純益0.33億元,EPS高達0.74元,不只轉虧為盈,更創下營收和獲利歷史新高。
隨著台灣「再生醫療雙法」的推動,和迅看好國內再生醫療產業發展潛力,預期將帶動CDMO(委託生產服務)與C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接單強勁成長,對今年營運成長信心滿滿。
和迅董事長溫政翰表示,公司已建立完善的細胞培養技術,以及再生醫療產品生產能力,除了自行開發細胞新藥外,也提供再生醫療產業的CMO/CDMO服務,去年CMO、CDMO營收占比分別為57%、28%。
其中,CDMO業務更接觸到海外客戶訂單,挹注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率分別達87%、21%、26%,繳出亮眼成績。
**外泌體業務成長 看好外用醫美應用**
展望2024年,和迅除持續推進新藥研發外,也將憑藉自有細胞工廠與產能擴充CDMO業務,並看好外泌體業務的成長潛力。
和迅已與多家客戶合作外泌體生產與開發,應用在醫美與化妝品等相關領域,帶來外泌體委託製造訂單大幅增加。隨著取得國際INCI認證及台灣法規開放,和迅隨時可與客戶共同申請合作產品上市。
和迅去年營收1.3億元、年增164%,營業利益0.27億元,稅後純益 0.33億元、EPS達0.74元,不僅較2022年由虧轉盈,營收、獲利更齊 創新高。看好台灣「再生醫療雙法」孕育多年,有望掀起新一波市場 商機,並為帶來良好的CDMO/CMO接單強勁成長動能,和迅對今年營 運成長深具信心。
和迅董事長溫政翰表示,已建立十公升級的各種細胞培養技術、百 公升級的外泌體生產技術與每日可生產萬劑的再生醫療製品能力,除 了用於開發細胞新藥外,也提供再生醫療產業CMO(委託生產服務) /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的業務版圖。
和迅去年CMO、CDMO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7%、28%,其中CDMO業 務也開始接觸海外客戶訂單,挹注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 益率分別達87%、21%、26%,繳出三率三升的優異成績。
除此之外,展望2024年,和迅除持續推進新藥研發臨床試驗,憑藉 自有細胞工廠與產能擴展CDMO業務的新訂單,並對外泌體業務成長充 滿信心。和迅已與多個客戶合作外泌體生產與開發醫美與化妝品等相 關應用,帶動外泌體委託製造的訂單大幅增加。隨著取得國際INCI認 證及台灣法規的開放,隨時可與客戶共同申請合作產品上市。
和迅(6986)這家幹細胞生物醫學公司,昨(29)日傳來一個大消息,他們從興櫃戰略新板轉戰興櫃一般板,開始在櫃檯進行買賣,同時也終止了在興櫃戰略新板的登錄。話說,昨日興櫃的交易參考價還是滿不錯的,有69.4元呢! 和迅這家公司可是有點來頭,他們從2019年開始,就著手開發那種「異體間質幹細胞」和「幹細胞衍生物」這些新一代細胞藥物,專注在心血管疾病市場的相關適應症新藥開發。早在2020年,他們就拿到了生物藥、生物原料藥生產工廠的登記證,現在擁有九間高規格的獨立細胞操作室,是台灣再生醫學領域規模前三大的公司呢! 公司的董事長,政翰先生,也說了些實在話。他提到,和迅不僅在開發新藥上不斷努力,還積極和細胞治療同業合作,提供CMO(委託生產服務)和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2023年10月的營收達到了1,148.9萬元,年增長率高達290%;前十月營收則是7,142.1萬元,年增長率也達到634%。看來,和迅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不斷開發新客戶,還在國際市場上闖出一片天,對公司未來的成長來說,真的是一大助力啊!
和迅成立於2019年,以「異體間質幹細胞」與「幹細胞衍生物」等新一代細胞藥物,開發心血管疾病市場發展相關適應症新藥,已在2020年取得生物藥、生物原料藥生產工廠登記,目前擁有九間高規格獨立細胞操作室,為目前國內具有工廠登記證中之規模前三大再生醫學公司。
和迅董事長温政翰表示,和迅同時開拓與細胞治療同業進行CMO(委託生產服務)及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業務版圖,2023年10月營收1,148.9萬元、年增290%;前十月營收7,142.1萬元、年增634%。
除原有客戶訂單需求持續增加,和迅也積極開發新客戶並拓展國際市場,將為公司營運成長動能增添新活水。
【台北訊】興櫃市場本周將迎來兩檔新成員的加入,分別是再生醫療廠和迅(6986)以及綠能電池材料及特殊合金鐵廠華鉬(6990)。這兩家公司將於7日和8日登錄戰略新板,讓今年來登錄戰略新板的公司數量達到十檔。 和迅生命科學,這家專注於細胞治療的再生醫療領域的企業,將以每股58元的參考價於7日登錄興櫃戰略新板。公司主要業務涵蓋新藥開發及銷售、委託開發暨製造(CMO/CDMO)以及檢測服務,資本額達4.6億元。和迅採取新藥開發與CDMO雙軌並行的策略,新藥開發重點在心血管疾病,並採用一藥多適應症模式。CDMO方面,公司已接獲15家廠商訂單,今年前八月營收達5,032萬元,年增長率達804.6%,法人預估明年將可獲利。 華鉬實業則將在8日登錄興櫃戰略新板,主辦及協辦券商的認購價分別為25元和30元。華鉬主要生產釩鐵、鉬鐵、氧化釩、氧化鉬、釩化學品、鉬化學品等產品,去年營收達13.18億元,稅後純益2,636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3元,實收資本額6億元。華鉬自2016年開始開發釩液流電解液,2018年啟動量產,積極利用釩資源生產釩液流電池和電解液,應用於儲能系統,從小型備援電力到大型電網級儲能。公司看好全釩液流電池(VRFB)在储能市場中的關鍵地位,並規劃開發釩液流電池系統,拓展國內外市場。
台灣細胞治療新秀和迅生科(6986)將於7日以每股58元的參考價登錄戰略新板,並目標年底前轉興櫃掛牌。這家公司的成長勢頭令人注目,董事長溫政翰帶領團隊,不僅在營收上創下佳績,更在細胞治療領域展開了多項創新。 溫政翰分享了他投入細胞治療的動機,這與他父親的治療經歷有關。他的父親在2012年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經過多次化療與自體骨髓移植後,2015年赴美接受細胞治療獲得治癒。這段經歷激發了溫政翰成立和迅的決心。和迅生科於2019年成立,專注於「異體間質幹細胞」與「幹細胞衍生物」等新一代細胞藥物的開發。 和迅生科目前聚焦於心血管疾病市場,他們正在開發的HF-CAD藥物用於治療心臟疾病並同冠狀動脈疾病,近期將與北榮合作展開一期臨床試驗。此外,另一項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疾病的CAD藥物已向美國FDA提出一期臨床試驗申請,而其他適應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慢性腎臟病、脊隨損傷等也處於臨床前階段。 和迅生科在2020年取得生物藥、生物原料藥生產工廠登記後,已擁有9間高規格、獨立細胞操作室,並依循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規範建立了符合ICH Q5A規範的臍帶間質細胞庫。公司不僅放眼台灣市場,還希望搶攻東南亞、日本等國際再生醫療市場。 在營收方面,和迅生科前八月營收達5,032萬元,年增率高達804.60%,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4,947萬元。法人預測,今年營收有望達到1億元。 溫政翰還強調了細胞管理數位化的重要性,和迅生科已開發AI細胞廠資訊管理系統Stem Pro II,這不僅提升了公司內部的數位管理能力,也為其他細胞治療公司提供了數位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和迅生科成為台灣第一家導入IoT和AI概念的細胞治療公司,未來發展可期。
台灣櫃買市場即將迎來兩家新力軍!近期,櫃買中心於8月31日宣布,中國信託投信申請的「TOPIX-17商社及批發」指數通過上櫃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這意味著和迅-新(6986)與華鉬-新將分別在7日和8日登錄興櫃戰略新板,為市場帶來新鮮血液。 首先,和迅-新專注於間質幹細胞藥物的開發,以及細胞醫療CMO/CDMO服務。該公司以臍帶間質幹細胞為研發主軸,擁有一支由細胞培養技術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他們不僅擁有豐富的產業研發經驗,還致力于發展異體幹細胞治療,並進行多適應症新藥的開發。值得一提的是,和迅已於2020年12月取得GTP工廠登記證,擁有九間高規格細胞製備廠,在再生醫學領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興櫃認購價為58元,由中國信託綜合、國泰綜合、第一金證券共同輔導推薦。 而華鉬-新則聚焦於釩鐵、鉬鐵、氧化鉬及氧化釩的提煉與加工,並以廢棄材料循環經濟為核心發展理念。該公司利用石油提煉過程中產生的廢觸媒為主要原料,透過專業技術及製程回收,將其再利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華鉬-新的興櫃認購價為25元和30元,由永豐金、兆豐、宏遠證券共同輔導推薦。 隨著這兩家新星的加入,台灣櫃買市場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對投資者而言,也將有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