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新聞
新送件股方面,正基科技及台灣圓點奈米技術已在26日送件申請登錄興櫃股票,圓點奈米、正基科技將在11月5日、9日掛牌,兩家公司大股東都大有來頭,圓點奈米公司為致茂電子轉投資事業,正基科技公司為正文科技轉投資事業。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圓點奈米成立於民國93年4月間,主要經營業務是自動化核酸萃取機台、核酸萃取試劑、奈米磁珠等,送件時資本額為2億1,150萬元。圓點奈米108年營收1億1,396萬元,稅前虧損4,476萬元,每股虧2.04元。
正基科技成立於民國89年12月間,主要經營業務是無線通訊模組之研發、生產與銷售,送件時資本額為6億232萬元。正基科技108年營收21億8,554萬元,稅前盈餘1億872萬元,每股盈餘1.31元。
至於本周三場上櫃審議會,其中26、27日連兩場分別通過博晟生醫及亨達光學兩家公司上櫃案,29日第三場上櫃審議會,將審議威健公司上櫃案。
博晟生醫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主要從事複合性骨科再生修復醫療器材之產品研發,申請時資本額9億2,000萬元,推薦證券商是元大證券、德信證券、群益金鼎證券及國泰證券。博晟生醫108年營收為146萬元,稅後淨損為1億6,290萬元,每股虧損為2.01元。109年上半年營收為48萬元,稅後淨損為7,011萬元,每股虧損為0.85元。
亨泰光學主要從事硬式隱形眼鏡之研發、製造、銷售及隱形眼鏡護理產品之販售,申請時資本額2億2,000萬元,推薦證券商是永豐金證券及元大證券。亨泰光學108年營收為4億8,834萬元,稅後盈餘為1億1,528萬元,每股盈餘為5.59元;109年上半年營收為2億1,572萬元,稅後盈餘為4,555萬元,每股盈餘為2.07元。
威健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及臨床應用之基因檢測服務,並代理銷售基因檢測儀器、晶片與試劑及電子式內視鏡醫療器材,申請時資本額2億704萬元,推薦證券商是兆豐證券及玉山證券。威健108年營收為4億1,745萬元,稅後盈餘為3,087萬元,每股盈餘為1.48元;109年上半年營收為1億9,336萬元,稅後盈餘為1,113萬元,每股盈餘為0.53元。
國內著名家庭用紙及清潔產品廠永豐實擬於27日以每股39.5元參考價登錄興櫃,永豐實主要業務為「五月花」等衛生紙品牌的生產與銷售,占整體營收比重高達87.56%,其餘包括生產「橘子工坊」等天然潔品與代理「幫寶適」紙尿褲系列產品等,今年受惠疫情帶動相關產品銷售暢旺,截至9月止,自結每股稅後盈餘已高達4.66元。
以永豐實實收資本額24.49億元計算,登錄興櫃後市值將達96.74億元,有望超越花仙子、康那香、毛寶等業者,成為國內市值最大的民生消費品牌。母以子貴行情亮燈下,永豐餘股價26日提前表態,終場上漲6.68%,收在19.95元,創下近16年來新高。
另外台灣唯一離岸風力發電機葉片製造商天力離岸也預計在30日以每股51元參考價登錄興櫃,受惠政府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政策,將在台灣建置第一座離岸風電葉片廠,預計在2021年完工,並於同年6月開始生產。
此前半導體材料大廠華立已與天力離岸簽署風機葉片材料供應合約,是華立在深耕太陽光電與儲能系統後,再度跨足離岸風電產業,並攜手天力離岸搶攻龐大離岸商機,激勵股價26日強漲5.22%,以近12年新高的64.5元作收。
除上述兩檔登錄興櫃個股外,IPO市場方面,宏碁旗下展碁國際23日也已遞件申請掛牌上市,同日威盛集團子公司威鋒電子通過主管機關核准掛牌,益安小金雞達亞、長榮子公司長榮鋼等也紛紛傳出佳音,母以子貴題材行情持續加溫。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離岸風電產業逐漸國產化,其中台灣本土唯一離岸風機葉片供應商——天力離岸風電科技(6793),近期與全球前五大離岸風電機系統商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簽署製造葉片供應合約,展開新的里程碑。該公司正積極準備台中港風電產業園區的新廠建設,並進行種子人員培訓及新進生產人員的招募訓練,目標是2021年6月開始量產供貨。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強調,離岸風力發電機系統的葉片是關鍵零組件,品質要求高,生產技術複雜。該公司團隊過去在風機葉片研發與生產方面有豐富經驗,與三菱重工維特斯的技術轉移與業務合作進行得非常順利。此外,天力也與日商客戶日立(Hitachi)簽署了風力機運維MOU,展現了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天力將三菱重工維特斯的葉片生產技術與知識(KNOWHOW)帶入台中港新廠,將完全複製丹麥維斯特的設計與環境,並採用高標準的環安衛制度。工廠將採用潔淨室(1萬等級)環境,空氣換新率達20秒一次,以確保葉片材料品質不受影響。一支葉片材料成本超過1,000萬元,顯見其製造過程的精密與昂貴。
離岸風機葉片技術複雜,長度達85米,重量控制在33噸,需在減重同時兼顧耐用性。製造過程屬一次性成型,先在模具內鋪設200層平玻纖布、碳纖維板,再灌注樹酯、加熱固化。這些工藝的難度在於加熱均勻度與樹酯流速的控制,新進生產人員需14個月學習才能掌握這些KNOWHOW。
由於離岸風機葉片屬於手工精品業,勞動力需求高,目前工廠無法全自動化。一整座工廠約需400多人,其中300多人是現場第一線工作人員。製作一支葉片需耗時46小時,約一星期可完成三支葉片。
在2025年離岸風力發電達到5.7GW的目標下,風電葉片長途運輸成本高,技術門檻也相當高,短期內國內很難有第二家新進入者。雖然天力尚未投產,但已掌握未來五年內的訂單來源,展現了公司在離岸風電產業的領先地位。
天力指出,離岸風力發電機系統的葉片為關鍵零組件,品質要求非 常高,生產技術難度很高,由於天力經營團隊過去有多年風機葉片的 研發、生產實務經驗,因此與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談技轉 與業務合作的腳步也比較順暢,二年前也與日商客戶日立(Hitachi )簽署風力機運維MOU。
天力技轉三菱重工維特斯的葉片生產技術與KNOWHOW,未來台中生 產工廠將百分之百複製丹麥維斯特的設計與環境,一樣的環安衛制度 ,以潔淨室(1萬等級)的環境從事生產,工廠的空氣20秒換一次, 維持空氣的潔淨度,溫度及濕度也要控制在標準範圍內,避免影響葉 片的材料品質,僅一支葉片材料成本超過1,000萬元。
離岸風機葉片的技術難度,陸上風機葉片採用玻璃纖維,一支葉片 長64米,重33噸,而海上風機葉片長85米,重量也要控制在33噸,要 減重又要兼顧耐用效益。
葉片製造屬一次性成型,先在模具內先鋪上200層平玻纖布、碳纖 維板,每一層都不能有皺褶,再灌注樹酯、加熱固化,工藝的難度在 加熱的均勻度 如何讓玻纖布、碳纖維板吃透樹酯,控制加熱速度、 樹酯流速為KNOWHOW,新進生產人員需14個月學習掌握KNOWHOW。
風電葉片屬手工精品業,勞動力需求高,目前工廠無法全自動化, 要仰賴比較多的勞動力,例如,一整座工廠用400多人,其中300多人 是現場第一線工作人員;一支葉片製作需花46小時,大約一星期可作 一組三支葉片。
2025年離岸風力發電5.7GW目標下,風電葉片長途運輸成本高,技 術門檻高,短期國內很難有第二家新進入者,雖然尚未投產,天力已 掌握未來五年內訂單來源。
天力公司成立之初,即定位為大型風機葉片專業製造廠商,團隊專注於風電領域葉片設計、研發、製造、行銷及技術創新服務,在台灣已申請通過風電葉片特有專利達17件。目前天力的業務上已與三菱重工維特斯(MNIVestas)深度綁定,並已簽訂葉片供應合約;天力藉由引進風電葉片研發、設計、生產、模具及檢測維修技術,將能提升台灣風力機發電效能等風電相關高端技術產品,也有助於擴大營運規模及提升整體競爭力。
台灣政府能源政策指標為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目標,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能占全國總發電量的百分20以上,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為二大主要再生能源發電,風力發電因離岸風力發電裝置等議題,逐漸成為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選項,隨著西門子歌美颯、MHIVestas等國際風機大廠搶進台灣離岸風電市場,使台灣成為亞洲發展離岸風電的焦點。
市調資料指出,台灣海峽常年風速達7m/s以上,全年可達到發電效率滿載的時數可達3,000小時,台灣離岸風電總可安裝面積達5,640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達29GW。4COffshore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風況最好的20處地點,有高達16處是位於台灣海峽,是最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的地方,特別是桃園至雲林沿海一帶,未來將成為台灣發展離岸風電最佳場域。
天力聯貸案由中信銀主辦,偕同合庫、華南、永豐、凱基共5家銀行籌組完成,最終超額認購比率約2倍,顯示銀行團肯定天力公司經營團隊,並看好天力在台生產葉片計畫,對公司未來成長動能、獲利能力、亞洲布局策略及產業前景深具信心。
天力總經理徐傑輝表示,天力訂單已排到2024年,經濟部日前公布第3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2026至2035年將以每年1GW裝置容量開發,葉片在地生產為必要條件,明年投產後將有亮眼表現。
天力投資30億元,租用台中港工業專區(II)21公頃新建MW級風電葉片廠房,規劃生產85公尺長的海上風電碳纖維葉片,方便出口至亞洲市場。此外,天力也積極布局葉片材料、葉片運維及碳纖維風電產品等領域。(
【專欄報導】華立企業與天力離岸風電科技攜手,邁向風葉國造新篇章! 近來,電子材料供應商華立企業(3010)與亞洲最大離岸風電葉片大廠天力離岸風電科技攜手合作,簽署了一項風機葉片材料供應合約。這一合作不僅強化了華立公司在離岸風電材料領域的實力,也為台灣風機葉片供應鏈的完整性帶來重大進展。未來,華立與天力將共同參與風葉國造計畫,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注入新動力。 華立企業表示,此次與天力的合作是公司跨足台灣離岸風電市場的重要里程碑。雙方將共同進行材料採購,這是離岸風電深耕的第一步,未來預計會有更多面向的合作。 作為台灣材料業的領頭羊,華立企業在執行長張尊賢的帶領下,去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到546億元,稅後純益與每股純益也是近十年最佳。華立上周五(22日)股價微幅上漲0.1元,收於55.4元。 根據台灣政府的政策規劃,預計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將達20%,而2026至2035年將進一步擴大離岸風電目標至10GW(10億瓦)。這將吸引更多外商將亞太營運中心設在台灣,打進國際風電供應鏈。 預計至2027年,全球風機供應鏈潛在市場規模將達5,400億美元,其中葉片市場潛力最為顯著,超過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葉片相關廠商將是海上風電市場的最大贏家。
華立表示,此合作案不僅強化華立在離岸風電材料領域的實力,也擴大台灣風機葉片供應鏈的完整性,未來除國內市場,也可望進軍亞洲離岸風電市場,為打造國家隊齊心努力。
華立表示,與天力簽署離岸風電材料供應合約,是華立跨足台灣離岸風電市場重要的里程碑。這次材料採購是雙方深耕離岸風電的第一步,期待未來能與天力有更多面向的合作模式展開。
華立在材料業界已經營逾半世紀,為台灣的工業暨科技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石。華立集團在執行長張尊賢帶領下,去年營收達546億元,創歷史新高,稅後純益與每股純益也是近十年最佳。華立上周五(22日)股價漲0.1元、收55.4元。
依照我國政策規劃,預定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需達20%,政府訂定2026到2035年下階段十年間,擴大離岸風電目標達10GW(10億瓦),預料將吸引更多外商,將離岸風電的亞太營運中心設在台灣,打進國際風電供應鏈。
華立預估,至2027年,全球風機供應鏈潛在市場規模達5,400億美元,其中,葉片市場潛力最足,超過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葉片相關廠商將是海上風電的最大贏家。
經濟部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係依照國內廠商技術能量、產能,經與國內業者協商後,依水下基礎、電力設施、風力機組、海事工程等四方面,規劃以「前置期」(2021至2022年)、「第一階段」(2023年)、「第二階段」(2024年至2025年)共三階段落實。
離岸風電國產化目前處在前置期階段,國產化項目以水下基礎及電力設備為主。經濟部規劃台中港區工業專區Ⅱ為風機零組件國產化專區,未來台中港將成風機組裝基地。興達港及台北港為水下基礎設施生產基地。
工業局指出,現已有金豐╱CS Wind(塔架)、永冠能源(輪轂鑄件)、天力(葉片)及台欣世紀(水下基礎轉接段)等廠商進駐台中港工業專區Ⅱ設廠,該區將成離岸風力機零組件製造專區。
世紀鋼轉投資世紀離岸風電於台北港、中鋼轉投資興達海基進駐高雄興達港。
依照經濟部規畫,部分遴選案開發商須依併聯時程,向工業局提交產業關聯執行方案計畫書,並經過審查。預定2021年併網的達德、沃旭、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已在去年11月15日提交、完成審查。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主要投資人是在上海與深圳都設有葉片製造工廠的紅葉控股集團,該集團是百分百台資企業,這次鮭魚返鄉以30億資本額設立天力公司,台船預計持股1成,一年估計生產150台風機,初期年營業額估一百億。而除了生產海上風機,也會生產陸上風機,產品百分之百國產,並將開拓外銷市場。
台船防蝕科技副總經理陳秋妏指出,公司具有多年造船塗裝經驗,塗裝技術為全世界船東所肯定,未來與母公司台船將在離岸風機及各式水下基礎、塔架、葉片等,承擔起相關工程表層的防蝕處理。
「離岸風電葉片產業聯盟」成員包括天力、台船、台玻、台塑台麗朗、上緯、春雨、華立、華宏、南寶樹脂、久陽精密、荃宏應材、澳豐科技、先進複材,及複材公會等14家公司,攜手打造亞太離岸風電葉片產業鏈中心,要讓台灣成為亞太風電葉片產業基地。
同時,包括天力、台玻、台塑台麗朗、上緯、春雨、華立、華宏、台船防蝕、南寶樹脂、久陽精密、荃宏應材、澳豐科技、先進複材,及複材公會等14家公司或單位,共同成立「離岸風電葉片產業聯盟」,試圖攜手打造「亞太離岸風電葉片產業鏈中心」,讓台灣成為亞太風電葉片產業基地。
天力是台灣唯一「MW級」風力發電葉片製造商,旗下台中廠未來將製造風力機葉片、儲置及相關自有專利業務,並將產品出口至日本及東南亞。
天力台中風力機葉片廠規畫生產9.5MW風力機所需80公尺以上的超長碳纖維葉片,預計2019年底試產,2020年開始量產,估可帶動風電葉片產業鏈、零組件,及複合材料等行業,創造產業數千工作機會,創造該產業產值達962.5億元,其中可締造每年200億元出口產值。
天力董事長林逸傑表示,旗下台中廠將是大陸以外的亞洲第一個離岸風機碳纖維葉片廠,也是目前商業化最長的碳纖維葉片廠,第1期工廠投產後,每2天可生產1支的「80公尺以上碳纖維葉片」,年產量可達150支,規劃年產值達100億元,等第2期工廠量產後,規劃年產值可再翻倍,合計引進高薪工作機會共計500個。
林逸傑說,天力客戶除與合作廠商三菱重工維特斯(MVOW)外,並積極爭取包括日立、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Gamesa)、GE、Vestas,及Enercon的訂單,以期打造公司成風電產業圈的「台積電」。
身兼該葉片產業聯盟召集人的天力副董事長賴勁麟指出,放眼全亞洲,目前只有大陸與印度有風電葉片廠,日本、韓國、紐澳及東南亞國家,都沒有風電葉片廠。其中,印度市場目前還需仰賴進口,而大陸的海上風力機葉片4MW∼6MW剛開始發展而已,反觀,台灣海上風力機葉片從8MW以上開始發展,具有亞太地區領先地位。
台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鍾英鳳表示,為落實風機國產化目標,規劃 「台中港工業專業區(II)」共約111公頃土地,作為離岸風電產業 國產化基地,8月中起陸續公告招商。該專業區未來可提供風機之機 艙、葉片、塔架、海纜、輪轂鑄件等相關組件的製造廠商進駐,第一 階段先開放風機葉片製造商投資設廠。
由於台中港務分公司今年初已與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簽署MOU, 天力已提出規劃,預計分兩期於台中港投資設廠,主要生產葉片、模 具、機艙罩及自有專利技術產品等,總投資額達30億元。
天力公司為紅葉風電控股集團在台所設子公司,紅葉風電控股集團 葉片產業已耕耘10年,為100%台資企業,為響應離岸風電重要零組 件企業回台投資,將由其子公司於台中港建置生產基地。
此外,鍾英鳳表示,台中港專業區目前已有永冠集團承租20公頃土 地設廠,從事風力機鑄件生產、製造等業務,預估永冠正式營運後, 將可創造超過700個就業機會。鍾英鳳指出,離岸風場得標廠商對台 中港專業區都表達投資興趣!據悉,台中港務分公司已和德國西門子 簽屬MOU,西門子鎖定塔架、機艙等重要零組件;而大亞電線電纜則 洽詢海纜產業。
鍾英鳳表示,土地陸續完成招商後,預計將吸引更多離岸風電製造 廠商進駐,該專業區尚有70多公頃土地,台中港務分公司也將依用途 規劃、期程,陸續辦理公開徵選作業,期能形成產業聚落,達成國家 能源政策與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雙贏目標。